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3056U - 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43056U
CN211243056U CN201921225725.5U CN201921225725U CN211243056U CN 211243056 U CN211243056 U CN 211243056U CN 201921225725 U CN201921225725 U CN 201921225725U CN 211243056 U CN211243056 U CN 211243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soning
cover
inner cover
addition system
cylind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257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偲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uowei Intelligent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shao R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shao R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shao R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257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43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43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43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sonings (AREA)

Abstract

为了解决目前尚且不存在比较完善的无固定形状的粉末状调味料的取料装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包括:外罩4和内罩5,其中,内罩5位于外罩4的内部,内罩5包括圆柱形外侧壁、调味料储放盒52和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调味料储放盒52位于圆柱形外侧壁和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之间,圆柱形的底部设有一圈第一齿轮56,第一齿轮56与第二齿轮57啮合,第二齿轮57的中心插入第一减速箱59的输出轴,第一电机58的电机轴与第一减速箱59的输入端连接;调味料储放盒52内部的容置腔室521用于放置粉末状调味料,在容置腔室521中的底部设置搅龙523。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将食材进行自动化加工的过程中,原材料取料包括有固定形状的块状或颗粒状的蔬菜和肉类,同时还包括无固定形态的液体调味料和水,当然,还包括无固定形状的粉末状调味料。针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原材料,通常有固定形状的块状或颗粒状的蔬菜和肉类是最好处理的,而且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处理有固定形状的块状或颗粒状的蔬菜和肉类的产品,比如通过气缸带动夹爪的形式进行抓取,又或者通过气缸和/或电机的形式带动食物铲的形式将块状或颗粒状的蔬菜和肉类进行铲出,虽然市面上现有的这些有固定形状的块状或颗粒状的蔬菜和肉类的处理方式不尽完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是能够实现取料过程中。
现阶段,市场上对于无固定形状的粉末状调味料的处理方式是没有的,粉末状的调味料通常包括食用糖、食用盐、味精、鸡精、胡椒粉、孜然粉、桂皮粉、花椒粉、生粉等,目前还在通过人工添加的方式进行实现,目前对于无固定形状的粉末状调味料的取料没有自动化处理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调味料种类较多,且每次用量少,又都是粉末状,所以相对来说采用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取料比较困难。
但是,现在社会的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当其他的食材都能实现自动化取料,而粉末状的调味料却无法实现自动化取料的时候,则还是需要人工在食材高温加热处理的过程中适时添加调味料,这种做法完全没有减去使用者的看顾时间,对于家庭自动化而言,并不是不可替代品,而且人工添加调味料的方式也使得整个自动化食材处理并没有实现理想状态下的全自动化,所以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针对这种情形,专利号为CN201610071657.6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一种智能炒菜机自动下料机构,其通过系统控制电路板控制电机转动,带动固体粉末调料盒旋转至调料添加装置下方,电机驱动送料螺杆旋转,将固体粉末调料盒内的固体粉末调料进行计量排料至调料物料盒内,当系统给出当前调料入锅指令后,电机继续转动,将调料入料盒旋转至锅体一侧,系统控制电路板控制电磁铁通电,将电磁铁卡入固体粉末物料盒底部的卡槽内,系统控制电路板控制电磁铁通电,将电磁铁卡入固体粉末物料盒底部的卡槽内,系统控制电路板控制电机转动,带动加菜摇杆翻转,当固体粉末调料物料盒到达下限位时,物料盒下限位传感器将信号反馈给系统控制电路板,系统控制电路板控制电机停止转动,将固体粉末调料物料盒内的调料倒入锅体内,固体粉末调料物料盒内空后,电机反向转动,带动固体粉末调料物料盒向上翻转,当固体粉末调料物料盒到达上限时,物料盒上限位传感器将信号反馈给系统控制电路板,系统控制电路板控制电机停止转动,将物料盒挂在挂架上,同时电磁铁断电,调料物料盒回转至原位,完成炒菜的加菜加料环节,系统控制电路板控制电机驱动丝杆转动,带动直线移动架向后移动。
