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0088U - 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0088U
CN211280088U CN201921761905.5U CN201921761905U CN211280088U CN 211280088 U CN211280088 U CN 211280088U CN 201921761905 U CN201921761905 U CN 201921761905U CN 211280088 U CN211280088 U CN 211280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elf
healing
layer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619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王凯
陈正坚
吴锡清
杨凯元
赵言松
徐迪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619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0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0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0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一些实施方案提供的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自愈合涂布层、PET基膜层、胶粘层、第一隔热保温层、芯层和第二隔热保温层,其中,所述自愈合层的厚度为1μm至10μm,所述PET基膜层的厚度为12μm至25μm,所述芯层的厚度为10μm至20μm,本方案中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使得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具有隔热保温能力,从而大大优化了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性能。另外,自愈合涂布层的设置使得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具有自愈合能力,加宽了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薄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贴膜、食品包装膜、电子光学显示膜等领域薄膜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时由于薄膜存在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易划伤破损,这些细小的划伤极大损害了薄膜的整体美观性和可视性,而修复这类损伤成本较高且比较繁琐,严重阻碍了薄膜的进一步拓展应用。
现有技术中的薄膜不具备自愈合能力,严重制约着薄膜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薄膜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该薄膜具有自愈合能力,加宽了薄膜的应用范围。
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自愈合涂布层、PET 基膜层、胶粘层、第一隔热保温层、芯层和第二隔热保温层,其中,所述自愈合涂布层的厚度为1μm至10μm,所述PET基膜层的厚度为12μm至25μm,所述芯层的厚度为10μm至20μm。
本公开一些实施方案提供的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自愈合涂布层、PET基膜层、胶粘层、第一隔热保温层、芯层和第二隔热保温层,其中,所述自愈合涂布层的厚度为1μm至10μm,所述PET基膜层的厚度为12μm至25μm,所述芯层的厚度为10μm至20μm,本方案中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使得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具有隔热保温能力,从而大大优化了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性能。另外,自愈合涂布层的设置使得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具有自愈合能力,加宽了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应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PET基膜层的厚度为18μm。
作为优选,所述PET基膜层的厚度为20μ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均为紫外、红外吸收或阻隔层。
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具有抗紫外、红外或阻隔能力,优化了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的总厚度为5μm至10μ m。
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厚度合理,进而使得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具有良好的柔性。
作为优选,所述自愈合涂布层的厚度为5μm。
作为优选,在所述自愈合涂布层远离所述PET基膜层的一侧还设置有透明的防划膜,所述防划膜的厚度为3μm至5μm。
作为优选,所述防划膜粘接于所述自愈合涂布层上。
作为优选,在所述防划层上一体式设置有凸点,所述凸点的形状为半球形。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是示例性的,并非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全部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并非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全部实施方式。
如图1,在第一方面,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自愈合涂布层1、PET基膜层2、胶粘层3、第一隔热保温层4、芯层5和第二隔热保温层6,其中,所述自愈合涂布层的厚度为1μm至10μm,所述PET基膜层2的厚度为12μm至25μm,所述芯层5的厚度为10μm至20μm。
本方案中自愈合涂布层的厚度越厚其自愈合能力就越好,相应的自愈合时间也越短,但是,自愈合涂布层厚度过厚可能会影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整体性能,因此,自愈合涂布层的厚度应在上述区间内合理选择,以使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具有良好的性能。
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PET基膜层的厚度为18μm。
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PET基膜层的厚度为20μm。
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均为紫外、红外吸收或阻隔层。
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的总厚度为5μm至10μm。
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愈合涂布层的厚度为5μm。
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自愈合涂布层远离所述PET基膜层的一侧还设置有透明的防划膜,所述防划膜的厚度为3μm至5μm。
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划膜粘接于所述自愈合涂布层上。
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防划层上一体式设置有凸点,所述凸点的形状为半球形。
防划膜的设置主要用于保护自愈合涂布层,以优化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性能,延长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PET基膜层2包括重量份为70%的光学级PET 原料粒子和重量份为30%的PET聚酯切片。
光学级PET原料粒子和PET聚酯切片的配比也可以为其它配比,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示例性的,光学级PET原料粒子的重量份可以为60%、65%、68%、69%等,相应的,PET聚酯切片的重量份应合理的调整。
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合层为EVA热熔胶、聚氨酯、聚酰胺、EEA 中的一种或多种。
胶合层的具体成分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4、第二隔热保温层6均包括重量份为10%至55%的紫外、红外吸收或阻隔母粒,重量份为45%至90%的光学级 PET原料粒子。
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芯层5包括重量份为65%至100%的光学级PET 原料粒子,重量份为0%-30%PET回料粒子,重量份为0%-3%的色母粒子。
芯层5的具体成分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上述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薄膜主体:采用共挤拉伸工艺制备薄膜主体,所述薄膜主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PET基膜层2、胶粘层3、第一隔热保温层4、芯层5和第二隔热保温层6。
