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8842U - 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8842U
CN211308842U CN201922318666.2U CN201922318666U CN211308842U CN 211308842 U CN211308842 U CN 211308842U CN 201922318666 U CN201922318666 U CN 201922318666U CN 211308842 U CN211308842 U CN 211308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d
connecting rod
branch
mountain bi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186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东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ifenhe Import & Expo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ifenhe Import & Expo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ifenhe Import & Expo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ifenhe Import & Expo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186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8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8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8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包括一号支杆,所述一号支杆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所述一号横杆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所述一号连杆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所述一号支杆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号支架,所述一号支架包括二号支杆,所述二号支杆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杆,所述二号支杆与三号支杆之间焊接有二号连杆,所述一号支架下方安装有二号支架,所述二号支架包括四号支杆,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号连杆形成一个手提梁,同时一号连杆的结构呈弧形状,便于对山地车进行搬运,结构设计合理,而且结构简单,通过二号横杆、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多处设置成弧形结构,更适合人体工程学,更省力更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山地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一九七七年诞生于美国西岸的旧金山。当时,一群热衷于骑沙滩自行车在山坡上玩乐的年轻人,突发奇想:“要是能骑着自行车从山上飞驰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于是便开始越野自行车的设计,正式命名为山地车则是在两年后的事。从此,“速降竞技”作为体育比赛中的一个新项目崭露头脚,运动员骑山地车沿规定的下坡线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为胜,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自行车虽然始于欧洲,但美国人发明的山地车却一扫传统的自行车概念,将一股新风吹遍全球。如今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喜欢,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受到人们的欢迎。
但是,现有的山地自行车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的山地自行车主要运用在路况不好的山路上,因此需要经常对山地车进行搬运,但是现有的山地车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便于对其进行搬运。
2、现有的山地自行车车架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架型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山地自行车主要运用在路况不好的山路上,因此需要经常对山地车进行搬运,但是现有的山地车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便于对其进行搬运;现有的山地自行车车架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架型不美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包括一号支杆,所述一号支杆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所述一号横杆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所述一号连杆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所述一号支杆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号支架,所述一号支架包括二号支杆,所述二号支杆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杆,所述二号支杆与三号支杆之间焊接有二号连杆,所述一号支架下方安装有二号支架,所述二号支架包括四号支杆,所述四号支杆一侧固定连接有五号支杆,所述四号支杆和五号支杆之间焊接有三号连杆。
通过一号横杆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且一号横杆和一号连杆均为管型结构,而且一号连杆与一号支杆焊接相连,同时一号连杆位于车架的中段部位,通过一号连杆形成一个手提梁,同时一号连杆的结构呈弧形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通过将手掌穿过一号连杆与一号横杆的间隙处,从而对山地车进行搬运,结构设计合理,而且结构简单,通过二号横杆、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多处设置成弧形结构,更适合人体工程学,更省力更美观。
优选的,所述一号连杆为弧形结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
优选的,所述二号横杆一端焊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一端安装有U型架,且U型架与二号横杆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1.2°,符合人体工程学弯曲的角度,使用时更加省力。
优选的,所述二号支杆和三号支杆大小尺寸相同,所述四号支杆和五号支杆大小尺寸相同,对车架后端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二号支杆和三号支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耳,便于一号支架的安装与固定。
优选的,所述四号支杆和五号支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耳,便于二号支架的安装与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号连杆形成一个手提梁,同时一号连杆的结构呈弧形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通过将手掌穿过一号连杆与一号横杆的间隙处,从而对山地车进行搬运,结构设计合理,而且结构简单。
