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7948U - 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7948U
CN211187948U CN201921540008.1U CN201921540008U CN211187948U CN 211187948 U CN211187948 U CN 211187948U CN 201921540008 U CN201921540008 U CN 201921540008U CN 211187948 U CN211187948 U CN 211187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eat
supporting seat
arm
rehabili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400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Aij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Aij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Aij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Aij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400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7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7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7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底座;支承臂,设于所述支承底座上;支承座,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支承臂上,所述支承座可相对所述支承臂上下倾斜滑动;使用时,乘移者的上身被安置于所述支承座上,以使乘移者跟随所述支承座上下倾斜滑动。本申请通过支承座安置病人的上半身,并通过支承座相对支承臂滑动,将病人从床边、马桶或者轮椅上倾斜抬起,不需要将病人进行多次扶起,避免造成病人肌肉劳损,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移乘装置在将病人搬送至马桶或者轮椅时,需要将病人进行多次扶起,易造成病人肌肉疲劳,影响病人的康复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Description

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护理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乘装置是通过将双腿不便的病人扶持至移乘装置上,然后通过乘移装置将病人护送至马桶或者轮椅上,但是这种方式在将病人搬送至马桶或者轮椅时,需要将病人进行多次扶起,易造成病人肌肉疲劳,影响病人的康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现有的移乘装置在将病人搬送至马桶或者轮椅时,需要将病人进行多次扶起,易造成病人肌肉疲劳,影响病人的康复的技术问题,提供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底座;
支承臂,设于所述支承底座上;
支承座,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支承臂上,所述支承座可相对所述支承臂上下倾斜滑动;
使用时,乘移者的上身被安置于所述支承座上,以使乘移者跟随所述支承座上下倾斜滑动。
所述支承座与所述支承臂之间设有驱使所述支承座相对所述支承座上下倾斜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所述支承座相对水平面呈夹角α设置,所述夹角α的范围为15°至30°。
所述支承底座包括支承底座本体,所述支承底座本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承底座本体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支承底座本体的一侧边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马桶外形相适配;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翻障轮和至少两个滚轮,所述两个翻障轮和所述两个滚轮前后间隔设于所述支承底座本体的底部,所述翻障轮的外径大于所述滚轮。
所述支承底座上还设有电机机箱,所述电机机箱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翻障轮移动的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的多个抽屉式蓄电池,所述支承底座的周面上设有多个能够为所述抽屉式蓄电池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接收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承臂上的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的齿轮齿条组件,所述底座内设有腔体;
所述齿轮齿条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腔体的齿条,所述齿条上设有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上设有驱动所述移动滑块相对所述齿条滑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移动滑块内设有与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支承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移动滑块上,以使所述支承座能够跟随移动滑块上下倾斜滑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承臂上的安装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底座上的链轮组件,所述安装底座内设有安装腔;
