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2494U -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52494U
CN211252494U CN201921738916.1U CN201921738916U CN211252494U CN 211252494 U CN211252494 U CN 211252494U CN 201921738916 U CN201921738916 U CN 201921738916U CN 211252494 U CN211252494 U CN 211252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eam assembly
energy
impact beam
bea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89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文
袁昕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389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52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52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52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其中,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部件和挡板;所述吸能部件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两端;所述吸能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防撞梁本体连接,所述吸能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后板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之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前板、所述后板固定连接;所述后板中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后板中靠近所述前板的表面,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着所述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在前防撞梁总成受到撞击时,第一加强筋能够降低后板裂开的可能性,提高前防撞梁总成的防护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逐渐普及,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因此,安全性能已经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防撞梁是在汽车受到撞击时起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的装置,从而使得防撞梁能够保护位于车厢内的人员。
传统的防撞梁总成中,采用钢作为制作材料,虽然能够保证防撞梁总成的保护性能,但是会使得整个汽车的重量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汽车行驶的能耗成本。并且传统的防撞梁总成一般采用复杂结构,提高了防撞梁总成的制作成本和安装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部件和挡板;
所述吸能部件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两端;
所述吸能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防撞梁本体连接,所述吸能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
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后板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之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前板、所述后板固定连接;
所述后板中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后板中靠近所述前板的表面,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着所述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挡板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所述吸能部件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牵引环螺母;
所述牵引环螺母嵌入所述防撞梁本体中;
所述牵引环螺母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
所述前板的上端凸出于所述上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前板的下端凸出于所述下连接板的下表面;
所述后板的上端凸出于所述上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后板的下端凸出于所述下连接板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的加强连接板;
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加强连接板之间;
和/或,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加强连接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为一体式部件,所述防撞梁本体为挤压铝材质。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贴合部与缓冲部;
所述贴合部与所述吸能部件贴合连接;
所述缓冲部为圆弧状。
优选地,所述吸能部件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所述吸能部件为一体式部件。
优选地,还包括牵引环;
所述牵引环包括环体以及与所述环体连接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牵引环螺母适配的螺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前防撞梁总成设置有防撞梁本体、吸能部件和挡板。通过在防撞梁本体的后板设置第一加强筋,使得当前防撞梁总成受到碰撞时,后板能够避免开裂,提高前防撞梁的保护性能,同时也可以防止后板裂开后对车内乘客造成伤害,或者由于后板开裂导致碰撞物深入至汽车内部其他区域。
进一步,由于防撞梁本体由相对设置的前板、后板和连接件构成,使得防撞梁本体为中空结构,减轻前防撞梁总成的重量,降低汽车行驶时的能源消耗。
所述吸能部件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两端;所述吸能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防撞梁本体连接,所述吸能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通过第二加强筋稳定吸能部件的位置,避免碰撞过程中吸能部件移位导致降低前防撞梁总成的防护性能。
