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控联动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控联动阀装置。
背景技术
控制阀是电气控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其控制方便、动作迅速,能够实现对气路的通断和切换。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控制阀的工作过程都需要电气辅助来实现,这就造成使用成本较高,系统安装难度提升,使用环境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气控联动阀装置,能够在不采用电气辅助的情况下实现气动执行元件之间的联动。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控联动阀装置,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设有进气口I、出气口I、进气口II和出气口II;所述进气口I和所述出气口I之间连接有气道,所述进气口II和所述出气口II之间连接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与所述气道相连;及
活塞件,所述活塞件滑动密封设于所述活塞腔内,所述活塞件靠近所述气道的端部能够在所述气道内的气压作用下由位置一移动至位置二;所述活塞件处于所述位置一时,所述出气口II与所述进气口II相连通,所述活塞件处于所述位置二时,所述出气口II与所述进气口II相阻断。
进一步地,
所述活塞件包括相固连的活塞I和活塞II,所述活塞I靠近所述气道,所述活塞II远离所述气道。
进一步地,
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活塞腔内并与所述活塞件相连,所述活塞件能够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具有由所述位置二向所述位置一移动的趋势。
进一步地,
所述活塞件包括相抵接的活塞I和活塞II,所述活塞I靠近所述气道,所述活塞II远离所述气道,所述活塞I能够在所述气道的负压作用下向所述气道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
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活塞腔内并与所述活塞II相连,所述活塞II能够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具有由所述位置二向所述位置一移动的趋势。
进一步地,
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活塞件远离所述气道的端部设有配合部,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配合部的外周并抵接所述配合部根部的端面,另一端抵接所述活塞腔的相对应的端部。
进一步地,
所述活塞II的外周面设有一个密封槽I,所述密封槽I内设有密封圈I,所述活塞件通过所述密封圈I与所述活塞腔构成滑动密封;所述活塞件处于所述位置一时,所述密封槽I内的密封圈I位于所述进气口II或所述出气口II的一侧从而使所述进出口II与所述出气口II相连通;所述活塞件处于所述位置二时,所述密封槽I内的密封圈I位于所述进气口II和所述出气口II之间从而使所述进出口II与所述出气口II相阻隔。
进一步地,
所述活塞II的外周面还设有一个密封槽II,所述密封槽II相对所述密封槽I靠近所述活塞I;所述密封槽II内设有密封圈II,所述密封圈II将所述活塞腔分为相互阻隔的两部分。
进一步地,
所述活塞腔包括相连通的腔体I和腔体II,所述腔体I连接所述气道,所述腔体II连接所述进、出气口II,所述活塞I在所述腔体I的内部滑动,所述活塞II在所述腔体II的内部滑动;所述腔体I在所述活塞I的移动方向上设有前、后限位面,所述活塞I与所述前限位面接触时的位置对应所述位置一,其与所述后限位面接触时的位置对应所述位置二。
进一步地,
所述气道垂直连接所述腔体,所述出气口II与所述进气口II均垂直连接所述腔体,所述出气口II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气口II的中心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S;所述进气口I设有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中央设有连通所述气道的进气道。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能够在不采用电气辅助的情况下实现气动执行元件之间的联动,具有结构巧妙,成本低廉,安装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述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出气端封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出气端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7所示,一种气控联动阀装置,包括:阀体1及活塞件3。
