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3736U - 投光灯 - Google Patents

投光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3736U
CN211203736U CN201921862738.3U CN201921862738U CN211203736U CN 211203736 U CN211203736 U CN 211203736U CN 201921862738 U CN201921862738 U CN 201921862738U CN 211203736 U CN211203736 U CN 211203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late
lamp
fixing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27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建军
毛松
李明珠
罗明
雷堡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verclocki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Fluence Technology PL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vercloc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verclock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vercloc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27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3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3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3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投光灯,该投光灯包括灯具主体、透光板以及固定架,灯具主体形成有安装槽;透光板与灯具主体粘接连接以封盖安装槽的开口;固定架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连接于灯具主体,第二固定板压扣于透光板远离灯具主体的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固定架与灯具主体连接,并且固定架的另一端压扣于透光板的远离灯具主体的表面,从而可以将透光板压扣固定于灯具主体,如此,即使透光板与灯具主体的连接发生松动也不会出现透光板与灯具主体分离的情况。

Description

投光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光灯。
背景技术
投光灯是一种将光源光线汇聚投向指定方向实现区域化照明的灯具。常用于广场照明、大面积作业照明、历史建筑群外墙照明、室内局部照明等场景。
现有的投光灯的透光板与灯具主体之间通常采用密封胶进行粘接固定,以简化透光板与灯具主体的连接结构,且密封性能较好。投光灯通常应用于户外环境中,恶劣的使用环境以及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密封胶老化,从而影响透光板与灯具主体的连接强度,造成透光板与灯具主体的连接失效,透光板自灯具主体上掉落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光灯,以解决密封胶老化连接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光灯,所述投光灯包括:灯具主体,形成有安装槽;透光板,与所述灯具主体粘接连接以封盖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固定架,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灯具主体,所述第二固定板压扣于所述透光板远离所述灯具主体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灯具主体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装配孔同轴设置;所述投光灯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支架安装孔,螺钉穿过所述支架安装孔和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装配孔配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固定孔内周面设置有棘齿,所述棘齿用于增强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灯具主体和所述支架之间的摩擦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依次折弯连接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以及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三折弯部压扣于所述透光板,且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透光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透光板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的夹角大于或者等于9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灯具主体包括散热主体和盖体,所述散热主体包括底板和散热片,所述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盖体包括连接部和围挡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散热主体连接,所述围挡部环绕所述连接部的周缘设置,所述围挡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表面配合以形成所述安装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透光板的一侧设置有封胶槽和溢胶槽,所述封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所述透光板,所述溢胶槽间隔设置于所述封胶槽的外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散热片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片平行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散热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装配孔的轴线垂直,所述装配孔开设于最外侧的所述散热片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固定架与灯具主体连接,并且固定架的另一端压扣于透光板的远离灯具主体的表面,从而可以将透光板压扣固定于灯具主体,如此,即使透光板与灯具主体的连接发生松动也不会出现透光板与灯具主体分离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投光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灯具主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散热主体和盖体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灯具主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的反光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投光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的投光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投光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固定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投光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光灯100,投光灯100包括灯具主体10和支架20,支架20用于支撑固定灯具主体10。