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3802U - 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3802U
CN211293802U CN201920024444.7U CN201920024444U CN211293802U CN 211293802 U CN211293802 U CN 211293802U CN 201920024444 U CN201920024444 U CN 201920024444U CN 211293802 U CN211293802 U CN 211293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positive
electrode plate
plate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244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Xiaohua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Xiaohua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Xiaohua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Xiaohua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244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3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3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38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包括机箱;机箱上相对的两个面板上设置有相互对置且与机箱之间绝缘隔离的正电板和负电板;正电板和所述负电板之间设置有固定于机箱上的安全电源;安全电源的正极与正电板之间电连接,负极与负电板之间电连接;机箱位于正电板的上下两个部位以及机箱位于正电板的上下两个部位上均设置有出风方向可改变的风扇。通过散热风扇的改进,在机箱内部形成特殊空气环流,并在该特殊空气环流的路径上通过正电板和负电板形成带电荷灰尘颗粒的吸附场,从而实现了对进入机箱内部的带电荷灰尘颗粒电性中和,显著减少了灰尘在功能部件上的堆积,有效实现了机箱内部除尘以及防静电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除尘与防静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
背景技术
台式电脑,作为现今人们工作场景中比不可少的工具,随着性能的不断提升,对其各功能部件的安全防护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显示屏、键盘、鼠标等外设件外,电脑的主要功能部件,如主板、CPU、内存、硬盘等,都集中安装与电脑主机箱中。这些部件均为典型的电子设备部件,因此,其安全防护的重点之一为防静电。
随着电子设备制造材料和工艺的优化和提升,上述台式电脑主要功能部件在成品出厂的时候,已经做过包括静电涂层在内的防静电处理。但是,由于使用过程中,功能部件上灰尘的附着和堆积,使得部件表面局部静电现象加大,加速了各部件的老化。而电气元件本身由于使用过程中,内部产生电流的缘故,其表面对其周围空气中灰尘的吸附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现有电脑机箱,为了保证散热,通常会在机箱的面板上开设散热孔,以加快空气的流动交换,但同样也加剧了灰尘进入到机箱内部并进一步附着在机箱内部件的表面上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以解决现有电脑主机箱内部集尘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上相对的两个面板上设置有相互对置且与机箱之间绝缘隔离的正电板和负电板;所述正电板和所述负电板之间设置有固定于机箱上的安全电源;所述安全电源的正极与正电板之间电连接,负极与负电板之间电连接;所述机箱位于正电板的上下两个部位以及所述机箱位于正电板的上下两个部位上均设置有出风方向可改变的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的风力大小可调节。
更进一步的,所述机箱为带有空腔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机箱的前、后两侧的面板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左右两端贯穿于所述机箱的左、右两侧的面板并对应面板上形成缺口;所述正电板嵌设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负电板牵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正电板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边缘之间的间隙、所述负电板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边缘之间的间隙分别设置有第一绝缘条和第二绝缘条;所述正电板和所述负电板与对应面板之间均所述正电板的所述前面板位于正电板上方和下方的部位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所述后面板位于正电板上方和下方的部位上设置有第三轴流风扇和第四轴流风扇。
再进一步的,所述正电板的上下两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条状凸起;所述第一绝缘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条状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导槽,以使正电板通过第一条状凸起和第一导槽的配合能够左右移动并从机箱上抽离;所述负电板的上下两端的断面上均设置有第二条状凸起;所述第二绝缘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条状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导槽,以使正电板通过第二条状凸起和第二导槽的配合能够左右移动并从机箱上抽离。
