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5364U -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5364U
CN210135364U CN201920976618.XU CN201920976618U CN210135364U CN 210135364 U CN210135364 U CN 210135364U CN 201920976618 U CN201920976618 U CN 201920976618U CN 210135364 U CN210135364 U CN 210135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pipeline
shells
shel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66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浩
吴彦东
郭军
龙旦风
邱适林
张铁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766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5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5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5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减振技术领域,提供了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阻尼减振器包括N个壳体,N≥2,N为自然数,壳体中设有内腔,至少一个壳体的内腔中填充有可随着壳体运动而流动的阻尼流动物,N个壳体可围成具有用于适配管路穿过之通孔的装配体。该阻尼减振器设置两个以上壳体,各壳体的内腔中填充阻尼流动物;在管路或钣金振动时,振动能量经壳体传递至阻尼流动物,使阻尼流动物在内腔中运动并发生碰撞和摩擦,从而消耗管路或钣金振动的能量;同时,阻尼减振装置具有质量,可以改变管路或钣金的固有振动频率,避免产生共振;综上所述,阻尼减振装置能有效地抑制管路或钣金的振动,进而防止管路因剧烈振动发生疲劳断裂。

Description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配管或/和钣金等结构件的设备,如空调、冰箱等设备,在运行和运输过程中,配管和钣金易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应力,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管路及钣金结构的疲劳破坏。常用的减振方式主要包括对结构件施加约束来进行固定,或者在结构件上增加配重块,以期改变配管或钣金结构的固有振动频率和模态振型。然而,由于变频技术的广泛使用,这些方法难以在变频运行的全频段对配管或钣金进行减振降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减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以实现变频设备中配管或钣金全频段减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阻尼减振器,包括N个壳体,N≥2,N为自然数,所述壳体中设有内腔,至少一个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腔中填充有可随着所述壳体运动而流动的阻尼流动物,N个所述壳体可围成装配体,所述装配体设有供适配管路穿过的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壳体上分别具有用于形成所述通孔之部分侧壁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设置于对应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用于增大所述通孔之侧壁与所述管路间摩擦力的阻尼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结构为配合设于所述通孔之侧壁上的弹性胶片,或者所述阻尼结构为设于所述通孔之侧壁上的若干凸起,或者所述阻尼结构为设于所述通孔之侧壁上的纹路,或者所述阻尼结构为设于所述通孔之侧壁上的粘接胶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N个所述壳体沿所述通孔之周向展开时,相邻两个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柔性铰链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N个所述壳体沿所述通孔之周向展开时,处于外侧的两个所述壳体中,一个所述壳体远离另一所述壳体的侧边上设有卡扣,另一个所述壳体远离相邻所述壳体的侧边上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卡接的卡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壳体装配于待减振件上的锁紧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为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壳体的螺钉,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螺钉穿过的开孔;或者,
