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4113U - 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4113U
CN211284113U CN201921520422.6U CN201921520422U CN211284113U CN 211284113 U CN211284113 U CN 211284113U CN 201921520422 U CN201921520422 U CN 201921520422U CN 211284113 U CN211284113 U CN 211284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helical
delivery
sludg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204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e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wison Creativ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wison Creativ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wison Creativ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204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4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4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4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该流体输送组件设置在污泥干化装置的污泥处理腔室中,且其包括用于输送流体的输送管,该输送管具有轴向孔,且在其管壁上形成输送孔,其中输送孔与轴向孔流体连通。具有轴孔的螺旋件,其中轴孔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输送管的外径;以及螺旋件套装在输送管的管壁上,且与之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螺旋件的轴孔与输送管的轴向孔同轴线。

Description

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泥干化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污泥处理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污泥处理装置是间接式和直接式干燥设备。间接式干燥设备是将蒸汽、热油或热水输送到在干燥室中运行的中空轴和搅拌叶内,以使轴和搅拌叶升温,之后,利用热传导中空轴和搅拌叶将热量传递给干燥室内的湿污泥,进而蒸发污泥中的水分,并使其逐渐干燥。然而,由于是利用高温热油或热蒸汽在中空轴和搅拌叶内的流动传递热量,因此,搅拌叶容易磨损、断裂,且处理后的污泥的含水率高,粘黏性大。这不仅导致污泥处理设备的故障率高、能耗大,而且污泥的干化效率也非常低。直接式干燥设备是使热风直接作用于污泥,以蒸发污泥中的水分,虽然提高了传热效率,但是由于污泥的粘性高,容易堵塞通气孔,这不仅影响干化过程的稳定性,而且也因污泥的干燥不均匀,难以实现污泥减量,并且,污泥的干燥效率低,导致无法对大批量的污泥实施干燥。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以便降低能耗、提高干化效率并使污泥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化。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污泥处理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该流体输送组件可以设置在污泥处理装置的腔室或处理室中,且包括具有轴向孔的流体输送管以及设置在流体输送管上的螺旋件,其中,螺旋件具有轴孔,而螺旋件可利用轴孔套装在流体输送管上并通过常见的连接方式将两者固定在一起,或者两者一体成形。螺旋件和流体输送管基本上保持在相同的轴线上,且由外部输送到流体输送管的轴向孔内的流体可以通过形成在其管壁上的流体输送孔径向流出,例如,流入到腔室内。在污泥处理装置的腔室中,流体输送组件,也即输送管的一端可与驱动装置连接,而它的另一端可与流体供给装置相连并与之流体连通,并且流体输送组件可以在向腔室内输送流体的同时旋转。这样,流体输送组件不仅可以在腔室内通过输送管的管壁上的输送孔使流体较为均匀地或按照预定的方式分配到流体输送管附近的区域,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构造与转动防止污泥附着在流体输送管的管壁上,从而确保流体的流动畅通。螺旋件包括正螺旋件或倾斜螺旋件,其中,正螺旋件垂直于输送管的轴线或管壁,而倾斜螺旋件沿输送管的轴线相对管壁倾斜一定的角度。在本实用新型轴向送风式污泥干化装置中,通过送风组件的转动,可以有效地阻挡污泥附着在送风组件的送风管的管壁上,从而可防止送风管的通气孔阻塞,而且送风组件的螺旋件对污泥的翻动与推移可增加污泥与干燥气体接触的频率,从而提高干燥效率,并且,干燥室的底部用于配置轴向送风组件的弧形通道的设计,以及出料口的位置设置不仅有助于污泥沿壳体或干燥室的纵向方向运行,且也使干燥的污泥在不断的堆积中被持续翻动,进一步加快污泥的干燥过程。在本发明的应用中,轴向送风式污泥干化装置不仅可以设计成单体形式,从而获得一种能耗低、体积小、结构紧凑、干化效率高的污泥干化装置,而且也可以与其他污泥处理设备结合在一起。在轴向送风式干燥污泥的方法中,通过送风组件持续地向干燥室内输入干燥气体,以及对污泥的翻动、剪切和破碎,使得污泥中的水分不断地被蒸发,进而,不仅缩短了污泥干化的时间,也提高了污泥减量比。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这样一种用于污泥处理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该流体输送组件设置在污泥处理装置的污泥处理腔室中,且其包括:用于输送流体的输送管,该输送管具有轴向孔,且在其管壁上形成至少一个输送孔,其中,该至少一个输送孔与轴向孔流体连通;具有轴孔的螺旋件,其中,轴孔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输送管的外径;以及螺旋件套装在输送管的管壁上,且与之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螺旋件的轴孔与输送管的轴向孔同轴线。