阀体1设有进气口I109、出气口I102、进气口II106和出气口II105;进气口I109和出气口I102之间连接有气道101,进气口II106和出气口II105之间连接有活塞腔104,活塞腔104通过连接孔103与气道101相连;活塞件3滑动密封设于活塞腔104内,活塞件3靠近气道101的端部能够在气道101内的气压作用下由位置一移动至位置二;活塞件3处于位置一时,出气口II105与进气口II106相连通,活塞件3处于位置二时,出气口II105与进气口II106相阻断。
活塞件3在气道101内的正压作用下由位置一移到至位置二,当正压作用消失或减弱,为了使活塞件3能够回复到位置一,阀体1内还设有复位件4。复位件4设于活塞腔104内并与活塞件3相连,活塞件3能够在复位件4的作用下具有由位置二向位置一移动的趋势。复位件4为弹簧,活塞件3远离气道101的端部设有配合部303,复位件4的一端套设于配合部303的外周并抵接配合部303根部的端面,另一端抵接活塞腔104的相对应的端部。在复位件4的作用下,活塞件3能够在其弹性力作用下由位置二回复至位置一。
本实施例中,活塞件3包括相抵接的活塞I301和活塞II302,活塞I301靠近气道101,活塞II302远离气道101,活塞I301能够在气道101的负压作用下向气道101方向移动。由于活塞I301和活塞II302之间没有之间连接的约束,因此在如图6所示的状态下,活塞I301受到气压作用移动并驱使活塞II302同向移动,但在如图7所示的状态下,活塞I301在负压作用下复位,而活塞II302则在复位件4的作用下复位。
进气口II106和出气口II105之间的气路连通和阻断是通过活塞II302与活塞腔104之间的密封实现的,具体地,活塞II302的外周面设有一个密封槽I305,密封槽I305内设有密封圈I6,活塞件3通过密封圈I6与活塞腔104构成滑动密封;活塞件3处于位置一时,密封槽I305内的密封圈I6位于进气口II106或出气口II105的一侧从而使进出口II106与出气口II105相连通;活塞件3处于位置二时,密封槽I305内的密封圈I6位于进气口II106和出气口II105之间从而使进出口II106与出气口II105相阻隔。
为了避免从进气口I109和从进气口II106进入的两个气流产生汇合而影响出口压力,因此气道101与活塞腔104在空间上形成阻隔,具体地,活塞II302的外周面还设有一个密封槽II304,密封槽II304相对密封槽I305靠近活塞I301;密封槽II304内设有密封圈II5,密封圈II5将活塞腔104分为相互阻隔的两部分。
活塞腔104包括相连通的腔体I1041和腔体II1042,腔体I1041连接气道101,腔体II1042连接进、出气口II106、105,活塞I301在腔体I1041的内部滑动,活塞II302在腔体II1042的内部滑动;腔体I1041在活塞I301的移动方向上设有前、后限位面108、107,活塞I301与前限位面108接触时的位置对应位置一,其与后限位面107接触时的位置对应位置二。阀体1可在后限位面107所在的平面进行分体设计,从而形成两个可以组装连接的阀块,便于内部部件的安装。
作为一种气路结构,气道101垂直连接腔体104,出气口II105与进气口II106均垂直连接腔体104,出气口II105的中心线与进气口II106的中心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S;进气口I109设有进气接头2,进气接头2中央设有连通气道101的进气道201。
如图6所示,进气口I109和进气口II106分别接气源,当出气口I102封堵时,气道101中的气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使气道101内的气压上升,气压作用于活塞件3的活塞I301的端面,随着压力逐渐增大,活塞件3整体由位置一移动到位置二,此时进气口II106与出气口II105之间的气路被活塞件3上的密封圈I5阻隔,此时出气口II105被关闭。
如图7所示,当出气口I102打开后,气道101内的气压恢复并且正常出气,此时原本作用于活塞件3上的压力消失,活塞件3在复位件4的弹性力作用下由位置二移动至位置一,这个过程中,出气口II105与进气口II106之间的气路重新连通,从而使出气口II105正常出气。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活塞件3包括相固连的活塞I301和活塞II302,活塞件3为一体制造成型或者通过活塞I301和活塞II302采用焊接、螺接等方式固连而成的。如此一来,活塞件3上任一一处受到的外力均能够驱使活塞件3移动。活塞I301靠近气道101,其用于承受起到101内的气压作用,活塞II302远离气道101,其用于接受复位件4的弹性力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