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1362U - 一种电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1362U
CN211281362U CN201922209510.0U CN201922209510U CN211281362U CN 211281362 U CN211281362 U CN 211281362U CN 201922209510 U CN201922209510 U CN 201922209510U CN 211281362 U CN211281362 U CN 211281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bicycle
weighing
piece
state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95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伟
程志刚
马爱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poco Blu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poco Bl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poco Blu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poco Bl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095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1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1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1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共享电动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车体、称重件和总控装置,总控装置和称重件可拆卸或固定连接于车体,称重件用于测量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总控装置用于将承载重量与用户的标准重量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多人骑行的行为,有效解决了现有共享电动自行车无法感知到多人骑行的行为的问题,提高了骑行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共享电动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绿色出行意识逐渐增强,共享电动自行车应运而生。用户可以通过其移动终端上的应用(application)进行预约,然后利用该应用租用共享电动自行车,比如扫码租车。目前,大部分共享电动自行车仅支持单人骑行,而现有的共享电动自行车无法感知到多人骑行的行为,骑行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共享电动自行车无法感知到多人骑行的行为,骑行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车体、称重件和总控装置,所述总控装置、所述称重件可拆卸或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称重件用于测量所述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所述总控装置用于将所述承载重量与用户的标准重量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多人骑行的行为。
优选地,所述车体包括后平叉,所述后平叉设于所述电动自行车的车座下;所述称重件设于所述后平叉底部且靠近后车轮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动自行车载人时,所述称重件靠近所述后车轮一端与背离所述后车轮一端形成位移差,根据所述位移差确定所述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
优选地,所述总控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后平叉靠近所述车座一端设有支撑台,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总控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台上;
所述后平叉设有与所述总控装置对应的第一开口及与所述称重件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称重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总控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总控装置进一步包括壳体、存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壳体用于容置所述存储装置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存储装置连接,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所述用户的标准重量。
优选地,所述总控装置进一步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电动自行车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
优选地,所述总控装置进一步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检测到多人骑行时进行报警。
优选地,定义与所述后平叉水平方向上的直径对应的所述称重件的边为短边;所述称重件设于所述后平叉时,所述短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后平叉水平方向上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车体进一步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感应件;所述支撑架可相对于所述车体转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支撑架所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支撑架相对于地面平行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支撑架相对于地面非平行的状态,所述支撑架所处状态结合所述称重件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
优选地,所述车体进一步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支撑架轴连接,所述称重件与所述车体采用磁吸、卡接、螺纹连接任一种方式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具有以下优点:
1、电动自行车包括车体、称重件和总控装置,称重件用于测量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即称重件可以测量出电动自行车上乘坐的人的重量,然后总控装置将其与用户的标准重量进行比较即可感知到是否存在多人骑行的行为,以便进一步采取对应措施,能够提高骑行的安全性。