所述锁紧件为线型的锁紧带,各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容置并定位所述锁紧带的定位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壳体包括具有腔室的腔壳和安装于所述腔壳上的盖板,所述腔壳上开设有开口,所述盖板盖于所述开口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装配于待减振件时,所述开口位于所述腔壳的外表面上,或者所述开口位于一所述腔壳与另一所述腔壳对接的侧面上,或者所述开口位于所述腔壳之用于形成所述通孔之侧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壳体中设有多个所述内腔;各所述内腔沿所述通孔轴向延伸设于对应所述壳体中,且多个内腔沿所述通孔径向排布,或者多个所述内腔沿所述通孔轴向层叠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流动物包括固态颗粒物、液体或者固态颗粒物和液体的混合物;各所述内腔的所述阻尼流动物占该内腔的容积的50%-9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结构,包括管路,所述管路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阻尼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钣金结构,包括金属板体,所述金属板体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阻尼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制热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管路结构或/和如上所述的钣金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该阻尼减振器设置两个以上壳体,壳体的内腔中填充阻尼流动物,而这些壳体可以围成具有通孔的装配体,则在使用时,可以将这些壳体合围装配在管路上,或者将至少一个填充有阻尼流动物的壳体固定在钣金上。在管路或钣金振动时,带动其上的壳体振动,进而将振动能量经壳体传递至内腔中的阻尼流动物,使阻尼流动物在内腔中运动并发生碰撞和摩擦,从而消耗管路或钣金振动的能量;同时阻尼减振装置具有质量,可以改变管路或钣金的固有振动频率,而避免阻尼减振器与相应管路或钣金产生共振,以有效地抑制管路或钣金的振动,进而防止管路或钣金因剧烈振动发生疲劳断裂。避将该阻尼减振器用于空调和冰箱等制冷制热设备中,可以进一步提升设备的质量,减少维护成本。而当该制冷制热设备为变频设备时,可以达到变频的全频段上良好减振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阻尼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阻尼减振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阻尼减振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阻尼减振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阻尼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阻尼减振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阻尼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阻尼减振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阻尼减振器中腔壳中安装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安装柱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阻尼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阻尼减振器的腔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阻尼减振器的腔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阻尼减振器与管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5所示的阻尼减振器与管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7所示的阻尼减振器与管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7所示的阻尼减振器与钣金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制热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的内腔中固态颗粒物不同填充比,对应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的内腔中固态颗粒物不同直径,对应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00-阻尼减振器;10-装配体;101-通孔;11-壳体;12-腔壳;121-腔室;13-盖板;111-弧形槽;112-定位槽;14-柔性铰链;151-凸起;152-弹性胶片;161-卡扣;162-卡钩;17-安装柱;171-开孔;172-;21-绑扎带;22-螺钉;
200-管路结构;201-管路;
300-钣金结构;301-金属板体;
400-制冷制热设备;401-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100进行说明。所述阻尼减振器100,包括N个壳体11,其中N≥2,且N为自然数,即该阻尼减振器100包括至少两个壳体11。壳体11中设有内腔(图未示);至少一个壳体11的内腔中填充有阻尼流动物(图未示)。阻尼流动物可以在内腔中流动,但阻尼流动物的种类并不局限于液体,如一些砂石状、粉末状的颗粒物也可以作为阻尼流动物;当然颗粒物与液体的混合物也是可以作为阻尼流动物,只要该阻尼流动物能够随壳体11的运动而流动的物质均能够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在壳体11运动时,其能量传递到内腔中的阻尼流动物,使得阻尼流动物在内腔中发生形状、位置的改变与运动,其形状的改变可以是连续性的,也可以是随机性;其位置的改变也可以是连续性的,也可以是随机性;另外振动激励下阻尼流动物还会产生随机变形,随机分散为多个不连续的小单元,也可随机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单元,并且阻尼流动物在内腔中运动,往往还会与内腔的侧壁发生随机的碰撞与不规则位置与方向的摩擦,当然,阻尼流动物的小单元之间也会发生随机的碰撞与不规则位置与方向的摩擦,而耗散振动能量;同时使得内腔中阻尼流动物振动频率更为紊乱、无序,其整体重心、位置及方向也是不断变化;因为阻尼减振器100具有质量且重心不断改变,会破坏其振动的固有频率,避免出现共振。
