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4207U - 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4207U
CN211184207U CN202020014712.XU CN202020014712U CN211184207U CN 211184207 U CN211184207 U CN 211184207U CN 202020014712 U CN202020014712 U CN 202020014712U CN 211184207 U CN211184207 U CN 211184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sleeve
ear sleeve
bluetooth headset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47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海全
刘路
彭久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47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4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4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4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包括壳体和耳塞,壳体包括壳本体以及导音管;耳塞由弹性材料制成,耳塞包括与导音管套接配合的连接结构,以及逐层套接配合的第1耳套筒、第2耳套筒……第M耳套筒,M≥1,第1耳套筒、第2耳套筒……第M耳套筒朝向耳道的筒口相互连接且一并连接于连接结构的外周侧,第1耳套筒背离耳道的筒口与连接结构间隔设置,且第1耳套筒、第2耳套筒……第M耳套筒背离耳道的筒口相互间隔设置。该蓝牙耳机的耳塞能够根据耳道的形状自适应、自协调地产生弹性变形,且不会对耳道造成较大的压迫,从而可较大程度地降低耳塞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从耳道上脱离的风险,即降低了蓝牙耳机不慎摔损的风险。

Description

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是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免持耳机。传统地,蓝牙耳机在使用时会通过耳塞封堵住使用者的耳道,从而可在限制蓝牙耳机从耳道上脱落的同时,相应提高音频的回放效果。然而,传统的耳塞无法完全适应耳道,致使耳塞仍易从耳道上脱离,导致蓝牙耳机存在较大的损坏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耳机,旨在解决现有蓝牙耳机的耳塞无法完全适应耳道,致使耳塞仍易从耳道上脱离,导致蓝牙耳机存在较大的损坏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蓝牙耳机,用于佩戴于耳道,包括:
壳体,包括壳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壳本体朝向所述耳道的一侧的导音管;
耳塞,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耳塞包括与所述导音管套接配合的连接结构,以及逐层套接配合的第1耳套筒、第2耳套筒……第M耳套筒,M≥1,所述第1耳套筒、所述第2耳套筒……所述第M耳套筒朝向所述耳道的筒口相互连接且一并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的外周侧,所述第1耳套筒背离所述耳道的筒口与所述连接结构间隔设置,且所述第1耳套筒、所述第2耳套筒……所述第M耳套筒背离所述耳道的筒口相互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音管包括套接结构及连接于所述套接结构外边沿且向外延伸设置的限位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于其朝向所述耳道的一侧开设有通音孔,并于所述通音孔的孔底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套接结构套接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套接结构的截面尺寸,所述限位结构在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套接结构套接配合时止挡于所述通音孔的孔底。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接结构的截面形状呈椭圆形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1耳套筒、所述第2耳套筒……所述第M耳套筒的截面形状均呈椭圆形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的截面形状呈椭圆形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于所述连接孔的相对两孔壁上分别开设有变形缓冲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1耳套筒、所述第2耳套筒……所述第M耳套筒的截面形状均呈圆形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的截面形状呈圆形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导音管连接的连接段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段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相对所述连接段向内凹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于所述壳本体朝向所述耳道的一侧还开设有与所述导音管错位设置的感应透光孔,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与所述感应透光孔对位设置的光学感应器、用于回放音频的扬声器以及与所述光学感应器和所述扬声器均电连接配合的控制器,所述光学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壳体是否脱离所述耳道,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光学感应器感应到所述壳体佩戴于所述耳道时维持所述扬声器与移动设备的连接关系,并用于在所述光学感应器感应到所述壳体脱离所述耳道时断开所述扬声器与移动设备的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耳塞通过连接结构与壳体的导音管套接配合,并通过笼罩于连接结构外周侧的第1耳套筒、笼罩于第1耳套筒外周侧的第2耳套筒……笼罩于第M-1耳套筒外周侧的第M耳套筒在蓝牙耳机佩戴于耳道时根据耳道的形状自适应、自协调地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可共同弹性填充耳道,且因第1耳套筒、第2耳套筒……第M耳套筒之间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空间,因而也不会对耳道造成较大的压迫,从而可较大程度地降低耳塞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从耳道上脱离的风险,即降低了蓝牙耳机不慎摔损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耳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耳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耳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耳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Figure BDA0002355379290000031
