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12909U - 地刷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地刷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12909U
CN211212909U CN201921847830.2U CN201921847830U CN211212909U CN 211212909 U CN211212909 U CN 211212909U CN 201921847830 U CN201921847830 U CN 201921847830U CN 211212909 U CN211212909 U CN 211212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assembly
floor brush
cleaning assembly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78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春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478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12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12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12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刷及吸尘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刷,包括壳体(11)和清洁组件(12),壳体(11)具有容纳槽(13),清洁组件(12)收容于容纳槽(13)中,壳体(11)的前端具有吸尘口(111);清洁组件(12)包括呈环状的清洁带(121)和被清洁带(121)环绕的两个转动轴(122),两个转动轴(122)并排设置,以支撑在清洁带(121)的内圆周面上并带动清洁带(121)转动,清洁带(121)的外圆周面形成移动的清洁面(124)。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操作较为灵活简便,清洁效率较高且清洁效果较好,清洁组件的清洗更为便捷。

Description

地刷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刷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干湿两用吸尘器因其小巧轻便、清洁方便、适用场所广泛,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常见的干湿两用吸尘器通常由地刷、主机和吸尘管组成,吸尘管连接在主机和地刷之间,地刷包括有拖地组件,拖地组件通常为板擦结构或者履带式滚筒结构等等,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快速高效的对地面进行清洁,但是该类拖地组件需要拆卸后进行清洁,操作不方便也不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刷及吸尘器,吸尘器的操作较为灵活简便,清洁效率较高且清洁效果较好,清洁组件的清洗更为便捷。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刷,包括中空的壳体和清洁组件,壳体具有容纳槽,容纳槽具有位于壳体底部的开口,清洁组件收容于容纳槽中,壳体的前端具有吸尘口;
清洁组件包括呈环状的清洁带和被清洁带环绕的两个转动轴,两个转动轴并排设置,以支撑在清洁带的内圆周面上并带动清洁带转动,清洁带的外圆周面形成移动的清洁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刷,由壳体和清洁组件组成,壳体内部中空且底部外表面形成有容纳槽,清洁组件安装于容纳槽内,通过使容纳槽具有开口,且开口位于壳体底部,这样清洁组件可通过开口与地面接触,以对地面进行清洁;清洁组件具体包括清洁带和两个转动轴,清洁带为环状且套设在两个转动轴外侧,且两个转动轴并排设置,两个转动轴可带动其外侧的清洁带同步转动,以使清洁带的外圆周面形成可移动的清洁面,具体是清洁带的位于两个转动轴之间的部分与地面接触而形成清洁面,一方面清洁带形成的清洁面与地面移动接触,因而清洁效果较好,另一方面,由于两个转动轴之间具有间隔,因而清洁面和地面为平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大,清洁效率较高。
可选的,地刷还包括吸尘风道,吸尘风道位于壳体内部,吸尘风道的形状与清洁组件的轮廓相匹配,吸尘风道的进风端和吸尘口相连通,而吸尘风道的出风端延伸至地刷的后端。吸尘风道可以作为吸尘组件或者是其它组件的中的一部分,用于连通吸尘口和其它部件,并因为吸尘风道的形状和清洁组件的外轮廓相互匹配,所以在地刷内部设置吸尘风道,不会影响到地刷的整体外形,使得地刷的结构较为紧凑。
可选的,吸尘风道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清洁组件的上方。这样吸尘风道可以延伸至清洁组件的后方,以便将灰尘输送至其它部件,同时吸尘风道也不会影响到清洁组件的清洁操作。
可选的,吸尘风道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通过弯折段连接,且第一风道所在的高度高于第二风道所在的高度。这样一方面可以适配于清洁组件和地刷的外形,使得地刷结构较为紧凑;另一方面,当出现灰尘反流时,反流灰尘会被阻挡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形成台阶状的弯折段处。因而该结构可以阻止灰尘的反流,避免了灰尘反流造成的影响,保证了吸尘器的清洁效果。
可选的,清洁组件可绕其中一个转动轴转动,以使清洁组件从开口伸出。
通过使清洁组件绕其中一个转动轴转动,使清洁组件可从开口伸出至壳体外,这样便于对清洁组件进行清洗,且便于清洁组件的拆卸更换。
可选的,两个转动轴分别位于清洁组件的两端;清洁组件可绕其中一个转动轴转动,以使清洁组件另一端从开口伸出。
通过使两个转动轴分别位于清洁组件的两端,清洁组件绕其中一个转动轴转动,清洁组件的对应该转动轴的一端位于壳体内,而清洁组件的对应另一转动轴的一端从开口伸出。
可选的,两个转动轴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用于带动清洁带转动,从动轴在清洁带的带动下转动;
清洁组件可绕主动轴转动,以使清洁组件的对应从动轴的一端从开口伸出。
通过使两个转动轴其中一者为主动轴,另一者为从动轴,主动轴旋转可带动清洁带转动,清洁带转动又可带动从动轴旋转,这样可使主动轴和从动轴同步转动,以使清洁带稳定转动。
可选的,两个转动轴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且清洁组件的端部可从开口伸出至壳体的下方。
通过使两个转动轴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可以使两个转动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个转动轴之间的水平面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清洁面,这样可以提高清洁组件的清洁效率;且可使清洁组件的另一端伸出至壳体外,以便于对清洁组件进行清洗。
可选的,清洁组件的端部从开口伸出时,清洁组件绕转动轴转动的角度范围在0°-95°之间。
通过使清洁组件绕转动轴转动的角度范围在0°-95°之间,可以使清洁组件的伸出部分位于合适的范围内,在使清洁组件可便于清洗的同时,不增大容纳槽的体积。
可选的,清洁组件还包括支架,转动轴设置于支架上。
通过在清洁组件内设置支架,可以使两个转动轴均设置在支架上,以使清洁组件形成整体,且可使两个转动轴平行间隔设置。
可选的,地刷还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和至少一个转动轴连接,并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
通过在地刷上设置驱动单元,并且驱动单元和转动轴连接,这样驱动单元可驱动转动轴旋转,转动轴旋转可带动清洁带转动,以使清洁组件可移动的接触地面。
可选的,地刷还包括水箱,水箱设置在壳体上。
通过在地刷上设置水箱,水箱可以为清洁组件提供清洁用水,且通过将水箱设置在壳体上,便于水箱的取装。
可选的,驱动单元和水箱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中轴线两侧。
通过使驱动单元和水箱分别位于壳体的中轴线两侧,以使驱动单元和水箱的布局更加合理,可减小两者占用的空间,且可便于驱动单元和水箱连接。
