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0790U - 一种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40790U
CN211240790U CN201921805133.0U CN201921805133U CN211240790U CN 211240790 U CN211240790 U CN 211240790U CN 201921805133 U CN201921805133 U CN 201921805133U CN 211240790 U CN211240790 U CN 211240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transmission
gear
rice seedl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51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良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8051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40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40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40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驱动机构以及动力传送机构;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锥齿轮、两个从动锥齿轮以及动力传动杆,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水稻播秧机的转盘动力源连接,所述两个从动锥齿轮均设置在所述动力传动杆上且分别位于主动锥齿轮的两侧且均与主动锥齿轮匹配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为不完全齿轮,当主动锥齿轮与其中一个从动锥齿轮啮合时,另一个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分离;所述动力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动力传动杆上的传送齿轮以及与传送齿轮匹配连接的传送齿条,所述传送齿条与水稻播秧机的顶秧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联动机构,能实现无换向失步的往复步进位移,安装方便,安装难度低,并且不易卡死。

Description

一种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播秧机,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基于钵盘育秧带盘带土栽植的新型插秧机,具有预分带土、栽后即活无返青期,并且每兜苗数精准可控,既适合多本秧(如常规稻)、又适合少本秧(如杂交稻)水稻带土秧栽植的优点,特别适宜在山丘稻区运作。
申请公布号为CN10936229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轻简阵列式播秧机”,该播秧机中的移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推动件以及驱动第一推动件作步进切换运动的步进驱动机构,从而实现顶秧针支架随之作步进切换运动,让顶秧针在网格秧盘的对应网格之间切换。但是,由于步进驱动机构主要由不完全齿轮以及设置在不完全齿轮上方和下方的上齿条和下齿条组成,因此在安装时需要让不完全齿轮刚好与上齿条或下齿条啮合,同时需要确保在工作时该不完全齿轮离开其中一个齿条后,马上与另一个齿条啮合,才能确保顶秧针支架实现无失步的换向运动,显然这样的安装方式难度较大,并且不完全齿轮在上齿条和下齿条之间转换时容易卡死,导致整个播秧机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该联动机构无换向失步,安装方便,并且降低了安装难度,不易卡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驱动机构以及动力传送机构;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锥齿轮、两个从动锥齿轮以及动力传动杆,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水稻播秧机的转盘动力源连接,所述两个从动锥齿轮均设置在所述动力传动杆上且分别位于主动锥齿轮的两侧且均与主动锥齿轮匹配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为不完全齿轮,当主动锥齿轮与前一个从动锥齿轮啮合时,后一个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分离,当主动锥齿轮与前一个从动锥齿轮分离时,后一个从动锥齿轮即与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动力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动力传动杆上的传送齿轮以及与传送齿轮匹配连接的传送齿条,所述传送齿条与水稻播秧机的顶秧组件连接。
上述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是:
工作时,当完成某一位置的播秧后,需要将顶秧组件纵向移动到与下一个网格的对应处,等待下一位置的顶秧。此时,通过水稻播秧机的转盘的转动,使得动力通过纵向位移传动组件传输到主动锥齿轮上,使得主动锥齿轮转动,从而使得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转动;接着,在动力传动杆的作用下,带动传送齿轮转动,并使得与所述传送齿轮匹配的传送齿条向前(或向后)移动,最终驱动顶秧组件向前(或向后)移动一格,实现顶秧组件的纵向步进移动,以便进行下一位置的顶秧;当所述主动锥齿轮与该从动锥齿轮分离后,主动锥齿轮马上与另一个从动锥齿轮啮合,并带动另一个从动锥齿轮转动,从而使得动力传动杆反向运动,最终会使得所述传动齿条向后(或向前)移动,从而实现顶秧组件的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传送机构有两组,每组动力传送机构的传送齿轮均设置在所述动力传动杆上。通过设置两组动力传送机构,使得对顶秧组件的驱动更加稳定,并且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顶秧组件的移动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动力传送机构还包括纵向移动件,该纵向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送齿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秧组件连接。通过纵向移动件的设置,能缩短传送齿条的长度,降低成本,并能够很好地完成传送齿条与顶秧组件之间的过渡连接,结构简单。
