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8731U - 插头和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和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8731U
CN211208731U CN201922228925.2U CN201922228925U CN211208731U CN 211208731 U CN211208731 U CN 211208731U CN 201922228925 U CN201922228925 U CN 201922228925U CN 211208731 U CN211208731 U CN 211208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tubular
socket
insulato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289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国
王磊
贾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optoelectronics Huayi (Sheny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Xinghua Hwa Yick Rail Traffic Electrical Appl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Xinghua Hwa Yick Rail Traffic Electrical Appl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Xinghua Hwa Yick Rail Traffic Electrical Appl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289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8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8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8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和电连接器。该插头包括接触体、绝缘体和管状壳体;接触体包括相连接的用于与插座的插针组件相适配的插接部以及用于与外接导线连接的接线部;绝缘体包括呈夹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形成有限位凸起;第一部分与插接部的外周相固定,接线部伸入到第二部分内,且限位凸起抵接于接线部的背离于第一部分的一侧。该电连接器包括该插头。该插头及该电连接器,在插拔插头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接触体的几何形位稳定,而且还能够避免接触体被过度磨损,有利于提高插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插头和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和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在对接过程中,插头的接触体会直接触碰到绝缘体。且在使用过程中电连接器会出现振动,因而绝缘体频繁摩擦接触体,造成接触体磨损严重的问题,甚至会造成绝缘体破损,进而引起电气系统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绝缘体频繁摩擦接触体而造成接触体磨损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绝缘体频繁摩擦接触体而造成接触体磨损严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包括接触体和绝缘体;
所述接触体包括相连接的用于与插座的插针组件相适配的插接部以及用于与外接导线连接的接线部;
所述绝缘体包括呈夹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有限位凸起;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插接部的外周相固定,所述接线部伸入到所述第二部分内,且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接线部的背离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插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限位凸起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接触体与所述限位凸起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插头还包括外套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管状壳体,所述管状壳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所述管状壳体的另一端至少延伸至全部包覆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插头还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外接导线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插头还包括束线管,所述束线管的一端与所述管状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束线管的另一端用于供所述外接导线通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管状壳体为外表面镀有镍层的铝合金管状壳体。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插座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与所述插头的插接部相插接的插针组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插针组件包括插针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插针部的外表面;
所述插座还包括管状绝缘体和紧固螺母,所述管状绝缘体包括管状绝缘主体及连接于所述管状绝缘主体的内壁的环形凸起,所述插针部穿过所述环形凸起伸入到所述管状绝缘主体的内部;
所述紧固螺母设置于所述管状绝缘主体的内部并与所述插针部的外表面相螺接,以通过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紧固螺母夹紧所述环形凸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插座还包括连接座和第二密封件,所述连接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管状绝缘体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管状绝缘主体的一端,且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紧固螺母的两侧;
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管状绝缘主体向外翻折;
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面向所述管状绝缘主体的表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连接座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
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供所述插座与安装机架相连接;