Figure BDA000235537929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用于佩戴于耳道,蓝牙耳机包括壳体100和耳塞200。
其中,壳体100包括壳本体110以及连接于壳本体110朝向耳道的一侧的导音管120;耳塞200由弹性材料制成,耳塞200包括与导音管120套接配合的连接结构210,以及逐层套接配合的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M≥1,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朝向耳道的筒口相互连接且一并连接于连接结构210的外周侧,第1耳套筒220背离耳道的筒口与连接结构210间隔设置,且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背离耳道的筒口相互间隔设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结构210的一端与导音管120套接配合,连接结构210的另一端与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朝向耳道一侧的筒口一体连接。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均呈类半球状设置,且尺寸依次增大,使得耳塞200呈现出第1耳套筒220笼罩于连接结构210外周侧、第2耳套筒230笼罩于第1耳套筒220外周侧……第M耳套筒240笼罩于第M-1耳套筒外周侧的与花朵类似的形态,基于此,在将耳塞200置于耳道内时,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会依次根据耳道做出适应性的弹性形变,且相互形成略微的抵持力,以使耳塞200能够弹性填充耳道,从而可使得耳塞200能在无外力拉拔的情况下稳定地待在耳道内,以保障蓝牙耳机在佩戴于耳道时的稳定性,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耳塞200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从耳道上脱离的风险,即降低了蓝牙耳机不慎摔损的风险。并且,连接结构210、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之间还留置有一定的变形空间,因而,耳塞200也不会对耳道形成较大的压迫力,从而可避免对耳道造成损伤。此外,随着耳塞200对耳道的封堵效果的提升,耳塞200还将对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即能够相应提高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M≥1,因而,可选地,如图4所示,耳塞200可仅包括连接结构210和笼罩于连接结构210外周侧的第1耳套筒220,基于此设置的耳塞200也能在佩戴于耳道上时,通过第1耳套筒220与耳道相贴并产生弹性形变,以弹性抵持耳道并维持蓝牙耳机在佩戴于耳道时的稳定性,且该耳塞200还相对具有制造成本低、易更换的优点。优选地,耳塞200为由弹性硅胶制成的耳塞200。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耳塞200通过连接结构210与壳体100的导音管120套接配合,并通过笼罩于连接结构210外周侧的第1耳套筒220、笼罩于第1耳套筒220外周侧的第2耳套筒230……笼罩于第M-1耳套筒外周侧的第M耳套筒240在蓝牙耳机佩戴于耳道时根据耳道的形状自适应、自协调地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可共同弹性填充耳道,且因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之间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空间,因而也不会对耳道造成较大的压迫,从而可较大程度地降低耳塞200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从耳道上脱离的风险,即降低了蓝牙耳机不慎摔损的风险。
请参阅图2-4,在本实施例中,导音管120包括套接结构121及连接于套接结构121外边沿且向外延伸设置的限位结构122,连接结构210于其朝向耳道的一侧开设有通音孔211,并于通音孔211的孔底开设有用于与套接结构121套接配合的连接孔212,连接孔212的截面尺寸小于套接结构121的截面尺寸,限位结构122在连接孔212与套接结构121套接配合时止挡于通音孔211的孔底。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导音管120为管状结构,蓝牙耳机所播放的音频可通过导音管120的中空部分经连接孔212和通音孔211径直传输至耳道内,以保障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结构210由弹性材料制成,其能够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在使耳塞200与导音管120套接配合时,可先使连接结构210的连接孔212产生变形以供导音管120的限位结构122穿过,再使连接孔212恢复弹性变形,以将导音管120的限位结构122止挡于通音孔211的孔底,并使连接孔212的孔壁弹性抵持套接结构121的外表面上,从而可实现耳塞200与导音管120的连接,并能够有效限制耳塞200从导音管120上脱离,从而可通过降低耳塞200的遗失风险对蓝牙耳机的使用性能进行一定的保障。此外,基于连接孔212的截面尺寸小于套接结构121的截面尺寸的设置,可确保在连接孔212与套接结构121连接时,连接孔212的孔壁能够弹性抵持套接结构121的外表面,并产生足够的弹性抵持力,从而可有效提高耳塞200与导音管120的连接稳定性,以保障并有效降低耳塞200从导音管120上脱离的风险。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套接结构121的截面形状呈椭圆形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套接结构121的截面形状呈椭圆形设置,不仅可确保连接孔212的孔壁会弹性抵持套接结构121的外表面,还可相应增大套接结构121与连接孔212的接触面积,以增大套接结构121和连接孔212的孔壁的贴合力,并增大其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使套接结构121与连接孔212的连接更为紧密,即能够进一步降低耳塞200从导音管120上脱离的风险。