对制得的薄膜主体进行双面电晕,其中,双面电晕的功率为4KW;
薄膜主体经双面电晕后使用在线涂布的方式在薄膜主体上利用自愈合液形成自愈合涂布层,其中,涂布车速为120m/min,单位面积涂布量为0.5g/m2
对涂布自愈合涂布层后的薄膜主体进行横向拉伸,制得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
本方案中,自愈合涂布层的涂布参数应按上述参数设定,而对于双面电晕的参数,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调整,在此不做详细限定。
所述自愈合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5.0gNa2HPO4·12H2O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入10.0g环氧氯丙烷于200mL 圆底烧瓶中,在90℃的水浴下反应约50min后得到3-氯-2-羟丙基磷酸钠,调节 pH至7后加入碱木质素溶液继续反应约2小时,得到初产物磷酸化碱木质素,将纳米SiO2在乙醇/水混合体系中超声预分散后,加入磷酸化碱木质素,用稀硫酸调节pH至7后得到PAL/SiO2复合颗粒,其中,磷酸化木质素与SiO2的质量比为 1.3∶1,得到磷酸化改性木质素/二氧化硅复合纳米颗粒待用;
将3mL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mL多苯基多亚甲基异氰酸酯混合均匀后加入溶于6mL超纯水PAL/SiO2复合粒子中,在高速剪切分散机作用下得到乳液,乳液在静置过程中得到具有自愈合能力的微胶囊,将制得的微胶囊与环氧树脂混合得到自愈合液。
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4、第二隔热保温层6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PET大有光颗粒、紫外阻隔剂、红外阻隔剂分别以重量百分比为96%至98%:0.5%至1.5%:0.1%至0.5%的比例加入混料器中,以500r/min至600r/min的转速混合5min至10min,然后转速调至2000r/min至25000r/min混合3min至8min,再以500r/min至600r/min的转速混合5min至10min,将混合后的原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制备得到紫外、红外吸收或阻隔母粒,其中,挤出过程中各区段温度依次为:230℃,277℃,291℃,294℃,289℃,285℃,284℃,285℃。
自愈合液及第一隔热保温层4、第二隔热保温层6的制备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制备方法制备。
本方案主要是自愈合涂布层的设置,使得普通的聚酯薄膜具有自愈合能力,大大优化了自愈合薄膜隔热保温薄膜具有良好的性能。除自愈合涂布层的涂布控制,自愈合薄膜隔热保温薄膜的其它层的制备方法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以上结合附图介绍了本公开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这些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公开的全部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也可以依据本公技术方案获取其它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仍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其特征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自愈合涂布层(1)、PET基膜层(2)、胶粘层(3)、第一隔热保温层(4)、芯层(5)和第二隔热保温层(6),其中,所述自愈合涂布层的厚度为1μm至10μm,所述PET基膜层(2)的厚度为12μm至25μm,所述芯层(5)的厚度为10μm至2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其特征是:所述PET基膜层(2)的厚度为18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其特征是:所述PET基膜层(2)的厚度为2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4)、第二隔热保温层(6)均为紫外、红外吸收或阻隔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4)、第二隔热保温层(6)的总厚度为5μm至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4)、第二隔热保温层(6)的总厚度为8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其特征是:所述自愈合涂布层的厚度为5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其特征是:在所述自愈合涂布层(1)远离所述PET基膜层(2)的一侧还设置有透明的防划膜,所述防划膜的厚度为3μm至5μ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其特征是:所述防划膜粘接于所述自愈合涂布层(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其特征是:在所述防划膜上一体式设置有凸点,所述凸点的形状为半球形。
CN201921761905.5U 2019-10-19 2019-10-19 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 Active CN211280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1905.5U CN211280088U (zh) 2019-10-19 2019-10-19 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1905.5U CN211280088U (zh) 2019-10-19 2019-10-19 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0088U true CN211280088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3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61905.5U Active CN211280088U (zh) 2019-10-19 2019-10-19 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00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8121A (zh) * 2019-10-19 2019-12-20 浙江和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8121A (zh) * 2019-10-19 2019-12-20 浙江和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5347747B2 (en) Decorative sheet
CN102036818A (zh) 用于光学应用的聚酯膜
CN102325831A (zh) 白色涂布的聚酯膜,其制备工艺和其作为太阳能组件中背面盖的用途
JP2019518113A5 (zh)
CN102887988B (zh) 一种光伏背板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59716B (zh) 太阳能电池背面保护材料用叠层聚酯膜
JP2013173951A (ja)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1296797A (zh) 无光泽化层合聚酯膜
CN211280088U (zh) 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
KR101381715B1 (ko) 열접착성이 우수한 태양광모듈용 백 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591552A (zh) 一种夹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2854A (zh)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CN102864890A (zh) 贴片石及其制作方法和施工方法
CN106046883A (zh) 吸光反射涂料及运用该吸光反射涂料的薄膜
CN103753924A (zh) 一种高透明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8940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用于该背板的膜用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6142796B (zh) 一种储油囊用tpu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588121A (zh) 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49444A (zh) 一种耐候汽车内饰革
JP2012069835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材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12318976A (zh) 一种高耐候tpu复合材料
CN103753925A (zh) 一种丙烯酸型涂层低水汽透过率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84779A (zh) 一种交联反应型水包水多彩花岗岩仿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70762B (zh) 一种蓝色绝缘聚酯薄膜及其加工方法
KR20100019135A (ko) 광학용 이축배향 폴리에스테르 이접착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