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2020U - 一种道岔及轨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岔及轨道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12020U CN211312020U CN201921656912.9U CN201921656912U CN211312020U CN 211312020 U CN211312020 U CN 211312020U CN 201921656912 U CN201921656912 U CN 201921656912U CN 211312020 U CN211312020 U CN 2113120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track
- turnout
- guide
-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岔及轨道系统,所述道岔包括两个道岔引导部件,所述道岔引导部件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三轨的空间,所述两个道岔引导部件分别用于与变轨轮相配合,并分别用于引导和/或驱动变轨轮沿道岔引导部件直行或变轨;本道岔,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固定方便,且便于布置第三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设置于车辆上的变轨机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本道岔可以与变轨机构中的变轨轮相配合,实现变轨导向功能,当变轨机构动作未到位或变轨机构失效时,本道岔可以通过挤压作用使得车辆往需要行走的轨道偏移,避免出现车辆跑偏、脱轨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岔及轨道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系统中,轨道主要用于为车辆(如火车、动车、地跌、个人快速运输系统中的轿厢等)提供行进的线路,车辆设置有行走轮,以便与轨道相配合;车辆沿轨道的运行通常分为双轨运行和单轨运行,其中,双轨运行的是指车辆同时在两条相互平行的轨道的引导下前行,如火车、动车、地跌等轨道交通工具通常采用双轨运行;单轨运行是指车辆只沿一条轨道运行,相对于双轨运行而言,可以大大降低轨道的成本,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不如双轨运行,在个人快速运输系统中应用较多。
轨道交通系统通常包括若干条轨道及由轨道相交所构成的岔口,每条轨道都可以通向不同的目的地,对于双轨运行的轨道,在岔口处通常存在断口,在理想状态下,车辆在进入岔口之前,变轨机构就会提前动作,以确定前行的方向(路线),进入岔口后,车辆的运行状态会由双轨运行变为单轨运行,并由变轨结构上的变轨轮引导车辆前行,在驶出岔口时,车辆的运行状态会由单轨运行重新变为双轨运行;为使车辆能够顺利通过岔口,在岔口处通常设置有道岔,用于引导车辆顺利通过岔口,然而,现有技术中,在岔口内设置道岔之后,非常不便于在轨道内设置用于供电的第三轨;此外,如果在进入岔口之前,变轨结构变轨不到位或变轨结构失效,车辆在进入岔口并处于单轨运行状态时,容易出现跑偏及脱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车辆通过岔口时容易出现跑偏、脱轨等问题,以及设置了道岔之后的轨道不便于设置第三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与变轨机构相配合,并引导车辆准确、快速的实现变轨,并可以在变轨机构变轨不到位及变轨机构失效时,起到纠偏及防脱轨的作用,同时,非常便于布置第三轨的道岔。
一种道岔,包括两个道岔引导部件,所述道岔引导部件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三轨的空间,所述两个道岔引导部件分别用于与变轨轮相配合,并分别用于引导和/或驱动变轨轮沿道岔引导部件直行或变轨。在本方案中,当设置于车辆上的变轨机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在岔口处,道岔引导部件可以与变轨机构中的变轨轮相配合,使得变轨轮可以沿对应的道岔引导部件继续沿原轨道直行或变轨到另一条轨道上运行,从而顺利通过岔口,此时,道岔引导部件起到防止车辆脱轨的作用;当变轨机构动作未到位或变轨机构失效时,固定的道岔引导部件可起到纠偏及防脱轨的作用,即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变轨机构中的变轨轮会受到道岔引导部件的挤压作用,从而将变轨轮纠偏至正常的工作位置处,使车辆不会出现跑偏和脱轨的问题;道岔引导部件上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三轨的空间,既便于安装第三轨,又使得第三轨不会影响道岔引导部件的正常运行。
优选的,所述两个道岔引导部件互不相连。即二者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以便布置第三轨。
优选的,所述两个道岔引导部件分别为第一道岔引导部件和第二道岔引导部件,所述第一道岔引导部件和第二道岔引导部件分别包括两段相互独立的道岔挡片,且所述用于通过第三轨的空间位于所述两段道岔挡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两段道岔挡片分别为第一道岔挡片和第二道岔挡片,所述第一道岔挡片包括过渡段及设置于过渡段一端的引导段,引导段用于引导变轨机构的变轨轮驶入过渡段,第二道岔挡片设置于所述过渡段的一侧。车辆可以在变轨轮的带动下,从引导段移动到过渡段,并在过渡段的引导下通过岔口,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导向。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段与所述过渡段相切,以便实现平滑过渡。
