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9028U - 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9028U
CN211269028U CN201922046855.9U CN201922046855U CN211269028U CN 211269028 U CN211269028 U CN 211269028U CN 201922046855 U CN201922046855 U CN 201922046855U CN 211269028 U CN211269028 U CN 211269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hair
grid
dry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68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国京
邹乐
方志荣
李奕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erm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erm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erm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erm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468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9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9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9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包括壳体、手柄组件、风扇组件,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风扇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后盖,所述后盖上设有轴向进风面和环侧进风面,所述轴向进风面上阵列设有栅格,所述栅格之间形成斜侧进风通道,所述环侧进风面上阵列设有侧进风通孔,所述后盖进风总面积与所述出风口面积之比为S1,1≤S1≤1.5,后盖采用上述两种进风结构使进风口处能够沿多种方向进风,克服了传统吹风机只能从单一轴向进风的缺陷,同时采用侧进风通孔和斜侧进风通道结构也增加了进风口的总面积,使得吹风机能够获得稳定的大风量。

Description

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风机,尤其涉及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
背景技术
吹风机是常见的护发工具,主要由外壳体、风扇组件、加热元件和手柄组件构成。现有吹风机的进风口均位于外壳体尾部,由同一个方向进风,且尾部进风孔不能做成大孔来进风,否则易卷入使用者的头发。若单靠小孔来进风,导致进风量和出风量受限,一旦进风孔被棉絮或者其他纺织物堵塞,会降低电机使用寿命,且影响出风的温度、风量和稳定性,也容易产生较大的噪声,甚至烧毁内部零件,给使用者带来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吹风机易进发及风量不稳定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防进发大风量吹风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包括壳体、手柄组件、风扇组件,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风扇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后盖,所述后盖上设有轴向进风面和环侧进风面,所述轴向进风面上阵列设有栅格,所述栅格之间形成斜侧进风通道,所述环侧进风面上阵列设有侧进风通孔,所述后盖进风总面积与所述出风口面积之比为S1,1≤S1≤1.5。
在上述吹风机的组件中,壳体、手柄组件、风扇组件组成吹风机的主体,壳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出风口、进风口,进风口处设有后盖主要用于增加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后盖的环侧进风面设有侧进风通孔,后盖的轴向进风面设有斜侧进风通道,后盖采用上述两种进风结构使进风口处能够沿多种方向进风,克服了传统吹风机只能从单一轴向进风的缺陷,同时采用侧进风通孔和斜侧进风通道结构也增加了进风口的总面积,吹风机的进风总面积与出风总面积比为1≤S1≤1.5,使得吹风机能够获得稳定的大风量。
当高速流动的空气携带有外物如头发、棉絮或纺织物时,侧进风通孔和斜侧进风通道结构,能够减少外物的吸入,倾斜的栅格能够避免轴向进风面吸入头发,上述多种结构的结合在保证大面积进风量的同时,还能进一步解决后盖易进发的技术问题。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所述环侧进风面厚度w为1.2~2.8mm,所述侧进风通孔的面积为2.5~6mm2
