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5873U - 带式打磨机 - Google Patents

带式打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5873U
CN211305873U CN201921928798.0U CN201921928798U CN211305873U CN 211305873 U CN211305873 U CN 211305873U CN 201921928798 U CN201921928798 U CN 201921928798U CN 211305873 U CN211305873 U CN 211305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terface
dial
belt sander
us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287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迅
唐成玉
王彭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9287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5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5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5873U/zh
Priority to JP2020184354A priority patent/JP2021074876A/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式打磨机,其具备:把持部,其用于由用户进行把持;电动马达;驱动辊,其构成为通过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臂部,其沿规定方向延伸;从动辊,其设置于臂部的前端;环状的打磨带,其架设于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以及用户接口部件,其用于对马达的转速进行调节。在把持部和臂部大致成为一条直线的状态下驱动辊旋转时打磨带从驱动辊朝向从动辊行进的第1侧、和打磨带从从动辊朝向驱动辊行进的第2侧中的、第1侧被定义为上侧,第2侧被定义为下侧时,用户接口部件避开把持部而配置于带式打磨机的壳体的上侧的面或者侧方的面。

Description

带式打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带状的研磨部件进行驱动的工具、即带式打磨机。
背景技术
作为对木工产品、金属产品进行研磨的工具,已知有带式打磨机。存在各种型式的带式打磨机,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式打磨机具备:把持部,其用于由用户进行把持;马达;驱动辊,其构成为通过马达的驱动力进行旋转;臂部;从动辊,其设置于臂部的前端;以及环状的打磨带,其架设于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通过使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旋转的环状的打磨带与被研磨物接触,能够对被研磨物进行研磨。
在这种带式打磨机中,有时设置能够对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调节的用户接口部件。当前,该用户接口部件设置于把持部的下表面。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10,137,554号说明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带式打磨机的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带式打磨机。该带式打磨机具备:把持部,其用于由用户进行把持;电动马达;驱动辊,其构成为通过电动马达的驱动力而旋转;臂部,其沿规定方向延伸;从动辊,其设置于臂部的前端;环状的打磨带,其架设于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以及用户接口部件,其用于对马达的转速进行调节。在把持部和臂部大致处于一条直线的状态下驱动辊旋转时,打磨带从驱动辊朝向从动辊行进的第1侧、和打磨带从从动辊朝向驱动辊行进的第2侧中的第1侧被定义为上侧,第2侧被定义为下侧时,用户接口部件避开把持部而配置于带式打磨机的壳体的上侧的面或者侧方的面。
根据上述带式打磨机,用户接口部件配置于从用户容易观察到的位置,因此,便利性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电动马达为无刷马达。带式打磨机还具备:电池组,其构成为向无刷马达供给电力;以及控制器,基于从用户接口部件输入的指令,对从电池组向无刷马达的电力的供给进行控制。壳体具备控制器壳体,该控制器壳体用于对控制器进行收容。用户接口部件设置于控制器壳体。根据上述方式,能够缩短或者省略用于将从用户接口部件输入的信息输出至控制器的配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控制器壳体相对于把持部而配置于无刷马达的相反侧。根据上述方式,控制器壳体在使用带式打磨机时位于从用户观察时比对把持部进行把持的手还靠自身的身体侧。因此,用户的手指几乎没有接触控制器壳体的机会。因此,能够减少用户错误地接触用户接口部件的机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壳体具备凹部。用户接口部件配置为不超过凹部的内侧空间而向外侧突出。根据上述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少用户错误地接触用户接口部件的机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用户接口部件具备拨盘,该拨盘构成为能够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而以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且形成为大致圆盘状。拨盘配置为,拨盘的周面的一部分朝向凹部的开口方向。根据上述方式,用户能够将手指放入凹部内而容易地将拨盘转动。