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0628U - 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0628U
CN211280628U CN201922269308.7U CN201922269308U CN211280628U CN 211280628 U CN211280628 U CN 211280628U CN 201922269308 U CN201922269308 U CN 201922269308U CN 211280628 U CN211280628 U CN 211280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support
assembly
exhaust aftertreatmen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93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辉
陈要永
王洋
段召政
李如灿
颜廷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6930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0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0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0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及车辆,组合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架,用于设在车架上且与车架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支架上设有装配部,装配部的至少一部分限定出限位部;至少一个第二支架,用于设置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第二支架设有与装配部相对应的导入部以通过装配部与第一支架连接,导入部的至少一部分限定出与限位部相对应的配合部,以在导入部导入装配部的过程中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限位;至少一个第三支架,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以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限位后压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能够有效提高组合支架与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和车架之间的装配效率,降低装配难度。

Description

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尾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和具有组合支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大家对车辆尾气排放污染的日益重视,整车排放需达成的要求也逐级增加,排气后处理在整车上的匹配也越来越重要。
目前,特别是针对柴油排气后处理升级为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后,并集成采油机氧化催化器、选择性催化还原器和柴油颗粒过滤器(DOC+SCR+DPF)为一体式的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车辆排气后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净化尾气,因其具备多样化功能,并要求降低排气碳氢、氮氧、颗粒物等污染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其装备的DOC、DPF、SCR及消声器都作为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集成在一起。所以,排气后处理的重量和体积较之前都有了较大提升。
现有技术中的排气后处理的连接多采用传统冲压支架,主要是通过一个冲压支架直接与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的安装点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上,但因现有排放标准的升级,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的整体重量将增加20%-50%。因此,在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的重量与体积增加的前提下,继续用现有的固定方式,导致装配复杂,操作困难,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的排气后处理冲压支架与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以及车架之间装配复杂,操作困难,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用于将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至少包括:集成为一体的催化器、颗粒过滤器和消声器,组合支架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支架,用于设在所述车架上且与所述车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的至少一部分限定出限位部;
至少一个第二支架,用于设置所述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与所述装配部相对应的导入部以通过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导入部的至少一部分限定出与所述限位部相对应的配合部,以在所述导入部导入所述装配部的过程中对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限位;
至少一个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限位后压紧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架间隔开且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每个所述第一支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支架为方形框架,所述装配部为沿所述第一支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导入部为滑板,所述滑板在所述滑轨上可滑动以将所述第二支架导入所述滑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卡槽和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一限位卡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卡槽分别设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配合部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卡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卡槽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卡扣和第二限位卡扣,所述第一限位卡扣和所述第二限位卡扣分别设在所述滑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在所述导入部导入所述装配部时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卡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卡槽卡合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卡扣的至少一部分尺寸在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以便于卡合在所述第一限位卡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卡扣为倒钩,所述第二限位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倒钩的形状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车架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均为一体成型的铸件支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由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组合装配形成,第一支架固定在车架上,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固定在第二支架上,通过在第一支架上设置装配部和限位部与第二支架上的导入部和配合部装配限位将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固定在车架上,同时采用第三支架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进行压紧,有效提高组合支架与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和车架之间的装配效率,降低装配难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的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的另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的又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的再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第一支架10;装配部11;第一限位卡槽12;第二限位卡槽13;
第二支架20;导入部21;第一限位卡扣22;第二限位卡扣23;
第三支架30;
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
车架50;