(2)本实用新型通过二号横杆、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多处设置成弧形结构,更适合人体工程学,更省力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号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二号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号支杆;2、一号横杆;201、一号连杆;3、二号横杆;4、套管;401、U型架;5、一号支架;501、二号支杆;502、三号支杆;503、二号连杆;504、一号连接耳;6、二号支架;601、四号支杆;602、五号支杆;603、三号连杆;604、二号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包括一号支杆1,所述一号支杆1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2,所述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所述一号连杆201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3,所述一号支杆1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号支架5,所述一号支架5包括二号支杆501,所述二号支杆501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杆502,所述二号支杆501与三号支杆502之间焊接有二号连杆503,所述一号支架5下方安装有二号支架6,所述二号支架6包括四号支杆601,所述四号支杆601一侧固定连接有五号支杆602,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之间焊接有三号连杆603。
通过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且一号横杆2和一号连杆201均为管型结构,而且一号连杆201与一号支杆1焊接相连,同时一号连杆201位于车架的中段部位,通过一号连杆201形成一个手提梁,同时一号连杆201的结构呈弧形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通过将手掌穿过一号连杆201与一号横杆2的间隙处,从而对山地车进行搬运,结构设计合理,而且结构简单,通过二号横杆3、一号支架5和二号支架6多处设置成弧形结构,更适合人体工程学,更省力更美观。
所述一号连杆201为弧形结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
所述二号横杆3一端焊接有套管4,所述套管4一端安装有U型架401,且U型架401与二号横杆3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1.2°,符合人体工程学弯曲的角度,使用时更加省力。
所述二号支杆501和三号支杆502大小尺寸相同,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大小尺寸相同,对车架后端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
所述二号支杆501和三号支杆50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耳504,便于一号支架5的安装与固定。
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耳604,便于二号支架6的安装与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在工作时,一号支杆1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2,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一号连杆201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3,一号支杆1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号支架5,一号支架5包括二号支杆501,二号支杆501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杆502,二号支杆501与三号支杆502之间焊接有二号连杆503,一号支架5下方安装有二号支架6,二号支架6包括四号支杆601,四号支杆601一侧固定连接有五号支杆602,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之间焊接有三号连杆603,通过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且一号横杆2和一号连杆201均为管型结构,而且一号连杆201与一号支杆1焊接相连,同时一号连杆201位于车架的中段部位,通过一号连杆201形成一个手提梁,同时一号连杆201的结构呈弧形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通过将手掌穿过一号连杆201与一号横杆2的间隙处,从而对山地车进行搬运,结构设计合理,而且结构简单,通过二号横杆3、一号支架5和二号支架6多处设置成弧形结构,更适合人体工程学,更省力更美观,一号连杆201为弧形结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二号横杆3一端焊接有套管4,套管4一端安装有U型架401,且U型架401与二号横杆3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1.2°,符合人体工程学弯曲的角度,使用时更加省力,二号支杆501和三号支杆502大小尺寸相同,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大小尺寸相同,对车架后端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二号支杆501和三号支杆50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耳504,便于一号支架5的安装与固定,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耳604,便于二号支架6的安装与固定。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包括一号支杆1,所述一号支杆1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2,所述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所述一号连杆201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3,所述一号支杆1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号支架5,所述一号支架5包括二号支杆501,所述二号支杆501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杆502,所述二号支杆501与三号支杆502之间焊接有二号连杆503,所述一号支架5下方安装有二号支架6,所述二号支架6包括四号支杆601,所述四号支杆601一侧固定连接有五号支杆602,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之间焊接有三号连杆603。
通过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且一号横杆2和一号连杆201均为管型结构,而且一号连杆201与一号支杆1焊接相连,同时一号连杆201位于车架的中段部位,通过一号连杆201形成一个手提梁,同时一号连杆201的结构呈弧形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通过将手掌穿过一号连杆201与一号横杆2的间隙处,从而对山地车进行搬运,结构设计合理,而且结构简单,通过二号横杆3、一号支架5和二号支架6多处设置成弧形结构,更适合人体工程学,更省力更美观。
所述一号连杆201为弧形结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
所述二号横杆3一端焊接有套管4,所述套管4一端安装有U型架401,且U型架401与二号横杆3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1.2°,符合人体工程学弯曲的角度,使用时更加省力。