支架20包括第一板体22和两个第二板体24,两个第二板体24分别弯折连接于第一板体22的相对两端,第二板体24包括折弯连接的第一子板体242和第二子板体244,第一子板体242与第二子板体244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子板体242与第一板体22连接,第二子板体244与灯具主体10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支架20的第二板体24包括折弯连接的第一子板体242和第二子板体244,如图2所示,在安装投光灯100之前,首先将灯具主体10相对第一板体22旋转一个角度,此时,灯具主体10不会对第一板体22造成遮挡,可以便于将第一板体22与支撑物进行固定;在第一板体22与支撑物固定连接之后,如图3所示,再将灯具主体10相对支架20进行旋转以调整至合适的角度,便于使用,故而,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20可以便于投光灯100的安装和拆卸。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板体24分别连接于第一板体22的相对两个侧边,并且两个第二板体24分别与第一板体22垂直连接,两个第二板体24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以形成一ㄈ形结构。灯具主体10位于两个第二板体24之间。通过将两个第二板体24平行设置,可以便于第二板体24与灯具主体10进行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板体242与第一板体22垂直连接,第二子板体244与第一子板体242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对于第一板体22向靠近灯具主体10的出光面的方向(图2中的左侧)弯折设置。通过设置第二子板体244相对于第一板体22向靠近灯具主体10的出光面的方向弯折,可以避免灯具主体10在旋转的过程中与支撑物发生干涉,进而增大灯具主体10相对于第一板体22旋转的角度,以尽可能多的暴露出第一板体22,便于第一板体22的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可以设置第一子板体242与第二子板体244之间的夹角μ为钝角。通过设置第一子板体242与第二子板体244之间的夹角μ为钝角,可以增大灯具主体10相对第一板体22的最大旋转角度,以尽可能多的暴露出第一板体22,便于第一板体22的安装。
其中,如图4所示,图4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一板体22上开设有安装孔221,安装孔221用于接收螺钉旋入以固定投光灯100。
可选地,安装孔221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安装孔221沿第一板体22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安装孔221,可以使得支架20与支撑物的连接更加稳定,且也可以使得灯具主体10受力均匀。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孔221可以为腰形孔,腰形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板体22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设置腰形孔将支架20与支撑物进行固定,可以使得投光灯100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支撑物,进而提升支架20的适用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孔221还可以设置为圆形孔,以防止第一板体22相对于支撑物移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安装孔22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安装孔221中的两个为腰形孔,另一个安装孔221为圆形孔。其中,两个腰形孔设置在圆形孔的相对两侧。通过在第一板体22上同时形成腰形孔和圆形孔,腰形孔便于适配不同的支撑物尺寸,圆形孔可以避免第一板体22相对于支撑物移位,通过将两种形状的安装孔221结合使用,可以提升支架20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每一第二板体24上均开设有支架安装孔245,并在灯具主体10上与支架安装孔245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装配孔125,螺钉穿设经过支架安装孔245后与装配孔125配合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安装孔245形成在第二子板体244上。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图5是图1中的灯具主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散热主体和盖体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灯具主体10包括散热主体12和盖体14,散热主体12包括底板122和散热片124,底板1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3,散热片124设置于第一表面121,盖体14呈框体状,盖体14连接于第二表面123,且盖体14与第二表面123围设形成安装槽120。
具体地,如图5所示,底板122的第二表面123为平面,以便于与盖体14配合连接。盖体14为环形框体状,在盖体14与底板122连接时,盖体14内部的区域与底板122的第二表面123配合可以形成安装槽120,该安装槽120用于安装光源组件30。
其中,用于制作散热主体1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塑胶、石墨烯以及各种散热性能优良的材料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散热主体12的材料进行限定。并且散热主体12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以降低装配复杂度,进而提升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散热片1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片124平行间隔设置。装配孔125形成在最外侧的两个散热片124上。通过在散热片124上直接形成装配孔125,一方面可以省去支架20的固定结构,从而降低散热主体12的结构复杂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底板122上设置尽可能多的散热片124,从而提升散热主体12的散热效率。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盖体14包括连接部142和围挡部144,连接部142用于与散热主体12连接,围挡部144环绕连接部142的周缘设置,围挡部144用于与第二表面123配合以形成安装槽120。
具体地,连接部142的周缘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螺钉孔143,该螺钉孔143用于接收螺钉旋入而将盖体14与底板122进行连接。围挡部144与连接部142连接,且凸出于连接部142的远离底板122的表面。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4为一体结构的塑胶件。通过采用注塑的方式加工盖体14,可以提升盖体14的生产效率,并且也可以便于将一体结构的盖体14与一体结构的散热主体12进行组装,极大的简化了投光灯100的组装工艺,提升装配效率。
