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0754U - 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 - Google Patents

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0754U
CN211320754U CN201922000304.9U CN201922000304U CN211320754U CN 211320754 U CN211320754 U CN 211320754U CN 201922000304 U CN201922000304 U CN 201922000304U CN 211320754 U CN211320754 U CN 211320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ring
insulated switchgear
gas tank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003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思思
蒋央丹
郑少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Led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d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d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003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0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0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0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方与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所述壳体内设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卡合板、散热管、陶瓷管,所述散热管设于卡合板上,所述散热管顶部与底部设有导热孔,所述陶瓷管设于散热管内,所述陶瓷管两端连通有散热口,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安装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板、贴合环、楔形阻环,所述密封板螺纹连接开口内壁,所述贴合环设于密封板底部,所述楔形阻环设于开口内壁上,该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提高了气箱的散热性能与密封性能,有利于气箱的使用,提高了气体绝缘开关柜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属于配送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开关柜通常分为两种绝缘形式的设备,一种为空气绝缘开关柜,另外一种为气体绝缘开关柜,空气绝缘开关柜虽然成本较低,但是由于采用空气作为绝缘介质需要更长的绝缘距离,致使空气绝缘开关柜所需的占地面积较大,且因设备中的元器件多暴露在空气中,使其易受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利于系统的安全及可靠运行,而气体绝缘开关柜采用例如六氟化硫的气体作为绝缘介质,其所需的绝缘距离小从而具有较小的的占地面积,其元器件封闭在充有气体的绝缘壳体内,抵御外界环境影响的能力较强,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变电站,在气体绝缘开关柜中,气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构部件,其是限制充气柜开关技术发展的一个技术难点,因此设计一种新的气箱结构是促进充气开关进步的重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提高了气箱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且气箱的结构提高了散热的效率与密封的性能,加速了热量的散出,减少外界水汽及灰尘的进入,有利于提高气体绝缘开关柜的使用效果,延长了气体绝缘开关柜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方与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所述壳体内设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卡合板、散热管、陶瓷管,所述散热管设于卡合板上,所述散热管顶部与底部设有导热孔,所述陶瓷管设于散热管内,所述陶瓷管两端连通有散热口,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安装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板、贴合环、楔形阻环,所述密封板螺纹连接开口内壁,所述贴合环设于密封板底部,所述楔形阻环设于开口内壁上,且所述楔形阻环设于密封板下方,所述密封组件上方设有活动门,且所述活动门连接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位置结构相互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壳体的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一侧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一端设有固定槽,且所述固定槽位置结构与固定块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两侧设有固定板,且所述散热口设于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管外表面设有吸热片,且所述吸热片设于导热孔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管与散热管之间连接有分隔板,且所述分隔板设于吸热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贴合环外侧设有胶环,所述胶环设为吸收有胶液的棉质环。
进一步的,所述贴合环底部设有密封胶垫,且所述密封胶垫设于楔形阻环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转块。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门上设有把手,且所述把手外侧套设有防滑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散热组件,提高气箱的散热效果,有利于快速导出其中电性元件产生的热量,且其结构密封性好,有利于延长电性元件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密封组件,提高密封性能,减少外界的水汽与灰尘进入,有利于保护电性组件;
3、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提高气箱之间的连接效果,增强气体绝缘开关柜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气体绝缘开关柜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的第一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的第二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的散热管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的密封组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的密封板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壳体;2、隔板;3、第一气室;4、第二气室;5、散热组件;6、卡合板;7、散热管;8、陶瓷管;9、导热孔;10、散热口;11、开口;12、密封组件;13、密封板;14、贴合环;15、楔形阻环;16、活动门;17、第一连接件;18、第二连接件;19、固定块;20、滑动槽;21、固定槽;22、固定板;23、吸热片;24、分隔板;25、胶环;26、密封胶垫;27、凹槽;28、转块;29、把手;3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上方与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气室3与第二气室4,其实内注有绝缘气体,所述壳体1内设有散热组件5,提高了散热的效率,所述散热组件5包括卡合板6、散热管7、陶瓷管8,所述散热管7设于卡合板6上,所述散热管7顶部与底部设有导热孔9,所述陶瓷管8设于散热管7内,所述陶瓷管8两端连通有散热口10,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内安装有密封组件12,提高密封性能,所述密封组件12包括密封板13、贴合环14、楔形阻环15,所述密封板13螺纹连接开口11内壁,所述贴合环14设于密封板13底部,所述楔形阻环15设于开口11内壁上,且所述楔形阻环15设于密封板13下方,所述密封组件12上方设有活动门16,且所述活动门16连接壳体1。