可选的,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形状与水箱的形状相互匹配,水箱设置于安装槽内;其中,安装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供水口,供水口与容纳槽连通。
通过在壳体的顶部开设安装槽,且安装槽与水箱的形状相互匹配,可以将水箱安装在安装槽内;并且,通过在安装槽的槽壁上开设供水口,使供水口与容纳槽连通,这样水箱内的清洁用水可通过供水口输送至清洁组件。
可选的,安装槽的槽底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清洁组件的上方,且槽底的位于清洁组件上方的区域形状与清洁组件的形状相匹配。
通过使安装槽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清洁组件上方,可减小安装槽占用的壳体的额外空间,通过使安装槽的槽底的位于清洁组件上方的区域形状与清洁组件相匹配,这样壳体顶部的安装槽的槽底对应壳体底部的容纳槽的槽底。
可选的,水箱的顶面与壳体的顶部平齐。
通过使水箱的顶面与壳体的顶部平齐,水箱顶面和壳体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可使壳体的外观更简洁大方。
可选的,清洁带包括环状的基带和设置在基带的外表面的清洁件,清洁件的转动至两个转动轴之间的部分形成清洁面。
清洁带包括基带和清洁件,基带为环状且套设在转动轴外表面,清洁件设置在基带外侧,清洁件和基带相对固定,转动轴带动基带和清洁件转动,清洁件与地面转动接触;其中,清洁件在转动过程中,位于两个转动轴之间的部分可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清洁面,这样形成的清洁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且清洁面相对地面为转动状态,清洁组件对地面的清洁效率较高,且清洁效果更好。
可选的,清洁件的两端相互拼接以围设在基带外侧,且清洁件形成的拼接线与转动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通过将清洁件设置为两端相互拼接的形式围设在基带外侧,可以使拼接线延长,且拼接线与转动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这样拼接线与地面接触良好,可提升清洁件的清洁效果。
可选的,清洁件在展开状态下呈平行四边形。
通过使清洁件在展开状态下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清洁件螺旋缠绕在基带外表面,可以使拼接线为螺旋线形式,拼接线较长且与地面接触良好。
可选的,转动轴包括芯轴和位于芯轴外侧的缓冲层,缓冲层包裹在芯轴的外圆周面外侧。
通过使转动轴包括芯轴和缓冲层,且缓冲层套设在芯轴外侧,缓冲层和芯轴相对固定,芯轴旋转带动缓冲层旋转,基带套设在缓冲层外侧,通过缓冲层和基带之间的摩擦力可带动基带稳定转动。
可选的,壳体内设置有喷水组件,喷水组件通过供水口与水箱连通;其中,喷水组件位于清洁组件上方,且喷水组件的出水侧朝向清洁组件。
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喷水组件,且喷水组件通过供水口与水箱连通,这样水箱内的清洁用水可输送至喷水组件,喷水组件设置在拖布上方且其出水侧朝向清洁组件,这样喷水组件可向清洁组件喷水。
可选的,壳体内还设有风道,且风道位于清洁组件上方,风道的入口和吸尘口连通,风道的出口朝向地刷的后端。
通过在地刷的壳体内设置风道,使风道的入口和吸尘口连通,风道的出口朝向地刷的后端,风道可以和位于地刷后端的吸尘组件连通,这样吸尘口吸入的空气和灰尘可通过风道进入吸尘组件;通过将风道设置在清洁组件上方,使地刷的布局更合理。
可选的,壳体底部安装有行走轮。
通过在壳体底部安装行走轮,行走轮可使地刷更易于移动,提高了地刷使用时的灵活性和便携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吸尘组件和如上所述的地刷,吸尘组件和地刷中的风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包括地刷和吸尘组件,吸尘组件可以包括吸尘器本体和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地刷的风道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吸尘器本体连通。其中,地刷由壳体和清洁组件组成,壳体内部中空且底部外表面形成有容纳槽,清洁组件安装于容纳槽内,通过使容纳槽具有开口,且开口位于壳体底部,这样清洁组件可通过开口与地面接触,以对地面进行清洁;清洁组件具体包括清洁带和两个转动轴,清洁带为环状且套设在两个转动轴外侧,且两个转动轴并排设置,两个转动轴可带动其外侧的清洁带同步转动,以使清洁带的外圆周面形成可移动的清洁面,具体是清洁带的位于两个转动轴之间的部分与地面接触而形成清洁面,一方面清洁带形成的清洁面与地面移动接触,因而清洁效果较好,另一方面,由于两个转动轴之间具有间隔,因而清洁面和地面为平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大,清洁效率较高。
可选的,吸尘器还包括清洁座,清洁座的顶部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包括容置腔和环绕容置腔的第一支撑部;其中,壳体的底部支撑在第一支撑部上,清洁组件的伸出至壳体下方的部分位于容置腔内。
吸尘器还包括用于清洗清洁组件的清洁座,通过在清洁座的顶部开设容置槽,地刷的底部可以与容置槽对应,且容置槽包括容置腔和第一支撑部,清洁组件的伸出至壳体外的部分可容纳在容置槽中,第一支撑部环绕在容置槽外侧,这样壳体底部可支撑在第一支撑部上。
可选的,容置腔包括底面和侧面,侧面朝向清洁组件的清洁面,且侧面为相对底面倾斜的斜面,侧面相对底面的倾斜角度在0°-90°之间。
容置腔具有底面和侧面,清洁组件的伸出至壳体外的部分的最下端对应地面,清洁组件的位于两个转动轴之间的清洁面对应侧面,且通过使侧面为相对底面倾斜的斜面,在满足容纳清洁组件的伸出部分的同时,可减小容置腔的体积。
可选的,容置腔还包括位于容置腔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侧壁,侧壁具有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具有支撑面,清洁组件的边缘支撑在支撑面上,且支撑面相对底面的倾斜角度在30°-60°之间。
容置腔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还具有侧壁,通过使侧壁具有第二支撑部,清洁组件的伸出部分的底端可以支撑在第二支撑部上,并且通过使第二支撑部高于底面,这样可使清洁组件的底端和容置腔底面之间具有间隔,可避免清洁组件被容置腔底面磨损。
第二支撑部具有与清洁组件的清洁面贴合的支撑面,通过使支撑面相对底面倾斜,可使清洁组件相对地面倾斜,这样可以减小容置腔的高度,减小清洁座的整体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壳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侧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7的侧视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7的正视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0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0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清洁件的拼接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清洁件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17的爆炸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17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清洁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地刷;11-壳体;111-吸尘口;112-安装槽;1121-供水口;1122-凹陷部;113-吸尘风道;1131-第一风道;1132-第二风道;1133-弯折段;114-喷水仓;115-引流槽;12-清洁组件;121-清洁带;1211-基带;1212-清洁件;1212a-拼接线;122-转动轴;1221-主动轴;1222-从动轴;1223-芯轴;1224-缓冲层;123-支架;124-清洁面;13-容纳槽;14-驱动