但是,采用这种智能炒菜机自动下料机构,对于固体粉末状的调料的处理不够完美,因为其称重一种调料后都需要将电机走一圈回归到原位,才能进行下一次调料的称重和选择动作,操作冗余,造成了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目前尚且不存在比较完善的无固定形状的粉末状调味料的取料装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通过将各种粉末状调味料分别放置在调味料储放盒中,并将调味料储放盒放置在内罩中,并在内罩底部设置一圈齿轮,通过一个电机带动传动齿轮后驱动内罩底部设置的一圈齿轮进行旋转,从而使得调味料储放盒在内罩中发生旋转,在每一个调味料储放盒中设置一根搅龙,搅龙可以在另外一个电机的带动下发生旋转,并且将调味料挤出调味料储放盒并进入到出料管,然后在气流压力的作用下使得调味料通过软管直接连入到炒锅主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电机只需要带动内罩走一圈,就可以连续将所有的粉末状调味料全部添加到软管中,然后通过气流直接压入到炒锅主体中,添加比较方便快捷,不存在多余步骤,而且相对节能。
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包括:外罩4和内罩5,其中,内罩5位于外罩4的内部,内罩5包括圆柱形外侧壁、调味料储放盒52和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调味料储放盒52位于圆柱形外侧壁和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之间,圆柱形的底部设有一圈第一齿轮56,第一齿轮56与第二齿轮57啮合,第二齿轮57的中心插入第一减速箱59的输出轴,第一电机58的电机轴与第一减速箱59的输入端连接;调味料储放盒52内部的容置腔室521用于放置粉末状调味料,在容置腔室521中的底部设置搅龙523,搅龙523的一端穿过内罩5的圆柱形侧壁,搅龙523的另外一端穿过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的侧壁上的第一贯通孔527,使得粉末状调味料能够通过第一贯通孔527转移到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中;其特征在于:在搅龙523的一端内部设置卡口5231,第二电机8的电机轴与第二减速箱81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减速箱81的输出轴811可以卡接在搅龙523的卡口中;第二减速箱81固定在连接板82上,连接板82固定有第二气缸83和弹簧84,弹簧84的另外一端固定在内罩5上,第二气缸83能够带动连接板82向靠近内罩5的方向移动;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的内部设有导气组件53和支撑导柱54,导气组件53包括导气柱532和盖板533,支撑导柱54的主体为圆柱形结构,该圆柱形主体正好位于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内部,且支撑导柱54的上部与内罩5的上表面基本齐平,支撑导柱54的下部超出外罩4的水平固定板41的下表面0.5cm~1cm,支撑导柱54的表面设有一条竖直的U形贯通槽542,导气柱532可以插入到U形贯通槽542中,且导气柱532距离U形贯通槽542的底部预留1cm~3cm高度作为粉状调味料的预存空间,支撑导柱54超出水平固定板41的下表面的距离为0.5cm~3cm,在支撑导柱54的下部连接有食品级软管,软管通入到炒锅主体的开口处。
进一步的,第二气缸83采用单向气缸,其工作状态为带动连接板82向靠近内罩5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外罩4包括水平固定板41和侧壁42,其中水平固定板41固定在侧壁42的中间位置,内罩5位于外罩4的侧壁42内部,且内罩5位于水平固定板41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中还包括传感器9和感应片91,其中感应片91固定在内罩5上,较为优选的,感应片91固定在调味料储盒52的下方,使得感应片91能够随着内罩5的旋转而旋转,而传感器9则固定安装在水平固定板41的上表面,这样使得内罩5发生旋转时,感应片91也会发生旋转,传感器9感应到感应片91到达指定位置时,则会发出停止转动的信号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58停止运动,由此可见,采用传感器9和传感器91的配合,可以用于确认零点,也就是确保每次加料前都保持内罩5中的调味料储放盒52都保持相同的位置,确保了第一电机58长期运动后可能会带来的行程误差。
进一步的,调味料储放盒52由于第一斜坡面524、第二斜坡面525、弧形面526和内罩5的圆柱形外侧壁构成,且第一斜坡面524、第二斜坡面525、弧形面526和圆柱形外侧壁组成了容置腔室521,且容置腔室中的第一斜坡面524、第二斜坡面525和弧形面526的交汇处设置第一贯通孔527,搅龙523的一端穿过调味料储放盒52的圆柱形外侧壁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调味料储放盒5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优选的,调味料储放盒52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的调味料储放盒52之间通过隔挡片522进行阻隔,防止相邻的两个调味料储放盒52之间的调味料发生串料现象。
