CN211324734U -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4734U
CN211324734U CN201921917764.1U CN201921917764U CN211324734U CN 211324734 U CN211324734 U CN 211324734U CN 201921917764 U CN201921917764 U CN 201921917764U CN 211324734 U CN211324734 U CN 211324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eparation cone
separation
cone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177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敏
颜勇
陈闪毅
李锦坤
李吉
王德旭
蔡木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9177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4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4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4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该分离锥具有内腔以及连通内腔的进气口、排气口和集尘口;进气口位于分离锥的顶端的周向侧壁,排气口和集尘口分别位于分离锥轴向的顶端和底端;分离锥包括沿其轴向布设的至少两段变径段,每一变径段在由分离锥的顶端指向底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减小。带尘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分离锥的内腔,形成向下运动的旋转气流。向下运动的旋转气流进入变径段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尘污依次与各个变径段的周向侧壁发生碰撞,从而向下坠落,进而从集气口被收集。也就是说,对气流进行至少两次尘气分离,从而有利于提高尘气分离效果,进而避免影响电机寿命和环境。

Description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卫生、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吸尘器逐渐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电器。
一般地,吸尘器具有多层过滤、分离气尘的尘杯装置,进入尘杯装置的气尘,进行旋风分离,尘污收集于集尘室,气体被排出。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尘杯装置,对于部分粒径较小的尘污无法得到分离,会随着气流排出,影响电机使用寿命,且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尘杯装置对部分粒径较小的尘污无法得到分离,会随着气流排出,影响电机使用寿命,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一种分离锥,具有内腔以及连通所述内腔的进气口、排气口和集尘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分离锥的顶端的周向侧壁,所述排气口和所述集尘口分别位于所述分离锥轴向的顶端和底端;
所述分离锥包括沿其轴向布设的至少两段变径段,每一所述变径段在由所述分离锥的顶端指向底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锥还包括第一直壁段,每相邻两段所述变径段之间具有所述第一直壁段,所述第一直壁段的内径不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变径段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直壁段的周向内壁光滑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锥还包括位于所述分离锥顶端的第二直壁段,所述第二直壁段的内径不变;
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二直壁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沿切向贯通所述第二直壁段的周向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的横截面呈矩形,且所述横截面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分离锥的轴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壁段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变径段的周向内壁光滑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径段包括两段,所述第二直壁段、其中一段所述变径段、所述第一直壁段及其中另一所述变径段由所述分离锥的顶端至底端依次排布。
一种尘杯装置,包括尘杯及至少一个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分离锥;
所述尘杯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分离锥装配于所述尘杯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尘杯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尘杯内的过滤网罩,所述分离锥设置于所述过滤网罩内;
所述过滤网罩的外壁与所述尘杯的内壁之间界定形成集尘腔。
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尘杯装置。
上述分离锥、尘杯装置及吸尘器,带尘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分离锥的内腔,并沿分离锥的周向旋转,形成向下运动的旋转气流。向下运动的旋转气流进入变径段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尘污依次与各个变径段的周向侧壁发生碰撞,从而向下坠落,进而从集气口被收集。同时,气流逐渐被各个变径段的周向侧壁反射而在内腔的中部形成向上运动的旋转气流,进而从排气口。如此,分离锥设置至少两段变径段,带尘气流通过至少两段变径段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尘气分离,即对气流进行至少两次尘气分离,从而有利于提高尘气分离效果,进而避免影响电机寿命和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尘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尘杯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尘杯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尘杯装置的分离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主体(图未示)及尘杯装置100。