优选的,所述引导段与所述过渡段的夹角为钝角,或引导段的外侧面为斜面或弧面。以便将本道岔安装于轨道之后,所述引导段的起始部位于轨道中间或靠近中间的位置处,且沿着轨道的长度方向,引导段外侧面与轨道侧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以便逐渐引导变轨轮沿着引导段向对应的轨道偏移,从而引导车辆顺利通过岔口。
优选的,所述引导段为弧形板或倾斜设置的直板。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段与所述第二道岔挡片相互交错一部分。以便对沿并流方向行驶的车辆起到纠偏和防脱轨的目的。因为,如果变轨机构未动作到位,此时,第二道岔挡片用于挤压车辆上一侧的变轨轮,使得另一侧的变轨轮逐渐转动到工作状态的位置,当车辆行驶到过渡段的位置时,与第二道岔挡片相配合的变轨轮逐渐失去作用,而另一侧的变轨轮开始沿过渡段行走,并引导车辆前行,在这个过程中,道岔引导部件起到了自动纠偏和防脱轨的目的,如果变轨机构事先动作到位,进入岔口后,车辆一侧的变轨轮会直接沿过渡段行走,并在过渡段的引导下通过岔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道岔挡片包括外侧面为斜面或弧面的引导部、及与所述过渡段相平行延伸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延伸部相连,延伸部用于与过渡段形成交错。避免车辆在并流运行时脱轨。
优选的,所述引导部为弧形板或倾斜设置的直板。
一种轨道系统,包括所述道岔、若干轨道及由轨道相交所形成的岔口,所述道岔设置于所述岔口。以便利用道岔引导或驱动车辆准确变轨,防止车辆脱轨。
优选的,所述轨道包括用于供行走轮行走的两个行走面板、及用于为车辆导向并用于稳定车辆的两个下部导向板,所述两个行走面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两个下部导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行走面板。在本方案中,所述两个行走面板分别用于支撑车辆两侧的行走轮,使得车辆可以沿轨道双轨运行,有利于车辆的受力更均衡,可以有效防止车辆的运行过程出现侧倾(产生弯矩),从而有利于车辆安全、平稳运行;此外,本方案通过设置一对下部导向板,既可以为车辆的运行提供导向,又可以起到稳定车辆、平衡车辆受力的目的,从而有效防止车辆发生倾斜;即利用一对下部导向板同时实现导向、稳定车辆的目的,有利于轨道的结构更简化,成本更低廉,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优选的,所述两个下部导向板相互平行。在本方案中,设置于车辆的稳定轮可以通过两个行走面板之间具有间隙延伸进所述两个下部导向板之间,并沿两个下部导向板的内侧转动或滚动,设置于车辆的保护轮可以分别位于两个下部导向板之外,以便沿其中一个下部导向板的外侧转动或滚动,达到防脱轨的目的。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分别与所述两个行走面板相连,并与两个行走面板共同围成容纳车辆的型腔。在本方案中,外罩的设置,既可以便于轨道的悬挂安装,以便形成悬挂式轨道,又可以使得轨道的结构更稳定,承载能力更强,此外,还有利于保护内部运行的车辆,使得车辆免受侧向风的干扰,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运行速度。
优选的,所述型腔为矩形或梯形或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轨道中的两个行走面板分别为左行走面板和右行走面板,构成岔口的两条轨道分别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其中,所述第一轨道的右行走面板设置有断口,所述第二轨道的右行走面板与断口处第一轨道的右行走面板相连。从而可以形成Y形结构或r形结构的岔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道岔引导部件和第二道岔引导部件分别固定于所述型腔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道岔引导部件和第二道岔引导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内,且引导段和第二道岔挡片分别位于所述断口之前和断口之后。
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三轨,且所述第三轨设置于第一道岔挡片与第二道岔挡片之间,第三轨用于供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道岔及轨道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道岔,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固定方便,且便于布置第三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设置于车辆上的变轨机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本道岔可以与变轨机构中的变轨轮相配合,实现变轨导向功能,当变轨机构动作未到位或变轨机构失效时,本道岔可以通过挤压作用使得车辆往需要行走的轨道偏移,避免出现车辆跑偏、脱轨的问题。
2、本道岔可以适用于多种形式的变轨机构。