所述管状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三连接件,以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将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相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包括接触体和绝缘体。第一方面,通过限位凸起与接触体的接线部相抵接,有利于减小绝缘体的第二部分与接线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缓解接触体磨损严重的问题;第二方面,将限位凸起与接线部的抵接位置限定在背离于第一部分的一侧,恰好能够通过限位凸起阻止插接部向第二部分所在侧移动,以达到在插头使用过程中起到对插接部限位的作用。因而,不仅能够保证接触体的几何形位稳定,而且还能够避免接触体被过度磨损,有利于提高插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上述插头,因而能够实现上述插头实现的所有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插头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插头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插头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插头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连接器的插座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连接器的插座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标:1-插头;10-接触体;100-插接部;101-接线部;11-绝缘体;110-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12-限位凸起;113-缓冲垫;12-管状壳体;13-第一密封件;14-束线管;15-第三连接件;2-插座;20-插针组件;200-插针部;201-固定部;21-管状绝缘体;210-管状绝缘主体;211-环形凸起;212-连接部;22-紧固螺母;23-连接座;230-第二连接孔;231-第三连接孔;24-第二密封件;25-第三密封件;26-卡簧;27-第四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头;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的第一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该插头的外部结构;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的第二结构示意图(没有缓冲垫的情况);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具有缓冲垫的情况);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用于与插座配合使用,以形成用于电气系统的电连接器。
参见图1至图4并结合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头1,包括接触体10和绝缘体11。
接触体10包括相连接的用于与插座2的插针组件20相适配的插接部100以及用于与外接导线(图中未示出)连接的接线部101。具体地,插接部100的远离接线部101的一端形成插孔部,用于与插座2的插针部200相适配;接线部101的远离插接部100的一端形成接线孔,用于固定外接导线。其中,接触体10由导体材料制成,而绝缘体11由绝缘材料制成。
绝缘体11包括呈夹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11,也就是说,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11沿长度方向顺次连接,且第一部分11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部分111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夹角,也即不在同一直线上。
第二部分111形成有限位凸起112;第一部分110箍设于插接部100的外圈,接线部101伸入到第二部分111内,且限位凸起112位于接线部101的背离于第一部分110的一侧。第一方面,通过限位凸起112与接线部101相抵接,有利于减小第二部分111与接线部10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降低加工精度,减小绝缘体11对于接触体10的摩擦面积,进而有利于缓解接触体10磨损严重的问题。
第二方面,由于将插头1与插座对接时,沿插接部100的长度方向,插接部100具有向第二部分111所在侧移动的趋势,因而将限位凸起112与接线部101的抵接位置限定在背离于第一部分110的一侧,恰好能够通过限位凸起112阻止插接部100向第二部分111所在侧移动,以达到在插头1使用过程中起到对插接部100限位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部分11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部分111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
可选地,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11均呈管状,第一部分110外套于插接部100,第二部分111外套于接线部101,限位凸起112形成于第二部分111的内部。在这种状态下,插头1为圆形插头1,包括该插头1的电连接器为圆形电连接器。
可选地,绝缘体11的材料为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可以在满足绝缘需求的同时,还具备较高的韧性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插头1,插头1包括接触体10和绝缘体11。第一方面,通过限位凸起112与接触体10的接线部101相抵接,有利于减小绝缘体11的第二部分111与接线部10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缓解接触体10磨损严重的问题;第二方面,将限位凸起112与接线部101的抵接位置限定在背离于第一部分110的一侧,恰好能够通过限位凸起112阻止插接部100向第二部分111所在侧移动,以达到在插头1使用过程中起到对插接部100限位的作用。因而,接线部101与绝缘体11在尽量小的接触面积下,即可对插接部100进行长度方向的限位,不仅能够保证接触体10的几何形位稳定,而且还能够避免接触体10被过度磨损,有利于提高插头1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插头1还包括设置于限位凸起112的缓冲垫113,缓冲垫113位于接触体10与限位凸起112之间。通过在限位凸起112与接触体10之间设置缓冲垫113,能够降低接触体10与限位凸起112之间的摩擦系数,且可以减缓限位凸起112对于插接部100的冲击,从而进一步减少接触体10的磨损,进而进一步提高插头1及具有该插头1的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
可选地,限位凸起112的与接线部101相接触的表面形成与接线部101的外表面相适配的形状,从而使限位凸起112与接线部101之间形成面接触而非点接触,有利于在减小接触面积的前提下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可选地,缓冲垫113的表面能够全面包覆限位凸起112,当限位凸起112发生形变的时候,依旧能够保证限位凸起112通过缓冲垫113与接触体10抵接,而非通过限位凸起112直接与接触体10抵接,进而有利于提高该插头1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插头1还包括外套于第二部分111的管状壳体12,管状壳体1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11的连接处,管状壳体12的另一端至少延伸至全部包覆第二部分111。通过设置管状壳体12,一方面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手持操作,另一方面能够为绝缘体11与接触体10提供防护。