因此,能够采用拨盘式的用户接口部件而不会降低用户的操作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壳体具备壁部,该壁部从配置用户接口部件的上侧的面或者侧方的面向与上侧的面或者侧方的面交叉的方向延伸,且留有用于访问用户接口部件的开口,并且将用户接口部件的周围包围。用户接口部件配置为不超过壁部的内侧空间而向外侧突出。根据上述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少用户错误地接触用户接口部件的机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用户接口部件具备拨盘,该拨盘构成为能够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而以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且形成为大致圆盘状。拨盘配置为使得拨盘的周面的一部分朝向壁部的开口方向。根据上述方式,能够将手指放入壁部的开口内而容易转动拨盘。因此,能够采用拨盘式的用户接口部件而不会降低用户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式打磨机的侧视图,以剖视的方式示出一部分。
图2是带式打磨机的侧视图。
图3是带式打磨机的俯视图,以剖视的方式示出一部分。
图4是与图1对应的带式打磨机的侧视图,示出臂部的转动位置。
图5是沿图2的箭头A-A的方向观察到的带式打磨机的向视图,以剖视的方式示出一部分。
图6是与图1对应的带式打磨机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8是替代实施方式的打磨机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带式打磨机、20…把持部、41…臂部、42…从动辊、43…驱动辊44…打磨带、44a…露出部分、45…旋转轴线、47…张紧器、48…压缩弹簧、49…支承块、50…触发开关、51…操作部、52…开关盒、70…滑轮罩、71…延伸部、72…凸缘部、73…长孔、74…杆、75…六角螺栓、76…垫片、77…间隔件、78…安全罩、80…电动马达、81…输出轴、82…托架、83…轴承、84…凸台、85…马达壳体、90…控制器壳体、91…控制器、92…拨盘、93…旋转轴线、94…凹部、95…电池组、110…带式打磨机、192…拨盘、194…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式打磨机1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带式打磨机10具备把持部20、臂部41、从动辊42、驱动辊43、打磨带44、电动马达80。把持部20具有沿规定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形状。把持部20是为了在使用带式打磨机10时由用户把持而设置的。臂部41具有将规定方向作为长轴而延伸的细长的形状。在图1~3所示的状态下,臂部41沿与把持部20延伸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4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把持部20而进行转动(详情后述)。在臂部41的前端设置有从动辊42。如图3所示,电动马达80的输出轴81与驱动辊43连结。驱动辊43由轴承83支承,构成为通过电动马达80的旋转驱动力而以旋转轴线45作为中心进行旋转。在从动辊42和驱动辊43之间架设有环状的打磨带44。如果将电动马达80驱动,则打磨带44在从动辊42和驱动辊43之间沿箭头A1(参照图1、2)的方向进行旋转。
以下的说明中,出于方便,将在把持部20和臂部41大致成为一条直线的状态(即,图1~3所示的状态)下驱动辊43进行旋转时,打磨带44从驱动辊43朝向从动辊42行进的那侧定义为上侧,将打磨带44从从动辊42朝向驱动辊43行进的那侧定义为下侧(参照图1、2)。并且,将把持部20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前后方向中相对于把持部20的电动马达80所处的那侧定义为前侧,将相对于把持部20的电动马达80的相反侧定义为后侧(参照图1、3)。并且,将旋转轴线45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左右方向中电动马达80所处的那侧定义为左侧,将驱动辊43所处的那侧定义为右侧(参照图3)。
带式打磨机10还具备滑轮罩70。滑轮罩70具备:延伸部71,其沿与臂部41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凸缘部72,其设置于延伸部71的后端。延伸部71的上侧、下侧、左侧以及后侧闭合,右侧和前侧开口。如图3所示,驱动辊43和臂部41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后侧的端部)收容于该延伸部71内。安全罩78设置于延伸部71的右侧的开口部。安全罩78具有追随延伸部71的右侧的开口部的形状,具有比该开口部稍小的大小。因此,在安全罩78和延伸部71之间,沿安全罩78的外周而形成有微小的间隙。该间隙具有用户的手指不能进入但能够供打磨带44插入的程度的大小。在打磨带44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可以借助该间隙而更换打磨带44。
如图3所示,在延伸部71内还收容有张紧器47和压缩弹簧48。压缩弹簧48具备前端和后端。前端与张紧器47接触,后端由滑轮罩70的内部表面支承。该压缩弹簧48借助张紧器47而将臂部41向前侧施力。由此,在从动辊42和驱动辊43之间适当地保持打磨带44的张力。
打磨带44的前侧的大致一半从延伸部71的前侧的开口部延伸而露出。还将打磨带44中以该方式露出的部分称作露出部分44a(参照图1)。在从动辊42的附近,在臂部41设置有一对支承块49。上述支承块49分别安装于臂部41的上侧以及下侧。支承块49分别具有与臂部41平行地(换言之,与打磨带44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平坦面。在通过打磨带44对被研磨物进行研磨时,打磨带44一边在支承块49的平坦面上滑动,一边在从动辊42和驱动辊43之间旋转。在用户将打磨带44按压至被研磨物时,即使打磨带44在上下方向上挠曲,支承块49的平坦面也在内侧对打磨带44进行支承,由此能够在打磨带44和被研磨物之间产生研磨所需的摩擦力。