所述链轮组件包括两个前后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链轮、设于两个所述链轮之间且与两个所述链轮传动连接的链条、设于任一所述链轮上能够驱动所述链轮旋转的第二驱动部件、以及设于所述链条上的链轮滑块,所述支承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链轮滑块上,以使所述支承座能够跟随链轮滑块上下倾斜滑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上的导轨座,以及设于所述导轨座上的线性导轨组件;
所述线性导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导轨座的一端的第三驱动部件、设于所述导轨座上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部件连接的丝杆、设于所述丝杆上且受所述第三驱动部件驱动可相对所述导轨座滑动的丝杆滑块,所述支承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丝杆滑块上,以使所述支承座跟随所述丝杆滑块上下倾斜滑动。
所述支承臂包括设于所述支承底座上的主支承臂和设于所述主支承臂上的第一支承臂和第二支承臂,所述第一支承臂相对所述主支承臂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承臂上设有用于搁置所述支承座的底板,所述第二支承臂朝相对所述第一支承臂相反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承臂上设有执手和操作所述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移动的操作面板,所述第二支承臂还设有用于盛放药品的药瓶篮;
所述支承臂上还设有用于承托乘移者下肢的承托机构,所述承托机构包括承托杆和铰接于所述承托杆上的两个承托座;
所述支承座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用于搁置人体胸腹部的胸压板,所述胸压板与所述架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架体上设有能通过乘移者两侧腋下受力将乘移者托举支撑受力的两个托举部,乘移者的通过所述托举部被安置于所述支承座上;所述两个托举部为设于所述架体上的牛角型凸起,所述架体上还设有能够供移乘者手部抓持的手持部。
所述上身支承座的两侧设有能够将乘移臀部承托的托举机构,所述托举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上身支承座左侧的左托举部件和设于所述上身支承座右侧并与所述左托举部件可拆卸连接的右托举部件;
所述左托举部件包括第一拉伸带、第一弹性坐垫和第一卡扣,所述第一拉伸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身支承座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一卡扣,所述弹性坐垫固定于所述第一拉伸带上;
所述右托举部件包括第二拉伸带、第二弹性坐垫和第一卡扣固定座,所述第二拉伸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身支承座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一卡扣固定座,所述第二弹性坐垫固定于所述第二拉伸带上;
使用时,所述第一卡扣固定座与第一卡扣卡接固定,以使乘移者的臀部能够被所述第一拉伸带和所述第二拉伸带托举。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支承座安置病人的上半身,并通过支承座相对支承臂上下倾斜滑动,将病人从床边、马桶或者轮椅上倾斜抬起,不需要将病人进行多次扶起,避免造成病人肌肉劳损,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移乘装置在将病人搬送至马桶或者轮椅时,需要将病人进行多次扶起,易造成病人肌肉疲劳,影响病人的康复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3是本申请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的支承底座10的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的支承底座10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8是本申请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9是本申请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0是本申请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1是本申请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参见图1至5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底座10;支承臂20,设于所述支承底座10上;支承座30,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支承臂20上,所述支承座30可相对所述支承臂20上下倾斜滑动;使用时,乘移者的上身被安置于所述支承座30上,以使乘移者跟随所述支承座30上下倾斜滑动,所述上身支承座30上设有能通过乘移者两侧腋下受力将乘移者托举支撑受力的两个托举部301,在进行乘移时,所述上身支承座30位于所述坐起搭乘位置,乘移者的上身通过所述托举部301 被安置于所述上身支承座30上,然后所述上身支承座30通过从所述坐起搭乘位置滑动至所述悬空移动位置将乘移者举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所述支承座30安置病人的上半身,并通过所述支承座30相对所述支承臂20滑动,将病人从床边、马桶或者轮椅上抬起,不需要将病人进行多次扶起,避免造成病人肌肉劳损,同时病人通过所述托举部301获得支撑力,避免从所述支承座30上滑出,受到损害,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移乘装置在将病人搬送至马桶或者轮椅时,需要将病人进行多次扶起,易造成病人肌肉疲劳,影响病人的康复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病床的标准高度在 480mm-730mm之间,坐便器的标准高度在35-450mm之间,标准的为 400mm,轮椅的坐椅高度在450mm-500mm之间,因此所述坐起搭乘位置设置在400mm时为最佳高度,所述上身支承座30通过上下滑动使得所述上身支承座30可在距地面380mm-600mm的高度之间倾斜滑动,使得病人获得最佳的体验,所述悬空移动位置在500mm的高度时为最佳高度。