进一步优选的,调味料储放盒52的数量为6个,且六个调味料储放盒52均匀分布在内罩5中,可以满足大多数家庭对粉末状调味料的选择。
进一步的,盖板533的面积略大于支撑导柱54的上口面积,这样可以有利于盖板533固定在支撑导柱54的上表面,且能够确保气体在进入到导气柱532后不会发生泄漏现象,使得固体粉末状的调味料能够顺利沿着软管进入到炒锅主体中。
进一步的,导气柱532的底部还设有“十”字加强筋543和导料槽541,导料槽541为平行于U形贯通槽542的半球形凹槽,且导料槽541和U形贯通槽542分别位于“十”字加强筋543的端部。采用导料槽的结构有利于将残留在导气柱532和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的侧壁之间的调味料粉末排出去,防止导气柱532和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的侧壁卡死。
进一步的,在内罩5的底部一圈固定有底盖6,底盖6上设有出料口61和废料排出口62,出料口61中用于穿过软管,废料排出口62用于将从导料槽541中倒出的调味料粉末排出整个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进一步的,调味料储放盒52的上部需要设置调味料盖子51,调味料盖子51的形状根据具体的调味料储放盒52的上口形状而定。
进一步的,上盖7套接在内罩5的圆柱形外侧壁上,并且与在外罩4的上表面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在外罩4的两端的侧面外部分别设置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中安装第一气缸1,第二定位槽中安装丝杆2,且第一气缸1能够带动外罩4沿着丝杆2上下移动。采用以上两个定位槽,可以使得外罩4稳定的固定在某个竖直平面,可以确保整个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力学稳定性,在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在第一气缸1的作用下上下移动的时候不会发生左右摇摆的现象。同时,采用第一气缸1和丝杆2的结构能够方便使用者将整个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移动到较低的位置进行粉末状调料的添加,同时方便使用者将整个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移动到较高的位置,有利于粉末状的调味料的管道输送。
进一步的,在外罩4的上部设置保护罩3,保护罩3可以盖合在内罩5的外部,保护罩3上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控制第一电机58的通断控制内罩5的旋转,当第一电机58工作时,第一电机58经过第一减速箱59的减速后,带动第二齿轮57正向或者逆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56正向或者逆向旋转,从而带动内罩5正向或者逆向旋转,并且,在第一齿轮56旋转的过程中,通过传感器9和感应片91的配合作用,可以识别并使得内罩5在到达初始位置时停止转动。假设调味料储放盒52的数量为6个的时候,当内罩5从零点开始正向或者逆向旋转到A/12的位置,A为基数时,则第二气缸83朝向内罩5的方向运动,将第二减速箱81的输出轴811连接到搅龙523的卡口5231的内部,从而带动相应的搅龙进行旋转,会使得粉末状调味料从第一贯通孔527进入到导气柱532下部的U形贯通槽542的预存空间中,当内罩5旋转到(A+1)/12的位置,时,导气柱532从上部吹入气体,使得粉末状调味通过软管被吹到炒锅主体中,吹气结束后,第二气缸83不再工作,于是第二减速箱81的输出轴811在弹簧84的作用下,远离内罩5,如此第二电机8则不再控制搅龙523进行推料动作;接着内罩5继续正向或者反向旋转,当旋转到(A+2N)/12的位置,N为自然数时,重复A/12的位置时的动作;当内罩5旋转一圈后,传感器9能够感应到感应片的位置,则进入下一轮调料添加过程。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的粉状调味料的添加过程,并且内罩5旋转一圈,可以实现多种调味料的自动添加,同时还具有零点校准功能,确保经过多次使用后,第二减速箱81的输出轴811与搅龙的配合能够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选择在(A+1)/12的位置导入气体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气路的距离较短,如果吹气时,导气柱523和第一贯通孔527正好贯通,则有可能会造成调味料储放盒中的粉末状调料在气体的冲击下冲出调味料盖子51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去掉保护罩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去掉保护罩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去掉保护罩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导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导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导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导气组件与外罩装配的示意图。
