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9449U -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59449U
CN211259449U CN201920976616.0U CN201920976616U CN211259449U CN 211259449 U CN211259449 U CN 211259449U CN 201920976616 U CN201920976616 U CN 201920976616U CN 211259449 U CN211259449 U CN 211259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vibration
particles
pipeline
particulate ma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66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浩
吴彦东
郭军
龙旦风
庄子宝
周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766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59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59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59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阻尼减振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减振容器以及设于容纳腔内且随待减振件的振动而运动的阻尼颗粒物,阻尼颗粒物为至少两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物的混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阻尼颗粒物在运动的过程中,阻尼颗粒物自身的运动、阻尼颗粒物之间的碰撞、阻尼颗粒物和减振容器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均能够有效地消耗振动能量。阻尼颗粒物为至少两种粒径的颗粒物的混合,不同粒径颗粒由于其在相同振动激励下的运动状态不同,相互之间的碰撞次数增加,消耗的振动能量增加,更进一步提升减振效果。

Description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空调、冰箱等具有管路或者钣金的基于热交换原理的电器设备,其在运行或运输的过程中,管路和钣金容易受到较大的振动和应力,严重情况下会发生共振现象,导致管路或者钣金疲劳损坏。目前常用的减振方式主要是对振动部件施加约束或者采用配重块,通过改变振动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来减小振动。但是上述方法难以对全频段的振动进行减振,减振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减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振方式减振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阻尼减振器,用于固定于待减振件,所述阻尼减振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减振容器以及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随所述待减振件的振动而运动的阻尼颗粒物,所述阻尼颗粒物为至少两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物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颗粒物的等效粒径范围为0.08mm至3mm。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颗粒物包括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所述第一颗粒物的等效粒径小于所述第二颗粒物的等效粒径;所述第一颗粒物和所述第二颗粒物的重量比值范围为0.25至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颗粒物和所述第二颗粒物的等效粒径的差值范围为0.2mm至2mm。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颗粒物的总体积与所述容纳腔的总容积的比值范围为0.25至0.95。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用于锁紧于管路的第一紧固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为第一带状件,且所述第一带状件包裹于所述减振容器和所述管路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适配于所述管路外周的凹陷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减振容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带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为第二带状件,且所述第二带状件穿过所述第一带孔且包裹于所述管路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减振容器固定连接的第一夹紧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夹紧部折弯连接的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管路穿过的管路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为锁紧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的螺纹件。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具有包裹于所述管路外周的弧形部,且所述减振容器嵌设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内,所述第一紧固件为第三带状件,且所述第三带状件包裹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容器具有用于和平面板体面接触的抵接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四带状件,所述第四带状件穿过所述平面板体且包裹于所述减振容器的外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管路结构,包括管路,还包括上述的阻尼减振器,所述阻尼减振器固定于所述管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钣金结构,包括平面板体,还包括上述的阻尼减振器,所述阻尼减振器固定于所述平面板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交换工作设备,包括管路结构和/或钣金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阻尼减振器包括减振容器和设于减振容器内的阻尼颗粒物,阻尼减振器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能够起到配重作用,以改变待减振件的固定频率,而且阻尼颗粒物可随管路或者钣金的振动在减振容器内不断运动,阻尼颗粒物在运动的过程中,阻尼颗粒物自身的运动、阻尼颗粒物之间的碰撞、阻尼颗粒物和减振容器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均能够有效地消耗振动能量。