请一并参阅图14,N个壳体11可围成具有通孔101的装配体10,也就是说,这些壳体11可以围成装配体10,装配体10中具有通孔101,从而在安装时,可以方便将管路201穿过通孔101,以将装配体10安装在管路201上,即将该阻尼减振器100安装在管路201上。而当该阻尼减振器100安装在管路201上后,当管路201发生振动时,该阻尼减振器100不仅可以吸收并消耗管路201振动能量,而且因为阻尼减振器100具有质量且重心不断变化,可以改变该阻尼减振器100与管路201整体的固有频率,避免阻尼减振器100与相应管路201产生共振,避免管路201因剧烈振动而断裂,实现较快的阻尼减振。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100,在使用时,可以将这些壳体11合围装配在管路201上;在管路201振动时,带动其上的壳体11振动,进而将振动能量经壳体11传递至内腔中的阻尼流动物,使阻尼流动物在内腔中运动并发生碰撞和摩擦,从而消耗管路201振动的能量;同时阻尼减振装置100具有质量,可以改变管路201的固有振动频率,而避免阻尼减振器100与相应管路201产生共振,以有效地抑制管路201的振动,进而防止管路201因剧烈振动发生疲劳断裂。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该阻尼减振器100的N个壳体11展开,以固定在钣金上;或将阻尼减振器100围成装配体10后,整体绑定在钣金上,钣金振动时,阻尼减振器100会吸收并消耗钣金振动能量,而且因为阻尼减振器100具有质量且重心不断变化,可以改变该阻尼减振器100与钣金整体的固有频率,避免阻尼减振器100与钣金产生共振,避免其因剧烈振动而断裂,实现较快的阻尼减振。在使用上述阻尼减振器100时,可以将至少一个填充有阻尼流动物的壳体11固定在钣金上;在钣金振动时,带动其上的壳体11振动,进而将振动能量经壳体11传递至内腔中的阻尼流动物,使阻尼流动物在内腔中运动并发生碰撞和摩擦,从而消耗钣金振动的能量;同时阻尼减振装置100具有质量,可以改变钣金的固有振动频率,而避免阻尼减振器100与钣金产生共振,以有效地抑制钣金的振动,进而防止钣金因剧烈振动发生疲劳断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阻尼流动物为固态颗粒物,即在内腔中填充固态颗粒物。阻尼减振器100的减振效果可以用阻尼系数来进行表征,阻尼系数越大其减振效果越好。请参阅图20,内腔中填充固态颗粒物直径不同时,对应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中沿纵坐标的方向,从下至上依次为曲线e,曲线f,曲线g,曲线h,曲线k;图中曲线e固态颗粒物直径200目时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f固态颗粒物直径150目时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g固态颗粒物直径100目时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h固态颗粒物直径50目时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k固态颗粒物直径25目时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横坐标是振动源的振动速度(可理解为振动强度),纵坐标是等效阻尼。由图可知,对于使用同一种直径的固态颗粒物作为阻尼流动物,其等效阻尼系数随着激励的振动强度增大而增大。而当激励振动强度相同,则固态颗粒物的直径越大,等效阻尼系数越大。在理论上,固态颗粒物的直径越大,阻尼减振效果会越好,但是固态颗粒物的直径越大,重量会越大,碰撞耗能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越大,所以固态颗粒物的直径不能无限大,优选地,固态颗粒物的直径取10目-200目为佳。当然,一些实施例中,固态颗粒物可以使用一种直径大小的颗粒物,也可以使用几种直径大小的颗粒物进行混合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阻尼流动物为液体,使用液体,当壳体11振动时,振动能量传导到内腔中的液体,可以激起液体的振荡、振动与流动,而发生变形,以改变该阻尼减振器100的固有频率,并消耗能量,起到阻尼减振的效果。优选地,液体为具有粘性的液体。还有一些实施例中,阻尼流动物为固态颗粒物和液体的混合物。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阻尼流动物的充分流动,尽可能的耗散振动能量,该阻尼流动物的总体积小于内腔的容积,即该阻尼流动物未填满内腔,而是存在一定的空间供阻尼流动物自由运动。以便于阻尼流动物在内腔中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形和碰撞。优选地,各内腔的阻尼流动物占该内腔的容积的25%-95%。即内腔的填充比为0.5-0.95。填充比是指内腔内填充阻尼流动物的总体积与内腔容积的比,用来衡量内腔中阻尼流动物的填充量。由于阻尼流动物减振耗能是以阻尼流动物在内腔中发生摩擦、碰撞和振荡为前提,所以阻尼流动物在内腔中必须有运动空间。当阻尼流动物在内腔中占比较小时,其体积和重量较小,其运动对振动能量的耗散作用较弱,对于较大的振动而言,其对振动振幅的减小程度相对于原始振幅较小;当阻尼流动物在内腔中占比较大时,其整体的形态可变空间较小,在极限情况下接近普通的配重块,其阻尼效应较弱。优选地,内腔的填充比为0.25-0.85,即内腔的阻尼流动物占该内腔的容积的25%-85%。更优地,内腔的填充比为0.75-0.85,即内腔的阻尼流动物占该内腔的容积的75%-85%。