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33220U - 加湿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33220U
CN211233220U CN201921804622.4U CN201921804622U CN211233220U CN 211233220 U CN211233220 U CN 211233220U CN 201921804622 U CN201921804622 U CN 201921804622U CN 211233220 U CN211233220 U CN 211233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air
filter
air filt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46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石川
具命辰
金泰润
李建荣
河炫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33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33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C02F1/325Irradiation devices or lamp constru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 F24F6/043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with self-sucking action, e.g. wi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moving unheated wet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2006/00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with water trea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2006/008Air-humidifier with water reservo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该加湿空气净化器包括:箱体,形成有开放的前侧面;门组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以能够开放或者关闭所述箱体的前侧面;门底面部,形成所述门组件的底面;空气过滤器组件,安置于所述门底面部,具有净化空气的空气过滤器;以及吸入部,形成于所述门底面部,比所述空气过滤器的下端位于前方,用于吸入空气。该加湿空气净化器能够容易地打开产品的内部。

Description

加湿空气净化器
本申请是以申请号是201920083367.2、申请日是2019年1月17日的申请为母案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其能够进行空气净化和空气加湿。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被理解为在吸入并净化污染的空气之后将净化空气排出的装置。作为一例,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送风装置,用于将外部的空气流入空气净化器的内部;以及过滤器,能够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或细菌等。
最近,将空气净化器视为家具的一种,因此正在发开一种重视所述空气净化器和周边家具之间的协调性而设计的空气净化器。尤其,公开了这样的空气净化器:这种空气净化器因重视配置于卧室时与衣柜或床之间的协调性而将外观板由木材制成。
所述空气净化器可以具有类似于普通家具的抽屉式结构的门,可以通过打开所述门来清洁或更换空气净化器的内部部件。
关于这种抽屉式空气净化器,公开了如下的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韩国发明专利号(登记日期):10-0485578(2005年04月18日),发明名称:空气净化器
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可能存在如下的问题。
第一、在专利文献1的空气净化器中,送风部、过滤部以及吸入口开闭部上下排列并安装在另外的抽屉(Drawer)中。因此,用户为了接近空气净化器的内部,需要打开所有的抽屉,从而存在使用不便。
第二、相对较重的送风部层叠在过滤器部和吸入口开闭部的上侧,从而可能导致安装所述过滤器部或吸入口开闭部的下部抽屉变形。
关于抽屉式空气净化器,还公开了如下的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韩国实用新型专利号(登记日期):20-0419443(2006年6月14日),实用新型名称:抽屉式空气净化器
如上所示的专利文献2可能存在如下的问题。
第一、专利文献2的空气净化器构造成空气流入的流入口形成在主体的后侧面和底面。如果是外观类似家具的空气净化器,则通常布置在房间的壁面(后侧面或侧面)附近。因此,当流入口形成在主体的后侧面时,主体和壁面之间的空间太窄,当流入口形成在主体的底面时,主体和底部面之间的空间太窄,因此,可能存在吸入性能低下的问题。
第二、将过滤器和驱动风扇一起安装在抽屉的内部空间。此时,当用户引出抽屉以更换或清洁过滤器时,需要将相对较重的驱动风扇也一起引出,从而存在使用不便。
另一方面,最近,正在开发一种在空气净化器上增加加湿功能的加湿空气净化器。
关于这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公开了如下的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3:日本发明专利号(登记日期):JP5,842,962(2015年11月27日),发明名称:空气净化器
如上所示的专利文献3可能存在如下的问题。
第一、在专利文献3的空气净化器中,从空气净化器的下部朝上部沿上下方向层叠有送风机、空气净化过滤器以及加湿单元。由于空气净化过滤器和加湿单元是用户需要周期性地清洁或更换的部件,因此,如果是如上所示的结构,则存在空气净化过滤器或加湿单元的分离较麻烦且费力的问题。
第二、具有加湿单元设置在送风机和空气净化过滤器的上侧的结构,因此,加湿单元中存在的水可能落下并流入所述送风机或空气净化过滤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导致送风机或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性能低下或发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其具有抽屉式门,能够容易地打开产品的内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其在所述门上设置有水箱和过滤器,使得用户能够通过一次引出门的操作来容易地接近所述水箱和过滤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其能够从箱体的前侧面下部吸入空气以改善空气的吸入性能。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其能够通过将空气过滤器安装在门的内侧来使吸入的空气能够通过空气过滤器的整个面积以改善过滤性能。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其具有用于安装空气过滤器的引导结构,从而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其将加湿过滤器安装在空气过滤器的出口侧,从而容易实现对已净化的空气的加湿。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其将送风风扇固定在箱体的内部,从而即使门被打开,用户也不能接近所述送风风扇以确保安全性。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其能够将加湿空气净化器的上侧面部面积作为收纳部来利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其将外观板的材料采用木材,从而能够感受到家具般的美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包括:
箱体,形成有开放的前侧面;
门组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以能够开放或者关闭所述箱体的前侧面;
门底面部,形成所述门组件的底面;
空气过滤器组件,安置于所述门底面部,具有净化空气的空气过滤器;以及
吸入部,形成于所述门底面部,比所述空气过滤器的下端位于前方,用于吸入空气。
优选的是,所述空气过滤器配置成相对于所述门底面部倾斜。
优选的是,所述吸入部以与所述空气过滤器具有锐角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门底面部。
优选的是,所述空气过滤器以越靠近上端越向前方倾斜的方式延伸。
优选的是,所述吸入部形成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前侧面在所述门底面部的正投影。
优选的是,所述吸入部在所述门底面部的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前侧面周围沿铅锤方向对应的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吸入部位于所述门底面部的前端部。
优选的是,还包括形成所述门组件的前侧面的门前侧面部;
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位于从所述门前侧面部向后方分开的位置。
优选的是,从所述门前侧面部到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最小距离从所述吸入部越朝向上方越小。
优选的是,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以立起的状态支撑于所述门底面部。
优选的是,还包括形成所述箱体和所述门组件的外观的多个面板;
所述多个面板中的至少一个面板由木材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门底面部包括空气过滤器安置部,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位于所述吸入部的后方,供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安置。
优选的是,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包括向上方凸出形成来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后端的凸起。
优选的是,还包括形成所述门组件的侧面的门侧面部;
所述门侧面部包括:
过滤器引导件,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以设定角度向前方倾斜地延伸;以及
过滤器支撑部,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向两侧方向延伸,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前方部的一部分。
优选的是,所述门侧面部还包括引导肋,所述引导肋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向上方延伸来引导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插入,越朝向上部越向后方弯曲。
优选的是,所述门组件还包括形成前方上部面的门上侧面部;
所述门上侧面部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上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包括:
基座,包括第一基座、从所述第一基座的后侧向上方延伸的基座连接部、从所述基座连接部向后方延伸的第二基座;
板组装体,包括从所述第一基座的两侧分别向上方延伸的侧面板和设置于所述侧面板的上侧的上侧面板;
门板,设置为在所述板组装体的前方能够移动;
门,结合于所述门板并被所述第二基座支撑,能够从所述板组装体的内部引出;
空气吸入口,形成在所述门板或所述门;
凹陷部,在所述门板的下侧,由所述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的空间限定;
空气过滤器,安装于所述门,通过所述空气吸入口的空气经过所述空气过滤器;以及
加湿装置,安装于所述门,通过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经过所述驾驶装置。
第二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所述门包括:
门底面部,用于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和所述加湿装置;以及
门侧面部,从所述门底面部的两侧分别向上方延伸。
第三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二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所述空气吸入口形成在所述门底面部,
所述空气吸入口、所述空气过滤器和所述加湿装置沿所述门的前后方向依次排列。
第四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加湿装置的出口侧的送风风扇,
所述空气过滤器、所述加湿装置和所述送风风扇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
第五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所述门板和所述板组装体中的至少任一个由木材制成。
第六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二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所述空气吸入口形成在所述门底面部的前方部,
所述门底面部的后方部包括:
空气过滤器安置面,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以及
水槽安置面,位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面的后侧下方,支撑所述加湿装置的水槽。
第七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六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凸起,形成在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面和所述水槽安置面之间,
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后侧面由所述凸起支撑。
第八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六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引导肋,从所述门侧面部凸出;以及
安装凸起,设置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引导肋接触。
第九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二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所述空气过滤器配置成上部朝前方倾斜。
第十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九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所述门还包括:
门前侧面部,与所述门侧面部的前端连接;以及
过滤器支撑部,从所述门侧面部向内部方向凸出以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前侧面,
所述门前侧面部和所述过滤器支撑部形成的角度呈锐角。
第十一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所述空气吸入口的左右方向的宽度W1形成得大于所述空气吸入口的前后方向的宽度W2,
所述空气吸入口的左右方向的宽度W1对应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