阻尼颗粒物为至少两种粒径的颗粒物的混合,不同粒径颗粒由于其在相同振动激励下的运动状态不同,相互之间的碰撞次数增加,消耗的振动能量增加,更进一步提升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的两种粒径颗粒的重量比与阻尼系数的关系曲线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的阻尼颗粒物的填充比与阻尼系数的关系曲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的阻尼颗粒物的粒径与阻尼系数的关系曲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阻尼减振器及管路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阻尼减振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阻尼减振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阻尼减振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阻尼减振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图8中阻尼减振器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阻尼减振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图10中阻尼减振器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钣金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进行说明。请参阅图4、图9和图12,阻尼减振器,具体是一种阻尼减振器1,固定在管路2、钣金6等待减振件上,阻尼减振器1包括减振容器11和阻尼颗粒物12,减振容器11具有容纳腔110,阻尼颗粒物12设置于容纳腔110内。待减振件的振动可以使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有规律的,在待减振件的激励下,振动能量通过减振容器11传递至其内的阻尼颗粒物12,阻尼颗粒物12会随着待减振件的运动而在减振容器11内流动或者振动,使其在减振容器11内的形态、位置和运动状态均不断改变。阻尼颗粒物12在运动时能够发生形状的改变,即可在振动激励下随机变形,随机分散为多个不连续的小单元,也可随机组合成一个连续体,其整体的重心亦随机改变,从而可以改变整体结构的重心,避免产生共振。而且,阻尼颗粒物12在减振容器11内运动时,颗粒自身的运动、颗粒和颗粒之间的摩擦和碰撞、颗粒和减振容器11内壁之间的摩擦和碰撞,能够有效地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耗散,具有较佳的减振效果。阻尼颗粒物12可选为砂石、金属颗粒、玻璃颗粒等,能够在振动激励下于减振容器11内运动的颗粒均满足该实施例的要求。阻尼颗粒物12为至少两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物的组合,各个粒径的颗粒物可为相同材质的颗粒,可为部分相同材质的颗粒,也可为各不相同的材质的颗粒物。当阻尼颗粒物12为两种或多种等效粒径的颗粒混合物时,与等效粒径均相同的阻尼颗粒物12相比,在相同的振动激励下,较小颗粒的运动更激烈,而较大颗粒的运动更平缓,这样,较小颗粒频繁与较大颗粒及减振容器11的内壁碰撞和摩擦,由碰撞和摩擦消耗的振动能量增多,进一步提升了该阻尼减振器1的减振效果。其中,阻尼颗粒物12的形状可为球形、椭球形、多面体形或者形状不规则的颗粒,当阻尼颗粒物12不是标准的球形时,可将其等效为与其运动特性相同或相似的球体,该等效球体的直径为阻尼颗粒物12的等效粒径(以下可简称为粒径)。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1,减振容器11内部填充有阻尼颗粒物12,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能够起到配重作用,以改变待减振件的固定频率,而且阻尼颗粒物12可随管路2或者钣金6的振动在减振容器11内不断运动,阻尼颗粒物12在运动的过程中,阻尼颗粒物12自身的运动、阻尼颗粒物12之间的碰撞、阻尼颗粒物12和减振容器11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均能够有效地消耗振动能量。阻尼颗粒物12为至少两种粒径的颗粒物的混合,不同粒径颗粒由于在相同振动激励下的加速度不同,相互之间的碰撞次数增加,消耗的振动能量增加,能够有效消除振动带来的危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阻尼颗粒物12包括两种粒径的颗粒物,分别为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第一颗粒物的粒径小于第二颗粒物的粒径。阻尼颗粒物12受到振动激励时,第一颗粒物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第一颗粒物的振动幅度大于第二颗粒物的振动幅度,第一颗粒物与第二颗粒物之间的碰撞次数、第一颗粒物与减振容器11内壁之间的碰撞次数较多,消耗的振动能量更多。
颗粒阻尼减振器的减振效果可以用阻尼系数来表征,阻尼系数越大,则代表减振效果越好。在上述实施例中,阻尼颗粒物12包括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当第一颗粒物所占的比例和第二颗粒物所占的比例相差较大时,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相互碰撞的概率较小,与粒径完全相同的阻尼颗粒物12相比,对阻尼系数的影响不大,不能显著提升减振效果;当第一颗粒物所占的比例与第二颗粒物所占的比例相当时,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相互碰撞的概率大大增加,阻尼系数也会相应增加,减振效果相应提升。
请参阅图1和表1,图1和表1均为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的重量比和阻尼系数的关系,以及在该配比下加速度与阻尼系数的关系。其中,第一颗粒物的粒径为1.2mm,第二颗粒物的粒径为2mm。图1中横坐标为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的重量比,纵坐标为阻尼系数,沿纵坐标从下至上振动加速度依次为1g(对应图中曲线L1)、1.5g(对应图中曲线L2)和2g(对应图中曲线L3)时对应的阻尼系数,其中,g为物体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在真空中下落的加速度;加速度越大,对应的阻尼颗粒物12的振动幅度越大。由图1可以看出,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第一颗粒物所占的重量比逐渐增大,阻尼系数的数值波动较小,减振效果与同粒径的阻尼混合物相比差别较小;但当第一颗粒物所占的重量比逐渐增大至其和第二颗粒物的重量比为2:3时,阻尼系数达到峰值;第一颗粒物所占的重量比继续增大时,阻尼系数减小。由此可知,当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所占的重量比为2:3时,相互之间碰撞的概率较大,消耗的振动能量较多,具有较好的振动效果。可选地,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的重量比值范围在0.25至4之间。更优地,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的重量比值范围在0.5至2之间。由图1和表1还可以看出,在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所占的重量比保持不变时,加速度越大,阻尼系数也越大。由此可知,振动幅度越大时,阻尼颗粒物12的能够耗散的振动能量也越大,减振效果也越好。