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9,内腔中填充固态颗粒物时,不同填充比时,对应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中曲线a为填充比为0.85时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b为填充比为0.75时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c为填充比为0.5时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d为填充比为0.25时的等效阻尼与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横坐标是振动源的振动速度(可理解为振动强度),纵坐标是等效阻尼。由图可知,在内腔中固态颗粒物具有充足的流动与变形空间时,其等效阻尼系数随着激励的振动强度增大而增大。而当激励振动强度相同,填充比越高,等效阻尼系数越大。优选地,内腔的填充比为0.25-0.85。更优地,内腔的填充比为0.75-0.85。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11为两个,并且从通孔101的轴向上看,各壳体11呈半圆形。从而两个壳体11即可以圆成圆柱状,方便加工制作,并且便于组装。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也可以为三个、四个等数量,而这些壳体11围成柱状结构。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的外表面也可以不是圆弧面,相应地,围成的装配体10的外廓则不会呈圆柱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体10的外廓也可以是圆柱状、棱柱状、椭圆柱状、横截面为其他形状的柱状等,或者装配体10的外廓为多面体状或球体状,只要使装配体10上具有适配至管路201上的通孔101的立体状形状,均可以适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壳体11上分别具有弧形槽111,弧形槽111设在壳体11的内表面上,并且弧形槽111沿通孔101的轴向延伸设置。在上述N个壳体11围成具有通孔101的装配体10时:各弧形槽111形成通孔101的一部分,弧形槽111的底面形成通孔101对应部分的侧壁,从而上述N个壳体11的弧形槽111,可以围成上述通孔101,以便装配到管路201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N个壳体11沿通孔101之周向展开时,相邻两个壳体11之间通过柔性铰链14相连。这样,可以将相邻壳体11之间进行铰接相连,便于转动壳体11,方便将壳体11合围成装配体10。并且这些结构,也可以方便将这些壳体11展开,以便将这些壳体11固定在钣金上。而使用柔性铰链14连接,方便加工制作,降低成本,并且可以方便将相邻壳体11之间拆开,以分别将各壳体11固定在钣金上,以保证壳体11与钣金之间连接牢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也可以通过插扣结构与相应壳体11相连,如在一个壳体11的侧面上设置具有钩状的插杆,另一个壳体11上对应的面上开设卡孔,将插杆插入对应卡孔中,以将两个壳体11固定相连。当多个壳体11固定相连时,可以围成装配体10。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它铰链结构将相邻两个壳体11铰接相连,如使用合页等结构。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尼减振器100还包括阻尼结构,在将该阻尼减振器100安装在管路201上时,阻尼结构用于增大通孔101之侧壁与管路201间摩擦力,以便将该阻尼减振器100稳定地固定在管路201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阻尼结构为设于通孔101之侧壁上的若干凸起151。也就是说,在壳体11的弧形槽111的底面设置若干凸起151,在将这N个壳体11装配到管路201上时,这N个壳体11的弧形槽111围成供管路201穿过的通孔101,相应地,各弧形槽111中的凸起151抵压在管路201上,以增大与管路201的摩擦力,而可以使这些壳体11围成的装配体10牢固固定在管路201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阻尼结构为弹性胶片152,在将这N个壳体11装配到管路201上时,这N个壳体11的弧形槽111围成供管路201穿过的通孔101,相应地,弹性胶片152位于通孔101的侧壁上,从而使弹性胶片152位于管路201与各壳体11之间,以增大各壳体11与管路201的摩擦力,而可以使这些壳体11围成的装配体10牢固固定在管路201上。更具体地,弹性胶片152可以为一侧设有狭口的圆筒形片,也要以是多个胶片组合的结构。当然,还可以在各壳体11的弧形槽111中设置弹性胶片152。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各壳体11的弧形槽111的底面设置纹路,以形成阻尼结构,即这些壳体11围成装配体10时,装配体10的通孔10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纹路,从安装在管路201上时,可以增大各壳体11与管路201的摩擦力,而可以使这些壳体11围成的装配体10牢固固定在管路201上。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结构为设于通孔101之侧壁上的粘接胶层,也就是说,在各壳体11上设置粘接胶层,通过粘接的方式,使壳体11与管路201牢固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当相邻两个壳体11铰接,这样N个壳体11沿通孔101之周向展开时,处于外侧的两个壳体11中:一个壳体11远离另一壳体11的侧边上设有卡扣161,另一个壳体11远离相邻壳体11的侧边上设有与卡扣161配合卡接的卡钩162。也就是说,处于首尾的两个壳体11上分别设置卡扣161与卡钩162。请一并参阅图15,这种结构,当将这N个壳体11围成装配体10时,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将装配体10固定在管路201上。