按照上述流体输送组件,螺旋件包括正螺旋件或倾斜螺旋件,其中,正螺旋件垂直于输送管的轴线或管壁,而倾斜螺旋件沿输送管的轴线相对于管壁倾斜一定的角度,且倾斜螺旋件包括右倾螺旋件或者左倾螺旋件。
按照上述流体输送组件,螺旋件包括多个螺旋段,且多个螺旋段包含正螺旋段、右倾螺旋段和左倾螺旋段,其中,正螺旋段垂直于输送管的轴线或管壁,右倾螺旋段相对输送管的轴线或管壁向右倾斜一定角度,而左倾螺旋段相对输送管的轴线或管壁向左倾斜一定角度。
按照上述流体输送组件,正螺旋段、右倾螺旋段和左倾螺旋段中的任意两个可沿输送管的轴线方向交替设置,且每个倾斜螺旋段可以有相同或不同的倾斜角度。
按照上述流体输送组件,多个螺旋段中的右倾螺旋段和左倾螺旋段可在输送管的轴线方向上成对设置,且每两对右倾螺旋段和左倾螺旋段彼此间隔开,其中,每个倾斜螺旋段可以有相同或不同的倾斜角度。
按照上述流体输送组件,至少一个输送孔包括多个输送孔,其中,多个输送孔分布在输送管的管壁上,且螺旋件或螺旋段轴向上可覆盖多个输送孔中的至少一部分。
按照上述流体输送组件,多个输送孔可以规则或不规则的方式尽可能地位于倾斜螺旋件或倾斜螺旋段的下方。
按照上述流体输送组件,多个输送孔可以沿输送管的长度方向从输送管的一端到其另一端布置成输送孔的数量逐渐增多,和/或输送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按照上述流体输送组件,上述流体输送组件的一端可与驱动装置连接,而流体输送组件的另一端可与流体供给装置连接并与之流体连通,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流体输送组件的输送管旋转。
按照上述流体输送组件,流体输送组件的其中一端可既与驱动装置连接,也与流体供给装置连接且与流体供给装置流体连通。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具体实施方案的构造、优点以及技术效果,其中:
图1是用于污泥处理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流体输送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流体输送组件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流体输送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流体输送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流体输送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的流体输送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具有轴向送风组件的轴向送风式污泥干化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图8的轴向送风式污泥干化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污泥干化装置的局部剖开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8的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的局部剖开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12是轴向送风式污泥干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立体图示出了本申请用于污泥处理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的一个实施例,而图2和3分别以纵向和横向剖视图示出图1中的流体输送组件。如图所示,流体输送组件S包括流体输送管或给送筒801和螺旋件802。螺旋件802也可以称为螺旋或螺旋叶片。螺旋件802可以通过其内孔或轴孔套装在输送管801上并与之固定连接,或两者一体成形。流体输送组件S通常可以设置在污泥处理装置的污泥处理室或腔室中,其中,流体输送组件S的两端例如可转动地支撑在污泥处理室的相对的两个壁上,且可通过与流体输送组件S的一端相连的驱动装置,使流体输送组件S旋转,并可利用设置在流体输送组件S的另一端的流体供给装置将流体通过输送管801输送到污泥处理室中。
流体输送管801可由具有内孔或轴向孔的管状件形成,例如,输送管可以是具有中心孔的圆柱形管。在输送管801的管壁上形成一个或多个流体输送孔804,而流体输送孔804穿透管壁与输送管801的内孔或轴向孔803流体连通。通过流体供给装置可以从输送管801的一端向内孔803中输送流体,而进入内孔803中的流体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可以经过管壁上的输送孔804流出输送管801,例如进入污泥处理室中。
参见图1,螺旋件802的内孔或轴向孔的直径可以设计成大致等于或接近输送管801的外径,以便螺旋件802套装在输送管801的管壁上,并通过常见连接方式,例如,焊接、螺栓连接、铆接或粘接等将两者固定地连接在一起,或者螺旋件和输送管两者一体成形。螺旋件802固定地安装在输送管801的管壁上,且在管壁上构成螺旋盘绕并径向向外伸展的翼片。如果将螺旋件沿输送管的外周表面回转360度进行横向切割的话,可以在螺旋件的纵向方向上切割出多个大致的截头圆锥体。在图2的纵向剖视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螺旋件802的剖面呈现为多个在输送管801的上、下两侧分布的带有阴影的窄条部分,其中,每个窄条部分的一端与输送管801的管壁相连,而另一端相对于输送管801的轴线或从管壁以α角度径向向外伸展。尽管相对纵向轴线的上、下两个窄条部分略有交错,但每个截头圆锥体的大致呈现为梯形形状。
