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4557U - 传动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动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54557U
CN211254557U CN201922183017.6U CN201922183017U CN211254557U CN 211254557 U CN211254557 U CN 211254557U CN 201922183017 U CN201922183017 U CN 201922183017U CN 211254557 U CN211254557 U CN 211254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ction
platform
synchronizing wheel
groove
convey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30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民
曾志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dtop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dtop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dtop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dtop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30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54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54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54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装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传动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传动打印平台包括:第一吸风平台,设有第一吸风通道,其端面设有与第一吸风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槽,其还设有分别与第一吸风通道及外部连通的第一吸风孔;第一输送带,至少部分铺设于第一吸风平台设有第一连通槽的一端;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沿预设方向运动;第一输送带端面设有两个以上相对预设方向倾斜或垂直延伸的第一吸风槽,该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沿预设方向平行排列;第一输送带运动时,第一吸风槽可与第一连通槽连通。该传动打印平台通过在第一输送带上设置第一吸风槽,一方面第一吸风槽的数量将远小于圆形通孔的数量,另一方面槽的加工难度低于圆形通孔。

Description

传动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打印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动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包装及装饰等诸多行业均需要用到打印制品,而打印制品则是打印基材通过打印设备印制完成。其中,打印基材一般承载于打印设备内部的打印平台并从其上经过,打印设备内的喷印模块对其进行喷墨处理以完成预设图案的打印。
由于打印基材多为纸材、片材等柔性材料,故打印基材在打印平台上经过时极易发生翘曲,即是打印基材的平面度不佳,不佳的平面度一方面无法保证良好的打印质量,另一方面也容易损坏喷印模块上的喷头。为克服这一缺陷,有些打印设备的打印平台包括吸风平台、输送带、动力装置及吸风装置,并通过上述结构将打印基材吸附在输送带表面,从而避免打印基材翘曲的问题。具体地,吸风平台内开设吸风通道,吸风平台的表面设有与该吸风通道连通的连通槽;输送带铺设于吸风平台设有连通槽的一端,且其上设有多排沿其运动方向阵列的圆形通孔,每排圆形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动力装置用于驱动输送带沿预设方向运动,在输送带运动的过程中,圆形通孔能够与连通槽连通;吸风装置与上述吸风平台连接,并用于抽离上述吸风通道内部分空气,以使输送带对应连通槽的圆形通孔处于负压状态,从而将铺设于输送带表面的打印基材平稳的吸附在输送带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在保证输送带对打印基材具有良好支撑效果的前提下,为尽可能地保证打印基材各处的吸附力均匀,输送带上的圆形通孔的尺寸需要尽可能小,数量则尽可能多,而输送带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作,在其上重复大量钻孔将大大增加输送带的制造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传动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以解决为保证打印基材各处的吸附力均匀时,输送带制造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动打印平台模块,包括:
第一吸风平台,内部设有第一吸风通道,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风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一吸风平台还设有第一吸风孔,所述第一吸风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吸风孔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第一输送带,至少部分铺设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设有所述第一连通槽的一端并覆盖所述第一连通槽;以及
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沿预设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输送带远离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所述第一吸风槽相对所述预设方向倾斜或垂直延伸,所述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沿所述预设方向平行排列;
于所述第一输送带运动时,所述第一吸风槽可与所述第一连通槽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吸风槽相对所述预设方向倾斜延伸;
沿所述预设方向,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吸风槽之间,一第一吸风槽于靠近另一第一吸风槽的一端的端部位于所述另一第一吸风槽的两端部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吸风槽为盲槽,所述第一吸风槽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通孔;
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通孔能够与所述第一连通槽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基座,所述第一吸风平台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第一同步轮及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输送带为同步带,一所述第一输送带对应一所述第一同步轮及一所述第二同步轮;
