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3927U - 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3927U
CN211183927U CN201922443999.8U CN201922443999U CN211183927U CN 211183927 U CN211183927 U CN 211183927U CN 201922443999 U CN201922443999 U CN 201922443999U CN 211183927 U CN211183927 U CN 211183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key
sensing
button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39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强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439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3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3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3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所述感应按键包括基座、分格栅栏和至少两个感应单元;所述基座的第一侧固定所述分格栅栏,所述分格栅栏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网格,每个所述网格内嵌设有一个所述感应单元,其中,所述感应单元的高度低于所述网格的高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按键可以精准定位,且可以防止用户误触以及其他物体触发感应按键,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按键易误触的问题。

Description

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中,按键用于控制电子设备实现按键对应的功能,是电子设备中使得频率相当高的结构。
常用的按键有机械轻触按键、压感感应按键等。机械轻触按键为机械按压式结构,目前所使用的机械轻触按键均需要在电子设备的侧壁上开孔,将按键设置在孔内,且按键结构略凸出于孔的表面,通过按压凸出的按键启动按键功能。压感感应按键的按键位于电子设备的外壳下部,通过按压压感感应按键对应的外壳位置,使得压感感应按键的感压材料发生微小形变,从而产生电阻的变化,进而转换成电信号来实现按键的功能。
由此可见,机械轻触按键需要在电子设备侧壁开孔,不利于电子设备防水,且占用的空间比较大。由于压感感应按键对于压力感应相当敏感,因此压感感应按键很容易发生误触。常见的误触有两种情形:当手指按压在两个压感感应按键的中间位置时,压感感应按键系统无法启动按键功能;当电子设备跌落或无意识的外力按压时,同样会启动按键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按键易误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应按键,所述感应按键包括基座、分格栅栏和多个感应单元;
所述基座的第一侧固定所述分格栅栏,所述分格栅栏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网格,每个所述网格内分别嵌设有一个所述感应单元,其中,所述感应单元的高度低于所述网格的高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述的感应按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应按键与用户接触的一侧设置分格栅栏,分格栅栏内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网格,每个网格内嵌设一个感应单元,且感应单元的高度低于网格高度。凸出于感应单元的分格栅栏便于对感应按键进行精准定位,用户手指在按压感应按键时,需要同时按压一定数量的感应单元才能触发感应按键。当其他物体接触到感应按键时,无法像手指一样可以产生形变,从而无法同时接触到多个感应单元,即其他物体无法启动感应按键。且按压感应按键需要一定力度,也可防止用户误触。因此凸出于感应单元的分格栅栏可以有效防止用户以及其他物体误触感应按键,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按键易误触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感应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分格栅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手指按压感应按键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物体触碰感应按键的一种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物体触碰感应按键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感应按键与中框的装配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感应处理器与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参照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感应按键20的结构示意,所述感应按键20包括基座201、分格栅栏202和至少两个感应单元203;
所述基座201的第一侧固定所述分格栅栏202,所述分格栅栏202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网格2021,每个所述网格2021内嵌设有一个所述感应单元203,其中,所述感应单元203的高度低于所述网格2021的高度。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感应按键20包括基座201、分格栅栏202和至少两个感应单元203。基座201的第一侧固定有分格栅栏202,分格栅栏202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网格2021,每个网格2021内嵌设有一个感应单元203。如图2所示,每个网格2021相互独立,将感应单元203嵌设于网格2021中,可以将每个感应单元203分隔开,以使感应单元203可以相互独立工作。当用户按压感应按键20时,可以根据用户按压的感应单元203的数量来判定是否启动感应按键20。