在图2中,代表螺旋件或螺旋翼片的窄条部分相对输送管的管壁是倾斜的,而通常情况下,窄条部分垂直于输送管的纵向轴线或管壁设置(可参见图7中的螺旋段802b1),且若回转360度截取一段螺旋件,其呈现出大致呈盘状。在本文中,与输送管的纵向轴线或管壁大致垂直的螺旋件或螺旋翼片被称之为正螺旋件或正螺旋翼片,而与输送管的纵向轴线或管壁成一定倾斜角度的螺旋件或螺旋翼片则定义为倾斜螺旋件或倾斜螺旋翼片。当观察者面对剖开后的螺旋件时,相对输送管的纵向轴线或管壁向右以一定角度倾斜的螺旋件视为右倾螺旋件,而向左以一定角度倾斜的螺旋件视为左倾螺旋件。这就是说,图2中的流体输送组件S的螺旋件802是右倾螺旋件。如果围绕输送管的外周表面回转360度截取一段螺旋件,切割的这段螺旋件呈现为大致的截头圆锥体或喇叭形,圆锥体的前端邻接输送管801的管壁,而圆锥形的后端沿流体输送组件S的纵向轴线向右并径向向外倾斜伸展。
如上所述,流体输送组件S设置在污泥处理室中通常是为了处理污泥处理室内的污泥,其中,流体通过流体输送组件S从外部输送到污泥处理室中。流体可以包括例如气体、液体或其他可流动的物质。如上所述,输送组件S即可以沿污泥处理室的长度方向,也可以沿其宽度方向设在污泥处理室中。另一方案,可以在一个污泥处理室中设置一个或多个输送组件。污泥处理室中的每个输送组件S的纵向叶片802即可以遮挡欲附着在输送管801的管壁上的污泥,也可以对污泥产生翻动与移动的作用,而且当设置多个输送组件S时,既可以为每个输送组件单独配置驱动装置和流体供给装置,也可以将多个输送组件通过连接机构与一个或多个驱动装置或流体供给装置相连,以实现对各个输送组件的单独或组合控制。当然,沿着污泥处理室的纵向方向设置输送组件有助于使进入流体输送管801的内孔803中的流体沿着污泥处理室的长度方向运行较长的距离,进而可以经过分布在输送管801的管壁上的流体输送孔804进入到污泥处理室内,从而有益于流体与污泥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流体或污泥的性质或者流体与污泥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粘性可能使输送管801的输送孔804阻塞,因此,通过螺旋件802纵向上相对输送管801的管壁向右或向左倾斜一定角度可以遮挡输送孔804,从而降低污泥处理室内的污泥粘附到输送管上的几率,进而,减少在流体输送过程中对流体流出输送孔804的阻碍。
在图1-3中,输送管801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流体输送孔804,并通过右倾螺旋件802遮挡输送管801的管壁上的流体输送孔804。多个输送孔804可以规则或不规则的方式布置或排列,且尽可能位于倾斜的螺旋件802的下方。倾斜的螺旋件802遮挡输送孔804的程度取决于螺旋件802相对输送管801的管壁倾斜的角度α,例如倾斜角度α的值可以在1°至90°之间,也可以是10°至70°之间,还可以是20°至60°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污泥以及所输送的流体的性质确定倾斜角度α的值。如上所述,流体输送组件S可转动地设置污泥处理室内且螺旋件802与输送管801固定地连接成一体,因此,在流体输送组件S工作期间两者一起转动。通过转动,一方面可以防止污泥粘附到输送管801的管壁上,而另一方面可以使流体较为均匀地分配到输送管周围的区域。螺旋件802不仅可以遮挡输送孔以保证流体的流动畅通,而且还可以伴随着转动使污泥处理室内的污泥沿着纵向方向移动或运行,从而可以基于不同的需要改善污泥的均匀性、流动性、粘稠度、冷却和/或干燥度等性能。另外,可以通过在输送管的管壁的不同位置设置不同数量或不同孔径的输送孔804实现对进入污泥处理室内的流体定向分配。例如,沿着输送管的轴线从输送管的其中一端到另一端可以使输送孔的数量逐渐增多,或使输送孔的孔径逐渐增大。可以根据需要,借助于连接到输送管801的其中一端上的驱动装置使流体输送组件S沿不同方向旋转。
图4以立体图示出本申请的流体输送组件的另一实施例,而图5以纵向剖视图示出图4的流体输送组件。如图所示,流体输送组件Sa包括流体输送管801a和螺旋件802a。流体输送管801a与图1中示出的流体输送管801的结构大致相同,但螺旋件802a包含有多个螺旋段或部分802a1-802a6,且每个螺旋段可以包括多个例如上面所述的大致的截头圆锥体。多个螺旋段802a1-802a6分别具有相同的内孔或轴孔,且每个螺旋段通过其内孔套装在输送管801a上并与之固定连接成一体。多个螺旋段802a1-802a6中的三个螺旋段802a1、802a3、802a5分别为左倾螺旋段,即第一左倾螺旋翼片、第二左倾螺旋翼片和第三左倾螺旋翼片,且这些左倾螺旋翼片分别相对输送管801a的管壁向左倾斜一定角度α,而其它三个螺旋段802a2、802a4、802a6分别为右倾螺旋段,即第一右倾螺旋翼片、第二右倾螺旋翼片和第三右倾螺旋翼片,且这些右倾螺旋翼片分别相对输送管801的管壁向右倾斜一定角度α。如上所述,通过沿螺旋件802a的纵向轴线截取的纵向剖面可以看到,如果针对每个倾斜螺旋段相对输送管的轴线每旋转一圈进行横向切割一次,可以得到多个大致的截头圆锥体或喇叭形部分,其中,喇叭形部分的小开口连接于输送管801的管壁上,而喇叭形部分的大开口沿螺旋件802a或输送管801的轴线朝向输送管的右端或左端。在螺旋件802a中,三个左倾螺旋段802a1、802a3、802a5和三个右倾螺旋段802a2、802a4、802a6在输送管801a的管壁上以一定的间隔依次交替布置,且每两个左和右倾螺旋段802a1和802a2、802a3和802a4、802a5和802a6彼此相对布置。每对倾斜螺旋段的截头圆锥形的顶端彼此邻近,而它们的底部相互远离并朝向相反的方向,例如,第二左倾螺旋段802a3和第二右倾螺旋段802a4的喇叭形部分的小开口彼此面对,而它们的喇叭形部分的大开口分别朝向输送管801a的左端和右端,且分别与另一对中的第一右倾螺旋段802a2和第三左倾螺旋段802a5相互面对。第一对倾斜螺旋段802a1、802a2和第二对倾斜螺旋段802a3、802a4之间,以及第二对倾斜螺旋段802a3、802a4和第三对倾斜螺旋段802a5、802a6之间的间隔可以大于成对的倾斜螺旋段之间的距离。大多数的流体输送孔804a尽可能位于倾斜螺旋段的下面,以使输送管801a的内孔或轴向孔803a中的流体顺畅地流出输送孔804a并进入污泥处理室。尽管图中示出的每个倾斜螺旋段均倾斜相同的角度α,但可以理解的是,多个螺旋段中的每一个可以相对输送管的管壁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且其倾斜方向也可以各不相同,并可以任意的组合成对。换句话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加工处理污泥的需要,选择并布置多个倾斜螺旋段,包括它们的数量、倾角、倾斜方向、螺旋方向、布置方式等等。例如,本实施例中成对的倾斜螺旋段的这种设计使得在流体输送管801a旋转时,左倾螺旋段802a1、802a3、802a5和右倾螺旋段802a2、802a4、802a6中的一种倾斜螺旋段沿轴向推动污泥朝一个方向运行,而另一种倾斜螺旋段会迟滞污泥的移动,其中的一个作用就是有利于污泥上下运动,进而可翻动或搅动污泥,也可防止污泥堵塞输送孔804a。