所述二号支杆501和三号支杆502大小尺寸相同,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大小尺寸相同,对车架后端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
所述二号支杆501和三号支杆50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耳504,便于一号支架5的安装与固定。
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耳604,便于二号支架6的安装与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在工作时,一号支杆1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2,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一号连杆201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3,一号支杆1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号支架5,一号支架5包括二号支杆501,二号支杆501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杆502,二号支杆501与三号支杆502之间焊接有二号连杆503,一号支架5下方安装有二号支架6,二号支架6包括四号支杆601,四号支杆601一侧固定连接有五号支杆602,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之间焊接有三号连杆603,通过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且一号横杆2和一号连杆201均为管型结构,而且一号连杆201与一号支杆1焊接相连,同时一号连杆201位于车架的中段部位,通过一号连杆201形成一个手提梁,同时一号连杆201的结构呈弧形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通过将手掌穿过一号连杆201与一号横杆2的间隙处,从而对山地车进行搬运,结构设计合理,而且结构简单,通过二号横杆3、一号支架5和二号支架6多处设置成弧形结构,更适合人体工程学,更省力更美观,一号连杆201为弧形结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手掌的抓握,二号横杆3一端焊接有套管4,套管4一端安装有U型架401,且U型架401与二号横杆3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1.2°,符合人体工程学弯曲的角度,使用时更加省力,二号支杆501和三号支杆502大小尺寸相同,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大小尺寸相同,对车架后端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二号支杆501和三号支杆50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耳504,便于一号支架5的安装与固定,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耳604,便于二号支架6的安装与固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支杆(1),所述一号支杆(1)一侧外壁焊接有一号横杆(2),所述一号横杆(2)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连杆(201),所述一号连杆(201)下方焊接有二号横杆(3),所述一号支杆(1)另一侧外壁安装有一号支架(5),所述一号支架(5)包括二号支杆(501),所述二号支杆(501)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杆(502),所述二号支杆(501)与三号支杆(502)之间焊接有二号连杆(503),所述一号支架(5)下方安装有二号支架(6),所述二号支架(6)包括四号支杆(601),所述四号支杆(601)一侧固定连接有五号支杆(602),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之间焊接有三号连杆(6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连杆(201)为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横杆(3)一端焊接有套管(4),所述套管(4)一端安装有U型架(401),且U型架(401)与二号横杆(3)之间的夹角设置为8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支杆(501)和三号支杆(502)大小尺寸相同,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大小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支杆(501)和三号支杆(50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耳(5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号支杆(601)和五号支杆(602)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耳(604)。
CN201922318666.2U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 Active CN211308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8666.2U CN211308842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8666.2U CN211308842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8842U true CN211308842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64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18666.2U Active CN211308842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8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98837B1 (en) Position changing apparatus for a saddle
CN201228062Y (zh) 撑动力三轮滑板车
CN211308842U (zh) 一种便于搬运的山地自行车架
CN204821893U (zh) 一种儿童多用车
US2209058A (en) Convertible vehicle
CN105836013B (zh) 一种可变形滑板车
US8308233B1 (en) Bicycle passenger seat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216269674U (zh) 一种带有支撑雨伞的自行车
CN204895741U (zh) 一种健身自行车
CN108177715B (zh) 一种可室内锻炼和外界骑车两用运动单车
CN201228070Y (zh) 单脚蹬撑动力滑板车
CN203427979U (zh) 双脚踏动式滑板车
CN206679147U (zh) 滑板自行车
CN210681043U (zh) 一种骑行健身两用自行车
CN206549134U (zh) 一种滑雪用雪橇
CN212373564U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后座
CN201228061Y (zh) 撑动力两轮滑板车
CN205113617U (zh) 一种双驱动多功能健身自行车
CN213534990U (zh) 一种新型便于操作的自行车车把
CN218021941U (zh) 一种后座可折叠的自行车
CN210391430U (zh) 一种多功能四轮滑板车
CN214420641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山地自行车手握
CN2311289Y (zh) 雪上自行车
CN207241916U (zh) 中管后移的车架
CN206466106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自行车龙头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