第十二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所述板组装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侧面板的上侧的上侧面板,
所述上侧面板形成有吐出部。
第十三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所述加湿装置包括:
水槽,安置在所述门上;以及
加湿过滤器,吸收储存在所述水槽中的水。
第十四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
所述空气吸入口形成在所述门板的前侧面。
本实用新型第十五方面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包括:
箱体,前侧面开口;以及
抽屉,设置成从所述箱体中引出,安装有空气过滤器、水槽和加湿过滤器,
所述抽屉的底面包括:
水槽安置面,用于安置所述水槽;
空气过滤器安置面,位于所述水槽安置面的前侧,延伸到高于所述水槽安置面的位置,供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以及
空气吸入口,由位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面的前侧的开口限定。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能够从箱体的前方引出的门组件,因此,能够容易地打开所述箱体的内部。
所述门组件可以包括用于收容空气过滤器和加湿装置的门(或者抽屉)。此外,当引出所述门组件时,收容在所述门中的所述空气过滤器和所述加湿装置能够一起被引出。
另外,所述门组件可以安装成从所述箱体引出或重新引入所述箱体。作为一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箱体,前侧面形成有开口;门组件,被插入空气过滤器组件和位于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后方的加湿过滤器组件;以及导轨组件,将所述门组件和所述箱体连接,使得从所述前侧面开口引出或引入所述门组件。
所述门组件可以形成有用于导入空气的吸入口。
所述空气过滤器和所述加湿装置可以设置成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能够依次通过所述空气过滤器和所述加湿装置。
所述吸入口、所述空气过滤器和所述加湿装置可以沿所述收容部的前后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吸入口可以形成在所述门的底面。
另外,所述吸入口也可以形成于在所述门的前方安装的门板的前侧面。
另外,可以具有凹陷部,该凹陷部由所述门组件的下部和基座之间的空间限定,所述吸入口可以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上侧。因此,在所述凹陷部流动的空气能够经过所述吸入口流入所述门的内部。
通过所述吸入口的空气能够通过在所述门的空气过滤器安置部安置的空气过滤器。此外,通过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能够通过包括加湿过滤器的加湿装置。
所述门可以构造成空气过滤器安置部和水槽安置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所述水槽安置部比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更凹陷,从而能够降低水槽的安装位置。
所述空气过滤器可以由门组件支撑。
所述空气过滤器的上部向前方倾斜地设置,使得所述空气过滤器的装卸变得容易。
所述门具有用于引导空气过滤器的安装的引导结构。因此,空气过滤器在正确的位置上进行装卸变得容易。另外,能够防止空气过滤器的晃动。例如,门侧面部设置有引导肋,该引导肋与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凸起接触,门上侧面部设置有安装槽,该安装槽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插入凸起结合。
所述加湿装置的出口侧安装有离心式风扇。
所述送风风扇安装于所述加湿装置的后侧,通过所述送风风扇的空气的流动能够形成在上侧面板的后方上部。
所述箱体可以由多个板的组装体和基座组成。
所述基座可以包括:第一基座;基座连接部,从所述第一基座的后侧向上方延伸;以及第二基座,从所述基座连接部向后方延伸。
所述板组装体可以包括:侧面板,从所述基座的两侧向上方延伸;以及上侧面板,设置于所述侧面板的上侧。
形成门的外观面的门板可以设置成向所述板组装体的前方移动。此外,所述门可以结合于所述门板。这里,所述门由所述第二基座支撑并设置成能够从所述板组装体的内部引出。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可以形成为家具形状,使得该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外观能够与室内的家具保持一体感。因此,箱体和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门组件的外观可以由木材形成。
所述箱体可以包括:主体框架,前侧面开口并基本上形成主体;侧面板,分别结合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侧;以及上侧面板,从所述侧面板的上侧连接两个所述侧面板。
所述主体框架可以包括用于限定前侧面的开口的杆。
所述门组件可以包括抽屉,该抽屉安装成从所述主体框架的开口引出。
所述门组件还可以包括形成所述抽屉的前侧面外观的门板。此外,可以将所述门板结合到所述抽屉的前侧面。
所述门板、所述两个侧面板和所述上侧面板中的至少任一个可以由木材制成,使得能够让用户将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视为室内家具的一种,从而美观上带来整体感。
在由所述木材制成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一结构中可以形成有多个槽,用于防止所述木材的变形、损坏等。作为一例,所述门板、侧面板和上侧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内侧面上刻有一条直线状的木槽。
另外,在由所述木材制成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一个结构中,可以在其内部插入金属,以提高耐久性。作为一例,所述门板、所述侧面板和所述上侧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内侧面插入金属材质的加强框架。
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的外观可以设置成具有一体感。作为一例,所述门板可以设置成具有与由所述上侧面板的前端和所述两个侧面板的前端限定的面积相对应的尺寸。
另外,所述门板的两个侧端可以与所述两个侧面板的内侧面接触。据此,所述门组件能够在引入到所述箱体的状态下形成完整的一体。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门组件,该门组件为抽屉式,设置在箱体的内部。即,所述门组件设置成能够从所述箱体分离,同时能够形成空气的流动路径。
因此,当所述门组件完全引入到所述箱体时,所述门组件和所述箱体的开放部分可以提供密封结构,以使流入的空气能够按照设计的流动路径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考虑到空气的流动而提供双重密封结构。
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主体框架,该主体框架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结合于所述两个侧面的前端以限定前侧面开口的杆(bar)。此外,还可以包括:第一侧面板,结合于所述第一侧面并比所述杆更向前方延伸;以及第二侧面板,结合于所述第二侧面并比所述杆更向前方延伸。
另外,在所述杆的前表面以及所述第一侧面板和所述第二侧面板中的每个侧面都设置有接触或紧贴的密封框架。此外,所述密封框架的前表面结合有门板,以遮盖所述前侧面开口。
另外,所述门板上结合有抽屉,该抽屉设置成从所述前侧面开口引出。
所述抽屉的底面可以形成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此外,所述抽屉可以安装有空气过滤器组件,该空气过滤器组件位于所述吸入口的后侧。
所述密封框架可以位于比所述门板的上端靠近下方的位置。
所述门板的周长可以大于所述密封框架的周长。
所述密封框架的下侧端部可以位于所述吸入口的下方或者所述吸入口的前方区域的两个侧端。此外,所述密封框架的下侧端部可以形成有切割空间。
所述密封框架可以包括从两侧下端以彼此相向地延伸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空间可以与所述吸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可以在彼此相向的方向上隔开。
所述主体框架的杆可以以与所述密封框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
所述主体框架的杆的下侧端部和所述密封框架的下侧端部所形成的切割空间可以形成所述吸入口的一部分。
所述密封框架中还可以包括插入其内侧的密封件。
当所述抽屉引入所述主体框架时,所述密封框架的背面能够紧贴在所述杆的前表面。此外,当所述抽屉引入所述主体框架时,所述密封框架的侧面能够紧贴在所述第一侧面板或所述第二侧面板。
另外,当所述抽屉引入所述主体框架时,所述密封框架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任意两个面能够紧贴在所述杆、所述第一侧面板和所述第二侧面板中的至少任一个,以密封所述前侧面开口。
另外,所述第一侧面板可以结合到所述第一侧面的外侧,所述第二侧面板可以结合到所述第二侧面的外侧。
另外,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侧下端可以安装有滑轨。此外,所述抽屉的两侧下端可以安装有结合于所述滑轨的导轨引导件。
所述滑轨可以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杆的下端部的上方。
所述主体框架的杆的下端部和所述密封框架的下侧端部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紧贴或分离。
所述门板的上端可以从所述上侧面板的前端向前方间隔开,以形成显示器槽。在所述显示器槽中可以设置有具有输入部的显示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门,设置成能够引出或引入,以及门板,安装在所述门上并且该门板设置成从箱体能够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箱体,其一个面呈开口;抽屉,与所述箱体结合并可从所述箱体的开口的一个面引出或引入;门板,位于所述抽屉的前方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开口的一个面上。
还可以包括吸入口、空气过滤器和加湿过滤器,该吸入口形成在所述抽屉的底面,所述空气过滤器和所述加湿过滤器收容于所述抽屉的内部并安装在所述吸入口的后侧。
所述门板可以设置成与所述抽屉的引出一起从所述箱体移动。
所述箱体可以形成为多边形形状,所述门板可以设置为形成所述箱体的一个面。
所述门板可以分离地连接到所述箱体。
所述加湿过滤器可以位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后侧。
所述抽屉可以在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后侧形成用于储水的储水空间,所述储水空间可以设置有所述加湿过滤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能够从下部吸入空气,并在执行空气净化和空气加湿之后从上部吐出所述空气。因此,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能够提供用于划分出使用水的空气加湿区和应防止水的空气净化区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箱体,前侧面开口;以及抽屉,设置成从所述箱体中引出并安装有空气过滤器、水槽和加湿过滤器,所述抽屉可以包括:底面,在下部形成基座表面;两个侧面,从所述底面的两个侧端向上方延伸;以及前侧面,连接所述两个侧面的前端并比所述两个侧面更向上方延伸。
另外,所述抽屉还可以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两个侧面的后端的后侧面。
所述抽屉的底面可以包括:水槽安置面,用于安置所述水槽;空气过滤器安置面,位于所述水槽安置面的前方并延伸到高于所述水槽安置面的位置以安置所述空气过滤器;以及空气吸入口,由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面和所述前侧面之间的开口限定。
所述水槽可以形成储水空间,以储存对所述加湿过滤器提供的水。
所述空气吸入口可以形成为左右方向的宽度W1大于前后方向的宽度W2。
所述左右方向的宽度W1可以设置成具有对应于空气过滤器组件的横向宽度的尺寸。
所述空气吸入口可以由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面的前端切割到所述抽屉的前侧面的后端的空间形成。
所述抽屉还可以包括后方支撑凸起,该后方支撑凸起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面的后端向上方延伸。
所述后方支撑凸起可以从所述水槽安置面以预定高度H4向上方延伸。这里,所述预定高度H4可以设定为大于从所述水槽的最下端到最上端的垂直距离。此外,所述后方支撑凸起可以在后侧支撑空气过滤器。
另一方面,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可以提供使空气的吸入面积最大的结构。另外,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可以提供一种能够使用户易于分离和安装需要管理的配置的结构。
所述需要管理的配置可以包括水槽、空气过滤器组件、水箱以及加湿过滤器组件。
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可以在抽屉的内部倾斜地设置。
另外,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中的加湿过滤器可以在水槽的内部倾斜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箱体,其前侧面呈开口;以及门组件,结合于所述箱体以从所述箱体中引出或引入,所述门组件可以包括:门底面部,构成底部面并形成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门前侧面部,限定所述吸入口的前端并向上方延伸;和空气过滤器组件,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吸入口的上方。
另外,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中,其下端可以位于所述吸入口的后端,其上端可以位于所述门前侧面部的上端。
这里,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中从下端到上端的长度比从所述门前侧面部的上端到所述吸入口的前端的长度和从所述吸入口的前端到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下端的长度中的任一长度都长或者相等。
即,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中,从下端到上端的长度可以形成为至少长于从所述吸入口的前端到所述下端的第一长度和从所述吸入口的前端到所述门前侧面部的上端的第二长度中的任一长度。
另外,所述门组件可以包括:门侧面部,从所述门前侧面部的两个侧端向后方延伸并具有从所述门前侧面部的上端朝所述门底面部向后方倾斜地延伸的过滤器引导件;以及过滤器支撑部,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沿两侧方向延伸并在前方支撑空气过滤器组件。
所述过滤器支撑部的特征在于,由作为底边的长度的第一长度H1、作为与所述门前侧面部接触的边缘的边的第二长度H2以及作为连接所述底边和所述边缘边的斜边的长度即第三长度H3限定,所述第三长度H3比所述第二长度H2和所述第一长度H1中的任一长度都长或者相等。
所述过滤器引导件可以以预定角度α1向后方倾斜地延伸,并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两个侧面。
所述过滤器支撑部可以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前侧面的两侧部分。
所述过滤器支撑部可以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上下长度相对应地延伸。
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上下长度可以与所述第三长度H3相对应。