2、车体包括后平叉,后平叉设于车座下,称重件设于后平叉底部且靠近后车轮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当该电动自行车载人时,由于后平叉靠近后车轮一端下移使得称重件靠近后车轮一端与背离后车轮一端形成位移差,从而根据位移差得到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
3、总控装置包括固定件,后平叉靠近车座一端设有支撑台,能够将总控装置紧密固定在支撑台上,减少骑行时总控装置的晃动导致损坏,提高总控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后平叉上设有与总控装置对应的第一开口及与称重件对应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称重件可以通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总控装置电性连接,比如将引线置于后平叉内部,引线一端连接总控装置,另一端连接称重件,通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将称重件和总控装置电性连接,可以避免在电动自行车表面进行电线布线,防止电线布线影响电动自行车的美观度;进一步地,定义与后平叉水平方向上的直径对应的称重件的边为短边,当称重件设于后平叉时,短边长度小于或等用于后平叉水平方向上的直径,能够减少称重件因不必要的磕碰造成损坏,提高了称重件的使用寿命。
4、总控装置进一步包括壳体、存储装置、控制器、角度传感器及报警器,存储装置、控制器、角度传感器及报警器设于壳体内,能够保护存储装置、控制器、角度传感器及报警器不受外界破坏;存储装置与控制器连接,能够存储用户的标准重量;角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能够测量电动自行车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根据倾斜角度判断出电动自行车处于直立状态或倾斜状态,将车体状态的判断进行数值化处理,能够提高电动自行车的车体状态的准确度,再结合称重件的测量结果进一步得到电动自行车实际的承载重量,使得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的计算更为精确,能够提高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的准确度;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能够在检测到多人骑行时进行报警,以提醒用户已多人骑行。
5、车体进一步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感应件,支撑架可相对于车体转动以在相对于地面平行的第一状态和相对于地面非平行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感应件用于感应支撑架所处状态,当支撑架处于第一状态时,此时支撑架被踢开,即电动自行车处于倾斜状态,当支撑架处于第二状态时,此时支撑架未被踢开,即电动自行车处于直立状态,根据支撑架所处状态判断电动自行车处于直立状态或倾斜状态,方便、快捷,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车体状态的判断效率,支撑架所处状态结合称重件的测量结果确定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使得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的计算更为精确,能够提高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之后平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之称重件产生位移差的示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之总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之总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识说明:
10、电动自行车;11、车体;12、称重件;13、总控装置;
111、后平叉;112、支撑台;113、支撑架;114、转动件;131、固定件;132、壳体;133、存储装置;134、控制器;135、角度传感器;136、报警器;
1111、第一开口;1112、第二开口;1131、感应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10,适用于共享电动自行车领域,电动自行车10包括车体11、称重件12和总控装置13,称重件12、总控装置13可拆卸或固定连接于车体11,称重件12用于测量电动自行车10的承载重量,总控装置13用于将承载重量与用户的标准重量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多人骑行的行为。
可以理解,称重件12用于测量电动自行车10的承载重量,即称重件12可以测量出电动自行车10上乘坐的人的重量,然后总控装置13将其与用户的标准重量进行比较即可感知到是否存在多人骑行的行为,以便进一步采取对应措施,能够提高骑行的安全性。
请结合图1和图2,车体11包括后平叉111,后平叉111设于电动自行车10的车座下。
具体地,称重件12设于后平叉111底部且靠近后车轮设置,称重件12与车体11采用磁吸、卡接、螺纹连接任一种方式进行连接,既能将称重件12与车体11之间紧密连接,又便于拆卸,提高拆卸效率。
具体地,定义与后平叉111水平方向上的直径对应的称重件12的边为短边,称重件12设于后平叉111时,短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后平叉111水平方向上的直径,能够减少称重件12因不必要的磕碰造成损坏,提高了称重件12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3所示,当有人骑上电动自行车10时,称重件12靠近后车轮一端与背离后车轮一端会形成位移差,根据事先标定好的位移差与承载重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得出电动自行车10的承载重量。
请结合图1、图2和图4,总控装置13包括固定件131,后平叉111靠近车座一端设有支撑台112,固定件131用于将总控装置13固定于支撑台112上,能够将总控装置13紧密固定在支撑台112上,减少骑行时总控装置13的晃动导致损坏,提高总控装置13的使用寿命。
后平叉111设有与总控装置13对应的第一开口1111及与称重件12对应的第二开口1112,第一开口1111与第二开口1112连通,称重件12通过第一开口1111、第二开口1112与总控装置13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将引线置于后平叉111内部,引线一端连接总控装置13,另一端连接称重件12,通过第一开口1111、第二开口1112将称重件12和总控装置13电性连接,可以避免在电动自行车10表面进行电线布线,防止电线布线影响电动自行车10的美观度。当然,称重件12和总控装置13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电性连接,只要能够满足总控装置13控制称重件12,使得称重件12测量电动自行车10的承载重量即可。
可选的,请参阅图5,总控装置13进一步包括壳体132、存储装置133、控制器134、角度传感器135和报警器136,壳体132用于容置存储装置133、控制器134、角度传感器135和报警器136。