优选地,所述纵向移动件包括过渡件以及支撑件;所述过渡件有两个,且该两个过渡件分别与两组动力传送机构的两个传送齿条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杆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在两个支撑杆之间且位于两个支撑杆的端部;所述两个过渡件与所述连接杆连接。通过设置这样的纵向移动件,便于与两组动力传送机构的两个传送齿条连接,另外,通过设置这样的支撑件,便于与顶秧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横向导轨,该横向导轨设置在两个支撑杆上,且与两个支撑杆垂直设置。通过横向导轨的设置,能与顶秧组件上的滑块匹配设置,实现对顶秧组件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所述横向导轨与支撑杆垂直设置,能够在支撑件横移的同时,在横向导轨的作用下推动顶秧组件的移动,一举两得,设计巧妙,并且结构简单。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机架之间设有纵向导向机构,该纵向导向机构包括纵向导轨以及纵向滑块,所述纵向导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纵向滑块设置在支撑杆的底部。通过纵向导向机构的设置,提高整个纵向移动件的移动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移动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水稻播秧机的总动力机构之间设有纵向位移传动组件;其中,所述纵向位移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以及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水稻播秧机的转盘上的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之间通过中间杆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通过过渡杆与所述主动锥齿轮连接。通过设置这样的纵向位移传动组件,实现总动力机构与主动锥齿轮的连接,从而完成动力的传输。
优选地,所述中间杆设置在水稻播秧机的转盘的下方,所述过渡杆位于中间杆的下方。这样能够让本实用新型的联动机构位于转盘的下方,有利于与水稻播秧机的顶秧组件的驱动机构在竖向方向上错开,避免两者干涉,能充分合理利用播秧机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能实现无换向失步的往复步进位移,并且安装方便,安装难度低,在安装时只需要将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按照指定的位置设置即可,不易卡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应用到水稻播秧机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动力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的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驱动机构以及动力传送机构;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锥齿轮1、两个从动锥齿轮2以及动力传动杆3,所述主动锥齿轮1与水稻播秧机的转盘动力源连接,所述两个从动锥齿轮2均设置在所述动力传动杆3上且分别位于主动锥齿轮1的两侧且均与主动锥齿轮1匹配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1为不完全齿轮,当主动锥齿轮1与前一个从动锥齿轮2啮合时,后一个个从动锥齿轮2与主动锥齿轮1 分离,当主动锥齿轮1与前一个从动锥齿轮2分离时,后一个从动锥齿轮2即与主动锥齿轮1啮合;所述动力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动力传动杆3上的传送齿轮5以及与传送齿轮5匹配连接的传送齿条6,所述传送齿条6与水稻播秧机的顶秧组件连接。
参见图1-图3,所述动力传送机构有两组,每组动力传送机构的传送齿轮5 均设置在所述动力传动杆3上。通过设置两组动力传送机构,使得对顶秧组件的驱动更加稳定,并且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顶秧组件的移动精度。
参见图1-图3,所述动力传送机构还包括纵向移动件4,该纵向移动件4的一端与所述传送齿条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秧组件连接。通过纵向移动件4 的设置,能缩短传送齿条6的长度,降低成本,并能够很好地完成传送齿条6 与顶秧组件之间的过渡连接,结构简单。
参见图1-图3,所述纵向移动件4包括过渡件12以及支撑件;所述过渡件 12有两个,且该两个过渡件12分别与两组动力传送机构的两个传送齿条6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杆14以及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设置在两个支撑杆14之间且位于两个支撑杆14的端部;所述两个过渡件12与所述连接杆13连接。通过设置这样的纵向移动件4,便于与两组动力传送机构的两个传送齿条6连接,另外,通过设置这样的支撑件,便于与顶秧组件连接。
参见图1-图3,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横向导轨16,该横向导轨16设置在两个支撑杆14上,且与两个支撑杆14垂直设置。通过横向导轨16的设置,能与顶秧组件上的滑块匹配设置,实现对顶秧组件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所述横向导轨16与支撑杆14垂直设置,能够在支撑件横移的同时,在横向导轨16的作用下推动顶秧组件的移动,一举两得,设计巧妙,并且结构简单。
参见图1-图3,所述支撑杆14的底部与机架之间设有纵向导向机构,该纵向导向机构包括纵向导轨以及纵向滑块15,所述纵向导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纵向滑块15设置在支撑杆14的底部。通过纵向导向机构的设置,提高整个纵向移动件4的移动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移动精度。
参见图1-图3,所述主动锥齿轮1与水稻播秧机的总动力机构之间设有纵向位移传动组件;其中,所述纵向位移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11、第二传动齿轮10以及第三传动齿轮9;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1与水稻播秧机的转盘上的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0与第三传动齿轮9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0与第一传动之间通过中间杆8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9通过过渡杆7与所述主动锥齿轮1连接。通过设置这样的纵向位移传动组件,实现总动力机构与主动锥齿轮1的连接,从而完成动力的传输。
参见图1,所述中间杆8设置在水稻播秧机的转盘的下方,所述过渡杆7位于中间杆8的下方。这样能够让本实用新型的联动机构位于转盘的下方,有利于与水稻播秧机的顶秧组件的驱动机构在竖向方向上错开,避免两者干涉,能充分合理利用播秧机的空间。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的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是:
