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21647U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21647U
CN212521647U CN202022057738.5U CN202022057738U CN212521647U CN 212521647 U CN212521647 U CN 212521647U CN 202022057738 U CN202022057738 U CN 202022057738U CN 212521647 U CN212521647 U CN 212521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one
tubes
dust
tube group
cyclon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577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行
杨志敏
许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577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21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21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21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其中,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内圈旋风管组和外圈旋风管组,所述内圈旋风管组的出风端凹陷于所述外圈旋风管组的出风端,以形成凹陷空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旋风管的旋风端低于第二旋风管的旋风端形成一个下凹的预留空间,保证了进风路径短且进出风效率高,提高旋风分离装置分离效果的同时,其空间结构更为紧凑,减少了旋风分离装置和设置有该旋风分离装置的清洁设备占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从气流中分离颗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为靠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利用粒子在气流中做高速旋转时,离心力远大于重力,且因速度愈大,粒子所获得之离心沉降速度也愈大,当含固态粒子随气体自切线方向进入锤型圆筒,并在圆筒内旋转,此时气流碰撞器壁,粒子撞击管壁并旋转下降,达到固体与气体分离的目的。使用旋风分离器的吸尘器是已知的。在现有的旋风分离器中,没有对电机组件与旋风分离器的安装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因此,现需要研究一种结构紧凑的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电机组件与旋风分离器的安装空间不紧凑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内圈旋风管组,外圈旋风管组,所述内圈旋风管组的出风端凹陷于所述外圈旋风管组的出风端,以形成凹陷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纵向轴线;所述内圈旋风管组包括多个内旋风管,多个所述内旋风管的轴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平行且不重合;所述外圈旋风管组包括多个外旋风管,多个所述外旋风管的轴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成夹角;垂直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的截面,多个所述内旋风管和多个所述外旋风管分别呈环形布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外旋风管形成多个外旋风管组,多个所述外旋风管组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形成预留间隔。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外旋风管组包括多个外旋风管,多个所述外旋风管环绕所述内圈旋风管组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内圈旋风管组中心沿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方向设置有贯穿空隙,用于容纳灰尘清理机构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部分所述外旋风管的轴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相交成夹角。
进一步地,部分所述外旋风管的轴线分别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异面成夹角。
进一步地,还包括:旋风管盖,覆盖所述内旋风管和所述外旋风管的出风端,所述旋风管盖上设置有伸入每个所述内旋风管和所述外旋风管内的导流管;所述内旋风管和所述外旋风管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内旋风管和所述外旋风管的侧壁;其中,沿所述内旋风管和所述外旋风管的轴向方向,所述导流管的进风端设置在所述内旋风管和所述外旋风管的进风口与对应的所述内旋风管和所述外旋风管的排尘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旋风管盖外缘设置有容置套,所述容置套与所述内圈旋风管组的出风向同向延伸,且所述容置套的开口端设置在所述预留间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旋风管的旋风端低于第二旋风管的旋风端形成一个下凹的预留空间,保证了进风路径短且进出风效率高,提高旋风分离装置分离效果的同时,其空间结构更为紧凑,减少了旋风分离装置和设置有该旋风分离装置的清洁设备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过滤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过滤组件的风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后置滤网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灰尘清理机构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灰尘清理机构的齿轮箱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灰尘清理机构的齿轮齿条安装示意图;