请参阅图1、4-5,在本实施例中,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的截面形状均呈椭圆形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临近耳廓的耳道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相对而言会比其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长一点,因而,通过将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的截面形状均呈椭圆形设置,可有效提高耳塞200与临近耳廓的耳道的适配程度,且能够相应增大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和耳道的接触面积,以促使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能够根据耳道的形状产生更适当的弹性形变以弹性填充耳道,从而进一步降低耳塞200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从耳道上脱离的风险,即进一步降低蓝牙耳机不慎摔损的风险。优选地,为保障连接结构210不会压缩第1耳套筒220的变形空间,连接结构210的截面形状也呈椭圆形设置。
请参阅图2-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212的截面形状呈椭圆形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的截面形状均呈椭圆形设置的设计,耳塞200将具有与耳道相适配的佩戴方向,基于此,本实施例通过将连接孔212的截面形状呈椭圆形设置,可利于实现连接孔212和套接结构121的对位连接,且如此设置还可在连接孔212与套接结构121套接配合后限制耳塞200相对套接结构121周向转动,从而可进一步保障耳塞200与耳道的适配程度。
请参阅图2、4-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210还于连接孔212的相对两孔壁上分别开设有变形缓冲槽21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基于连接孔212的截面形状呈椭圆形设置的设计,且基于连接孔212的截面尺寸小于套接结构121的截面尺寸的设计,在实现连接孔212和套接结构121的套接配合时,连接孔212的孔壁可能因为半圆处的孔壁需产生较大的弹性形变而造成直孔壁出现裂痕,裂痕会对连接孔212和套接结构121的连接紧密度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而,本实施例通过变形缓冲槽215的设置,为连接孔212的弹性形变留置有一定变形空间,从而可大幅降低连接孔212的孔壁出现裂痕现象的风险,并且能够有助于安装人员对连接孔212进行施力以提高连接孔212和套接结构121的连接便利性。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210包括用于与导音管120连接的连接段213以及连接于连接段213朝向耳道一侧的延伸段214,延伸段214相对连接段213向内凹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段213上开设有连接孔212,且连接段213用于与导音管120实现连接,因而连接段213呈笔直状,以利于保障连接段213和导音管120的连接强度。延伸段214的一端与连接段213连接,延伸段214的另一端与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连接,通过将延伸段214的外表面相对连接段213向内凹设,可在不影响延伸段214的声音传输效果以及对连接段213和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的连接效果的基础上,为第1耳套筒220留置出更多的变形空间,以进一步避免耳塞200在佩戴于耳道时对耳道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
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于壳本体110朝向耳道的一侧还开设有与导音管120错位设置的感应透光孔111,蓝牙耳机还包括与感应透光孔111对位设置的光学感应器300、用于回放音频的扬声器400以及与光学感应器300和扬声器400均电连接配合的控制器500,光学感应器300用于感应壳体100是否脱离耳道,控制器500用于在光学感应器300感应到壳体100佩戴于耳道时维持扬声器400与移动设备的连接关系,并用于在光学感应器300感应到壳体100脱离耳道时断开扬声器400与移动设备的连接关系。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光学感应器300与感应透光孔111对位设置,基于此,在蓝牙耳机开启时,光学感应器300可朝感应透光孔111一侧产生光学感应波,该光学感应波可透过感应透光孔111对感应透光孔111背离容纳腔的一侧进行感应,当光学感应器300感应到蓝牙耳机已佩戴于耳道上时,光学感应器300将其判断数据发送至控制器500,再由控制器500控制扬声器400基于蓝牙耳机与移动设备所建立的蓝牙连接关系播放移动设备当前所播放的音频;反之,当光学感应器300感应到蓝牙耳机从耳道上脱离时,光学感应器300及时将其判断数据发送至控制器500,控制器500将控制扬声器400自动、及时停止播放音频,从而可避免因使用者忘记/暂时无法进行音频关闭操作造成音频持续播放的情况发生,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蓝牙耳机的能耗。因而,基于本实施例的设置,可提高蓝牙耳机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耳塞200通过连接结构210与壳体100的导音管120套接配合,并通过笼罩于连接结构210外周侧的第1耳套筒220、笼罩于第1耳套筒220外周侧的第2耳套筒230……笼罩于第M-1耳套筒外周侧的第M耳套筒240在蓝牙耳机佩戴于耳道时根据耳道的形状自适应、自协调地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可共同弹性填充耳道,且因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之间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空间,因而也不会对耳道造成较大的压迫,从而可较大程度地降低耳塞200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从耳道上脱离的风险,即降低了蓝牙耳机不慎摔损的风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请参阅图5-6,在本实施例中,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的截面形状均呈圆形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的截面形状均呈圆形设置,可使第1耳套筒220、第2耳套筒230……第M耳套筒240能够根据耳道的形状产生均衡的弹性形变以填充耳道,以降低耳塞200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从耳道上脱离的风险,即降低蓝牙耳机不慎摔损的风险,且还能够平衡耳塞200和耳道的适配情况,以相应提高耳塞200/蓝牙耳机的适配范围。优选地,为保障连接结构210不会压缩第1耳套筒220的变形空间,连接结构210的截面形状也呈圆形设置。