工作时,当完成某一位置的播秧后,需要将顶秧组件纵向移动到与下一个网格的对应处,等待下一位置的顶秧。此时,通过水稻播秧机的转盘的转动,使得动力通过纵向位移传动组件传输到主动锥齿轮1上,使得主动锥齿轮1转动,从而使得与主动锥齿轮1啮合的从动锥齿轮2转动;接着,在动力传动杆3 的作用下,带动传送齿轮5转动,并使得与所述传送齿轮5匹配的传送齿条6 在纵向方向上向前(或向后)移动,最终驱动顶秧组件向前(或向后)移动一格,实现顶秧组件的纵向步进移动,以便进行下一位置的顶秧;当所述主动锥齿轮1与该从动锥齿轮2分离后,主动锥齿轮1马上与另一个从动锥齿轮2啮合,并带动另一个从动锥齿轮2转动,从而使得动力传动杆3反向运动,最终会使得所述传动齿条向后(或向前)移动,从而实现顶秧组件的往复运动。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驱动机构以及动力传送机构;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锥齿轮、两个从动锥齿轮以及动力传动杆,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水稻播秧机的转盘动力源连接,所述两个从动锥齿轮均设置在所述动力传动杆上且分别位于主动锥齿轮的两侧且均与主动锥齿轮匹配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为不完全齿轮,当主动锥齿轮与前一个从动锥齿轮啮合时,后一个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分离,当主动锥齿轮与前一个从动锥齿轮分离时,后一个从动锥齿轮即与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动力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动力传动杆上的传送齿轮以及与传送齿轮匹配连接的传送齿条,所述传送齿条与水稻播秧机的顶秧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送机构有两组,每组动力传送机构的传送齿轮均设置在所述动力传动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送机构还包括纵向移动件,该纵向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送齿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秧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件包括过渡件以及支撑件;所述过渡件有两个,且该两个过渡件分别与两组动力传送机构的两个传送齿条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杆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在两个支撑杆之间且位于两个支撑杆的端部;所述两个过渡件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横向导轨,该横向导轨设置在两个支撑杆上,且与两个支撑杆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机架之间设有纵向导向机构,该纵向导向机构包括纵向导轨以及纵向滑块,所述纵向导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纵向滑块设置在支撑杆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水稻播秧机的总动力机构之间设有纵向位移传动组件;其中,所述纵向位移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以及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水稻播秧机的转盘上的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之间通过中间杆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通过过渡杆与所述主动锥齿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设置在水稻播秧机的转盘的下方,所述过渡杆位于中间杆的下方。
CN201921805133.0U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 Active CN211240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5133.0U CN211240790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5133.0U CN211240790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40790U true CN211240790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52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5133.0U Active CN211240790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407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5255A (zh) * 2020-09-22 2020-12-25 耒阳市刘燕酿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瓶装封口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5255A (zh) * 2020-09-22 2020-12-25 耒阳市刘燕酿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瓶装封口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2295B (zh) 一种改进型轻简阵列式播秧机
CN109463082B (zh) 一种能遍历垂向平面的联动控制机构
CN207443436U (zh) 一种整排夹持式穴盘苗移栽机取送苗装置
CN102523803B (zh) 一种穴盘苗自动移栽机
CN109601079B (zh) 一种单向驱动的双向同步伸缩联动机构
CN211240790U (zh) 一种水稻播秧机的往复位移驱动机构
CN106171929B (zh)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移送系统
CN110848351A (zh) 一种单向旋转精准驱动往复位移的联动机构
CN104429240B (zh) 双驱动弹动限位式变距移钵机械手
CN209358989U (zh) 一种播秧机的双向同步捅秧机构
CN211128954U (zh) 一种播秧驱动装置
CN110651574B (zh) 一种水稻播秧机械
CN202697224U (zh) 一种穴盘苗自动移栽机
CN211240789U (zh) 一种改进型水稻播秧机
CN109479463B (zh) 一种单向驱动的三维三联动周期步进机构
CN211128953U (zh) 一种改进型秧盘位移联动机构
CN209358988U (zh) 一种播秧机的联动机构
CN110663322B (zh) 一种水稻播秧机的播秧联动装置
CN110326457A (zh) 一种园林种植用花草苗木栽培架
CN215991905U (zh) 一种水生蔬菜穴盘移栽及自动取苗装置
CN2503692Y (zh) 双排针真空播种机的驱动机构
CN207589494U (zh) 一种用于插秧机的变速箱
CN110651575B (zh) 一种水稻播秧机的秧盘驱动装置
CN110065758B (zh) 一种病理切片蜡块立体自动仓储系统
CN207135499U (zh) 宽窄行拐子苗水稻插秧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