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7507U - 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7507U
CN211297507U CN201922482221.8U CN201922482221U CN211297507U CN 211297507 U CN211297507 U CN 211297507U CN 201922482221 U CN201922482221 U CN 201922482221U CN 211297507 U CN211297507 U CN 211297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rface
heat dissipation
channel
inner flow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22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启峰
梁政仁
陈志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 DA CH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 Da Ch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 Da Ch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 Da Ch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822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7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7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7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包括有一散热模块与一外壳,该散热模块以大量散热组件连续堆栈组装而成,各散热组件皆具有一第一板面、一第二板面与一第三板面,使得该散热组件内部形成一半开放式的内流道,在该散热组件相对于该内流道的两端处则又分别设有一第四板面,该散热模块上分别开设有一进水道与一出气道,该散热模块装设于该外壳与该外盖内,借之,该第四板面可有效的阻挡在各内流道两端,使该内流道内受热蒸发的气态水有效可保留于各内流道内,快速提升内部压力,进而使气态水可稳定且快速的往该出气道排出。

Description

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得使液态的水于内部进行液、气态转换而达到散热效果的散热结构,适于提供电子组件作为散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组件的发热量随着半导体工艺的精进而不断的快速升高;如何提升电子组件的散热能力,维护组件的正常运作,遂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课题。目前大量使用的直接空气冷却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许多具有高热通量电子组件散热的需求,而必须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案。
现有的技术中,除了通过空气冷却技术之外,具有利用水的液、气态转换达到散热效果,此一技术提供两组均热器及两组连通的管体,一组均热器用以蒸发来带走水所吸收的热量,另一组均热器用以冷凝以降温来返回输出水以进行冷却散热,而两组均热器内的压力不同,故可使水自动进行往返输送成循环的回路,但所述均热器内部具有大量的水流通,因此,在未限制水的流通路径时,内部的水易有渗漏的事情,压力无法妥善的被保留于内部,因此干扰了水于内部的流通的情形,影响使用效益。
因此,设计了一款散热模块,阻挡该散热模块内部的水直接的与外壳接触,以此避免渗漏,同时限制了水的流通方向,使该散热模块内部受热蒸发的水有效保留,快速提升内部压力,进而使水可稳定且快速的排出,提升水流稳定性,如此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包括有一散热模块与一外壳,该散热模块以大量散热组件连续堆栈组装而成,各散热组件皆具有一第一板面、一第二板面与一第三板面,使得该散热组件内部形成一半开放式的内流道,在该散热组件相对于该内流道的两端处则又分别设有一第四板面,该散热模块上分别开设有外部不相通的一进水道与一出气道;该外壳内设有一用于放置该散热模块的容室,该外壳又具有一用于盖合该容室的外盖,而该外壳上分别开设有一进水口与一出气口,该进水口对应于该进水道的位置,该出气口对应于该出气道的位置;借之,该进水口可流入液态水,液态水于各内流道中蒸发,再由该出气口排出,而该第四板面可有效的阻挡在各内流道两端,因此,可避免在各内流道的液态水或气态水直接的由各内流道两端直接的接触该容室与该外盖,进而避免溢流而渗漏,且液态水或气态水被大量的保留于各内流道内,液态水可稳定受热蒸发让使气态水可快速地从该出气道排出,故可使得内部水流稳定。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各散热组件的两端皆贴紧于该容室内,该散热模块则开设有至少一贯通各散热组件的信道。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各散热组件的两端与该容室内侧面之间具有一预定空间。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散热组件的两端与该容室内侧面之间分别设有一阻挡块,各阻挡块设置在靠近该出气道的一侧,故可避免在各内流道的液态水或气态水直接的由各内流道两端直接的接触该容室与该外盖,进而于接缝处溢流而渗漏。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各阻挡块设置在该外盖上相对于该容室的一面。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四板面由该第一板面的两端朝该内流道方向延伸而形成,该第四板面延伸的长度与该第二板面以及该第三板面一致,使得该第四板面完全的遮挡于各内流道两端。