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4435U - 一种自动防溢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防溢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4435U
CN211324435U CN201921707558.8U CN201921707558U CN211324435U CN 211324435 U CN211324435 U CN 211324435U CN 201921707558 U CN201921707558 U CN 201921707558U CN 211324435 U CN211324435 U CN 211324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ver
lid
deformation
block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75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庚
林玥
蔡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jia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jia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jia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jia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075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4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4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4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防溢盖,包括锅盖体及挡盖,挡盖与锅盖体连接,锅盖体对应锅盖体的正下方位置开设有排气口,且挡盖与锅盖体之间形成储气空间,使用时,挡盖受排气口排出的气压冲击能发生变形,以使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本实用新型的防溢盖盖于锅体锅口位置,在加热前期,挡盖盖于排气口的上侧,起到保温效果。随着温度升高,锅内的压力逐渐增加,锅内高压蒸汽从排气口排出而冲击挡盖,以使挡盖受到蒸汽冲击力而自动向上发生变形,使得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被打开,排气口变为开放,便于锅内蒸汽迅速排出,沸腾液体接触锅外的冷空气不再攀升,使液体滞留在锅内,从而达到自动防溢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防溢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防溢盖。
背景技术
通常人们在加热汤、粥、乳制品等有粘性的液体时,若是无人看守并盖上锅盖,锅内的液体通常都会溢出到锅外,有熄灭炉火、使燃气外泄的危险存在。不盖上锅盖烹饪,则在烹煮中会有大量的热量散失,造成能源浪费,烹饪时间会延长,锅内的烹煮食物也会有受热不均的问题存在,影响物体食物烹饪质量。
因此,市场上出现一些防溢盖,但现有的防溢盖的防溢效果一般,例如现有的一种防溢盖,其包括一由边沿向中部凹陷的锅盖体,锅盖体的中部具有一开口,溢出的液体在和外界冷空气接触冷却后通过该开口流回容器内,实现防溢功能,但是该防溢盖存在在不沸腾的时候保温效果差、造成能源和时间上的浪费、食物受热不均等问题。
现有还有一种防溢盖,其包括一由边沿向中部凹陷的锅盖体及挡盖,锅盖体设有用于排出锅内的气体和沸腾液体的排气口,挡盖与锅盖体连接,挡盖设有叶片,叶片用于遮挡锅盖体上的排气口,在使用前首先旋转挡盖,使得挡盖上的叶片与锅盖体上的排气口闭合,或者直接打开挡盖的叶片但这样保温效果较差。当锅内食物沸腾的时候,需要增大排气空间的时候,需要手动旋转挡盖将叶片与排气口错开,排气口处于全打开状态用于快速排气,但这样会有被蒸汽和沸腾的液体烫伤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自动防溢的防溢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防溢盖,包括锅盖体及挡盖,所述的锅盖体开设有排气口,挡盖设于锅盖体上对应排气口的上侧,所述的挡盖与锅盖体连接,挡盖与锅盖体之间形成储气空间,使用时,挡盖受排气口排出的气压冲击能发生变形,以使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
上述方案的防溢盖盖于锅体的锅口位置,在加热前期,挡盖盖于排气口的上侧,排气口几乎处于封闭状态,起到保温效果。随着温度升高,锅内的压力逐渐增加,锅内高压蒸汽从排气口排出而冲击挡盖,以使挡盖受到蒸汽冲击力而自动向上发生变形,使得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被打开,锅盖体的排气口变为开放,使得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便于锅内蒸汽迅速排出,沸腾液体接触锅外的冷空气不再攀升,使液体滞留在锅内,从而达到自动防溢的效果,不需要人为操作,避免被蒸汽烫伤。
进一步地,上述的挡盖与锅盖体的中部连接,排气口设于锅盖体对应挡盖与锅盖体连接部的周围区域,且挡盖位于所有排气口的上方位置。在受到周围排气口排出的蒸汽冲击力,使得挡盖的四周均向上发生变形,以致锅内蒸汽可迅速从周围的排气口排出。
进一步地,上述的锅盖体包括锅盖主体及设于锅盖主体中部、且其高度由边沿向中部增大的排气座,挡盖的中部与排气座的中部连接,排气口设于排气座上对应挡盖与排气座的连接部的周围区域。排气座的侧面形成斜面,可以避免溢出的液体积在排气座上,增加其表面负担易造成坍塌。