单元;15-水箱;16-喷水组件;17-行走轮;2-清洁座;21-容置槽;211-容置腔;2111-底面;2112-侧面;2113-侧壁;212-第一支撑部;213-第二支撑部;2131-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壳体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纵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7的侧视剖面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7的正视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刷的俯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0的爆炸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0的纵截面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带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清洁件的拼接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清洁件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刷1,该地刷1包括中空的壳体11和清洁组件12,壳体11具有容纳槽13,容纳槽13具有位于壳体11底部的开口,清洁组件12收容于容纳槽13中,壳体11的前端具有吸尘口111;清洁组件12包括呈环状的清洁带121和被清洁带121环绕的两个转动轴122,两个转动轴122并排设置,以支撑在清洁带121的内圆周面上并带动清洁带121转动,清洁带121的外圆周面形成移动的清洁面124。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刷1主要由壳体11和清洁组件12组成,壳体11为中空结构,壳体11的底部,即壳体11的面向地面的一侧的外表面形成容纳槽13,容纳槽13为开口形式,即容纳槽13具有朝向地面的开口,清洁组件12安装于容纳槽13内,其中,清洁组件12通过该开口伸入并固定在容纳槽13内,通过该开口可以使清洁组件12的朝向地面的表面直接与地面接触,以使清洁组件12对地面进行清洁。
其中,清洁组件12包括清洁带121和转动轴122,转动轴122包括两个,两个转动轴122并排设置,清洁带121为环状的清洁带121,环状的清洁带121环绕在两个转动轴122外侧,转动轴122为传动件,通过转动轴122的转动带动其外侧的清洁带121转动。
通过转动轴122旋转带动清洁带121同步转动,清洁带121与地面转动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较大,这样可以提升清洁组件12对地面的清洁效果;并且,通过并排设置两个转动轴122,且两个转动轴122之间具有间距,清洁带121套设在两个转动轴122外侧,清洁带121不仅覆盖在两个转动轴122外侧,且覆盖两个转动轴122之间的空间,这样清洁带121的覆盖面积较大。
在清洁组件12的工作过程中,两个转动轴122同步转动,且清洁带121的位于两个转动轴122之间的部分与地面接触,清洁带121的该部分形成清洁面124;由于转动轴122处于持续的旋转过程中,因而清洁带121的位于两个转动轴122之间的部分也是持续转动着,这样清洁带121的该部分即可形成清洁面124,这样不仅清洁面124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且清洁面124与地面移动接触,这样可使清洁组件12在具有较高的清洁效率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清洁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转动轴122,清洁带121套设在两个转动轴122的外侧,通过两个转动轴122带动清洁带121转动,两个转动轴122同步转动,可使基带1211转动的更平稳,且通过两个转动轴122支撑清洁带121,这样对清洁带121的支撑作用更好,可以保证清洁组件12的整体结构强度。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并排间隔的转动轴122,并在转动轴122外套设环状的清洁带121,可以使清洁组件12具有较好的强度,且清洁组件12的工作稳定性好;更重要的是,清洁带12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且清洁带121与地面为移动接触,清洁带12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这样可以在提高清洁组件12的清洁效率的同时,保证清洁组件12具有较好的清洁效果。
另外,如图2、图6和图8所示,地刷1的壳体11的前端还设置有吸尘口111,吸尘口111可以对应待清洁地面的前方,这样通过吸尘口111可吸入空气连带空气中的灰尘,以使地刷1具有吸尘的功能;其中,通过将吸尘口111设置在壳体11前端,清洁组件12相应位于吸尘口111后方,地刷1在工作时,先通过吸尘口111吸除带清洁地面的灰尘,然后通过清洁组件12与地面的摩擦,进一步清洁待清洁地面,这样地刷1对地面的清洁效果更加彻底。如图1至图3所示,吸尘口111可以为多个,且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列在壳体11的前端。通过在壳体11的前端设置多个吸尘口111,且多个吸尘口111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列,这样多个吸尘口111吸入的空气量更大,吸尘口111的吸尘效率更高,且由于多个吸尘口111水平间隔排列,因而吸尘口111整体占据的区域更大,因而可以进一步增大对地刷1前端的灰尘等异物的吸收量,从而提高了吸尘器的吸尘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1前端还具有向壳体11的内部凹陷的多个引流槽115,引流槽115的第一端朝向壳体11的前端,引流槽115的第二端与吸尘口111一一对应连通;引流槽115的槽口在沿引流槽115的第二端至引流槽115的第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通过在壳体11的前端设置引流槽115,引流槽115由壳体11前端朝向壳体11内部凹陷,具体为引流槽115的第一端朝向壳体11的前端,引流槽115的第二端延伸至吸尘口111并与吸尘口111一一对应连通,这样空气中的灰尘等异物可通过引流槽115进入吸尘口111。
其中,引流槽115的槽口从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这种设置方式即是将该引流槽115的形状设置为大口径端朝向地刷1的前端的喇叭状,从而有效增大对地刷1的前端的灰尘等杂质的收纳量,使得更多的灰尘等杂物通过该引流槽115进入吸尘器内,从而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地刷1的吸尘效率。另外,引流槽115的大口径朝向前端,也便于大颗粒物进入该引流槽115内,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地刷1对大颗粒杂物的清洁效果。
如图3和图16所示,为了让吸尘口111所吸取的灰尘输送至地刷1的其它位置。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地刷1中还包括吸尘风道113,吸尘风道113设置在壳体11的内部,且吸尘风道113的形状与清洁组件12的外轮廓相互匹配,而吸尘风道113的进风端和吸尘口111连通,出风端则延伸至地刷1的后端部位。这样吸尘口111所吸入的灰尘可以通过吸尘风道113而被输送至其它部件,从而完成吸尘操作。
其中,吸尘风道113可以作为吸尘组件或者是其它组件的中的一部分,用于连通吸尘口111和其它部件。因为吸尘风道113的形状和清洁组件12的外轮廓相互匹配,所以在地刷1内部设置吸尘风道113,不会影响到地刷1的整体外形,使得地刷1的结构较为紧凑。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吸尘风道113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清洁组件12的上方。此时,清洁组件12的底部区域用于执行清洁操作,而吸尘风道113即可由清洁组件12的上方经过,并贯穿地刷1的长度方向,直至延伸至地刷1的后侧部位。这样吸尘风道113可以延伸至清洁组件12的后方,以便将灰尘输送至其它部件,同时吸尘风道113也不会影响到清洁组件的清洁操作。具体的,吸尘风道113的整体延伸方向可以沿着清洁组件12的长度方向。
