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6649U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6649U
CN211316649U CN201922154883.2U CN201922154883U CN211316649U CN 211316649 U CN211316649 U CN 211316649U CN 201922154883 U CN201922154883 U CN 201922154883U CN 211316649 U CN211316649 U CN 211316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header
heat exchanger
piece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548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548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6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6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6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多个换热管和第一件,集流管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第一件的端盖部连接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至少一个集流管的端部,第一件的端盖部的高度方向与至少一个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第一件的端盖部包括外周面和外侧面,端盖部的外周面的水力直径大于或等于至少一个集流管外侧面的水力直径,端盖部的外侧面与端盖部的外周面相连,且端盖部的外侧面大体垂直于端盖部的高度方向,第一件的安装部包括至少一个板部,至少一个板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端盖部的外周面相连,板部的宽度方向与端盖部的高度方向大体平行。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安装精度高。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多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多个换热管、翅片、端盖、边板和用于与空调壳体连接的安装支架。据发明人所知,换热器装配后焊接过程中,加热时换热器容易膨胀,冷却时换热器容易收缩,扁管和集流管发生变形,扁管和集流管发生的形变量不同,会影响换热器的安装精度。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的安装精度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间隔布置;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管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该换热管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第一件,所述第一件包括端盖部和安装部,所述第一件的端盖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至少一个集流管的端部,所述第一件的端盖部的高度方向与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所述第一件的端盖部包括外周面和外侧面,所述端盖部的外周面的水力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外侧面的水力直径,所述端盖部的外周面外周面与所述端盖部的外侧面相连,且所述端盖部的外侧面大体垂直于所述端盖部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件的安装部包括至少一个板部,所述至少一个板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端盖部的外周面相连,所述板部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端盖部的高度方向大体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通过设置包括端盖部和与端盖部相连的安装部的第一件,其中端盖部密封连接于集流管的端部,安装部用于与空调机壳相连,从而将用于密封集流管的端部的端盖和安装空调机壳的安装架一体化。而且,由于在换热器装配后的焊接过程中集流管变形较小,因此用于将换热器安装于空调机壳的安装部的变形相对较小,提高了换热器的安装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板部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大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板部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端盖部相连,所述第二板部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端盖部相连,且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安装部还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至少设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且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一板部和/或所述第二板部相连,以加强所述安装部的强度,所述第一板部的安装孔和所述第二板部的安装孔均相比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端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端部,所述连接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板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相连,所述安装孔还设在所述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板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端盖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端盖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板部还包括大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板部,所述第三板部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所述第三板部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分别具有间隙,所述第三板部与所述端盖部相连,所述安装孔还设在所述第三板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板部包括第四板部,所述安装部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端盖部的外周面连接,所述过渡部的另一个侧面与所述第四板部相连,所述第四板部的至少部分大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部还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在所述第四板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板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四板部的第二段通过弯曲部与所述第四板部的第一段相连,所述第四板部的第一段与所述过渡部的所述另一个侧面相连,且大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孔设在所述第四板部的第二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一件的板部相连,该第一件的端盖部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一件的板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端部包括端面,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具有连接处,该连接处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所述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的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所述端面与所述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的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端盖部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邻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所述端盖部套设在所述集流管的端部,或者所述端盖部嵌入所述集流管的端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件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件的所述端盖部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的一个端部,另一个所述第一件的所述端盖部密封连接于该集流管的另一个端部,所述另一个第一件的所述端盖部设有通孔,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接管,所述接管与所述另一个第一件的所述端盖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接管通过所述通孔与该集流管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与空调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一件的主视图。