更具体而言,所述壳体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18,且所述第一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18位置结构相互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17远离壳体1的一侧设有固定块19,所述第二连接件18相对一侧设有滑动槽20,所述滑动槽20一端设有固定槽21,且所述固定槽21位置结构与固定块19相对应,提高气箱之间的连接性能,提高气体绝缘开关柜的稳定性,所述壳体1两侧设有固定板22,且所述散热口10设于固定板22上,固定散热口10,便于调节,所述陶瓷管8外表面设有吸热片23,且所述吸热片23设于导热孔9之间,提高导热的效果,所述陶瓷管8与散热管7之间连接有分隔板24,且所述分隔板24设于吸热片23之间,用于连接散热管7与陶瓷管8,且分隔气体,所述贴合环14外侧设有胶环25,所述胶环25设为吸收有胶液的棉质环,用于粘附灰尘,所述贴合环14底部设有密封胶垫26,且所述密封胶垫26设于楔形阻环15内侧,提高密封效果,所述密封板13顶部设有凹槽27,所述凹槽27内设有转块28,所述活动门16上设有把手29,且所述把手29外侧套设有防滑套。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上设有加强筋30,且所述加强筋30横向设置,提高了壳体1的强度,保证气体绝缘开关柜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使用时,气箱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18连接,移动气箱,使固定块19经滑动槽20置于固定槽21中,气箱内的热量经导热孔9进入散热管7中,在吸热片23的作用下热量进入陶瓷管8中,并由散热口10排出,壳体1顶部的开口11,用于维修检测,其上的密封组件12提高密封性能,减少水汽及灰尘的进入,有效保护电性组件。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上方与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气室(3)与第二气室(4),所述壳体(1)内设有散热组件(5),所述散热组件(5)包括卡合板(6)、散热管(7)、陶瓷管(8),所述散热管(7)设于卡合板(6)上,所述散热管(7)顶部与底部设有导热孔(9),所述陶瓷管(8)设于散热管(7)内,所述陶瓷管(8)两端连通有散热口(10),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内安装有密封组件(12),所述密封组件(12)包括密封板(13)、贴合环(14)、楔形阻环(15),所述密封板(13)螺纹连接开口(11)内壁,所述贴合环(14)设于密封板(13)底部,所述楔形阻环(15)设于开口(11)内壁上,且所述楔形阻环(15)设于密封板(13)下方,所述密封组件(12)上方设有活动门(16),且所述活动门(16)连接壳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18),且所述第一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18)位置结构相互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7)远离壳体(1)的一侧设有固定块(19),所述第二连接件(18)相对一侧设有滑动槽(20),所述滑动槽(20)一端设有固定槽(21),且所述固定槽(21)位置结构与固定块(19)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设有固定板(22),且所述散热口(10)设于固定板(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管(8)外表面设有吸热片(23),且所述吸热片(23)设于导热孔(9)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管(8)与散热管(7)之间连接有分隔板(24),且所述分隔板(24)设于吸热片(2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环(14)外侧设有胶环(25),所述胶环(25)设为吸收有胶液的棉质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环(14)底部设有密封胶垫(26),且所述密封胶垫(26)设于楔形阻环(15)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13)顶部设有凹槽(27),所述凹槽(27)内设有转块(2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16)上设有把手(29),且所述把手(29)外侧套设有防滑套。
CN201922000304.9U 2019-11-19 2019-11-19 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 Active CN211320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0304.9U CN211320754U (zh) 2019-11-19 2019-11-19 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0304.9U CN211320754U (zh) 2019-11-19 2019-11-19 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0754U true CN211320754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80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00304.9U Active CN211320754U (zh) 2019-11-19 2019-11-19 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0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6278B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模组
CN211320754U (zh) 气箱及气体绝缘开关柜
CN210985261U (zh) 一种多功能低压柜
CN210894546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的电子仪器检测箱
CN210956537U (zh) 基于户外使用的长寿命真空断路器
CN213367616U (zh) 一种变频器用快速散热装置
CN212462565U (zh) 一种变电站保护装置管控设备
CN212845581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带电显示装置
CN208889482U (zh) 一种电容结构及电气设备
CN216250585U (zh) 一种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断路器保护外壳
CN210694646U (zh) 一种网络通信监控装置
CN213691868U (zh) 一种户内真空断路器
CN212991597U (zh) 一种高低压密封配电柜
CN213638710U (zh) 一种散热型防爆变频器
CN213845258U (zh) 一种大功率整流桥封装结构的保护装置
CN210779742U (zh) 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新型节电器
CN219476567U (zh) 一种绝缘筒
CN217182689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低压开关柜
CN216289795U (zh) 一种防潮式新型高压柜
CN210518218U (zh) 一种高寿命的变式汇流箱
CN211788795U (zh) 一种耐候性强的高压真空分界断路器
CN209993974U (zh) 一种节能型高低压配电柜
CN214227443U (zh) 一种内置通风机构的户内交流高压环网开关柜
CN216215104U (zh) 基于高精度智能开关的环网柜
CN213522906U (zh) 一种密闭型且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动力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501, Building 3, Jinkun Garden, Saihan District,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00

Patentee after: Inner Mongolia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109, 11th Floor, Pioneer Park, Jinchuan Development Zone, Hohhot,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10020

Patentee before: Led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