其中,如图16所示,可选的,吸尘风道113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风道1131和第二风道1132,第一风道1131和第二风道1132之间通过弯折段1133连接,且第一风道1131所在的高度高于第二风道1132所在的高度。
具体的,第一风道1131和第二风道1132沿着吸尘风道113的进风方向依次设置,带尘空气进入到吸尘风道113后,先通过第一风道1131后,再流入到第二风道1132中,其中,第一风道1131所在的高度高于第二风道1132所在的高度,即第一风道1131位置位于第二风道1132的上方,带尘空气在第一风道1131内平缓流动,而带尘空气从第一风道1131流到第二风道1132内部时,带尘空气需要自第一风道1131中向下移动,才能够进入到第二风道1132中。同时,第一风道1131和第二风道1132之间的弯折段1133,使得第一风道1131和第二风道1132之间形成一个台阶状的结构,可以理解为,第二风道1132相比于第一风道1131处于下一层台阶的位置。这样让吸尘风道113形成如上所述的第一风道1131和第二风道1132,一方面可以适配于清洁组件12和地刷1的外形;另一方面,当出现灰尘反流时,反流灰尘会被阻挡在第一风道1131和第二风道之间形成台阶状的弯折段1133处。因而该结构可以阻止灰尘的反流,避免了灰尘反流造成的影响,保证了吸尘器的清洁效果。
其中,可选的,吸尘口11的总宽度可以大于吸尘风道113的宽度。示例性的,吸尘口11的总宽度可以大于第一风道1131的5倍,这样吸尘口11具有较大的吸尘范围。此时,相应的,第一风道1131的进风端,也就是和吸尘口11相接的部位可以为沿进风方向收缩的喇叭状结构。而为了便于实现吸尘风道的排布,吸尘风道113可以位于或靠近地刷1的壳体11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清洁组件12可绕其中一个转动轴122转动,以使清洁组件12从开口伸出。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清洁组件12可以绕两个转动轴122其中的一个转动轴122转动,由于清洁组件12位于壳体11的容纳槽13内,当清洁组件12绕一个转动轴122转动时,清洁组件12的位于该转动轴122的一端相对容纳槽13固定,即清洁组件12的一端仍然位于容纳槽13内,而清洁组件12的位于另一转动轴122的一端则可绕该转动轴122朝向容纳槽13或背离容纳槽13移动,由于容纳槽13位于壳体11底部的一侧具有开口,则清洁组件12的另一端可以从壳体11的开口伸出。
通过使清洁组件12可绕其中一个转动轴122转动,在安装清洁组件12时,可先使清洁组件12的位于该转动轴122的一端固定于容纳槽13内,然后再转动清洁组件12的另一端使其朝向容纳槽13移动,使清洁组件12的另一端也固定于容纳槽13内;清洁组件12的拆卸过程可与安装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这样便于清洁组件12的安装与拆卸,进而使清洁组件12的清洗和更换更为便捷。
具体的,如图5和图9所示,两个转动轴122可以分别位于清洁组件12的两端;清洁组件12可绕其中一个转动轴122转动,以使清洁组件12另一端从开口伸出。对于清洁组件12相对地刷1的壳体11转动并从容纳槽13的开口伸出的情况,如前所述,两个转动轴122分别位于清洁组件12的两端,通过使清洁组件12绕其中一个转动轴122转动,即清洁组件12绕其一端转动,这样清洁组件12的一端可以位于容纳槽13内,且清洁组件12的该端相对容纳槽13固定,而清洁组件12的另一端则可绕相对的一端朝向或背离容纳槽13移动。并且,清洁组件12的另一端在绕相对的一端转动的过程中,清洁组件12的另一端可从容纳槽13的开口伸出至壳体11外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转动轴122可以包括主动轴1221和从动轴1222,主动轴1221用于带动清洁带121转动,从动轴1222在清洁带121的带动下转动;清洁组件12可绕主动轴1221转动,以使清洁组件12的对应从动轴1222的一端从开口伸出。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转动轴122中,其中一者为主动轴1221,另一者为从动轴1222,通过主动轴1221的旋转带动套设在其外表面的清洁带121转动,由于从动轴1222也和清洁带121的内表面相抵接,因而清洁带121转动即可带动从动轴1222旋转,这样主动轴1221和从动轴1222同步转动,可确保套设在两者外表面的清洁带121稳定转动。
其中,主动轴1221和从动轴1222并排间隔设置在清洁组件12的两端,且清洁组件12绕主动轴1221转动,这样清洁组件12的位于主动轴1221的一端相对容纳槽13固定,而清洁组件12的位于从动轴1222的一端可以绕主动轴1221朝向或背离容纳槽13移动,在清洁组件12的位于从动轴1222的一端移动的过程中,清洁组件12的对应从动轴1222的一端可以从容纳槽13的开口伸出,即清洁组件12整体相对容纳槽13倾斜,清洁组件12的至少对应从动轴1222的一端可以伸出至壳体11外。
可以理解的是,当清洁组件12的对应从动轴1222的一端伸出至壳体11外后,清洁组件12的对应主动轴1221的一端仍然位于壳体11的容纳槽13内,主动轴1221仍然可以旋转,并且通过主动轴1221旋转可以带动清洁带121转动,清洁带121转动带动从动轴1222转动,这样清洁组件12整体可以持续转动,对清洁组件12进行清洗时,清洁组件12的外露在壳体11外的部分,即清洁组件12的对应从动轴1222的部分可以与清洗清洁组件12的清洗液接触,由于清洁组件12处于持续转动过程中,因而清洁带121的清洁面124是绕两个转动轴122移动的,在转动过程中清洁带121的所有部位都会和清洗液接触,因而可以对清洁组件12进行全面清洗,能够保证清洁组件12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
其中,如图5和图9所示,两个转动轴122的轴线可以均沿水平方向,且清洁组件12的端部可从开口伸出至壳体11的下方。通过使主动轴1221和从动轴1222两个转动轴122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可以使两个转动轴12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这样在地刷1工作过程中,两个转动轴122所在的水平面相对地面平行,两个转动轴122之间的水平面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清洁面124,这样套设在两个转动轴122外侧的清洁带121的清洁面124与地面平面接触,即清洁带121与地面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提高清洁组件12的清洁效率。
并且,当清洁组件12的对应从动轴1222的一端从容纳仓的开口伸出至壳体11下方后,两个转动轴122所在的平面相对开口所在的平面倾斜,清洁组件12其中的从动轴1222部分暴露在壳体11外侧。暴露于壳体11外部的清洁组件12可以浸入清洗液中,通过主动轴1221带动清洁带121和从动轴1222转动,清洁带121在清洗液内转动,可以对清洁带121的所有部位均进行清洗。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清洁组件12绕转动轴122转动的角度范围可以在0°-95°之间。对于清洁组件12可绕主动轴1221转动,与主动轴1221相对的清洁组件12对应从动轴1222的一端可从壳体11底部的容纳槽13开口伸出的情况,清洁组件12绕主动轴1221转动的可转动角度范围可以为0°-95°,可以理解的是,转动的角度应大于0°,以使清洁组件12的对应从动轴1222的一端可以伸出至壳体11外部。
并且,如图8所示,转动角度为90°时,清洁组件12相对容纳槽13底部的开口垂直,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转动的角度小于95°,避免清洁组件12的转动角度过大,而使清洁组件12的对应主动轴1221的一端与容纳槽13的内侧壁2113抵接,或者,需要增大容纳槽13的体积,使清洁组件12的外缘与容纳槽13之间具有较大空隙,或将容纳槽13的对应清洁组件12的主动轴1221一端的内侧壁2113设置为背离清洁组件12倾斜的斜面,这样都会增大地刷1整体的体积,或减小与主动轴1221相邻的壳体11的内部空间,可能会导致壳体11内的其他部件无法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清洁组件12绕主动轴1221逇转动角度越大,则清洁组件12的对应从动轴1222的一端伸出至壳体11外的部分的体积占比越大,即暴露于壳体11外的清洁组件12的体积越大,这样清洁组件12浸入清洗液内的部分就越多。可以通过将清洁组件12暴露在壳体11外的部分的比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由于清洁组件12暴露太多而使浸入清洗液的部分太多,清洗液可能会对清洁组件12的转动轴122或其他部位造成损伤。