进一步地,上述的锅盖主体为高度由外边沿向中部减小的凹形环状结构,排气座的下端边沿与锅盖主体内侧边沿连接,且所有的排气口均延伸至锅盖主体的最低位置,以使得溢出的沸腾液体与外界的冷空气充分接触进而冷凝而从排气口回流至锅内。
进一步地,上述的排气口圆周均布设置于排气座上,以使得挡盖四周均匀受到排气口的蒸汽冲击力影响而平稳向上发生变形,便于锅内蒸汽迅速排出。
进一步地,上述的锅盖主体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条不同直径的锅口卡环,以适应与不同口径的锅具配合使用。
进一步地,上述的挡盖为碗状结构,挡盖的中部与排气座的中部可拆卸连接,当挡盖受排气口排出的气压冲击时,挡盖的碗口能由朝下变为朝上,以使挡盖的边沿与锅盖主体之间的距离变大而导致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而当挡盖的碗口朝下时,挡盖的边沿与锅盖主体的上侧面接触,且所有的排气口位于挡盖正下方的区域内,增强保温效果,并且,储气空间储压更大,保证储气空间内的压力足够大而使得挡盖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的变形,实现增大排气通道实现防溢出。
进一步地,上述的挡盖包括非变形中部及位于非变形中部周围的变形周部,非变形中部与变形周部的连接部设有沟槽,以使得挡盖的变形周部翻折变形更加容易,所述的变形周部的外边沿位置具有加强凸环,通过设置加强凸环,由于加强凸环的强度大于变形周部的强度,当挡盖受锅内气压冲击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变形后,加强凸环能够确保使挡盖保持当前形态,在不施加其他外力的情况下不容易恢复之前形态,有利于排气口保持开放状态。
另一方案,上述的变形周部的厚度自中部向边沿逐渐增大,使得变形周部的边沿位置的强度较大,其也能使得挡盖在没有外力情况下确保保持当前形态。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挡盖与排气座的装配,上述的挡盖的下侧中部设有连接柱,排气座的中部设有与连接柱配合的连接孔,挡盖通过其连接柱插入排气座的连接孔,优选连接柱与连接孔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上述的连接柱的下端设有扣环,扣环的直径大于连接孔的直径,避免连接柱自动脱离连接孔。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挡盖的提起,上述的挡盖的上侧还设有提手。
另一方案,上述的排气座的中部设有连接条,挡盖的中部设有连接卡孔,连接条的上端设有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卡环,卡环的直径大于连接卡孔的直径,连接条的上端套入连接卡孔内、且两个卡环分别位于连接卡孔两端的孔口边缘,使得挡盖与连接条不易脱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气口上方设置碗口可朝下和朝上的碗状挡盖,当挡盖的碗口朝下时,挡盖与锅盖体形成一个封闭的储气空间,排气口与外界不相通,这样对锅内有效保温;而随着锅内温度升高,挡盖在蒸煮食物过程中受到锅内高压蒸汽的冲击自动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的变形,此时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被打开,导致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变大,不需要人手操作就能增大排气空间,避免手动操作被蒸汽和沸腾的液体烫伤,而从排气口溢出的沸腾液体与外界的冷空气充分接触进而冷凝而自动从排气口回流至锅内,就算没有人员看守,也不会发生液体溢出到锅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溢盖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溢盖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溢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溢盖的下侧方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C部放大图。
图8、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盖处于闭合状态时的正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盖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防溢盖,包括锅盖体1及挡盖2,其中,锅盖体1为类似圆形盘状结构,挡盖2为碗状结构,在受外力作用,挡盖2的碗口可以在朝下和朝上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发生变形。而锅盖体1的中部开设有多个呈圆周排列的排气口11,挡盖2的中部下侧与锅盖体1中间连接,当挡盖2的碗口朝下时,挡盖2罩于所有的排气口11的上侧,且挡盖2的边沿与锅盖主体10的上侧面接触,以使得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形成封闭的储气空间。