沿所述预设方向,所述第一同步轮及所述第二同步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两侧,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
所述第一输送带绕设于所述第一同步轮及所述第二同步轮,且至少部分铺设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设有所述第一连通槽的一端;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同步轮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吸风平台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一一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基座包括顶板,两所述第一输送带之间设有所述顶板,所述第一输送带铺设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部分于远离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平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
第二吸风平台,两所述第二吸风平台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两侧,所述第二吸风平台的内部设有第二吸风通道,所述第二吸风平台于对应所述第一连通槽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吸风通道连通的第二连通槽,所述第二吸风平台还设有第二吸风孔,所述第二吸风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吸风孔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第二输送带,至少部分铺设于所述第二吸风平台设有所述第二连通槽的一端,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二吸风平台一一对应;以及
第二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输送带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输送带远离所述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组以上吸附孔,所述吸附孔贯通所述第二输送带,所述两组以上吸附孔沿所述预设方向平行排列;
于所述第二输送带运动时,所述吸附孔可与所述第二连通槽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每组所述吸附孔包括两个以上吸附孔,所述两个以上吸附孔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平行排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所述电机、第三同步轮及第四同步轮,所述第二输送带为同步带,一所述第二输送带对应一所述第三同步轮及一所述第四同步轮;
所述第三同步轮与所述第一同步轮同轴设置并固定;
所述第四同步轮设于所述第二吸风平台远离所述第三同步轮的一侧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
所述第二输送带绕设于所述第三同步轮及所述第四同步轮,且至少部分铺设于所述第二吸风平台设有所述第二连通槽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印设备,包括上述的传动打印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打印平台包括第一吸风平台、第一输送带以及第一动力装置。其中,第一吸风平台内部设有第一吸风通道,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第一吸风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槽。第一输送带至少部分铺设于上述第一吸风平台设有第一连通槽的一端,并覆盖所述第一连通槽,第一输送带远离所述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该第一吸风槽相对所述预设方向倾斜或垂直延伸,上述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沿所述预设方向平行排列。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沿预设方向运动,于第一输送带运动时,第一吸风槽可与所述第一连通槽连通。第一吸风平台还设有第一吸风孔,该第一吸风孔的一端与第一吸风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则外部的吸风装置可以通过该第一吸风孔抽离第一吸风通道内的至少部分空气,以使第一吸风通道及与其连通的第一吸风槽呈负压状态,从而使打印基材被平稳地吸附在第一输送带上,而不容易发生翘曲。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打印平台通过在第一输送带上设置第一吸风槽,取代了目前在同排加工多个圆形通孔的设计,一方面第一吸风槽的数量将远小于圆形通孔的数量,另一方面槽的加工难度本身亦低于圆形通孔的加工难度,故本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打印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为保证打印基材各处的吸附力均匀时,输送带制造难度高的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打印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传动打印平台隐藏基座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沿B-B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6为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其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打印平台的立体示意图、传动打印平台隐藏基座后的立体示意图、传动打印平台隐藏基座后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以及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传动打印平台包括基座100、第一吸风平台200、第一输送带300以及第一动力装置400。其中,基座100用于安装上述各机构。第一吸风平台200安装于基座100,其内部设有第一吸风通道210,其一端的端面设有与上述第一吸风通道210连通的第一连通槽220;第一吸风平台200还设有第一吸风孔230,该第一吸风孔230的一端与第一吸风通道210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第一输送带300至少部分铺设于第一吸风平台200设有上述第一连通槽220的一端并覆盖第一连通槽220。第一动力装置400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300沿预设方向运动,以带动铺设于其上的打印基材(未示出)运动。第一输送带300远离第一吸风平台200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310,第一吸风槽310相对预设方向倾斜延伸或相对预设方向垂直延伸,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310沿上述预设方向依次平行排列;于第一输送带300沿上述预设方向运动时,第一吸风槽310可与第一连通槽220连通。本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方向为图示水平前后方向。