请参阅图5-6,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212的截面形状呈圆形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连接孔212的截面形状呈圆形设置,且基于连接孔212的截面尺寸小于套接结构121的截面尺寸的设置,可确保连接孔212的孔壁在连接孔212与套接结构121套接配合时能够弹性抵持套接结构121的外表面,并对套接结构121的外表面形成足够的弹性抵持力,从而可增大套接结构121与连接孔212的接触面积,以增大套接结构121和连接孔212的孔壁的贴合力,并增大其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以使套接结构121与连接孔212的连接更为紧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蓝牙耳机,用于佩戴于耳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壳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壳本体朝向所述耳道的一侧的导音管;
耳塞,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耳塞包括与所述导音管套接配合的连接结构,以及逐层套接配合的第1耳套筒、第2耳套筒……第M耳套筒,M≥1,所述第1耳套筒、所述第2耳套筒……所述第M耳套筒朝向所述耳道的筒口相互连接且一并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的外周侧,所述第1耳套筒背离所述耳道的筒口与所述连接结构间隔设置,且所述第1耳套筒、所述第2耳套筒……所述第M耳套筒背离所述耳道的筒口相互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管包括套接结构及连接于所述套接结构外边沿且向外延伸设置的限位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于其朝向所述耳道的一侧开设有通音孔,并于所述通音孔的孔底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套接结构套接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套接结构的截面尺寸,所述限位结构在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套接结构套接配合时止挡于所述通音孔的孔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结构的截面形状呈椭圆形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耳套筒、所述第2耳套筒……所述第M耳套筒的截面形状均呈椭圆形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截面形状呈椭圆形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于所述连接孔的相对两孔壁上分别开设有变形缓冲槽。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耳套筒、所述第2耳套筒……所述第M耳套筒的截面形状均呈圆形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截面形状呈圆形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导音管连接的连接段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段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相对所述连接段向内凹设。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于所述壳本体朝向所述耳道的一侧还开设有与所述导音管错位设置的感应透光孔,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与所述感应透光孔对位设置的光学感应器、用于回放音频的扬声器以及与所述光学感应器和所述扬声器均电连接配合的控制器,所述光学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壳体是否脱离所述耳道,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光学感应器感应到所述壳体佩戴于所述耳道时维持所述扬声器与移动设备的连接关系,并用于在所述光学感应器感应到所述壳体脱离所述耳道时断开所述扬声器与移动设备的连接关系。
CN202020014712.XU 2020-01-03 2020-01-03 蓝牙耳机 Active CN211184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4712.XU CN211184207U (zh) 2020-01-03 2020-01-03 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4712.XU CN211184207U (zh) 2020-01-03 2020-01-03 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4207U true CN211184207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8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4712.XU Active CN211184207U (zh) 2020-01-03 2020-01-03 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4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7292B (zh) 具有符合人體工學軟墊之耳機設備
CN111294686B (zh) 具有通风孔的耳机
US9788099B2 (en) Ear tip with stabilizer
US10602255B2 (en) Sub tragic ear unit
CN1812632B (zh) 耳廓用支撑部件以及具有耳廓用支撑部件的耳机
US7965855B1 (en) Conformable ear tip with spout
US8406447B2 (en) Earphone device with ear canal protrusion
US20170257714A1 (en) Ear-wing
CN115550783A (zh) 一种开放式耳机
CN211184207U (zh) 蓝牙耳机
CN218941308U (zh) 一种夹耳式耳机
JP5550289B2 (ja) カナル型イヤホン
US20220248120A1 (en) Sound output device and attachment aid member
WO2023246002A1 (zh) 一种固定耳塞及开放式蓝牙耳机
CN113613114A (zh) 导音管及蓝牙耳机
CN216649937U (zh) 一种可调式耳挂耳机
CN213586229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的头戴支架与耳机壳快速装配结构
WO2023082683A1 (zh) 挂耳式耳机
CN210670490U (zh) 头戴式耳机结构
CN214177538U (zh) 耳机
CN113613115A (zh) 入耳式耳机
CN213694069U (zh) 一种新型开放式耳机
CN217470248U (zh) 一种外挂式耳机的外壳结构
CN215453240U (zh) 一种新型的耳机帽
CN210518790U (zh) 头戴式耳机的支臂与耳壳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