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3760U - 拉手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拉手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3760U
CN211313760U CN201922306950.8U CN201922306950U CN211313760U CN 211313760 U CN211313760 U CN 211313760U CN 201922306950 U CN201922306950 U CN 201922306950U CN 211313760 U CN211313760 U CN 211313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liding part
vehicle
slid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069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069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3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3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3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拉手的安装结构包括:拉手本体,所述拉手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所述拉手本体与应急开启装置连接;车辆内饰板,所述车辆内饰板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拉手的安装结构的位于车辆内饰板上的第二滑动部,可以随着车辆内饰板的成型而一体成型,即第二滑动部无需如卡扣结构一样,安装时留有安装空间,这样第二滑动部就可以设置在车辆内饰板任何位置,尤其是设置在便于隐藏拉手本体的位置,进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能够起到便于隐藏拉手本体的效果,有效的防止误操作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拉手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中会设置一些拉手结构用于拉动应急开关,以将电子锁定或者机械锁定的门体、阀体或者开关等应急开启。
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卡扣的固定方式将拉手固定在车身上,此种方式需要在车身的指定位置安装卡扣,由于卡扣的安装需要留有足够的安装空间,进而导致卡扣固定的把手的位置均不利于把手的隐藏,而把手是用于应急使用的结构,为防止误操作需要隐藏设置。
所以上述技术问题急需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及车辆,为解决应急开关的拉手如何隐藏设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包括:
拉手本体,所述拉手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所述拉手本体与应急开启装置连接;
车辆内饰板,所述车辆内饰板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拉手本体包括拉环结构和滑块,所述滑块包括相背的两端和环绕一周的侧壁,所述拉环结构与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块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部。
具体地,所述车辆内饰板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应急开启装置的拉绳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滑块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侧壁连接。
具体地,所述车辆内饰板为车辆的后备箱的侧围下饰板;
或,所述车辆内饰板为设置在车辆后备箱底部的工具箱,所述工具箱的箱壁上设置所述第二滑动部。
具体地,所述第一滑动部为滑轨,所述第二滑动部为滑道,所述滑轨和所述滑道过盈配合。
具体地,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平行的设置于所述滑块的两相对侧壁上;
所述车辆内饰板上形成有长条形凹槽,并于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内侧壁设置所述滑道。
具体地,所述滑块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车辆内饰板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凹槽,所述滑块滑插在所述凹槽中,所述滑块侧壁相邻的三个侧面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滑轨,所述凹槽的底壁以及两内侧壁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所述滑道,所述滑轨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滑轨从所述滑块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且所述滑块横截面从连接所述拉环结构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具体地,所述滑轨为凸出所述滑块侧壁的凸棱,所述滑道为与所述凸棱相适配的槽体;
或,所述滑轨为所述滑块侧壁向内部凹陷的槽体,所述滑道为与所述槽体相适配的凸棱。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拉手的安装结构;
所述拉手的安装结构包括:拉手本体,所述拉手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所述拉手本体与应急开启装置连接;
车辆内饰板,所述车辆内饰板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手的安装结构及车辆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其拉手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车辆内饰板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使拉手本体能够与车辆内饰板滑动的连接,起到了便于连接和拆分的效果。此外,位于车辆内饰板上的第二滑动部可以随着车辆内饰板的成型而一体成型,即第二滑动部无需如卡扣结构一样,安装时留有安装空间,这样第二滑动部就可以设置在车辆内饰板任何位置,尤其是设置在便于隐藏拉手本体的位置,进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能够起到便于隐藏拉手本体的效果,有效的防止误操作的情况发生。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的拉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的另一种拉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具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拉手本体,11-第一滑动部,12-拉环结构,13-滑块,2-车辆内饰板,21-第二滑动部,3-工具箱,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其包括:拉手本体1和车辆内饰板2;所述拉手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11,所述拉手本体1与应急开启装置连接;所述车辆内饰板2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21,所述第一滑动部11与所述第二滑动部21滑动连接。
具体地,拉手本体1是用于连接应急开启装置的部件,其需要能够可拆卸的连接在车辆内饰板2上。当需要对应急开启装置进行操作时,可以通过将拉手本体1与车辆内饰板2分离,然后拉动拉手本体1以对应急开启装置进行开启,进而打开车辆的门体、锁体或者盖体等结构,例如油箱盖、车辆充电插座的电子锁等。