插头1还包括用于设置于外接导线与第二部分111之间的第一密封件13,第一密封件13位于第二部分111的远离第一部分110的一端。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13,以起到防水及防尘的作用,此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于外接导线进行周向固定作用,有利于提高插头1的用电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插头1还包括束线管14,束线管14的一端与管状壳体12的远离第一部分110的一端相连接,也就是说束线管14续接于管状壳体12的出线口,束线管14的另一端用于供外接导线通过。通过设置束线管14,一方面可以起到对于外接导线的固定作用,避免外接导线于管状壳体12的出线口处被频繁的拉扯及弯折;另一方面,单独通过第一密封件13对外接导线进行周向固定,容易造成密封件的变形,因而,束线管14还有利于保证密封件保持形位,进而保证密封件的防水及防尘功能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管状壳体12为外表面镀有镍层的铝合金管状壳体12。将管状壳体12的材质设置为铝合金材质,不仅能够保证一定的结构强度,而且还有利于轻量化。此外,通过在外表面镀镍层,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状壳体12的耐磨性能、结构强度和美观性。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插头,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插头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插头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插座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即轴测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插座的第二结构示意图,为了更加清楚地显示结构,图6采用了半剖视图。
结合图1至图4并参见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插座2及插头1;插座2包括与插头1的插接部100相插接的插针组件20。其中,插座2用于与电源相连接,插头1通过外接导线与待供电设备相连接,以通过该电源连接器使电源能够为待供电设备供电。
可选地,插针组件20和插接部100的材料均为铜合金材料,既可以满足大电流传输,而且也能够保证彼此连接时的抗变形能力。
可选地,该电连接器为车辆的齿轮箱电连接器,负责大电流传输。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插针组件20包括插针部200和固定部201,固定部201连接于插针部200的外表面。插座2还包括管状绝缘体21和紧固螺母22。
管状绝缘体21包括管状绝缘主体210及连接于管状绝缘主体210的内壁的环形凸起211,插针部200穿过环形凸起211伸入到管状绝缘主体210的内部。具体地,插针组件20通过插针部200与插头1的插接部100相连接。
紧固螺母22设置于管状绝缘主体210的内部并与插针部200的外表面相螺接,以通过固定部201和紧固螺母22夹紧环形凸起211,也即将固定部201稳固地连接于环形凸起211,从而将插针组件20与管状绝缘体21相固定,进而避免插针部20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或窜动。
可选地,固定部201呈环状,具体地,固定部201呈圆环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插座2还包括连接座23和第二密封件24,连接座23设置有安装槽,管状绝缘体21还包括连接部212,连接部212连接于管状绝缘主体210的一端,且环形凸起211与连接部212分别位于紧固螺母22的两侧。通过连接部212与连接座23相连接,便于将管状绝缘体21固定于连接座23,进而便于通过连接座23将插座2固定于安装机架。
可选地,安装机架可以为用于固定该电连接器的部件,当该电连接器用于车辆的电气系统时,安装机架可以为车辆的电气系统中的其他电气部件。
连接部212设置于安装槽内,第二密封件24设置于安装槽的槽底与连接部212之间。由于安装槽的槽底与连接部212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能够与管状绝缘体21的内部相连通,因而将第二密封件24设置于安装槽的槽底与管状绝缘体21的连接部212之间,能够将管状绝缘体21与外界之间于第一间隙处阻断连通,进而有利于提高管状绝缘体21与外界之间的密封性,提高该处的防水及防尘性能。
可选地,安装槽的槽壁与连接部212之间设置有卡簧26,以通过卡簧26将连接部212固定于连接座23,不仅连接可靠且便于拆装。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连接部212相对于管状绝缘主体210向外翻折。通过将连接部212设置为相对于管状绝缘主体210外翻,有利于提高连接部212与用于安装插座2的安装机架的绝缘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插座2安装的稳固性。
插座2还包括第三密封件25,第三密封件25设置于连接部212的面向管状绝缘主体210的表面。由于连接部212的面向管状绝缘主体210的表面,即为连接部212的用于与安装机架相接触的表面,因而将第三密封件25设置于连接部212的面向管状绝缘主体210的表面,即可实现对于连接部212与安装机架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隙的密封,进而起到对于安装机架与插座2之间的防尘及防水效果,提高了该电连接器的实用性。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部分的外表面与连接座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第三间隙的防水性能及防尘性能,连接座的内壁设置有第四密封件27。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13、第二密封件24、第三密封件25和第四密封件27均为密封圈。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13、第二密封件24、第三密封件25和第四密封件27均为O型密封圈或V型密封圈等。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连接座23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30和第三连接孔231;第二连接孔230用于供插座2与安装机架相连接;管状壳体12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孔231相对应的第三连接件15,以通过第三连接孔231与第三连接件15将插头1与插座2相固定。
可选地,第二连接孔230与第三连接孔23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二连接孔230沿连接座23的周向均匀排布。
可选地,第三连接孔231的数量为两个,能够兼顾插头1的结构简洁性以及插头1与插座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同时具有高抗振动、冲击性能等优点。
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具有实施例一中的插头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插头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体和绝缘体;
所述接触体包括相连接的用于与插座的插针组件相适配的插接部以及用于与外接导线连接的接线部;