具体地,控制器134与存储装置133连接,存储装置133用于存储用户的标准重量,控制器134与角度传感器135连接,角度传感器135用于测量电动自行车10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控制器134与报警器136连接,报警器136用于在检测到多人骑行时进行报警。
可以理解,将存储装置133、控制器134、角度传感器135及报警器136设于壳体132内,能够保护存储装置133、控制器134、角度传感器135及报警器136不受外界破坏。
通过角度传感器135测量电动自行车10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根据倾斜角度判断出电动自行车10处于直立状态或倾斜状态,将车体状态的判断进行数值化处理,能够提高电动自行车10的车体状态的准确度,再结合称重件12的测量结果进一步得到电动自行车10实际的承载重量,使得电动自行车10的承载重量的计算更为精确,能够提高电动自行车10的承载重量的准确度。
在检测到电动自行车10存在多人骑行的行为时,能够通过报警器136进行报警,以提醒用户已多人骑行。进一步地,在提醒用户之后,还可以对电动自行车10进行断电及上锁,避免用户继续多人骑行。
请参阅图6,车体11进一步包括支撑架113,支撑架113包括感应件1131,支撑架可相对于车体11转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感应件1131用于感应支撑架113所处状态。
其中,第一状态为支撑架113相对于地面平行的状态,第二状态为支撑架113相对于地面非平行的状态,支撑架所处状态结合称重件的测量结果确定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
具体地,车体11进一步包括转动件114,转动件114与支撑架113轴连接。
可以理解,当支撑架113处于第一状态时,此时支撑架113被踢开,即电动自行车10处于倾斜状态,当支撑架113处于第二状态时,此时支撑架113未被踢开,即电动自行车10处于直立状态,根据支撑架113所处状态判断电动自行车10处于直立状态或倾斜状态,方便、快捷,提高了电动自行车10的车体状态的判断效率,支撑架113所处状态结合称重件12的测量结果确定电动自行车10的承载重量,使得电动自行车10的承载重量的计算更为精确,能够提高电动自行车10的承载重量的准确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自行车10具有以下优点:
1、电动自行车包括车体、称重件和总控装置,称重件用于测量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即称重件可以测量出电动自行车上乘坐的人的重量,然后总控装置将其与用户的标准重量进行比较即可感知到是否存在多人骑行的行为,以便进一步采取对应措施,能够提高骑行的安全性。
2、车体包括后平叉,后平叉设于车座下,称重件设于后平叉底部且靠近后车轮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当该电动自行车载人时,由于后平叉靠近后车轮一端下移使得称重件靠近后车轮一端与背离后车轮一端形成位移差,从而根据位移差得到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
3、总控装置包括固定件,后平叉靠近车座一端设有支撑台,能够将总控装置紧密固定在支撑台上,减少骑行时总控装置的晃动导致损坏,提高总控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后平叉上设有与总控装置对应的第一开口及与称重件对应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称重件可以通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总控装置电性连接,比如将引线置于后平叉内部,引线一端连接总控装置,另一端连接称重件,通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将称重件和总控装置电性连接,可以避免在电动自行车表面进行电线布线,防止电线布线影响电动自行车的美观度;进一步地,定义与后平叉水平方向上的直径对应的称重件的边为短边,当称重件设于后平叉时,短边长度小于或等用于后平叉水平方向上的直径,能够减少称重件因不必要的磕碰造成损坏,提高了称重件的使用寿命。
4、总控装置进一步包括壳体、存储装置、控制器、角度传感器及报警器,存储装置、控制器、角度传感器及报警器设于壳体内,能够保护存储装置、控制器、角度传感器及报警器不受外界破坏;存储装置与控制器连接,能够存储用户的标准重量;角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能够测量电动自行车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根据倾斜角度判断出电动自行车处于直立状态或倾斜状态,将车体状态的判断进行数值化处理,能够提高电动自行车的车体状态的准确度,再结合称重件的测量结果进一步得到电动自行车实际的承载重量,使得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的计算更为精确,能够提高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的准确度;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能够在检测到多人骑行时进行报警,以提醒用户已多人骑行。
5、车体进一步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感应件,支撑架可相对于车体转动以在相对于地面平行的第一状态和相对于地面非平行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感应件用于感应支撑架所处状态,当支撑架处于第一状态时,此时支撑架被踢开,即电动自行车处于倾斜状态,当支撑架处于第二状态时,此时支撑架未被踢开,即电动自行车处于直立状态,根据支撑架所处状态判断电动自行车处于直立状态或倾斜状态,方便、快捷,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车体状态的判断效率,支撑架所处状态结合称重件的测量结果确定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使得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的计算更为精确,能够提高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的准确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称重件和总控装置,所述总控装置、所述称重件可拆卸或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称重件用于测量所述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所述总控装置用于将所述承载重量与用户的标准重量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多人骑行的行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后平叉,所述后平叉设于所述电动自行车的车座下,所述称重件设于所述后平叉底部且靠近后车轮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自行车载人时,所述称重件靠近所述后车轮一端与背离所述后车轮一端形成位移差,根据所述位移差确定所述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后平叉靠近所述车座一端设有支撑台,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总控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台上;