对于上述基座100,请参照图1,其由多根条状的型材搭接呈长方体状。
对于上述第一吸风平台200,请具体参照图4,同时结合图1至图3,该第一吸风平台200设于基座100的顶部,其整体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第一吸风平台200的内部设有整体亦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吸风通道210,其远离基座100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上述第一吸风通道210连通的第一连通槽220,该第一连通槽220亦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第一吸风平台200的侧壁设有贯通的第一吸风孔230,外部的吸风装置(未示出)能够通过该第一吸风孔230与第一吸风平台200连接,并从第一吸风通道210抽离至少部分空气。
对于上述第一输送带300,请具体参照图4,同时结合图1至图3,该第一输送带300至少部分铺设于上述第一吸风平台200设有第一连通槽220的一端,其铺设于第一吸风平台200的部分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并覆盖第一连通槽220。第一输送带300远离第一吸风平台200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310,第一吸风槽310相对预设方向倾斜延伸,所述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310沿预设方向依次平行排列。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风槽310为盲槽,其底部设有贯穿第一输送带300的第一通孔320;于第一动力装置400驱动第一输送带300沿预设方向运动时,第一通孔320能够与第一连通槽220连通,从而使对应的第一吸风槽310与第一连通槽220及第一吸风通道210连通;当外部的吸风装置开始工作时,承载于第一输送带300表面的打印基材于对应上述第一连通槽220的各第一吸风槽310处呈负压状态,则打印基材将被稳定地吸附于第一输送带300的表面,从而避免打印基材起皱、翘曲。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吸风槽310也可以是通槽,于第一动力装置400驱动第一输送带300沿预设方向运动时,其能够直接与第一吸风通道210连通;此外,第一吸风槽310还可以相对上述预设方向垂直延伸。
进一步地,沿上述预设方向,相邻的两第一吸风槽310之间,其中一第一吸风槽310于靠近另一第一吸风槽310的一端的端部位于上述的另一第一吸风槽310的两端部之间,以避免打印基材铺设于上述第一输送带300表面时,打印基材沿上述预设方向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位于相邻的两第一吸风槽之间,导致打印基材的前端和/或后端部分由于未被吸附而可能发生起皱、翘曲的弊端。
对于上述第一动力装置400,请参照图3,同时结合其他附图,第一动力装置400包括电机410、第一同步轮420及第二同步轮430。沿上述预设方向,第一同步轮420及第二同步轮430之间平行设置,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200的两侧,第一同步轮420及第二同步轮430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100。第一输送带300为同步带,其整体环绕第一吸风平台200、第一同步轮420及第二同步轮430,其绕设于第一同步轮420及第二同步轮430,并与该第一同步轮420及第二同步轮430配合;第一输送带300顶部的水平区域至少部分铺设于第一吸风平台200设有第一连通槽220的一端。电机410的输出端与第一同步轮420连接,其能够驱动第一同步轮420转动,从而带动上述第一输送带300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风平台200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一吸风平台200沿垂于于上述预设方向的方向平行排列。第一输送带300、第一同步轮420及第二同步轮430均与上述第一吸风平台200一一对应。可以理解的是,在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吸风平台200、第一输送带300、第一同步轮420及第二同步轮430的数量还可以是其他数量,只要保证上述结构一一对应即可。
进一步地,为避免打印基材于垂直上述预设方向的宽度大于两第一输送带300之间外部边缘的宽度时,打印基材位于两第一输送带300上的部位容易在第一吸风平台200及吸风装置的作用下下弯,打印基材位于第一输送带300之外的部分上弯,从而导致打印基材平面度不佳,该传动打印平台还包括两第二吸风平台500、两第二输送带600及第二动力装置。
对于前述第二吸风平台500,请参照图5及图6,其分别示出了该传动打印平台沿B-B线的剖切示意图以及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同时结合图1至图4,第二吸风平台500设于基座100的顶部,其整体亦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第二吸风平台500的内部设有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吸风通道510,其于对应所述第一连通槽220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第二吸风通道510连通的第二连通槽520,该第二连通槽520亦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第二吸风平台500的侧壁设有贯通的第二吸风孔530,即是:该第二吸风孔530的一端与第二吸风通道510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外部的吸风装置(未示出)能够通过该第二吸风孔530与第二吸风平台500连接,并从第二吸风通道510抽离至少部分空气。沿垂直于上述预设方向的方向,两第二吸风平台500之间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两第一吸风平台200的两侧。
对于前述第二输送带600,请参照图5及图6,同时结合其他附图,该第二输送带600至少部分铺设于第二吸风平台500设有第二连通槽520的一端,其铺设于第二吸风平台500的部分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并覆盖第二连通槽520。第二输送带600远离第二吸风平台500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组以上吸附孔610,吸附孔610贯通第二输送带600,每组吸附孔610包括两个以上吸附孔610,该两个以上吸附孔610沿垂直于上述预设方向的方向依次排列;上述两组以上吸附孔610沿预设方向依次平行排列。于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第二输送带600沿预设方向运动时,每组吸附孔610中至少部分吸附孔610能够与第二连通槽520连通;当外部的吸风装置开始工作时,承载于第二输送带600表面的打印基材边缘于对应上述第二连通槽520的各吸附孔610处呈负压状态,则打印基材位于第一输送带300外部的边缘部位将被稳定地吸附于第二输送带600的表面,进而避免打印基材中部下弯、四周上弯的弊端,从而提升打印基材的平面度。考虑到打印基材落在第二输送带的面积较小,而吸附孔流过的气流更为集中,其相对第一吸风槽310的吸附能力更强,有利于克服因第一吸风槽310吸附力而导致打印基材中间下弯、四周上弯的弊端。本实施例中,吸附孔610的径向尺寸与上述第一通孔320的径向尺寸大致相当。