表1
Figure BDA0002106815170000071
更具体地,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的等效粒径差值过大时,第一颗粒物粒径较小,与第二颗粒物的重量差值过大,导致两者碰撞消耗的动能较小,不能快速消耗振动能量;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的等效粒径差值较小时,类似于阻尼颗粒物12粒径相同的情况,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的运动状态类似,不能显著增加颗粒物之间的碰撞次数,也不能达到快速消耗振动能量的效果。可选地,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的等效粒径的差值范围为0.2mm至2mm。更优地,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的等效粒径的差值范围为0.5mm至1.5mm,如0.7mm、0.8mm、0.9mm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阻尼颗粒物12能够在减振容器11中振动,阻尼颗粒物12的总体积小于容纳腔110的总容积。阻尼颗粒物12的总体积与容纳腔110的总体积的比值为填充比值。请参阅图2,图2为阻尼颗粒物12的填充比与阻尼系数的关系曲线图,横坐标是振动源的振动速度(可理解为振动强度),纵坐标是阻尼系数。曲线a为填充比值为0.85时的阻尼系数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曲线b为填充比值为0.75时的阻尼系数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曲线c为填充比值为0.5时的阻尼系数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曲线d为填充比值为0.25时的阻尼系数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知,在减振容器11中阻尼颗粒物12具有充足的流动与变形空间时,其阻尼系数系数随着振动激励的振动强度增大而增大。而当激励振动强度相同,填充比越高,阻尼系数系数越大。但是填充比也不能过大,填充比过大时使阻尼颗粒物12相当于配重块,无法在减振容器11内运动,减振效果较差。优选地,阻尼颗粒物12的填充比值为0.2-0.95。更优地,阻尼颗粒物12的填充比值为0.25-0.85。最优地,阻尼颗粒物12的填充比值为0.5-0.85。
请参阅图3,图中沿纵坐标的方向,从下至上依次为曲线e,曲线f,曲线g,曲线h,曲线k;图中曲线e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为200目时的阻尼系数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f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为150目时的阻尼系数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g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为100目时的阻尼系数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h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为50目时的阻尼系数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k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为25目时的阻尼系数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横坐标是振动源的振动速度(可理解为振动强度),纵坐标是阻尼系数。由图可知,对于使用同一种粒径的阻尼颗粒物12作为流动物12,其阻尼系数随着激励的振动强度增大而增大。而当激励振动强度相同,则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越大,阻尼系数系数越大。在理论上,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越大,阻尼减振效果会越好,但是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越大,重量会越大,碰撞耗能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越大,所以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不能无限大。优选地,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取5目-200目为佳,即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取0.082mm至3.3mm。更优地,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取0.5mm至3mm。最优地,阻尼颗粒物12的粒径取1mm至2.5mm。当然,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的粒径均可在上述优选范围内选用。
在阻尼减振器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减振容器11的外壁和管路2的外壁焊接,使减振容器11固定于管路2上,即使在管路2的振动激励很大时,减振容器11也不会掉落。管路2上可焊接一个、两个或多个阻尼减振器1。
在阻尼减振器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用于将颗粒阻尼减振器紧固于管路2上。
可选地,第一紧固件为第一带状件,减振容器11的外壁和管路2的外壁相抵接,第一带状件包裹于减振容器11和管路2的外周,直接将阻尼减振器1绑紧于管路2上。第一带状件可选为弹性带,通过其自身的回弹力将阻尼减振器1固定于管路2上;第一带状件可选为自锁型系带,在将混合阻尼减振器和管路2绑紧后,即使管路2振动也不会使系带松脱。
在阻尼减振器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6,管路结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阻尼减振器1,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具有适配于管路2外周的凹陷部32,凹陷部32与管路2外壁的形状相适配。例如,管路2的横截面为圆形,则凹陷部32呈弧形;管路的横截面为方形,则凹陷部呈方形。第一连接件3的作用在于增加其与管路2的接触面积,使阻尼减振器1与管路2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定。第一连接件3由减振容器11的外壁向外延伸而成,第一连接件3可与减振容器1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3也可与减振容器11焊接。第一连接件3包括与减振容器11固定连接的延伸部31以及上述凹陷部3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为第二带状件,第一连接件3上开设有第一带孔3,具体可为延伸部31上开设有第一带孔310,第二带状件穿过第一带孔310且包裹于减振容器11的外周。第二带状件可选为弹性系带或者自锁型系带。