尘杯装置100与主体连接,主体包括外壳、电机及叶轮,电机及叶轮收容于外壳内,叶轮与电机的驱动轴连接,尘杯装置100与外壳连接。在吸尘过程中,电机的驱动轴旋转带动叶轮旋转产生负压,外界带尘气体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入尘杯装置100内,进入尘杯装置100内的带尘气体在电机产生的旋风作用下形成旋转气流,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气尘分离。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尘杯装置100包括尘杯10、过滤网罩20及分离锥30。尘杯10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进气孔12。过滤网罩20设置于尘杯10内。分离锥30设置于过滤网罩20内。过滤网罩20的外壁与尘杯10的内壁之间界定形成集尘腔a。在电机带动叶轮旋转产生的负压作用下,带尘气流由进气孔12进入集尘腔a,并在电机所产生的旋风作用形成绕过滤网罩20旋转的旋转气流,质量较大的尘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尘杯10的内壁碰撞而坠落,其余尘污随气流透过过滤网罩20进而进入分离锥30内,在分离锥30内再次进行尘气分离。也就是说,过滤网罩20对进入到尘杯10内的带尘气流进行第一级尘气分离。分离锥30对带尘气流进行第二级尘气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尘杯装置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分离锥30。一个或多个分离锥30均设置于过滤网罩20内。分离锥30的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在此不作限定。以下以尘杯装置100包括一个分离锥30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进气孔12沿切向贯通尘杯10的周向侧壁,从而使得进气孔12具有改变带尘气流方向的作用,使得带尘气流在通过进气孔12进入集尘腔a时,带尘气流的方向改变为沿尘杯10的切向方向,有利于形成旋转气流。
进一步地,尘杯装置100还包括过滤件40。尘杯10的顶端具有开口14。过滤网罩20的顶端具有开口24。过滤网罩20由尘杯10的开口14装配于尘杯10内,且过滤网罩20顶端的周向边沿与尘杯10的内壁密封配合,以形成上述集尘腔a。分离锥30由过滤网罩20顶端的开口24装配于过滤网罩20内。过滤件40密封设置于尘杯10顶端的开口14处,以对分离锥30的顶端排出的气流中残留的微细尘污进行过滤。也就是说,过滤件40对气流进行第三级气尘分离。可选地,过滤件40可为过滤棉。过滤件40并不仅限于适用过滤棉,也可采用其他能够满足过滤要求的物质,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尘杯10、过滤网罩20及分离锥30的装配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装配方式,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带尘气流进入集尘腔a进行第一级尘气分离后,再由过滤网罩20进入分离锥30进行第二级尘气分离即可,从分离锥30顶端排出的气流通过过滤件40进行第三级尘气分离,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分离锥30的底端穿出过滤网罩20的底端,并与尘杯10的外部连通,由分离锥30分离产生的尘污可经过自身的底端排出。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分离锥30具有内腔b以及连通该内腔b的进气口312(见图4)、排气口314和集尘口316。进气口312位于分离锥30的顶端的周向侧壁。排气口314和集尘口316分别位于分离锥30轴向的顶端和底端。
分离锥30包括沿其轴向布设的至少两段变径段32。每一段变径段32在由分离锥30的顶端指向底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减小。
上述分离锥30,带尘气流通过进气口312进入分离锥30的内腔b,并沿分离锥30的周向旋转,形成向下运动的旋转气流。向下运动的旋转气流进入变径段32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尘污依次与各个变径段32的周向侧壁发生碰撞,从而向下坠落,进而从集尘口316被收集。同时,气流逐渐被各个变径段32的周向侧壁反射而在内腔b的中部形成向上运动的旋转气流,进而从排气口314。如此,分离锥30设置至少两段变径段32,带尘气流通过至少两段变径段32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尘气分离,即对气流进行至少两次尘气分离,从而有利于提高尘气分离效果,进而避免影响电机寿命和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分离锥30还包括第一直壁段34。每相邻两段变径段32之间具有第一直壁段34。第一直壁段34在由分离锥30的顶端指向底端的方向上内径不变。如此,带尘气流通过变径段32之后进入与该变径段32相邻的第一直壁段34,由于第一直壁段34的内径保持不变,气流逐渐稳定,为再次进入变径段32进行尘气分离作准备,避免气流紊乱,有利于提高尘气分离效果。
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一变径段32与其相邻的第一直壁段34的周向内壁光滑过渡,从而减小对气流的影响,有利于保证尘气分离效果。
具有到实施例中,分离锥30还包括位于分离锥30顶端的第二直壁段36。该第二直壁段36在由分离锥30的顶端指向底端的方向上内径保持不变。进气口312开设于第二直壁段36。如此,将进气口312开设于第二直壁段36,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向下运动的旋转气流,提高尘气分离效果。
进一步地,进气口312沿切向贯通第二直壁段36的周向内壁,从而便于形成旋转气流。
进一步地,进气口312的横截面呈矩形,并且该横截面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分离锥30的轴向。如此,使得进入内腔b的气流沿第二直壁段36的周向内壁分布,避免气流紊乱,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旋转气流。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直壁段36和与其相邻的变径段32的周向内壁光滑过渡,从而避免影响旋转气流。
具体到一个实施例中,变径段32包括两段。第二直壁段36、两段变径段32其中的一段变径段32、第一直壁段34及两段变径段32其中的另一段变径段32由分离锥30的顶端至底端依次排布。如此,通过两段变径段32依次对进入内腔b内的带尘气流进行尘气分离,有利于提高尘气分离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分离锥,其特征在于,具有内腔(b)以及连通所述内腔(b)的进气口(312)、排气口(314)和集尘口(316);所述进气口(312)位于所述分离锥(30)的顶端的周向侧壁,所述排气口(314)和所述集尘口(316)分别位于所述分离锥(30)轴向的顶端和底端;