所述支承座30与所述支承臂20之间设有驱使所述支承座30相对所述支承座30上下倾斜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方便所述上身支承座30与所述支承臂20上下倾斜滑动。
所述支承座30相对水平面呈夹角α设置,所述夹角α的范围为 15°至30°。所述支承座30相对水平面呈夹角α设置避免了升降式的启动,所述夹角α在25°时获得最优的体验。
所述支承底座10包括支承底座本体101,所述支承底座本体101 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承底座本体101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102,所述支承底座本体101的一侧边上设有凹槽101a,所述凹槽101a与马桶外形相适配;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02包括至少两个翻障轮102a和至少两个滚轮102b,所述两个翻障轮102a和所述两个滚轮102b前后间隔设于所述支承底座本体101的底部,所述翻障轮102a的外径大于所述滚轮102b。所述翻障轮102a之间设有连接的第一连接杆 102c,所述滚轮102b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102d,所述翻障轮102a 用于翻越楼梯或者石头等障碍物,具有优秀的翻越障碍的性能,减少病人在乘移机器人上的颠簸。
所述支承底座10上还设有电机机箱50,所述电机机箱50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翻障轮102a移动的驱动电机501,和与所述驱动电机501电连接的多个抽屉式蓄电池502,所述支承底座10的周面上设有多个能够为所述抽屉式蓄电池502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接收器503。所述驱动电机501为具有前后翻转功能的伺服电机,所述驱动电机501的输出轴501a上设有第一传动齿轮501b,所述第一连接杆 102c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01b啮合传动的第二传动齿轮 102e,所述抽屉式蓄电池502用于为所述驱动电机501提供电能,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器503用于为所述抽屉式蓄电池502充电续航,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器503设置在所述支承底座10的周面上方便停靠时进行充电。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包括设于所述20上的导轨座401'',以及设于所述导轨座401''上的线性导轨组件;所述线性导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导轨座401''的一端的第三驱动部件402''、设于所述导轨座401''上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部件402''连接的丝杆403''、设于所述丝杆403''上且受所述第三驱动部件402''驱动可相对所述导轨座401''滑动的丝杆滑块404'',所述支承座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丝杆滑块404''上,以使所述支承座30跟随所述丝杆滑块404''上下倾斜滑动。所述第三驱动部件402''为步进电机,实用该第三驱动部件402''驱动的线性导轨组件具有定位精度高、使用高速度运动且大幅降低机台所需驱动马力、可同时承受上下左右的负荷和组装容易并具互换性高的优点。
所述支承臂20包括设于所述支承底座10上的主支承臂201和设于所述主支承臂201上的第一支承臂202和第二支承臂203,所述第一支承臂202相对所述主支承臂201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承臂202 上设有用于搁置所述支承座30的底板202a,所述第二支承臂203朝相对所述第一支承臂202相反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承臂203 上设有执手203a和操作所述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移动的操作面板 203b,所述第二支承臂203还设有用于盛放药品的药瓶篮203c;所述支承臂20上还设有用于承托乘移者下肢的承托机构60,所述承托机构60包括承托杆601和铰接于所述承托杆601上的两个承托座 602。所述底板202a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所述第一支承臂202相对所述主支承臂201倾斜设置,避免乘移者上下滑动式脚部触碰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所述药瓶篮203c用于放置乘移者日常使用的药品等,所述操作面板203b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01、所述第三驱动部件402''、传动装置404'和驱动装置403的开启和关闭,所述两个承托座402用于承托乘移者的下肢。
所述支承座30包括架体303,所述架体303上设有用于搁置人体胸腹部的胸压板304,所述胸压板304与所述架体303可拆卸连接,所述架体303上设有能通过乘移者两侧腋下受力将乘移者托举支撑受力的两个托举部301,乘移者的通过所述托举部301被安置于所述支承座30上;所述两个托举部301为设于所述架体303上的牛角型凸起,所述架体303上还设有能够供移乘者手部抓持的手持部308。所述胸压板304具有弹性,避免了病人胸腔压覆所述架体303时造成的受压损伤,所述手持部308方便病人进行抓持,避免了病人从所述上身支承座30上滑出。
所述上身支承座30的两侧设有能够将乘移臀部承托的托举机构 305,所述托举机构305包括设于所述上身支承座30左侧的左托举部件306和设于所述上身支承座30右侧并与所述左托举部件306可拆卸连接的右托举部件307;所述左托举部件306包括第一拉伸带306a、第一弹性坐垫306b和第一卡扣306c,所述第一拉伸带306a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身支承座30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一卡扣306c,所述第一弹性坐垫306b固定于所述第一拉伸带306a上;所述右托举部件307包括第二拉伸带307a、第二弹性坐垫307b和第一卡扣固定座307c,所述第二拉伸带307a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身支承座30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一卡扣固定座307c,所述第二弹性坐垫307b固定于所述第二拉伸带307a上;使用时,所述第一卡扣固定座307c与第一卡扣306c卡接固定,以使乘移者的臀部能够被所述第一拉伸带 306a和所述第二拉伸带307a托举。所述托举机构305用于托举病人的臀部,由于病人的体重不同,所述承托机构302在面对体重较轻的病人使足以满足使用,但是面对体重较重的病人,会存在手臂抓持力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所述托举机构305将病人的臀部托举,避免病人从所述上身支承座30中滑出,摔伤。