图7是基于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灰尘清理机构的开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旋风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隔离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不锈钢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集尘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旋风分离装置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实施例的气流风路路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A-内圈旋风管组;a-内旋风管;B-外圈旋风管组;b-外旋风管;c-预留间隔;e-轴向锥齿轮;f-径向锥齿轮;
1-旋风管盖;101-导流管;102-容置套;103-凹槽;
2-密封套;201-套管;
3-壳体;4-风机组件;401-进风口;402-出风口;5-前置滤网;6-后置滤网;61-圆形顶;62-环形柱状体;601-尘桶;602-尘桶盖;
7-驱动机构;8-齿轮箱;801-输出轴;802-齿轮;9-刮灰体;901-第一刮灰条;902-第二刮灰条;10-不锈钢滤网;11-滑块;12-推杆;13-旋扣;14-挂钩;15-齿条;16-振动块17-隔离罩;1701-安装槽;18-集尘筒;1801-环形连接部;1802-密封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过滤组件,该过滤组件设置在吸尘器尘桶601的顶部,同时位于旋风分离装置上方。过滤组件包括:壳体3、风机组件4、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壳体3内设置有风机组件4;前置滤网5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进风口401,以过滤进入风机组件4的气流,进风口401环绕风机4组件设置;后置滤网6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出风口402,以过滤从风机组件4流出的气流,出风口402沿风机组件4的轴向,和/或沿风机组件4的径向设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过滤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过滤组件的风路图。
具体地,请参看图1和图2,气流从风机组件4的下方流入后,从风机组件4的上方流出。风机组件4的下方设置有进风口401,风机组件4的上方设置有出风口402。风机组件4还包括风机和叶片,风机设置在进风口401处,叶片设置在出风口402处,故前置滤网5套设在风机的外周,后置滤网6沿叶片周向布置。
同时,进风口401设置在靠近气流流经面的位置,使得要进入风机组件4的气流直接流入,没有在设备中绕其他的弯路,减少气流流经路程。气流在流经风机组件4后直接从风机组件4的上部沿径向流出。
如图2所示,气流流向前置滤网5的外圈,穿过前置滤网5后进入风机,接着流出风机流向叶片,进而流向后置滤网6,最后流出吸尘器。图2中是气流从壳体3侧面的开口流出;可选的,气流也可以从壳体3顶部设置的开口流出。
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401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侧壁,环绕风机组件4的风机设置,出风口402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侧壁,沿风机组件4的叶片轴向设置;此时前置滤网5设置为环形的柱状体,套设在进风口401处的外周,后置滤网6也设置为环形的柱状体,沿风机组件4的叶片周向设置,气流从风机组件4下方的侧壁流入,从风机组件4上方的侧壁流出。
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401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侧壁,环绕风机组件4的风机设置,出风口402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叶片顶部;此时前置滤网5设置为环形的柱状体,套设在进风口401处的外周,后置滤网6为圆形,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叶片顶部,气流从风机组件4下方的侧壁流入,从风机组件4的顶部流出。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后置滤网的结构图。
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401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侧壁,且环绕风机组件4的风机设置,出风口402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叶片处的侧壁和顶部。请参看图3,此时后置滤网6包括圆形顶61和环形柱状体62,圆形顶61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顶部出风口402,环形柱状体62包围风机组件4的侧壁出风口402,气流从风机组件4下方的侧壁流入,从风机组件4的顶部和顶部的侧壁流出。