螺栓6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可以用于将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固定在车架50上,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至少包括:集成为一体的催化器、颗粒过滤器和消声器。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随着尾气排放标准的越来越严格,特别对于柴油类车辆,通常将催化器、颗粒过滤器以及消声器等集成为一体形成多功能的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导致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的总体重量和体积有了较大提升,若直接通过一个冲压支架固定将重量和体积较大的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固定在车架50上,会导致装配复杂,操作困难,降低装配效率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主要由至少一个第一支架10、至少一个第二支架20和至少一个第三支架30组合形成。通过采用不同支架组合形成组合支架可以保证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因为每个不同支架相互分离,保证每个支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支架10可以直接安装在车架50上,并且第一支架10与车架50采用可拆卸地连接方式连接固定。第一支架10上加工有装配部11,装配部11的至少一部分加工出限位部。至少一个第二支架20可以用于设置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也就是说,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与第二支架20可以进行单独装配。第二支架20上加工有与装配部11相对应的导入部21,第二支架20可以通过装配部11与第一支架10装配在一起。导入部2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加工出与限位部相对应的配合部,保证第二支架20通过导入部21导入装配部11的过程中可以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限位,使第二支架20可以稳固地安装在第一支架10上。在第二支架20和第一支架10装配的过程中,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与第二支架20装配在一起后,可以通过举升机升起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与第二支架20装配后的结构件,并将第二支架20上的导入部21对应装配在第一支架10的装配部11上,完成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简单装配,以将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通过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固定在车架50上。待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装配完成后,通过至少一个第三支架30压紧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进一步保证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的装配的稳固性,实现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的最终固定。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由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和第三支架30组合装配形成,第一支架10固定在车架50上,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固定在第二支架20上,通过在第一支架10上设置装配部11和限位部与第二支架20上的导入部21和配合部装配限位将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装配在车架50上,同时采用第三支架30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进行压紧,有效提高组合支架与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和车架50之间的装配效率,降低装配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和第三支架30分别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架10可以间隔开且安装在车架50上,每个第一支架10与对应的第二支架20和第三支架30连接。当然,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以及第三支架30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装配的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的重量、体积等具体情况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支架10可以大致加工成方形框架,装配部11加工成沿第一支架10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第二支架20上的导入部21加工成可在滑轨上滑动的滑板。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通过采用滑轨与滑板导入装配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第二支架20与第一支架10的装配效率,便于通过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将大重量、大体积的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固定在车架50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并没有对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的具体形状进行具体限定,只要能满足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以及车架50之间的装配需要,都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上的限位部主要由第一限位卡槽12和第二限位卡槽13组成,第二支架20上的配合部主要由与第一限位卡槽12和第二限位卡槽13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卡扣22和第二限位卡扣23组成。其中,第一限位卡槽12和第二限位卡槽13分别加工在滑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限位卡扣22和第二限位卡扣23分别设在滑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在第二支架20的导入部21导入第一支架10的装配部11时分别与第一限位卡槽12和第二限位卡槽13卡合限位,实现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的装配固定,便于更加牢固地通过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将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固定在车架50上。具体地,第一限位卡扣22的至少一部分尺寸在第二支架20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以便于卡合在第一限位卡槽12中。第二限位卡扣23可以加工成倒钩,第二限位卡槽13的形状与倒钩的形状相对应。当然第一限位卡扣22、第一限位卡槽12、第二限位卡扣23以及第二限位卡槽13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限位需要进行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只要能实现限位功能的结构都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架10与车架50螺栓连接,第二支架20与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螺栓连接。第三支架30设在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上方,且与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螺栓连接。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第三支架30、车架50以及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上分别加工有多个相互对应螺栓孔,第一支架10与车架50通过螺栓60进行装配连接,第二支架20与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通过螺栓60装配连接,第三支架30与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之间通过螺栓60装配连接。当然,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第三支架30、车架50以及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上加工的螺栓孔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定,螺栓孔的具体型号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设定。通常螺栓60的型号可以采用六角法兰面螺栓,在本申请中不再对螺栓60的具体型号或采用螺栓60的个数进行详细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和第三支架30均为一体成型的铸件支架。也就是说,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和第三支架30可以采用承载强度较强的铸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形成铸件支架,有效减少因焊接质量、冲压缺陷等原因造成支架断裂的现象,提高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和第三支架30的结构强度,延长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和第三支架3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与车架50以及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装配过程中,首先,将第一支架10通过螺栓60连接在车架50上,并装配打紧。