对于前述第二动力装置,其用于驱动第二输送带600沿预设方向运动,于第二输送带600运动时,吸附孔610可与所述第二连通槽520连通,从而实现对打印基材边缘部位的吸附。本实施例中,第二动力装置包括上述电机410、第三同步轮440及第四同步轮450,第二输送带600为同步带,第二输送带600、第三同步轮440及第四同步轮450均与第二吸风平台500一一对应。其中,第三同步轮440与第一同步轮420同轴设置并相互固定,第四同步轮450与第三同步轮440平行设置且位于第二吸风平台500远离第三同步轮440的一侧,第四同步轮450可转动地安装于上述基座100。第二输送带600整体环绕第二吸风平台500、第三同步轮440及第四同步轮450,其绕设于第三同步轮440及第四同步轮450,并与该第三同步轮440及第四同步轮450配合;第二输送带600顶部的水平区域至少部分铺设于第二吸风平台500设有第二连通槽520的一端。电机410驱动第一同步轮420转动的同时,第三同步轮440将同步运动,从而带动上述第二输送带600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打印平台包括第一吸风平台200、第一输送带300以及第一动力装置400。其中,第一吸风平台200内部设有第一吸风通道210,第一吸风平台200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第一吸风通道210连通的第一连通槽220。第一输送带至少部分铺设于上述第一吸风平台200设有第一连通槽220的一端,并覆盖第一连通槽220;第一输送带远离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310,该第一吸风槽310相对上述预设方向倾斜或垂直延伸,上述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310沿上述预设方向平行排列。第一动力装置40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300沿预设方向运动,于第一输送带300运动时,第一吸风槽310可与所述第一连通槽220连通。第一吸风平台200还设有第一吸风孔230,该第一吸风孔230的一端与第一吸风通道210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则外部的吸风装置可以通过该第一吸风孔230抽离第一吸风通道内的至少部分空气,以使与第一吸风通道连通的第一吸风槽呈负压状态,从而使打印基材被平稳地吸附在第一输送带300上,而不容易发生翘曲。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打印平台通过在第一输送带上设置第一吸风槽,取代了目前在同排加工多个圆形通孔的设计,一方面第一吸风槽的数量将远小于圆形通孔的数量,另一方面槽的加工难度本身亦低于小径的圆形通孔的加工难度,故本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打印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为保证打印基材各处的吸附力均匀时,输送带制造难度高的的技术问题。同时,沿所述预设方向,相邻的两第一吸风槽310之间,其中一第一吸风槽310于靠近另一第一吸风槽310的一端的端部位于上述的另一第一吸风槽310的两端部之间,则沿上述预设方向,打印基材的两端都将位于第一吸风槽的吸附区域内,从而能够避免打印基材的前后两端部分可能发生起皱、翘曲的弊端。
此外,双第一输送带及双第二输送带等多输送带平行排布的设计可以使相邻的两输送带之间留出间隙,相应地,基座还包括顶板(未示出),该间隙能够用以设置基座的顶板,且第一输送带铺设在第一吸风平台的部分于远离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与顶板远离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平齐;即是:打印基材部分由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承载,部分由基座承载。由于基座为刚性结构,其相对于输送带承载打印基材的效果更好,故多输送带平行排布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打印基材承载于单一输送带时由于打印基材重力过大而整体下凹,从而导致喷印效果不佳的弊端。当然,第一输送带及第二输送带沿垂直于预设方向的两侧边亦可以承载于基座的顶板,从而避免第一输送带及第二输送带由于本身重力下凹而导致喷印效果不佳的弊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包括上述的传动打印平台。故,该打印设备能够有效解决为保证打印基材各处的吸附力均匀时,输送带制造难度高的的技术问题。此外,该打印设备亦能够避免打印基材的前后两端部分可能发生起皱、翘曲的弊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传动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吸风平台,内部设有第一吸风通道,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风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一吸风平台还设有第一吸风孔,所述第一吸风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吸风孔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第一输送带,至少部分铺设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设有所述第一连通槽的一端并覆盖所述第一连通槽;以及
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沿预设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输送带远离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所述第一吸风槽相对所述预设方向倾斜或垂直延伸,所述两个以上第一吸风槽沿所述预设方向平行排列;
于所述第一输送带运动时,所述第一吸风槽可与所述第一连通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槽相对所述预设方向倾斜延伸;
沿所述预设方向,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吸风槽之间,一第一吸风槽于靠近另一第一吸风槽的一端的端部位于所述另一第一吸风槽的两端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槽为盲槽,所述第一吸风槽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第一通孔;
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通孔能够与所述第一连通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所述第一吸风平台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第一同步轮及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输送带为同步带,一所述第一输送带对应一所述第一同步轮及一所述第二同步轮;
沿所述预设方向,所述第一同步轮及所述第二同步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两侧,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
