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0486U - 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00486U CN211200486U CN201921853020.8U CN201921853020U CN211200486U CN 211200486 U CN211200486 U CN 211200486U CN 201921853020 U CN201921853020 U CN 201921853020U CN 211200486 U CN211200486 U CN 2112004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underground continuous
- ultra
- waterproof
- water coll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内衬墙和基础底板,内衬墙位于地下连续墙的内侧,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之间形成间隙,间隙的底部为墙间集水沟,地下连续墙幅与幅接头的外侧设置有高压旋喷桩,地下连续墙幅与幅接头的内侧设置有壁柱,基础底板上设置有集水井,墙间集水沟与集水井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止水、排水、隔断内外温差等多方面的技术措施,大大提高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室外墙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
背景技术
空间的开发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地下室外墙漏水、返潮问题常常影响地下室的使用舒适性。这个问题在超深地下室中尤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超深地下室外围水压力大,极易出现地下室外墙漏水、渗水情况;(二)夏天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而超深地下室墙体温度低,当外部空气进入地下室后就会在墙面上发生冷凝现象。目前的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主要是在地下室外墙外侧刷防水涂料或铺设防水卷材。但无论是防水涂料,还是防水卷材都无法应用到采用地下连续墙的超深地下室中。因此发明一种可在超深地下室中应用的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通过止水、排水、隔断内外温差等多方面的技术措施,大大提高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内衬墙和基础底板,内衬墙位于地下连续墙的内侧,其特征在于: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之间形成间隙,间隙的底部为墙间集水沟,地下连续墙幅与幅接头的外侧设置有高压旋喷桩,地下连续墙幅与幅接头的内侧设置有壁柱,基础底板上设置有集水井,墙间集水沟与集水井相连通。
进一步,间隙的宽度为0.1-0.4米,间隙宽度的设计可以保证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之间间隔一定间距,从而使得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之间形成空气隔断层,减小内衬墙与外围土体的热量传递,从而减少地下室空气冷凝,减少内衬墙返潮。
进一步,高压旋喷桩设置有2-4根,2-4根高压旋喷桩的设计可以确保地下连续墙接头外侧的密封性,使得地下连续墙接头处的结构更牢固,避免地下连续墙接头处出现渗漏的。
进一步,内衬墙2为砖墙,砖墙可以保证内衬墙2的牢固性,确保地下室外墙的整体稳固性,但是内衬墙2也可以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材质的调整。
进一步,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室楼板之间设置有边梁,地下连续墙和边梁包围形成墙间集水沟,内衬墙位于墙间集水沟侧壁的上方,边梁实现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室楼板之间的连接固定,同时边梁可以与地下连续墙之间形成墙间集水沟,便于渗水的引导排出,而墙间集水沟的侧壁可以为内衬墙的施工提供支点,从而实现地下连续墙、地下室楼板和内衬墙三者之间的间接连接,保证整个地下室结构的稳固性。
进一步,边梁的外侧紧贴着地下连续墙的内侧,边梁的内侧与内衬墙的内侧相齐平,内衬墙位于墙间集水沟的侧壁上方,边梁的内侧上部高出地下室楼板的顶面0.2-0.5米,边梁高出地下室楼板的高度作为墙间集水沟的侧壁,边梁的底面作为墙间集水沟的底面,有效防止水渗透到地下室楼板处,使得地下室外墙的防渗、防水效果更好。
进一步,边梁为异型结构,边梁的截面呈L型结构,边梁结构形状设计巧妙,符合设计标准,使得边梁可以与地下连续墙之间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深度的墙间集水沟。
进一步,墙间集水沟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连接排水横管,排水横管连接排水竖管,排水竖管与集水井相连通,结构设计合理,每个墙间集水沟内的渗水从排水口进入到排水横管内,再经过排水横管进入到排水竖管,最终汇集到集水井内进行集中处理,保证内衬墙内侧壁的干燥,无渗水、积水现象。
进一步,壁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壁柱的外侧紧贴着地下连续墙的内侧,壁柱的内侧与内衬墙的内侧相齐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壁柱便于制作,而壁柱对地下连续墙接头的内侧进行密封加固,与高压旋喷桩相配合,实现地下连续墙接头内外侧的密封加固,有效防止地下连续墙接头处出现渗水现象,同时壁柱还可以实现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之间的间接支撑固定,保证整个地下室外墙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壁柱的宽度为0.3-0.8米,壁柱宽度的设计可以保证壁柱的整体结构强度,保证地下连续墙接头内侧的加固牢固性,从而提高整个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潮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地下连续墙接头位置是地下连续墙最容易出现漏水、渗水的地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地下连续墙接头的内外两侧分别布置壁柱和高压旋喷桩,加强地下连续墙接头处的止水效果,使得地下连续墙表面不易出现渗水、漏水现象;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地下连续墙与边梁包围形成墙间集水沟,用于收集从地下连续墙渗透进来的地下水,并导入到排水管道,最后汇集到集水井内,从而避免地下水渗透到内衬墙中,保证地下室外墙表面的干燥;