对于清洁组件12中的两个转动轴122的固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清洁组件12还可以包括支架123,转动轴122设置于支架123上。如图5、图6和图9所示,清洁组件12还包括支架123,两个转动轴122均连接在支架123上,通过支架123将两个转动轴122固定为一体结构。示例性的,对于两个转动轴122的并排间隔设置,两个转动轴122的两端均可以与支架123连接且相对固定,并且支架123可使固定后的两个转动轴122为并排且两者之间具有间距的结构形式。
通过支架123将两个转动轴122固定为一体结构,且清洁带121套设在两个转动轴122外侧,这样支架123、两个转动轴122及清洁带121可形成一个整体,即清洁组件12可组装为整体结构,这样便于清洁组件12的安装与拆卸,且清洁组件12的对应从动轴1222的一端从壳体11的容纳槽13开口伸出时,对应从动轴1222的支架123也从开口伸出。
为了使主动轴1221旋转带动清洁带121和从动轴1222转动,可选的,地刷1还可以包括驱动单元14,驱动单元14和至少一个转动轴122连接,并用于驱动转动轴122转动。如图3和图6所示,地刷1中还可以设置有驱动单元14,驱动单元14与主动轴1221和从动轴1222中的至少一个转动轴122连接,驱动单元14可驱动与其连接的转动轴122转动,通过驱动单元14驱动转动轴122转动,以使转动轴122带动清洁带121转动。
由于清洁带121套设在主动轴1221和从动轴1222外侧,即清洁带121的内表面和主动轴1221及从动轴1222的外表面均相互抵接。驱动单元14可以仅和主动轴1221连接,并驱动主动轴1221旋转,通过主动轴1221旋转带动套设在其外表面的清洁带121转动,由于从动轴1222也和清洁带121相抵接,因而清洁带121转动即可带动从动轴1222旋转;或者,驱动单元14可以同时与主动轴1221和从动轴1222连接,驱动单元14同时驱动主动轴1221和从动轴1222旋转,这样均可使主动轴1221和从动轴1222同步转动,确保套设在两者外表面的清洁带121稳定转动。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地刷1还可以包括水箱15,水箱15设置在壳体11上。本实施例中,地刷1中设置有水箱15,水箱15用于向地刷1提供清洁用水,地刷1通过清洁用水来清洁地面。可以理解的是,水箱15中的清洁用水用于喷洒至清洁组件12的清洁带121表面,以润湿清洁带121,通过被润湿的清洁带121与地面移动接触,以使清洁带121对地面具有较好的清洁效果。
其中,为了使水箱15可与具有更好的合理布局,避免水箱15占用额外的空间体积,可以将水箱15设置在地刷1的壳体11上,这样水箱15不占用额外空间,且水箱15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暴露在壳体11外部,有利于水箱15的取装。
对于驱动单元14和水箱15在壳体11中的布局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14和水箱15可以分别设置在壳体11的中轴线两侧。如图3所示,通过将驱动单元14和水箱15分别设置在壳体11的中轴线两侧,可以使驱动单元14和水箱15的布局更合理,一方面,驱动单元14和水箱15设置在壳体11的同一侧,例如,设置在壳体11的与吸尘口111相对的后侧,这样可以节省壳体11的空间;另一方面,驱动单元14和水箱15在壳体11同一侧的相对两端,这样便于驱动单元14和水箱15连接,驱动单元14可以控制水箱15向清洁组件12供水。而当地刷1中包括吸尘风道113时,吸尘风道113可以位于中轴线上并沿中轴线延伸,此时,驱动单元14和水箱15即可位于吸尘风道113的两侧。
可选的,壳体11的顶部可以开设有安装槽112,安装槽112的形状与水箱15的形状相互匹配,水箱15设置于安装槽112内;其中,安装槽112的槽壁上开设有供水口1121,供水口1121与容纳槽13连通。
如图10至图12所示,通过在地刷1的壳体11顶部开设安装槽112,并且安装槽112的形状与水箱15的形状相匹配,水箱15设置于安装槽112内,这样可以将水箱15固定在壳体11上,并且水箱15位于壳体11顶部,安装槽112的底壁可对水箱15进行支撑,以保证水箱15的稳定性;并且,便于水箱15的取装,可以将水箱15的箱体设置为透明箱体,由于水箱15暴露在壳体11顶部,这样使用者可随时观察水箱15中的水量,从而可以在水箱15中水量不足时,及时取下水箱15进行加水。
另外,通过在安装槽112的槽壁上开设供水口1121,水箱15的出水口可以和供水口1121对应并连通,并且安装槽112的供水口1121与容纳槽13连通,这样水箱15可以和容纳槽13连通,示例性的,水箱15的出水口可以通过水管和容纳槽13连通,以使水箱15内的水可以输送至容纳槽13,并最终供给至清洁组件12。
具体的,如图12所示,安装槽112的槽底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位于清洁组件12的上方,且槽底的位于清洁组件12上方的区域形状与清洁组件12的形状相匹配。为了减小壳体11的尺寸,壳体11除了对应容纳槽13的部分外,壳体11位于容纳槽13两侧的部分较小,而为了在壳体11上合理布置安装槽112,安装槽112的槽底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清洁组件12上方,即水箱15的至少部分结构也位于清洁组件12上方,这样可以减小壳体11的体积,使水箱15在壳体11上的布局更紧凑,从而可以提高地刷1的便携性和灵活性。
壳体11的对应容纳槽13的底壁的部分与容纳槽13下方的清洁组件12的形状相匹配,这样安装槽112的槽底位于清洁组件12上方的区域则与清洁组件12该部分的形状相匹配,同样的,位于安装槽112内的水箱15的该部分的箱体形状与清洁组件12的对应该部分的部位的形状相匹配,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如图10所示,水箱15的顶面可以与壳体11的顶部平齐。通过使水箱15的顶面与壳体11的顶部平齐,水箱15安装至安装槽112内后,水箱15的顶部和地刷1壳体11的上表面在一个水平面内,一方面,水箱15完全容纳在安装槽112内,因而安装槽112对水箱15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可以提高水箱15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壳体11顶面具有较好的平整度,使地刷1的外观更简洁大方。
另外,在壳体11顶部的安装槽112边缘的两侧可以设置凹陷部1122,该凹陷部1122可以暴露水箱15侧壁2113的局部结构,这样便于使用者通过凹陷部1122抵持水箱15侧壁2113,可以较为容易的将水箱15从安装槽112内取出。
如图4、图5和图1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清洁带121可以包括环状的基带1211和设置在基带1211的外表面的清洁件1212,清洁件1212的转动至两个转动轴122之间的部分形成清洁面124。
清洁带121包括基带1211和清洁件1212,基带1211为传动的构件,基带1211为筒状结构,筒状的基带1211套设在两个转动轴122的外侧,形成与两个转动轴122组成的整体形状相匹配的环状的基带1211,转动轴122带动基带1211同步转动;清洁件1212设置在基带1211外侧,清洁件1212位于清洁组件12的最外侧,清洁组件12工作时,清洁件1212与地面接触,通过清洁件1212与地面的摩擦接触对地面进行清洁。
通过转动轴122旋转带动基带1211转动,设置在基带1211外表面的清洁件1212与基带1211相对固定,因而转动轴122带动基带1211和清洁件1212同步转动,这样设置在清洁组件12最外侧的清洁件1212与地面转动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较大,这样可提升清洁组件12对地面的清洁效果。其中,清洁件1212为柔性件,基带1211可以为橡胶材质或硅胶材质,以增大基带1211与转动轴122及清洁件1212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基带1211可以起到稳定的传动作用。
其中,如图14所示,清洁件1212的两端可以相互拼接以围设在基带1211外侧,且清洁件1212形成的拼接线1212a与转动轴122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本实施例中,清洁件1212的原始形状为较薄的片状结构,并且清洁件1212的边缘相互拼接形成环状的清洁件1212,该拼接而成的环状的清洁件1212围设在基带1211外侧,可以理解的是,拼接而成的清洁件1212紧贴基带1211的外表面,以使清洁件1212相对固定在基带1211外表面,通过基带1211带动清洁件1212同步转动,从而清洁件1212与地面移动接触以清洁地面。