请参阅图14和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将各壳体11更牢固地安装在管路201或金属板体301等待减振件上,该阻尼减振器100还包括用于将各壳体11装配于待减振件上的锁紧件,从而在将该阻尼减振器100安装在管路201或钣金等待减振件上上时,可以使用锁紧件进行固定,以保证该阻尼减振器100安装稳固。
具体地,请参阅图14,锁紧件可以为锁紧带,在安装时,可以使用锁紧带将N个壳体11组成的装配体10捆绑在管路201上,或将各壳体11捆绑在钣金上,或将装配体10整体捆绑在钣金上,安装方便。在一个实施例中,锁紧带可以是绑扎带2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锁紧带可以是魔术贴。还有一些实施例中,锁紧带也可以是绳带等其它可以用于捆绑的带状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各壳体11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定位槽112,从而在使用锁紧带固定时,可以将锁紧带置于定位槽112中,以容置锁紧带,并对锁紧带进行定位。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锁紧件为螺钉22,而各壳体11上开设有供螺钉22穿过的开孔171,从而组装相邻两个壳体11时,可以将螺钉22穿过两个壳体11上的开孔171,以将相邻两个壳体11固定相连,以方便装配到管路201上。另外,这种结构,也可以方便将壳体11通过螺钉22固定在钣金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至图10,为了将内腔更好的密封,可以在壳体11中设置安装柱17,安装柱17的一端与内腔一侧的内壁相连,安装柱17的另一端穿过内腔,而开孔171设有安装柱17中,以保证内腔良好的密封。
请参阅图2、图4和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壳体11包括腔壳12和盖板13,腔壳12中具有腔室121,并且腔壳12上开设有连接相应腔壳12的开口(图中未标出),盖板13安装在腔壳12上,并且盖板13盖于开口上,以使腔壳12中的腔室121形成壳体11的内腔。这种结构方向向内腔中填充阻尼流动物,同时也方便加工制作。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腔壳12的一端面呈敞口状结构,以使腔壳12的端部形成开口,而盖板13为与腔壳12端面相匹配的形状,将盖板13密封安装在腔壳12的端部,以将开口密封,形成内腔。这种结构便于盖板13与腔体的密封安装,也便于向腔室121中加入阻尼流动物。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腔壳12的侧面及对应形成装配体10之通孔101的内表面均呈敞口状结构,而使腔壳12的整个侧面形成开口,而盖板13为与腔壳12侧面相匹配的形状。这种结构会形成较大的开口,腔壳12与盖板13结构均方便加工制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腔壳12的端面开一个较小的开口,而盖板13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腔壳12上。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腔壳12的外周面上设置开口,相应的盖板13与开口相匹配,即当壳体11装配于待减振件上时,开口位于腔壳12的外表面上。当然,开口也可以设在腔壳12的侧面上,即开口位于一腔壳12与另一腔壳12对接的侧面上;或者开口位于腔壳12之用于形成通孔101之侧壁上。
请参阅图7至图10,当壳体11中设有安装柱17时,优选将腔壳12的侧面及对应形成装配体10之通孔101的内表面均呈敞口状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方便在加工制作时,在腔壳12中形成安装柱17,盖板13上对应设置孔位,以供安装柱17的另一端穿过,方便盖板13与安装柱17间的密封连接。进一步地,可以在安装柱17上设置台阶,可以起到支撑盖板13的作用。
请参阅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为四个,四个壳体11可以围成圆柱状结构。相邻两个壳体11通过柔性铰链14连接。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也可以为三个、五个等数量。
请参阅图12和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壳体11中可以设置多个内腔,从而在填充阻尼流动物时,可以在不同的内腔中进行填充,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各壳体11的重量,并且可以以较佳的填充比来填充需要填充阻尼流动物的内腔,以更好的增高阻尼减振效果。
具体地,请参阅图12,壳体11中的多个内腔沿通孔101轴向分布,即沿通孔101的轴向,壳体11中分布有多个内腔,具体地说,多个内腔沿通孔101轴向层叠分布,这种结构优选将腔壳12的侧面及对应形成装配体10之通孔101的内表面均呈敞口状结构;在加工制作时,可以直接在腔体中形成多个腔室121,再盖上盖板13,以形成多个内腔,方便加工制作。
请参阅图13,在一个实施例中,各内腔沿通孔101轴向延伸设于对应壳体11中,且多个内腔沿通孔101的径向排布。这种结构优选腔壳12的端面设置呈敞口状结构,在腔壳12中成型出多个腔室121,再盖上盖板13后,形成多个内腔,方便阻尼流动物的填充。当然,还有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以其它方式在壳体11中分隔出多个内腔。