图6以立体图示出本申请的流体输送组件的又一实施例,而图7是图6以纵向剖视图示出的流体输送组件。如图所示,流体输送组件Sb包括流体输送管801b和螺旋件802b。流体输送管801b与图1中示出的流体输送管801的结构大致相同,但螺旋件802b则包括有多个螺旋段802b1-802b6。多个螺旋段802b1-802b6分别具有相同的内孔或轴孔,且每个螺旋段通过其内孔套装在输送管801b上并与之固定连接。多个螺旋段802b1-802b6中的三个螺旋段802a1、802a3、802a5分别为正螺旋段,即第一正螺旋翼片、第二正螺旋翼片和第三正螺旋翼片,即如前所述,这些正螺旋段的翼片或窄条部分分别与输送管801b的轴线或管壁大致垂直,而其它三个螺旋段802a2、802a4、802a6分别为右倾螺旋段,即第一右倾螺旋翼片、第二右倾螺旋翼片和第三右倾螺旋翼片,且这些右倾螺旋段的翼片或窄条部分分别相对输送管801b的管壁向右倾斜一定角度α。如果横截着输送管801b的纵向轴线旋转一圈切割每个右倾螺旋段,所得到的大致截头圆锥形部分的底部朝向输送管的右端。在螺旋件802b中,三个正螺旋段802b1、802b3、802b5与三个右倾螺旋段802b2、802b4、802b6沿着输送管的纵向轴线在输送管801b的管壁上以一定间隔依次交替布置。大部分的流体输送孔804a位于右倾螺旋段802a2、802a4、802a6的下面,从而有助于使输送管801b的内孔或轴向孔803b中的流体顺畅地流出输送孔804b并进入污泥处理室。在螺旋件802b中,正螺旋段802b1、802b3、802b5和右倾螺旋段802b2、802b4、802b6的螺旋方向是相同的。螺旋段的这种组合设计,就是希望在流体输送管801b朝一个方向旋转时,所有的螺旋段都会沿轴向推动污泥朝一个方向运行,且两者相比较,正螺旋段的作用倾向于更多地移动污泥,而右倾螺旋段的作用倾向于促进流体顺畅地流出输送孔804b并部分起推移污泥的作用。同样,尽管图中示出的右倾螺旋段均倾斜相同的角度α,但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加工处理污泥的需要,选择并布置多个倾斜螺旋段,包括它们的类型、数量、倾斜方向、倾角、螺旋取向、布置方式等等。无论是单一螺旋件还是多个螺旋段通常布置在输送管的中部,以便在安装流体输送组件例如S、Sa和Sb时,单一螺旋件或多个螺旋段均位于污泥处理室内。
如上所述,本申请的流体输送组件可以具有单一的正螺旋件、左倾或右倾螺旋件,也可以具有包括多个不同取向的螺旋段的螺旋件,例如,多个螺旋段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正螺旋段、一个或多个左倾螺旋段和/或一个或多个右倾螺旋段。可以理解的是,螺旋件的每个倾斜螺旋段的翼片或窄条部分例如可以是弯曲的或弧形的,且其与输送管801的管壁之间的夹角可以通过经过弯曲的窄条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前端与后端的两个点的直线与输送管801的管壁之间的夹角确定。每个倾斜螺旋段的窄条部分例如可以具有不同的弯曲度或斜度。在不需要遮挡输送孔804时,可以在输送管上全部设置正螺旋件或多个正螺旋段。
图8以纵向剖视图示出具有送风组件的轴向送风式污泥干化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而图9以横向剖视图示出图8所示的污泥干化装置。如上所述,本申请的流体输送组件S、Sa和Sb既可以输送液体,也可以输送气体,因而,作为一个示例,在污泥干化装置1中其用来输送气体,因此,可称之为送风组件或通气组件8。
如图所示,轴向送风式污泥干化装置1具有壳体,其中,壳体例如包括本体2、盖3和底板4,壳体内的空间构成用于干燥污泥的干燥室6。另外,壳体可以由多个部件或以多种方式构造而成,例如,本体2可与底板4一体形成等。壳体的上部分的形状是长方形的,但也可以是正方形、多边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在盖3上分别设有用于使待干燥或要干燥的污泥进入干燥室的进料口11和用于排出干燥污泥后的尾气或干燥气体的排气口13,而在本体2的端壁上远离进料口11大约中间的位置设有用于干燥后的污泥的出料口12。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进料口11和排气口13分别设置在盖3或本体2上所希望的位置,换句话说,它们可位于干燥室6的上部分的任意位置, 而出料口12也可以设置在侧壁上,或者使其靠近干燥室的底部位置等。本体2可以与底板4通过例如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等常见连接方式固定在一起。
污泥干化装置1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用来翻动、破碎且剪切污泥的两个翻动装置7a、7b和送风组件8,其中,为了说明起见,作为示例,选择上述流体输送组件S、Sa和Sb中的流体输送组件Sb用作送风组件8。送风组件8可以设置在干燥室6内的中间或底部附近,而翻动装置7a、7b位于送风组件8的上方且与之平行布置。为了尽可能多地向污泥干化装置的干燥室6内输送干燥气体,送风组件8通常沿着干燥室6的纵向方向,例如大致水平地或平行于干燥室的底板4设置。在干燥气体经过送风组件8进入干燥室的过程中,随着送风组件8的旋转,螺旋件802b既可以遮挡其下方且形成在送风管801b的管壁上的通气孔804b,确保气体从中顺畅地流出,也可以推动污泥朝干燥室6的一端部移动,例如使污泥朝具有出料口12的端壁运行。送风组件8的送风管801b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干燥室6的相对端壁上形成的轴孔5c中。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使送风组件8的两端分别穿过各自的轴孔5c延伸到相对端壁之外,其中,送风组件8的送风管801b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外部支承装置上,进而,送风管801b的两端可分别与驱动装置和送风装置10相连。由于干燥气体是利用送风组件8的送风管801b的内孔或轴向孔803b沿着污泥干化装置1的壳体的轴向或纵向方向输送的,因此,送风组件8也可以称为轴向送风组件。