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四板面由该第一板面的两端朝该内流道方向的中间延伸而形成,该第四板面延伸的长度与该第二板面以及该第三板面一致,使得该第四板面完全的遮挡于各内流道两端的中间。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四板面由该第一板面的两端朝该内流道方向的上方延伸而形成,该第四板面延伸的长度与该第二板面以及该第三板面一致,使得该第四板面完全的遮挡于各内流道两端的上方。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板面的两端的下方则朝外侧方向延伸形成一凸出段。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四板面由该第一板面的两端朝该内流道方向延伸而形成,该第四板面延伸的长度较该第二板面以及该第三板面短,使得该第四板面未完全的遮挡于各内流道两端。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板面近两端处上方分别开设有一插槽,该第四板面插置于该插槽内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散热组件第一实施态样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结合冷凝器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作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作动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作动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散热组件第二实施态样立体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散热组件第三实施态样立体示意图;
图8C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散热组件第四实施态样立体示意图;
图8D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散热组件第五实施态样立体示意图;
图8E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散热组件第六实施态样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五实施例作动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第六实施例作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散热模块
11 散热组件
111 第一板面
112 第二板面
113 第三板面
114 内流道
115 第四板面
116 凸出段
117 插槽
12 进水道
13 出气道
14 通道
2 外壳
21 容室
22 外盖
23 进水口
24 出气口
3 阻挡块
31 缺口
4 电子组件
5 散热鳍片
6 通管
7 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请参阅图1~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配置的第一实施例,至少包括一散热模块1与一外壳2;
其中,该散热模块1以大量散热组件11连续堆栈组装而成,各散热组件11皆具有一第一板面111、一第二板面112与一第三板面113,该第一板面111、该第二板面112与该第三板面113一体成型或相互固接,使得该散热组件11内部形成一半开放式的内流道114,在该散热组件11相对于该内流道114的两端处又分别设有一第四板面115,该散热模块1上分别开设有外部不相通的一进水道12与一出气道13(即部分的各散热组件11设有该进水道12;部分的各散热组件11设有该出气道13),该散热模块1可开设有至少一贯通各散热组件11的信道14;
其中,该外壳2内设有一容室21用于放置该散热模块1,且各散热组件11的两端皆贴紧于该容室21内,该外壳2又具有一外盖22用于盖合该容室21,而该外壳2上分别开设有一进水口23与一出气口24,该进水口23对应于该进水道12的位置,且该出气口24对应于该出气道13的位置。
请参阅图3~图6,该外壳2底面能够锁固一电子组件4,该外盖22上可一并装设有一散热鳍片5与一通管6,该通管6又连接一冷凝器7:
当该电子组件4发热时,该电子组件4所产生的热能能够导入该外壳2内部至该散热模块1,该散热模块1的受热后会使内部液态水蒸发成气态水,气态水并得向上通过该出气道13以及该出气口24依序进入该通管6至该冷凝器7,气态水进入该冷凝器7降温后将会变成液态水,再通过该通管6回流至该散热模块1内;
液态水回流会依序通过该进水口23、该进水道12而进入各内流道114,再通过各通道14流通至该散热模块1内各处,以液态水在一次的受热蒸发成气态水,以此不断循环,以达到循环散热的目的;
请参阅图5、图7,在各内流道114两端具有该第四板面115阻挡,因此,可避免在各内流道114的液态水或气态水直接的由各内流道114两端直接的接触该容室21与该外盖22,进而于接缝处溢流而渗漏,而液态水或气态水被大量的保留于各内流道114内,液态水稳定受热蒸发使气态水,尤其阻挡在各内流道114两端,快速提升内部压力形成高压,其高压可快速地逼迫气态水从该出气道13排出,故可使得内部水流稳定。
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请参阅图2,此为该散热组件11的第一实施态样,该散热组件11的该第四板面115由该第一板面111的两端朝该内流道114方向延伸而形成,且该第四板面115延伸的长度与该第二板面112以及该第三板面113一致,而该第四板面115完全的遮挡于各内流道114两端;请参阅图8A,此为该散热组件11的第二实施态样,该第四板面115由该第一板面111的两端朝该内流道114方向的上方延伸而形成,且该第四板面115延伸的长度与该第二板面112以及该第三板面113一致,而该第四板面115仅遮挡于各内流道114两端的上方;请参阅图8B,此为该散热组件11的第三实施态样,该第四板面115由该第一板面111的两端朝该内流道114方向的中间延伸而形成,且该第四板面115延伸的长度与该第二板面112以及该第三板面113一致,而该第四板面115仅遮挡于各内流道114两端的中间;请参阅图8C,此为该散热组件11的第四实施态样,该第四板面115由该第一板面111