实施例2:参见图4至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包括设于所述支承臂20上的安装底座401',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底座401'上的链轮组件,所述安装底座401'内设有安装腔401a';所述链轮组件包括两个前后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腔401a'内的链轮402'、设于两个所述链轮402'之间且与两个所述链轮402'传动连接的链条403'、设于任一所述链轮402'上能够驱动所述链轮402'旋转的第二驱动部件404'、以及设于所述链条403'上的链轮滑块405',所述支承座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链轮滑块405'上,以使所述支承座30能够跟随链轮滑块405'上下倾斜滑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404'为步进电机,对于体型较重的病人,链轮传动具有最优的传动效果,所述链轮组件能够具备更好的承载力。
实施例3:参见图4、图5和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滑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包括设于所述支承臂20上的底座401,以及设于所述底座401上的齿轮齿条组件,所述底座401 内设有腔体401a;所述齿轮齿条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腔体401a的齿条404,所述齿条404上设有移动滑块402,所述移动滑块402上设有驱动所述移动滑块402相对所述齿条404滑动的第一驱动部件403,所述移动滑块402内设有与齿条404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支承座 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移动滑块402上,以使所述支承座30能够跟随移动滑块402上下倾斜滑动。所述第一驱动部件403为步进电机,由于齿轮齿条具备高精度传动的优点,因此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件403 的输出轴上设置的齿轮和所述齿条404的传动,减少传动的颠簸,使病人获得舒适的体验。
实施例4:参见图4、图5和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 2、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所述上身支承座30的两侧设有能够将乘移者下肢承托的承托机构302,所述承托机构302包括弹性装置302a 和钩锁部302b,所述弹性装置302a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身支承座30上,另一端与所述钩锁部302b连接,使得所述钩锁部302b悬空,使用时,将乘移者的下肢安置于所述钩锁部302b上,所述弹性装置302a 受下肢的压力产生弹性形变,将乘移者的下肢承托。所述承托机构 302用于将病人的下肢固定,由于病人的上半身趴覆在所述上身支承座30上,但是双腿悬空,还是有向下滑动的可能性,同时为了减少病人手臂的抓持力,通过设置所述承托机构302将病人的双腿固定悬挂,使得病人的下肢受力被承托,使病人获得更佳舒适的体验,所述弹性装置302a采用的是具有弹性的绳索,所述钩锁部302b由医用 PVC制成,符合人体工程力学主要用于承托人体的小腿部,使得病人移动时,大腿压在小腿上呈跪坐的腿部姿势。
实施例5:参见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包括设于所述支承臂20上的导轨座401'',以及设于所述导轨座401''上的线性导轨组件;所述线性导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导轨座401''的一端的第三驱动部件402''、设于所述导轨座401''上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部件402''连接的丝杆403''、设于所述丝杆403''上且受所述第三驱动部件402''驱动可相对所述导轨座401''滑动的丝杆滑块404'',所述支承座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丝杆滑块404''上,以使所述支承座30跟随所述丝杆滑块404''上下倾斜滑动。所述第三驱动部件402''为手动摇杆,使用该第三驱动部件402''驱动的线性导轨组件能够人为的调节高度,调节的速度较慢,所述支承座30滑动平缓,病人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
实施例6:参见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包括设于所述支承臂20上的安装底座401',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底座401'上的链轮组件,所述安装底座401'内设有安装腔401a';所述链轮组件包括两个前后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腔401a'内的链轮402'、设于两个所述链轮402'之间且与两个所述链轮402'传动连接的链条403'、设于任一所述链轮402'上能够驱动所述链轮402'旋转的第二驱动部件404'、以及设于所述链条 403'上的链轮滑块405',所述支承座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链轮滑块405'上,以使所述支承座30能够跟随链轮滑块405'上下倾斜滑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404'为手动摇杆,使用该第二驱动部件404'驱动的链轮组件能够人为的调节高度,调节的速度较慢,所述支承座 30滑动平缓,病人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