上述技术方案中,环侧进风面设有1.2~2.8mm的厚度,延长了风扇组件与后盖的距离,同时环侧进风面设置了2.5~6mm2的侧进风通孔,使得吹风机能够采用环侧立体进风,改进了传统的由单一方向进风的技术方案。另外,侧进风通孔可设为六边形、圆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其面积控制在2.5~6mm2的范围内,达到防进发的效果,且有效解决了进风口容易吸入外物造成堵塞的问题。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所述栅格与所述轴向进风面形成斜角A为10~90°,所述栅格的垂直面积与所述斜侧进风通道垂直面积之比为S2,1<S2<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栅格与轴向进风面形成10~90°的斜角,沿轴向方向看,栅格相互之间有重叠,采用上述倾斜栅格的结构使得进风口避免沿轴向方向进风,避免外物直接进入吹风机内部与风扇组件接触,栅格的垂直面积与进风口垂直面积之比为1<S2<15,在实现防进发效果的前提下兼具提供大风量的效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所述栅格的面积与所述斜侧进风通道面积之比为S3,0.8<S3<1.3。
相邻的倾斜栅格之间形成斜侧进风通道,栅格面积与斜侧进风通道面积之为0.8<S3<1.3,若S3<0.8,栅格面积越小,影响后盖结构的牢固性,若S3>1.3,栅格面积越大,使得斜侧进风通道面积偏小,减少轴向进风面的进风量,S3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提供稳定的轴向进风量。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所述斜侧进风通道的宽度t为0.5~2.0mm。
沿栅格倾斜方向看,相邻的倾斜栅格之间形成宽度为0.5~2.0mm的斜侧进风通道,保证后盖的大面积进风量。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所述轴向进风面由内向外设有至少1层分隔环,所述栅格通过所述分隔环间隔设置。
分隔环设在栅格之间,栅格通过分隔环进行分层,能够分别调整每层栅格的长度和宽度,进风时空气会高速冲击栅格,分隔环起到加固后盖的作用,增强后盖的抗冲击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所述分隔环为3层。
轴向进风面采用3层分隔环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强轴向进风面牢固性和抗冲击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所述栅格呈螺旋形。
螺旋形的栅格具有导向作用,进风时空气会沿着螺旋形的栅格进入吹风机内,更利于持续稳定的进风。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所述轴向进风面设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的直径D为15~55mm。
轴向进风面上设有直径为15~55mm的遮挡部,能够避免后盖上出现大直径通孔,同时进一步增强后盖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盖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设有1层分隔环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包括壳体2、手柄组件1、风扇组件4,所述手柄组件1与所述壳体2相连接,所述风扇组件4设于所述壳体2内,所述壳体2设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所述进风口21处设有后盖3,所述后盖3上设有轴向进风面36和环侧进风面35,所述轴向进风面36上阵列设有栅格31,所述栅格31之间形成斜侧进风通道32,所述环侧进风面35上阵列设有侧进风通孔34,所述后盖3进风总面积与所述出风口22面积之比为S1,1≤S1≤1.5。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使用吹风机时,操作者手持手柄组件1并启动吹风机,接着风扇组件4开始运转,周边的空气从后盖3的轴向进风面36或环侧进风面35进入吹风机内部,环侧进风面35周边的空气沿侧进风通孔34进入,轴向进风面36周边的空气沿斜侧进风通道32进入,侧进风通孔34提供环侧的进风,斜侧进风通道32提供轴向多角度的进风,采用两种进风通道结合并使进风口21总面积与出风口22总面积之比为1≤S1≤1.5,从而形成了立体的、大风量的进风方式,使得吹风机能够获得稳定的大风量。
当高速流动的空气携带有外物如头发、棉絮或纺织物时,倾斜的栅格31和侧进风通孔34能够有效隔挡外物进入后盖3,在保证大面积进风量的同时,还能进一步解决后盖3易进发的技术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环侧进风面35厚度w为1.2~2.8mm,所述侧进风通孔34的面积为2.5~6mm2
作为优选,所述栅格31与所述轴向进风面36形成斜角A为10~90°,所述栅格31的垂直面积与所述斜侧进风通道32垂直面积之比为S2,1<S2<15。
作为优选,所述栅格31的面积与所述斜侧进风通道32面积之比为S3,0.8<S3<1.3。
作为优选,所述斜侧进风通道32的宽度t为0.5~2.0mm。
作为优选,所述轴向进风面36由内向外设有至少1层分隔环33,所述栅格31通过所述分隔环33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分隔环33为3层。
作为优选,所述栅格31呈螺旋形。
作为优选,所述轴向进风面36的内圈直径D为15~55mm。
具体的,如图1至图5所示,当操作者手持吹风机并开启风扇组件4时,高速流动的空气会冲击后盖3的环侧进风面35和轴向进风面36,环侧进风面35具有1.2~2.8mm的厚度,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轴向进风面36设有呈螺旋形倾斜栅格31,且斜侧进风通道32具有0.5~2.0mm的宽度,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引导高速流动的空气沿着斜侧进风通道32进入吹风机;后盖3采用侧进风通孔34和斜侧进风通道32两种结构使进风口21处能够沿多种方向进风,克服了传统吹风机只能从单一轴向进风的缺陷,且进风总面积与出风总面积比为1≤S1≤1.5,使得吹风机能够获得稳定的大风量。