图6是图4中第一件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局部放大图,且示出一个示例性的第二件。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局部放大图,且示出另一个示例性的第二件。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第一件的主视图。
图11是图9中第一件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第一件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2中第一件的侧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第一件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5中第一件的侧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第一件的主视图。
图20是图18中第一件的侧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第一件的主视图。
图23是图21中第一件的侧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再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第一件的主视图。
图26是图24中第一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换热器100,集流管1,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换热管2,第一件3,端盖部31,外周面310,外侧面311,凹槽312,安装部32,安装孔320,第一板部321,第二板部322,第三板部323,过渡部324,第四板部325,第一段3251,第二段3252,弯曲部3253,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331,第二连接部332,第二件4,接管5,第一接管51,第二接管52,空调机壳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夹具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集流管1、多个换热管2和第一件3。
多个换热管2沿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个换热管2沿其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与集流管1相连,且该换热管2与集流管1连通。如图1所示,集流管1至少为两个,每个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多个换热管2沿左右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每个换热管2的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换热管2的上端插入一个集流管1中,换热管2的下端插入另一个集流管1中,从而该一个集流管1和该另一个集流管1通过多个换热管2连通。
集流管1包括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间隔布置。如图1-3所示,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且第一集流管11位于第二集流管12上方。
至少一个换热管2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第一集流管11相连,该换热管2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集流管12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如图1-3所示,换热管2的上端插入第一集流管11中,换热管2的下端插入第二集流管12中,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
第一件3包括端盖部31和安装部32,第一件3的端盖部31连接于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1的端部,第一件3的安装部32与端盖部31相连。如图1-3所示,第一件3的端盖部31和第一件3的安装部32相连,其中第一件3的端盖部31与集流管1的端部连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与空调机壳200相连。
第一件3的端盖部31的高度方向与至少一个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如图1-3所示,第一件3的端盖部31的高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第一件3的端盖部31包括外周面310和外侧面311,端盖部31的外周面310的水力直径大于或等于上述至少一个集流管1外侧面的水力直径。端盖部31的外侧面311与端盖部31的外周面310相连,且端盖部31的外侧面311大体垂直于端盖部31的高度方向。如图1-3所示,第一件3的端盖部31的外周轮廓为圆形,且第一件3的端盖部31的轴向即为端盖部31的高度方向,端盖部31的轴线与和该端盖部31密封连接的集流管1的轴线大体在同一直线上。该端盖部31的外周面310为围绕端盖部31的轴线环绕一周的外表面,端盖部31的外侧面310为端盖部31的一个端面。其中端盖部31的外周面310位于和该端盖部31密封连接的集流管1的外侧,换言之,端盖部31的外周面310不位于该集流管1的内部。
第一件3的安装部32包括至少一个板部,至少一个板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端盖部31的外周面310相连,板部的宽度方向与端盖部31的高度方向大体平行。
如图1-6和图9-26所示,至少一个板部在上下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端盖部31的外周面310相连,该板部的宽度方向大体为左右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100,通过设置包括端盖部31和与端盖部31相连的安装部32的第一件3,其中端盖部31密封连接于集流管1的端部,安装部32用于与空调机壳200相连,从而将用于密封集流管1的端部的端盖和安装空调机壳200的安装架一体化。而且据发明人研究,现有技术中用于将换热器安装在空调机壳上的安装支架与换热器的边板相连,在换热器装配后的焊接过程中,边板的变形相对较大,引起安装支架变形大,造成换热器的安装精度不高。而本申请中采用端盖部31和安装部32一体化,且端盖部31连接于集流管1的端部,由于集流管1相对于边板变形较小,因此安装部32的变形相对较小,从而提高了换热器100的安装精度。
具体地,第一件3的至少一个板部的至少部分大体沿换热管2的长度方向延伸。如图1-3所示,第一件3的至少一个板部的至少部分大体沿上下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限于此,第一件3的至少一个板部只要不沿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二件4,第二件4与第一集流管11相连,该第二件4与第一件3的板部相连,该第一件3的端盖部31与第一集流管11的端部相连。换言之,第一件3和第二件4与同一个集流管1相连。第一件3的板部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换言之,第一件3的板部的延伸方向不与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平行。
通过设置第二件4,可以减小换热器100的膨胀或收缩,从而减小换热管2和集流管1的变形,提高换热器100的强度。
具体地,据发明人所知,换热器组装后焊接过程中,换热器的芯体受压后,由于集流管的管壁的一侧设有供换热管插入的管槽,管壁的另一侧完整,因此集流管1的邻近换热管的一侧抗变形能力低于另一侧,即集流管的该一侧沿轴的向变形量大于另一侧,集流管的两端会向着没有管槽的一侧产生翘曲变形,同时,集流管端部的翘曲变形会反作用到靠近集流管端部的换热管,使换热管沿产生变形,从而影响整个换热器的强度。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100在第一件31的安装部32和集流管1之间设置第二件4,以通过第二件4减小换热管2和集流管1的变形,提高换热器100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限于此,第二件4还可以与第二集流管12相连,且该第二件4与密封连接与第二集流管12的端部的第一件3的板部相连。
