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9967U - 电磁炉及线圈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及线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9967U
CN211209967U CN201922403798.5U CN201922403798U CN211209967U CN 211209967 U CN211209967 U CN 211209967U CN 201922403798 U CN201922403798 U CN 201922403798U CN 211209967 U CN211209967 U CN 211209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electromagnetic
coil assembly
electromagnetic coils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037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永哲
贺凯
陈定武
曹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24037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9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9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9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及线圈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组及第二线圈组。第二线圈组套设于第一线圈组外,第一线圈组的至少两圈第一电磁线圈围绕安装圆心设置。相邻两个第一电磁线圈沿第一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避免磁场在第一线圈组处集中,提高磁场的均匀性,提高加热的均匀性。第二线圈组的多圈第二电磁线圈围绕安装圆心设置,且相邻两圈第二电磁线圈之间沿第二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无间隔,同时第二电磁线圈的数量大于第一电磁线圈的数量,进而能够保证线圈组件的加热效率,保证加热效果。避免由于第一电磁线圈设置的数量过多,而第二电磁线圈设置的数量的过少,导致加热效率低。

Description

电磁炉及线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炉及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电磁炉一般是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实现加热食物的目的。传统的电磁炉的的线圈一般密集饶设,不仅加热不均匀,同时加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加热均匀性且加热效率高的电磁炉及线圈组件。
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第一线圈组,包括至少两圈第一电磁线圈,至少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围绕安装圆心设置,且相邻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及
第二线圈组,套设于所述第一线圈组外,所述第二线圈组包括多圈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数量,多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围绕所述安装圆心设置,且相邻两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之间沿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无间隔。
上述线圈组件在使用时,将第二线圈组套设于第一线圈组外,其中第一线圈组的至少两圈第一电磁线圈围绕安装圆心设置。将相邻两个第一电磁线圈沿第一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避免磁场在第一线圈组处集中,能够提高磁场的均匀性,提高加热的均匀性。第二线圈组的多圈第二电磁线圈围绕安装圆心设置。且相邻两圈第二电磁线圈之间沿第二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无间隔,进而能够有效保证线圈组件的加热效率,保证加热效果。同时第二电磁线圈的数量大于第一电磁线圈的数量,进而能够进一步保证线圈组件的加热效率,避免由于第一电磁线圈设置的数量过多,而第二电磁线圈设置的数量的过少,导致加热效率低。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圈数为三圈至十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之间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的间距为0.5mm-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之间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的间距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第三线圈组,所述第一线圈组设置于所述第三线圈组与所述第二线圈组之间,所述第三线圈组包括多圈第三电磁线圈,多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围绕所述安装圆心设置,且相邻两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沿所述第三电磁线圈之间的间距小于两相邻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沿所述第三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无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最外圈的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形成为第一圈,位于最内圈的所述第三电磁线圈形成为第二圈,其中所述第二线圈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圈与所述第二圈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圈与所述第二圈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处与三分之二处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数量相一致,每一所述第一电磁线圈设置于一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线圈组套设于所述安装部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径向方向的宽度尺寸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直径相一致,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之间的壁厚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之间的间距相一致。
一种电磁炉,包括如上所述的线圈组件。
上述电磁炉在使用时,将第二线圈组套设于第一线圈组外,其中第一线圈组的至少两圈第一电磁线圈围绕安装圆心设置。将相邻两个第一电磁线圈沿第一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避免磁场在第一线圈组处集中,能够提高磁场的均匀性,提高加热的均匀性。第二线圈组的多圈第二电磁线圈围绕安装圆心设置。且相邻两圈第二电磁线圈之间沿第二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无间隔,同时第二电磁线圈的数量大于第一电磁线圈的数量,进而能够有效保证线圈组件的加热效率,保证电磁炉的加热效果。避免由于第一电磁线圈设置的数量过多,而第二电磁线圈设置的数量的过少,导致加热效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线圈组件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述的线圈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线圈组件,100、第一线圈组,110、第一电磁线圈,200、第二线圈组,210、第二电磁线圈,300、第三线圈组,310、第三电磁线圈,40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的电磁炉,用于实现加热功能。具体地,电磁炉包括线圈组件10,线圈组件10包括第一线圈组100及第二线圈组200。利用第一线圈组100及第二线圈组200能够有效提高加热均匀性并保证加热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线圈组件1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加热的结构中。