一些实施例中,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沿风机组件的轴向方向并列布置,且前置滤网和后置滤网之间沿轴向方向气流隔离,气流隔离采用隔离圈,其设置在前置滤网与后置滤网的相接处。此时前置滤网5包围风机组件4外周的下半部分,后置滤网6包围风机组件4外周的上半部分,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设置为不可拆卸的一体式连接,也可以设置为相互可拆卸的分体式连接,需要清理滤网时,将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从吸尘器尘桶601顶部一同取下,或先取下后置滤网6,再取下前置滤网5。
为保证流经前置滤网5的气流全部进入风机组件4,同时也保证风机组件4的气流全部经过后置滤网6再流出,需要在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的连接处设置隔离圈,同时也能够保证流经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的气流不会相互串通。
一些实施例中,当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为一体式连接时,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共同可拆卸地安置在框架中。
一些实施例中,当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为分体式连接时,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可拆卸地安置在与其配套的前置滤网框架和后置滤网框架中,前置滤网框架与后置滤网框架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形成整体框架。此时前置滤网5只负责包围风机组件4外周的进风口401,后置滤网6只包围风机组件4外周的出风口402,需要清理滤网时,先从吸尘器尘桶601顶部取下后置滤网6,再取下前置滤网5。
可选的,可拆卸地安置或可拆卸地连接包括弹性卡扣对接、旋转卡扣旋接、磁性连接、凹凸槽对接、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中的一种。
为保证流经前置滤网5的气流全部进入风机组件4,同时保证风机组件4的气流全部经过后置滤网6再流出,需要在前置滤网5与进风口401的连接处设置隔离圈,在后置滤网6与出风口402的连接处也设置隔离圈。
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滤网6的直径大于前置滤网5的直径,使得前置滤网5与尘桶601壁之间包含有一部分预留空间,这部分预留空间用于容置下文所述的旋风管盖1内形成的多个竖直的容置套102。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灰尘清理机构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灰尘清理机构的齿轮箱安装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请参看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灰尘清理机构,该灰尘清理机构设置在下文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中,且灰尘清理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旋风管盖1中部的凹槽103内,另一部分设置在内圈旋风管组A中部设置的中心通孔内。
具体地,灰尘清理机构包括:驱动机构7、传动机构和刮灰机构;驱动机构7为电机,为该灰尘清理机构提供动力;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箱8,齿轮箱8通过输入轴801与驱动机构7连接、齿轮箱8通过输出轴802与刮灰机构连接,用于带动刮灰机构沿清洁设备的尘桶的轴向方向移动,以刮除尘桶内的灰尘;刮灰机构包括刮灰体9,齿轮箱8通过输出轴802与刮灰体9传动连接,以带动刮灰体9沿尘桶的轴向方向移动,刮除尘桶内的灰尘;刮灰体9上还设有第一刮灰条901,和/或第二刮灰条902。第一刮灰条901与尘桶的内壁相接触,以刮除尘桶内壁上的灰尘;第二刮灰条902用于刮除清洁设备的滤网外表面残留的灰尘。
可选的,齿轮箱8包括多个输出轴802。
一些实施例中,旋风分离装置的外周安装有不锈钢滤网10,刮灰体9沿尘桶的轴向移动时,刮除尘桶内壁上灰尘的同时,也刮除粘附在不锈钢滤网10上的灰尘。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刮灰条901的外周设有一圈毛绒条或其他可粘贴灰尘的替代材质,用于刮除粘附在尘桶内壁上的灰尘。第二刮灰条902的内周设置有橡胶条或其他可粘贴灰尘的替代材质,用于刮除粘附在滤网壁的灰尘。
一些实施例中,刮灰体9设置为锥形或圆柱形结构。当刮灰体9为锥形时,第一刮灰条901的直径大于第二刮灰条902的直径,不仅能刮除尘桶内壁上残留的灰尘,还能同时刮除尘桶内其他设备残留的灰尘。当刮灰体9为圆柱形结构时,该圆柱形结构的顶部设有一圈向外延伸的结构,即为第一刮灰条901,第二刮灰条902位于圆柱形结构底部,此时第一刮灰条901的直径也大于第二刮灰条902。
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轴向设置的齿条15;齿条15与每个输出轴801上设有的齿轮802相配合,以将输出轴801的动力传输至齿条15;齿条15与刮灰体9传动连接,输出轴801将动力传输至齿轮802,齿轮802带动齿条15,齿条15带动刮灰体9沿尘桶的轴向移动。
具体地,齿轮箱8向外水平延伸有多个输出轴801,每个输出轴801上均设有齿轮802。
灰尘清理机构还包括:密封盖(对应下文的旋风分离装置),密封盖形成为隔离脏空气与清洁空气,齿轮箱8设于清洁空气侧,齿条15设于脏空气侧;输出轴801穿过密封盖连接齿条15与齿轮箱8。
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灰尘清理机构的密封盖即为旋风分离装置,其中,驱动机构7设置在内圈旋风管组A中部设置的通孔内,齿轮箱8设置在旋风管盖1中部设置的凹槽103内。而旋风管盖1内形成有多个竖直的与齿条15相配合的容置套102,齿轮802带动齿条15在容置套102内沿尘桶601的轴向移动。
具体地,容置套102与旋风管盖1为一体设置,且十个第二旋风管b分为三个旋风管组,每组旋风管组沿周向间隔设置,三个容置套102分别设置在每组旋风管组的间隔内。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灰尘清理机构的齿轮齿条安装示意图。
图7是基于图6的局部放大图。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看图6和图7,密封盖形成为隔离脏空气与清洁空气,齿轮箱8设于清洁空气侧,齿条15设于脏空气侧;输出轴801穿过密封盖连接齿条15与齿轮箱8。