3、本轨道系统,可以实现双轨运行,有利于车辆的受力更均衡,可以有效防止车辆的运行过程出现侧倾(产生弯矩)、脱轨等问题,从而有利于车辆安全、平稳运行,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4、本轨道系统,通过设置一对下部导向板,既用于为车辆的运行提供导向,又用于起到稳定车辆、平衡车辆受力的目的,从而有效防止车辆发生倾斜、脱轨及大幅度晃动,有利于轨道的结构更简化,成本更低廉,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5、本轨道系统,仅在岔口处设置道岔来引导车辆准确、快速的实现变轨,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成本,而且有利于整个轨道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轨道系统中,一种道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轨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轨道系统中,岔口的俯视图(采用的是图1所示的道岔)。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轨道系统中,岔口的侧视图(采用的是图2所示的道岔)。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轨道系统中,岔口处局部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车辆沿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轨道运行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行走面板102、下部导向板103、间隙104、外罩105、型腔106、
岔口200、第一轨道201、第二轨道202、左行走面板203、右行走面板204、
第一道岔挡片301、第二道岔挡片302、引导段303、过渡段304、空间305、延伸部306、引导部307、
第一道岔引导部件401、第二道岔引导部件402、
第三轨501、
车辆601、稳定轮601、行走轮6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及图3,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道岔,包括两个道岔引导部件,所述道岔引导部件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三轨501的空间305(或称为间隙),所述两个道岔引导部件分别用于与变轨轮相配合,并分别用于引导和/或驱动车辆的变轨轮沿道岔引导部件直行或变轨(所述直行是指继续沿原来的轨道运行,所述变轨是指沿另外一条轨道运行,后文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当设置于车辆上的变轨机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在岔口200处,道岔引导部件可以与变轨机构中的变轨轮相配合,使得变轨轮可以沿对应的道岔引导部件继续沿原轨道直行或变轨到另一条轨道上运行,从而顺利通过岔口,此时,道岔引导部件起到防止车辆脱轨的作用;当变轨机构动作未到位或变轨机构失效时,固定的道岔引导部件可起到纠偏及防脱轨的作用,即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变轨机构中的变轨轮会受到道岔引导部件的挤压作用,从而将变轨轮纠偏至正常的工作位置处,使车辆不会出现跑偏、脱轨的问题;道岔引导部件上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三轨501的空间305,既便于安装第三轨501,又使得第三轨501不会影响道岔引导部件的正常运行。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道岔引导部件互不相连。即二者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以便形成布置第三轨501的空间305,便于第三轨501的安装和设置。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两个道岔引导部件分别为第一道岔引导部件401和第二道岔引导部件402,所述第一道岔引导部件401和第二道岔引导部件402分别包括两段相互独立的道岔挡片,且所述用于通过第三轨501的空间305位于所述两段道岔挡片之间。即第一道岔引导部件401和第二道岔引导部件402中的两段道岔挡片都是相互独立的,二者通过安装相互配合,并与对应的变轨轮相适配,从而实现引导变轨、防止脱轨的目的。
如图1或图3所示,在优选的方案中,为便于描述和区分,所述两段道岔挡片分别为第一道岔挡片301和第二道岔挡片302,所述第一道岔挡片301包括过渡段304及设置于过渡段304一端的引导段303,引导段303用于引导变轨机构的变轨轮驶入过渡段304,以便使得变轨过程更平稳;第二道岔挡片302设置于所述过渡段304的一侧。车辆沿分流的方向运行时,车辆上变轨会先与引导段303相接触,并从引导段303平滑的驶入过渡段304,并在过渡段304的引导下通过岔口,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导向。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道岔挡片302中引导段303的长度大于第一道岔挡片301中引导段303的长度,即两个道岔挡片中的引导段303的长度存在差异,以便将本道岔设置于岔口的轨道后,引导段303端部距离岔口的距离不同,如图1所示,使得沿分流方向行驶的车辆可以先运行到第二道岔挡片302中引导段303的位置处,后运行到第一道岔挡片301中引导段303的位置处,以便车辆的变轨机构有足够的时间选择是否变轨,如果需要变轨,则在未行驶到第二道岔挡片302的引导段303之前,变轨机构应该提前动作到右侧的预定位置,使得在行驶到第二道岔挡片302的引导段303时,变轨轮会与第二道岔挡片302的引导段303相接触,并沿着第二道岔挡片302运行,从而实现变轨;如果不需要变轨,则在未行驶到第二道岔挡片302的引导段303之前,变轨机构应该提前动作到左侧的预定位置,使得在行驶到第二道岔挡片302的引导段303时,变轨轮不会与第二道岔挡片302的引导段303,当行驶到第一道岔挡片301中引导段303的位置时,变轨轮会与第一道岔挡片301中引导段303相接触,并沿着第一道岔挡片301运行,实现直行。