所述第一输送带绕设于所述第一同步轮及所述第二同步轮,且至少部分铺设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设有所述第一连通槽的一端;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同步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吸风平台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顶板,两所述第一输送带之间设有所述顶板,所述第一输送带铺设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部分于远离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吸风平台,两所述第二吸风平台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风平台的两侧,所述第二吸风平台的内部设有第二吸风通道,所述第二吸风平台于对应所述第一连通槽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吸风通道连通的第二连通槽,所述第二吸风平台还设有第二吸风孔,所述第二吸风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吸风孔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第二输送带,至少部分铺设于所述第二吸风平台设有所述第二连通槽的一端,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二吸风平台一一对应;以及
第二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输送带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输送带远离所述吸风平台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两组以上吸附孔,所述吸附孔贯通所述第二输送带,所述两组以上吸附孔沿所述预设方向平行排列;
于所述第二输送带运动时,所述吸附孔可与所述第二连通槽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吸附孔包括两个以上吸附孔,所述两个以上吸附孔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方向平行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传动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所述电机、第三同步轮及第四同步轮,所述第二输送带为同步带,一所述第二输送带对应一所述第三同步轮及一所述第四同步轮;
所述第三同步轮与所述第一同步轮同轴设置并固定;
所述第四同步轮设于所述第二吸风平台远离所述第三同步轮的一侧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
所述第二输送带绕设于所述第三同步轮及所述第四同步轮,且至少部分铺设于所述第二吸风平台设有所述第二连通槽的一端。
10.一种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打印平台。
CN201922183017.6U 2019-12-06 2019-12-06 传动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Active CN211254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3017.6U CN211254557U (zh) 2019-12-06 2019-12-06 传动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3017.6U CN211254557U (zh) 2019-12-06 2019-12-06 传动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54557U true CN211254557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90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3017.6U Active CN211254557U (zh) 2019-12-06 2019-12-06 传动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545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3483A (zh) * 2021-12-07 2022-03-01 上海泰威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导带式板材数码打印系统吸风式平台结构
WO2023029157A1 (zh) * 2021-09-01 2023-03-09 深圳汉华工业数码设备有限公司 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9157A1 (zh) * 2021-09-01 2023-03-09 深圳汉华工业数码设备有限公司 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CN114103483A (zh) * 2021-12-07 2022-03-01 上海泰威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导带式板材数码打印系统吸风式平台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54557U (zh) 传动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CN209521265U (zh) 一种手机屏幕覆膜装置
KR20100040693A (ko) 프린터용 베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잉크젯 프린터
US20020109768A1 (en) Device for simultaneously holding by suction and transporting a sheet
WO2022089042A1 (zh) 输送装置、输送系统及打印设备
CN1891647B (zh) 平板玻璃传送装置
CN110757316A (zh) 一种自动化研磨清洗线
CN110126262B (zh) 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
CN212981841U (zh) 一种喷绘打印机的负压吸附传送装置
CN113787831A (zh) 一种喷墨式打印机的线路板进料系统及进料方法
CN215217074U (zh) 一种立式烘干机
CN109932873A (zh) 一种自动曝光机
CN209433187U (zh) 一种自动曝光机
JP2012232269A (ja) 基板浮上型搬送機構用スリットコート式塗布装置
CN116512741A (zh) 一种触摸屏高精度自动印刷装置
TW201343521A (zh) 搬運裝置
CN215970696U (zh) 一种喷墨式打印机的线路板吸附输送装置
CN215970695U (zh) 一种喷墨式打印机的线路板进料系统
CN110154396B (zh) 显示或触控模组的上料中转结构
CN202669142U (zh) 一种带传送装置的丝网印刷台
CN114211889A (zh) Pcb板双面喷印机
CN206465627U (zh) 一种小体积型双用uv印刷机
CN219927254U (zh) 一种包装装潢印刷烘干装置
CN217835148U (zh) 喷墨打印设备
JPH11180554A (ja) 基板搬送用ハンド及び基板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