具体地,驱动机构7和齿轮箱8设于下文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内,传动机构的齿条15设于旋风分离装置外;齿轮箱8的输入轴包括配合连接的轴向锥齿轮e和径向锥齿轮f,齿轮箱8的输出轴801一端通过轴向锥齿轮e与输入轴连接,输出轴801的另一端穿过外圈旋风管组B,以使输出轴801上的齿轮802与齿条15相配合。
一些实施例中,输出轴801上设有密封块,以在输出轴801穿过外圈旋风管组B时密封管壁上的通孔。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振动块16;振动块16设置在内圈旋风管组A中部设置的通孔内,即脏空气侧,且与驱动机构7传动连接,且可以实现横向或纵向振动,用于震落粘附的灰尘。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开盖机构,用于锁接清洁设备的尘桶盖602与尘桶601;传动机构与开盖机构相配合,传动机构的齿条15沿尘桶601轴向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推动开盖机构移动从而解除尘桶盖602相对于尘桶601的锁止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灰尘清理机构的开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请参看图8,开盖机构包括:滑块11、推杆12和旋扣13;滑块11设置在密封盖上形成的轴向滑槽顶部,其一端位于容置套102内,另一端位于尘桶601外壁且与推杆12的顶端抵接;推杆12径向设置在尘桶601外壁且推杆12的底端与旋扣13抵接;旋扣13用于锁止连接尘桶盖602和尘桶601的挂钩14。
当齿条15在容置套102内沿尘桶601的轴向移动至预设位置时,齿条15上设置的凸起推动滑块11的一端,使得滑块11移动至滑槽底部,同时滑块11的另一端推动推杆12朝向旋扣13移动,旋扣13受力转动,以打开挂钩14,解除开盖机构的锁止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灰尘清理机构中,齿条15在容置套102内沿尘桶601的轴向移动时,将推动刮灰体9刮除除尘桶601内壁上残留的灰尘,同时刮除尘桶601内其他设备残留的灰尘。当齿条15移动至预设位置时,结束刮灰动作,同时开盖机构开始工作,打开尘桶盖602,使得灰尘自动落下。
一些实施例中,齿条15的高度为尘桶601轴向高度的一半。
具体地,为确保刮灰体9能完整的刮除吸尘器的内壁,需要将刮灰体9尽可能的移动至尘桶601的底部,因此齿条15的高度设为尘桶601轴向高度的一半。
一些实施例中,齿条15的高度为不锈钢滤网10的高度。
具体地,整个灰尘清理机构的行程为齿条15的长度,这个高度的确定需要根据吸尘器整机的构造,也可以设置为吸尘器内不锈钢滤网10的整体高度,以便于第二刮灰条902将不锈钢滤网10刮除完整。
一些实施例中,齿条15的高度为前置滤网5的竖直高度。
具体地,如前所述,前置滤网5与尘桶601内壁之间含有一部分预留空间,用于容置容置套102,容置套102内有齿条15。根据吸尘器整机的构造,将齿条15的高度设置为前置滤网5的竖直高度。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如图9-10所示,主要包括内圈旋风管组A和外圈旋风管组B,其中,内圈旋风管组A的出风端凹陷于外圈旋风管组B的出风端,以形成凹陷空间。
具体的,外圈旋风管组B为环状,外圈旋风管组B环绕内圈旋风管组A设置,且外圈旋风管组B与内圈旋风管组A的出风端同侧设置,外圈旋风管组B与内圈旋风管组A的排尘端同侧设置,内圈旋风管组A的出风端凹陷于外圈旋风管组B,形成了凹陷空间,该凹陷空间具体用于容置灰尘清理机构的齿轮箱8。一些实施例中,内圈旋风管组A包括多个内旋风管a,多个内旋风管a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设置,垂直于多个内旋风管a轴线的截面上,多个内旋风管a的中心点位于同一个周向上。
一些实施例中,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纵向轴线;内圈旋风管组A包括多个内旋风管a,多个内旋风管a的轴线与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平行且不重合;外圈旋风管组B包括多个外旋风管b,多个外旋风管b的轴线与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成夹角;垂直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的截面,多个内旋风管a和多个外旋风管b分别呈环形布置。
具体的,内圈旋风管组A包括有多个内旋风管a,外圈旋风管组B包括多个外旋风管b,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为结构相同的旋风管,对于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尺寸不做限定。旋风管为锥形管,旋风管上、下端开口,上端为出风端(旋风端),下端为排尘端,上端的开口大于下端的开口。旋风分离装置限定了纵向轴线,内旋风管a的轴线纵向设置,多个内旋风管a的轴线与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平行且不重合,所有内旋风管a的出风端和排尘端在纵向方向上高度相同,所有外旋风管b的出风端和排尘端在纵向方向上高度相同,垂直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的截面,多个内旋风管a和多个外旋风管b分别呈环形布置,且多个内旋风管a包围多个外旋风管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外旋风管b形成多个外旋风管组,多个外旋风管组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形成预留间隔c。
外圈旋风管组B可以分为三个旋风管组,其中,三个旋风管组包括的外旋风管b的个数分别大致相等。例如,当外圈旋风管组B包括七个外旋风管b时,三个旋风管组中所包括的外旋风管b个数分别为二、二、三;当外圈旋风管组B包括八个外旋风管b时,三个旋风管组中所包括的外旋风管b个数分别为二、三、三;当外圈旋风管组B包括九个外旋风管b时,三个旋风管组中所包括的外旋风管b个数分别为三、三、三;当外圈旋风管组B包括十个外旋风管b个数时,三个旋风管组中所包括的外旋风管b个数分别为三、三、四,以此类推。相邻旋风管组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形成预留间隔c,该预留间隔c用于设置容置套102。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外旋风管组包括多个外旋风管b,多个外旋风管b环绕内圈旋风管组A分布。