当高速流动的空气携带有外物如头发、棉絮或纺织物时,环侧进风面35设有面积为2.5~6mm2的侧进风通孔34,能够减少外物的吸入,倾斜的栅格31以及遮挡部37的设置能够隔挡外物进入轴向进风面36,栅格31之间设有分隔环33,能够增强栅格31抵抗高速流动空气冲击力的能力,上述多种结构的结合在保证大面积进风量的同时,进一步解决吹风机易进发的技术问题。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包括壳体(2)、手柄组件(1)、风扇组件(4),所述手柄组件(1)与所述壳体(2)相连接,所述风扇组件(4)设于所述壳体(2)内,所述壳体(2)设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所述进风口(21)处设有后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3)上设有轴向进风面(36)和环侧进风面(35),所述轴向进风面(36)上阵列设有栅格(31),所述栅格(31)之间形成斜侧进风通道(32),所述环侧进风面(35)上阵列设有侧进风通孔(34),所述后盖(3)进风总面积与所述出风口(22)面积之比为S1,1≤S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侧进风面(35)厚度w为1.2~2.8mm,所述侧进风通孔(34)的面积为2.5~6m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31)与所述轴向进风面(36)形成斜角A为10~90°,所述栅格(31)的垂直面积与所述斜侧进风通道(32)垂直面积之比为S2,1<S2<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31)的面积与所述斜侧进风通道(32)面积之比为S3,0.8<S3<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斜侧进风通道(32)的宽度t为0.5~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进风面(36)由内向外设有至少1层分隔环(33),所述栅格(31)通过所述分隔环(33)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环(33)为3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31)呈螺旋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进风面(36)设有遮挡部(37),所述遮挡部(37)的直径D为15~55mm。
CN201922046855.9U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 Active CN211269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6855.9U CN211269028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6855.9U CN211269028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9028U true CN211269028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09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6855.9U Active CN211269028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90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9494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深圳素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进风网组件、机身及头发护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9494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深圳素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进风网组件、机身及头发护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86031U (zh) 吹风机减低噪音结构
KR200471716Y1 (ko) 헤어 드라이어의 소음 감소 구조
CN211269028U (zh) 一种防进发的大风量吹风机
CN212129012U (zh) 吹风机
CN108113571B (zh) 吸尘器
CN115306766B (zh) 一种风道模组结构及呼吸机
CN215534082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及清洁机
CN108903792B (zh) 吸尘器降噪结构
CN209090163U (zh) 电吹风机
CN108175168A (zh) 一种吹风机
CN210373603U (zh) 一种带有引射结构的侧吸式油烟机
CN208404400U (zh) 吸尘器动力头组件及吸尘器
CN207870835U (zh) 进气管和吸尘器
CN205639099U (zh) 一种风机的静音结构
CN105962827B (zh) 干手机
CN107126148B (zh) 立式吸尘器
CN215014301U (zh) 一种低噪型吹风机
CN104643516A (zh) 一种虹吸式吹风机壳体
CN208481227U (zh) 吸尘器
CN211952868U (zh) 一种具有旋吸效应的吸油烟机
CN220089369U (zh) 一种清洁装置
JP3077896U (ja) ヘアドライヤーの構造
CN218074805U (zh) 一种用于地刷模块的刷头及地刷模块
CN217429886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及清洁机
JPH0252618A (ja) 電気掃除機のブラシ付き隙間ノズ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