的两端朝该内流道114方向延伸而形成,且该第四板面115延伸的长度较该第二板面112以及该第三板面113短,而该第四板面115未完全的遮挡各内流道114的两端;请参阅图8D,此为该散热组件11的第五实施态样,该第四板面115由该第一板面111的两端朝该内流道114方向的上方延伸而形成,该第一板面111的两端的下方则朝外侧方向延伸形成一凸出段116,且该第四板面115延伸的长度与该第二板面112以及该第三板面113一致,而该第四板面115仅遮挡于各内流道114两端的上方;请参阅图8E,此为该散热组件11的第六实施态样,该第一板面111近两端处上方分别开设有一插槽117,该第四板面115插置于该插槽117内而成,而该第四板面115仅遮挡于各内流道114两端的上方;上述的第一实施态样属于全挡的形式,第二至第六实施态样则皆属于半挡的形式,使用者,可选择性的由上述该散热组件11的每种实施态样选择一种搭配使用,若使用全挡形式的该散热组件11,该散热模块1则必须开设有至少一贯通各散热组件11的信道14,相对的,若使用半挡形式的该散热组件11,该散热模块1则可选择性的开设或不开设该通道14。
请参阅图9、图10,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配置的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各散热组件11的两端与该容室21内侧面之间具有一预定空间,该散热组件11的两端与该容室21内侧面之间分别设有一阻挡块3,各阻挡块3设置在靠近该出气道13的一侧,可避免在各内流道114的液态水或气态水直接的由各内流道114两端直接的接触该容室21与该外盖22,进而于接缝处溢流而渗漏,而液态水或气态水被大量的保留于各内流道114内,液态水稳定受热蒸发让气态水,尤其阻挡在各内流道114两端,快速提升内部压力形成高压,其高压可快速地逼迫气态水从该出气道13排出,而各散热组件11使用第二至第六实施态样的半挡形式(相当于图8A、图8B、图8C、图8D、图8E,图中使用第二实施态样),且该阻挡块3相对于各内流道114的两端处开设有一缺口31,该缺口31则保有液态水或气态水流通的空间。
请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配置的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延续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各散热组件11的两端与该容室21内侧面之间具有一预定空间,而各阻挡块3设置在该外盖22上相对于该容室的一面,当该外盖22盖合在该容室21,各阻挡块3置入于该散热组件11的两端与该容室21内侧面之间,而各散热组件11使用第二至第六实施态样的半挡形式(相当于图8A、图8B、图8C、图8D、图8E,图中使用第二实施态样),且该阻挡块3相对于各内流道114的两端处开设有一缺口31,该缺口31则保有液态水或气态水流通的空间。
请参阅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配置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各散热组件11的两端与该容室21内侧面之间具有一预定空间,而设有该出气道13的各散热组件11使用相当于图8D第五实施态样的半挡形式,该凸出段116则可位于该散热组件11的两端与该容室21内侧面之间,而各第四板面115遮挡于各内流道114两端的上方,故可避免在各内流道114的液态水或气态水直接的由各内流道114两端直接的接触该容室21与该外盖22,进而于接缝处溢流而渗漏,液态水或气态水被大量的保留于各内流道114内,液态水稳定受热蒸发使气态水,快速提升内部压力形成高压。
请参阅图14、图1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配置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各散热组件11的两端与该容室21内侧面之间具有一预定空间,各散热组件11使用相当于图8D第五实施态样的半挡形式,该凸出段116则可位于该散热组件11的两端与该容室21内侧面之间,而各第四板面115遮挡于各内流道114两端的上方,该进水道12则是设置在相当于各凸出段116上方处,液态水依序通过该进水口23、该进水道12而通过各第四板面115下方进入各内流道114,再通过各通道14流通至该散热模块1内各处,以液态水在一次的受热蒸发成气态水,此实施例中,在各内流道114的液态水或气态水并不会直接的由各内流道114两端直接的接触该容室21与该外盖22,进而于接缝处溢流而渗漏,液态水或气态水被大量的保留于各内流道114内,液态水稳定受热蒸发使气态水,快速提升内部压力形成高压,同样的可使液态水稳定受热蒸发让气态水可快速地从该出气道13排出,故可使得内部水流稳定,另外,请参阅图16,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配置的第六实施例,相较于第五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进水口23则是设置在相当于各凸出段116侧边处(位于该外壳2上),此实施例可达成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效用。
上述的实施例公开,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较佳的实施例选择,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前述的技术特征及实施例,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均等变化或润饰,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而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散热模块,以大量散热组件连续堆栈组装而成,各散热组件皆具有一第一板面、一第二板面与一第三板面,使得该散热组件内部形成一半开放式的内流道,在该散热组件相对于该内流道的两端处则又分别设有一第四板面,该散热模块上分别开设有外部不相通的一进水道与一出气道;
一外壳,该外壳内设有一用于放置该散热模块的容室,该外壳又具有一用于盖合该容室的外盖,而该外壳上分别开设有一进水口与一出气口,该进水口对应于该进水道的位置,该出气口对应于该出气道的位置;