如图1-3所示,其中一个第二件4连接一个第一件3的板部和第一集流管1,另一个第二件连接另一个第一件3的板部和第二集流管1。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1的与端盖部31密封连接的端部包括端面,第二件4与该第一集流管11之间具有连接处,第一集流管11的端面与该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的1/20。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集流管11的端部包括端面,该端部密封连接有第一件3的端盖部31,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件4相连形成连接处,该端面和该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的1/20。
进一步地,第一集流管11的端面与该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的1/2。换言之,第一集流管11的端面与该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集流管1的长度的1/20,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的1/2。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二集流管12的与端盖部31密封连接的端部包括端面,第二件4与该第二集流管12之间具有连接处,第二集流管12的端面与该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二集流管12的长度的1/20。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集流管12的端部包括端面,该端部密封连接有第一件3的端盖部31,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件4相连形成连接处,该端面和该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第二集流管12的长度的1/20。
进一步地,第二集流管12的端面与该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集流管12的长度的1/2。换言之,第二集流管12的端面与该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集流管1的长度的1/20,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集流管12的长度的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件3至少为两个,一个第一件3的端盖部31密封连接于第一集流管11的端部,该一个第一件3的安装部32朝向第二集流管12延伸。另一个第一件3的端盖部31密封连接于第二集流管12的端部,该另一个第一件3的安装部32朝向第一集流管11延伸。如图1-3所示,第一集流管11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端部均设有第一件3,第二集流管12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端部均设有第一件3,即第一件3为四个。
第二件4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件4的第一部分与上述一个第一件3的安装部32相连,该一个第二件4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集流管11相连。另一个第二件4的第一部分与上述另一个第一件3的安装部32相连,该另一个第二件4的第二部分与第二集流管12相连。如图1-3所示,第一集流管11上设有两个第二件4,该两个第二件4在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第二集流管12上设有两个第二件4,该两个第二件4在第二集流管1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
进一步地,安装部32位于端盖部31在换热管2的长度方向上的邻近换热管2的一侧。如图1-3所示,一个集流管1上的第一件3在上下方向上,第一件3的安装部32相比于第一件3的端盖部31更靠近另一个集流管1。
具体地,第一个第一件3的端盖部31密封连接于第一集流管11的左端部,且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的至少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与空调机壳200的左侧部分的上端相连,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与第一个第二件4的第一部分相连,第一个第二件4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集流管11的左侧部分相连;第二个第一件3的端盖部31密封连接于第一集流管11的右端部,且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的至少部分向下延伸,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与空调机壳200的右侧部分的上端相连,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与第二个第二件4的第一部分相连,第二个第二件4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集流管11的右侧部分相连;第三个第一件3的端盖部31密封连接于第二集流管12的左端部,且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的至少部分向上延伸,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与空调机壳200的左侧部分的下端相连,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与第三个第二件4的第一部分相连,第三个第二件4的第二部分与第二集流管12的左侧部分相连;第四个第一件3的端盖部31密封连接于第二集流管12的右端部,且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的至少部分向上延伸,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与空调机壳200的右侧部分的下端相连,该第一件3的安装部32与第四个第二件4的第一部分相连,第四个第二件4的第二部分与第二集流管12的右侧部分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2为扁管,扁管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相对布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换言之,扁管的厚度小于扁管的宽度,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扁管的厚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在扁管的宽度方向上布置。此外,扁管还包括通道,通道连通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部31套设在集流管1的端部,或者端盖部31嵌入集流管1的端部内。换言之,第一件3的端盖部31可以盖在集流管1的端部的外侧以密封连接于集流管1的端部,还可以塞入集流管1的端部内以密封连接于集流管1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件3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件3的端盖部31密封连接于集流管1的一个端部,另一个第一件3的端盖部31密封连接于该集流管1的另一个端部,另一个第一件3的端盖部31设有通孔(未示出),换热器还包括接管5,接管5与另一个第一件3的端盖部31固定连接,且接管5通过通孔与该集流管1连通。
如图1和图3所示,接管5包括第一接管51和第二集流管52,第一接管51与第一集流管11连通,第二接管52与第二集流管12连通。其中与第一集流管11的右端部密封连接的第一件3的端盖部31设有通孔,第一接管51穿过该通孔与第一集流管11连通。与第二集流管12的右端部密封连接的第一件3的端盖部31设有通孔,第二接管52穿过该通孔与第二集流管12连通。
下面参考附图4-6和图9-2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件3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板部包括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大体沿换热管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板部32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端盖部31相连,第二板部32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端盖部31相连,且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之间具有间隙,安装部32还包括安装孔320,安装孔320至少设在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
如图1、图4-6和图9-20所示,端盖部31的外周轮廓为圆形,安装部32包括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均从端盖部31的外周面大体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且间隔开。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上还设有安装孔320,以便于与空调机壳200相连。