壳体的底板4是具有弧形的弯曲板,其中,弯曲板与矩形的本体2的侧壁下端固定连接,且从横向上看,弯曲板的中间向下凹,即由本体2的两侧边分别朝中间向下倾斜伸展并收敛于弧形状。在壳体的横截面中,壳体的两个纵向侧边在本体2与底板4的连接处大致在送风组件上方的位置呈斜线向内逐渐收窄且过渡到弧形底部。从壳体的内部看,干燥室6的底部区域横向上是下凹的,从而在纵向上构成一个纵向弧形通道,而送风组件8则设置在该纵向弧形通道内。例如,可以将干燥室6的底部形成圆弧形,且圆弧的半径可以略大于送风组件的螺旋件802b的半径,以使螺旋件802b和干燥室的底部之间保持均匀的间隔或间隙。送风组件8的送风管801b的端部例如右端上设有动力输入件14c,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而它的另一端部例如左端通过连接装置9与送风装置10相连且与之流体连通。送风装置可以是鼓风机、风扇或气体加压装置等。由于送风组件8与上述流体输送组件Sb基本上相同,因此,送风组件8的构造可参见流体输送组件Sb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送风组件8可转动地设置在分别形成于干燥室的两个相对的端壁上且与纵向弧形通道相对应的孔5c中,而在送风管801b上交替设置的三个正螺旋段802a1、802a3、802a5和三个右倾螺旋段802b2、802b4、802b6的螺旋件802b位于干燥室6内,其中,各右倾螺旋段分别朝设有动力输入件14c倾斜。送风管801b的一端例如右端从干燥室6的右端壁上的孔5c向外延伸出,并可借助其上设置的动力输入件14c与驱动装置相连。同样,送风管801b的另一端例如左端从干燥室6的左端壁上的孔5c向外延伸,并通过连接装置9与送风装置10连接,且使两者之间的流体连通。应当理解的是,无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都应确保干燥气体由送风装置10输送到送风管801b的内孔803b内,并沿着送风管的轴向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例如由左向右朝动力输入件14c运行,从而使干燥气体可以通过形成在送风管的管壁上的通气孔804b分别流出并进入到污泥干燥室6内。
两个翻动装置7a、7b分别具有转动轴701a、701b和安装在其上的多个翻动组件702a、702b。由于两者具有同样或类似的结构或构型,在此仅描述其中一个翻动装置7a。如图所示,多个用来翻动、破碎且剪切污泥的翻动组件702a沿转动轴的轴线以一定间距分别固定安装在转动轴701a上,且每个翻动组件702a设有一个或多个叶片或棘齿,例如叶片或棘齿703a。转动轴701a沿壳体的纵向方向分别设置在壳体2的两个相对端壁上的轴孔5a中,且在转动轴701a的一端设有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动力输入件14a。另外,通过设计用来翻动、破碎且剪切污泥的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的形状可以使翻动装置实现沿干燥室的纵向方向推移污泥。
图10以局部立体图形式示出了图8的污泥干化装置。如图所示,在干燥室内的上部沿壳体的纵向方向A并行设置两个翻动装置7a、7b。类似地,每个翻动装置7a、7b的两端可以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干燥室6的相对端壁上形成的轴孔5a、5b中,且也可经过各自的轴孔5a、5b延伸到相对端壁之外并可转动地支撑在外部支承装置上。尽管两个翻动装置7a、7b基本上相同且在竖向方向上设置在相同的高度,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干燥污泥的工艺要求或壳体内部结构,使两个翻动装置7a、7b具有不同的构型。例如,两个翻动装置7a、7b上的多个翻动组件702a、702b分别以不同的间距设置在各自的转动轴701a、701b上。例如,多个翻动组件702a、702b中的一个或几个翻动组件分别具有不同长度的叶片或棘齿703a、703b。例如,两个翻动装置7a、7b上的多个翻动组件702a、702b分别以不同的间距设置在各自的转动轴701a、701b上。例如,翻动装置7a的多个翻动组件702a和翻动装置7b的多个翻动组件702b可以彼此交叉布置。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翻动装置7a、7b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高度。换句话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任意布置翻动组件的数量、相邻翻动组件之间的间距、叶片或棘齿的数量、形状或尺寸、以及多个翻动装置之间的位置。
图11以局部立体图示出用于图8的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如图所示,沿壳体的纵向方向在壳体的两个相对端壁上分别形成有轴孔5a、5b,用以设置两个用于翻动、破碎、剪切污泥的翻动装置7a、7b的转动轴701a、701b,以及用于设置送风组件8的送风管801b的轴孔5c。由于用于设置在送风组件8上方的两个翻动装置7a、7b的轴孔5a、5b处于相同的高度,而轴孔5c位于轴孔5a、5b之间且处于其下方的位置,即位于不同的高度,因此,轴孔5a、5b与轴孔5c的中心连线形成三角形。例如,在设有用于排出干燥后的污泥的出料口12的端壁上可以看到,轴孔5c位于倒三角形的顶点,而轴孔5a、5b分别处在倒三角形的底边的两点上。横向上用于两个翻动装置7a、7b的轴孔5a、5b相对于经过用于送风组件8的轴孔5c的中心的垂直线呈对称布置,而出料口12设置在倒三角形中间该垂直线附近。这种设计使得干燥后的污泥在位于上方的两个翻动装置7a、7b和位于下方的送风组件8的协同作用下经受连续地翻动或搅动和推移,而被推向位于翻动装置7和送风组件8之间的出料口12。