请参阅图14至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管路结构200,包括管路201,管路201上安装有阻尼减振器100,该阻尼减振器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100。在本实施例中,管路201上设有一个阻尼减振器100,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管路201上可以安装多个阻尼减振器100。该阻尼减振器100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管路201的走向、形状、长度和振动幅度合理的设置。该管路结构200通过在管路201上的适当位置设置阻尼减振器100,能够有效改变振动频率和振幅,避免出现共振,吸收与消耗振动能量,保护管路201以免其振动过大而受损或者断裂。
具体地,请参阅图14,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阻尼减振器100包括绑扎带21,通过绑扎带21将该阻尼减振器100固定在管路201上。当然,上述各实施例中提供的绑扎带21等锁紧带可以是独立的部件,即在非工作状态下,不与壳体11、管路201连接。图15示出了具有卡扣161与卡钩162的阻尼减振器100通过卡接方式固定在管路201上的结构。图16示出了具有开孔171的阻尼减振器100通过螺钉22固定在管路201上的结构。
上述管路结构200可以用于各种具有管路201的设备中,请参阅图18,如将上述管路结构200应用在制冷制热设备400中。该制冷制热设备400包括压缩机401和设在压缩机401上的管路201,管路201上安装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100。当然,该制冷制热设备400的其它管路201上也可以安装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100。该制冷制热设备400可以是空调器,也可以是冰箱等。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钣金结构300,包括金属板体301,金属板体301上安装有阻尼减振器100。该阻尼减振器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振器100。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板体301上设有一个阻尼减振器100,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板体301上可以安装多个阻尼减振器100。该阻尼减振器100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金属板体301的位置、面积和振动幅度合理的设置。该钣金结构300通过在金属板体301上的适当位置设置阻尼减振器100,能够有效改变振动频率和振幅,避免出现共振,吸收与消耗振动能量,保护金属板体301以免其振动过大而受损或者断裂。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阻尼减振器100通过螺钉22固定在金属板体301上。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阻尼减振器100还可以通过绑扎带21固定在金属板体301上。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阻尼减振器100直接粘接在金属板体301上。
上述钣金结构300可以用于各种具有金属板体301的设备中,如将上述钣金结构300应用在制冷制热设备中。具体地,如将该阻尼减振器100安装在制冷制热设备的外壳或内部的金属板体301上。在一些制冷制热设备中,如果同时设有管路与金属板体,则可以在金属板体与管路上均设置上述阻尼减振装置,以起到良好的减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壳体,N≥2,N为自然数,所述壳体中设有内腔,至少一个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腔中填充有可随着所述壳体运动而流动的阻尼流动物,N个所述壳体可围成装配体,所述装配体设有供适配管路穿过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壳体上分别具有用于形成所述通孔之部分侧壁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设置于对应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用于增大所述通孔之侧壁与所述管路间摩擦力的阻尼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结构为配合设于所述通孔之侧壁上的弹性胶片,或者所述阻尼结构为设于所述通孔之侧壁上的若干凸起,或者所述阻尼结构为设于所述通孔之侧壁上的纹路,或者所述阻尼结构为设于所述通孔之侧壁上的粘接胶层。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壳体沿所述通孔之周向展开时,相邻两个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柔性铰链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壳体沿所述通孔之周向展开时,处于外侧的两个所述壳体中,一个所述壳体远离另一所述壳体的侧边上设有卡扣,另一个所述壳体远离相邻所述壳体的侧边上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卡接的卡钩。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壳体装配于待减振件上的锁紧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为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壳体的螺钉,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螺钉穿过的开孔;或者,