并且,为了提高拼接的清洁件1212的平整性,使清洁件1212和地面稳定接触,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套设在基带1211的外表面的清洁件1212的拼接线1212a与转动轴122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即拼接线1212a相对转动轴122的轴线倾斜,这样清洁件1212的拼接线1212a较长,且对于清洁件1212的与地面移动接触的清洁面124来说,清洁面124为矩形,且拼接线1212a和矩形的边之间具有夹角,即在清洁件1212清洁地面的过程中,沿清洁件1212的移动方向,拼接线1212a不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形成拼接线1212a的平整性较好,在清洁件1212移动过程中,拼接线1212a和地面具有良好的接触,不会引起清洁组件12弹跳,可以提高清洁组件12的清洁效果。
具体的,如图15所示,清洁件1212在展开状态下可以呈平行四边形。清洁件1212的原始形状,即清洁件1212在展开状态下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清洁件1212以螺旋缠绕的方式设置在基带1211外表面,这样相邻区域的清洁件1212的边缘之间形成的拼接线1212a即为螺旋线,这样可以延长拼接布的拼接线1212a,且拼接线1212a两侧的清洁件1212的平整性较好。在清洁件1212移动过程中,拼接线1212a和地面接触良好,拼接线1212a不会引起清洁组件12弹跳,以保证清洁组件12具有较好的清洁效果。
如图4、图5和图10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转动轴122可以包括芯轴1223和位于芯轴1223外侧的缓冲层1224,缓冲层1224包裹在芯轴1223的外圆周面外侧。转动轴122可以包括芯轴1223和位于芯轴1223外侧的缓冲层1224,缓冲层1224包裹在芯轴1223的外圆周面外侧。本实施例的转动轴122由芯轴1223和缓冲层1224组成,缓冲层1224套在芯轴1223外侧,驱动单元14的驱动力直接作用于芯轴1223,缓冲层1224相对芯轴1223固定,芯轴1223和缓冲层1224同步旋转。
芯轴1223作为转动轴122的结构主体,通常由金属材质制成,以使芯轴1223可以支撑其外侧的缓冲层1224,使转动轴122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使转动轴122在旋转的过程中维持稳定;再者,由金属材质制成的芯轴1223可以更好的传递动力,驱动单元14可较好的驱动芯轴1223旋转。
但是,不宜在金属材质的芯轴1223外侧直接套设基带1211,这样可能会由于芯轴1223和基带1211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而使转动轴122在带动基带1211转动的过程中,基带1211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在芯轴1223外表面打滑而移动。因而,本实施例在芯轴1223外侧还套设有缓冲层1224,基带1211套设在缓冲层1224外侧,缓冲层1224对基带1211的张紧力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通过缓冲层1224和基带1211之间的摩擦力,可使基带1211稳固的连接在缓冲层1224外表面,避免基带1211和缓冲层1224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使基带1211平稳转动。示例性的,缓冲层1224可以为硅胶层或橡胶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1内可以设置有喷水组件16,喷水组件16通过供水口1121与水箱15连通;其中,喷水组件16位于清洁组件12上方,且喷水组件16的出水侧朝向清洁组件12。
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地刷1还设置有喷水组件16,通过喷水组件16向清洁组件12喷洒清洁用水,以润湿位于清洁组件12最外侧的清洁件1212,通过被润湿的清洁件1212来清洁地面。通常喷水组件16设置在壳体11内的顶部,且喷水组件16位于清洁组件12的上方,喷水组件16的出水侧朝向清洁组件12,这样可以保证喷水组件16内的清洁用水可以喷洒至清洁组件12。
具体的,如图3所示,可以在壳体11的对应容纳槽13的底部设置喷水仓114,喷水组件16可以安装在喷水仓114内,喷水仓114具有朝向清洁组件12的开口,喷水组件16的出水侧对应该开口,以使出水侧喷出的清洁用水喷洒至清洁组件12。并且,喷水组件16通过安装槽112的供水口1121与水箱15连通,示例性的,喷水组件16与水管的一端连接,水管的另一端穿过安装槽112的供水口1121与水箱15连接,这样水箱15内的清洁用水可通过水管输送至喷水组件16。
可选的,壳体11底部可以安装有行走轮17。如图1所示,通过在地刷1的壳体11底部安装行走轮17,地刷1在相对地面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行走轮17和地面滚动接触,这样可便于对地刷1进行移动,地刷1使用的灵活性及便携性更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由壳体和清洁组件组成,壳体内部中空且底部外表面形成有容纳槽,清洁组件安装于容纳槽内,通过使容纳槽具有开口,且开口位于壳体底部,这样清洁组件可通过开口与地面接触,以对地面进行清洁;清洁组件具体包括清洁带和两个转动轴,清洁带为环状且套设在两个转动轴外侧,且两个转动轴并排间隔设置,两个转动轴可带动其外侧的清洁带同步转动,以使清洁带的外圆周面形成可移动的清洁面,具体是清洁带的位于两个转动轴之间的部分与地面接触而形成清洁面,一方面清洁带形成的清洁面与地面移动接触,因而清洁效果较好,另一方面,由于两个转动轴之间具有间隔,因而清洁面和地面为平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大,清洁效率较高。
实施例二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17的爆炸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17的剖视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清洁座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7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吸尘组件和实施例一所述的地刷1,吸尘组件和地刷1中的吸尘口111连通。具体的,吸尘器包括地刷1和吸尘组件,吸尘组件可以包括吸尘器本体和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地刷1的吸尘口111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吸尘器本体连通。
其中,吸尘器本体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出风口,机壳内还可以设置有滤尘器,滤尘器与连接管连通,吸尘器本体内还可以设置有风机,风机可以位于出风口附近。其中,通过风机旋转,可将吸尘器本体内的空气排出,从而可使吸尘器本体、连接管与地刷1之间形成负压通道,进而可利用吸尘器本体与外界的压力差,将空气连同灰尘从地刷1的吸尘口111经连接管吸入吸尘器本体内,进入吸尘器本体内的空气及灰尘可被滤尘器收集及过滤,经滤尘器过滤后的空气由风机通过出风口排出至吸尘器本体外。通过空气在吸尘器内的不断循环,即可将更多的灰尘收集至滤尘器内,以完成吸尘器的清洁功能。
其中,地刷1的具体结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均已在前述实施例一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7至图20所示,为了便于清洁组件12的清洗,可选的,吸尘器还可以包括清洁座2,清洁座2的顶部开设有容置槽21,容置槽21包括容置腔211和环绕容置腔211的第一支撑部212;其中,壳体11的底部支撑在第一支撑部212上,清洁组件12的伸出至壳体11下方的部分位于容置腔211内。
本实施例中,吸尘器包括清洁座2,需要对地刷1的清洁组件12进行清洗时,清洁座2可以与地刷1配套使用,帮助对清洁组件12进行清洗,以使清洁组件12的清洗更为方便。
具体的,如图17所示,在对清洁组件12进行清洗时,可以将地刷1放置于清洁座2上方,清洁座2的顶部具有容置槽21,容置槽21具有朝向地刷1的壳体11底部的开口,容置槽21的形状可以与地刷1底部的形状相匹配,这样可以提高清洁座2支撑地刷1的稳定性,且可以较好的固定地刷1的位置。
其中,如图20所示,容置槽21包括容置腔211和环绕在容置腔211外侧的第一支撑部212,地刷1的底部支撑在容置槽21上方,当清洁组件12的对应从动轴1222的一端伸出至壳体11外部时,清洁组件12的伸出至壳体11外的部分可伸入容置腔211内,容置腔211可容纳清洁组件12的该部分和对该部分进行支撑,可以在容置腔211内盛装清洗液,清洗液应能至少浸没过清洁组件12最外侧的清洁件1212的最底端,使清洁件1212的下部浸入清洗液中,然后通过主动轴1221带动清洁组件12转动,清洁件1212在清洗液中转动,这样可利用清洗液对清洁件1212进行清洗。