拉手本体1可以是一个一体的结构,例如可以是个块体,此时的第一滑动部11可以设置在拉手本体1的合适位置。拉手本体1还可以是分体的结构,即可以是有连接急开启装置的连接部和能够与内饰板滑动连接的滑动连接部构成,此时的第一滑动部11设置在滑动连接部上。
车辆内饰板2是覆盖在车辆的车身内表面的覆盖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内饰板2可以是车辆后备箱的内饰板、车辆的驾驶室的内饰板,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内饰板作为设置第二滑动部21的车辆内饰板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其拉手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11,车辆内饰板2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21,使拉手本体1能够与车辆内饰板2滑动的连接,起到了便于连接和拆分的效果。此外,位于车辆内饰板2上的第二滑动部21可以随着车辆内饰板2的成型而一体成型,即第二滑动部21无需如卡扣结构一样,安装时留有安装空间,这样第二滑动部21就可以设置在车辆内饰板2任何位置,尤其是设置在便于隐藏拉手本体1的位置,进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能够起到便于隐藏拉手本体1的效果,有效的防止误操作的情况发生。
如图1-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手的安装结构中,所述拉手本体1可以包括拉环结构12和滑块13,所述滑块13包括相背的两端和环绕一周的侧壁,所述拉环结构12与所述滑块13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块13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部11。
具体地,拉手本体1需要与应急开启装置连接,且优选的为拉绳连接,所以拉手本体1需要具有拉环结构12,以便与拉绳连接,同时便于用户进行拉动的操作。拉环结构12与滑块13可以是分体的结构,例如滑块13的一端可以与拉环结构12为卡扣连接,或者通过螺钉或黏胶连接。拉环结构12与滑块13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例如直接在滑块13的一端设置环形的结构,然后通过塑胶材料以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其中,滑块13需要与车辆内饰板2滑动连接,所以为了滑动的操作顺利的进行,避免与拉环结构12干涉,以及避免与拉环结构12所连接的拉绳干涉,所以优选的将第一滑动部11设置在滑块13的侧壁,然后将将拉环结构12设置在滑块13的一端。
或者,拉环结构12仅用于拉动滑块,即便于用户操作拉手本体。此时为了进一步的便于隐藏设置应急开启装置的拉绳,可以在车辆内饰板上设置贯穿的通孔,例如在第二滑动部21的位置处设置有贯穿所述车辆内饰板的通孔,所述应急开启装置的拉绳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滑块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侧壁连接,拉绳则沿着内饰板与车身之间的空隙设置,并与应急开启装置连接,例如与车辆充电插座的电子锁连接。这样车辆在充电时,当充电枪与车辆的充电口无法分离时,就可以通过拉动拉手本体1和拉绳使车辆充电插座的电子锁解锁,进而将充电枪与充电口分离。
如图1-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为了实现拉手本体1的隐藏设置,可以选择车辆的后备箱的侧围下饰板作为滑动连接拉手本体1的车辆内饰板2,由于后备箱的侧围下饰板是驾驶员以及乘客等不常接触的位置,且即使在后备箱中,侧围下饰板也是需要打开后备箱地板才能够看到的,所以将拉手本体1设置在后备箱的侧围下饰板上,能够有效的起到隐藏的作用。
或者如图5所示,在车辆内饰板2为设置在车辆后备箱底部的工具箱3,例如在后备箱的内饰板上预留一个区域,并将作为内饰板的工具箱3设置在该区域中,该工具箱3可以是与内饰板相同的成型方式成型。并且在工具箱3的箱壁上设置所述第二滑动部21,进而使拉手本体1可以与工具箱3的箱壁滑动连接。由于工具箱3是设置在车辆的后备箱底部的内饰板中的,所以将拉手本体1与工具箱3的箱壁滑动连接可以起到良好的隐藏作用。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11可以为滑轨,所述第二滑动部21可以为滑道,所述滑轨和所述滑道过盈配合。
具体地,滑轨与滑道的配合方式是优选的滑动连接方式,且滑轨和滑道还便于在车辆内饰板2和滑块13上成型。所述滑轨可以为凸出所述滑块13侧壁的凸棱,所述滑道为与所述凸棱相适配的槽体;或,所述滑轨为所述滑块13侧壁向内部凹陷的槽体,所述滑道为与所述槽体相适配的凸棱。滑轨和滑道过盈的配合方式能够避免因较小力度的误碰或者是车辆振动而导致滑块13与车辆内饰板2脱离。
其中,凸棱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V字形或W字形,对应的所述滑槽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凵字形、V字形或W字形。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设置在滑块13上的滑轨的位置、数量以及设置在车辆内饰板2上的滑道的位置以及数量可以如下所述:
其一,所述滑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平行的设置于所述滑块13的两相对侧壁上;所述车辆内饰板2上形成有长条形凹槽4,并于所述凹槽4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内侧壁设置所述滑道。
具体地,设置在滑块13两个相对侧壁上的滑轨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非相对的,只要保证两个滑轨是相互平行且不影响滑块13的滑动即可。设置在车辆内饰板2上的凹槽4是为了便于设置滑道,其中设置在凹槽4宽度方向的两个内侧壁上的滑道,可以是从凹槽4的槽底向开口方向延伸设置,此时滑块13是从凹槽4的槽口向槽底方向插入,并与凹槽4内侧壁上的滑道配合。
其二,如图1所示,所述滑块13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侧壁相邻的三个侧面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滑轨,所述车辆内饰板2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凹槽4,所述凹槽4的底壁以及两内侧壁沿所述凹槽4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所述滑道。
其三,如图2所示,滑块13截面为矩形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滑块13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滑轨,在车辆内饰板2上设置截面与滑块13截面匹配的凹槽4,然后在凹槽4的四个内侧壁设置滑道,使滑块13插入的方式从凹槽4的开口进入,并使滑轨和滑道配合。此时,凹槽4的深度可以与滑块13的长度相等,也可以较滑块13的长度小。
具体地,此种配合结构的情况下,滑块13侧壁上的滑轨优选为槽体结构,同时设置在内饰板上的凹槽4内壁的滑道优选为凸棱结构,这样便于滑块13插入凹槽4中,并使滑轨和滑道配合。其中,两端开口的凹槽4在车辆内饰板2上成型比较方便,且便于滑块13从一端开口插入凹槽4,即两端开口形式的凹槽4能够起到便于成型和便于配合的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上述的滑轨在滑块13上的设置方式,优选的为从所述滑块13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且所述滑块13横截面从连接所述拉环结构12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这样滑块13的整体结构近似与楔形,便于滑块13插入到凹槽4中,而从滑块13一端到另一端的滑轨能够在滑块13插入到凹槽4之后,直接与凹槽4内侧壁上的滑道配合,避免多余的滑动动作。其中,为了进一步的便于滑块13上滑轨与车辆内饰板2上的滑道的配合,可以将凸棱结构的滑轨或滑道设置成沿长度方向截面逐渐减小的结构,而适配的将槽体结构的滑道或滑轨则设置成沿长度方向截面逐渐变小的结构。