一些实施例中,内圈旋风管组A中心沿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方向设置有贯穿空隙,用于容纳灰尘清理机构的一部分。
具体的,内圈旋风管组A中心沿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方向设置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轴向与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重合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部分外旋风管b的轴线与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相交成夹角。
一些实施例中,部分外旋风管b的轴线分别与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异面成夹角。具体的,外旋风管b与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的夹角的角度为6-25°,例如,夹角的角度可以为8°、10°、12°、14°、16°、18°、20°、22°和24°中的一个。每个外旋风管b与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的夹角的角度可以相同,在某些条件限制下,例如空间条件,旋风管的尺寸和形状,多个外旋风管b与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的夹角的角度可以不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外旋风管b的轴线相交于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同一点。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外圈旋风管组B包括十个外旋风管b,该十个外旋风管b环绕圆柱状内圈旋风管组A的轴线分布,外旋风管b的轴线与内圈旋风管组A的轴线形成夹角;十个外旋风管b分成三组旋风管组,其中两组旋风管组分别包括三个外旋风管b,最后一组的旋风管组包括四个外旋风管b,每组旋风管之间具有周向间隙。每个外旋风管b的轴线与内圈旋风管组A的轴线形成了夹角,夹角角度为7°,且所有外旋风管b的轴线相交于第一气旋组件的轴线上的一点。
一些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多个外旋风管b的轴线平行于内圈旋风管组A的轴线。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旋风管盖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旋风管盖1。该旋风管盖1覆盖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出风端,旋风管盖1上设置有伸入每个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内部的导流管101;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进风口设置在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侧壁;其中,沿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轴向方向,导流管101的进风端设置在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进风口与对应的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排尘端之间。
具体的,旋风管盖1设置在内圈旋风管组A和外圈旋风管组B的上方,即内圈旋风管组A和外圈旋风管组B的出风侧。旋风管盖1的中部设置有对应于凹陷空间的凹槽103,用于设置灰尘清理机构的齿轮箱8,凹槽103底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的轴线与中心通孔的轴线重合,且尺寸大小与中心通孔相匹配,用于安装灰尘清理机构的驱动机构7;旋风管盖1上设置有与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对应的导流管101,该导流管101的进风端(下端)和排气端(上端)开口;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上端开口侧壁设置有进风口,并且在进风口出设置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开口均朝外设置,进气通道的进气口分别围绕对应的内圈旋风管组A和外圈旋风管组B外缘设置,使气流在进气通道的引导下,旋转进入每个旋风管。导流管101的下端伸入对应的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内,并且在纵向高度上低于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进风口,即沿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轴向方向,导流管101的进风端设置在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进风与对应的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排尘端之间。导流管101用于在引导气流的同时,导流管101还能辅助形成气旋,提高旋风分离效果,便于分离颗粒垃圾。
一些实施例中,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进气通道的开口方向相反设置。
具体地,多个内旋风管a的进气通道的开口方向使气流顺时针方向的气流切向进入,多个外旋风管b的进气通道的开口方向使气流逆时针方向的气流切向进入,或多个内旋风管a的进气通道的开口方向使气流逆时针方向的气流切向进入,多个外旋风管b的进气通道的开口方向使气流顺时针方向的气流切向进入,
一些实施例中,旋风管盖1外缘设置有容置套102,容置套102与内圈旋风管组A的出风向同向延伸,且容置套102的开口端设置在预留间隔c。