所述过滤器支撑部的斜边可以以预定角度α1从上端越朝下端越向后方倾斜地延伸。所述预定角度α1可以是锐角。
所述第一长度H1可以与所述吸入口的宽度相对应。
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可以包括结合有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壳。
所述过滤器壳的上侧面可以形成为相比所述过滤器壳的下侧面越向后端以倾斜角度β越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过滤器壳可以形成为侧面倾斜的矩形。
所述过滤器壳可以限定:第一平行线P1,为沿着所述过滤器壳的上侧面和侧面形成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绘制的假想直线;第二平行线P2,为从所述过滤器壳的下侧面和侧面形成的边缘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平行线P2平行地绘制的假想直线;以及倾斜线P3,为沿着所述过滤器壳的下侧面和侧面形成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绘制的假想直线。这里,所述倾斜线P3相对于所述第二平行线P2可以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β。
所述过滤器壳的上侧面可以以所述过滤器壳的下侧面为基准向下方以所述倾斜角度β延伸。
所述过滤器壳的下侧面可以以所述过滤器壳的上侧面为基准向上方以所述倾斜角度β延伸。
所述门底面部可以包括用于安置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底面的空气过滤器安置部,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可以形成为越朝后端越上方倾斜。
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可以以所述倾斜角度β延伸。
所述过滤器支撑部的侧端和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的侧端可以连接形成“V”形状。此外,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侧面下端可以插入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和过滤器安置部连接的部位。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在从箱体引出的门组件被引出到最大程度时,所述箱体的内部不暴露于用户的视野。同时,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中,上述需要管理的多个结构位于用户易于操作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主体框架,前侧面形成有开口;抽屉,从所述主体框架中引出,插入有空气过滤器组件和位于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后方的加湿过滤器组件;导轨引导件,结合于所述抽屉的两个侧面;以及滑轨,结合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侧下部,引导所述导轨引导件的前后移动。
这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的特征在于,当所述抽屉被引出到最大程度时,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前端所在的平面。
所述抽屉的两个侧面可以包括:内板,用于收容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和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以及外板,与所述内板的外侧间隔开配置。此外,其中,所述导轨引导件位于所述内板和外板之间的空间。
所述抽屉的两个侧面还可以包括多个加强肋,该加强肋从所述内板向所述外板延伸。
所述滑轨或所述导轨引导件可以具有用于限制所述抽屉的引出距离的止动件。
所述主体框架可以包括结合于其前端的杆,所述杆的下侧端部可以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导轨凸起,以限制所述滑轨或所述轨道引导件的引出距离。
所述导轨凸起可以与所述滑轨或所述导轨引导件的进出方向垂直地凸出。
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侧下部并包围所述滑轨的导轨盖。
所述导轨凸起可以从所述导轨盖的前端向前方隔开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门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板的结构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的底面结构的图。
图7是沿图1的VI-V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上设置有空气过滤器和加湿过滤器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上设置的空气过滤器被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用于引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安装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组件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中的空气流动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门和空气过滤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示例性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赋予参照符号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虽然标记在不同的附图上,但尽可能赋予了相同的符号。另外,在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程中,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判断为妨碍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时,可以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上述术语仅为了区别所述构成要素与其它构成要素,不会因上述术语而限定相应构成要素的本质、次序或顺序等。当记载为某一构成要素“连结”、“结合”或“连接”于其它构成要素时,应该理解为上述构成要素可以直接连结或连接上述其它构成要素,并且,也可以各构成要素之间“连结”、“结合”或“连接”另一构成要素。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门打开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10包括:箱体100,其形成外观;以及门组件200,与所述箱体100结合并能够从所述箱体100引出。
所述箱体100包括由多个板组成的板组装体。
所述门组件200可以从所述板组装体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引出。作为一例,用户能够拉动所述门组件200。所以,所述门组件200借助用户的外力从所述箱体100的内部向外部方向脱离。
当然,用户可以通过对所述门组件200向相反方向提供外力来将所述门组件200重新插回所述箱体100的内部。
所述多个板包括:下部的第一基座101;两个侧面板10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101的两侧并向上方延伸;上侧面板105,结合于所述两个侧面板103的上侧;以及后侧面板107,结合于所述两个侧面板103的后侧。
所述箱体100可以利用所述第一基座101、所述两个侧面板103、所述上侧面板105以及后侧面板107形成前侧面开口的长方体形状。
另外,所述两侧的侧面板103可以包括:第一侧面板,形成所述箱体100的一个侧面;以及第二侧面板,形成所述箱体100的另一个侧面。
所述多个板可以由木材构成。因此,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可以在外观上带来家具的美感。即,外观漂亮。
所述箱体100的内部空间内可以设置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加湿过滤器组件300以及送风风扇480(参见图7)等。
所述门组件200可以构成为向所述箱体100的前方引出而开放该箱体,或者向后方引入而关闭该箱体。所述门组件200包括构成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的前侧面部的门板210。所述门板210可以称为“前侧面板”。
所述门板210可以位于所述箱体100的一个面。作为一例,所述门板210可以位于所述箱体100的前侧面的开口处。因此,所述门板210可以形成所述箱体100的前侧面。据此,所述门板210和所述箱体100可以给用户带来一体感。
所述门板210可以设置成能够从所述箱体100移动。作为一例,所述门板210可以借助从所述箱体100的前侧面引出的抽屉220与所述箱体100分开。
所述门板210可以具有矩形板的形状。此外,所述门组件200处于关闭的状态下,所述门板210形成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的外观的前侧面。另外,所述门板210由木材制成,因此,能够感受到家具般的美感。
所述门板210的下端和所述第一基座101的之间可以形成凹陷部30,该凹陷部形成向后方凹陷的空间。
此外,所述凹陷部30的上侧可以形成有空气吸入口225,用于向所述箱体100的内部吸入空气。
下面,所述空气吸入口225可以称为吸入口225。作为一例,所述吸入口225可以形成于抽屉220的底面。
所述凹陷部30在所述门板210的下侧可以由所述第一基座101和所述吸入口225之间形成的空间来限定。
另外,所述凹陷部30也可以由所述门板210的下部边缘以及位于所述下部边缘下方的第一基座101限定的开口向后方延伸到基座延伸部115的空间来限定。
所述箱体100的上侧面板105形成有吐出部109,净化的空气从该吐出部排出。所述吐出部109可以位于所述上侧面板105的后侧。
所述吐出部109与所述上侧面板105可以处于一个平面。作为一例,所述吐出部109的上端可以形成为其高度与所述上侧面板105的上端高度相同。
所述门组件200还包括抽屉220,其从所述门板210的背面向后方延伸。
所述抽屉220上设置有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的部件。所述部件可以包括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和加湿装置。此外,所述加湿装置可以包括加湿过滤器组件300、水槽260以及水箱270。
当所述门组件200向前方引出以开放所述箱体100的前侧面时,设置于所述抽屉220中的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加湿过滤器组件300和水箱270能够一起向前方引出。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接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加湿过滤器组件300和水箱270。
所述抽屉220与所述箱体100结合成能够从所述箱体引出或引入所述箱体。因此,所述抽屉220可以称为“门”或“收容部”。
所述门组件200还包括导轨引导件230,用于引导所述门组件200的引出或引入。所述导轨引导件230可以分别结合到所述抽屉220的下部两侧。
即,所述门组件200设置成能够从所述箱体100沿前后方向移动。因此,所述门组件200可以设置成在其被引入所述箱体100的状态下紧贴于所述箱体100的前端部分。
详细而言,所述门组件200可以包括密封机构,用于密封所述箱体100中开口的前侧面。所述密封机构可以包括后述的密封框架211和密封件212。
所述密封装置能够密封形成在所述箱体100和所述门组件200之间的微小间隙。因此,外部的空气能够集中地流入凹陷部30或吸入口225。
在所述上侧面板105的前方包括显示器108a,用于显示加湿空气净化器的运转信息。所述显示器108a沿左右方向长长地延伸并设置于后述的显示器模块452的前方部上表面。此外,所述显示器108a可以具有可供用户输入的输入部108b。
所述输入部108b具有多个,以设定加湿空气净化器10的运转模式或运转功能。作为一例,所述输入部108b可以包括多个可输入的输入部,用以执行诸如电源输入、净化强度、快速净化、加湿净化、睡眠模式、空气除菌、小夜灯、锁定之类的已设定的模式(或功能)。
所述显示器108a可以位于上侧面板105和门200之间。详细而言,所述箱体100的上部形成向下方凹陷的显示器槽108。作为一例,所述门板210的上端可以配置成从所述上侧面板105的前端向前方隔开。此外,所述显示器槽108可以由所述门板210和所述上侧面板105隔开形成的空间来限定。
因此,所述显示器108a可以经由通过所述显示器槽108暴露到外部,以使用户确认运转信息或操作输入部108b。
所述上侧面板105可以平坦地构成而供用户能够将该上侧面板用作什物柜。所述什物柜上可以放置物品或食物等。因此,可能不容易将用户需要用眼睛确认的显示器配置于上侧面板。如果将所述显示器配置于所述上侧面板的中央部分,则可能存在所述显示器被所述物品或食物遮挡的问题。
为了防止这种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108a可以位于所述上侧面板105的前表面和所述门的背面之间。如果所述门200向前方引出,则所述显示器108a的前侧面可暴露在外部。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板的结构的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的底面结构的图,图7是沿图1的VI-VI’线剖开的剖视图。
参照图3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10包括:用于过滤空气的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用于加湿空气的加湿过滤器组件300以及用于产生空气流动的送风风扇480。在所述送风风扇480上结合有风扇马达485。
详细而言,所述箱体100包括主体框架110,该主体框架形成用于布置上述的部件的空间部112。
所述主体框架110可以形成为前侧面、后侧面和上侧面开放的六面体形状。详细而言,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前侧面开放,并且所述开放的前侧面能够被所述门组件200遮蔽。另外,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后侧面开放,并且所述开放的后侧面能够被风扇罩410和壳体盖430遮蔽。另外,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上侧面开放,并且所述开放的上侧面能够被电装部450遮蔽。
所述第一基座101可以理解成是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一个结构。
所述两个侧面板103结合于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两侧。即,所述主体框架100可以包括作为一个侧面的第一侧面和作为另一个侧面的第二侧面。
此外,所述两个侧面板103中的一个侧面板103可以结合于所述第一侧面。另外,所述两个侧面板103中的剩余一个侧面板103可以结合于所述第二侧面。这里,将结合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侧面板103称为第一侧面板103,将结合于所述第二侧面的侧面板103称为第二侧面板103。
所述上侧面板105结合于所述电装部450的上侧,所述后侧面板107可以结合于所述壳体盖430的后侧。
如上所述,所述门板、所述第一侧面板、所述第二侧面板和所述上侧面板中的至少一个板可以由木材制成。
因此,为了防止木材的变形并提高耐久性,所述多个板103、105、107可以包括:木槽210b,在每个板103、105、107的内侧面凿开相对较小的宽度和深度而形成;以及多个加强框架215,插入于板103、105、107的内侧面。
所述木槽210b可以沿所述板的延伸方向长长地延伸,并且形成有多个。作为一例,所述木槽210b可以在所述多个板103、105、106中的至少一个板上沿着内侧面的长度方向直线地凿出形成(engrave)。