具体地,第一线圈组100包括至少两圈第一电磁线圈110,至少两圈第一电磁线圈110围绕安装圆心a设置,且相邻两圈第一电磁线圈110沿第一电磁线圈11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第二线圈组200套设于第一线圈组100外,第二线圈组200包括多圈第二电磁线圈210,第二电磁线圈210的数量大于第一电磁线圈110的数量,多圈第二电磁线圈210围绕安装圆心a设置,且相邻两圈第二电磁线圈210之间沿第二电磁线圈210的径向方向无间隔。
上述线圈组件10在使用时,将第二线圈组200套设于第一线圈组100外,其中第一线圈组100的至少两圈第一电磁线圈110围绕安装圆心a设置。将相邻两个第一电磁线圈110沿第一电磁线圈11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避免磁场在第一线圈组100位置集中,能够提高磁场的均匀性,提高加热的均匀性。第二线圈组200的多圈第二电磁线圈210围绕安装圆心a设置。且相邻两圈第二电磁线圈210之间沿第二电磁线圈210的径向方向无间隔,进而能够有效保证线圈组件10的加热效率,保证加热效果。同时第二电磁线圈210的数量大于第一电磁线圈110的数量,进而能够进一步保证线圈组件10的加热效率,避免由于第一电磁线圈110设置的数量过多,而第二电磁线圈210设置的数量的过少,导致加热效率低。通过上述线圈组件10进而保证电磁炉的加热均匀性及加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每相邻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10的径向方向的间距相同。通过将每相邻两圈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设置为相同间距,能够有效降低第一线圈组100的加工工艺,提高制造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相邻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10的径向方向的间距还可以不相同,可以根据第一线圈组100的磁场分布情况进行设置,进而更进一步提高磁场分布的均匀性,提高加热的均匀性。
一实施例中,第一电磁线圈110的圈数为三圈至十圈。避免第一电磁线圈110设置的数量过少,导致加热均匀性差;同时避免第一电磁线圈110设置的数量过多,导致加热效率低,加热效果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线圈组件10的整体尺寸适当增加或减少第一电磁线圈110的数量,例如,第一电磁线圈110的数量还可以为两圈。
一实施例中,相邻两圈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沿第一电磁线圈110的径向方向的间距为0.5mm-2mm。相邻两圈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的间距能够在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提高加热均匀性。具体地,相邻两圈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10的径向方向的间距为0.5mm-1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线圈组200位于内圈的第二电磁线圈210与位于外圈的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无间隔。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内圈的第二电磁线圈210与位于外圈的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的间隔与相邻两个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的间距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线圈组200的第二电磁线圈210的数量大于三圈,进而能够有效保证加热效率。具体地,第二线圈组200沿第二电磁线圈210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线圈组100沿第一电磁线圈110径向方向的尺寸,能够进一步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提高加热均匀性。
一实施例中,线圈组件10还包括第三线圈组300,所述第一线圈组100设置于所述第三线圈组300与所述第二线圈组200之间,所述第三线圈组300包括多圈第三电磁线圈310,多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310围绕所述安装圆心a设置,且相邻两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310沿所述第三电磁线圈310之间的间距小于两相邻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的间距。通过设置第三线圈组300能够更进一步提高线圈组件10的加热效率。同时由于线圈组件10的磁场分布一般在内环区域及外环区域较弱,而在中间环区域磁场较强。通过将第一线圈组100设置于第二线圈组200与第三线圈组300之间,进而使得第一线圈组100位于中间环区域,能够保证较好的均匀磁场的效果,提高加热均匀性,同时利用第二线圈组200与第三线圈组300保证了加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最外圈的第二电磁线圈210形成为第一圈,位于最内圈的第三电磁线圈310形成为第二圈,其中,第二线圈组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圈与所述第二圈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圈与所述第二圈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处与三分之二处之间。由于第一圈与第二圈的中间部分磁场强度较强,通过将第二线圈组200位于所述第一圈与所述第二圈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处与三分之二处之间,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均匀磁场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圈组100位于第一圈与第二圈的中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310沿所述第三电磁线圈310的径向方向无间隔。由于第一线圈组100实现均匀磁场的效果,通过将第三电磁线圈310无间隔设置,能够有效保证第三线圈组300的加热效率,进而保证线圈组件10的加热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310沿所述第三电磁线圈310的径向方向之前的间隔还可以小于相邻两圈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的间隔。只要能够保证线圈组件10的加热效率即可。
一实施例中,线圈组件10还包括支架400,支架400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上形成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数量与第一电磁线圈110的数量相一致,每一第一电磁线圈110设置于一第一安装槽内,第二线圈组200套设于安装部外。通过在安装部形成第一安装槽,方便第一线圈组100在支架400上的安装。同时当第一线圈组100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后,使得第二线圈组200能够有效套设于安装部外,进而实现第二线圈组200在支架400上的安装。
具体地,第一安装槽为围绕安装圆心a的环形槽。不同的第一安装槽为围绕安装圆心a的同心环形槽,进而方便第一电磁线圈110能够更加稳定地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沿第一电磁线圈110径向方向的宽度尺寸与第一电磁线圈110的直径相一致,相邻两个第一安装槽之间的壁厚与相邻两个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的间距相一致。当第一电磁线圈110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能够有效提高第一电磁线圈110设置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两个第一安装槽之间的壁厚与相邻两个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的间距相一致,进而利用第一安装槽之间的壁厚有效形成第一电磁线圈110之间的间隔。在安装时,只需将第一电磁线圈110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即可,更进一步简化安装步骤,提供制造效率。具体地,进而相邻两个第一安装槽之间的壁厚为0.5mm-2mm。
