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6435U - 板栅铸造模具 - Google Patents
板栅铸造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76435U CN211276435U CN201921256403.7U CN201921256403U CN211276435U CN 211276435 U CN211276435 U CN 211276435U CN 201921256403 U CN201921256403 U CN 201921256403U CN 211276435 U CN211276435 U CN 2112764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d
- heat dissipation
- grid casting
- grooves
- casting m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栅铸造模具,属于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包括用定模、与所述定模配合形成型腔的动模及位于所述动模外侧的多个呈网格状分布的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数量和深度沿所述动模的上部到下部等差递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在板栅铸造的过程中通过这些网格状排布的散热槽进行散热,使板栅型腔各部位的温度趋于一致,解决了板栅成型后应力不均的问题,提高板栅的质量与性能,对提升蓄电池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板栅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板栅是铅酸蓄电池的重要基本部件之一,主要作用是保持和支撑活性物质,同时,在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起到电流传导和集散作用,并使电流分布均匀。现有的板栅制造过程是将铅液浇入模具的浇注口内,进入模腔冷却定型,但是现有技术制造出来的板栅总是存在内应力不均的缺陷,导致板栅在铅酸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应力和电化学腐蚀的双重作用提早腐蚀断裂,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造成电池过早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栅铸造模具,旨在解决应用现有铸造技术铸造出的板栅应力不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板栅铸造模具,包括:定模、与所述定模配合形成型腔的动模及位于所述动模外侧的多个呈网格状分布的散热槽。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槽的数量从所述动模的上部到下部依次递减。
进一步地,相邻两行的所述散热槽的数量呈等差递减。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槽的深度从所述动模的上部到下部逐渐变浅。
进一步地,相邻两行所述散热槽的深度呈等差递减,公差值为5~10mm。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槽为多边形槽、圆形槽和椭圆形槽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槽位于所述型腔在所述动模外侧的投影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同一行的所述散热槽的数量为3~15个,所述散热槽的行数为3~7行。
进一步地,相邻两行所述散热槽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动模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定模配合的推拉卡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板栅铸造模具在动模的外侧设置网格状的散热槽,通过网格状的散热槽作用于板栅浇注后的冷却成形,由于散热槽处壁厚较薄,散热速度快,能使成形过程中的板栅模腔温度趋于一致,消除板栅应力不均的问题,提高板栅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的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动模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动模的背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动模的背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动模的背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7为沿图6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动模的背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中:1、导向孔;2、浇注口;3、型腔;4、推拉卡槽;5、动模;6、散热槽;7、定模;8、冷却水道;9、散热套;10、散热延长板;11、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9,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进行说明。板栅铸造模具,包括定模7、与定模7配合形成型腔3的动模5及位于动模5外侧的多个呈网格状分布的散热槽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板栅铸造模具在动模5的外侧设置网格状的散热槽6,通过网格状的散热槽6作用于板栅浇注后的冷却成形,由于散热槽6处壁厚较薄,散热速度较快,能使成形过程中的板栅模腔温度趋于一致,消除板栅应力不均的问题,提高板栅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的损失。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9,因为动模5从上部到下部热量会逐渐变低,导致不同部位的温差最大能达到40℃,因此散热槽6的数量从动模5的上部到下部等差递减,且散热槽6的深度也从动模5的上部到下部遵循等差递减的规律逐渐变浅,通过数量与深度两个方面同时作用于型腔3不同位置的散热,使得极限温度差降低,有利于消除板栅成形内应力不均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5,散热槽6的形状可以是相同形状的组合,如四边形、圆形等,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组合,如四边形和圆形的组合、多边形和椭圆的组合等,散热槽6具有多样性,简化加工的同时增加美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型腔3内的铅液在冷却成形的过程中需要控制不同位置的温度,因此散热槽6位于型腔3在动模5外侧的投影范围内才能直接对板栅的冷却成形起到控制温度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9,由于市场上板栅的型号大小各式各样,因此每行散热槽6的数量根据型腔3的面积大小设为3~15个,散热槽6的行数根据型腔3的面积的大小设为3~7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5,相邻两行的散热槽6中心在上下方向呈交错布置,通过交错布置的排列方式可以均匀散热位置,防止某一点的温度过高而导致板栅成形时的质量缺陷。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相邻两行的散热槽6深度等差递减规律在5~10mm范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型腔3的上端设有浇注口2,该浇注口2为锥形,缩短流程的同时加快进料速度,降低了压力和热量的损失。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动模5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定模7配合的推拉卡槽4,推拉卡槽4用于与定模7上的推拉杆固定,定模7上的推拉杆的往复运动可以带动动模的开模与合模。