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4293U -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 - Google Patents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84293U
CN203684293U CN201320867742.5U CN201320867742U CN203684293U CN 203684293 U CN203684293 U CN 203684293U CN 201320867742 U CN201320867742 U CN 201320867742U CN 203684293 U CN203684293 U CN 203684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wall
leakage structure
inwall
buttress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677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德强
李凯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2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2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2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2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677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84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84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842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涉及基础或基础结构的保护装置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防渗漏结构需采用硅胶封堵及无纺布包裹结构连接节点,导致加大施工复杂性,增加了施工成本的问题。防渗漏结构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由横向杆件和竖向杆件拼接而成的“Π”形框架结构;横截面均呈“┗”形;横向杆件固定于边梁上,竖向杆件固定在扶壁柱上。

Description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础或基础结构的保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地铁及各种大型地下设施日益增多,其基础埋置深度大,再加上周围环境和施工场地的限制,将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围护墙及地下构筑物的结构墙是地下工程建设中较常用的一项技术。
地下连续墙成槽前先构筑导墙,导墙承受钢筋笼、浇筑混凝土用的导管、钻机等静、动荷载,具体施工时,在泥浆护壁条件下,使用专门的成槽机械,在地面开挖深槽,然后在槽内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逐步形成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开挖时,地下连续墙不但起到防渗、挡土的作用,而且是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支护,以及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基础的一部分。然而,基坑土方开挖后,地下连续墙内、外的水头差对墙体形成侧压力,墙体接缝处的薄弱部位易出现渗水,一般需在地下连续墙与其内侧内衬墙之间设置排水沟以排出地下连续墙的渗水。然而,随着基坑开挖面积和挖深的增加,地下连续墙外侧孔隙水压力也随之增大,尤其当基坑挖深大于50米时,地下连续墙的渗漏现象会愈发严重,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渗漏水,渗漏水逐渐漫延到内衬墙将严重影响地下工程的质量。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60423.8,名称为用于深层地下工程两墙合一结构的防渗漏施工方法及结构,如图1所示,其防渗漏施工方法是由下至上沿地下连续墙平缝内铺设毛细排水带10,塑胶制作的毛细排水带10开槽面101上密布横截面呈Ω形的沟槽,沟槽开槽面101朝向地下连续墙,毛细排水带10的下端104插入集水管11的槽孔12,由于地下连续墙中水泥浆不可避免地会随同孔隙水进入沟槽及集水管11内,逐渐淤积终至堵塞,为此,需在毛细排水带10与集水管11的连接处,以及毛细排水带10的光滑面102采用硅胶封堵,并用无纺布包裹以防水泥浆进入,这无疑加大了施工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施工成本,不利于后期的维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地下连续墙防渗漏施工结构中,具有Ω形沟槽的毛细排水带与集水管连通,为防水泥浆淤积而需在两者连接处采用硅胶封堵及无纺布包裹,导致加大施工复杂性,增加了施工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能够防止地下连续墙渗水渗漏到内衬墙上,保护内衬墙免受雨水侵蚀,防止其潮湿、渗漏和发霉,同时降低施工复杂度和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渗漏结构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所述防渗漏结构是由横向杆件和竖向杆件拼接而成的“Π”形框架结构;所述横向杆件固定于所述内衬墙上方的边梁上,所述竖向杆件分别固定在紧邻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扶壁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杆件和所述竖向杆件的横截面均呈“┗”形,所述横向杆件和所述竖向杆件的阳角均朝向所述地下连续墙。
所述横向杆件与所述边梁,以及所述竖向杆件与所述扶壁柱连接的缝隙处均填充建筑防水胶。
所述防渗漏结构由铝材、钢材或塑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所述防渗漏结构呈“Π”形框架结构,所述防渗漏结构的水平部和竖直部为分别位于所述边梁和所述扶壁柱侧壁上的凹槽。
较佳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三角形或梯形。
所述凹槽的开口渐扩的一端朝向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所述内衬墙之间的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的防渗漏结构,是由横向杆件和竖向杆件拼接而成的“Π”形框架结构,一根横向杆件固定于边梁上,两根竖向杆件分别固定于扶壁柱上,渗漏水经横向杆件和竖向杆件的引流作用进入排水沟中,实现有组织的引水排水,以达到防止渗漏水渗入内衬墙的目的,保护墙体免受渗水侵蚀,阻止内衬墙体潮湿、渗漏和发霉。而且,横向杆件和竖向杆件的连接节点位于防渗漏装置的上部,能够减少混凝土泥浆在防渗漏装置上的淤积,避免堵塞。