图10为导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去掉保护罩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去掉保护罩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去掉保护罩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去掉保护罩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水平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内罩5的底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Figure BDA0002151281170000061
Figure BDA0002151281170000071
Figure BDA0002151281170000081
如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案例1:
如图1~2、12、16所示,为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5、11~15所示,为去掉保护罩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8所示,为导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10所示,为导气组件与外罩装配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为水平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为内罩5的底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包括:外罩4和内罩5,其中,内罩5位于外罩4的内部,内罩5包括圆柱形外侧壁、调味料储放盒52和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调味料储放盒52位于圆柱形外侧壁和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之间,圆柱形的底部设有一圈第一齿轮56,第一齿轮56与第二齿轮57啮合,第二齿轮57的中心插入第一减速箱59的输出轴,第一电机58的电机轴与第一减速箱59的输入端连接;调味料储放盒52内部的容置腔室521用于放置粉末状调味料,在容置腔室521中的底部设置搅龙523,搅龙523的一端穿过内罩5的圆柱形侧壁,搅龙523的另外一端穿过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的侧壁上的第一贯通孔527,使得粉末状调味料能够通过第一贯通孔527转移到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中;其特征在于:在搅龙523的一端内部设置卡口5231,第二电机8的电机轴与第二减速箱81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减速箱81的输出轴811可以卡接在搅龙523的卡口中;第二减速箱81固定在连接板82上,连接板82固定有第二气缸83和弹簧84,弹簧84的另外一端固定在内罩5上,第二气缸83能够带动连接板82向靠近内罩5的方向移动;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的内部设有导气组件53和支撑导柱54,导气组件53包括导气柱532和盖板533,支撑导柱54的主体为圆柱形结构,该圆柱形主体正好位于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内部,且支撑导柱54的上部与内罩5的上表面基本齐平,支撑导柱54的下部超出外罩4的水平固定板41的下表面0.6cm,支撑导柱54的表面设有一条竖直的U形贯通槽542,导气柱532可以插入到U形贯通槽542中,且导气柱532距离U形贯通槽542的底部预留1cm~3cm高度作为粉状调味料的预存空间,支撑导柱54超出水平固定板41的下表面的距离为1cm,在支撑导柱54的下部连接有食品级软管,软管通入到炒锅主体的开口处。
第二气缸83采用单向气缸,其工作状态为带动连接板82向靠近内罩5的方向移动。
外罩4包括水平固定板41和侧壁42,其中水平固定板41固定在侧壁42的中间位置,内罩5位于外罩4的侧壁42内部,且内罩5位于水平固定板41的上方。
所述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中还包括传感器9和感应片91,其中感应片91固定在内罩5上,较为优选的,感应片91固定在调味料储盒52的下方,使得感应片91能够随着内罩5的旋转而旋转,而传感器9则固定安装在水平固定板41的上表面,这样使得内罩5发生旋转时,感应片91也会发生旋转,传感器9感应到感应片91到达指定位置时,则会发出停止转动的信号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58停止运动,由此可见,采用传感器9和感应片91的配合,可以用于确认零点,也就是确保每次加料前都保持内罩5中的调味料储放盒52都保持相同的位置,确保了第一电机58长期运动后可能会带来的行程误差。
调味料储放盒52由于第一斜坡面524、第二斜坡面525、弧形面526和内罩5的圆柱形外侧壁构成,且第一斜坡面524、第二斜坡面525、弧形面526和圆柱形外侧壁组成了容置腔室521,且容置腔室中的第一斜坡面524、第二斜坡面525和弧形面526的交汇处设置第一贯通孔527,搅龙523的一端穿过调味料储放盒52的圆柱形外侧壁的中心位置。
调味料储放盒52的数量为6个,且六个调味料储放盒52均匀分布在内罩5中。且相邻的调味料储放盒52之间通过隔挡片522进行阻隔,防止相邻的两个调味料储放盒52之间的调味料发生串料现象。
盖板533的面积略大于支撑导柱54的上口面积,这样可以有利于盖板533固定在支撑导柱54的上表面,且能够确保气体在进入到导气柱532后不会发生泄漏现象,使得固体粉末状的调味料能够顺利沿着软管进入到炒锅主体中。
