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1869U - 投送式灭火系统 - Google Patents

投送式灭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1869U
CN211301869U CN201921901654.6U CN201921901654U CN211301869U CN 211301869 U CN211301869 U CN 211301869U CN 201921901654 U CN201921901654 U CN 201921901654U CN 211301869 U CN211301869 U CN 211301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re
water pipe
delivery
fire sup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016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一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hongyue Aerospace Equipmen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刘一儒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一儒 filed Critical 刘一儒
Priority to CN2019219016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1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1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1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投送式灭火系统,包括运输装置、投送火箭和储带仓,储带仓内存放有供水带,投送火箭内部装载有喷水装置,供水带伸入投送火箭内部与喷水装置连通,喷水装置包括喷水头和连接水管,连接水管的后端与供水带连通,前端经防火水带连通喷水头,连接水管的前端有反撑支架。反撑支架将喷水装置保持在火场范围内。通过供水带持续向喷水装置供水后,房间内的被困人员可以自行使用喷水装置进行灭火,如果被困人员无法活动,在水压的作用下,喷水头会出现悬空并且会不规则摆动,向四周喷洒高压水流,形成大范围的水雾空间,降低覆盖区域的温度,并稀释空气中的烟尘,为被困人员提供安全空间。

Description

投送式灭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投送式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无人机灭火的方式越来越多,其中,主要的灭火方式包括利用无人机挂载各种罐装的灭火药剂对准火源进行喷射。或者是利用无人机搭载一条小口径的消防水带对准火源,然后由地面消防车供水向消防水带供水,水从消防水带中喷出,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还有就是利用无人机搭载多个灭火弹,然后通过无人机将灭火弹发射出去。
虽然这些方式都能起到一定的灭火作用,但是,这些方式都存在一些相同的问题,比如,无法挂载大量的灭火剂和重量超标的消防装备,而且飞行平台的续航时间有限,无法持续工作,对火灾无法起到扑灭及持续抑制的作用。因此,现有的这些无人机灭火方式无法满足大型火灾或大面积场所的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送式灭火系统,通过投送火箭将连接有供水带的喷水装置投放入火场,通过供水带即可持续向喷水装置供水,以使喷水装置持续向火场内喷出水流,起到灭火和抑制火势的效果。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投送式灭火系统,包括运输装置,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挂载在运输装置上的投送火箭和储带仓,其中,储带仓内存放有供水带,投送火箭内部装载有喷水装置,所述供水带的出水端伸出储带仓盒口后,伸入投送火箭内部与喷水装置连通,所述喷水装置设置有喷水头和连接水管,该连接水管的后端与供水带连通,前端经防火水带连通喷水头,所述连接水管的前端设置有反撑支架,该反撑支架用于在破开投送火箭后固定所述连接水管。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投送火箭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微型爆炸装置。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投送火箭采用易碎材料制成。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投送火箭采用压缩空气或火药驱动。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反撑支架设置有安装盘和多根反撑杆,所有反撑杆围绕所述连接水管的中心轴均匀分布,所述反撑杆与所述安装盘铰接,且靠近铰接点的一端设置有拉力弹簧,所述反撑杆通过拉力弹簧与连接水管连接。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喷水头设置有球状喷头,该球状喷头为中空结构,且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球状喷头设置有连接头,该连接头与所述防火水带连通。
结合第六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防火水带的长度为10米。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水管内壁设置有支撑机构。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运输装置为无人机或人工驾驶的直升机。
结合第一至九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十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供水带折叠存放在储带仓内,且所述供水带的进水端沿储带仓的盒口伸出储带仓。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投送式灭火系统,能够将连接有供水带的喷水装置投放入火场内,并可以通过供水带持续向喷水装置供水,以使喷水装置喷出水流,对火场起到灭火和抑制的作用。不受火场高度和环境限制,可长时间稳定提供大流量灭火剂,快速展开实施灭火,能快速扑灭小型初起火灾,对大型火灾降低火场温度阻断火势蔓延,给消防员开辟灭火阵地,让消防员无需深入火场就可以扑灭大面积的火灾。
附图说明
图1为投送火箭2和储带仓3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图1中喷水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反撑支架8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喷水头5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该灭火系统包括运输装置,以及挂载在运输装置上的投送火箭2和储带仓3,其中,储带仓3内存放有供水带4,投送火箭2内部装载有喷水装置1,所述供水带4的出水端伸出储带仓3盒口后,伸入投送火箭2内部与喷水装置1连通,所述喷水装置1设置有喷水头5和连接水管6,该连接水管6的后端与供水带4连通,前端经长度为10米的防火水带7连通喷水头5,所述连接水管6的前端设置有反撑支架8,该反撑支架8用于在破开投送火箭2后固定所述连接水管6。
具体而言,当处于高层的房间发生火灾时,运输装置可以将投送火箭2和储带仓3运送至着火房间外,运输装置可以是无人机或有人驾驶的直升机。然后通过窗户向房间内发射投送火箭2,投送火箭2进入火场后就可以破开弹体,从而将连接有供水带4的喷水装置1投送至房间内,将供水带4与供水装置连通,比如消防水车或消防栓,就可以持续向喷水装置1供水。
如果房间内有被困人员,被困人员可以拿起喷水装置1进行灭火。如果房间内没有被困人员或者被困人员无法活动,由于消防水车或消防栓提供的都是高压水流,在高压水流的作用下,供水带4会迅速后退脱离房间,而在投送火箭2的弹体破开的同时,反撑支架8可以自动打开,使连接水管6卡在房间内,使整个喷水装置1始终保持在火场内。而喷水装置1的喷水头5会在房间内四处摆动,并向四周喷出高压水流,从而形成大面积高浓度水雾,形成大范围的水雾空间,降低覆盖区域的温度以及稀释空气中的烟尘,为被困人员提供安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投送火箭2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微型爆炸装置。通过微型爆炸装置可以将投送火箭2的弹体炸开,从而将喷水装置投送入房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投送火箭2采用压缩空气或火药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反撑支架8设置有安装盘10和多根反撑杆11,安装盘10固定在连接水管6前端,所有反撑杆11围绕所述连接水管6的中心轴均匀分布,所述反撑杆11与所述安装盘10铰接,且靠近铰接点的一端设置有拉力弹簧12,所述反撑杆11通过拉力弹簧12与连接水管6连接。