进一步的,所述正电板和所述负电板的朝向机箱内部的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电源的电压小于36V。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全电源由等规格的第一可充电源和第二可充电源组成;所述第一可充电源可拆卸低固定于所述正电板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一可充电源的正极通过引线搭接于正电板上;所述第二可充电源可拆卸地固定与所述负电板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二可充电源的负极通过引线搭接与负电板上;所述第一可充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可充电源的正极通过引线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上还设置有与大地连通接地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散热风扇的改进,在机箱内部形成特殊空气环流,并在该特殊空气环流的路径上通过正电板和负电板形成带电荷灰尘颗粒的吸附场,从而实现了对进入机箱内部的带电荷灰尘颗粒电性中和,显著减少了灰尘在功能部件上的堆积,有效实现了机箱内部除尘以及防静电的效果;
(2)四个轴流风扇所形成的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空气流,能够通过空气流的抽吸和扫动,实现对功能部件表面的清扫,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功能部件表面的清洁;
(3)四个轴流风扇所形成的空气环流,能够加速机箱内部空气与外界的交换,从而增强了散热效果,使得机箱可以不用额外设置如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孔,从而减少了外界灰尘进入机箱内部的途径,进一步降低了灰尘在机箱内附着堆积的可能性;
(4)正电板和负电板的拆装简便,便于清洗,同时,也可以在不拆解机箱的情况下,便于电脑主要功能部件的检修和更换,避免了机箱频繁开启而造成额外的静电污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除尘防静电的主机箱的结构意视图
图2是图1中部位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除尘防静电的主机箱的正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除尘防静电的主机箱的正剖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除尘防静电的主机箱的右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1-机箱,2-第三轴流风扇,3-负电板,4-第二可充电源,5-绝缘条,6-第四轴流风扇,7-第二轴流风扇,8-第一可充电源,9-正电板,10-第一轴流风扇,11-第二条状凸起,12-第二导槽,13-接地线,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具体如下:
如图1~5,其包括合金制成的长方体机箱1,按照方位顺序,机箱1的各面板分别为上面板、下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上述各面板均而合金板,且内外表面均做防腐蚀处理、外表面还均做绝缘处理。其中右面板上焊接有接地线13,接地线13未焊接的一端设置有接地头,以便于与公电网中的地线连接,或直接与地面、外部导体等能够疏导静电荷的部位连接。通过接地线13,能够一定程度上疏导机箱1箱体上由于电源连接以及内部设备运转所带来的静电,从而起到静电屏蔽的效果。
但是,由于机箱1内部散热的需要,机箱1内部必须形成一定的空气流。空气在流动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相互碰撞摩擦而产生静电,带有静电荷的灰尘颗粒受到运转过程中的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作用而吸附在电脑主机箱1内部的功能部件的表面上,久而久之,形成灰尘的堆积并影响到各功能部件的正常运行,造成各功能部件的加速老化。而此类带有静电荷的灰尘颗粒,通过风扇吹动一般很难除去。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在前面板和后面板上设置有相互对置且与机箱1之间绝缘隔离的正电板9和负电板3,并且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设置安全电源,使得正电板9与负电板3形成一个通电的平板电容结构,从而达到除除去带静电荷的灰尘颗粒的除去。
具体的,所述正电板9和所述负电板3均由更有利于电子运动的金属铜板构成,且金属铜板的厚度与机箱1各面板的厚度一致。其中,正电板9安装于机箱1的前面板的中部,负电板3安装于机箱1的中部,且为了保证正电板9与负电板3之间形成的电场有足够的覆盖面积,两者占据其所对应的面板的面积不小于对应面板的一半。
上述正电板9与负电板3的安装在对应面板上的方法相同,此处以正电板9为例。首先,在机箱1的前面板上开设一个用于安装正电板9的第一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孔除在前面板上所具有的通孔外,其左右两端在左面板和右面板上还有一定的延伸,以使左面板和右面板与第一安装孔所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槽口;同时,该第一安装孔的整体尺寸较正电板9大1cm左右,以便于在形成第一安装孔的对应面板的孔壁上粘合或卡扣安装固定上采用橡胶、绝缘塑料等材质制成的第一绝缘条5,以保证正电板9与机箱1之间的绝缘性能,进而防止正电板9与负电板3之间通过机箱1形成通路以致安全电源短路烧毁。正电板9通过预绝缘条5之间的卡合实现固定,并使得机箱1前方开设的第一安装孔完全封闭。负电板3与正电板9相同,通过开设与后面板上的第二安装孔以及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的第二绝缘条5卡合在机型的后方,并使得机型的后方封闭。正电板9和负电板3完成安装后,正电板9和负电板3各自朝向机型内部的表面均裸露并与机机箱1内部的空气直接接触,以便于与机箱1内部的带电荷灰尘颗粒直接接触;同时,两者朝向外界的表面均涂覆有绝缘图层,以避免使用者因接触而触电。
上述安装在机箱1上的正电板9与负电板3通过连接于两者之间的安全电源形成类平板电容结构。具体的,安全电源的电压不超过人体承受电压安全阈值36V,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当安全电源仅一个时,安全电源固定于机箱1内部的一个合理位置处,然后通过引线井安全电源的正极与正电板9搭接,负极与负电板3搭接,从而使得正电板9、安全电源、负电板3之间形成以正电板9为正极板、负电板3为负极板的电容器。当安全电源为两个时,其包括通过保护壳固定于正电板9外表面上的第一可充电源8和通过保护壳固定于负电板3外表面上的第二可充电源4电源(注意,两个可充电源的串联电压不超过36V),第一可充电源8的正极与正电板9通过引线搭接,第二可充电源4的负极与负电板3通过引线搭接,同时,第一可充电源8的负极和第二可充电源4的正极通过引线串联连接(该引线可以穿过机箱1隐藏式地设置于机型的内部,也可以通过固定卡沿机箱1的外表面卡固)如此,正电板9、第一可充电源8、第二可充电源4和负电板3之间便形成以正电板9为正极板、负电板3为负极板的电容器;由于安全电源设置为两个可充电源且外置,因此,便于对电源进行充电,以保证所形成电容器的始终在两个极板上汇集电荷,同时在两个极板之间(机型内部的一定三维空间范围内)形成电场;此外两个可充电源分置,当一个可充电源故障或者失效时,还可通过简单地修改连接电路,从而使所形成的电容器在电源维修期间仍然保持一定的电容功效。同时,与安全电路连接的引线线路上还设置有开关器,以实现电路的切断。