可选地,凹陷部32为弧形,凹陷部32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度,便于减振容器11装入凹陷部32中。更具体地,延伸部31呈板状,与延伸部31表面平行的平面设为中心平面,凹陷部32可完全设于中心平面的一侧,或者以中心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或者凹陷部32的其中一小部分设于中心平面的一侧,另一大部分设于中心平面的另外一侧。
在阻尼减振器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管路结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阻尼减振器1,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4可与减振容器11一体成型,也可焊接于减振容器11的外壁。第二连接件4可选为一体成型设置。第二连接件4包括第一夹紧部41和第二夹紧部42,第一夹紧部41固定连接于减振容器11的表面,第二夹紧部42与第一夹紧部41折弯连接,这样,第一夹紧部41和第二夹紧部42之间形成有供管路2穿过的管路孔40。第一紧固件为螺纹件,第一螺纹件用于锁紧第一夹紧部41和第二夹紧部42,使第一夹紧部41和第二夹紧部42之间的距离减小,形成的管路孔40也缩小,从而夹紧管路2。
更具体地,第一夹紧部41包括与减振容器11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部411以及连接于第一板体部411的第一半圆部412,第二夹紧部42包括第二板体部421以及连接于第二板体部421的第二半圆部422,第一半圆部412和第二半圆部422通过折弯部43连接,第一半圆部412和第二半圆部422共同围合形成有所述管路孔40。折弯部43上可开设有工艺孔430,方便折弯部43的折弯。第一板体部41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110,第二板体部421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4110正对的第二连接孔4210,螺纹件穿过第一连接孔4110和第二连接孔4210,使第一夹紧部41与第二夹紧部42夹紧。
在阻尼减振器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图11,管路结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阻尼减振器1,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三连接件5。阻尼减振器1嵌设于第三连接件5的内部。可选地,减振容器11嵌设于第三连接件5的内部,或者,第三连接件5作为减振容器11,阻尼颗粒物12直接封存于第三连接件5的内部。第三连接件5内部的阻尼减振器1的个数至少为一个,可为两个或者多个,根据管路2的减振需求选择。第三连接件5还具有包裹于管路2外周的弧形部51,使管路2穿设于弧形部51中,便于第一紧固件将第三连接件5连同阻尼减振器1固定于管路2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可选为第三带状件,第三带状件包裹于第三连接件的外周,使弧形部51收紧夹持于管路2上。第三连接件5的表面可开设带状槽50,方便对第三带状件进行定位,防止第三带状件在长时间振动时产生偏移。第三带状件可选为弹性系带或者自锁型系带。弧形部51的个数可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这样,一个第三连接件5可适配于多个管路2中,同时对多个管路2进行减振。而且,各个管路2的直径可相同,也可不同,弧形部51的尺寸根据管路2的尺寸可做适应性改变。优选地,弧形部51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度,这样弧形部能够更好的包裹管路2,振动激励能够更快的传递至阻尼减振器1,也能够更稳定的将第三连接件5固定于管路2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管路结构,可为管路结构100,包括管路2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阻尼减振器1,阻尼减振器1固定于管路2上,用于给管路2减振。管路2可为排气管、回气管、喷射管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钣金结构200,包括平面板体6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阻尼减振器1,阻尼减振器1固定于平面板体6上,用于给平面板体6减振。平面板体6可为电机、压缩机的底板、侧板等。
在阻尼减振器1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阻尼减振器1还包括第四带状件7,第四带状件7将阻尼减振器1固定于平面板体6上。减振容器11具有与平面板体6的表面相抵接的抵接平面111,减振容器11与平面板体6的接触面增大,平面板体6的振动激励能够更快速的传递至减振容器11内的阻尼颗粒物12。平面板体6开设有第二带孔,第四带状件7穿过第二带孔且包裹于减振容器11的外周,如此,将减振容器11锁紧于平面板体6上。第四带状件7可选为弹性系带或者自锁型系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交换工作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管路结构,和/或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钣金结构,以减小有害振动和噪声。热交换工作设备可为制冷设备或者制热设备。制冷设备可为冰箱、空调、空调扇、冷风机等设备。制热设备可为空调、热风机、热泵等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阻尼减振器,用于固定于待减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减振容器以及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随所述待减振件的振动而运动的阻尼颗粒物,所述阻尼颗粒物为至少两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物的混合;所述阻尼颗粒物包括第一颗粒物和第二颗粒物,所述第一颗粒物的等效粒径小于所述第二颗粒物的等效粒径;所述第一颗粒物和所述第二颗粒物的重量比值范围为0.25至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颗粒物的等效粒径范围为0.08mm至3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物和所述第二颗粒物的等效粒径的差值范围为0.2mm至2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颗粒物的总体积与所述容纳腔的总容积的比值范围为0.25至0.95。