所述后平叉设有与所述总控装置对应的第一开口及与所述称重件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称重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总控装置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装置进一步包括壳体、存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壳体用于容置所述存储装置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存储装置连接,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所述用户的标准重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装置进一步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电动自行车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装置进一步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检测到多人骑行时进行报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定义与所述后平叉水平方向上的直径对应的所述称重件的边为短边;所述称重件设于所述后平叉时,所述短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后平叉水平方向上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进一步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感应件;所述支撑架可相对于所述车体转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支撑架所处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支撑架相对于地面平行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支撑架相对于地面非平行的状态,所述支撑架所处状态结合所述称重件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电动自行车的承载重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进一步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支撑架轴连接,所述称重件与所述车体采用磁吸、卡接、螺纹连接任一种方式进行连接。
CN201922209510.0U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电动自行车 Active CN211281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9510.0U CN211281362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电动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9510.0U CN211281362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电动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1362U true CN211281362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2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9510.0U Active CN211281362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电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13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35964A (ko) * 2021-03-31 2022-10-07 주식회사 올룰로 탑승 인원에 따른 속도제한 기능을 갖는 전동 킥보드
CN115230849A (zh) * 2021-04-22 2022-10-25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35964A (ko) * 2021-03-31 2022-10-07 주식회사 올룰로 탑승 인원에 따른 속도제한 기능을 갖는 전동 킥보드
KR102508473B1 (ko) 2021-03-31 2023-03-14 주식회사 올룰로 탑승 인원에 따른 속도제한 기능을 갖는 전동 킥보드
CN115230849A (zh) * 2021-04-22 2022-10-25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81362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
US10086894B2 (en) Safety device
WO2014036852A1 (zh) 自平衡两轮车负载在线检测装置
WO2001087695A1 (fr) Appareil de notification automatique d'accident pour deux roues
CN104442658B (zh) 一种汽车溺水救生系统
KR20140134095A (ko) 자가균형 이륜 이동차
CN206598749U (zh) 儿童安全座椅isofix与靠背联动调节的系统
CN207328686U (zh) 自行车
CN105775010A (zh) 一种自行车智能把立
CN20652050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
CN111946245A (zh) 一种电子式倾角及载荷检测直梯
TW202138226A (zh) 用於將涉及兩輪車的意外事件分類之方法及裝置
CN110228517A (zh) 一种提高安全性的婴儿车及其方法
CN112092961B (zh) 一种具有人体感应式电动车安全行车装置
CN206049435U (zh) 具有事故监测装置的儿童安全座椅
CN211364833U (zh) 一种智能电动载具
CN105843214A (zh) 基于单轴双轮平衡车安全检测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CN105905204A (zh) 独轮自平衡电动摩托车
KR102279756B1 (ko) 휠체어의 전복 알림 방법, 시스템 및 프로그램
CN113223281A (zh) 一种车辆摔倒检测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5471976B (zh) 一种电动车头盔佩戴状况的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217170883U (zh) 共享车辆
KR102633328B1 (ko) 퍼스널 모빌리티용 안전 가이드 장치
KR102509621B1 (ko) 복수 개의 센서를 활용한 스마트 모빌리티 사고 감지 방법 및 장치
CN216969881U (zh) 共享电单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