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动模5上型腔3的两侧设有导向孔1,用于与定模7上的导向柱配合,并定位动模5相对于定模7的位置,保证动模5在开模和合模的时候相对于定模7的位置不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7,散热槽6的间隙处设有相互连通且环绕散热槽6设置的冷却水道8,冷却水道8位于动模5内,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动模5两侧,冷却水道8可以作用于散热槽的间隙,防止散热槽6在散热的时候,间隙因散热不及时导致产品应力集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8,每行散热槽6均分别设有沿水平方向贯通动模5两侧和散热槽6两侧的冷却水道8,冷却水道8贴合动模5的外表面以及散热槽6的槽壁设置,冷却水道8内卡接有冷却水管。加快散热槽6的散热效率,冷却水管可方便的在冷却水道8上进行装卸,便于对冷却水管进行更换,降低使用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栅铸造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9,每个散热槽6内均卡接有散热套9,散热套9的外端设于向外凸出于动模5外壁的散热延长板10,散热延长板10上设有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11。动模5吸收的热量可经散热槽6内的散热套9直接与空气发生热交换,还可传递至散热延长板10及散热翅片11上,散热翅片11的间隙对空气有导流作用,可加快散热延长板10及散热翅片11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增加散热面积,优化散热效果。
具体地,散热套9可为铝构件、铜构件、导热树脂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板栅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与所述定模配合形成型腔的动模及位于所述动模外侧的多个呈网格状分布的散热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栅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的数量从所述动模的上部到下部依次递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栅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的所述散热槽的数量呈等差递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栅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的深度从所述动模的上部到下部逐渐变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栅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所述散热槽的深度呈等差递减,公差值为5~1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栅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为多边形槽、圆形槽和椭圆形槽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栅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位于所述型腔在所述动模外侧的投影范围之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栅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同一行中的所述散热槽的数量为3~15个,所述散热槽的行数为3~7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栅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所述散热槽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分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栅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定模配合的推拉卡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56403.7U CN211276435U (zh) | 2019-08-05 | 2019-08-05 | 板栅铸造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56403.7U CN211276435U (zh) | 2019-08-05 | 2019-08-05 | 板栅铸造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76435U true CN211276435U (zh) | 2020-08-18 |
Family
ID=7202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56403.7U Active CN211276435U (zh) | 2019-08-05 | 2019-08-05 | 板栅铸造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76435U (zh) |
-
2019
- 2019-08-05 CN CN201921256403.7U patent/CN2112764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51073B1 (en) | Base plate for heat sink as well as heat sink and igb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 |
CN205888037U (zh) | 一种镂空模具 | |
CN211276435U (zh) | 板栅铸造模具 | |
CN112775417A (zh) | 一种用于金属铸造成型的模具 | |
CN209971388U (zh) | 一种带薄壁金属嵌件的手机外壳模具 | |
CN210590239U (zh) | 一种信号连接器模具装置的上模浇注头装置 | |
CN220591296U (zh) | 一种用于锂电池外壳生产的成型模具 | |
CN216300074U (zh) | 一种高散热自流平快速成型模具 | |
CN202083250U (zh) | 散热器 | |
CN209869282U (zh) | 一种快速冷却的光伏接线盒外壳模具 | |
CN218963643U (zh) | 一种散热型拉丝模具 | |
CN215396602U (zh) | 一种制备打印机外壳的塑胶成型模具 | |
CN217704456U (zh) | 一种玩具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 |
CN221620583U (zh) | 一种带有快速降温结构的机身模具 | |
CN205332857U (zh) | 散热器 | |
CN212554919U (zh) | 一种透气阀注塑成型装置 | |
CN215544766U (zh) | 一种方便铝液凝固成型的铝锭模具 | |
CN215839646U (zh) | 一种蜡堤成型器 | |
CN219564011U (zh) | 一种用于注塑成型高精度插接件的注塑模具 | |
CN212419524U (zh) | 一种快速冷却浇铸式模具 | |
CN210098889U (zh) | 一种浇道组件及铸造模具 | |
CN215825890U (zh) | 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的回路装置 | |
CN216804312U (zh) | 一种放射形流道3d打印冷却水路 | |
CN217504421U (zh) | 一种压铸铝柱桩式散热器 | |
CN208462270U (zh) | 水冷散热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