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5669U - 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65669U CN211265669U CN201922365194.6U CN201922365194U CN211265669U CN 211265669 U CN211265669 U CN 211265669U CN 201922365194 U CN201922365194 U CN 201922365194U CN 211265669 U CN211265669 U CN 2112656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ooling
- water inlet
- pipe
- water outlet
- inlet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多个液冷板和设于多个液冷板上的管路系统,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摆放在每个液冷板上;所述管路系统包括设于进水插头和出水插头、设于多个液冷板的上方支进水管和支出水管、及位于支进水管和支出水管之间的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所述主进水管与支进水管连接、且支进水管与进水插头连接,所述主出水管与支出水管连接、且支出水管与出水插头连接;每个液冷板内设有连通进水插头和出水插头的液冷流道。本实用新型的管理系统采用中间布置,使用空间小,各块液冷板之间采取并联连接方式使流量分配均匀,同时流道设计按先流经内侧的电池模组再流经外侧的电池模组,降低温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日益发展,市场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及充放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动力电池企业选用液冷系统冷却电池的情形越来越多。
为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电池包中电池布置往往非常密集,空间结构紧凑,散热空间小;而电池包大电流充电、大功率放电时电池的发热量较大,利用自然冷却或传统的风冷方式很难带走电池的热量,为此越来越多的电池包采用了电池液冷技术。电池液冷技术可以迅速带走电池包内部热量,使电池系统能够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提升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同时有助于防止电池热失控的发生,提高电池安全,因此在紧凑的空间如何合理安装电池液冷装置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多个液冷板和设于多个液冷板中间位置且与多个液冷板连接的管路系统,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依次摆放在每个所述液冷板上且位于所述管路系统的两侧;
所述管路系统包括设于每个所述液冷板的中间位置上的进水插头和出水插头、设于所述多个液冷板的上方且相互不交叉的支进水管和支出水管、及位于所述支进水管和支出水管之间的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所述主进水管与所述支进水管连接、且所述支进水管与多个液冷板上的进水插头连接,所述主出水管与所述支出水管连接、且所述支出水管与多个液冷板上的出水插头连接;
每个所述液冷板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管路系统的两侧均设有一连通进水插头和出水插头用于对两侧的电池模组分别冷却的液冷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流道包括由液冷板内中间位置向液冷板内一侧延伸的连续弯道和与连接弯道的尾端连接且沿液冷板内的边沿向出水插头方向延伸的连接流道,所述连续弯道的起始端延伸至进水插头,所述连续弯道由从液冷板内的中间位置向液冷板内的一侧延伸的多个连续相接的U型弯道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插头和所述出水插头均采用快插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主进水管、所述主出水管、所述支进水管及所述支出水管均采用尼龙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主进水管与所述支进水管之间、及所述主出水管与所述支出水管之间均采用快插接头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进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头,所述主出水管的一端设有出水头。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以多个液冷板并排放置、且将所述管路系统设于液冷板的中间位置并依次连接液冷板,同时将管路系统中主进水管和出进水管设于所述支进水管和支出水管之间,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设于液冷板上且位于所述管路系统的两侧,以此大幅降低管路系统侧向安装时因挤压导致管道的冷却液漏液的风险,且极大的利用布置空间;
(2)本实用新型中液冷板内的液冷通道包括连续弯道和连接流道,其中连接弯道中冷却液从液冷板的中间位置以U型弯的方式从液冷板中间向液冷板的一侧进行流动,如此设计可使冷却液先流过设置于内侧的电池模组再流过设置于外侧的电池模组,使得对内侧的电池模组进行冷却的的冷却液温度要比对外侧的电池模组进行冷却的冷却液温度低,进而使得对内侧的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优于外侧模组,与未冷却状态下内侧的电池模组温度比外侧的电池模组温度高趋势相反,由此有效降低水冷时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冷板及液冷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液冷板;20、管路系统;21、进水插头;22、出水插头;23、支进水管;24、支出水管;25、主进水管;26、主出水管;27、进水头;28、出水头;30、液冷流道;31、连续弯道;32、连接流道;40、导热垫。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多个液冷板和设于多个液冷板中间位置且与多个液冷板相连接的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向每个所述液冷板内输送冷却液,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依次摆放在每个所述液冷板上、且每个液冷板上的电池模组设于所述管路系统的两侧。
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管路系统包括设置于每个所述液冷板的中间位置上的一进水插头和一出水插头、设于所述多个液冷板的上方且相互不交叉的支进水管和支出水管,其中,所述进水插头和所述出水插头均采用快插接头,其中,所述支进水管和所述支出水管上均设有多个连接口,所述支进水管通过多个连接口与多个液冷板上的进水插头一一对接,所述支出水管通过多个连接口与多个液冷板上的出水插头一一对接,同时在所述支进水管和支出水管之间还设有有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
其中,所述主进水管的一端通过快插接头与所述支进水管连接,所述主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进水头,由此冷却液通过主进水管流向支进水管,再通过支进水管上连接的进水插头流入各个液冷板内。
其中,所述主出水管的一端通过快插接头与所述支出水管连接,所述主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出水头,由此冷却液从各个液冷板上的出水插头流入支出水管内,支出水管回流至主出水管内并通过出水头流出。
如图2所示,在每个所述液冷板的内部、且以所述管路系统为界线在所述管路系统的两侧均设有一将进水插头和出水插头连通以分别用于对两侧的电池模组进行冷却降温的液冷流道30,每个所述的液冷流道包括连续弯道和与连接弯道的尾端对接且沿液冷板内的边沿向出水插头方向进行延伸的连接流道,其中,所述连续弯道的起始端延伸至进水插头,所述连续弯道为由从液冷板内的中间位置向液冷板内的一侧延伸的多个连续的U型弯道连接组成。如图2所示,在所述液冷板的上面位于所述管路系统的两侧贴有导热垫40,所述导热垫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导热垫上放置电池模组,由此,在冷却降温过程,冷却液从进水插头进入液冷板内后,向液冷板内的两侧进行流向,首先冷却液将流经靠近管路系统的内侧电池模组,逐渐流向远离管路系统的外侧电池模组,以此降低水冷时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差。