二、本实用新型的防渗漏结构,采用横向杆件和竖向杆件横截面均呈“┗”形的防渗漏结构,各杆件的阳角朝向地下连续墙安装,既便于现场施工,又避免防渗漏结构出现易淤积泥浆的死角,当地下连续墙中的泥浆伴随渗漏水沿防渗漏结构流动时,均可由各杆件的光滑垂直面滑落到底部的排水沟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毛细排水带容易淤积甚至堵塞的问题,延长了防渗漏装置的使用寿命。
三、本实用新型防渗漏结构的另一变化形式是设置在边梁和扶壁柱上“Π”形框架结构的凹槽,其与地下结构融为一体,使得汇集在凹槽内的渗漏水能够延着凹槽的侧壁流入排水沟,同样能够起到防止渗漏水流到内衬墙的作用,免去了金属或塑胶防渗漏结构各构件需制造及安装的麻烦其施工成本低,操作更为方便,施工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地下连接墙防渗漏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结合图2至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50,它是由一根横向杆件51和两根平行设置的竖向杆件52拼接而成的呈“Π”的框架结构,两根竖向杆件52均与横向杆件51垂直。如图2所示,两根竖向杆件52分别固定在紧邻地下连续墙10的扶壁柱20上,扶壁柱20是为了增加地下连续墙10的强度,紧靠地下连续墙10的墙体并与墙体同时施工的柱。如图3所示,横向杆件51固定在紧邻地下连续墙10的边梁40的底面,边梁40与地下结构中的水平结构板70固定连接。为排出地下连续墙10的渗漏水,地下连续墙10与导墙80之间浇筑排水沟60,排水沟60具有一弧形纵截面,排水沟60与预埋于扶壁柱20内的排水管21连通,利于渗漏水排出地下结构。防渗漏结构50中竖向杆件52的底端位于上述排水沟60的正上方。可见,防渗漏结构50位于地下连续墙10、内衬墙30、扶壁柱20、边梁40及排水沟60构成的腔室90内,其能够将地下连续墙10和边梁40的渗漏水引导到排水沟60中,防止地下渗漏水渗入内衬墙30,防止墙体潮湿、渗漏和发霉。尤其是,横向杆件51与竖向杆件52的连接节点位于防渗漏结构50的上方,能够减少混凝土泥浆在防渗漏结构50上的淤积,避免堵塞。
为进一步避免混凝土中水泥浆淤积甚至堵塞防渗漏结构50的疏水通道,横向杆件51和竖向杆件52的横截面均呈“┗”形,安装时,横向杆件51的阳角朝向地下连续墙10,即横向杆件51的一直角边通过射钉或螺钉固定在边梁40的底部,而横向杆件51的另一直角边平行于地下连续墙10。竖向杆件52也采用类似的固定方式,即竖向杆件52的一直角边通过射钉或螺钉固定在扶壁柱20的侧壁,竖向杆件52的另一直角边平行于地下连续墙10,横向杆件51和竖向杆件52的这种安装方式,既便于现场施工,又能够避免防渗漏结构50出现易淤积泥浆的死角,当地下连续墙10中的泥浆伴随渗漏水沿防渗漏结构50的各杆件流动时,均可由各杆件中平行于地下连续墙10的光滑表面滑落到底部的排水沟60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毛细排水带容易淤积甚至堵塞的问题,无需对防渗漏结构50各杆件的连接节点进行封堵和包裹,施工简易,并降低了施工成本。
结合施工要求,本实施例的防渗漏结构50优选由铝制型材制成,截面尺寸20mm×20mm×1.5mm(宽度×高度×厚度),防渗漏结构50中各杆件的长度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尺寸要求进行切割。较佳的是铝制型材,其较为轻薄,施工方便,另外,也可采用钢材或塑胶材料制成,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结合图2至图4说明利用上述防渗漏结构50进行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施工过程:
首先,浇筑地下连续墙10、紧邻地下连续墙10的两个扶壁柱20、边梁40及相邻两个扶壁柱20之间排水沟60,并在扶壁柱20内预埋排水管21,使得排水管21与排水沟60相连通;
接着,清理上述扶壁柱20和边梁40的工作面,铲平突起,补平凹陷,将防渗漏结构50的一根横向杆件51固定在边梁40的底部,两根竖向杆件52分别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扶壁柱20上,且防渗漏结构50位于排水沟60的上方;
最后,在相邻两个扶壁柱20之间安装内衬墙30,使防渗漏结构50位于地下连续墙10、内衬墙30、扶臂柱20、边梁40及排水沟60所构成的腔室90内。
本实用新型的防渗漏结构利用了地下结构中原有的排水沟60,通过设置于排水沟60上方的防渗漏结构50汇集地下连续墙10的渗漏水并将其排出,有效阻止了渗漏水渗入内衬墙,防止墙体潮湿、渗漏和发霉。
更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防渗漏结构50中横向杆件51和竖向杆件52的阳角均朝向地下连续墙10安装,这种安装方法既便于现场施工,又避免防渗漏结构50出现易淤积泥浆的死角,当地下连续墙10中的泥浆伴随渗漏水沿防渗漏结构50流动时,均可由各杆件的光滑垂直面滑落到底部的排水沟60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毛细排水带容易淤积甚至堵塞的问题,延长了防渗漏结构50的使用寿命。
另外,横向杆件51和竖向杆件52通过射钉或螺钉分别连接在边梁40和扶壁柱20上,且射钉或螺钉每间隔1m设置一枚,使得杆件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表面平整,保证渗漏水输送通道顺畅。同时,在横向杆件51和竖向杆件52与混凝土结构连接的缝隙处打建筑防水胶,保证缝隙处密实,防止渗漏水由缝隙渗入扶壁柱20。
实施例二:结合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例的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100,设置于地下连续墙10和内衬墙30之间,防渗漏结构100呈“Π”形框架结构,防渗漏结构100的水平部101和竖直部102为分别位于边梁40和扶壁柱20(图中未示出)侧壁上的凹槽。地下连续墙10和边梁40内的渗漏水更易于向凹槽汇集,汇集在凹槽内的渗漏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导入排水沟60中,防止地下渗漏水渗入内衬墙30,避免内衬墙墙体潮湿、渗漏和发霉。本实施例中防渗漏结构100的水平部101和竖直部102的连接节点位于防渗漏结构100的上方,能够减少混凝土泥浆在防渗漏结构100上的淤积,避免堵塞。
更佳的是,上述凹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三角形或梯形等,其横截面开口渐扩的一端朝向地下连续墙10和内衬墙30之间的腔室90,便于向凹槽内汇集渗漏水。
结合图5和图6说明利用上述的防渗漏结构100进行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施工过程:
首先,浇筑地下连续墙10、紧邻地下连续墙10的扶壁柱20及边梁40,在扶壁柱20和边梁40的侧壁预埋木条(图中未示出),在扶壁柱20底部预埋排水管21,使得排水管21与相邻两个扶壁柱20之间的排水沟相连通;