所述分离锥(30)包括沿其轴向布设的至少两段变径段(32),每一所述变径段(32)在由所述分离锥(30)的顶端指向底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锥(30)还包括第一直壁段(34),每相邻两段所述变径段(32)之间具有所述第一直壁段(34),所述第一直壁段(34)的内径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锥,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变径段(32)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直壁段(34)的周向内壁光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锥(30)还包括位于所述分离锥(30)顶端的第二直壁段(36),所述第二直壁段(36)的内径不变;
所述进气口(312)开设于所述第二直壁段(3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12)沿切向贯通所述第二直壁段(36)的周向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12)的横截面呈矩形,且所述横截面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分离锥(30)的轴向。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壁段(36)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变径段(32)周向内壁光滑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段(32)包括两段,所述第二直壁段(36)、其中一段所述变径段(32)、所述第一直壁段(34) 及其中另一所述变径段(32)由所述分离锥(30)的顶端至底端依次排布。
9.一种尘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尘杯(10)及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分离锥(30);
所述尘杯(10)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12),所述分离锥(30)装配于所述尘杯(1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尘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尘杯(10)内的过滤网罩(20),所述分离锥(30)设置于所述过滤网罩(20)内;
所述过滤网罩(20)的外壁与所述尘杯(10)的内壁之间界定形成集尘腔(a)。
1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尘杯装置。
CN201921917764.1U 2019-11-08 2019-11-08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Active CN211324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7764.1U CN211324734U (zh) 2019-11-08 2019-11-08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7764.1U CN211324734U (zh) 2019-11-08 2019-11-08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4734U true CN211324734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17764.1U Active CN211324734U (zh) 2019-11-08 2019-11-08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4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15940B1 (en) A dust removing appliance of a parallel type cleaner
EP3251573B1 (en) Two-stage dust-air separation structure and dust cup comprising same
EP1785081B1 (en) A dust cup in a centrifugal cleaner with fall
CN100577081C (zh) 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KR101534053B1 (ko) 멀티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WO2016197546A1 (zh) 一种具有螺旋式二级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手持式吸尘器
CN110811421B (zh) 一种多级旋风分离集尘装置及吸尘器
EP1802399B1 (en) Cyclone collector
JP2008541816A (ja) 埃および塵のサイクロン式分離器
HU219928B (hu) Készülék szilárd vagy folyékony részecskék gázáramból való leválasztására
JP2012112141A (ja) コンクリートカッター用集塵装置
CN110613399A (zh)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CN108814421B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05107561U (zh) 真空吸尘器用集尘装置及真空吸尘器
CN211324734U (zh)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CN105413369B (zh) 一种过滤装置及具有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
CN100534374C (zh) 一种多次分离的旋风式吸尘器尘杯
CN217852707U (zh) 旋风分离器及表面清洁装置
CN201333001Y (zh) 吸尘器旋风式非圆桶形二次分离尘杯
CN211324735U (zh)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CN107854048B (zh) 气旋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2309892U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分离装置及生产线
CN110664318A (zh)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CN212521647U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CN212679026U (zh) 一种吸尘器风路组件及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