电动马达8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无刷DC马达。电动马达80在前后方向上与把持部20相邻,相对于把持部20而配置于前侧。电动马达80是无刷马达,因此与通常的电动马达相比是小型的,特别是在轴向上变短。这样,从把持部20的右端向右侧突出的量和从把持部20的左端向左突出的量大致相同。带式打磨机10还具备控制器壳体90以及电池组95。控制器壳体90在前后方向上与把持部20相邻,相对于把持部20而配置于后侧。电池组95在前后方向上与控制器壳体90相邻,相对于控制器壳体90而配置于后侧。电池组有时称为电池包或者组电池。电池组可以具备:外轮廓壳体,其成型为规定的尺寸;以及多个电池单元,它们收容于该外轮廓壳体内,且串联连接。
电池组95为了向电动马达80供给电力而设置为能够装拆。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组95以额定18伏的电压供给电力。控制器壳体90在其内部收容有控制器91(参照图1)。控制器91通过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控制而对电动马达80的驱动进行控制。控制器壳体90以及电池组95配置为使得其重心向上下方向的下侧偏心。
如图1、2所示,带式打磨机10还具备触发开关50。触发开关50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把持部20和电动马达80之间。另外,触发开关5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下侧。该触发开关50为了对驱动辊43进行驱动(换言之,为了对电动马达80进行驱动)而设置。触发开关50具备操作部51和开关盒52。操作部51构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位。如果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而使得操作部51从图1所示的第1位置移位至第2位置(相对于第1位置向上侧移位了规定距离后的位置),则指令信号从开关盒52输入至控制器91。控制器91如果接收到指令信号,则从电池组95向电动马达80供给电力而对电动马达80进行驱动。由此,驱动辊43被驱动,使打磨带44在从动辊42和驱动辊43之间旋转。
如上所述,臂部4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把持部20进行转动。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臂部41构成为能够在与旋转轴线45(参照图3)正交的平面上与延伸部71一起进行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41将旋转轴线45作为中心进行转动。在图4中,作为臂部41的转动位置,示出了第1位置P1、第2位置P2以及第3位置P3。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41构成为能够在第1位置P1和第3位置P3之间进行移动。详情后述,但臂部41也可以固定于第1位置P1和第3位置P3之间的任意的转动位置。在臂部41从第1位置P1向第3位置P3移动时,臂部41向与控制器壳体90以及电池组95的下侧最终相向的方向进行转动。
在第1位置P1,臂部41相对于前后方向向上侧倾斜5度。此时,臂部41和把持部20所成的角度为185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41和把持部20所成的角度是指,臂部41和把持部20所成的2个角度(该2个角度之和为360度)中的在带式打磨机10的下侧所形成的角度。在第2位置P2,臂部41平行于上下方向。此时,臂部41和把持部20所成的角度为90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带式打磨机10而进行研磨作业的情况下,臂部41根据带式打磨机10的用途而被固定于第1位置P1和第2位置P2之间的任意的转动位置。
在第3位置P3,把持部20和臂部41形成微小的角度而接近,大致排列在上下方向。此时,臂部41和把持部20所成的角度为20度。在第3位置P3,带式打磨机10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变得紧凑。因此,在不使用带式打磨机10时(例如,搬运或收纳带式打磨机10时),臂部41可以转动至第3位置P3。
下面,对用于使臂部41转动的构造进行说明。滑轮罩70的凸缘部72如图3所示,在左右方向的左侧与延伸部71的后端相连续。另外,如图2所示,在左右方向、即旋转轴线4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凸缘部72以圆弧状包围延伸部71的后端。
如图2所示,在凸缘部72上,沿其外周而以圆弧状形成有长孔73。长孔73将凸缘部72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参照图3)。如图5所示,凸缘部72与将电动马达80的右侧覆盖的托架82抵接。圆筒状的凸台84从托架82朝向右侧突出。该凸台84贯通凸缘部72的长孔73,超过凸缘部72的右侧的端面而朝向右侧延伸。凸台84的外周在比凸缘部72靠右侧的位置嵌合于环状的间隔件77内。间隔件77的左侧表面与凸缘部72的右侧表面抵接。
在凸台84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六角螺栓75插入于凸台84内。该内螺纹和六角螺栓75是左旋螺纹(逆螺纹)。在六角螺栓75的周围安装有杆74。杆74具有将杆74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形成该贯通孔的杆74的内表面具有与六角螺栓75的六角剖面相适合的剖面形状。因此,如果用户转动杆74,则六角螺栓75也一起旋转。图2中,将六角螺栓75紧固时的杆74的位置由实线示出,另外,在将杆74向箭头A2的方向转动而将六角螺栓75拧松时的杆74的位置由虚线示出。在杆74以及六角螺栓75和间隔件77之间配置有垫片76。
在将六角螺栓75紧固的状态下,六角螺栓75隔着垫片76以及间隔件77将凸缘部72按压于托架82。利用该按压力而阻止凸缘部72相对于托架82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在将六角螺栓75拧松的状态下,将该按压力解除。因此,容许凸缘部72在凸台84将长孔73贯通的范围内相对于托架82进行转动。凸缘部72与延伸部71一体地构成,并且臂部41支承于延伸部71,因此,如果凸缘部72转动,则臂部41也与凸缘部72一起转动。
长孔73形成于能够使臂部41从图4所示的第1位置P1转动至第3位置P3的范围。因此,用户使用杆74将六角螺栓75拧松,接着使臂部41转动至希望的位置,接着使用杆74对六角螺栓75进行紧固,由此能够将臂部41固定于图4所示的第1位置P1至第3位置P3之间的希望的转动位置。