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如图1-4所示拉手的安装结构;所述拉手的安装结构包括:拉手本体1和车辆内饰板2;所述拉手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11,所述拉手本体1与应急开启装置连接;所述车辆内饰板2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21,所述第一滑动部11与所述第二滑动部21滑动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的拉手的安装结构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拉手的安装结构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其拉手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11,车辆内饰板2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21,使拉手本体1能够与车辆内饰板2滑动的连接,起到了便于连接和拆分的效果。此外,位于车辆内饰板2上的第二滑动部21可以随着车辆内饰板2的成型而一体成型,即第二滑动部21无需如卡扣结构一样,安装时留有安装空间,这样第二滑动部21就可以设置在车辆内饰板2任何位置,尤其是设置在便于隐藏拉手本体1的位置,进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能够起到便于隐藏拉手本体1的效果,有效的防止误操作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拉手本体,所述拉手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所述拉手本体与应急开启装置连接;
车辆内饰板,所述车辆内饰板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手本体包括拉环结构和滑块,所述滑块包括相背的两端和环绕一周的侧壁,所述拉环结构与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块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内饰板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应急开启装置的拉绳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滑块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内饰板为车辆的后备箱的侧围下饰板;
或,所述车辆内饰板为设置在车辆后备箱底部的工具箱,所述工具箱的箱壁上设置所述第二滑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部为滑轨,所述第二滑动部为滑道,所述滑轨和所述滑道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平行的设置于所述滑块的两相对侧壁上;
所述车辆内饰板上形成有长条形凹槽,并于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内侧壁设置所述滑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车辆内饰板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凹槽,所述滑块滑插在所述凹槽中,所述滑块侧壁相邻的三个侧面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滑轨,所述凹槽的底壁以及两内侧壁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所述滑道,所述滑轨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所述的拉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轨从所述滑块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且所述滑块横截面从连接所述拉环结构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所述的拉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轨为凸出所述滑块侧壁的凸棱,所述滑道为与所述凸棱相适配的槽体;
或,所述滑轨为所述滑块侧壁向内部凹陷的槽体,所述滑道为与所述槽体相适配的凸棱。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拉手的安装结构。
CN201922306950.8U 2019-12-20 2019-12-20 拉手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1313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6950.8U CN211313760U (zh) 2019-12-20 2019-12-20 拉手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6950.8U CN211313760U (zh) 2019-12-20 2019-12-20 拉手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3760U true CN211313760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64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06950.8U Active CN211313760U (zh) 2019-12-20 2019-12-20 拉手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37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26043A3 (en) Foam harness protection that snaps over wires
US20080169667A1 (en) Universal accessory system
US8203079B2 (en) Grommet
US8317237B1 (en) Release handle for vehicle closure lid latch
CN210011603U (zh) 副仪表板及车辆
JP6489425B2 (ja) 内装部材構造
CN103661162B (zh) 软线管理装置
CN211313760U (zh) 拉手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US20160355149A1 (en) Vehicle cord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interior trim assembly
WO2014132807A1 (ja) シートベルト保持用ベゼル、シートベルト用ガイドユニット、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4978157A (en) Rear seat back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utomotive vehicle
JP3377068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案内装置
JP3906648B2 (ja) 電気接続箱
JPH09309406A (ja) シ−トベルトハンガ
CN218892517U (zh) 门板与门框内饰条配合结构及车辆
US10493921B2 (en) Structure of vehicle luggage compartment
JP4462974B2 (ja)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組付構造
JP3644300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20128113A (ja) 車両用ケーブル挿通器具
US20080100081A1 (en) Vehicle interior storage compartment
JPH10250527A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ガイド構造
CN210881965U (zh) 一种线缆防扯结构及车载配置箱
CN21282821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快装卡扣
CN220365442U (zh) 盖板以及门锁开关组件和车辆
WO2022254595A1 (ja) ドアトリ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