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5755U -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5755U
CN211305755U CN201922382652.7U CN201922382652U CN211305755U CN 211305755 U CN211305755 U CN 211305755U CN 201922382652 U CN201922382652 U CN 201922382652U CN 211305755 U CN211305755 U CN 211305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cable
composite core
carbon fiber
surface da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26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栓
耿进锋
史红伟
姚德贵
潘勇
时洪飞
肖寒
史晨昱
马磊
钟恩涛
李红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Zhouk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Zhouk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Zhouk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9223826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5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5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5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一侧下方的电动机、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另一侧用于收卷线缆的线辊、连接所述电动机输出端的蜗杆、连接所述蜗杆用于将所述线辊中的线缆拉出的抽取机构、连接所述蜗杆用于将抽取机构抽出的线缆表面进行打磨处理的旋转机构。该装置通过电动机同时带动抽取机构和旋转机构动作,抽取线缆的速度越快,旋转机构转速越快,从而使得弹性安装在所述旋转机构上的打磨组件在离心力作用下分开,根据抽取速度可自动调整打磨厚度,具有打磨均匀和高效的作用,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紧凑,故障率低,制造和维修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线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附件安装是架线工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紧线后导线已达到设计张力,应在3天内进行耐张塔挂线和直线线夹、防振金具及间隔棒安装,避免导线因在滑车中受振和在档距中相互鞭击而损伤。
附件安装前应该对导线上未处理的局部轻微微磨伤使用0号细砂纸打磨,目前在对导线进行打磨时,依旧依托人工打磨,工作效率不高不说,而且打磨不够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一侧下方的电动机、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另一侧用于收卷线缆的线辊、连接所述电动机输出端的蜗杆、连接所述蜗杆用于将所述线辊中的线缆拉出的抽取机构、连接所述蜗杆用于将抽取机构抽出的线缆表面进行打磨处理的旋转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取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下部并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方并通过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蜗轮的从动轮、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方并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的夹持轮,其中,所述从动轮和夹持轮表面均设置有一层橡胶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架中部上方设置有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两个相对转动设置的滑轮,两滑轮采用软质材质所制,且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方并通过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蜗杆的转筒、固定在所述转筒外壁的转动件、对称安装在所述转动件两侧的弹性打磨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打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转动件上的套件、与所述套件套合的活动件、用于弹性连接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套件的压簧、以及固定在所述活动件端头的打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线辊转动中心处活动设置有摆臂,所述摆臂端头处安装有摩擦块,且在支架上安装有与所述摆臂配合的楔形撑开器。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该装置通过电动机同时带动抽取机构和旋转机构动作,抽取线缆的速度越快,旋转机构转速越快,从而使得弹性安装在所述旋转机构上的打磨组件在离心力作用下分开,根据抽取速度可自动调整打磨厚度,具有打磨均匀和高效的作用,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紧凑,故障率低,制造和维修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中弹性打磨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中活动件和打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架;2-电动机;3-蜗杆;4-第一传动件;5-转筒;6-转动件;7-蜗轮;8-第二传动件;9-从动轮;10-夹持轮;11-滑轮组;12-线辊;13-摆臂;14-摩擦块;15-楔形撑开器;16-套件;17-压簧;18-活动件;19-打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一侧下方的电动机2、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另一侧用于收卷线缆的线辊12、连接所述电动机2输出端的蜗杆3、连接所述蜗杆3用于将所述线辊12中的线缆拉出的抽取机构、连接所述蜗杆3用于将抽取机构抽出的线缆表面进行打磨处理的旋转机构;
其中,在所述电动机2工作后带动蜗杆3转动,利用蜗杆3驱动抽取机构将线辊12中缠绕的线缆抽出,同时借助旋转机构对抽出的线缆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取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下部并与所述蜗杆3啮合的蜗轮7、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上方并通过第二传动件8连接所述蜗轮7的从动轮9、设置在所述从动轮9上方并与所述安装架1转动连接的夹持轮10,其中,所述从动轮9和夹持轮10表面均设置有一层橡胶环,通过转动的蜗杆3带动蜗轮7转动,蜗轮7借助第二传动件8带动从动轮9转动,线缆夹持在从动轮9与夹持轮10之间,从而驱动线缆从线辊12中放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持线缆处理时处于水平状态,所述安装架1中部上方设置有滑轮组11,所述滑轮组11包括两个相对转动设置的滑轮,两滑轮采用软质材质所制,且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上,通过两滑轮将线缆水平夹持在滑轮组11与从动轮9和夹持轮1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上方并通过第一传动件7连接所述蜗杆3的转筒5、固定在所述转筒5外壁的转动件6、对称安装在所述转动件6两侧的弹性打磨组件;