如图6所示,带式打磨机10具备拨盘92来作为用于对电动马达80的转速进行调节的用户接口部件。拨盘92具有大致圆盘状的形状,构成为能够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而以旋转轴线93(参照图7)为中心进行旋转。换言之,拨盘92配置于能够由用户进行旋转操作的位置。旋转轴线93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如果用户将拨盘92转动至规定位置,则拨盘92的旋转位置以光学、电、或者磁的方式被检测出来,并输出至控制器91。
上述拨盘92配置于控制器壳体90。根据该配置,能够使用于将拨盘92的旋转位置输出至控制器91的配线缩短或者将其省略。另外,控制器壳体90位于比把持部20靠后侧的位置,因此,用户的手指几乎没有与控制器壳体90接触的机会。因此,能够减少用户错误地接触拨盘92的机会。在本实施方式中,拨盘92设置于控制器壳体90中的侧方的面(换言之,朝向左右方向的面)。根据该配置,用户容易观察拨盘92。拨盘92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以用户利用右手对把持部20进行把持的情况下容易观察到的方式,设置于控制器壳体90的左侧面。但是,拨盘92也可以以用户利用左手对把持部20进行把持的情况下容易观察到的方式,设置于控制器壳体90的右侧面。另外,用户的手指与侧方的面接触的机会比与上方的面接触的机会少,因此只要将拨盘92配置于侧方的面,就能够进一步减少用户错误地接触拨盘92的机会。
如图6、7所示,控制器壳体90的左侧面具备凹部94。如图7所示,拨盘92配置为不会超过凹部94内的内侧空间而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用户错误地接触拨盘92的机会。另外,拨盘92配置为使得其周面的一部分朝向凹部94的开口方向。因此,用户能够将手指插入凹部94内而容易地转动拨盘92。因此,用户的操作性也不会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94具有从其底面朝向其开口的外缘部而开口面积变大的形状。因此,能实现用户有意地转动拨盘92时的手指向凹部94进入的容易度、和防止用户无意地将手指放入凹部94时会与拨盘92接触的功能性的平衡。
拨盘92也可以配置于控制器壳体90的上表面,而不限定于控制器壳体90的侧面。当然拨盘92也不限定于控制器壳体90,还可以避开把持部20而配置于带式打磨机10所具备的任意壳体的上侧的面、或者侧方的面。通过将拨盘92避开把持部20而配置于壳体的上侧的面、或者侧方的面,用户容易观察拨盘92。即,用户通过拨盘92而容易确认电动马达80的转速是如何设定的,另外也因此使得变更操作易于进行。此外,把持部20是指,在图6中前后方向上的从触发开关50的前侧的端部至控制器壳体90的前表面的范围。
在替代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带式打磨机110中,拨盘192配置于壳体的上表面。更具体而言,拨盘192设置于带式打磨机110的壳体中的马达壳体85和把持部20之间。拨盘192具有与拨盘92相同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供拨盘192设置的壳体具备壁部194。壁部194沿与其周围的面(与上下方向大致正交的面)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正交的方向、即上下方向)延伸。壁部194留有用于供用户访问拨盘192的开口且将拨盘192的周围包围。拨盘192配置为不超过壁部194的内侧空间而向外侧突出。另外,拨盘192配置为使得拨盘192的周面的一部分朝向壁部194的开口方向。在这种结构中,也能够减少用户错误地接触拨盘192的机会。
对于壁部194的开口,可以是在其开口方向(上下方向)上观察时与拨盘19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即,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即,前后方向)的宽度。因此,能实现用户有意地转动拨盘192时的操作性、和防止用户无意地与拨盘192接触的功能性的平衡。壁部194的开口的与拨盘19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宽度可以具有例如正好人的1根手指能进入的程度的宽度(通常大约为1~2cm)。壁部194的开口的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可以为拨盘192的直径的0.5倍以上、1.5倍以下。此外,在其他替代方式中,对于上述凹部94,也可以构成为,在其开口方向(左右方向)上观察时与旋转轴线93平行的方向(即,前后方向)的宽度小于与旋转轴线93正交的方向(即,上下方向)的宽度。在该情况下,凹部94的与旋转轴线93平行的方向的宽度、以及与旋转轴线93正交的方向的宽度也可以设定为与壁部194的开口的上述宽度相同。
为了对电动马达80的转速进行调节,也可以取代拨盘92而使用任意的的用户接口部件。这种用户接口部件例如可以是滑动开关、拨动开关、触摸面板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其等同物。另外,在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或者实现效果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能够对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所记载的各方式要素任意进行组合、或者省略。例如,带式打磨机10可以具备与商用电源连接的电源线,以取代电池组。另外,带式打磨机10也可以构成为臂部41无法驱动。

Claims (7)

1.一种带式打磨机,其具备:
把持部,其用于由用户进行把持;
电动马达;
驱动辊,其构成为通过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
臂部,其沿规定方向延伸;
从动辊,其设置于所述臂部的前端;
环状的打磨带,其架设于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之间;以及