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为:旋风管盖1外缘竖直设置有三个容置套102,容置套102向上延伸,容置套102开口向下设置,三个容置套102分别设置在前述旋风管组中每组之间的预留间隔c内。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密封套2。该密封套2套设外圈旋风管组B和内圈旋风管组A的排尘端外侧,用于密封进入第二气旋组件的气流流向外圈旋风管组B和内圈旋风管组A的排尘端。
具体的,密封套2为柱状,密封套2位于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的锥形排尘端,密封套2上设置有密封套2上设置有与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对应的套管201,套管201与内旋风管a和外旋风管b密封套接。密封套2中部沿轴向设置有与中心通孔匹配的容置凹槽,用于容置容纳灰尘清理机构的驱动机构7。
一些实施例中,套管201的轴向与对应的旋风管的轴向同轴设置。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隔离罩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隔离罩17,隔离罩17上设置有与容置套102配合使用的安装槽1701,隔离罩17与所述旋风管盖1密封连接。
具体的,隔离罩17为漏斗状,隔离罩17上、下两端开口,且下端开口小于上端开口,隔离罩17具体环绕外圈旋风管组B设置,隔离罩17顶部与旋风管盖1的底部密封连接,隔离罩17顶部边缘设置有与容置套102配合使用的三个安装槽1701,容置套102与安装槽1701的位置相对应,安装槽1701内设置有前述实施例中的齿条15,在容置套102与安装槽1701的配合下,齿轮802带动齿条15在容置套102内沿尘桶601的轴向移动。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不锈钢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不锈钢过滤网10,不锈钢过滤网10环绕隔离罩17设置。
具体的,不锈钢过滤网与隔离罩17相匹配,不锈钢过滤网设置在隔离罩17的底部,不锈钢过滤网顶部与隔离罩17的底部连接。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集尘筒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旋风分离装置包括集尘筒18。该集尘筒18一端(顶端)与不锈钢过滤网10和隔离罩17的底部连接,集尘筒18另一端(低端)与尘桶601的底部密封连接。
具体的,集尘筒18的上端设置有环形连接部1801,环形连接部1801沿径向向外延伸,环形连接部1801靠近圆心设置有环形的密封连接部1802,密封连接部1802用于与隔离罩17的底部密封连接,用于阻止穿过不锈钢滤网10的气流流向尘桶601的底部,使气流都流向所有旋风管的进风口。集尘筒18下端与尘桶601的底部密封连接。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旋风分离装置罩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自上而下设置的隔离罩17、不锈钢过滤网10和集尘筒18组成了旋风分离装置罩,在旋风分离装置罩的外侧进行第一次气旋分离,经过第一次气旋分离后的气流只能通过不锈钢过滤网10进入旋风分离装置,以进行第二次气旋分离,使不锈钢过滤网10成为进入旋风分离装置的唯一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的旋风分离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吸尘器风路组件,主要包括第一气旋组件、第二气旋组件和过滤组件。其中,第二气旋组件设置有凹陷空间。
具体的,吸尘器设置有进风口和排风口,吸尘器的进风口设置在尘桶601的侧壁上,吸尘器的排风口设置在壳体3侧面或顶部,第一气旋组件的进风端与吸尘器的进风口连通,第一气旋组件的出风端与第二气旋组件的进风端连通,第二气旋组件的出风端与过滤组件进风端连通,过滤组件的出风端与吸尘器的排风口连通,进入吸尘器的气流依次流经第一气旋组件、第二气旋组件和过滤组件后排出吸尘器,并且在第一气旋组件处实现对气流的初次分离,在第二气旋组件处实现对气流的第二次分离,在过滤组件处实现第三次分离。其中,第二气旋组件主要设置在吸尘器的尘桶601内。在第二气旋组件的出风侧凹陷,以形成凹陷空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气旋组件为前述实施例中的旋风分离装置。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气旋组件包括内圈旋风管组A和外圈旋风管组B,内圈旋风管组A和外圈旋风管组B分别包括有多个旋风管;内圈旋风管组A的出风端凹陷于外圈旋风管组B的出风端,以形成凹陷空间,该凹陷空间用于容纳灰尘清理机构的一部分。
具体的,第二气旋组件主要包括圈旋风管组A和外圈旋风管组B组成的旋风管分离系统,采用与第一气旋组件相同的旋风分离原理,实现对气流与颗粒垃圾的分离。内圈旋风管组A和外圈旋风管组B包括有多个旋风管,且多个旋风管的出风端同侧设置,内圈旋风管组A的出风端凹陷于外圈旋风管组B的出风端,使内圈旋风管组A和外圈旋风管组B的顶端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上,以形成凹陷空间。气流可以通过旋风管间的间隙后再从旋风管的进风口进入旋风管内部。
一些实施例中,外圈旋风管组B包括多个旋风管组,多个旋风管组间隔设置,以形成预留间隔c。
具体的,外圈旋风管组B为环状,多个旋风管组设置在外圈旋风管组B的周向上,相邻旋风管组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预留间隔c。多个旋风管组之间可以等间隔设置,也可以非等间隔设置,根据具体的空间结构安排,在这里不做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气旋组件还包括密封套2。该密封套2套设在内圈旋风管组A和外圈旋风管组B排尘端的外侧,用于密封进入第二气旋组件的气流流向内圈旋风管组A和外圈旋风管组B的排尘端。
具体的,密封套2在内圈旋风管组A和外圈旋风管组B的排尘端形成的密封结构,可以使气流沿既定的风路路径流通,即气流通过旋风管进行旋风分离后排出。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气旋组件还包括旋风管盖1。该旋风管盖1覆盖所有旋风管的出风端设置,旋风管盖1上设置有伸入每个旋风管内的导流管101;旋风管的进风口设置在每个旋风管侧壁;其中,导流管101的进风端相对于旋风管的进风口沿导流管101轴向方向更靠近旋风管的排尘端。