可选地,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盖体14设置为分体的结构,同时也可以设置盖体14为金属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灯具主体10还包括透光板40,透光板40连接于盖体14,以封盖安装槽120的开口。
具体地,在连接部142靠近透光板40的一侧设置有封胶槽145,封胶槽145靠近连接部142的内周设置,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透光板40。通过将透光板40与盖体14进行粘接固定,可以使得灯具主体10的安装更加便捷,且密封性较好。
进一步地,连接部142上还设有溢胶槽146,溢胶槽146间隔设置于封胶槽145的外周。当透光板40压设在盖体14上时,会挤压位于封胶槽145内的密封胶,当密封胶的体积大于封胶槽145的容积时,多余的密封胶会外溢并流入溢胶槽146中。本实施例利用溢胶槽146对多余密封胶的储存作用,可以避免密封胶经透光板40与盖体14之间的间隙外溢至透光板40的外表面上,从而使得投光灯100的外观更加美观,且也可以节省清理外溢的密封胶的工序,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灯具主体10还包括光源组件30,光源组件30连接于底板122的第二表面123,且容置于安装槽120内。本实施例直接将光源组件30连接于底板122,可以使得光源组件30与散热主体12直接接触,便于散热主体12吸取光源组件30释放的热量以对光源组件30进行散热,从而提升光源组件30的使用寿命。
其中,如图5所示,光源组件30包括光源基板32、多个灯珠34以及反光罩36,光源基板32固定于第二表面123,多个灯珠34阵列排布于光源基板32上,反光罩36环绕多个灯珠34设置于光源基板32上。
进一步地,如图5、图7、图8和图9所示,图7是图5中的灯具主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5中的反光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光源基板32上开设有定位孔321,反光罩36的靠近光源基板3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361,定位柱361插置在定位孔321中,反光罩36的远离光源基板32的一侧抵接于透光板40。通过在反光罩36的靠近光源基板32的一侧设置定位柱361,并在光源基板32上开设定位孔321,可以便于对反光罩36进行定位,而且,由于反光罩36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透光板40和光源基板32,也可以省去反光罩36的固定结构,从而简化灯具主体10的结构,进而提升灯具主体10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还可以在反光罩36的靠近光源基板32的表面上形成抵接部362,其中,抵接部362环绕反光罩36的周缘设置,并抵接于光源基板32,以增大反光罩36与光源基板32的接触面积,提升反光罩36的稳定性。
其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投光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两个散热片124的侧壁上一体延伸设置有固定板126,固定板126与散热片124围合形成螺钉槽127。
如图10、图12和图13所示,图12是图10中的投光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的投光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投光灯100还包括电源52和电源安装架54,电源52与电源安装架54连接,电源安装架54上开设有连接孔542,螺钉穿设经过连接孔542与螺钉槽127连接,以将电源安装架54固定于散热主体12。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投光灯100还包括固定架60,固定架60的一端连接于灯具主体10,固定架60的另一端压扣于透光板40远离灯具主体10的表面。由于透光板40是与盖体14通过密封胶进行粘接固定的,恶劣的使用环境以及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密封胶老化,从而影响透光板40与盖体14的连接强度。由于投光灯100经常被固定在较高的位置使用,当透光板40与盖体14的连接失效时,透光板40会发生掉落,进而造成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固定架60与灯具主体10连接,并且固定架60的另一端压扣于透光板40的远离灯具主体10的表面,从而可以将透光板40压扣固定于灯具主体10,如此,即使透光板40与灯具主体10的连接发生松动也不会出现透光板40与灯具主体10分离的情况。
其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图14是图13中的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固定架60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固定板62和第二固定板64,第一固定板62连接于灯具主体10,第二固定板64压扣于透光板40远离灯具主体10的表面。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固定架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架60分别设置于灯具主体10的相对两侧,以使透光板40受力均匀。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三个固定架60,三个固定架60可以位于灯具主体10的连续三侧边;或者也可以设置四个固定架60,四个固定架60两两间隔设置于灯具主体10的相对两侧;或者也可以设置多个固定架60,多个固定架60均匀分布于灯具主体10的外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固定架60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进行限定,可以根据灯具主体10的大小及形状灵活设置。
其中,灯具主体10具有与透光板40相邻的侧表面。第一固定板62紧贴灯具主体10的侧表面设置,第二固定板64相对第一固定板62弯折,即相对灯具主体10的侧表面弯折,进而压扣于透光板40的表面。
可选地,第二固定板64所在的平面与透光板40所在的平面平行,以在第二固定板64压扣于透光板40上时,增大第二固定板64与透光板4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透光板40的固定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62可以与灯具主体10通过焊接、螺接或者铆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固定板62上开设有固定孔622,固定孔622与装配孔125同轴设置。螺钉穿设经过固定孔622并与装配孔125配合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固定板62与灯具主体10的连接。通过采用螺接的方式将灯具主体10与固定架60固定连接,可以使得增强连接强度,且连接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螺钉在将第一固定板62与灯具主体10进行连接的同时,还可以将支架20与灯具主体10进行连接。
具体地,螺钉可以同时穿过支架安装孔245和固定孔622,然后再与装配孔125配合连接。本实施例通过采用螺钉将固定架60、支架20同时与灯具主体10进行连接,可以简化投光灯100的结构,并且也可以提升装配的效率。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分别在灯具主体10上设置与支架20配合的装配孔以及与固定架60配合的装配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固定孔622内周面设置有棘齿624,棘齿624用于增强第一固定板62与灯具主体10和支架20之间的摩擦力。具体地,当第一固定板62被固定连接时,第一固定板62会夹持在灯具主体10与支架20之间,通过在固定孔622的内周面设置棘齿624,棘齿624会增强第一固定板62与灯具主体10的作用力,也会增强第一固定板62与支架20的作用力,进而防止固定架60发生晃动。