引导段303可以有多种结构,如与过渡段平行的直板结构等,但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引导段303与所述过渡段304的夹角可以为钝角,或引导段303的外侧面为斜面或弧面,如图1或图3所示,以便将本道岔安装于轨道之后,所述引导段303的起始部位于轨道中间或靠近中间的位置处,且沿着轨道的长度方向,引导段303的外侧面与轨道侧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以便逐渐引导变轨轮沿着引导段303向对应的轨道偏移,从而引导车辆顺利通过岔口。
作为举例,所述引导段303为弧形板或倾斜设置的直板等。
如图1或图3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引导段303与所述过渡段304相切,以便实现平滑过渡。
在更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过渡段304与所述第二道岔挡片302相互交错一部分,如图5所示,以便对沿并流方向行驶的车辆起到纠偏和防脱轨的目的。因为,如果变轨机构未动作到位,此时,第二道岔挡片302用于挤压车辆上一侧的变轨轮,使得另一侧的变轨轮逐渐转动到工作状态的位置,当车辆行驶到过渡段304的位置时,与第二道岔挡片302相配合的变轨轮逐渐失去作用,而另一侧的变轨轮开始沿过渡段行走,并引导车辆前行,在这个过程中,道岔引导部件起到了自动纠偏和防脱轨的目的,如果变轨机构事先动作到位,进入岔口后,车辆一侧的变轨轮会直接沿过渡段304行走,并在过渡段304的引导下通过岔口。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道岔挡片302包括外侧面为斜面或弧面的引导部307、及与所述过渡段304相平行延伸部306,所述引导部307与所述延伸部306相连,延伸部306用于与过渡段304形成交错。避免车辆在并流运行时脱轨。
作为举例,所述引导部307可以为弧形板或倾斜设置的直板,如图5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系统,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道岔、若干轨道及由轨道相交所形成的岔口200,所述道岔设置于所述岔口200。以便利用道岔引导或驱动车辆准确变轨,防止车辆脱轨。
如图3所示,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轨道包括用于供行走轮行走的两个行走面板102、及用于为车辆导向并用于稳定车辆的两个下部导向板103,所述两个行走面板102之间具有间隙104,以便车辆上的相关部件,如稳定轮、悬挂轿厢的支架等,可以延伸出轨道,所述两个下部导向板103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行走面板102,以便对设置于车辆600的稳定轮601进行约束,以平衡车辆受力,同时也可以为车辆提供导向,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辆600的稳定轮601设置于车辆600的底部,所述两个行走面板102分别用于支撑车辆600两侧的行走轮602,使得车辆可以沿轨道双轨运行,有利于车辆的受力更均衡,可以有效防止车辆的运行过程出现侧倾(产生弯矩),从而有利于车辆安全、平稳运行;此外,本方案通过设置一对下部导向板103,既可以为车辆的运行提供导向,又可以起到稳定车辆、平衡车辆受力的目的,从而有效防止车辆发生倾斜;即利用一对下部导向板103同时实现导向、稳定车辆的目的,有利于轨道的结构更简化,成本更低廉,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如图3所示,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两个下部导向板103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车辆600的稳定轮601可以通过两个行走面板102之间具有间隙104延伸进所述两个下部导向板103之间,并沿两个下部导向板103的内侧转动或滚动,此外,设置于车辆的保护轮可以分别位于两个下部导向板103之外,以便沿下部导向板103的外侧转动或滚动,使得其中一个下部导向板103被夹持在稳定轮601与保护轮之间,可以有效避免脱轨。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外罩105,如图3所示,所述外罩105分别与所述两个行走面板102相连,并与两个行走面板102共同围成容纳车辆的型腔106。在本方案中,外罩105的设置,既可以便于轨道的悬挂安装,以便形成悬挂式轨道,又可以使得轨道的结构更稳定,承载能力更强,此外,还有利于保护内部运行的车辆,使得车辆免受侧向风的干扰,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运行速度。