容置腔211外周环绕设置有第一支撑部212,且第一支撑部212和壳体11底部的位于容纳槽13外侧的形状相匹配,地刷1放置在容置槽21上方时,地刷1壳体11底部支撑在第一支撑部212上,通过第一支撑部212将地刷1支撑在容置腔211上方,以使清洁组件12的对应从动轴1222的一端可掉落至容置腔211内,且第一支撑部212可对壳体11在容置槽21上方的位置进行限定。
具体的,如图20所示,容置腔211可以包括底面2111和侧面2112,侧面2112朝向清洁组件12的清洁面124,且侧面2112为相对底面2111倾斜的斜面。清洁座2上的用于容纳从地刷1壳体11底部伸出的清洁组件12的容置腔211可以包括底面2111和侧面2112,外露于地刷1壳体11外部的清洁组件12的底端对应容置腔211的地面,而清洁组件12的位于两个转动轴122中间的清洁面124则对应容置腔211的侧面2112,由于清洁组件12的外露部分相对壳体11底部倾斜,因而容置腔211的侧面2112也可以为与清洁组件12的外露部分匹配的斜面。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侧面2112相对底面2111的倾斜角度可以在0°-90°之间。容置腔211的侧面2112的倾斜角度影响容置腔211可以容纳的清洗液的容量,通过将侧面2112设置为与伸出至壳体11外部的清洁组件12的倾斜角度相匹配的斜面,这样容置腔211的横截面可以为倒梯形的形状,可以在满足容置腔211能够容纳清洁组件12的情况下,减小容置腔211的体积,这样容置腔211中加入较少的清洗液即可满足浸没清洁组件12下部的条件,可以提高清洗液的清洗效率,节省清洗清洁组件12的成本。
示例性的,侧面2112相对底面2111的倾斜角度可以为30°、40°、45°、50°或60°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如图20所示,容置腔211还可以包括位于容置腔2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侧壁2113,侧壁2113可以具有第二支撑部213,第二支撑部213高于底面2111,清洁组件12的边缘支撑在第二支撑部213上。
容置腔21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侧壁2113,侧壁2113上具有第二支撑部213,第二支撑部213的形状与清洁组件12的伸出至壳体11外的下部的形状相匹配,清洁组件12伸入容置腔211后,清洁组件12的两端搭接在该第二支撑部213上,第二支撑部213可支撑清洁组件12,提高清洁组件12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部213高于底面2111,及第二支撑部213的最底部高于底面2111,由于清洁组件12的下部抵在第二支撑部213上,因而清洁组件12的底部和容置腔211的底面2111之间具有间距,在清洁组件12的转动过程中,底面2111不会磨损清洁件1212。
具体的,第二支撑部213可以具有支撑面2131,支撑面2131与清洁面124贴合,且支撑面2131相对底面2111的倾斜角度在30°-60°之间。如图19所示,第二支撑部213具有支撑面2131,支撑面2131对应清洁组件12的位于两个转动轴122之间的清洁面124,且清洁面124与支撑面2131贴合,另外,第二支撑部213还具有与清洁组件12的对应从动轴1222的一端的贴合的弧形面,弧形面和支撑面2131共同构成第二支撑部213。
其中,支撑面2131相对底面2111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0°-60°,与之相应的,支撑在第二支撑部213上的清洁组件12相对底面2111的倾斜角度在30°-60°之间,这可保证清洁组件12的下部可以浸入容置腔211的清洗液中,以对清洁组件12进行清洗,同时,可避免清洁组件12浸入清洗液中的部位过多,而可能对清洁组件12造成的损伤。示例性的,支撑面2131相对底面2111的倾斜角度可以为30°、40°、45°、50°或60°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容置腔211的侧壁2113上还可以设置有水位刻度线。通过在容置腔211的侧壁2113上设置水位刻度线,便于使用者确认加入容置腔211中的清洗液的容量,避免加入的清洗液较少,清洁组件12的底部无法接触清洗液,或者,避免加入的清洗液过多,清洁组件12浸入清洗液的部位过多,例如清洁组件12的转动轴122的芯轴1223部分浸入清洗液,由于芯轴1223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这可能会对芯轴1223造成损伤。比较适宜的使,清洗液至多仅使转动轴122外侧的塑胶材质的缓冲层1224浸入其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包括地刷和吸尘组件,吸尘组件可以包括吸尘器本体和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地刷的吸尘口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吸尘器本体连通。其中,地刷由壳体和清洁组件组成,壳体内部中空且底部外表面形成有容纳槽,清洁组件安装于容纳槽内,通过使容纳槽具有开口,且开口位于壳体底部,这样清洁组件可通过开口与地面接触,以对地面进行清洁;清洁组件具体包括清洁带和两个转动轴,清洁带为环状且套设在两个转动轴外侧,且两个转动轴并排间隔设置,两个转动轴可带动其外侧的清洁带同步转动,以使清洁带的外圆周面形成可移动的清洁面,具体是清洁带的位于两个转动轴之间的部分与地面接触而形成清洁面,一方面清洁带形成的清洁面与地面移动接触,因而清洁效果较好,另一方面,由于两个转动轴之间具有间隔,因而清洁面和地面为平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大,清洁效率较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地刷,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壳体(11)和清洁组件(12),所述壳体(11)具有容纳槽(13),所述容纳槽(13)具有位于所述壳体(11)底部的开口,所述清洁组件(12)收容于所述容纳槽(13)中,所述壳体(11)的前端具有吸尘口(111);
所述清洁组件(12)包括呈环状的清洁带(121)和被所述清洁带(121)环绕的两个转动轴(122),两个所述转动轴(122)并排设置,以支撑在所述清洁带(121)的内圆周面上并带动所述清洁带(121)转动,所述清洁带(121)的外圆周面形成移动的清洁面(1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尘风道(113),所述吸尘风道(113)位于所述壳体(11)内部,所述吸尘风道(113)的形状与所述清洁组件(12)的轮廓相匹配,所述吸尘风道(113)的进风端和所述吸尘口(111)相连通,所述吸尘风道(113)的出风端延伸至所述地刷(1)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风道(113)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清洁组件(12)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风道(113)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风道(1131)和第二风道(1132),所述第一风道(1131)和所述第二风道(1132)之间通过弯折段(1133)连接,且所述第一风道(1131)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风道(1132)所在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12)可绕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轴(122)转动,以使所述清洁组件(12)从所述开口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轴(122)分别位于所述清洁组件(12)的两端;所述清洁组件(12)可绕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轴(122)转动,以使所述清洁组件(12)另一端从所述开口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轴(122)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且所述清洁组件(12)的端部可从