所述加强框架215可以形成有紧固于与所述多个板结合的结构的孔215a。作为一例,插入所述门板210中的加强框架215的孔215a中可以插入与抽屉的前侧面221紧固的紧固构件。另外,所述加强框架215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
与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两个侧面结合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面板103可以比限定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前侧面开口的杆110a更向前方延伸。
此外,位于比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更靠前方的位置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面板103的每个内侧面能够与密封框架211的外侧面紧贴。据此,所述密封框架211的至少任意两个外周面能够与所述箱体100紧贴,从而在所述门组件200被引入的状态下除了所述吸入口225之外能够提供双重密封结构。
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可以形成为矩形框架,以限定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前方开口。
然而,为了避免对所述门组件200的引出或引入的干涉,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的下部可以切割规定的长度以形成间隔空间。
这里,规定的长度可以定义为与后述的密封框架211的间隔D1相对应的长度。作为一例,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可以设置成底边为开口的矩形形状。
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可以沿着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两个侧面的前端延伸。此外,所述杆110a可以在所述显示器模块452的下侧延伸以连接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两个侧面的上端。
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的下端部110b可以从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两个侧面的前端向彼此相向的方向弯曲。这里,所述杆110a的下端部110b能够切割成不干涉所述抽屉220。
即,从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两个侧面分别延伸的主体框架的杆110a的下端部110b可以设置成向彼此相向的方向延伸且彼此隔开规定的长度。
另外,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和所述密封装置设置成当引入门组件200时彼此紧贴。因此,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和所述密封装置形成为彼此相对应的形状。
其结果,设置于所述门板210的后侧的所述密封装置能够与所述杆110a以及从所述杆110a向前方凸出延伸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面板103的表面紧贴。
因此,所述密封装置能够利用垂直的两个表面来密封所述箱体100和门组件200的间隙。据此,能够更有效地阻止空气流入所述间隙。
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两个侧面可以具有多个加强肋111a、111b。所述加强肋111a、111b包括:多个第一加强肋111a,横向地延伸;以及多个第二加强肋111b,沿着与所述第一加强肋111a交叉的方向延伸。作为一例,所述第二加强肋111b可以纵向地延伸。
另外,在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两个侧面可以形成有排水流路111c,用于将从电装部450排出的流体向下方引导。所述排水流路111c可理解成形成在所述第一加强肋111a和第二111b之间的流路。
所述门组件200包括:形成前侧面外观的门板210;以及沿所述门板210的后方延伸的抽屉220。
所述门板210的横向方向的宽度可以设定为小于所述两个侧面板103之间的距离。因此,所述门板210能够插入所述两个侧面板103之间以形成一个平面。据此,所述门板210和所述两个侧面板103能够为用户带来外观上的一体感,从而在视觉上整洁并能够提供适于认为是家具的外观。
所述门板210可以包括把手槽210a,该把手槽在所述门板的背面的上部凹陷形成供用户能够把持。因此,用户能够通过将手放入显示器槽108来拉动所述把手槽210a来引出所述门组件200。
所述门板210还可以包括板框架218,用于引导所述门板与所述抽屉220的前侧面的结合。
所述板框架218可以结合于所述门板210的背面。此外,所述板框架218可以位于后述的密封框架211的内侧。作为一例,所述板框架218可以利用后述的板结合部221a和紧固构件来结合。
如上所述,所述门组件200还可以包括密封机构。此外,所述密封机构可以包括密封框架211和密封件212。
详细而言,所述密封框架211可以结合于所述门板210的背面。此外,所述密封框架211可以与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主体框架的杆110a相对应地形成。作为一例,所述密封框架211可以设置成底边开口的矩形。
即,所述密封框架211的下部切割规定的长度D1。作为一例,所述密封框架211的下部形成有与吸入口225连通的开口。因此,所述密封框架211的下侧端部211a、211b可以在彼此相向的方向上以所述规定的长度D1隔开。
所述密封框架211的下侧端部211a、211b可以位于吸入口225的下方或所述吸入口225的前方部两个侧端。详细而言,所述下侧端部211a、211b可以和所述杆110a的下端部110b一起形成与所述吸入口225连通的切割空间(或者间隔空间)。
所述切割空间(或者间隔空间)可以理解成吸入口225的一部分255a。作为一例,当所述下侧端部211a、211b和所述下端部110b紧贴时,所述切割空间(或者间隔空间)可以限定所述吸入口225的前方部两个侧端。因此,从所述门板210的下端吸入的空气能够集中地流入所述切割空间。
具体地,所述密封框架211的下侧端部可以包括:第一端部211a,在一侧下端垂直地弯曲;以及第二端部211b,在另一侧下端垂直地弯曲。此外,所述第一端部211a和所述第二端部211b可以形成为水平地延伸,并以所述规定的长度D1隔开。
所述规定的长度D1可以称为所述密封框架211的下侧间隔D1。
由于所述密封框架211的下侧端部211a、211b设置成彼此隔开所述下侧间隔D1,因此,所述第一端部211a和所述第二端部211b之间的间隔空间可以形成所述吸入口225的一部分。
据此,当所述门组件引入到所述主体框架110使得所述密封框架211和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接触时,由于所述密封框架211的下侧端部211a、211b和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的下端部110b被切割成朝下方开口,以形成所述吸入口255的一部分,从而能够扩大空气的吸入截面积。
另一方面,所述下侧间隔D1可理解成与后述的空气吸入口225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1相对应的长度。
所述密封框架211的外周周长可以小于所述门板210的周长。此外,所述密封框架211和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的外周周长可以相同。
另外,所述门板210的周长可以小于所述箱体100的前端周长。此外,所述门板210的上端边缘可以配置在与所述箱体100的前端上部边缘相对应的高度。因此,能够在所述门板210的下侧形成凹陷空间或凹陷部30以引导空气的流入。
另一方面,所述密封框架211的宽度D2可以设定为与上述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面板103的从所述杆110a向前方凸出的长度相应的长度。
因此,所述密封框架211紧贴于所述第一、第二侧面板103和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从而能够减小不必要的流动损失和噪音。此外,所述密封框架211能够使空气集中地吸入所述凹陷部30或所述吸入口225。
即,当所述抽屉220引入到所述主体框架110时,限定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前侧面开口的杆110a的前表面和所述密封框架211的背面能够彼此紧贴。此时,所述密封框架211的外侧面能够紧贴于所述第一侧面板103和/或所述第二侧面板103。
总之,所述密封框架211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任意两个表面能够紧贴于所述杆110a、所述第一侧面板103和所述第二侧面板中至少任一个,以密封所述前侧面开口。
据此,在所述密封框架211和所述主体框架110之间可以实现双重密封,从而能够将从所述吸入口225导入的空气的流动有效地引导到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而不发生泄漏或损失。
另一方面,所述密封框架211可以形成有供所述密封件212插入的中心槽。所述中心槽可以在所述密封框架211的背面中心部分通过凹陷来形成。此外,所述中心槽可以沿着所述密封框架211的延伸方向一起延伸。
所述密封件212可以插入所述密封框架211的背面。即,所述密封件212可以插入所述密封框架211的中心槽。
所述密封件212可以由在与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紧贴时能够保持气密性的材料制成。作为一例,所述密封件212可以包括橡胶。
所述门板210还可以包括盖框架211c,该盖框架与在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上部设置的过滤器盖282a紧贴。
所述盖框架211c可以连接于形成所述密封框架211的上侧边的上部。作为一例,所述盖框架211c可以从所述密封框架211的上侧边呈弧形地向下侧延伸。
所述盖框架211c的背面可以形成为与所述过滤器盖282a的前表面相对应的形状。作为一例,如果所述过滤器盖282a的前表面形成为圆形形状,则所述盖框架211c的背面也形成为与该过滤器盖的前表面相对应的圆形形状。
因此,当所述门组件200引入所述箱体100时,所述盖框架211c能够与所述过滤器盖282a紧贴,使得从所述吸入口225吸入的空气没有损失或泄露地通过空气过滤器285。
所述抽屉220的前侧面221能够结合于所述门板210的背面。即,所述门板210能够遮盖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前端开口。
另一方面,所述抽屉的前侧面221可称为门前侧面部221或抽屉的“第一壁”。另外,可以将所述门板210和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统称为“门前侧面部”。
所述门前侧面部221可以具有与所述门板210的背面结合的板结合部221a。作为一例,所述板结合部221a从所述门前侧面部221向后方凹陷,并且紧固构件能够结合于所述板结合部221a以与所述门板210的板框架218紧固。
所述抽屉220还可以包括连接部221b,所述连接部从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背面向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前表面延伸。
即,所述连接部221b可以位于由所述吸入口225限定的所述门前侧面部221和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之间的空间。
所述连接部221b可以位于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后面下部。此外,所述连接部221b可以位于所述吸入口225的上侧。作为一例,所述连接部221b从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背面向后方延伸,具有相对较薄的宽度,以使从吸入口225流入的空气的阻力最小。
所述连接部221b可以在所述吸入口225的位置支撑对冲击相对较弱的所述门前侧面部221。因此,所述连接部221b能够防止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变形,以提高抽屉220的耐久性。
所述抽屉220还包括:门侧面部222,从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两侧向后方延伸;门底面部224,设置于所述门侧面部222的下侧;以及门后侧面部223,从所述门底面部224的后侧向上方延伸。
另一方面,所述门侧面部222可以称为抽屉220的侧面或抽屉的“第二壁”。此外,所述门底面部224可以称为抽屉200的底面或抽屉的“第三壁”。同样,所述门后侧面部223可以称为抽屉的后侧面或抽屉的“第四壁”。
在所述门底面部224可以形成有所述吸入口225。
另外,在所述抽屉220的内部,可以由所述门前侧面部221、门底面部224、门侧面部222和所述门后侧面部223限定安装空间,在该安装空间安装水槽260、水箱270、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和加湿过滤器组件300。
例如,可以在所述抽屉220的前方部安装空气过滤器组件280。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可以包括空气过滤器壳281以及结合于所述空气过滤器壳281的空气过滤器285。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可以设置成通过向上方提起来分离。
以前后方向为基准,所述抽屉220的大致中央部分、即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后侧可以设置水箱270。
所述水箱270可以安装于水槽260的内部。所述水箱270可以设置成通过向上方提起来分离,用户能够通过分离所述水箱270来填充水或清洁所述水箱270。此外,所述水箱270的上部可以设置可打开的水箱盖271。
所述水箱270的底面272b可以设置:用于排出水的阀孔272b以及用于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阀孔272b的阀装置276。
另外,所述水箱270的底面272还可以包括阀支架273,该阀支架凸出形成以围绕所述阀装置276。所述阀支架273以所述阀装置276为中心径向隔开以保护所述阀装置276。作为一例,所述阀支架273可以具有从所述底面272向下方凸出的圆柱形状。
所述水箱270的底面272可以形成有结合空间272a,在该结合空间所述阀支架273和所述阀装置276与后述的浮动装置267结合。作为一例,所述结合空间272a也可以形成为凹陷的空间。
当所述水箱270放置在设置于所述水槽260的水箱支撑部261时,所述阀装置276可以打开所述阀孔275a,当该水箱从所述水箱支撑部261分离时,该阀装置关闭所述阀孔275a。
所述水槽260可以具有上部为开放的大致六面体形状。所述水槽260的下部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水箱270的水箱支撑部261。所述水箱支撑部261形成平坦的表面。
所述水槽260还包括浮动收容部262,该浮动收容部从所述水箱支撑部261向下方凸出并具有安装浮动装置267的空间。所述浮动收容部262具有内部为空心的中空形状,作为一例,该浮动收容部可以位于所述水箱支撑部261的大致中央部分,并向后方长长地延伸。
所述浮动收容部262形成储存水的第一贮水部229a,所述浮动装置267能够随着储存在所述第一贮水部229a的水的水位的变化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当所述第一贮水部229a的水位达到预定水位以上时,所述浮动装置267能够向上方移动以堵住所述水箱270的阀孔275a。
所述水槽260的内部可以形成从所述浮动收容部262向后方延伸并储存水的第二贮水部229b。所述第二贮水部229b与所述第一贮水部连通而能够形成与所述第一贮水部相同的水位。
所述第二贮水部229b可以安装有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可以收容于所述抽屉220的内部空间中后方部分。此外,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可以设置于所述水箱270的后侧。
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包括:加湿过滤器壳310;以及加湿过滤器330,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加湿过滤器壳310并吸收储存在所述水槽260中的水。