使用时,防溢盖盖于锅体的锅口位置,在加热前期,挡盖2的碗口朝下,挡盖2罩于排气口11的上侧,排气口11只能与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的储气空间相通,几乎不能与外界相通,相当于排气口11处于封闭状态,此时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但随着温度升高,锅内的压力逐渐增加,蒸汽和沸腾的液体冲击锅盖体1及挡盖2,挡盖2受到从排气口11排出的蒸汽和沸腾液体所产生的压力作用而自动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的变形,此时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的储气空间被打开,以使挡盖2的边沿与锅盖体1之间的距离变大而导致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不需要人工操作就能增大排气空间,避免被蒸汽和沸腾的液体烫伤,此时可便于锅内蒸汽迅速排出,沸腾液体接触锅外的冷空气不再攀升,使液体滞留在锅内,从而达到自动防溢的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的实施方案,上述的锅盖体1包括锅盖主体10及排气座12,其中,锅盖主体10为高度由外边沿向中部减小的凹形环状结构,锅盖主体10的下侧表面设有若干条中心共线而直径不同的锅口卡环13,锅口卡环13的中心与锅盖主体10的中心共线,而排气座12为高度由边沿向中部逐渐增大的凸形结构,排气座12的下端边沿与锅盖主体10内侧边沿连接,排气座12朝锅盖主体10上侧方凸起,挡盖2的中部下侧与排气座12的顶部中间连接,排气口11设于排气座12上对应挡盖2与排气座12的连接部的圆周区域,且所有的排气口11靠近锅盖主体10的一端均延伸至锅盖主体10的最低位置,当挡盖2的碗口朝下时,挡盖2罩于所有的排气口11的上侧,即是排气口11全部位于挡盖2所罩的区域内,这样保温效果最好,且挡盖2的碗口朝上变形相对容易。当然,排气口11也可以有小部分露于挡盖2外部,但这样保温效果较差,且当锅内温度足够高气压足够大的时候也能够使挡盖2发生碗口朝上的变形,达到排气的效果;而不同直径的锅口卡环13可以适应与不同口径的锅具配合使用,提高本防溢盖的通用性,而锅盖体1的外边缘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把手14,方便锅盖体1提起移动。
如图7至12所示,所示的挡盖2包括非变形中部20及位于非变形中部20周围的变形周部21,本实施例优选变形周部21及非变形中部20为同种材质一体成型,例如采用硅胶制成,当然也可以为不同种材质通过拼接成型,但非变形中部20的强度要比变形周部21的强度大,可以把非变形中部20的厚度增大,变形周部21的厚度相对较小,以使变形周部21相对柔软,以致变形周部21受到外力容易变形,变形周部21相当于挡盖2的碗侧壁,非变形中部20相当于挡盖2的碗底,变形周部21的边缘形成挡盖2的碗口;所述的挡盖2的下侧对应非变形中部20的位置设有连接柱24,连接柱24同样优选与挡盖2一体成型,排气座12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与连接柱24过盈配合的连接孔121,装配时,挡盖2通过其连接柱24插入排气座12的连接孔121,如果需要对挡盖2清洗,可以直接将连接柱24从连接孔121拔出而取出挡盖2,挡盖2的上侧还设有提手(图中未画出),方便提起挡盖2或将挡盖2与锅盖体1组装。当锅内气压逐渐增大,导致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的储气空间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变形周部21会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的变形,储气空间被大幅度打开,锅内蒸汽迅速从排气口11排出至外界。
此外,非变形中部20与变形周部21的连接部设有一环形沟槽25,以使得非变形中部20与变形周部21的连接部位置的强度被削弱,有利于变形周部21相对非变形中部20进行翻折,使得挡盖2的碗口方位变化更加容易。
本实施例的挡盖2的变形周部21可以自动受锅内排出的气压影响由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的变形,也可以手动实现该变形而打开储气空间进行排气,具体操作为:用手按下非变形中部20的中部,排气座12的顶部的连接孔121的上孔口边缘形成支点122,随着非变形中部20受力往排气座12的连接孔121向下发生变形及发生一定下移,但变形周部21由于受支点122阻挡而不能下移,此时变形周部21会在支点122位置受到反作用力而产生向上翘起,致使变形周部21发生翻折,使得变形周部21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的变形,实现手动打开挡盖2进行排气。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方案,上述的变形周部21的外边沿位置具有加强凸环23,加强凸环23可以设置在变形周部21的外边沿上下的任何一侧,加强凸环23也可以延伸至变形周部21外边沿的上下两侧,通过设置加强凸环23,使得变形周部21的外边沿位置强度较高,在变形周部21完成碗口朝上变形后,加强凸环23可以使得挡盖2在没有外力情况下确保保持当前形态。并且,由于该加强凸环23的存在,当变形周部21处于变形趋势下,储气空间压力较大,压力冲击加强凸环23与变形周部21的区域,此时加强凸环23朝上翻折,可带动变形周部21向上翻折,实现挡盖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的快速形变。
为了达到相同效果,也可以不设置加强凸环23,而是将变形周部21的厚度自中部向边沿逐渐增大,使得变形周部21的靠近外边沿的位置强度较高,使得变形周部21的靠近外边沿的位置等同于上述的加强凸环23,同样也能达到在变形周部21完成碗口朝上变形后在没外力情况下确保保持当前形态,并且也可实现挡盖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的快速形变。
同样,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方案,上述的连接柱24的下端设有扣环241,扣环241与连接柱24一体成型,扣环241的直径大于连接孔121的直径,如果连接柱24的下端设有扣环241,则挡盖2的连接柱24就算与连接孔121不是过盈配合,通过扣环241抵住连接孔121下端的孔口边缘,也能保证连接柱24不易从连接孔121滑出,提高挡盖2与排气座12连接的稳定性。如果需要从连接孔121拔出连接柱24,由于连接柱24及扣环241具有一定的压缩变性特性,可以通过挤压扣环241变形而使其可穿过连接孔121,达到从连接孔121拔出连接柱24。