所述绝缘体包括呈夹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有限位凸起;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插接部的外周相固定,所述接线部伸入到所述第二部分内,且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接线部的背离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限位凸起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接触体与所述限位凸起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套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管状壳体,所述管状壳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所述管状壳体的另一端至少延伸至全部包覆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插头还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外接导线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束线管,所述束线管的一端与所述管状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束线管的另一端用于供所述外接导线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状壳体为外表面镀有镍层的铝合金管状壳体。
6.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及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
所述插座包括与所述插头的插接部相插接的插针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组件包括插针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插针部的外表面;
所述插座还包括管状绝缘体和紧固螺母,所述管状绝缘体包括管状绝缘主体及连接于所述管状绝缘主体的内壁的环形凸起,所述插针部穿过所述环形凸起伸入到所述管状绝缘主体的内部;
所述紧固螺母设置于所述管状绝缘主体的内部并与所述插针部的外表面相螺接,以通过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紧固螺母夹紧所述环形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连接座和第二密封件,所述连接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管状绝缘体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管状绝缘主体的一端,且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紧固螺母的两侧;
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管状绝缘主体向外翻折;
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面向所述管状绝缘主体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
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供所述插座与安装机架相连接;
所述插头还包括与所述绝缘体相对固定的第三连接件,以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将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相固定。
CN201922228925.2U 2019-12-12 2019-12-12 插头和电连接器 Active CN211208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8925.2U CN211208731U (zh) 2019-12-12 2019-12-12 插头和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8925.2U CN211208731U (zh) 2019-12-12 2019-12-12 插头和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8731U true CN211208731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6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28925.2U Active CN211208731U (zh) 2019-12-12 2019-12-12 插头和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8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6356B (zh) 同軸型電連接器及同軸型電連接器裝置
CN105794048B (zh) 具有密封结构的电连接
TWI611641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合體
WO2015087717A1 (ja) コネクタ
US9847612B2 (en) Connector
JP2007115428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側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11023290A (ja) 防水構造
US20140273541A1 (en) Electric Hose Swivel For Skimmer Attachment
JP2017084625A (ja) コネクタ
TW201711304A (zh) 防水連接器組裝體
CN211208731U (zh) 插头和电连接器
JP6551138B2 (ja) コネクタ
JP2006310263A (ja) パワーコード
JP2013229139A (ja) 機器直付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210517106U (zh) 一种带有防护壳的连接器
CN211238679U (zh) 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线束连接器
CN208674543U (zh) 电连接器
JP6536754B1 (ja) ブッシュ、コネクタ、鉛蓄電池及び電動車両
CN110854616A (zh) 一种防水电连接器
EP2689505B1 (en) Shield shell and shield shell attachment structure
TWI393301B (zh) 電源連接器
CN219874152U (zh) 一种插头及接插件
CN217281344U (zh) 一种可快速插拔的弯头插头
CN220021721U (zh) 一种连接器及车辆
CN109066174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10000 no.27-14, Kaifa Road, Shen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all)

Patentee after: AVIC optoelectronics Huayi (Sheny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10000 No.30, Kaifa Road, Shen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iexi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XINGHUA HWA YICK RAIL-TRAFFIC-ELECTRICAL APPLIC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