实施例7:参见图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滑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包括设于所述支承臂20上的底座401,以及设于所述底座401上的齿轮齿条组件,所述底座401内设有腔体 401a;所述齿轮齿条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腔体401a的齿条404,所述齿条404上设有移动滑块402,所述移动滑块402上设有驱动所述移动滑块402相对所述齿条404滑动的第一驱动部件403,所述移动滑块402内设有与齿条404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支承座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移动滑块402上,以使所述支承座30能够跟随移动滑块402 上下倾斜滑动。由于齿轮齿条具备高精度传动的优点,因此通过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404的传动,减少传动的颠簸,使病人获得舒适的体验。所述第一驱动部件403为手动摇杆,使用该第一驱动部件403驱动的链轮组件能够人为的调节高度,调节的速度较慢,所述支承座 30滑动平缓,病人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底座(10);
支承臂(20),设于所述支承底座(10)上;
支承座(30),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支承臂(20)上,所述支承座(30)可相对所述支承臂(20)上下倾斜滑动;
使用时,乘移者的上身被安置于所述支承座(30)上,以使乘移者跟随所述支承座(30)上下倾斜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30)与所述支承臂(20)之间设有驱使所述支承座(30)相对所述支承座(30)上下倾斜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30)相对水平面呈夹角α设置,所述夹角α的范围为15°至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底座(10)包括支承底座本体(101),所述支承底座本体(101)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承底座本体(101)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102),所述支承底座本体(101)的一侧边上设有凹槽(101a),所述凹槽(101a)与马桶外形相适配;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02)包括至少两个翻障轮(102a)和至少两个滚轮(102b),所述两个翻障轮(102a)和所述两个滚轮(102b)前后间隔设于所述支承底座本体(101)的底部,所述翻障轮(102a)的外径大于所述滚轮(102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底座(10)上还设有电机机箱(50),所述电机机箱(50)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翻障轮(102a)移动的驱动电机(501),和与所述驱动电机(501)电连接的多个抽屉式蓄电池(502),所述支承底座(10)的周面上设有多个能够为所述抽屉式蓄电池(502)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接收器(50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包括设于所述支承臂(20)上的底座(401),以及设于所述底座(401)上的齿轮齿条组件,所述底座(401)内设有腔体(401a);
所述齿轮齿条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腔体(401a)的齿条(404),所述齿条(404)上设有移动滑块(402),所述移动滑块(402)上设有驱动所述移动滑块(402)相对所述齿条(404)滑动的第一驱动部件(403),所述移动滑块(402)内设有与齿条(404)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支承座(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移动滑块(402)上,以使所述支承座(30)能够跟随移动滑块(402)上下倾斜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包括设于所述支承臂(20)上的安装底座(401'),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底座(401')上的链轮组件,所述安装底座(401')内设有安装腔(401a');
所述链轮组件包括两个前后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腔(401a')内的链轮(402')、设于两个所述链轮(402')之间且与两个所述链轮(402')传动连接的链条(403')、设于任一所述链轮(402')上能够驱动所述链轮(402')旋转的第二驱动部件(404')、以及设于所述链条(403')上的链轮滑块(405'),所述支承座(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链轮滑块(405')上,以使所述支承座(30)能够跟随链轮滑块(405')上下倾斜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包括设于所述支承臂(20)上的导轨座(401''),以及设于所述导轨座(401'')上的线性导轨组件;
所述线性导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导轨座(401'')的一端的直线电机(402'')、设于所述导轨座(401'')上并且一端与所述直线电机(402'')连接的丝杆(403'')、设于所述丝杆(403'')上且受第三驱动部件(402'')驱动可相对所述导轨座(401'')滑动的丝杆滑块(404''),所述支承座(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丝杆滑块(404'')上,以使所述支承座(30)跟随所述丝杆滑块(404'')上下倾斜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臂(20)包括设于所述支承底座(10)上的主支承臂(201)和设于所述主支承臂(201)上的第一支承臂(202)和第二支承臂(203),所述第一支承臂(202)相对所述主支承臂(201)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承臂(202)上设有用于搁置所述支承座(30)的底板(202a),所述第二支承臂(203)朝相对所述第一支承臂(202)相反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承臂(203)上设有执手(203a)和操作所述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移动的操作面板(203b),所述第二支承臂(203)还设有用于盛放药品的药瓶篮(203c);