所述加湿过滤器300包括:圆形的加湿过滤器框架331;以及过滤器介质332,设置于所述加湿过滤器框架331的内侧,具有圆形的形状。
所述加湿过滤器330的下部可以设置成浸没在所述第二贮水部229b。
所述加湿过滤器330具有大致圆形的形状,所述加湿过滤器330的外周部包括具有能够盛放水的结构的收集肋331a。所述收集肋331a设置于所述加湿过滤器框架331的内部,并设置成在径向方向上延伸。此外,所述收集肋331a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收集肋331a之间的空间形成储水空间。所述加湿过滤器330和所述加湿过滤器框架331可以具有与“水车(water-wheel)”结构类似的结构。
所述加湿过滤器330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收集肋331a中收集的水向上方移动,当所述收集肋331a从所述加湿过滤器330的最上端向下方下降时,水由于重力而流到所述加湿过滤器330的中央部分。所述加湿过滤器330可以由易于吸水的布、毛毡或海绵材料制成。
所述水槽260的后侧可以设置有杀菌装置269,该杀菌装置朝所述水槽260的内部照射光,以对储存在所述水槽260中水进行杀菌。作为一例,所述杀菌装置269可以包括紫外线LED。
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的内部的壳体组件400。所述壳体组件400可以设置于所述门组件200的后侧。即,所述壳体组件400设置于所述抽屉220的后侧面部223的后侧。
详细而言,所述壳体组件400包括:送风风扇480,产生空气流动;风扇罩410,设置于所述送风风扇480的前方并具有吸入空气的风扇吸入部415;以及壳体盖430,结合于所述风扇罩410的后侧。所述送风风扇480可以安装在由所述风扇罩410和所述壳体盖430限定的风扇安装空间。
所述送风风扇480包括离心式风扇,该离心式风扇沿轴向吸入空气并径向排出空气。作为一例,所述离心式风扇可以包括西罗科风扇。所述送风风扇480的轴向可以是前后方向。此外,连接于所述送风风扇480的风扇马达485支撑于所述风扇罩410的中央部分,并且能够与所述送风风扇480的中心轴向结合。
所述风扇罩410包括风扇吸入部415(参见图13)。所述风扇吸入部415可以包括以放射状或圆周形延伸的吸入引导肋。利用所述吸入引导肋,能够防止用户手放入送风风扇480。
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还包括具有多个电气部件的电装部450。所述电装部450还包括电装板451,该电装板用于覆盖所述主体框架110中开口的上部,所述电装部件453可以设置于所述电装板451的上侧面。
换言之,所述箱体100的内部包括:空气调节室,设置有空气过滤器285和送风风扇480;以及电气室,设置有电气部件。所述空气调节室和所述电气室被所述电装板451上下隔开。即,所述电气室可以位于所述电装板451的上侧,所述空气调节室可以位于所述电装板451的下侧。
所述电装板451可以从所述壳体组件400的上部向前方延伸。此外,所述上侧面板105可以结合于所述电装板451的上侧,以保护所述电装部件453。
所述电装部还包括具有所述显示器108a的显示器模块452。所述显示器模块452可以配置于所述电装板451的前方部。所述显示器108a可以通过所述显示器槽108暴露到外部。
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内部可以设置滑轨235,用于引导所述门组件200的引出和引入。
所述滑轨235可以配置于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下部两侧。此外,所述滑轨可以位于所述杆110a的下端部110b的上方。
据此,所述杆110a的下端部110b和所述密封框架211的下侧端部211a、211b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紧贴,从而能够密封由所述滑轨235和导轨引导件230形成的间隙(或者空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引导从所述吸入口225流入的空气的流动。
所述滑轨235可以包括主体结合部235a,该主体结合部结合于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内表面。
此外,所述滑轨235的外侧设置有导轨盖236。借助所述导轨盖236,所述滑轨235可以不暴露到外部。
所述门组件200的两个侧面设置有导轨引导件230。所述导轨引导件230与所述滑轨235结合,能够从该滑轨中引出或引入,从而使该导轨引导件能够向前后滑动。
另外,所述导轨引导件230或所述滑轨235可以包括用于限制前后移动的距离的止动件。
此外,当所述抽屉220利用所述止动件被引出到最大程度时,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能够位于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前侧面开口形成的一个平面上。
即,所述止动件可以设定所述抽屉220的最大引出距离。此外,所述止动件可以配合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的位置,以确定所述抽屉220的最大引出距离。
所述主体框架110还包括照明支架116,照明装置安装在该照明支架上。所述照明支架116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110的下部,并可以与所述第一基座101的上侧隔开。此外,所述照明支架116可以设置为面向所述第一基座101。
所述主体框架110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基座101向上方延伸的基座连接部115。
所述基座连接部115可以理解成从所述照明支架116的后方部分朝所述第一基座101向下方延伸。
所述凹陷部30可以在所述第一基座101和所述照明支架116之间形成空间。此外,所述基座连接部115能够遮蔽所述凹陷部30的后侧。
如上所述,所述凹陷部30可以理解成由所述第一基座101、所述基座连接部115以及所述照明支架116限定的空间。
所述主体框架110还包括第二基座113,该第二基座从所述基座连接部115向后方延伸并支撑抽屉220。所述第二基座113形成平坦的面并能够支撑所述抽屉220的门底面部224。可以将所述第一、二基座101、113统称为“基座”。
所述主体框架110可以具有利用所述第一基座101、所述基座连接部115和所述第二基座113的结构从前方部向后方并向上方的阶梯结构。此外,所述门组件200由所述第二基座113支撑并被引出或引入,使得所述门组件200的下部从所述第一基座101向上方隔开,所述隔开的空间可以构成凹陷部30,以与所述吸入口225连通。
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照明PCB122,具有照明源122a;以及照明罩124,结合于所述照明PCB122。所述照明源122a具有多个,所述多个照明源122a可以沿左右方向排列。
所述照明罩124包括用于将所述照明罩124的内部空间划分成多个空间124a的划分肋124b,在所述多个空间124a可以分别安装照明源122a。所述照明源122a结合于所述照明PCB122的一个面并构成为向下方照射光。作为一例,所述照明源122a可以安装在所述照明PCB122的底面或前表面。
所述第一基座101的上表面可以安装反射板120。所述反射板120位于所述多个照明源122a的下侧,能够柔和地反射或漫射从所述照明源122a照射的光。所述照明源122a设置于所述反射板120的上侧并朝所述反射板120向下方照射光。所述照明源和所述反射板120之间可以形成所述凹陷部30。
利用所述照明源122a照射的光,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能够向设有凹陷部30或空气吸入口225的区域提供柔和的光。因此,所述照明装置也可以称为小夜灯。
所述照明罩124的前表面可以设置人体检测传感器。所述人体检测传感器能够检测靠近所述门板210的人体。作为一例,当所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接近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的人体时,所述照明装置能够启动以调节照明源122a的亮度。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上设置空气过滤器和加湿过滤器的状态的图,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上设置的空气过滤器被分离的状态的图,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用于引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安装的结构的图,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内部结构的图。
参照图8至图13,如上所述,所述门组件200包括结合于门板210的后侧的抽屉220。
此外,所述抽屉220可以设置成能够向前方引出或向后方引入。即,所述抽屉220可以设置成家具的抽屉形式。
所述抽屉220中可以安装有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加湿过滤器组件300、水箱270以及水槽260。
如上所述,所述抽屉220中包括:前侧面221;两个侧面222,从所述前侧面221的两个侧端向后方延伸;底面224,该底面延伸以连接所述两个侧面222的下端部并形成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前侧面221隔开的空间225;以及后侧面223,连接所述底面224的后端和所述两个侧面222的后端。
此外,所述两个侧面222可以以越朝向后方高度越矮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另外,所述两个侧面222的后端和所述后侧面223向上方以低于所述前侧面221的高度的方式延伸。
如上所述,在所述抽屉220的下部形成基座面的抽屉的底面224可以称为门底面部224。
另外,所述抽屉的前侧面221可以称为门前侧面部221。
所述门底面部224形成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225。所述吸入口225可以位于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后侧。作为一例,所述吸入口225可以贯通所述门底面部224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
所述吸入口225可以形成为其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1大于前后方向上的宽度W2。此外,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1可以具有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横向宽度相对应的大小。
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外部的空气能够经由所述凹陷部30向所述吸入口225吸入。此外,所述吸入的空气向上方流动并在通过空气过滤器285的同时被净化。
所述门底面部224包括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安置到该空气过滤器安置部。
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可以称为空气过滤器安置面。此外,所述吸入口225可以由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前端到所述抽屉220的前侧面221为止形成的开口来限定。
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可以位于所述吸入口225的后侧。此外,由于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底面安置到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因此该空气过滤器安置部可以形成为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底面相对应的平坦的面。
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可以形成有用于从后侧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凸起226a。
所述凸起226a可以形成为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后端边缘向上方凸出。此外,所述凸起226a可以称为“后方支撑凸起”。
所述门底面部224还包括放置所述水槽260的安置面227。可以将放置所述水槽260的安置面称为水槽安置部227或水槽安置面。
另外,可以将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和所述水槽安置部227统称为“安置部”或“安置面”。
所述水槽安置部227可以形成在低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位置处。作为一例,所述抽屉220的底面224可以在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后侧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向下方凹陷而形成有水槽安置部227。另外,所述水槽安置部227的底部面可以形成为平坦的面。
据此,当所述水槽260安置到所述水槽安置部227时,由于所述水槽260设置在低于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位置处,因此不会妨碍空气的流动,并能够防止储存的水溅入所述空气的流动路径。
另一方面,所述凸起226a能够将所述抽屉220的内部空间划分成设置有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空气净化空间和设置有所述水槽260的空气加湿空间。
在所述空气加湿空间中,从水箱270供应的水储存在贮水部229a、229b,并且所述储存的水利用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的旋转动作被舀上去,以执行加湿空气的加湿过程。
如果所述加湿过程中流动的水溅入或流入所述空气净化空间,则可能会通过吸入口225污染设置有加湿空气净化器10的室内空间。进一步地,可能降低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空气净化性能。
因此,所述凸起226a可以用作防波堤(break water),以防止水从所述空气加湿空间溅入所述空气净化空间。即,所述凸起226a可以向上方延伸得更高于所述水槽安置部227和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
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可以位于更高于所述水槽安置部227的位置处。此外,所述凸起226a的上端可以位于比所述水槽安置部227的底部面高预定高度H4的位置。
即,所述凸起226a可以从所述水槽安置部227向上方延伸至预定高度H4的位置。
这里,所述预定高度H4可以设定为大于所述水槽260的最大高度。作为一例,所述水槽260的最大高度可以定义为从限定所述贮水部229a、229b的水槽260的底部面到形成所述水槽260外观的水箱支撑部261的最上端为止的距离。
即,所述预定高度H4可以设定为大于从所述水槽260的最下端到最上端为止的垂直距离。据此,所述凸起226a能够防止水从位于所述水槽安置部227的储水流入所述空气净化空间。
所述吸入口225、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和所述水槽安置部227可以在所述抽屉220中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因此,从所述吸入口225吸入的空气向后方流动并通过空气过滤器285和加湿过滤器330,从而可以改善流动性能。
另外,通过在所述抽屉220的底面的前方区域(area)形成的吸入口225流入所述门板210的下端的空气能够具有向上方通过所述吸入口225的流向。
此外,通过所述吸入口225的空气能够依次通过安置在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和安置在所述水槽安置部228的加湿过滤器组件300,以执行空气净化和空气加湿。
这里,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和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从所述抽屉220的上侧插入,从而能够形成空气在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和水槽安置部227相对垂直的方向或纵向方向上流入的区域(或者面积)。