用户接口部件,其用于对所述马达的转速进行调节,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持部和所述臂部成为一条直线的状态下所述驱动辊旋转时所述打磨带从所述驱动辊朝向所述从动辊行进的第1侧、和所述打磨带从所述从动辊朝向所述驱动辊行进的第2侧中的所述第1侧被定义为上侧,所述第2侧被定义为下侧时,所述用户接口部件避开所述把持部而配置于所述带式打磨机的壳体的上侧的面或者侧方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打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马达为无刷马达,
所述带式打磨机还具备:
电池组,其构成为向所述无刷马达供给电力;以及
控制器,其构成为基于从所述用户接口部件输入的指令,对从所述电池组向所述无刷马达的电力的供给进行控制,
所述壳体具备用于收容所述控制器的控制器壳体,
所述用户接口部件设置于所述控制器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打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壳体相对于所述把持部而配置于所述无刷马达的相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打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凹部,
所述用户接口部件配置为不超过所述凹部的内侧空间而向外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式打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接口部件具备拨盘,该拨盘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用户的手动操作而以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且形成为圆盘状,
所述拨盘配置为使得该拨盘的周面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凹部的开口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打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壁部,该壁部从配置所述用户接口部件的所述上侧的面或者所述侧方的面向与该上侧的面或者该侧方的面交叉的方向延伸,且留有用于访问所述用户接口部件的开口,并且将该用户接口部件的周围包围,
所述用户接口部件配置为不超过所述壁部的内侧空间而向外侧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式打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接口部件具备拨盘,该拨盘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用户的手动操作而以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且形成为圆盘状,
所述拨盘配置为使得该拨盘的周面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壁部的开口方向。
CN201921928798.0U 2019-11-11 2019-11-11 带式打磨机 Active CN211305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8798.0U CN211305873U (zh) 2019-11-11 2019-11-11 带式打磨机
JP2020184354A JP2021074876A (ja) 2019-11-11 2020-11-04 ベルトサン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8798.0U CN211305873U (zh) 2019-11-11 2019-11-11 带式打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5873U true CN211305873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61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28798.0U Active CN211305873U (zh) 2019-11-11 2019-11-11 带式打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74876A (zh)
CN (1) CN21130587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74876A (ja)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2270B2 (en) Portable cutting tool
US10099303B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JP6066079B2 (ja) 電動工具
US8827004B2 (en) Power tool having off-lock member
CN106964836B (zh) 切割机
CN110653417B (zh) 便携式带锯
US20160121509A1 (en) Cordless circular saw
JP7420162B2 (ja) 動力工具
WO2020241086A1 (ja) 電動工具
JP6803157B2 (ja) 電動工具
US20070180709A1 (en) Circular saw with rotatable handle
CN211305873U (zh) 带式打磨机
JP5463907B2 (ja) 電動工具
CN211565466U (zh) 带式打磨机
JP2021074874A (ja) ベルトサンダ
JP5841423B2 (ja) サンダ
JP3376463B2 (ja) チェーンソー
US10137554B2 (en) Hand-held belt sander
JPH06504487A (ja) 手持ち工作機械
CN112296826B (zh) 抛光机
CN202684674U (zh) 带开启锁定功能的电动角磨机
US20230256581A1 (en) Work tool and electric tool
EP4227042A1 (en) Power tool
KR20160045194A (ko) 전동식 파워스티어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