通过将牵引环螺母嵌入至防撞梁本体内,并采用烧焊的方式与前板和后板连接,使得牵引环螺母能够对防撞梁本体施加更大的牵引作用力,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牵引环螺母设置按在防撞梁本体外部,存在牵引环螺母与防撞梁本体分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A-A截面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第二视角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B-B截面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第三视角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C-C截面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第一视角的结构图。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A-A截面的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汽车中,具体可以安装在汽车中的头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可以包括:防撞梁本体1、吸能部件2和挡板3;
所述吸能部件2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两端;
所述吸能部件2的一端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连接,所述吸能部件2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3连接;
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11、后板12以及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前板11与所述后板12之间,所述连接件13与所述前板 11、所述后板12固定连接;
所述后板中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加强筋121,所述第一加强筋121位于所述后板12中靠近所述前板11的表面,所述第一加强筋121沿着所述后板 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前板11和后板12可以呈圆弧形,以更好地适配安装于汽车。
前防撞梁总成中的两个吸能部件2分别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两端,从而使得在前防撞梁总成发生碰撞时,吸能部件2吸收防撞梁本体1各个位置受到的动能。通过挡板3固定吸能部件2的位置以及进一步避免汽车其他部件受损或车内人员受伤。
当前防撞梁总成安装于汽车上时,前板11与车内乘客的距离大于后板 12与车内乘客的距离,当汽车与前方物体发生碰撞时,前板11最先受到冲击力,然后是后板12受到冲击力。
可以通过实体碰撞实验或者仿真碰撞,确定当前防撞梁总成受到碰撞时,后板12出现开裂的位置,并在该位置添加第一加强筋1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加强筋121的数量不作限定,只需要满足第一加强筋121设置在后板12上即可。
本实施例新型实施例可以通过在防撞梁本体1的后板12设置第一加强筋121,使得当前防撞梁总成受到碰撞时,后板12能够避免开裂,提高前防撞梁的保护性能,同时也可以防止后板12裂开后对车内乘客造成伤害,或者由于后板12开裂导致碰撞物深入至汽车内部其他区域。
进一步,由于防撞梁本体1由相对设置的前板11、后板12和连接件13 构成,使得防撞梁本体1为中空结构,减轻前防撞梁总成的重量,降低汽车行驶时的能源消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3包括:上连接板131和下连接板132;
所述前板11的上端凸出于所述上连接板131的上表面,所述前板11的下端凸出于所述下连接板132的下表面;
所述后板12的上端凸出于所述上连接板131的上表面,所述后板12的下端凸出于所述下连接板132的下表面。
由于上连接板131和下连接板132均位于前板11和后盖的上端和下端之间,从而在前防撞梁总成发生碰撞时,降低上连接板131和下连接板132 裂开的可能,进一步提高前防撞梁总成的防护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本体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131与所述下连接板132之间的加强连接板14;
所述第一加强筋121位于所述上连接板131与所述加强连接板14之间;
和/或,所述第一加强筋121位于所述下连接板132与所述加强连接板 14之间。
通过在上连接板131和下连接板132之间设置加强连接板14,使得防撞梁本体1截面呈“日”形,进一步提高前防撞梁总成的防护性能。
其中,第一加强筋121的高度为垂直于后板12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加强筋121的宽度为由下连接板132至上连接板131的方向上且平行于后板12 的长度。
第一加强筋121的高度为2.5~3毫米,第一加强筋121的宽度为4.5~5.5 毫米。
作为一种优选示例,第一加强筋121的高度为3毫米,第一加强筋121 的宽度为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本体1为一体式部件,所述防撞梁本体1为挤压铝材质。
由于防撞梁本体1为一体式部件,避免了需要复杂的步骤安装前防撞梁总成,降低前防撞梁总成的使用成本。采用挤压铝作为防撞梁本体1的材质,能够进一步降低前防撞梁总成的重量,进一步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第二视角的结构图。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B-B截面的结构图。参照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第三视角的结构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挡板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1;
所述吸能部件2与所述第二加强筋31连接。
当前防撞梁总成与物体发生碰撞时,吸能部件2能够发生形变从而吸收动能。
通过第二加强筋31稳定吸能部件2的位置,避免碰撞过程中吸能部件2 移位导致降低前防撞梁总成的防护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筋31包括贴合部311与缓冲部312;
所述贴合部311与所述吸能部件2贴合连接;所述缓冲部312为圆弧状。
第二加强筋31的贴合部311与吸能部件2的表面贴合连接,从而对吸能部件2进行限位,避免吸能部件2的移位。
进一步地,贴合部311与吸能部件2通过烧焊的方式连接,从而加强吸能部件2与第二加强筋31的连接强度。
由于吸能部件2的尺寸总会存在细微差别,缓冲部312设置为圆弧状,使得在安装吸能部件2与贴合部311连接时,缓冲部312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吸能部件2能够较为轻松地与贴合部311连接。
挡板3可以由挡板3本体和第二加强筋31构成。吸能部件2的一端与挡板3本体连接,吸能部件2的另一端与防撞梁本体1连接,吸能部件2的表面与第二加强筋31的贴合部311贴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吸能部件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吸能部件2为一体式部件。
具体的,吸能部件2可以为横截面为多边形的中空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示例,吸能部件2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通过将吸能部件2设置为一体式部件,降低前防撞梁总成的组装成本。
参照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C-C截面的结构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前防撞梁总成还包括牵引环螺母4;