即,通过所述吸入口225朝向上方的空气的流动路径能够沿侧方弯曲,以通过所述空气过滤器285和所述加湿过滤器330。
因此,利用上述的空气流动路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10能够设置成所述空气过滤器285和/或所述加湿过滤器330的上端比下端更向前方倾斜。据此,能够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和空气加湿效果。
即,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能够倾斜地插入并安装于所述抽屉220。据此,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加上述的空气流动路径中吸入空气的面积。
具体地,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中的下端可以位于所述吸入口225的后端,并且上端位于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上端。
此时,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下端到上端的长度比从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上端到所述吸入口225的前端的长度和从所述吸入口225的前端到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下端的长度中的任一长度都长或者相等。
即,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可以形成为下端到上端的长度H3可以比从所述吸入口225的前端到所述过滤器组件的下端的第一长度H1和从所述吸入口225的前端到所述门前侧面部的上端的第二长度H2中的任一长度都长或者相等。
下面,将详细说明基于所述吸入口225的位置和形状,以使吸入面积最大化,并简单且稳定地固定和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285的安装结构。
所述门侧面部222包括过滤器引导件225a,用于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两个侧面部。
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可以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两个侧端向上方倾斜地延伸。此外,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可以从下部朝上部以预定角度α1向前方倾斜地延伸。
即,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可以朝所述门底边部224向后方倾斜地延伸。因此,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在安置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状态下能够向前方倾斜地设置。
据此,用户能够容易地将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向上方提起。因此,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能够容易地将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从所述抽屉220中分离。
另外,所述门侧面部222还包括过滤器支撑部225b,该过滤器支撑部沿着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的两侧方向延伸以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前侧面两个侧端。
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可以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的前方部沿左右方向(或者两侧方向)延伸规定的长度。所述规定的长度可以设定为不干涉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空气过滤器285的长度。
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可以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前侧面的一部分。即,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可以用作“前方支撑凸起”,使得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在倾斜设置的状态下不会向前方倾倒。
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也可以从下端朝上端以所述预定角度α1向前方倾斜地延伸。换言之,后述的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斜边可以以所述预定角度α1从上端朝下端向后方倾斜地延伸。
即,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与所述门前侧面部221形成的角度呈所述预定角度α1。所述预定角度α1形成锐角,作为一例,能够在5~45°的范围内形成。
因此,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被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和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支撑前侧面的一部分、两个侧面和两个侧面的上端,所以即使该空气过滤器组件向前方倾斜地设置也能够稳定地固定。
另一方面,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前表面的表面长度可以形成为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前表面的上下长度相对应的长度。作为一例,所述空气过滤器285的上下长度可以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所支撑的边的长度相同。
详细而言,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中下端形成在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前端,并且其上端形成在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上端。即,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可以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前端向前方倾斜延伸到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上端。因此,所述吸入口225可以位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下端。
这里,所述吸入口225的宽度H1可以定义为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前端和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背面之间的距离。即,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底边的长度H1可以定义为所述吸入口225的宽度H1。此外,可以将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底边的长度称为第一长度H1。
另外,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和所述门前侧面部221接触的边缘的边长H2可以定义为自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下端向前方水平地隔开的一个点到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上端为止的长度。此外,可以将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边缘的边长称为第二长度H2。
另外,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斜边的长度H3可以定义为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前端到所述门前侧面部221的上端为止的长度H3。此外,可以将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斜边的长度称为第三长度H3。
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可以在前方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前表面。详细而言,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能够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过滤器壳281。具体地,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能够与后述的第一壳部分281a的前端部接触并支撑该第一壳部分的前端部。
此外,所述第一壳部分281a的前端部可以形成为具有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斜边的长度H3相对应的长度。因此,所述空气过滤器285的前侧面可以形成为具有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斜边相对应的长度H3。
所述第三长度H3可以设定为比所述第二长度H2和所述第一长度H1中的任一长度都长或者相等。
即,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斜边延伸得长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边缘。因此,所述空气过滤器285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得长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边缘的边。
另外,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边缘边可以延伸得比所述吸入口225的宽度长。
据此,所述空气过滤器285可以沿斜线方向插入所述抽屉220,以使空气的吸入面积最优化。
另外,用户通过将分离的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下端插入所述门上侧面部228,并在该状态下放任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借助重力随着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引导向下方滑动。其结果,具有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安装变得非常容易的优点。
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侧面可以形成为三角形状。作为一例,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底边可以垂直于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斜边。即,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侧面可以形成直角三角形。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斜边长度H2可以从公知的数学公式推导。
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上具有引导肋225c,该引导肋凸出形成以引导并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后侧。
所述引导肋225c可以位于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两侧后端。所述引导肋225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向上方延伸,并且所述引导肋的上部可以构成为向后方弯曲。
详细而言,所述引导肋225c包括:第一部分225d,从所述凸起226a向上方延伸;以及第二部分225e,从所述第一部分225d的上部向后方弯曲。
所述空气过滤器壳281具有安装凸起280a,该安装凸起与所述引导肋225c接触。所述安装凸起280a可以形成为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壳281向后方凸出。此外,当所述空气过滤器280安置到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时,所述安装凸起280a能够与所述引导肋225c的前侧面接触。
当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朝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向下方移动时,所述安装凸起280a经由所述第二部分225e的前方朝向所述第一部分225d的前方。
此时,由于所述第二部分225e从所述第一部分225d弯曲,因此所述安装凸起280a容易地向下方移动而不干涉所述第二部分225e,当该安装凸起干涉所述第一部分225d时,可以完成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安装。利用所述安装凸起280a和所述引导肋225c的接触能够防止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晃动。
所述门侧面部222还包括:内板222a,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向后方延伸;外板222b,与所述内板222a的外侧隔开配置;以及多个加强肋222c,从所述内板222a向所述外板222b延伸。
所述内板222a形成所述门侧面部222的内表面,所述外板222b设置成短于所述内板222a。详细而言,所述外板222b的上部连接于所述内板222a的上部,所述外板222b的下部设置成高于所述内板222a的下部。
因此,在所述外板222b的下侧形成朝所述内板222a凹陷的引导安装空间222d。在所述引导安装空间222d可以设置导轨引导件230。所述导轨引导件230的后部可以与所述内板222a和所述外板222b的后部结合。
此外,所述导轨引导件230可以与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110内部的滑轨235可移动地结合。
另一方面,可以将所述导轨引导件230和所述滑轨235称为导轨组件。
另外,所述导轨引导件230或所述滑轨235可以包括用于限制沿前后方向引出或引入的距离的止动件。
作为另一例,所述主体框架110还可以包括用于强制限制所述门组件200的引出距离的导轨凸起235b。
所述导轨凸起235b可以从所述导轨盖236的前端向前方隔开。作为一例,所述导轨凸起235b可以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的下端部110b。更详细而言,所述导轨凸起235b可以形成为从所述主体框架100的下端部110b向上方凸出。
所述滑轨235或所述导轨引导件230可以向前方引出,直到与所述导轨凸起235b接触。此外,由于所述导轨凸起235b与所述滑轨235或所述导轨引导件230前进的方向垂直地凸出,因此,所述滑轨235或所述导轨引导件230与所述导轨凸起235b形成卡合。因此,所述导轨凸起235b能够限制门组件200引出距离。
所述导轨凸起235b或所述止动件(未示出)能够限制所述门组件200的最大引出距离。详细而言,可以将所述门组件200的最大引出距离设定成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能够位于与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前端形成的一个平面上。
即,当所述门组件200被引出到最大程度时,所述加湿过滤器壳310的前侧面和所述主体框架的杆110a的前侧面能够位于一个平面上。