可以理解,型腔106可以有多种形状,而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型腔106可以优先采用矩形或梯形或拱形结构,作为举例,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型腔106为矩形结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轨道相比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双轨运行轨道而言,在轨道岔口200之外的地方,完全取消了设置于轨道上方且专门用于引导车辆变轨的变轨部件,从而使得本轨道的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更有利于实际推广和使用。
如图3或图4所示,作为举例,为便于描述,所述轨道中的两个行走面板102分别为左行走面板203和右行走面板,构成岔口200的两条轨道分别为第一轨道201和第二轨道202,如图3或图4所示,其中,所述第一轨道201的右行走面板设置有断口,所述第二轨道202的右行走面板与断口处第一轨道201的右行走面板相连。从而可以形成Y形结构或r形结构的岔口200,如图3或图4所示。
如图4所示,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道岔引导部件固定于所述型腔106中,并位于所述外罩105的顶部;即所述道岔可以优先固定于与外罩105的顶板。
如图3或图4示,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道岔引导部件401和第二道岔引导部件4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201和第二轨道202内,且引导段303和第二道岔挡片302分别位于所述断口之前和断口之后,分别用于引导车辆沿第一轨道201和第二轨道202运行。作为举例,初始时,车辆沿第一轨道201运行,如果需要车辆在该岔口200处继续沿着第一轨道201运行,在临近该岔口200时,车辆上的变轨机构提前动作,并停留在用于引导车辆沿第一轨道201运行的位置处,当车辆进入岔口200后,变轨机构上的变轨轮会沿着第一道岔引导部件401的第一道岔挡片301行走,从而逐渐引导车辆向左侧偏移,然后再沿着第一道岔引导部件401的第二道岔挡片302行走,最终顺利通过岔口200继续沿第一轨道201运行;同理,如果需要车辆在该岔口200处沿第二轨道202运行,在临近该岔口200时,车辆上的变轨机构提前动作,并停留在用于引导车辆沿第二轨道202运行的位置处,当车辆进入岔口200后,变轨机构上的变轨轮会沿着第二道岔引导部件402第一道岔挡片301行走,从而逐渐引导车辆向右侧偏移,然后再沿着第二道岔引导部件402的第二道岔挡片302行走,最终顺利通过岔口200继续沿第二轨道202运行,可以理解,此时的变轨机构,可以采用中国专利CN203996231 U公开的一种变轨机构。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道岔挡片301中的引导段303和/或过渡段304可以设置于对应所述间隙104的位置处,即设置于所述间隙104的上方;如图3所示。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三轨501,且所述第三轨501设置于第一道岔挡片301与第二道岔挡片302之间,第三轨501用于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道岔引导部件,所述道岔引导部件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三轨的空间,所述两个道岔引导部件分别用于与变轨轮相配合,并分别用于引导和/或驱动变轨轮沿道岔引导部件直行或变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道岔引导部件分别为第一道岔引导部件和第二道岔引导部件,所述第一道岔引导部件和第二道岔引导部件分别包括两段相互独立的道岔挡片,且所述用于通过第三轨的空间位于所述两段道岔挡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道岔挡片分别为第一道岔挡片和第二道岔挡片,所述第一道岔挡片包括过渡段及设置于过渡段一端的引导段,引导段用于引导变轨机构的变轨轮驶入过渡段,第二道岔挡片设置于所述过渡段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段与所述过渡段的夹角为钝角,或引导段的外侧面为斜面或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与所述第二道岔挡片相互交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道岔挡片包括外侧面为斜面或弧面的引导部、及与所述过渡段相平行延伸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延伸部相连,延伸部用于与过渡段形成交错。
7.一种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道岔、若干轨道及由轨道相交所形成的岔口,所述道岔设置于所述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用于供行走轮行走的两个行走面板、及用于为车辆导向并用于稳定车辆的两个下部导向板,所述两个行走面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两个下部导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行走面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中的两个行走面板分别为左行走面板和右行走面板,构成岔口的两条轨道分别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其中,所述第一轨道的右行走面板设置有断口,所述第二轨道的右行走面板与断口处第一轨道的右行走面板相连;所述第一道岔引导部件和第二道岔引导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内,且引导段和第二道岔挡片分别位于所述断口之前和断口之后。