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壳体(11)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12)的端部从所述开口伸出时,所述清洁组件(12)绕所述转动轴(122)转动的角度范围在0°-9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单元(14),所述驱动单元(14)和至少一个所述转动轴(122)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122)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15),所述水箱(15)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14)和所述水箱(15)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中轴线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壳体(1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12),所述安装槽(112)的形状与所述水箱(15)的形状相互匹配,所述水箱(15)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12)内;其中,所述安装槽(112)的槽壁上开设有供水口(1121),所述供水口(1121)与所述容纳槽(13)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2)的槽底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所述清洁组件(12)的上方,且所述槽底的位于所述清洁组件(12)上方的区域形状与所述清洁组件(12)的形状相匹配。
14.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带(121)包括环状的基带(1211)和设置在所述基带(1211)的外表面的清洁件(1212),所述清洁件(1212)的转动至两个所述转动轴(122)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清洁面(124)。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内设置有喷水组件(16),所述喷水组件(16)通过所述供水口(1121)与所述水箱(15)连通;其中,所述喷水组件(16)位于所述清洁组件(12)上方,且所述喷水组件(16)的出水侧朝向所述清洁组件(12)。
16.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组件和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地刷(1),所述吸尘组件和所述地刷(1)中的吸尘风道(113)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洁座(2),所述清洁座(2)的顶部开设有容置槽(21),所述容置槽(21)包括容置腔(211)和环绕所述容置腔(211)的第一支撑部(212);其中,所述壳体(11)的底部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部(212)上,所述清洁组件(12)的伸出至所述壳体(11)下方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211)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211)包括底面(2111)和侧面(2112),所述侧面(2112)朝向所述清洁组件(12)的清洁面(124),且所述侧面(2112)为相对所述底面(2111)倾斜的斜面;所述侧面(2112)相对所述底面(2111)的倾斜角度在0°-90°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211)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2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侧壁(2113),所述侧壁(2113)具有第二支撑部(213),所述第二支撑部(213)具有支撑面(2131),所述清洁组件(12)的边缘支撑在所述支撑面(2131)上,且所述支撑面(2131)相对所述底面(2111)的倾斜角度在30°-60°之间。
CN201921847830.2U 2019-10-30 2019-10-30 地刷及吸尘器 Active CN211212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7830.2U CN211212909U (zh) 2019-10-30 2019-10-30 地刷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7830.2U CN211212909U (zh) 2019-10-30 2019-10-30 地刷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12909U true CN211212909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2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7830.2U Active CN211212909U (zh) 2019-10-30 2019-10-30 地刷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129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8888A (zh) * 2021-12-22 2022-05-13 山西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向清洁设备提供清洁件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8888A (zh) * 2021-12-22 2022-05-13 山西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向清洁设备提供清洁件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68876B (zh) 基站、清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US20100205768A1 (en) Brush assembly of vacuum cleaner
JP7008126B2 (ja) ロボット掃除機
KR20040107357A (ko) 전기 소제기
CN112741546A (zh) 地刷及吸尘器
KR20090089105A (ko) 청소장치
CN113749580A (zh) 一种组合洗地机
CN211212909U (zh) 地刷及吸尘器
CN214595755U (zh) 一种地刷机构和清洗机
JP2018149162A (ja) 電気掃除機スタンド
RU2096984C1 (ru) Пылесос, имеющий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лажной уборки
CN207833235U (zh) 一种用于硒鼓的除尘装置
CN112741540A (zh) 拖布组件、地刷及吸尘器
CN213155659U (zh) 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CN213588152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CN211212912U (zh) 地刷及吸尘器
CN211484349U (zh) 地刷及吸尘器
CN212698718U (zh) 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CN215227294U (zh) 地刷、清洁设备及清洁装置
CN214617199U (zh) 一种风机和清洗机
CN214595754U (zh) 一种防积液的地刷机构和清洗机
KR200160840Y1 (ko) 진공청소기
CN214595751U (zh) 一种防污迹的地刷机构和清洗机
CN218186673U (zh) 一种集污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8684158U (zh) 一种地刷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