据此,当引出所述门组件200时,能够将在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中需要管理的结构、即空气过滤器组件280、水箱270和加湿过滤器组件300一同引出。
另外,由于在与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前侧面开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因此,用户将所述需要管理的结构一次性引出到可操作的空间。即,能够提高管理部件的接近性。
另外,当引出所述门组件200时,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位于所述箱体100或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前侧面开口,从而能够防止所述主体框架110的内部空间112暴露于视野。
因此,即使所述门组件200被引出到最大程度,也能够防止用户的手放入所述箱体100的内部结构的行为。因此,能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此外,即使所述门组件200被引出到最大程度,设置于内部空间112的部件不会暴露给用户,从而能够保持加湿空气净化器10的外观整洁。这能够满足用户的感性一面,从而能够使产品归于高档。
所述门后侧面部223形成有通孔223b,所述杀菌装置269设置在该通孔中。作为一例,所述杀菌装置269可以设置于所述通孔223b的内部,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通孔223b的后侧。从所述杀菌装置269照射的光能够经由所述通孔223b传递到所述水槽260,对储存的水进行杀菌。
所述门组件200还包括形成所述抽屉220的前方上部面的门上侧面部228。所述门上侧面部228可以形成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的上侧面,并设置于所述抽屉220的两侧。
在所述门上侧面部228形成有安装槽228a,该安装槽向下方凹陷以安装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空气过滤器壳281具有插入凸起280b,该插入凸起插入所述安装槽228a。
详细而言,所述空气过滤器壳281包括:第一壳部分281a,沿着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滑动并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地延伸;以及第二壳部分281b,设置于所述第一壳部分281a的上侧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壳部分281a形成所述空气过滤器壳281的侧面部,所述第二壳部分281b形成所述空气过滤器壳281的上侧面部。
所述插入凸起280b设置于所述第二壳部分281b,并可以从所述第二壳部分281b的底面向下方凸出。当所述第二壳部分281b安置到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的上侧面时,所述插入凸起280b能够插入所述安装槽228a中。
所述水槽260的上侧设置有水箱270。所述水箱270包括水箱主体,用于储存水;以及水箱盖271,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水箱主体的上侧。用户能够将所述水箱盖分离以向所述水箱主体的内部填充水。
当所述水箱270放置于所述水槽260中时,所述水箱270的阀装置276打开,使得储存在所述水箱270中的水能够流入所述水槽260的第一贮水部229a。
在所述水槽260中可以设置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位于所述水箱270的后侧,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的下部配置成浸没在第二贮水部229b中。
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包括:加湿过滤器壳310,具有轴支撑部315;以及加湿过滤器330,具有由所述轴支撑部315支撑的中心轴335。所述加湿过滤器330的中心轴335可以在被所述轴支撑部315支撑的状态下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所述加湿过滤器330包括收集肋331a,用于将储存在所述水槽260的第二贮水部229b的水舀上去。在所述加湿过滤器330旋转的过程中,从所述收集肋331a舀上去的水向上方移动,并当该收集肋再次向下方下降时,能够流入所述加湿过滤器330。流入所述加湿过滤器330的水能够渗入所述过滤器介质332。
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中,作为用于旋转所述加湿过滤器330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加湿过滤器马达353(参见图7),以及加湿过滤器驱动齿轮355,该加湿过滤器驱动齿轮与所述加湿过滤器马达353结合以旋转。所述加湿过滤器马达353和所述加湿过滤器驱动齿轮355可以设置于所述风扇罩410中。
所述加湿过滤器330包括与所述加湿过滤器驱动齿轮355联动的过滤器齿轮338。所述过滤器齿轮338设置于所述过滤器介质332的外周面并可以具有多个齿轮。所述过滤器介质332的多个齿轮能够与所述加湿过滤器驱动齿轮355啮合。当所述加湿过滤器马达353驱动时,所述过滤器齿轮338能够与所述加湿过滤器驱动齿轮355联动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所述风扇罩410的前侧面设置有触点部411。此外,所述门后侧面部223具有用作所述触点部411的开关的触点凸起223a。所述触点凸起223a可以从所述门后侧面部223向后方凸出。
当关闭所述门200时,能够通过所述触点凸起223a与所述触点部411接触或接近至预定距离以内来识别所述门200已关闭。只有当识别到所述门200已关闭时,才能够驱动所述风扇马达485或所述加湿过滤器马达353。因此,能够改善使用安全性。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组件的结构的分解图,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中的空气流动的剖视图。
参照图14和图15,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可以包括:空气过滤器壳281,具有第一壳部分281a和第二壳部分281b;过滤器安装部283,结合于所述空气过滤器壳281;以及空气过滤器285,结合于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
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将所述空气过滤器壳281称为过滤器壳281。
所述过滤器壳281可以形成为侧面倾斜的矩形。作为一例,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侧面可以形成为平行四边形。
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侧面可以理解成是所述第一壳部分281a,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上侧面可以理解成是所述第二壳部分281b。
所述第二壳部分281b包括:过滤器引导件安置部282b,设置于所述第一壳部分281a的上部;以及过滤器盖282a,结合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安置部282b的上侧面。所述过滤器盖282a可以设置成具有平坦面的板状。
所述过滤器壳281构成为前侧面和后侧面开放,可以具有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和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相对应的形状。作为一例,所述过滤器壳281可以具有前后方向开口的六面体形状。
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下侧面可以安置到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并设置成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相对应的形状。作为一例,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下侧面可以形成为平坦面。
因此,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可以以从所述抽屉220分离并立在平坦的地面的方式放置。据此,能够提高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管理性。
另一方面,当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下侧面接触地面以使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立起时,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上侧面可以形成为朝前方并向上侧倾斜。
详细而言,可以将在由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上侧面和侧面形成的边缘的延伸方向上绘制的假想直线定义为第一平行线P1。此外,可以将从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下侧面和侧面形成的边缘的前端绘制平行于所述第一平行线P2的假想直线定义为第二平行线P2。
所述第一平行线P1和所述第二平行线P2彼此平行。
另外,可以将在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下侧面和侧面形成的边缘的延伸方向上绘制的假想直线定义为倾斜线P3。
所述倾斜线P3相对于所述第二平行线P2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β。作为一例,所述倾斜角度β可以设定为锐角。
即,以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下侧面为基准,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上侧面可以向下方延伸,具有所述倾斜角度β。具体地,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上侧面可以形成为比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下侧面越朝向后端越向下方倾斜所述倾斜角度β的倾斜面。
另外,以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上侧面为基准,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下侧面可以向上方延伸,具有所述倾斜角度β。具体地,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下侧面可以形成相对于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上侧面越朝后端越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
即,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延长线彼此不平行并可以在假想的任一点处相遇。
另外,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可以形成越朝向后端越向上方倾斜的上侧面。这里,形成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上侧面的倾斜角度β可以与上述的过滤器壳281的倾斜角度β相同。
据此,作为一例,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下侧端部可以形成为具有‘V’形状的纵剖面。此外,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和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彼此连接的侧面可以形成‘V’形状。因此,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下侧端部可以插入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和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所连接的边缘。
其结果,当用户使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位于所述门上侧面部228并放任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借助重力向下方滑动并稳定地插入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中倾斜的上侧面和所述过滤器支撑部225b之间,从而使安装能够容易地完成。即,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当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300安置到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时,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下端边缘可以设置成倾斜所述倾斜角度β。因此,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上侧面、即所述第二壳部分281b能够水平地设置并安置到所述门上侧面部228。
其结果,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和抽屉220,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加吸入到所述空气过滤器285的空气的流动截面面积,同时具有能够使用户容易地分离或安装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优点。
另一方面,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两个侧面、即第一壳部分281a可以延伸成从下侧面越朝向上部越向前方倾斜。即,所述第一壳部分281a可以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225a相对应地形成。
所述第二壳部分281b延伸成连接所述第一壳部分281a的上部,所述第二壳部分281b的上侧面可以延伸成长于两侧的第一壳部分281a之间的距离。因此,所述第二壳部分281b的两侧部可以比所述第一壳部分281a更向外侧凸出,并由所述门上侧面部228支撑。此外,所述插入凸起280b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壳部分281b的底面两侧部。
所述过滤器壳281还包括可以由用户把持的把手282c。所述把手282c可以包括从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上部凹陷的槽。作为一例,所述把手282c可以倾斜地凹陷成从所述过滤器壳281的后方上部向下方倾斜。因此,能够使用户的手容易地从所述过滤器壳281的后侧插入。
用户将手放入所述把手282c能够与所述过滤器盖281一起把持。其结果,具有用户能够通过把持把手282c来容易地在倾斜的上下方向上分离或安装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优点。
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具有与上述的过滤器支撑部225b的斜边相对应的长度。
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可以设置有多个框架283a、283b。作为一例,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可以包括:外侧框架283a,对应于所述过滤器壳282中开口的前端部;以及内侧框架283b,从外侧框架在上下方向或两侧方向上延伸。所述内侧框架283b可以形成为连接彼此相对的外侧框架283a。此外,所述框架可以由具有相对较高延展性的材料制成。
因此,所述框架可以被用户的所施加的压力而弯曲。据此,用户拉动后述的安装肋286,从而能够通过弯曲的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来容易地从所述过滤器壳281中分离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