在另一实施例中,污泥干化装置1的干燥室6的底部可以是平的,也即底板4是平板或曲面板,从而送风组件8可以设置在干燥室6的中间或邻近底部的任意位置,如此,横向上用于两个翻动装置7a、7b的轴孔5a、5b和用于送风组件8的轴孔5c的中心连线之间可以构成非对称倒三角形。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在干燥室内设置一个以上的送风组件和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翻动装置。例如,也可以将送风组件8的送风管801b的其中一个端部既与驱动装置连接,又与送风装置10相连。此外,为了加快干燥后的气体或尾气流出干燥室,还可以将引风装置(未示出)经管道连接到位于盖3上的排气口13而与干燥室6流体连通。例如,如果使用热气体作为干燥气体,还可以设置加热装置(未示出),以为进入送风组件8的干燥气体进行加热,而且加热装置可以设置在送风装置10之前,也可以位于其后。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移除加热装置,直接将热气体或蒸汽作为干燥气体通入到干燥室内与污泥直接接触,并对污泥进行干燥。
尽管在此仅示出并描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可具有单一的壳体或为单体式污泥干化装置,但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此在其他污泥处理设备中的污泥干燥室中采用上述装置或组件,并进行类似设置。
图12是以工作流程图示出本申请采用轴向送风方式污泥干化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的轴向送风式污泥干化方法可以利用类似于图8和9所示的轴向送风式污泥干化装置对污泥实施干化。参考图8-11,处理污泥的过程可以这样进行,例如,随着待干燥的污泥由未示出的传送装置经过进料口送入干燥室中,例如通过进料口11进入干燥室,在步骤1,驱动装置首先驱动翻动装置,例如,通过动力输入件14a带动转动轴701a、701b转动,以使多个翻动组件702a、702b旋转,从而每个翻动组件上的叶片或棘齿703a、703b不断地翻动、破碎且剪切污泥。在步骤2,启动送风装置,例如送风装置10,以将干燥气体输送到送风组件的送风管,例如,送风管801的内孔803b中,进而干燥气体通过送风管的管壁上的通气孔804b流出并进入到干燥室,例如干燥室6内。接着,为加快已干燥后的气体或尾气流动,在步骤3,启动引风装置,以使尾气通过排气口,例如排气口13快速流出干燥室。典型地,送风装置可以是例如鼓风机或风扇的鼓风装置,而引风装置可以是引风机。另外,也可以用气体加压装置替代鼓风装置,以将干燥气体以一定的压力输送到干燥室内,从而使干燥气体加快流入干燥室。同样可以用减压装置替代引风装置以加快尾气的流速,从而提高污泥干化效率。在另一方案中,可以在步骤1驱动装置驱动翻动装置之后,根据需要,增加调整翻动装置的转动轴的转向和/或转速的步骤,例如步骤1a,随后再启动送风装置。在引风装置启动后,在步骤4,驱动送风组件,通过驱动装置使送风组件即送风管转动并带动螺旋件翻动或搅动、推动污泥,例如,在动力输入件14c的带动下送风管801b与螺旋件802一起转动,其中,螺旋件在遮挡污泥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移动污泥的作用。随后,在步骤5,通过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和送风组件的螺旋件的协同作用,加快污泥的干燥,且将干燥后的污泥排出出料口,例如出料口12。在又一方案中,可以在步骤4驱动送风组件转动之后,根据需要增加调整送风组件的转向和/或转速的步骤,例如步骤4a,以使被干燥的污泥处于较佳的干化状态,并在获得预期的干燥污泥后将其排出。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需要利用热干燥气体干燥污泥,可以通过另外设置的加热装置对待进入干燥室的干燥气体进行加热。加热步骤可以配置在驱动翻动装置之后,例如步骤1b。在另一未示出的方案中,可以分别控制多个翻动装置,例如翻动装置7a、7b的转动轴701a、701b的转动或使送风组件8保持不动。在又一未示出的方案中,可以将具有热干燥气体的热源与送风装置之前或之后的管路流体连通,以将热干燥气体送入到送风组件的送风管中。在又一未示出的方案中,可以在分别或同时启动送风装置和引风装置之后,或者在驱动送风组件之后,启动加热装置。在又一未示出的方案中,可以在启动加热装置、送风装置和/或引风装置后,调整翻动装置的转动轴的转向和/或转速。在又一未示出的方案中,可以在启动加热装置、送风装置和/或引风装置之前,调整送风组件的转向和/或转速。在又一未示出的方案中,在驱动装置驱动翻动装置之前,使送风组件转动,之后分别启动加热装置、送风装置和/或引风装置。在又一未示出的方案中,翻动装置的转动轴和送风组件还可以这样调整,使翻动装置的多个转动轴,例如转动轴701a、701b可以彼此沿相同或相反的方向旋转,而送风组件和转动轴701a、701b一起或与两者中的一个沿相同或相反的方向转动。
经过翻动组件连续地剪切、破碎并翻动,送风组件的推移,以及进入干燥室中的干燥气体的作用下,污泥的颗粒度逐渐变小成为颗粒,进而部分成为粉粒,从而污泥的干燥程度不断提高。例如,当送风组件和翻动装置的多个转动轴一起沿相同的方向旋转时,有助于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和送风组件的螺旋件使污泥朝具有出料口的端壁加快运行,而两者旋转方向不同时,会减缓污泥的移动。因此,根据污泥的干燥程度适时调整每个翻动装置的转动轴或送风组件的转速和/或转向,以及干燥气体的给送速度、气体温度等,有利于提高污泥干化效率。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中描述送风组件也即螺旋件的作用时过多强调了其推移污泥的作用,然而,螺旋件也具有翻动或搅动污泥的作用,特别是采用具有不同布局或形状的螺旋件或螺旋段结构的输送组件例如S、Sa、Sb时,其翻动或搅动污泥的力度或略有不同。例如,当螺旋件中既有正螺旋段也有倾斜螺旋段时,尽管正螺旋段和倾斜螺旋段都可以推动污泥沿干燥室的纵向方向移动,但力度有强弱,而未被推移的污泥则上下翻动,且倾斜螺旋段或倾斜螺旋翼片还可以遮挡位于其下面且形成在送风管上的通气孔。如上所述,送风组件设置在干燥室的邻近底部的位置,干燥气体首先对位于干燥室的底部的污泥产生作用,因此,随着干燥的污泥被螺旋件沿着纵向通道朝干燥室的一端移动,污泥不断地被干燥,且特别是,在送风组件的螺旋件和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组合作用下,污泥螺旋件推挤下而持续地向上堆叠、翻动或搅动、移动,逐渐被移出出料口。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当不采用具有沿轴向方向推动污泥移动作用的翻动装置时,可以通过在干燥室的适当位置设置的排放口排出干燥后的污泥。