然后将第二支架20与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进行分装,此操作可以在分装台上进行分装,不需要其他辅助工具。接着,可以通过举升机升起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与第二支架20装配后的结构件,并将第二支架20上的滑板沿第一支架10的滑轨向下滑动以导入第一支架10,同时通过第一支架10上的限位部和第二支架20上的配合部进行最终位置的限位固定。最后,装配第三支架30,压紧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实现尾气排放处理的最终固定。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由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20和第三支架30组合装配形成,第一支架10固定在车架50上,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固定在第二支架20上,通过在第一支架10上设置装配部11和限位部与第二支架20上的导入部21和配合部装配限位将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装配在车架50上,同时采用第三支架30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进行压紧,有效提高组合支架与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和车架50之间的装配效率,降低装配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采用该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可以有效提高组合支架与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40和车架50之间的装配效率,降低装配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用于将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至少包括:集成为一体的催化器、颗粒过滤器和消声器,其特征在于,组合支架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支架,用于设在所述车架上且与所述车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的至少一部分限定出限位部;
至少一个第二支架,用于设置所述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与所述装配部相对应的导入部以通过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导入部的至少一部分限定出与所述限位部相对应的配合部,以在所述导入部导入所述装配部的过程中对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限位;
至少一个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限位后压紧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架间隔开且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每个所述第一支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支架为方形框架,所述装配部为沿所述第一支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导入部为滑板,所述滑板在所述滑轨上可滑动以将所述第二支架导入所述滑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卡槽和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一限位卡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卡槽分别设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配合部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卡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卡槽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卡扣和第二限位卡扣,所述第一限位卡扣和所述第二限位卡扣分别设在所述滑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在所述导入部导入所述装配部时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卡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卡槽卡合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卡扣的至少一部分尺寸在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逐渐减小,以便于卡合在所述第一限位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卡扣为倒钩,所述第二限位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倒钩的形状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车架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尾气排放处理总成件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螺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均为一体成型的铸件支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
CN201922269308.7U 2019-12-17 2019-12-17 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及车辆 Active CN211280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9308.7U CN211280628U (zh) 2019-12-17 2019-12-17 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9308.7U CN211280628U (zh) 2019-12-17 2019-12-17 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0628U true CN211280628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2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9308.7U Active CN211280628U (zh) 2019-12-17 2019-12-17 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06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7829A (zh) * 2020-10-27 2021-02-02 青岛宇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后处理支架
CN114109574A (zh) * 2021-10-29 2022-03-01 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后处理器固定组件及其后处理器支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7829A (zh) * 2020-10-27 2021-02-02 青岛宇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后处理支架
CN114109574A (zh) * 2021-10-29 2022-03-01 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后处理器固定组件及其后处理器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80628U (zh) 车辆排气后处理组合支架及车辆
CN204163830U (zh) 一种重型汽车消声器固定装置
CN210660278U (zh) 一种重卡后处理箱的安装结构
CN208089397U (zh) 柴油机后处理密封连接结构
CN213743632U (zh) 便于装配操作的柴油车ats箱总成安装结构
CN20178643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与催化器的隔热罩支架
CN212264852U (zh) 一种车用doc总成点焊夹持结构
CN212071022U (zh) 一种一出二双工位油冷器装芯机
CN211194034U (zh) 一种传感器管路安全裁切装置
CN203742728U (zh) 一种喇叭口外壳的催化剂用金属载体
CN103670645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三元催化器的支架结构
CN218117885U (zh) 一种doc和排气管组合机构
CN112664305A (zh) 端锥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5860431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2313275U (zh) Doc进气端盖与整车匹配支架的限位支架
CN216882464U (zh) 一种车用dpf隔热罩焊接成型夹持机构
CN212583791U (zh) 排气消音器连接装置和重型汽车
CN201671689U (zh) 一种用于皮卡车的尾气催化转化器
CN216656910U (zh) 一种催化器的挂钩焊接工装
CN218504316U (zh) 一种催化转化器纵置热振动实验工装
CN221018761U (zh) 一种u型托架镗孔用夹具
CN216477540U (zh) 尾气后处理装置
CN204572154U (zh) 车用消声器固定装置
CN206664265U (zh) 一种汽车用排气系统的橡胶吊耳总成及汽车
CN221096651U (zh) 一种重卡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