所述锁紧件为线型的锁紧带,各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容置并定位所述锁紧带的定位槽。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壳体包括具有腔室的腔壳和安装于所述腔壳上的盖板,所述腔壳上开设有开口,所述盖板盖于所述开口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装配于待减振件时,所述开口位于所述腔壳的外表面上,或者所述开口位于一所述腔壳与另一所述腔壳对接的侧面上,或者所述开口位于所述腔壳之用于形成所述通孔之侧壁上。
11.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壳体中设有多个所述内腔;各所述内腔沿所述通孔轴向延伸设于对应所述壳体中,且多个内腔沿所述通孔径向排布,或者多个所述内腔沿所述通孔轴向层叠分布。
12.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流动物包括固态颗粒物、液体或者固态颗粒物和液体的混合物;各所述内腔的所述阻尼流动物占该内腔的容积的50%-95%。
13.管路结构,包括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减振器。
14.钣金结构,包括金属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体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减振器。
15.制冷制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路结构或/和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钣金结构。
CN201920976618.XU 2019-06-25 2019-06-25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Active CN210135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6618.XU CN210135364U (zh) 2019-06-25 2019-06-25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6618.XU CN210135364U (zh) 2019-06-25 2019-06-25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5364U true CN210135364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7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6618.XU Active CN210135364U (zh) 2019-06-25 2019-06-25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53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5871A (zh) * 2019-06-25 2019-08-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5871A (zh) * 2019-06-25 2019-08-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96067A1 (en) Compressor sound attenuation
BR112016012249B1 (pt) Compressor rotativo
US20100189547A1 (en) Centrifugal Fan
CN210196761U (zh) 阻尼减振装置、管路结构及制冷设备
JP5350462B2 (ja) 同調周波数ダンパ
CN210135364U (zh)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CN210196762U (zh) 阻尼减振装置、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JP2009041761A (ja) 防振装置
CN214618472U (zh) 一种减振器和管路系统
US11873877B2 (en)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CN105508199A (zh) 压缩机组件、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2728813A (zh) 减振降噪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组件
CN110185871A (zh) 阻尼减振器、管路结构、钣金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CN210106139U (zh) 一种用于增压泵的静音结构及反渗透净水机
CN210196753U (zh) 阻尼减振装置、管路结构及制冷制热设备
AU2018383778B2 (en) Refrigerator
CN214618470U (zh) 一种新型减振器和管路系统
CN214746591U (zh) 减振降噪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组件
WO2022142217A1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17165A (zh) 配重块和空调器
CN210135367U (zh) 减振装置、减振管路系统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CN114412754B (zh) 降噪装置及冰箱
KR20170100896A (ko) 소음기
JP4975167B2 (ja)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用制振ブラケット及び取付装置並びに取付構造
JP2609713B2 (ja) 密閉形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