具体而言,在投送火箭2破开后,由于没有了弹体的限制,反撑杆11在拉力弹簧12的作用下会迅速展开,在连接水管6的前端形成一个大的限位支架,通过形成的限位支架使连接水管6卡在房间内,避免喷水装置1脱离房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喷水头5设置有球状喷头9,该球状喷头9为中空结构,且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喷水孔13,所述球状喷头9设置有连接头14,该连接头14与所述防火水带7连通。当供水带4向喷水头5供水后,喷水孔13可以喷出高压水流,并且球状喷头在水压的作用下可以悬浮在空中,并向四周不停摆动,快速形成大面积高浓度水雾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水管6内壁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可以支撑连接水管6,避免连接水管6发生形变,影响喷水装置的供水。支撑机构可以是和心脏支架相同结构的支撑架。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运输装置为无人机或人工驾驶的直升机。方便将投送火箭2送至最佳的投送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供水带4折叠存放在储带仓3内,且所述供水带4的进水端沿储带仓3的盒口伸出储带仓3。储带仓3设置有挂钩,如此储带仓3即可通过挂钩挂载在无人机的支架上。投送火箭2发射后,无人机可以将供水带4从储带仓3卸出,以便消防人员将供水带4与供水装置连通。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投送火箭2采用易碎材料制成。当投送火箭2与房间内的物体如墙发生撞击后,弹体能迅速破开,以便将喷水装置1投送至房间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投送式灭火系统,包括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载在运输装置上的投送火箭和储带仓,其中,储带仓内存放有供水带,投送火箭内部装载有喷水装置,所述供水带的出水端伸出储带仓盒口后,伸入投送火箭内部与喷水装置连通,所述喷水装置设置有喷水头和连接水管,该连接水管的后端与供水带连通,前端经防火水带连通喷水头,所述连接水管的前端设置有反撑支架,该反撑支架用于在破开投送火箭后固定所述连接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送式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送火箭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微型爆炸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送式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送火箭采用易碎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送式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送火箭采用压缩空气或火药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送式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撑支架设置有安装盘和多根反撑杆,所有反撑杆围绕所述连接水管的中心轴均匀分布,所述反撑杆与所述安装盘铰接,且靠近铰接点的一端设置有拉力弹簧,所述反撑杆通过拉力弹簧与连接水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送式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头设置有球状喷头,该球状喷头为中空结构,且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球状喷头设置有连接头,该连接头与所述防火水带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送式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水带的长度为10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送式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水管内壁设置有支撑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送式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为无人机或人工驾驶的直升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投送式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带折叠存放在储带仓内,且所述供水带的进水端沿储带仓的盒口伸出储带仓。
CN201921901654.6U 2019-11-06 2019-11-06 投送式灭火系统 Active CN211301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1654.6U CN211301869U (zh) 2019-11-06 2019-11-06 投送式灭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1654.6U CN211301869U (zh) 2019-11-06 2019-11-06 投送式灭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1869U true CN211301869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5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01654.6U Active CN211301869U (zh) 2019-11-06 2019-11-06 投送式灭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1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35055A (en) Ground and airborne fire figh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fighting high rise building fires
KR102209056B1 (ko) 드론을 이용한 산불 진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1437323B1 (ko) 화재현장 정찰 및 화재진압용 무인비행기
US20170007865A1 (en) Intelligent Method of Protecting Forest and Brush from Fire
KR102264602B1 (ko) 무인 비행체를 이용한 화재 진화 시스템
WO2019208440A1 (ja) ドローンを用いた消火システム
NZ290821A (en) Flexible hose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 reservoir with agent atomising explosive
CN111268128A (zh) 一种系留式消防救援无人机系统
US20160367846A1 (en) Flame Suppression Grenade
CN105107105B (zh) 一种用于森林地表火高效细水雾灭火航弹
CN110917539B (zh) 消防灭火方法
CN111776218A (zh) 一种集装箱式消防灭火救援系留无人机
KR100953937B1 (ko) 원거리 화재진압용 소화장치
CN201177486Y (zh) 灭火弹
CA2937345A1 (en) Fire extinguishing pod
US20110259615A1 (en) Extinguishing Device, Extinguish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l Firefighting
CN111688927A (zh) 一种消防救援无人机
US20090126952A1 (en) Air-borne fire extinguisher system
CN211301869U (zh) 投送式灭火系统
CN212423475U (zh) 一种集装箱式消防灭火救援系留无人机
JP2004065905A (ja) 高層ビル火災の外部からの消火システム
NL1040382C2 (nl) Inrichting voor brand- en of rookbeheersing.
US20120031632A1 (en) Dual Mode Agent Discharge System With Multiple Agent Discharge Capability
JP3233863U (ja) 煙火構造の消火弾を発射する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ドローン
KR102399521B1 (ko) 복수의 드론을 이용한 산불 진화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2

Address after: 402760 No.8, Shuangxing Avenue,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Zhongyue Aerospace Equipmen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11000 no.26-25, group 3, xiwenhua Road, Baita District, Liao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Yi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