该进水口可流入液态水,液态水于各内流道中蒸发,再由该出气口排出,而该第四板面可有效的阻挡在各内流道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散热组件的两端皆贴紧于该容室内,该散热模块则开设有至少一贯通各散热组件的信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散热组件的两端与该容室内侧面之间具有一预定空间,该散热模块开设有至少一贯通各散热组件的信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散热组件的两端与该容室内侧面之间具有一预定空间,该散热组件的两端与该容室内侧面之间分别设有一阻挡块,各阻挡块设置在靠近该出气道的一侧,故可避免在各内流道的液态水或气态水直接的由各内流道两端直接的接触该容室与该外盖,进而于接缝处溢流而渗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板面由该第一板面的两端朝该内流道方向延伸而形成,该第四板面延伸的长度与该第二板面以及该第三板面一致,使得该第四板面完全的遮挡于各内流道两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板面由该第一板面的两端朝该内流道方向的中间延伸而形成,该第四板面延伸的长度与该第二板面以及该第三板面一致,使得该第四板面完全的遮挡于各内流道两端的中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板面由该第一板面的两端朝该内流道方向的上方延伸而形成,该第四板面延伸的长度与该第二板面以及该第三板面一致,使得该第四板面完全的遮挡于各内流道两端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面的两端的下方则朝外侧方向延伸形成一凸出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板面由该第一板面的两端朝该内流道方向延伸而形成,该第四板面延伸的长度较该第二板面以及该第三板面短,使得该第四板面未完全的遮挡于各内流道两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面近两端处上方分别开设有一插槽,该第四板面插置于该插槽内而成。
CN201922482221.8U 2019-12-31 2019-12-31 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 Active CN211297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2221.8U CN211297507U (zh) 2019-12-31 2019-12-31 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2221.8U CN211297507U (zh) 2019-12-31 2019-12-31 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7507U true CN211297507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5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2221.8U Active CN211297507U (zh) 2019-12-31 2019-12-31 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7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6607B2 (ja) ループヒートパイプ及び該ループヒートパイプ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EP2431701B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radio frequency module with same
US20070034355A1 (en) Heat-dissip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6550588A (zh) 液冷散热系统
CN211210319U (zh) 冷凝器的稳流增压装置
CN109473409A (zh) 冷却板以及带有这种冷却板的装置
JP2015141958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CN112188792A (zh) 散热器
JP5334288B2 (ja) ヒートパイプ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50025050A (ko) 전자 기기 장치
US1163287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1297507U (zh) 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
CN214592558U (zh) 整合式冷却模块及具有该整合式冷却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10953914B (zh) 蒸发器结构
CN107801351B (zh) 蒸发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3133265A (zh) 蒸发器的稳流增压装置
US11280561B2 (en) Current stabilization and pressure boosting device for evaporator
TWM592640U (zh) 蒸發器之穩流增壓裝置
CN113133263A (zh) 冷凝器的稳流增压装置
TWM576339U (zh) Evaporator structure
TW202334598A (zh) 液冷散熱裝置及具有該液冷散熱裝置的液冷散熱系統
US11280556B2 (en) Fast heat-sinking, current stabilization and pressure boosting device for condenser
TWI715375B (zh) 蒸發器之穩流增壓裝置
TWI730563B (zh) 冷凝器之穩流增壓裝置
JP2016138740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