所述牵引环螺母4嵌入所述防撞梁本体1中;
所述牵引环螺母4与所述前板11和所述后板12固定连接。
当需对汽车进行拖拉时,由牵引环螺母4接受外部提供的拉力,并对前防撞梁总成造成牵引作用力。通过将牵引环螺母4嵌入至防撞梁本体1内,并采用烧焊的方式与前板11和后板12连接,使得牵引环螺母4能够对防撞梁本体1施加更大的牵引作用力,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牵引环螺母4设置按在防撞梁本体1外部,存在牵引环螺母4与防撞梁本体1分离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前防撞梁总成还包括牵引环;
所述牵引环包括环体以及与所述环体连接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牵引环螺母4适配的螺纹。
当需要拖拉汽车时,可以将牵引环通过连接杆与牵引环螺母4旋转连接,从而使得牵引环螺母4稳定地套设在连接杠表面。外部的拉力提供部件(例如:拖钩)可以与环体连接,以对环体施加拉力。
当不需要拖拉汽车时,可以将牵引环通过连接杆与牵引环螺母4反向旋转,以分离连接杆和牵引环螺母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一种汽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部件和挡板;
所述吸能部件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两端;
所述吸能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防撞梁本体连接,所述吸能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
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后板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之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前板、所述后板固定连接;
所述后板中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后板中靠近所述前板的表面,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着所述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所述吸能部件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环螺母;
所述牵引环螺母嵌入所述防撞梁本体中;
所述牵引环螺母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
所述前板的上端凸出于所述上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前板的下端凸出于所述下连接板的下表面;
所述后板的上端凸出于所述上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后板的下端凸出于所述下连接板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的加强连接板;
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加强连接板之间;
和/或,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加强连接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为一体式部件,所述防撞梁本体为挤压铝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贴合部与缓冲部;
所述贴合部与所述吸能部件贴合连接;
所述缓冲部为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能部件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所述吸能部件为一体式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环;
所述牵引环包括环体以及与所述环体连接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牵引环螺母适配的螺纹。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
CN201921738916.1U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Active CN211252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8916.1U CN211252494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8916.1U CN211252494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52494U true CN211252494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5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8916.1U Active CN211252494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524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36393U (zh) V形保险杠延长段以及保险杠延长段
US6793246B2 (en) Knee support for occupants
JP2012521922A (ja) 側面衝撃保護用の変形可能クロスカービーム
CN206288079U (zh) 一种白车身下车体连接件
CN103625557A (zh) 汽车碰撞时用于分散前立柱的碰撞能量的结构
CN210734063U (zh) 车架前横梁总成
CN103625249A (zh) 具有抵抗侧面冲击的加强构件的2门/3门型车辆
WO2014083376A1 (en) Underrun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1479133A (zh) 防钻撞保护器和提供防钻撞保护的方法
US8123264B2 (en) Crash box device
CN211252494U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KR100747029B1 (ko) 자동차의 프론트 엔드부 구조
JP5130492B2 (ja) 耐座屈特性に優れた車両用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CN101980888A (zh) 安全保险杠
CN106945726A (zh) 汽车拖钩及汽车纵梁
CN207972674U (zh) 汽车仪表板横梁
KR102592572B1 (ko) 가드레일
CN107472176B (zh) 防撞装置及具有该防撞装置的汽车
CN212500670U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1765376U (zh) 一种gmt后防撞梁
JP2008189273A (ja) フロントアンダランプロテクタ
CN211167095U (zh) 车辆横梁总成及车架
CN211001213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后保横梁总成
CN210363700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114644046A (zh) 一种汽车车架与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