其中,在蜗杆3转动时通过第一传动件4带动转筒5转动,线缆穿过转筒5,转动的转筒5带动转动件6和弹性打磨组件转动对行走的线缆进行360°环绕打磨,而且由于打磨组件具有弹性,当旋转机构转速较快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打磨工具不与线缆表面接触,同时抽取机构抽拉速度也较快,当抽拉速度较慢时,旋转机构转速同样慢,打磨机构与线缆表面接触,配合缓慢的抽拉速度能够对线缆表面进行均匀打磨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弹性打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转动件6上的套件16、与所述套件16套合的活动件18、用于弹性连接所述活动件18与所述套件16的压簧17、以及固定在所述活动件18端头的打磨件19;
其中,所述打磨件19呈圆弧状,通过压簧17连接的活动件18和套件16之间具有弹性,从而使得打磨件19与线缆表面弹性连接,根据抽拉线缆的速度控制打磨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所述线辊12在惯性作用下自动将缠绕于其上的线缆松出,所述线辊12转动中心处活动设置有摆臂13,所述摆臂13端头处安装有摩擦块14,且在支架上安装有与所述摆臂13配合的楔形撑开器15,通过手动将摆臂13与楔形撑开器15配合从而控制,摩擦块14与线辊12之间的摩擦力,对线辊12的转动摩擦力进行控制,从而防止线辊12在惯性作用下自动将缠绕于其上的线缆松出。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Claims (6)

1.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一侧下方的电动机(2)、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另一侧用于收卷线缆的线辊(12)、连接所述电动机(2)输出端的蜗杆(3)、连接所述蜗杆(3)用于将所述线辊(12)中的线缆拉出的抽取机构、连接所述蜗杆(3)用于将抽取机构抽出的线缆表面进行打磨处理的旋转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下部并与所述蜗杆(3)啮合的蜗轮(7)、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上方并通过第二传动件(8)连接所述蜗轮(7)的从动轮(9)、设置在所述从动轮(9)上方并与所述安装架(1)转动连接的夹持轮(10),其中,所述从动轮(9)和夹持轮(10)表面均设置有一层橡胶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中部上方设置有滑轮组(11),所述滑轮组(11)包括两个相对转动设置的滑轮,两滑轮采用软质材质所制,且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上方并通过第一传动件(4)连接所述蜗杆(3)的转筒(5)、固定在所述转筒(5)外壁的转动件(6)、对称安装在所述转动件(6)两侧的弹性打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打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转动件(6)上的套件(16)、与所述套件(16)套合的活动件(18)、用于弹性连接所述活动件(18)与所述套件(16)的压簧(17)、以及固定在所述活动件(18)端头的打磨件(19)。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辊(12)转动中心处活动设置有摆臂(13),所述摆臂(13)端头处安装有摩擦块(14),且在支架上安装有与所述摆臂(13)配合的楔形撑开器(15)。
CN201922382652.7U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 Active CN211305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2652.7U CN211305755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2652.7U CN211305755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5755U true CN211305755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65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2652.7U Active CN211305755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57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4610A (zh) * 2021-03-31 2021-07-09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4610A (zh) * 2021-03-31 2021-07-09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05755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损伤处理装置
CN208103582U (zh) 一种棉纱卷筒结构
CN108439045B (zh) 一种建筑电线绕线装置
CN106040918A (zh) 一种电动车刹车线自动切割机
CN210824827U (zh) 一种线束线缆生产用高效收卷装置
CN112919243A (zh) 一种可快速收取线缆的双盘式笼绞机用无轴收线装置
CN207434732U (zh) 一种电缆收线的缓存装置
CN107235385A (zh) 一种用于卷起电缆的装置
CN219238832U (zh) 一种电线加工用送线装置
CN210837290U (zh) 一种电线电缆铜芯生产中成品毛丝加工设备
CN113086750B (zh) 一种通信复合电缆生产工艺
CN211790451U (zh) 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穿线施工装置
CN210909443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施工管道除锈装置
CN211198169U (zh) 一种倒筒机的筒子固定装置
CN220283136U (zh) 一种线束用卷线装置
CN206427813U (zh) 带自适应张紧力的收卷装置
CN220351346U (zh) 一种建筑装饰环保工程用管线收纳装置
CN207603093U (zh) 一种防护性高的电缆支架
CN214217752U (zh) 一种用于成卷松紧绳的分剪装置
CN213201843U (zh) 绞纱退绕络筒机的主动退绕装置
CN110117846B (zh) 一种操作便捷的安全系数高的纺织分梳设备
CN209536652U (zh) 一种自动绕线装置
CN219362807U (zh) 一种批量铜线出料装置
CN21013349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中医神经内科治疗仪
CN209078461U (zh) 一种胶带打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