具体的,在旋风管盖1的导流管101的引导下,从旋风管排出的气流穿过导流管101,到达旋风管盖1的上方。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旋组件包括不锈钢滤网10和尘桶601。不锈钢滤网10至少部分环绕第二气旋组件设置;尘桶601的桶壁环绕不锈钢滤网10,尘桶601的桶壁与不锈钢滤网10之间形成环形的气旋流道。
具体的,尘桶601为圆柱状,底部设置有尘桶盖602,打开尘桶盖602可以将尘桶601内的尘土、垃圾排出尘桶601。不锈钢滤网10为环形过滤网,不锈钢滤网10设置在尘桶601内,不锈钢滤网10环绕第二气旋组件设置。不锈钢滤网10与尘桶601同轴设置,使不锈钢滤网10与尘桶601之间形成环形的气旋流道,气流经过气旋流道,分离出大颗粒垃圾,落入尘桶601底部,实现对气流的初次分离(粗分离);通过不锈钢滤网10的气流进入第二气旋组件再次进行分离,分离出小颗粒垃圾,实现第二次分离(细分离)。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气旋组件还包括风机组件4。过滤组件包括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前置滤网5用于过滤第二气旋组件流向风机组件4的气流;后置滤网6用于过滤风机组件4排出的气流。
一些实施例中,风路组件还包括排风口。排风口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4的外周或顶部,用于将气流排出吸尘器。
具体的,风机组件4为圆柱状,设置在壳体3内。风机组件4的进风口401设置在侧壁底部,风机组件4的进风口401可以设置在侧壁上部或风机组件4的顶部。风机组件4包括风机和叶片,风机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进风口401处,叶片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出风口402处,使气流从风机组件4侧壁的底部进入,沿风机组件4的轴向(从下向上)流动至风机组件4的顶部沿风机组件4轴向或径向排出。前置滤网5设置在机组件4的进风口401出,用于过滤第二气旋组件流向风机组件4的气流,后置滤网6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出风口402处,用于过滤风机组件4排出的气流,经过后置滤网6过滤的气流再排出吸尘器。
一些实施例中,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为环形的柱状体过滤网;前置滤网5套设在进风口401处的外周,后置滤网6沿风机组件4的叶片周向设置,使气流沿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的径向流动,以提高两级过滤效率。
具体的,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为环形的柱状体过滤网,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套设在风机组件4的外侧;壳体3内可以设置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的安装槽,使前置滤网5套设在风机组件4的外周,后置滤网6沿叶片的周向布置,使气流沿前置滤网5和后置滤网6的径向流动。
一些实施例中,旋风管盖1外缘设置有容置套102,容置套102与内圈旋风管组A的出风向同向延伸,且容置套102的开口端设置在预留间隔c。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实施例的气流风路路径的示意图。
气流在风机产生的吸力作用下,从尘桶601上设置的进风口进入,气流通过在尘桶601的桶壁与不锈钢滤网10之间的空间形成的气旋流道,进行粗分离,经过粗分离的气流穿过不锈钢滤网10,气流穿过旋风管间的间隙,在旋风管进气通道的引导下,进入对应的旋风管内部,气流在旋风管内形成气旋以现实第二次分离,旋风管将小颗粒垃圾从排尘端排出后进入尘桶601内,经过第二次分离后的气流在旋风分离器盖导流管101的引流作用下从旋风管旋风端流出,气流经过前过滤网后从风机组件4侧壁底部进入,沿风机组件4的轴向(从下向上)流动至风机组件4的顶部沿沿风机组件4轴向或径向排出,再后过滤网的过滤后,从壳体3的排风口排出吸尘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吸尘器风路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了前述技术方案中的过滤组件、灰尘清理机构、旋风分离装置和吸尘器风路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中的清洁设备可以为筒式真空吸尘器,也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真空吸尘器,例如手持吸尘器,卧式吸尘器、扫地机器人。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清洁设备,例如,湿式和干式机器或地毯清洗机,一般的表面处理设备,例如抛光/上蜡机、压力清洗机、地面标记机和割草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圈旋风管组(A),
外圈旋风管组(B),
所述内圈旋风管组(A)的出风端凹陷于所述外圈旋风管组(B)的出风端,以形成凹陷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纵向轴线;
所述内圈旋风管组(A)包括多个内旋风管(a),多个所述内旋风管(a)的轴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平行且不重合;
所述外圈旋风管组(B)包括多个外旋风管(b),多个所述外旋风管(b)的轴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成夹角;