尽管图中示出的轴向送风式污泥干化装置是单体形式的,但本申请的轴向送风式污泥干化装置也可以是其他污泥处理装置的一部分。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方法中,基于污泥的不同处理需求,当采用例如含有化学物质的、常温或冷却的气体或者具有特殊成分的气体时,可以移除加热装置。当然,在本申请中所指的干燥气体包括但不限于含有化学物质的气体、常温或冷却的气体、热气体或者具有特殊成分的气体等。
虽然在此列举了多种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提及到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计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中的各个部件、组件或装置以及轴向送风式污泥干燥方法进行变化和改型,而这些变化或改型都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所述流体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污泥干化装置的污泥处理腔室中,且其包括:
用于输送流体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具有轴向孔,且在其管壁上形成至少一个输送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输送孔与所述轴向孔流体连通;
具有轴孔的螺旋件,其中,所述轴孔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所述输送管的外径;以及
所述螺旋件套装在所述输送管的管壁上,且与之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螺旋件的所述轴孔与所述输送管的所述轴向孔同轴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件包括正螺旋件或倾斜螺旋件,其中,所述正螺旋件垂直于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或管壁,而所述倾斜螺旋件沿所述输送管的轴线相对于管壁倾斜一角度,且所述倾斜螺旋件包括右倾螺旋件或者左倾螺旋件。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输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件包括多个螺旋段,且所述多个螺旋段包含正螺旋段、右倾螺旋段和左倾螺旋段,其中,所述正螺旋段垂直于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或管壁,所述右倾螺旋段相对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或管壁向右倾斜一角度,而所述左倾螺旋段相对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或管壁向左倾斜一角度。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输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螺旋段、所述右倾螺旋段和所述左倾螺旋段中的任意两个可沿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方向交替设置,且每个倾斜螺旋段可以有相同或不同的倾斜角度。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输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螺旋段中的所述右倾螺旋段和所述左倾螺旋段可在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方向上成对设置,且每两对所述右倾螺旋段和所述左倾螺旋段彼此间隔开,其中,每个倾斜螺旋段可以有相同或不同的倾斜角度。
6.按照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输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输送孔包括多个输送孔,其中,所述多个输送孔分布在所述输送管的管壁上,且所述螺旋件或螺旋段轴向上可覆盖多个输送孔中的至少一部分。
7.按照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输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输送孔可以规则的方式位于所述倾斜螺旋件或倾斜螺旋段的下方。
8.按照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输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输送孔可以沿所述输送管的长度方向从所述输送管的一端到其另一端布置成输送孔的数量逐渐增多,和/或输送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9.按照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输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送组件的一端可与驱动装置连接,而所述流体输送组件的另一端可与流体供给装置连接并与之流体连通,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所述流体输送组件的所述输送管旋转。