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用于锁紧于管路的第一紧固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为第一带状件,且所述第一带状件包裹于所述减振容器和所述管路的外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适配于所述管路外周的凹陷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减振容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带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为第二带状件,且所述第二带状件穿过所述第一带孔且包裹于所述管路的外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减振容器固定连接的第一夹紧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夹紧部折弯连接的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管路穿过的管路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为锁紧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的螺纹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具有包裹于所述管路外周的弧形部,且所述减振容器嵌设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内,所述第一紧固件为第三带状件,且所述第三带状件包裹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外周。
10.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容器具有用于和平面板体面接触的抵接平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四带状件,所述第四带状件穿过所述平面板体且包裹于所述减振容器的外周。
12.管路结构,包括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减振器,所述阻尼减振器固定于所述管路。
13.钣金结构,包括平面板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11或12所述的阻尼减振器,所述阻尼减振器固定于所述平面板体。
14.热交换工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路结构,和/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钣金结构。
CN201920976616.0U 2019-06-25 2019-06-25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Active CN211259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6616.0U CN211259449U (zh) 2019-06-25 2019-06-25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6616.0U CN211259449U (zh) 2019-06-25 2019-06-25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59449U true CN211259449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6616.0U Active CN211259449U (zh) 2019-06-25 2019-06-25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594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4460A (zh) * 2020-09-01 2020-12-0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颗粒阻尼器中减振材料组份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685473A (zh) * 2021-08-19 2021-11-2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4460A (zh) * 2020-09-01 2020-12-0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颗粒阻尼器中减振材料组份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014460B (zh) * 2020-09-01 2023-08-1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颗粒阻尼器中减振材料组份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685473A (zh) * 2021-08-19 2021-11-2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59449U (zh)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CN210196761U (zh) 阻尼减振装置、管路结构及制冷设备
CN214618471U (zh) 一种用于管道的减振结构和管路系统
CN210196752U (zh) 阻尼减振装置及热交换设备
CN214618472U (zh) 一种减振器和管路系统
CN110185871B (zh)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CN210196762U (zh) 阻尼减振装置、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JPH044393A (ja) 配管の制振要素,制振要素を備えた配管及び制振要素を備えた圧力伝達機器
CN104675752A (zh) 一种采用颗粒阻尼减振的离心风机蜗壳
JP5714981B2 (ja) 消音器、及び該消音器を備えた消音装置
CN210135367U (zh) 减振装置、减振管路系统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CN214618470U (zh) 一种新型减振器和管路系统
CN218093452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KR101210398B1 (ko) 냉동공조 기기용 압축기의 진동 저감 구조
RU144800U1 (ru) Виброизолятор
CN214039148U (zh) 具有良好防震性能的制冷系统管路及其车载冰箱
JP2010255717A (ja) 振動絶縁装置
CN212178231U (zh) 一种管路减振器
CN210135364U (zh)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CN219933205U (zh) 支撑装置
CN214466977U (zh) 减振装置及空调器
CN210637596U (zh) 一种管夹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135363U (zh) 管路减振装置及热交换设备
CN102661347A (zh) 冲击阻尼器
CN213984209U (zh) 一种冰箱接水盘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