上述中,所述主进水管、所述主出水管、所述支进水管及所述支出水管均采用尼龙材质,所述液冷板采用铝合金材质,所述液冷板由上盖板和下液冷流道板钎焊而成。
本实用新型亦可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实用新型用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仅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液冷板(10)和设于多个液冷板中间位置且与多个液冷板连接的管路系统(20),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依次摆放在每个所述液冷板上且位于所述管路系统的两侧;
所述管路系统包括设于每个所述液冷板的中间位置上的进水插头(21)和出水插头(22)、设于所述多个液冷板的上方且相互不交叉的支进水管(23)和支出水管(24)、及位于所述支进水管和支出水管之间的主进水管(25)和主出水管(26),所述主进水管与所述支进水管连接、且所述支进水管与多个液冷板上的进水插头连接,所述主出水管与所述支出水管连接、且所述支出水管与多个液冷板上的出水插头连接;
每个所述液冷板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管路系统的两侧均设有一连通进水插头和出水插头用于对两侧的电池模组分别冷却的液冷流道(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流道包括由液冷板内中间位置向液冷板内一侧延伸的连续弯道(31)和与连接弯道的尾端连接且沿液冷板内的边沿向出水插头方向延伸的连接流道(32),所述连续弯道的起始端延伸至进水插头,所述连续弯道由从液冷板内的中间位置向液冷板内的一侧延伸的多个连续相接的U型弯道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插头和所述出水插头均采用快插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水管、所述主出水管、所述支进水管及所述支出水管均采用尼龙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水管与所述支进水管之间、及所述主出水管与所述支出水管之间均采用快插接头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头(27),所述主出水管的一端设有出水头(2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65194.6U CN211265669U (zh) | 2019-12-25 | 2019-12-25 | 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65194.6U CN211265669U (zh) | 2019-12-25 | 2019-12-25 | 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65669U true CN211265669U (zh) | 2020-08-14 |
Family
ID=71961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65194.6U Active CN211265669U (zh) | 2019-12-25 | 2019-12-25 | 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6566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71604A (zh) * | 2021-06-29 | 2021-10-01 | 东风海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包 |
CN114156567A (zh) * | 2021-11-19 | 2022-03-08 | 同济大学 |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WO2024066315A1 (zh) * | 2022-09-27 | 2024-04-04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车辆 |
-
2019
- 2019-12-25 CN CN201922365194.6U patent/CN21126566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71604A (zh) * | 2021-06-29 | 2021-10-01 | 东风海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包 |
CN114156567A (zh) * | 2021-11-19 | 2022-03-08 | 同济大学 |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CN114156567B (zh) * | 2021-11-19 | 2024-03-26 | 同济大学 |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WO2024066315A1 (zh) * | 2022-09-27 | 2024-04-04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265669U (zh) | 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 |
CN108346839B (zh) | 电池换热系统 | |
CN209447992U (zh) |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 |
CN111403845B (zh) | 一种可排废气的动力电池极耳散热系统 | |
CN110061325B (zh) | 一种基于螺旋式微通道液冷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213816253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 |
CN207690852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水冷结构 | |
CN208820025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油冷散热装置 | |
CN115000589A (zh) | 液冷板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 |
CN212934737U (zh) | 一种带水冷装置的phev动力电池系统 | |
CN208723049U (zh) | 一体化散热结构动力电池pack箱 | |
CN211182447U (zh) | 液冷板 | |
CN212695218U (zh) | 一种刀片动力电池液冷模块 | |
CN116544552A (zh) | 一种储能电池的水冷套件 | |
CN208835137U (zh) | 车辆及其电池模组 | |
CN215184270U (zh) | 一种刀片动力电池液冷模块及液冷系统 | |
CN209071572U (zh) | 用于电池包的水冷板组件以及电池包 | |
CN212695223U (zh) | 一种大倍率电池模组 | |
CN212277305U (zh) | 一种圆柱电池模组的冷却系统 | |
CN111564675B (zh) | 一种基于热管和液冷装置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209298304U (zh) |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109037852B (zh) | 一体化散热结构动力电池pack箱 | |
CN209249645U (zh) | 一种模组冷却机构 | |
CN218783108U (zh) |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 |
CN221447299U (zh) | 底面与侧面双面冷却液冷板、电池系统和电动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