所述空气过滤器285能够与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结合并稳定地固定。作为一例,所述空气过滤器285嵌合到所述框架283a、283b,从而能够使该空气过滤器位于所述框架所形成的空间,以净化吸入的空气。
所述空气过滤器285可以包括:用于过滤颗粒相对较大的物质的预过滤器、用于过滤颗粒相对较小的物质的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以及用于去除异味的除臭过滤器中的至少任一个。
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和空气过滤器285可以位于所述过滤器壳282中开口的前端部。具体地,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可以插入所述过滤器壳281。为此,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可以包括上部固定凸起287和下部固定凸起288。
所述上部固定凸起287可以在过滤器安装部282的上端部形成有多个。作为一例,所述上部固定凸起287可以形成为从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的上部向上方凸出。
所述下部固定凸起288可以在过滤器安装部283的下端部形成有多个。作为一例,所述下部固定凸起288可以形成为从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的下部向下方凸出。
所述过滤器壳281可以包括:上部固定槽284a,供所述上部固定凸起287插入;以及下部固定槽284b,供所述下部固定凸起288插入。
所述上部固定槽284a在所述过滤器壳282的上端面可以形成为向内侧凹陷的槽。此外,所述上部固定槽284a可以对应于所述上部固定凸起287的数量和位置形成。因此,所述上部固定凸起287可以插入所述上部固定槽284a以形成嵌合。
所述下部固定槽284b在所述过滤器壳281的下侧面可以形成为向内侧凹陷的槽。此外,所述下部固定槽284b可以对应于所述下部固定凸起288的数量和位置形成。因此,所述下部固定凸起288可以插入所述下部固定槽284b以形成嵌合。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还可以包括用户能够把持的安装肋286。所述安装肋285可以在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的前侧面形成为向前方凸出。作为一例,所述安装肋286可以在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的内侧框架前侧面形成为向前方凸出。
另外,所述安装肋286可以在多个内侧框架前端面设置成相互对称。即,所述安装肋286可以形成为一对。据此,具有用户能够分别把持所述安装肋286以将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83容易地安装到所述过滤器壳281或与其分离的优点。
由于所述安装肋286从内侧框架的前端面向前方延伸,因此,具有通过所述凹陷部30流入并通过所述空气过滤器285的空气流动通过空气过滤器285的整个吸入表面而不遮蔽空气过滤器285的优点。
另外,用户能够借助把持所述安装肋286,容易地将所述上部固定凸起287和所述下部固定凸起288分别插入所述上部固定槽284a和所述下部固定槽284b,或从所述上部固定槽284a和所述下部固定槽284b中分离,从而具有容易地管理所述空气过滤器285的优点。
参照图15,简单说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中的空气的流动。
当驱动送风风扇480时,加湿空气净化器外部的空气能够经由凹陷部30从空气吸入口225吸入。从所述空气吸入口225吸入的空气向上方流动并流入抽屉220的内部。
此外,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组件280。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在安置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226的状态下向前方倾斜地设置,从而空气能够均匀地通过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的过滤面。
在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中过滤的空气能够向后方流动并通过加湿过滤器组件300。空气通过所述加湿过滤器组件300的同时被加湿,被加湿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送风风扇480。
如此地,由于从所述抽屉220前方部向后方按顺序设置有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280、水槽260以及加湿过滤器组件300,从而空气能够容易地被过滤和加湿。
空气能够沿所述送风风扇480的轴向吸入并径向地吐出。通过所述送风风扇480的空气能够向上方流动并通过所述吐出部109排出到外部。即,由于空气从加湿空气净化器10的前方下部吸入并从后方上部排出,因此流动阻力减小,从而能够改善送风性能。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的门和空气过滤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参照图16和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空气净化器10a包括形成有空气吸入部200a的门200。
由于所述门200形成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a的前侧面,所以可以理解成所述空气吸入部200a形成在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10a的前侧面。此外,空气过滤器组件280可以设置于所述空气吸入部200a的后方。
因此,空气从所述门200的前方吸入并向后方流动,并在设置于所述门200的过滤器组件中被过滤并通过加湿过滤器组件和送风风扇。此外,该空气能够通过在所述箱体100的上侧面的后侧形成的吐出部109排出到外部。
如前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所述门200可以设置成能够向所述箱体100的前方引出或者引入到所述箱体100的内部。其余加湿空气净化器的相关说明援引前面实施例的说明。

Claims (16)

1.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包括:
箱体,形成有开放的前侧面;
门组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以能够开放或者关闭所述箱体的前侧面;
门底面部,形成所述门组件的底面;
空气过滤器组件,安置于所述门底面部,具有净化空气的空气过滤器;以及
吸入部,形成于所述门底面部,比所述空气过滤器的下端位于前方,用于吸入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空气过滤器配置成相对于所述门底面部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吸入部以与所述空气过滤器具有锐角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门底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空气过滤器以越靠近上端越向前方倾斜的方式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吸入部形成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前侧面在所述门底面部的正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吸入部在所述门底面部的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前侧面周围沿铅锤方向对应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吸入部位于所述门底面部的前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还包括形成所述门组件的前侧面的门前侧面部;
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位于从所述门前侧面部向后方分开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从所述门前侧面部到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最小距离从所述吸入部越朝向上方越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以立起的状态支撑于所述门底面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还包括形成所述箱体和所述门组件的外观的多个面板;
所述多个面板中的至少一个面板由木材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门底面部包括空气过滤器安置部,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位于所述吸入部的后方,供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安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包括向上方凸出形成来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后端的凸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还包括形成所述门组件的侧面的门侧面部;
所述门侧面部包括:
过滤器引导件,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以设定角度向前方倾斜地延伸;以及
过滤器支撑部,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向两侧方向延伸,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前方部的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门侧面部还包括引导肋,所述引导肋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安置部向上方延伸来引导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插入,越朝向上部越向后方弯曲。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门组件还包括形成前方上部面的门上侧面部;
所述门上侧面部支撑所述空气过滤器组件的上端。
CN201921804622.4U 2018-01-19 2019-01-17 加湿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2112332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80007385 2018-01-19
KR10-2018-0007385 2018-01-19
KR20180026003 2018-03-05
KR10-2018-0026003 2018-03-05
KR10-2018-0133153 2018-11-01
KR1020180133153A KR102186418B1 (ko) 2018-01-19 2018-11-01 가습 공기청정기
CN201920083367.2U CN209672501U (zh) 2018-01-19 2019-01-17 加湿空气净化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83367.2U Division CN209672501U (zh) 2018-01-19 2019-01-17 加湿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33220U true CN211233220U (zh) 2020-08-11

Family

ID=674806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4622.4U Active CN211233220U (zh) 2018-01-19 2019-01-17 加湿空气净化器
CN201920083367.2U Active CN209672501U (zh) 2018-01-19 2019-01-17 加湿空气净化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83367.2U Active CN209672501U (zh) 2018-01-19 2019-01-17 加湿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3) KR102186418B1 (zh)
CN (2) CN211233220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70002811U (ko) * 1995-06-29 1997-01-24 키보드의 원고받침대
JP2002291549A (ja) * 2001-03-30 2002-10-08 Gac Corp 冷蔵庫
KR101185250B1 (ko) * 2005-04-21 2012-09-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KR20080055457A (ko) * 2006-12-15 2008-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1174032B1 (ko) * 2008-12-29 2012-08-16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에어컨의 전기집진기
CN204519811U (zh) * 2015-01-28 2015-08-05 杨昕娜 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柜子及茶几、电视柜、家具
KR101619719B1 (ko) * 2015-10-26 2016-05-10 구동욱 목재패널 변형 방지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00402A (ko) 2020-01-02
KR102186418B1 (ko) 2020-12-04
KR102172487B1 (ko) 2020-11-02
CN209672501U (zh) 2019-11-22
KR20190088868A (ko) 2019-07-29
KR20190088906A (ko) 2019-07-29
KR102172492B1 (ko) 2020-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18195A1 (en) Air purifier
JP7442279B2 (ja) 空気清浄機
CN211876216U (zh) 加湿空气净化器
KR20100010280A (ko) 공기 청정기
CN211233220U (zh) 加湿空气净化器
KR102116570B1 (ko) 공기 청정기
KR102323338B1 (ko) 가습공기 청정기의 제어장치
CN213429042U (zh) 衣柜
KR100575316B1 (ko) 공기청정기의 필터조립체 구조
KR100797154B1 (ko) 냉장고용 공기청정기
KR100917128B1 (ko) 기능성 책상
CN218359297U (zh) 立式生物安全柜
KR100564492B1 (ko) 공기청정기의 필터조립체 설치구조
KR20130055382A (ko) 가습 제습 복합기의 필터 케이스 구조
KR20210038035A (ko) 침대 청소기
KR102531715B1 (ko) 가습 공기청정기
KR101034003B1 (ko) 공기청정기가 구비되는 냉장고
KR100564477B1 (ko) 공기청정기
KR100564489B1 (ko) 공기청정기의 전면판넬 구조
KR100593077B1 (ko) 공기청정기
KR100575317B1 (ko) 공기청정기의 전면프레임 구조
KR100564494B1 (ko) 공기청정기의 흡입구조
KR100518423B1 (ko) 공기청정기
KR20220084968A (ko) 공기청정기
KR20210037152A (ko) 침대 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