可选地,请参阅图13和图15,图15是图14中的固定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第二固定板64包括依次折弯连接的第一折弯部641、第二折弯部643以及第三折弯部645,第一折弯部641与第一固定板62连接,第三折弯部645压扣于透光板40,且第三折弯部645与透光板4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折弯部641与透光板40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在将固定架60与灯具主体10连接时,第一固定板62贴附于灯具主体10的侧表面,第一折弯部641贴附于盖体14的表面,第三折弯部645贴附于透光板40的表面,第二折弯部643连接于第一折弯部641与第三折弯部645之间。通过设置第三折弯部645与透光板4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折弯部641与透光板40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强第三折弯部645对透光板40的压扣作用力,进而使得透光板40与盖体14的连接更加紧密。
可选地,可以设置第一折弯部641与第一固定板62之间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第三折弯部645与第二折弯部643之间的夹角大于或者等于90°。
具体地,如图15所示,第一折弯部641与第一固定板62之间的夹角为θ,通过设置θ小于或者等于90°,可以使得第一折弯部641向靠近灯具主体10的方向弯折,进而提升第二固定板64对盖体14的固定作用力,且也可以防止第一折弯部641发生变形。第三折弯部645与第二折弯部643之间的夹角为λ,通过设置λ大于或者等于90°,可以避免第三折弯部645与盖体14发生干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光灯包括:
灯具主体,形成有安装槽;
透光板,与所述灯具主体粘接连接以封盖所述安装槽的开口;
固定架,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灯具主体,所述第二固定板压扣于所述透光板远离所述灯具主体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主体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装配孔同轴设置;所述投光灯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支架安装孔,螺钉穿过所述支架安装孔和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装配孔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内周面设置有棘齿,所述棘齿用于增强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灯具主体和所述支架之间的摩擦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依次折弯连接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以及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三折弯部压扣于所述透光板,且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透光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透光板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的夹角大于或者等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主体包括散热主体和盖体,所述散热主体包括底板和散热片,所述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连接部和围挡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散热主体连接,所述围挡部环绕所述连接部的周缘设置,所述围挡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表面配合以形成所述安装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透光板的一侧设置有封胶槽和溢胶槽,所述封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所述透光板,所述溢胶槽间隔设置于所述封胶槽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片平行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装配孔的轴线垂直,所述装配孔开设于最外侧的所述散热片上。
CN201921862738.3U 2019-10-31 2019-10-31 投光灯 Active CN211203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2738.3U CN211203736U (zh) 2019-10-31 2019-10-31 投光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2738.3U CN211203736U (zh) 2019-10-31 2019-10-31 投光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3736U true CN211203736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6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2738.3U Active CN211203736U (zh) 2019-10-31 2019-10-31 投光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3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1466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lamp
EP3795891B1 (en) Lighting lamp
AU2019201121B2 (en) Lamp assembly with improved assembly convenience and waterproof performance
JP3211956U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照明器具
CN211040873U (zh) 投光灯
JP2014096255A (ja) Led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JP2015228303A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照明器具
CN211203736U (zh) 投光灯
CN211040623U (zh) 投光灯
CN216915743U (zh) 一种汽车尾灯及其饰条安装结构
CN212056977U (zh) 灯具
CN110701523A (zh) 投光灯
CN210123103U (zh) 投光灯及其散热壳体
CN210567744U (zh) 投光灯
CN213983262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0123102U (zh) 投光灯
CN211694599U (zh) 路灯及其连接架
KR20110050003A (ko) Led 등기구
CN110107834B (zh) 照明灯具
CN213207411U (zh) 投光灯
CN218409612U (zh) 一种面板灯
JP6001968B2 (ja) 筐体の密閉構造
JP2018147561A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203931B2 (ja) 照明装置
CN113566161B (zh) 一种灯具散热器及其制作方法、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