10.按照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输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送组件的其中一端可既与驱动装置连接,也与流体供给装置连接且与流体供给装置流体连通。
CN201921520422.6U 2019-09-12 2019-09-12 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 Active CN211284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0422.6U CN211284113U (zh) 2019-09-12 2019-09-12 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0422.6U CN211284113U (zh) 2019-09-12 2019-09-12 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4113U true CN211284113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20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20422.6U Active CN211284113U (zh) 2019-09-12 2019-09-12 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41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9540A (zh) * 2019-09-12 2021-03-12 广州新致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污泥干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9540A (zh) * 2019-09-12 2021-03-12 广州新致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污泥干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3792B (zh) 底部乾燥式污泥乾化裝置和方法
CN103597306A (zh) 粉碎干燥装置
CN211284113U (zh) 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
CN105819659B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BR112019016957A2 (pt) alojamento de descarga de rotor cônico com lâminas ajustáveis
JPH0571022B2 (zh)
US3500901A (en) Mixer
CN105819657B (zh) 直接进风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WO2016110222A1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CN112479540A (zh) 污泥干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3063163B2 (ja) 通気式回転乾燥機
CN211284115U (zh) 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
KR102512425B1 (ko) 스크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쇄 및 건조 겸용 스크류 건조장치
CN211339246U (zh) 用于污泥处理装置的流体输送组件
CN112479541B (zh) 污泥干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479545A (zh) 污泥干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EP3573744A1 (en) Mixer
JP2005111422A (ja) 流動破砕乾燥装置に併設する原料と添加物とを混合撹拌しながら搬送する装置
CN105819648B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CN105819653B (zh) 污泥干化的控制系统
CN213833357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螺旋送料机
CN105819656B (zh) 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
CN218900841U (zh) 一种高效的喷雾塔装置
CN219368295U (zh) 螺旋抄板滚筒干燥机
CN220288100U (zh) 一种燃料玉米烘干机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4

Address after: Room 48, 13 / F, No. 733 (1),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Zhengs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23 unit 504, poly center, No.5, Linjiang Avenue,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WISON CREATIV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