导气柱532的底部还设有“十”字加强筋543和导料槽541,导料槽541为平行于U形贯通槽542的半球形凹槽,且导料槽541和U形贯通槽542分别位于“十”字加强筋543的端部。采用导料槽的结构有利于将残留在导气柱532和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的侧壁之间的调味料粉末排出去,防止导气柱532和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的侧壁卡死。
在内罩5的底部一圈固定有底盖6,底盖6上设有出料口61和废料排出口62,出料口61中用于穿过软管,废料排出口62用于将从导料槽541中倒出的调味料粉末排出整个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调味料储放盒52的上部需要设置调味料盖子51,调味料盖子51的形状根据具体的调味料储放盒52的上口形状而定。
盖7套接在内罩5的圆柱形外侧壁上,并且与在外罩4的上表面进行固定。
在外罩4的两端的侧面外部分别设置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中安装第一气缸1,第二定位槽中安装丝杆2,且第一气缸1能够带动外罩4沿着丝杆2上下移动。采用以上两个定位槽,可以使得外罩4稳定的固定在某个竖直平面,可以确保整个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力学稳定性,在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在第一气缸1的作用下上下移动的时候不会发生左右摇摆的现象。同时,采用第一气缸1和丝杆2的结构能够方便使用者将整个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移动到较低的位置进行粉末状调料的添加,同时方便使用者将整个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移动到较高的位置,有利于粉末状的调味料的管道输送。
在外罩4的上部设置保护罩3,保护罩3可以盖合在内罩5的外部,保护罩3上设有把手。
如上所述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控制第一电机58的通断控制内罩5的旋转,当第一电机58工作时,第一电机58经过第一减速箱59的减速后,带动第二齿轮57正向或者逆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56正向或者逆向旋转,从而带动内罩5正向或者逆向旋转,并且,在第一齿轮56旋转的过程中,通过传感器9和感应片91的配合作用,可以识别并使得内罩5在到达初始位置时停止转动。假设调味料储放盒52的数量为6个的时候,当内罩5从零点开始正向或者逆向旋转到A/12的位置,A为基数时,则第二气缸83朝向内罩5的方向运动,将第二减速箱81的输出轴811连接到搅龙523的卡口5231的内部,从而带动相应的搅龙进行旋转,会使得粉末状调味料从第一贯通孔527进入到导气柱532下部的U形贯通槽542的预存空间中,当内罩5旋转到(A+1)/12的位置,时,导气柱532从上部吹入气体,使得粉末状调味通过软管被吹到炒锅主体中,吹气结束后,第二气缸83不再工作,于是第二减速箱81的输出轴811在弹簧84的作用下,远离内罩5,如此第二电机8则不再控制搅龙523进行推料动作;接着内罩5继续正向或者反向旋转,当旋转到(A+2N)/12的位置,N为自然数时,重复A/12的位置时的动作;当内罩5旋转一圈后,传感器9能够感应到感应片的位置,则进入下一轮调料添加过程。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的粉状调味料的添加过程,并且内罩5旋转一圈,可以实现多种调味料的自动添加,同时还具有零点校准功能,确保经过多次使用后,第二减速箱81的输出轴811与搅龙的配合能够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选择在(A+1)/12的位置导入气体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气路的距离较短,如果吹气时,导气柱523和第一贯通孔527正好贯通,则有可能会造成调味料储放盒中的粉末状调料在气体的冲击下冲出调味料盖子51的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包括:外罩(4)和内罩(5),其中,内罩(5)位于外罩(4)的内部,内罩(5)包括圆柱形外侧壁、调味料储放盒(52)和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调味料储放盒(52)位于圆柱形外侧壁和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之间,圆柱形的底部设有一圈第一齿轮(56),第一齿轮(56)与第二齿轮(57)啮合,第二齿轮(57)的中心插入第一减速箱(59)的输出轴,第一电机(58)的电机轴与第一减速箱(59)的输入端连接;调味料储放盒(52)内部的容置腔室(521)用于放置粉末状调味料,在容置腔室(521)中的底部设置搅龙(523),搅龙(523)的一端穿过内罩(5)的圆柱形侧壁,搅龙(523)的另外一端穿过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的侧壁上的第一贯通孔(527),使得粉末状调味料能够通过第一贯通孔(527)转移到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中;其特征在于:在搅龙(523)的一端内部设置卡口(5231),第二电机(8)的电机轴与第二减速箱(81)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减速箱(81)的输出轴(811)可以卡接在搅龙(523)的卡口中;第二减速箱(81)固定在连接板(82)上,连接板(82)固定有第