垂直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的截面,多个所述内旋风管(a)和多个所述外旋风管(b)分别呈环形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外旋风管(b)形成多个外旋风管组,多个所述外旋风管组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形成预留间隔(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外旋风管组包括多个外旋风管(b),多个所述外旋风管(b)环绕所述内圈旋风管组(A)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圈旋风管组(A)中心沿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方向设置有贯穿空隙,用于容纳灰尘清理机构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外旋风管(b)的轴线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相交成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外旋风管(b)的轴线分别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限定的纵向轴线异面成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旋风管盖(1),覆盖所述内旋风管(a)和所述外旋风管(b)的出风端,所述旋风管盖(1)上设置有伸入每个所述内旋风管(a)和所述外旋风管(b)内的导流管(101);
所述内旋风管(a)和所述外旋风管(b)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内旋风管(a)和所述外旋风管(b)的侧壁;其中,
沿所述内旋风管(a)和所述外旋风管(b)的轴向方向,所述导流管(101)的进风端设置在所述内旋风管(a)和所述外旋风管(b)的进风口与对应的所述内旋风管(a)和所述外旋风管(b)的排尘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风管盖(1)外缘设置有容置套(102),所述容置套(102)与所述内圈旋风管组(A)的出风向同向延伸,且所述容置套(102)的开口端设置在所述预留间隔(c)。
10.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权项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CN202022057738.5U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Active CN212521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7738.5U CN212521647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7738.5U CN212521647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21647U true CN212521647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7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57738.5U Active CN212521647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216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7281A1 (zh) * 2021-04-25 2022-11-03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尘桩、清洁机器人及清洁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7281A1 (zh) * 2021-04-25 2022-11-03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尘桩、清洁机器人及清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3203A (zh) 一种灰尘清理机构及清洁设备
TWI636759B (zh) 真空吸塵器
CN112056989A (zh) 一种吸尘器风路组件及清洁设备
JP6546994B2 (ja) 真空掃除機用集塵装置
KR100592098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203841612U (zh) 吸尘器
JP5140143B2 (ja) コンクリートカッター用集塵装置
KR20160089202A (ko) 진공 청소기용 집진장치
CN209437160U (zh) 真空清洁器
KR20160087676A (ko) 진공 청소기용 집진장치
CN212382569U (zh) 一种过滤组件及清洁设备
RU2362474C2 (ru) Пылеулавл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ылесоса (варианты)
CN105534407A (zh) 集尘装置及包括该集尘装置的吸尘器
CN211633144U (zh) 用于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站
CN212521647U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CN212679026U (zh) 一种吸尘器风路组件及清洁设备
CN205107561U (zh) 真空吸尘器用集尘装置及真空吸尘器
CN209032135U (zh) 回收桶及其清洗机
KR20070042794A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CN112056988A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清洁设备
CN108135415A (zh) 旋流灰尘收集装置及包括其的真空吸尘器
CN109691934B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CN105413369B (zh) 一种过滤装置及具有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
CN212521648U (zh) 一种灰尘清理机构及清洁设备
WO2022057361A1 (zh) 一种灰尘清理机构及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