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1217U - 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71217U
CN211271217U CN201922272195.6U CN201922272195U CN211271217U CN 211271217 U CN211271217 U CN 211271217U CN 201922272195 U CN201922272195 U CN 201922272195U CN 211271217 U CN211271217 U CN 211271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plate
fastening
ear side
p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721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2721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71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71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712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领域,涉及放射医疗,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包括呈长方体状的额部固定板以及倾斜向外设置在额部固定板两侧的翼板,所述翼板远离额部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耳侧板,所述翼板与耳侧板之间轴接,所述耳侧板远离翼板的一端设置有紧固带和紧固扣,所述紧固带和紧固扣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耳侧板上,所述耳侧板的底部设置有挂耳杆,所述挂耳杆靠近耳侧板的内侧设置,所述额部固定板以及耳侧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倾斜设置在额部固定板或耳侧板上,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定位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领域,涉及放射医疗,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放射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基于不同成像原理的医学影像层出不穷。到目前为止医学影像学成像模式可分为解剖结构成像及功能代谢成像两大类。其中,CT、MR能反映人体的解剖结构信息,可以进行三维成像。CT扫描速率快、空间分辨率高且对刚体(骨、关节等)病灶成像清晰,但对软组织(血管、神经、前列腺、关节囊等)病灶的显像不如MR;MR具有较高的组织结构分辨率,无辐射且可进行多序列成像,但对骨组织成像效果较差。PET属于功能成像,可以反映人体组织细胞的功能变化和活体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能发现早期癌变、成功的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同时给出恶性肿瘤的最大边界,属于功能成像,但其分辨率和信噪比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PET、CT及MR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且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指导疾病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将PET、CT及MR图像进行融合,就可以将同层面、不同检查方法的直观图像进行对比,同时显示各自的影像结果,为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诊断依据,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多模态图像的配准融合趋于自动化、精确化。基于立体定位框架的外部特征法具有任何非侵入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图像配准精度,且定位简单,较准确,成像后可以全自动进行配准,对位参数易于计算,不需复杂的优化算法。此法作为一种主要的配准融合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
由于不同成像模式的图像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研究部位空间位置的变化、噪声影响不同、成像参数不同等,医学图像配准融合依然存在大量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现有的PET/CT机、PET/MRI机价格昂贵,大多医院无此配置,虽可实现PET、CT、MRI检测,但仍无法做到精确定位扫描,从而得到同一层面的检测结果;即使得行到了同一层面的检测结果,两幅不同的图像进行简单的重叠对比,也不可能得出相应的结论;且现有的图像融合方式并不能实现任意品牌、型号的PET、CT或MR机的图像配准融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根本PET、CT或MR机的显象特点,以在固定点加设显色液的方式,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一种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专利号:CN201520019396.4},上述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实现了图像的配准融合,但存在以下问题:1、ET、CT或MR机是三台机器,而不是一台,且现有大部分医院将机器都是放置在不同的房间内,现有的结构不方便患者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定向框架发生移动的问题,由此导致影响图像配准的准确性;2、定位棒的更换问题,现有的设备的定位棒采用槽卡的方式,在取定位棒的时候,需要用一定的力量,这就可能导致整个定位框架发生偏移,进而也可能影响图像配准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能够确保图像配准的准确性的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包括呈长方体状的额部固定板以及倾斜向外设置在额部固定板两侧的翼板,所述翼板远离额部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耳侧板,所述翼板与耳侧板之间轴接,所述耳侧板远离翼板的一端设置有紧固带和紧固扣,所述紧固带和紧固扣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耳侧板上,所述耳侧板的底部设置有挂耳杆,所述挂耳杆靠近耳侧板的内侧设置,所述额部固定板以及耳侧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倾斜设置在额部固定板或耳侧板上,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定位棒,所述定位棒上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靠近定位棒的中上部设置,所述定位棒自底部向上直径逐渐增大,所述通孔的顶部设置有与定位棒相配合的凹槽,所述通孔的直径略大于支撑凸起处定位棒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额部固定板、翼板以及耳侧板的内侧设置有紧固凸起条,所述紧固凸起条的材质为弹性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额部固定板和翼板的紧固凸起条上下设置在额部固定板和翼板的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利用各部件之间的相互的配合,有效的实现了固定的紧、少触碰,进而有效的确保了图像配准的准确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立体定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定位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立体定向框架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额部固定板;2、翼板;3、耳侧板;4、挂耳杆;5、紧固带;6、紧固扣;7、通孔;71、凹槽;8、定位棒;81、支撑凸起;9、紧固凸起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在患者更换检查室确保定位架不发生移动且方便更换定位棒8的立体定向框架,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包括呈长方体状的额部固定板1以及倾斜向外设置在额部固定板1两侧的翼板2,额部固定板1顾名思义,其用于放置在人体的额部,额部固定板1和翼板2之间形成截面为梯形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额部固定板1和翼板2为一体化设计,在翼板2远离额部固定板1的一端设置有耳侧板3,耳侧板3用于设置在人体耳部的位置处,考虑到人体的头部大小不一,为了使而侧板能够准确的放置,翼板2与耳侧板3之间轴接,具体的说,在翼板2的一端设置有凸起,在耳侧板3上设置有通槽和转轴,实现耳侧板3相对于翼板2的转动,为了使整个定位框架能够固定在头部,在本实施例中,结合现有医用止血带的结构,在耳侧板3远离翼板2的一端设置有紧固带5和紧固扣6,紧固带5和紧固扣6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耳侧板3上,紧固带5和紧固扣6就是采用现有医用止血带的结构设计,这样,使得整个定位框架能够固定在头部。
为了进一步起到固定支撑的整个定位框架的目的,在耳侧板3的底部设置有挂耳杆4,挂耳杆4靠近耳侧板3的内侧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耳侧板3的整体形状和现有眼镜架基本一致,而挂耳杆4同样如此,其目的就是挂在耳朵上,起到一定的支撑定位的目的。