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木条,制得呈“Π”形框架结构的凹槽,且凹槽位于排水沟60的上方;
最后,在相邻两个扶壁柱20之间安装内衬墙30,使防渗漏结构100位于地下连续墙10、内衬墙30、扶壁柱20、边梁40及排水沟60所构成的腔室90内。
可见,在边梁40和扶壁柱20上分别设置凹槽构成防渗漏结构100,采用施工现场较为常见的木条辅助成槽,施工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并免去了传统防渗漏结构中金属或塑胶构件制作及安装的程序,施工效率不但得以提高,还降低了施工成本。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渗漏结构是由横向杆件和竖向杆件拼接而成的“Π”形框架结构; 
所述横向杆件固定于所述内衬墙上方的边梁上,所述竖向杆件分别固定在紧邻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扶壁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杆件和所述竖向杆件的横截面均呈“┗”形,所述横向杆件和所述竖向杆件的阳角均朝向所述地下连续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杆件与所述边梁,以及所述竖向杆件与所述扶壁柱连接的缝隙处均填充建筑防水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漏结构由铝材、钢材或塑胶材料制成。 
5.一种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漏结构呈“Π”形框架结构,所述防渗漏结构的水平部和竖直部为分别位于所述边梁和所述扶壁柱侧壁上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三角形或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开口渐扩的一端朝向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所述内衬墙之间的腔室。 
CN201320867742.5U 2013-12-26 2013-12-26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84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67742.5U CN203684293U (zh) 2013-12-26 2013-12-26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67742.5U CN203684293U (zh) 2013-12-26 2013-12-26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84293U true CN203684293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06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67742.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84293U (zh) 2013-12-26 2013-12-26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842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6514A (zh) * 2013-12-26 2014-04-16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及防渗漏施工方法
CN105756102A (zh) * 2016-04-18 2016-07-13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室外墙两墙合一的防水结构及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6514A (zh) * 2013-12-26 2014-04-16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及防渗漏施工方法
CN103726514B (zh) * 2013-12-26 2016-03-02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及防渗漏施工方法
CN105756102A (zh) * 2016-04-18 2016-07-13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室外墙两墙合一的防水结构及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47484U (zh) 一种基坑排水及循环水利用系统
CN204418349U (zh) 窄深式预制排水边沟
CN103726514B (zh)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及防渗漏施工方法
CN203684293U (zh)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
CN203603127U (zh) 一种渠道地下水逆止阀式排水系统
CN105672443A (zh) 一种集防渗膜锚固、截洪和通行为一体的结构
CN205319665U (zh) 一种带有排水沟和电缆沟的路沿石
CN209873496U (zh) 高速公路蒸发结构
CN207159744U (zh) 一种人行道排水装置
CN208363508U (zh) 地下空间可疏排渗水的地面结构
CN111287793A (zh) 一种基于自动排水功能的变形缝防排水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216947714U (zh) 一种改善透水性的人行道结构
CN205116153U (zh) 一种地下隔渗连续墙
CN216586626U (zh)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排水系统
CN212772697U (zh) 一种雨水下水道
CN211498867U (zh) 一种用于大范围地下工程开挖基坑工程的围护结构
CN210140780U (zh) 防淤堵生态透水箱涵
CN111058467B (zh) 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0658405U (zh) 离壁排水结构
CN208441115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管涌封堵结构
CN209457026U (zh)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排水结构
CN209144964U (zh) 一种高效率的雨水隔离收集装置
CN208009242U (zh) 一种建筑工程桥梁排水管道结构
KR200434601Y1 (ko) 지하층 바닥 배수구조
CN221919431U (zh) 一种防止基坑坍塌的可拆卸式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0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