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还形成有第二安装槽内,第三线圈组300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第二安装槽与第一安装槽同心设置,且第一安装槽形成于第二安装槽的外周侧。通过第二安装槽方便第三线圈组300安装于支架400上,方便使得第一线圈组100位于第二线圈组200与第三线圈组300之间。
一实施例中,支架400还包括支撑部,安装部设置于支撑部上,第二线圈组200放置于支撑部上并套设于安装部上。通过设置支撑部不仅方便安装部的安装,同时能够有效支撑第二线圈组200,进而提高第一线圈组100、第二线圈组200及第三线圈组300设置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磁线圈110、第二电磁线圈210及第三电磁线圈310为漆包线,通过漆包线能够保证线圈组件10的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线圈组,包括至少两圈第一电磁线圈,至少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围绕安装圆心设置,且相邻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及
第二线圈组,套设于所述第一线圈组外,所述第二线圈组包括多圈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数量,多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围绕所述安装圆心设置,且相邻两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之间沿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无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圈数为三圈至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之间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的间距为0.5mm-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之间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的间距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线圈组,所述第一线圈组设置于所述第三线圈组与所述第二线圈组之间,所述第三线圈组包括多圈第三电磁线圈,多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围绕所述安装圆心设置,且相邻两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沿所述第三电磁线圈之间的间距小于两相邻两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圈所述第三电磁线圈沿所述第三电磁线圈的径向方向无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圈的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形成为第一圈,位于最内圈的所述第三电磁线圈形成为第二圈,其中所述第二线圈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圈与所述第二圈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圈与所述第二圈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处与三分之二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数量相一致,每一所述第一电磁线圈设置于一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线圈组套设于所述安装部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沿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径向方向的宽度尺寸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直径相一致,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之间的壁厚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之间的间距相一致。
10.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组件。
CN201922403798.5U 2019-12-27 2019-12-27 电磁炉及线圈组件 Active CN211209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03798.5U CN211209967U (zh) 2019-12-27 2019-12-27 电磁炉及线圈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03798.5U CN211209967U (zh) 2019-12-27 2019-12-27 电磁炉及线圈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9967U true CN211209967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7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03798.5U Active CN211209967U (zh) 2019-12-27 2019-12-27 电磁炉及线圈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9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01772Y (zh) 束状多圈加热线圈盘
CN205196001U (zh) 线圈盘及电磁炉
CN211209967U (zh) 电磁炉及线圈组件
CN21264973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05666983U (zh) 电磁炉及线圈盘
CN201910943U (zh) 一种加热线圈盘
CN102833900A (zh) 双螺旋加热线圈盘
CN204795676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线盘
CN105848324A (zh) 烹饪器具及其线圈盘
CN203457358U (zh) 线圈盘和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炉
CN209845359U (zh) 电磁炉线圈盘
CN202206583U (zh) 一种均匀加热线圈盘
CN206251373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6251374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1277622Y (zh) 带三维线圈支座的均匀加热式电磁炉
CN202514096U (zh) 电磁炉用电磁线盘
CN201349339Y (zh) 一种加热线圈盘
CN203120199U (zh) 一种电磁炉双导磁加热线圈盘
CN209608892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6294375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6472336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108243526B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1286180Y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CN219181716U (zh) 一种多绕组矩形电磁加热线圈盘
CN210928041U (zh) 电磁加热装置以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