下面进一步介绍本实施例自动防溢盖的使用原理:
使用前,先把挡盖2通过连接柱24插入排气座12的连接孔121实现与锅盖体1连接,并手动按压挡盖2的变形周部21,使得挡盖2的碗口朝下,此时,挡盖2的边缘与锅盖主体10上表面贴合形成封闭的储气空间,所有的排气口11全部位于挡盖2所罩的区域内,把本防溢盖盖于锅体的锅口位置,锅盖主体10的下侧的锅口卡环13与锅体的锅口配合,此时,锅内处于密闭状态。
锅内煮食时候,由于挡盖2完全罩住排气口11使得锅内处于闭合状态,即使锅内食物因为加热产生气流,但由于气流较小不能使得挡盖2的变形周部21达到张开状态,此时气流在锅内循环,达到保温效果,加速食物煮熟和达到沸腾状态,如图1、2所示。
而当食物沸腾,特别是锅内的液体沸腾的时候,锅内的气泡和液体上升,并通过锅盖体1的排气口11排出至储气空间内,以致储气空间的气压逐渐增大,而变形周部21内表面受到的气压作用也逐渐增大,当储气空间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此时,由于变形周部21的强度最小,此时挡盖2的变形周部21首先受到气压冲击而形成具有向上翻折变形的趋势,而随着储气空间的气压继续增大,储气空间的气压大于变形周部21所承受的气压,变形周部21受气压作用会自动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的变形,挡盖2并保持碗口朝上的状态,如图3、4所示,此时,储气空间被大幅度打开,而外界空气与排气口11的对流空间增大,沸腾的液体和气泡能够有充分的空间与外界冷空气完成冷热交换,使得在排气空间附着的气泡冷凝为液体并沿着锅盖体1倾斜的表面滑下并从排气口11回流至锅内,避免过度沸腾所造成的气泡和液体溢出风险,整个过程不需要手动对挡盖2操作,不会造成被蒸汽和沸腾的液体烫伤的风险,同时就算没有人员看守,也不会发生液体和气泡溢出到锅外的问题。而当需要向锅内加入调味料的时候,可直接通过排气口11添加调味料,操作简单。
由于本防溢盖的挡盖2与锅盖体1所形成的储气空间为非即时打开,而是需要锅内气压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打开,因此能相对的延长在沸腾状态下的蒸煮时间,使食物更容易达到理想状态。
本实施例针对挡盖2与排气座12的连接也提出另一种方案,就是所述的挡盖2对应非变形中部20的中部设有连接卡孔,排气座12的顶部中间设有连接条,连接条的上端设有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卡环,两卡环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非变形中部20的厚度,卡环的直径大于连接卡孔121的直径,连接条的上端套入挡盖2的连接卡孔内、且两个卡环分别位于连接卡孔两端的孔口边缘,实现挡盖2与连接条的上端连接。
当然,上述的非变形中部20可以为一点,相当于整个挡盖2为变形周部21,那么连接柱24或连接卡孔可设于变形周部21的中间位置,此方案同样也能实现挡盖2发生碗口朝上和朝下的变形。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相对较优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原则之内所作出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自动防溢盖,包括锅盖体(1)及挡盖(2),所述的锅盖体(1)开设有排气口(11),挡盖(2)设于锅盖体(1)上对应排气口(11)的上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挡盖(2)与锅盖体(1)连接,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形成储气空间,使用时,挡盖(2)受排气口(11)排出的气压冲击能发生变形,以使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盖(2)与锅盖体(1)的中部连接,排气口(11)设于锅盖体(1)对应挡盖(2)与锅盖体(1)连接部的周围区域,且挡盖(2)位于所有排气口(11)的上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体(1)包括锅盖主体(10)及设于锅盖主体(10)中部、且其高度由边沿向中部增大的排气座(12),挡盖(2)的中部与排气座(12)的中部连接,排气口(11)设于排气座(12)上对应挡盖(2)与排气座(12)的连接部的周围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主体(10)为高度由外边沿向中部减小的凹形环状结构,排气座(12)的下端边沿与锅盖主体(10)内侧边沿连接,且所有的排气口(11)均延伸至锅盖主体(10)的最低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口(11)圆周均布设置于排气座(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主体(10)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条不同直径的锅口卡环(13)。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盖(2)为碗状结构,挡盖(2)的中部与排气座(12)的中部可拆卸连接,当挡盖(2)受排气口(11)排出的气压冲击时,挡盖(2)的碗口能由朝下变为朝上,以使挡盖(2)的边沿与锅盖主体(10)之间的距离变大而导致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当挡盖(2)的碗口朝下时,挡盖(2)的边沿与锅盖主体(10)的上侧面接触,且所有的排气口(11)位于挡盖(2)正下方的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盖(2)包括非变形中部(20)及位于非变形中部(20)周围的变形周部(21),非变形中部(20)与变形周部(21)的连接部设有沟槽(2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盖(2)包括非变形中部(20)及位于非变形中部(20)周围的变形周部(21),所述的变形周部(21)的外边沿位置具有加强凸环(23)。