二气缸(83)和弹簧(84),弹簧(84)的另外一端固定在内罩(5)上,第二气缸(83)能够带动连接板(82)向靠近内罩(5)的方向移动;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的内部设有导气组件(53)和支撑导柱(54),导气组件(53)包括导气柱(532)和盖板(533),支撑导柱(54)的主体为圆柱形结构,该圆柱形主体正好位于中心圆柱形容纳腔(528)内部,且支撑导柱(54)的上部与内罩(5)的上表面基本齐平,支撑导柱(54)的下部超出外罩(4)的水平固定板(41)的下表面0.5cm~1cm,支撑导柱(54)的表面设有一条竖直的U形贯通槽(542),导气柱(532)可以插入到U形贯通槽(542)中,且导气柱(532)距离U形贯通槽(542)的底部预留1cm~3cm高度作为粉状调味料的预存空间,支撑导柱(54)超出水平固定板(41)的下表面的距离为0.5cm~3cm,在支撑导柱(54)的下部连接有食品级软管,软管通入到炒锅主体的开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气缸(83)采用单向气缸,其工作状态为带动连接板(82)向靠近内罩(5)的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外罩(4) 包括水平固定板(41)和侧壁(42),其中水平固定板(41)固定在侧壁(42)的中间位置,内罩(5)位于外罩(4)的侧壁(42)内部,且内罩(5)位于水平固定板(41)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中还包括传感器(9)和感应片(91),其中感应片(91)固定在内罩(5)上,传感器(9)固定安装在水平固定板41的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调味料储放盒(52)由于第一斜坡面(524)、第二斜坡面(525)、弧形面(526)和内罩(5)的圆柱形外侧壁构成,且第一斜坡面(524)、第二斜坡面(525)、弧形面(526)和圆柱形外侧壁组成了容置腔室(521),且容置腔室中的第一斜坡面(524)、第二斜坡面(525)和弧形面(526)的交汇处设置第一贯通孔(527),搅龙(523)的一端穿过调味料储放盒(52)的圆柱形外侧壁的中心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调味料储放盒(5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7.如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调味料储放盒(52)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的调味料储放盒(52)之间通过隔挡片(522)进行阻隔,防止相邻的两个调味料储放盒(52)之间的调味料发生串料现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调味料储放盒(52)的数量为6个,且六个调味料储放盒(52)均匀分布在内罩(5)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盖板(533)的面积略大于支撑导柱(54)的上口面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气柱(532)的底部还设有“十”字加强筋(543)和导料槽(541),导料槽(541)为平行于U形贯通槽(542)的半球形凹槽,且导料槽(541)和U形贯通槽(542)分别位于“十”字加强筋(543)的端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内罩(5)的底部一圈固定有底盖(6),底盖(6)上设有出料口(61)和废料排出口(62),出料口(61)中用于穿过软管,废料排出口(62)用于将从导料槽(541)中倒出的调味料粉末排出整个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调味料储放盒(52)的上部需要设置调味料盖子(51)。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上盖(7)套接在内罩(5)的圆柱形外侧壁上,并且与在外罩(4)的上表面进行固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罩(4)的两端的侧面外部分别设置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中安装第一气缸(1),第二定位槽中安装丝杆(2),且第一气缸(1)能够带动外罩(4)沿着丝杆(2)上下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外罩(4)的上部设置保护罩(3),保护罩(3)可以盖合在内罩(5)的外部,保护罩(3)上设有把手。
CN201921225725.5U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Active CN211243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5725.5U CN211243056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5725.5U CN211243056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43056U true CN211243056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62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25725.5U Active