所述支承臂(20)上还设有用于承托乘移者下肢的承托机构(60),所述承托机构(60)包括承托杆(601)和铰接于所述承托杆(601)上的两个承托座(602);
所述支承座(30)包括架体(303),所述架体(303)上设有用于搁置人体胸腹部的胸压板(304),所述胸压板(304)与所述架体(303)可拆卸连接,所述架体(303)上设有能通过乘移者两侧腋下受力将乘移者托举支撑受力的两个托举部(301),乘移者的通过所述托举部(301)被安置于所述支承座(30)上;所述两个托举部(301)为设于所述架体(303)上的牛角型凸起,所述架体(303)上还设有能够供移乘者手部抓持的手持部(30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30)的两侧设有能够将乘移臀部承托的托举机构(305),所述托举机构(305)包括设于所述支承座(30)左侧的左托举部件(306)和设于所述支承座(30)右侧并与所述左托举部件(306)可拆卸连接的右托举部件(307);
所述左托举部件(306)包括第一拉伸带(306a)、第一弹性坐垫(306b)和第一卡扣(306c),所述第一拉伸带(306a)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承座(30)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一卡扣(306c),所述第一弹性坐垫(306b)固定于所述第一拉伸带(306a)上;
所述右托举部件(307)包括第二拉伸带(307a)、第二弹性坐垫(307b)和第一卡扣固定座(307c),所述第二拉伸带(307a)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承座(30)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一卡扣固定座(307c),所述第二弹性坐垫(307b)固定于所述第二拉伸带(307a)上;
使用时,所述第一卡扣固定座(307c)与第一卡扣(306c)卡接固定,以使乘移者的臀部能够被所述第一拉伸带(306a)和所述第二拉伸带(307a)托举。
CN201921540008.1U 2019-09-17 2019-09-17 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 Active CN211187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0008.1U CN211187948U (zh) 2019-09-17 2019-09-17 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0008.1U CN211187948U (zh) 2019-09-17 2019-09-17 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7948U true CN211187948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46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40008.1U Active CN211187948U (zh) 2019-09-17 2019-09-17 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79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8229A (zh) * 2023-12-08 2024-01-16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肿瘤病人化疗护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8229A (zh) * 2023-12-08 2024-01-16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肿瘤病人化疗护理装置
CN117398229B (zh) * 2023-12-08 2024-03-19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肿瘤病人化疗护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38894B1 (en) Transfer and mobility device
EP1029524B1 (en) An invalid lifting device
JP2011172898A (ja) 介護用リフト
TWI589287B (zh) Moving car
CN102743261A (zh) 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辅具
JP2007181639A (ja) 起立補助椅子
CN113386153B (zh) 多功能辅助护理机器人
CN211187948U (zh) 康复乘移护理机器人
CN202044431U (zh) 多功能下肢康复手动转接辅具
CN113398527A (zh) 一种固定式多自由度机械臂减重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KR101299351B1 (ko) 휠체어 결합형 하지 운동/재활훈련 장치
CN112353632A (zh) 一种床上康复装置
CN109199753B (zh) 病人转移车及应用方法
CN212699374U (zh) 下肢步态康复训练电动康复轮椅
CN114392079A (zh) 一种护理移乘车
CN114652548A (zh) 一种微变人体姿势的移乘装置
CN109259961B (zh) 病人转移车
CN209864352U (zh) 一种护理助推车
CN215584769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行走架
CN111759604A (zh) 助行康复装置
CN112807168A (zh) 一种急诊科方便护理医疗床
JP2015037437A (ja) 移乗・移動装置
CN215229398U (zh) 一种室内辅助转移如厕装置
CN220632381U (zh) 一种精神病用病人推车
CN213311014U (zh) 一种多功能医用护理轮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