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盖(2)包括非变形中部(20)及位于非变形中部(20)周围的变形周部(21),所述的变形周部(21)的厚度自中部向边沿逐渐增大。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盖(2)的下侧中部设有连接柱(24),排气座(12)的中部设有与连接柱(24)配合的连接孔(121),挡盖(2)通过其连接柱(24)插入排气座(12)的连接孔(12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柱(24)的下端设有扣环(241),扣环(241)的直径大于连接孔(121)的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盖(2)的上侧还设有提手。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座(12)的中部设有连接条,连接条的上端与挡盖(2)的中部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盖(2)的中部设有连接卡孔,连接条的上端设有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卡环,卡环的直径大于连接卡孔(121)的直径,连接条的上端套入连接卡孔内、且两个卡环分别位于连接卡孔两端的孔口边缘。
CN201921707558.8U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自动防溢盖 Active CN211324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7558.8U CN211324435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自动防溢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7558.8U CN211324435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自动防溢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4435U true CN211324435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27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7558.8U Active CN211324435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自动防溢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44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2213A (zh) 一种自动防溢盖
US5747782A (en)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king coffee and espresso beverages in microwave oven
JP3150132B2 (ja) 料理道具の蓋・取っ手組立体
US590262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beverages in a microwave oven
US7090090B2 (en) Container for microwave oven cooking
EP2682030A2 (en) Pot lid capable of preventing food from boiling over
US20020129714A1 (en) Cooking apparatus
KR20130085229A (ko) 다기능 중탕기
US5884551A (en) Microwavable beverage maker
US20050279217A1 (en) Coffee-maker
CN211324435U (zh) 一种自动防溢盖
KR20150047589A (ko) 용기에 설치되는 주방기구 및 주방 기구와 다양한 기능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주방 기구 세트
KR101158468B1 (ko) 넘침방지 기능을 갖는 가마솥
US20040200841A1 (en) Cookware lid
US3935804A (en) Coffee brewer
CN107669136B (zh) 一种活动盖板组件、电饭煲上盖结构和电饭煲
WO2004103132A1 (en) Handle of the pot-lid for preventing the contents in the pot from overflowing
CN212186121U (zh) 杯盖组件、杯体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CN214484207U (zh) 锅具
CN107157359B (zh) 一种排气防溅杯盖
CN212591742U (zh) 杯盖组件、杯体组件和料理机
CN220236730U (zh) 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CN211559690U (zh) 一种具备密封功能的炒锅
CN212307599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058944U (zh) 真空头组件、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