(3)本实用新型中将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设计成间隔0.1-0.4米,从而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空气隔断层,减小内衬墙与外围土体的热量传递,从而减少地下室空气冷凝,减少内衬墙返潮;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壁柱和高压旋喷桩进行防渗作用,再通过墙间集水沟、排水管道和集水井进行渗水的疏导收集,从止水和排水两个方面同时解决地下室渗漏水现象,使得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潮效果更好,同时将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间隔一定的间隙,从而有效隔断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的温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旋喷桩、壁柱与地下连续墙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竖管与集水井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边梁与地下连续墙、地下室楼板之间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下连续墙;2-内衬墙;3-壁柱;4-高压旋喷桩;5-墙间集水沟;6-排水口;7-排水竖管;8-排水横管;9-边梁;10-集水井;11-基础底板;12-地下室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1、内衬墙2和基础底板11,内衬墙2位于地下连续墙1的内侧,内衬墙2为砖墙,砖墙可以保证内衬墙2的牢固性,确保地下室外墙的整体稳固性,但是内衬墙2也可以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材质的调整,内衬墙2与地下连续墙1之间形成间隙,间隙的宽度为0.1-0.4米,间隙宽度的设计可以保证地下连续墙1与内衬墙2之间间隔一定间距,从而使得地下连续墙1与内衬墙2之间形成空气隔断层,减小内衬墙2与外围土体的热量传递,从而减少地下室空气冷凝,减少内衬墙2返潮。
间隙的底部为墙间集水沟5,地下连续墙1与地下室楼板12之间设置有边梁9,地下连续墙1和边梁9包围形成墙间集水沟5,内衬墙2位于墙间集水沟5侧壁的上方,边梁9实现地下连续墙1与地下室楼板12之间的连接固定,同时边梁9可以与地下连续墙1之间形成墙间集水沟5,便于渗水的引导排出,而墙间集水沟5的侧壁可以为内衬墙2的施工提供支点,从而实现地下连续墙1、地下室楼板12和内衬墙2三者之间的间接连接,保证整个地下室结构的稳固性。
边梁9的外侧紧贴着地下连续墙1的内侧,边梁9的内侧与内衬墙2的内侧相齐平,边梁9的内侧上部高出地下室楼板12的顶面0.2-0.5米,边梁9高出地下室楼板12的高度作为墙间集水沟5的侧壁,边梁9的底面作为墙间集水沟5的底面,有效防止水渗透到地下室楼板12处,使得地下室外墙的防渗、防水效果更好。边梁9为异型结构,边梁9的截面呈L型结构,边梁9结构形状设计巧妙,符合设计标准,使得边梁9可以与地下连续墙1之间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深度的墙间集水沟5。
地下连续墙1幅与幅接头的外侧(即地下连续墙1与土体相邻的一侧)设置有高压旋喷桩4,高压旋喷桩4设置有2-4根,2-4根高压旋喷桩4的设计可以确保地下连续墙1接头外侧的密封性,避免地下连续墙1接头处出现渗漏的。
地下连续墙1幅与幅接头的内侧(即地下连续墙1面向地下室的一侧)设置有壁柱3,壁柱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壁柱3的外侧紧贴着地下连续墙1的内侧,壁柱3的内侧与内衬墙2的内侧相齐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壁柱3便于制作,而壁柱3对地下连续墙1接头的内侧进行密封加固,与高压旋喷桩4相配合,实现地下连续墙1接头内外侧的密封加固,有效防止地下连续墙1接头处出现渗水现象,同时壁柱3还可以实现地下连续墙1与内衬墙2之间的间接支撑固定,保证整个地下室外墙的结构强度。壁柱3的宽度为0.3-0.8米,壁柱3宽度的设计可以保证壁柱3的整体结构强度,保证地下连续墙1接头内侧的加固牢固性,从而提高整个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防潮效果。
基础底板11上设置有集水井10,墙间集水沟5与集水井10相连通。墙间集水沟5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水口6,排水口6连接排水横管8,排水横管8连接排水竖管7,排水竖管7与集水井10相连通,结构设计合理,每个墙间集水沟5内的渗水从排水口6进入到排水横管8内,再经过排水横管8进入到排水竖管7,最终汇集到集水井10内进行集中处理,保证内衬墙2内侧壁的干燥,无渗水、积水现象。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内衬墙和基础底板,所述内衬墙位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墙与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的底部为墙间集水沟,所述地下连续墙幅与幅接头的外侧设置有高压旋喷桩,所述地下连续墙幅与幅接头的内侧设置有壁柱,所述基础底板上设置有集水井,所述墙间集水沟与所述集水井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1-0.4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旋喷桩设置有2-4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墙为砖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室楼板之间设置有边梁,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所述边梁包围形成所述墙间集水沟,所述内衬墙位于所述墙间集水沟侧壁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