具体地,第一板部321上的安装孔320和第二板部322上的安装孔32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布置。其中第一板部321上的安装孔320和第二板部322上的安装孔320均可以不限于一个,还可以为至少两个。第一板部321上的至少两个安装孔320和第二板部322上的至少两个安装孔320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如图4-6所示,端盖部31包括凹槽312,集流管1的端部设在凹槽312内以使端盖部31和集流管1的端部密封连接。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件3还包括连接部33,连接部33位于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之间,且连接部33的至少一侧与第一板部321和/或第二板部322相连,以加强安装部32的强度,第一板部321的安装孔320和第二板部322的安装孔320均相比于连接部33远离端盖部31。
如图9-17所示,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之间设有连接部33,以提高安装部32的强度。其中连接部33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于第一板部321的安装孔320更邻近端盖部31,且连接部33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于第二板部322的安装孔320更邻近端盖部31。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连接部33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端部,连接部33的一个端部与第一板部321相连,连接部33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板部322相连,安装孔320还设在连接部33。
如图15-17所示,第一方向正交于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和换热管2的长度方向,则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连接部33连接在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之间,且连接部33的前端部与第一板部321相连,连接部33的后端部与第二板部322相连。
连接部33的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另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连接部33包括第一连接部331和第二连接部332,第一连接部331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与第一板部321相连,第一连接部331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与端盖部31相连,第二连接部332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与第二板部322相连,第二连接部332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与端盖部31相连。
如图9-14所示,第一连接部331和第二连接部332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且第一连接部331的前端部与第一板部321相连,第一连接部331的后端部与端盖部31的外周面相连。第二连接部332的后端部与第二板部322相连,第二连接部332的前端部与端盖部31的外周面相连。
其中在图9-1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31和第二连接部332均为板状且倾斜设置,且第一连接部331仅通过端部与第一板部321和端盖部31的外周面相连,第二连接部332仅通过端部与第二板部322和端盖部31的外周面相连。
在图12-1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31和第二连接部332均为块状,第一连接部331的一个侧面与第一板部321相连,第一连接部331的另一个侧面与端盖部31的外周面相连。第二连接部332的一个侧面与第二板部322相连,且第二连接部332的另一个侧面与端盖部31的外周面相连。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板部还包括大体沿换热管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板部323,第三板部323位于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之间,第三板部323与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之间分别具有间隙,第三板部323与端盖部31相连,安装孔320还设在第三板部323。
如图18-20所示,安装部32包括第一板部321、第二板部322和第三板部323,其中第一板部321、第二板部322和第三板部323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均与端盖部31相连,第一板部321、第二板部322和第三板部32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三板部323位于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之间,第一板部321、第二板部322和第三板部323上均设有安装孔320。
安装部32并不限于包括第一板部321和第二板部322的方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板部包括第四板部325,安装部32还包括过渡部324,过渡部324的一个侧面与端盖部31的外周面310配合连接,过渡部324的另一个侧面与第四板部325相连,第四板部325的至少部分大体沿换热管2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部32还包括安装孔320,安装孔320设在第四板部325。
如图21-26所示,端盖部31的外周轮廓为圆形,安装部32还包括大体为弧形的过渡部324,该过渡部324的一个弧形侧面适配在端盖部31的外周面上,过渡部324的另一个侧面连接有至少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四板部325,其中第四板部325上设有安装孔320,以便于通过第四板部325与空调机壳200相连。
其中在图21-2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四板部325沿上下方向延伸,第四板部325上设有以与空调机壳200相连的安装孔320。
第四板部325并不限于上述形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板部325包括第一段3251和第二段3252,第四板部325的第二段3252通过弯曲部3253与第四板部325的第一段3251相连,第四板部325的第一段3251与过渡部324的另一个侧面相连,且大体沿换热管2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孔320设在第四板部325的第二段3252。
如图24-26所示,第四板部325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段3251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段3252,其中第一段3251和第二段3252通过弯曲部3253相连,第二段3252上设有安装孔320,以便与空调机壳200相连。
在图1-3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件4为长条状,第二件4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集流管1相连,该第二件4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一件3的安装部32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件4大体呈直角三角形,该第二件4的一个直角边的远离端盖部31的一端和安装部32相连,该第二件4的另一个直角边和斜边的相交处与集流管1相连。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间隔布置;
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管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该换热管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