配合上述所形成的电容器的作用,机箱1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上分别设置了一组轴流风扇,前面板上的一组轴流风扇由分别位于正电板9上方和下方的前面板上的第一轴流风扇10和第二轴流风扇7,后面板上的一组轴流风扇由分别位于负电板3上方和下方的后面板上的第三轴流风扇2和第四轴流风扇6,四个轴流风扇通过预设于前面板和后面板上的风扇安装孔安装于相应的位置上。其中,第一轴流风扇10和第二轴流风扇7关于前面板的水平中轴线对称,第三轴流风扇2和第四轴流风扇6关于后面板的水平中轴线对称;同时,第一轴流风扇10和第三轴流风扇2相互对置,第二轴流风扇7和第四轴流风扇6相互对置。上述四个轴流风扇的出风方向可以改变,以使机箱1内部所形成的空气环流的形式能够改变;具体轴流风扇的出风方向的改变,可以通过电路实现,简要的说,通过电路实现轴流风扇电机供电电流的方向的不同而改变轴流风扇风机的转动方向,进而带动扇叶的转动方向改变,以呈现出不同的出风方向;而具体的实现方案,现有技术中已经有通过电路控制风机电流方向改变实施方案,故此处不再赘述;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在上述电路中增加风扇电机输入功率控制的电路模块,以实现出风方向和出风量的并行控制,从而实现机箱1内空气环流更复杂形态的改变,同样的,上述电路及两种电路的耦合在现有技术中也有具体应用例,故也不再赘述。
上述装置在机箱内部除尘防静电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使得正电板9、安全电源、负电板3之间的电路连通,从而使得正电板9上富集正电荷、负电板3上富集负电荷,并在正电板9和负电板3之间形成电势降由正电板9指向负电板3的电场。同时,使四个轴流风扇开始工作。四个轴流风扇具有三个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为常用模式,第一轴流风扇10和第三轴流风扇2出风,第二轴流风扇7和第四轴流风扇6进风,此时,机箱1内形成前部和后部两个空气环流(从第二轴流风扇7到第一轴流风扇10,第四轴流风扇6到第三轴流风扇2)进行散热,同时,在空气流动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环流会穿过电场,从而其中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灰尘可以分别向负极板和正极板汇集,从而减少在功能部件表面上的附着;其用于机箱1内部的正常散热需求,同时因为空气环流与电极板的接触面较大,有利于空气中带电荷的灰尘颗粒的清除;此外,由于空气流始终向上吹拂,因此,破坏了灰尘的沉降,能够进一步减少灰尘的堆积;与此同时,由于富集在正电板9和负电板3上的带电荷灰尘颗粒上的电荷被中和,灰尘脱落会随空气环流带出机箱1外。第二工作模式为对流模式,在常用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通常时间间隔为1~2小时启动一次),第一轴流风扇10和第二轴流风扇7进风,第三轴流风扇2和第四轴流风扇6出风,此时,机箱1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空气流,并在机箱1的中部形成负压环境,从而利于空气在功能部件表面沉积的部分不带电荷的中性灰尘颗粒抽离,并随机箱1顶部和底部两股空气流带出机箱1内部。第三工作模式为清扫模式,其通常以周为单位启动,且通常在电脑不工作时间进行,此时,第一轴流风扇10、第二轴流风扇7、第三轴流风扇2、第四轴流风扇6同时进风和出风,进风和出风交替进行(进风时间大于出风时间),且各轴流风扇输入功率达到最大;进风和出风交底进行的过程中,在机箱1内部形成紊流,从而对机箱1内功能部件的表面产生冲击和扰动,以便于其上附着的少量的灰尘颗粒扫落并带出机箱1外,从整体上减少机箱1内部灰尘量并通过空气流实现对功能部件的表面实现进一步的清洁。
通过上述过程,能够在满足机箱1内部散热需要的同时,显著减少功能部件表面的灰尘附着和堆积,进而减少了功能部件短路损坏的可能以及所受到的静电伤害(一般为灰尘堆积出形成的净电荷富集放电造成)。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正电板9和负电板3上在富集带电荷灰尘的过程中会有附着结垢的现象,因此,在每次安全电源耗尽时,需要对正电板9和负电板3朝向机箱1内部的表面及时清理,以保证其对灰尘颗粒的吸附作用和防止二次污染。
为了便于电极板的拆卸清理,避免频繁开启机箱1,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的,正电板9的上下两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条状凸起;第一绝缘条5上设置有与第一条状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导槽,以使正电板9通过第一条状凸起和第一导槽的配合能够左右移动并从机箱1上抽离;负电板3的上下两端的断面上均设置有第二条状凸起11;第二绝缘条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条状凸起11相适配的第二导槽12,以使正电板9通过第二条状凸起11和第二导槽12的配合能够左右移动并从机箱1上抽离。如此,在清洁的过程中,仅需要抽出正电板9和负电板3即可,避免了频繁开启机箱1所可能导致功能部件损坏以及开启机箱1后出现静电污染的情况。
同时,由于空气流的扰动,带电荷的灰尘颗粒在正电板9或负电板3上的停留时间过短,造成电荷中和不足而有重新回到机箱1内,进而附着到功能部件上造成污染,因此,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正电板9和所述负电板3的朝向机箱1内部的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凹槽14。通过凹槽14的设置,能够增加带电荷灰尘颗粒在正电板9或负电板3上的停留时间,从而确保电荷的中和,以保证被处理的灰尘颗粒呈电中性而不易附着在机箱1内的功能部件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的,所述机箱1上还设置有与大地连通接地线13,从而通过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机箱1形成静电屏蔽罩,防止机箱1内部的功能部件受到外界静电场的干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包括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相对的两个面板上设置有相互对置且与机箱之间绝缘隔离的正电板和负电板;所述正电板和所述负电板之间设置有固定于机箱上的安全电源;所述安全电源的正极与正电板之间电连接,负极与负电板之间电连接;所述机箱位于正电板的上下两个部位以及所述机箱位于正电板的上下两个部位上均设置有出风方向可改变的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的风力大小可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为带有空腔