CN211243056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4305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4154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江苏亨少米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CN112401631A (zh) * 2020-10-30 2021-02-26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房机器人、调料盒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68696A (zh) * 2020-10-30 2021-03-30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厨房机器人及其加料盒
WO2022089278A1 (en) * 2020-10-30 2022-05-05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Kitchen robot and seasoning box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4154A (zh) * 2019-07-31 2021-02-02 江苏亨少米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CN112294154B (zh) * 2019-07-31 2024-08-23 江苏国唯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CN112401631A (zh) * 2020-10-30 2021-02-26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房机器人、调料盒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68696A (zh) * 2020-10-30 2021-03-30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厨房机器人及其加料盒
WO2022089278A1 (en) * 2020-10-30 2022-05-05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Kitchen robot and seasoning box
CN114847749A (zh) * 2020-10-30 2022-08-05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调料盒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4847749B (zh) * 2020-10-30 2023-08-29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调料盒控制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43056U (zh) 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CN109475247B (zh) 自动餐食生产系统和设备
CN111000422A (zh) 一种引流斗和一种烹饪锅
CN105496218A (zh) 智能炒菜机自动下料机构
WO2008083516A1 (fr) Système de cuisine robotisé entièrement automatique
CN202698794U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104643943A (zh) 烹饪液体调料上料装置
CN111317360B (zh) 一种打料机
CN210763267U (zh) 一种落料装置
CN110589520A (zh) 一种落料装置
CN114391765B (zh) 一种旋转投料机构
CN212591563U (zh) 一种引流斗和一种烹饪锅
CN110720828A (zh) 一种炒菜机
CN207519998U (zh) 一种智能烹饪机
CN112294154A (zh) 一种新型粉末状调味料添加系统
CN209899064U (zh) 一种立体化智能厨房
CN209882916U (zh) 一种馅料酱料添加装置
CN110141109B (zh) 自动炒菜机器人
CN213424105U (zh) 一种自动现煮设备及自动贩卖机
CN215383109U (zh) 人工智能共享烹饪机器人
CN211883394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1186817U (zh) 一种调味料配料装置及自动烹饪机
CN210551259U (zh) 一种外卖、堂食机器人
CN210185286U (zh) 一种智能炒菜系统
CN112294121A (zh) 一种新型调味料添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9

Address after: 215300 room 10, 78 Gucheng Middle Road, Yushan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Guowei Intelligent Robo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300 room 10, 78 Gucheng Middle Road, Yushan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engshao R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