通过上述的设置,利用带紧的方式解决现有尖头顶丝固定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同时,紧固带5的设置,也不影响放射射线的使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在额部固定板1、翼板2以及耳侧板3的内侧设置有紧固凸起条9,紧固凸起条9沿额部固定板1、翼板2以及耳侧板3的边长设置,其高度小,这样,在配合紧固带5的情况下,能够起到更为的紧固效果,同时,为了避免紧固凸起条9太硬,为此,紧固凸起条9的材质为弹性材质,具体的说为橡胶,当然,也可以为硅胶等其他弹性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在额部固定板1和翼板2的紧固凸起条9上下设置在额部固定板1和翼板2的内侧,通过上下的设置,有效的提高整个定位框架的平稳性,考虑到挂耳杆4的设置,为此,仅在耳侧板3上设置一道紧固凸起条9。
考虑到定位棒8的不方便取下是整个定位框架发生偏移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在额部固定板1以及耳侧板3设置有通孔7,通孔7倾斜设置在额部固定板1或耳侧板3上,倾斜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基于定位原理,其属于现有技术,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加详细描述,本实施例重点改进的地方在于设置在通孔7内的定位棒8,和传统的定位棒8一样,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棒8也设置有三套,用于盛放不同的显示色,但在本实施例中,将传统的固定槽改为了通孔7,同时,又为了方便定位棒8的取放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在定位棒8上支撑凸起,支撑凸起就是设置在定位棒8中上部的两个对称设置的长方形状的凸起,在通孔7的顶部设置有与定位棒8相配合的凹槽71,这样,凸起正好落在凹槽71上,实现对定位棒8的支撑作用,同时,又避免了定位棒8的晃动,在本实施例中,将支撑凸起设置成长方形状,也是为了加深凹槽71的深度,使定位棒8得到固定。
为了方便定位棒8的取放,定位棒8自底部向上直径逐渐增大,且通孔7的直径略大于支撑凸起处定位棒8的直径,通过这样的设置,定位棒8不直接与通孔7接触,全部依靠支撑凸起的设置,这样,取放更为方便。
通过上述的设置,利用结构的配合,提高了整个定位框架的固定效果,通过对定位棒8进行改进,确保的取放的方便,减少触碰定位框架的可能,进而确保图像配准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体状的额部固定板以及倾斜向外设置在额部固定板两侧的翼板,所述翼板远离额部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耳侧板,所述翼板与耳侧板之间轴接,所述耳侧板远离翼板的一端设置有紧固带和紧固扣,所述紧固带和紧固扣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耳侧板上,所述耳侧板的底部设置有挂耳杆,所述挂耳杆靠近耳侧板的内侧设置,所述额部固定板以及耳侧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倾斜设置在额部固定板或耳侧板上,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定位棒,所述定位棒上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靠近定位棒的中上部设置,所述定位棒自底部向上直径逐渐增大,所述通孔的顶部设置有与定位棒相配合的凹槽,所述通孔的直径略大于支撑凸起处定位棒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额部固定板、翼板以及耳侧板的内侧设置有紧固凸起条,所述紧固凸起条的材质为弹性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额部固定板和翼板的紧固凸起条上下设置在额部固定板和翼板的内侧。
CN201922272195.6U 2019-12-18 2019-12-18 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71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2195.6U CN211271217U (zh) 2019-12-18 2019-12-18 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2195.6U CN211271217U (zh) 2019-12-18 2019-12-18 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71217U true CN211271217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0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7219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71217U (zh) 2019-12-18 2019-12-18 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712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1413A1 (es) * 2021-04-26 2022-11-03 Beltran Ramirez Jesus Raul Dispositivo estereotáxico portátil automatizado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1413A1 (es) * 2021-04-26 2022-11-03 Beltran Ramirez Jesus Raul Dispositivo estereotáxico portátil automatizado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12057B2 (ja) 集束された超音波治療システム
Wahl et al. “Anatometabolic” tumor imaging: fusion of FDG PET with CT or MRI to localize foci of increased activity
Rezai et al. The interactive use of magnetoencephalography in stereotactic image-guided neurosurgery
Ganslandt et al. Neuronavigation: concept,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US5551429A (en) Method for relating the data of an image space to physical space
US20150011877A1 (en) Intra-Operative Fiduci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uronavigation
Randazzo et al. Three-dimensional localization of cortical electrodes in deep brain stimulation surgery from intraoperative fluoroscopy
AU2823200A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guiding a diagnostic o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towards a target region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CN105491951A (zh) 配准核医学数据
CN203693762U (zh) 一种脊柱微创手术定位器
CN113100935A (zh) 一种肺部穿刺手术术前穿刺路径规划方法及训练系统
CN211271217U (zh) 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CN106073865A (zh) 一种3d打印的体外辅助活检/定位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32996A (zh) 一种颅内血肿穿刺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CN103126702B (zh) 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体外标志点
CN206577257U (zh) 放疗用头部定位枕
Moaddab et al.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Computed tomographic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Liccardo et al. Incremental value of thoracic ultrasound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dications, uses, and applications
CN207012186U (zh) 简易mri脑立体定位装置
CN104490415B (zh) 用于腹盆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CN113244516B (zh) 一种基于骨性多点定位的非共面穿刺模板制作方法及模板
CN109431516A (zh) 一种颈椎活动度测量设备及颈椎活动度测量方法
CN211215043U (zh) 一种新型n形线框及采用该n形线框的头部固定装置
CN209032559U (zh) 一种多刺状体表定位穿刺装置
CN209611146U (zh) 一种颈椎活动度测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