第一件,所述第一件包括端盖部和安装部,所述第一件的端盖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至少一个集流管的端部,所述第一件的端盖部的高度方向与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所述第一件的端盖部包括外周面和外侧面,所述端盖部的外周面的水力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外侧面的水力直径,所述端盖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端盖部的外侧面相连,且所述端盖部的外侧面大体垂直于所述端盖部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件的安装部包括至少一个板部,所述至少一个板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端盖部的外周面相连,所述板部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端盖部的高度方向大体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板部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大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板部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端盖部相连,所述第二板部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端盖部相连,且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安装部还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至少设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且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一板部和/或所述第二板部相连,以加强所述安装部的强度,所述第一板部的安装孔和所述第二板部的安装孔均相比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端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端部,所述连接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板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相连,所述安装孔还设在所述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板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端盖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端盖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板部还包括大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板部,所述第三板部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所述第三板部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分别具有间隙,所述第三板部与所述端盖部相连,所述安装孔还设在所述第三板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板部包括第四板部,所述安装部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端盖部的外周面连接,所述过渡部的另一个侧面与所述第四板部相连,所述第四板部的至少部分大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部还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在所述第四板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板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四板部的第二段通过弯曲部与所述第四板部的第一段相连,所述第四板部的第一段与所述过渡部的所述另一个侧面相连,且大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孔设在所述第四板部的第二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一件的板部相连,该第一件的端盖部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一件的板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端部包括端面,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具有连接处,该连接处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所述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的1/2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所述端面与所述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的1/2。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端盖部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邻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所述端盖部套设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的端部,或者所述端盖部嵌入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的端部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件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件的所述端盖部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的一个端部,另一个所述第一件的所述端盖部密封连接于该集流管的另一个端部,所述另一个第一件的所述端盖部设有通孔,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接管,所述接管与所述另一个第一件的所述端盖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接管通过所述通孔与该集流管连通。
CN201922154883.2U 2019-12-04 2019-12-04 换热器 Active CN211316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883.2U CN211316649U (zh) 2019-12-04 2019-12-04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883.2U CN211316649U (zh) 2019-12-04 2019-12-04 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6649U true CN211316649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82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54883.2U Active CN211316649U (zh) 2019-12-04 2019-12-04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6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31293B2 (en) Dryer integrated condenser of a refrigerating system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10168109B2 (en) Header plate for a heat exchanger, header box and heat exchanger
CN203605755U (zh) 热交换器
US20070062215A1 (en) Condenser
US10401095B2 (en) Heat exchanger
US20130220585A1 (en) Tube for heat exchanger
US20110139424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4019544A (zh) 热水器和形成热水器的方法
CN100483062C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抗振安装支架
CN211316649U (zh) 换热器
CN101776411A (zh) 扁管组件以及具有该扁管组件的热交换器
CN109595951B (zh) 一种换热装置
WO2015159529A1 (ja) 熱交換器
JP2017530507A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のためのケーシング
KR101970966B1 (ko) 열교환기의 입출구배관 연결용 입출구 부재
CN214579511U (zh) 一种通风管道板式平焊法兰
CN21048616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它的热泵热水器系统
JP2020076535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2005037037A (ja) 熱交換器
CN210268334U (zh) 换热器及其换热管
JPH0587483A (ja) アルミニウム製熱交換器
CN210512737U (zh) 一种水室集成式汽车冷却器
JP2011163700A5 (zh)
JPH11325781A (ja) 熱交換器取付用ブラケット
CN113124587B (zh) 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