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轨,且所述第三轨设置于第一道岔挡片与第二道岔挡片之间,第三轨用于供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56912.9U CN211312020U (zh) | 2019-09-30 | 2019-09-30 | 一种道岔及轨道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56912.9U CN211312020U (zh) | 2019-09-30 | 2019-09-30 | 一种道岔及轨道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12020U true CN211312020U (zh) | 2020-08-21 |
Family
ID=72064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56912.9U Active CN211312020U (zh) | 2019-09-30 | 2019-09-30 | 一种道岔及轨道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1202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6298A (zh) * | 2020-12-25 | 2021-04-30 |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的道岔结构 |
-
2019
- 2019-09-30 CN CN201921656912.9U patent/CN21131202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6298A (zh) * | 2020-12-25 | 2021-04-30 |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的道岔结构 |
CN112726298B (zh) * | 2020-12-25 | 2022-05-27 |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的道岔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756095B2 (ja) | 懸垂式車両用の軌道及びボギー台車 | |
US20240083472A1 (en) | Rail vehicle for fixed turnout track and vehicle-mounted track change system | |
US4000700A (en) | Railway vehicle and switching mechanism therefor | |
CN108130829A (zh) | 齿轨车辆入轨引导装置 | |
US4862807A (en) | Passive railway switching system | |
US4794866A (en) | Linear motor driven railway car | |
CN211312020U (zh) | 一种道岔及轨道系统 | |
CN110714376A (zh) | 一种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道岔机构 | |
CN113212462A (zh) | 一种行走转向装置和智能prt交通轨道车 | |
KR20060007382A (ko) | 개인용 고속 운반 시스템용 스테이션 설계 | |
CN110700024A (zh) | 一种轨道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 |
CN211199921U (zh) | 用于变轨的变轨机构、防脱轨道岔及变轨系统 | |
CN211312027U (zh) | 一种新型轨道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 |
CN110644299B (zh) | 一种变轨机构、防脱轨道岔及变轨系统 | |
CN217601100U (zh) |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 |
US6622637B2 (en) | Arcuate tilting mechanism for high speed trains | |
CN210946305U (zh) | 一种岔口及轨道交通系统 | |
CN213083168U (zh) | 一种固定式道岔和轨道车行走转向装置 | |
CN213013713U (zh) | 一种平移式道岔 | |
CN210027404U (zh) | 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系统 | |
CN107953895B (zh) | 单轨列车及其转向系统 | |
CN210797124U (zh) | 一种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道岔机构 | |
CN111717238A (zh) | 一种固定式道岔和轨道车行走转向装置 | |
CN217781592U (zh) | 渡线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 |
CN211199928U (zh) | 轨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