的外侧紧贴着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内侧,所述边梁的内侧与所述内衬墙的内侧相齐平,所述边梁的内侧上部高出所述地下室楼板的顶面0.2-0.5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为异型结构,所述边梁的截面呈L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间集水沟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排水横管,所述排水横管连接排水竖管,所述排水竖管与所述集水井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壁柱的外侧紧贴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内侧,所述壁柱的内侧与所述内衬墙的内侧相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柱的宽度为0.3-0.8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53020.8U CN211200486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53020.8U CN211200486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00486U true CN211200486U (zh) | 2020-08-07 |
Family
ID=71883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53020.8U Active CN211200486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0048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89716A (zh) * | 2021-05-17 | 2021-07-09 |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地下建筑物 |
CN114277855A (zh) * | 2021-12-30 | 2022-04-05 |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地下室外墙防水排水集成结构及方法 |
CN115125968A (zh) * | 2022-07-25 | 2022-09-30 |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扶壁柱式桩墙合一结构体系 |
-
2019
- 2019-10-31 CN CN201921853020.8U patent/CN2112004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89716A (zh) * | 2021-05-17 | 2021-07-09 |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地下建筑物 |
CN114277855A (zh) * | 2021-12-30 | 2022-04-05 |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地下室外墙防水排水集成结构及方法 |
CN115125968A (zh) * | 2022-07-25 | 2022-09-30 |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扶壁柱式桩墙合一结构体系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200486U (zh) | 一种超深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结构 | |
CN212835493U (zh) | 一种地下现浇混凝土结构变形缝防排水构造 | |
CN208501802U (zh) | 一种卫浴间沉箱内排水构造 | |
CN104514230B (zh) | 地下室防水变形缝 | |
CN214460602U (zh) | 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水结构 | |
CN102086660B (zh) | 线形地漏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2641729U (zh) | 一种高强度带导水槽的地下室侧墙保温防水结构 | |
CN212078275U (zh) | 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 | |
CN103726514B (zh) |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及防渗漏施工方法 | |
CN216041363U (zh) |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 | |
CN2934392Y (zh) | 自动渗干渗漏积水环片止漏防臭防堵式地漏 | |
CN112982694B (zh) | 一种地下室扩建建筑交界处结构防水结构及构造方法 | |
CN208072482U (zh) | 一种适用于地下结构工程的堵排结合防水装置 | |
TW451019B (en) | Water-proof and damp-proof method for basement side wall | |
CN105780818A (zh) | 一种地下室侧壁抗震缝的复合型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2000461U (zh) | 新型防渗排水装置 | |
CN203684293U (zh) |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 | |
CN206646620U (zh) | 卫生间地漏 | |
CN213572421U (zh) | 一种卫生间地面防水结构 | |
CN220580227U (zh) | 一种室内外可冲洗平接楼面变形缝结构 | |
CN221321608U (zh) | 一种建筑用室内防水结构 | |
CN216428612U (zh) | 一种防渗水的建筑结构 | |
CN214995328U (zh) | 防空鼓屋面构造 | |
CN215630169U (zh) | 一种地下车库顶板变形缝防水构造 | |
CN210767672U (zh) | 一种用于绿色装配式建筑的露台地面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