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机箱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左右两端贯穿于所述机箱的左、右两侧的面板并对应面板上形成缺口;所述正电板嵌设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负电板牵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正电板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边缘之间的间隙、所述负电板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边缘之间的间隙分别设置有第一绝缘条和第二绝缘条;所述正电板和所述负电板与对应面板之间均所述正电板的所述前面板位于正电板上方和下方的部位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所述后面板位于正电板上方和下方的部位上设置有第三轴流风扇和第四轴流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板的上下两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条状凸起;所述第一绝缘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条状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导槽,以使正电板通过第一条状凸起和第一导槽的配合能够左右移动并从机箱上抽离;所述负电板的上下两端的断面上均设置有第二条状凸起;所述第二绝缘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条状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导槽,以使正电板通过第二条状凸起和第二导槽的配合能够左右移动并从机箱上抽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板和所述负电板的朝向机箱内部的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电源的电压小于36V。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电源由等规格的第一可充电源和第二可充电源组成;所述第一可充电源可拆卸低固定于所述正电板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一可充电源的正极通过引线搭接于正电板上;所述第二可充电源可拆卸地固定与所述负电板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二可充电源的负极通过引线搭接与负电板上;所述第一可充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可充电源的正极通过引线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还设置有与大地连通接地线。
CN201920024444.7U 2019-01-07 2019-01-07 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93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24444.7U CN211293802U (zh) 2019-01-07 2019-01-07 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24444.7U CN211293802U (zh) 2019-01-07 2019-01-07 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3802U true CN211293802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6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2444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93802U (zh) 2019-01-07 2019-01-07 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3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50004657B1 (ko) 전기 집진기
KR101860489B1 (ko)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EP1585551B1 (en) Plasma air dust collector
US10315201B2 (en) Air cleaner for air conditioner
KR20160006062A (ko) 전기집진장치 및 그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109990403A (zh) 电荷装置
KR20160001203A (ko) 전기집진장치 및 그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KR20110135900A (ko) 허니컴대전부를 갖는 유도전압 전기집진장치
CN105855056A (zh) 电除尘器微单元横流式阳极装置
US3685258A (en) Electronic air purifier
CN211293802U (zh) 一种除尘防静电的电脑主机箱
JPH06142548A (ja) 湿式電気集塵装置
CN110262646A (zh) 一种防尘风扇
CN105855046A (zh) 一种静电收集芯体及其使用方法及油雾净化器
JPH09248489A (ja) 空気清浄装置
KR20150136207A (ko) 전기 집진 장치
JP2005156101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9546106U (zh) 一种用于机柜防尘除尘防静电的设备
RU2686883C1 (ru) Разря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оснащенное 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воздуха
CN113457846A (zh) 带有静电集尘装置的新风机及新风机用静电集尘装置
JP2013146676A (ja) 電気集塵デバイス
CN210332208U (zh) 一种高低压开关柜用除尘结构
CN219874616U (zh) 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直流电源柜
JP2005152863A (ja) 電気集塵装置
KR100484916B1 (ko) 슬림형 전기집진기 및 그 집진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