当然,网格2021可以为圆形网格、方形网格、椭圆形网格等,图2仅展示了网格2021为方形网格的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网格2021与分格栅栏202的规格和形状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感应单元203的高度低于网格2021的高度。如图3所示,当用户的手指30按压感应按键20时,由于手指30可以轻微变形,因此可以按压到至少两个感应单元203。当手指30与感应单元203接触时,感应单元203的电容或电阻会产生变化,能以此确定手指30按压到的感应单元203的数量。由于存在分格栅栏202,用户的手指30轻压感应按键20时无法接触到比分格栅栏202低的感应单元203,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用户误触感应按键20。当手指30按压到的感应单元203的数量满足预设条件时,感应按键20则会启动按键功能,比如,手指30按压到总感应单元数量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时,启动按键功能。当然,在实际生活中,感应按键20还可能会受到来自其他物体的压力,比如,某钢性物体,或手机掉落时感应按键20触碰地面而受到来自地面的力。图4与图5分别示出了A物体40触碰感应按键20的两种不同情形,由于分格栅栏202凸出于感应单元203,因此,A物体40最多只能触碰某个感应单元203或无法触碰多个感应单元203,由于触碰到的感应单元203的数量不满足预设条件,因此A物体40即使触碰感应按键20也不会启动按键功能。而且,凸出于感应单元203的分格栅栏202位于与用户接触的一侧,可以对感应按键20进行准确定位。从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感应按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按键易误触的问题。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应按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感应按键与用户接触的一面设置分格栅栏,且分格栅栏凸出于感应单元,可以在感应按键与用户接触的一面形成凹凸纹路,便于对感应按键进行准确定位。而且,每个相互独立的网格内嵌设一个感应单元,可以实现每个感应单元相互独立工作,从而在用户按压感应按键时,可以通过用户按压的感应单元的数量多少来判定是否启动按键功能。凸出于感应单元的分格栅栏还可以有效避免其他物体触碰感应按键以及用户误触感应按键而启动按键功能,从而可以实现解决现有按键易误触的问题。
可选地,参照图1,所述感应按键20还包括感应处理器204;
所述感应处理器204设置于所述基座201的第二侧,所述感应处理器204与所述感应单元203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感应按键20还包括感应处理器204,感应处理器204设置于基座201的第二侧,其中,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为基座201靠近用户的一侧,第二侧为基座201远离用户的一侧。感应处理器204与感应单元203电连接,被挤压的感应单元203的电容或电阻会发生变化,感应单元203变化的电容或电阻信息可传递至感应处理器204,可用以判断被触发的感应单元203的数量。可以理解的是,感应处理器204可以为感应芯片或感应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感应处理器2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感应处理器204的类型不做限定。
可选地,参照图1,所述感应按键20还包括封装本体205;
所述封装本体205为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包括侧壁和底面,所述封装本体205固定于所述基座201上,且与所述基座201形成封闭结构;
所述感应处理器204与所述感应单元203通过导线206电连接,所述导线206与所述感应处理器204设置于所述封装本体205内。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感应按键20还包括封装本体205,封装本体205为腔体结构,腔体结构包括侧壁和底面,封装本体205固定于基座201上,与基座201形成封闭结构。其中,封装本体205可以为一体注塑件,用以包裹感应处理器204与感应单元203之间的导线206以及感应处理器204,注塑时预留感应处理器204的电连接结构,当感应按键20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感应处理器204可以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通过此电连接结构实现电连接。
可选地,参照图1,所述感应按键20还包括焊盘207;
所述焊盘207固定于所述感应处理器204远离所述基座201的一侧,且穿过所述底面。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感应按键20还包括焊盘207,焊盘207固定于感应处理器204远离基座201的一侧,且穿过底面。当感应按键20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电子设备中可包括主板电路,感应处理器204可通过焊盘207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路焊接。从而,实现感应处理器204与主板电路的电连接,可用于将感应处理器204中的电信号传输至主板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前述的感应按键20。
具体而言,在电子设备中,感应按键20与用户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凸出于感应单元203的分格栅栏202,便于用户对感应按键20进行精准定位,用户手指在按压感应按键20时,需要同时按压一定数量的感应单元203才能触发感应按键20。当其他物体接触到感应按键20时,无法像手指一样可以产生形变,从而无法同时接触到多个感应单元203,即其他物体无法启动感应按键20。且按压感应按键20需要一定力度,也可防止用户误触。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其他物体误触电子设备的感应按键20。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本实用新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参照图6,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10,所述感应按键20与所述中框10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10,例如,手机中包括中框10,中框10作为手机的支撑固定结构之一,用于形成手机壳体的侧壁,可包裹手机内部的电子元件,一方面可避免电子元件裸露而损坏,另一方面可提升手机外观的整体性。如图6所示,感应按键20与中框10固定连接,比如,用胶黏剂粘接或一体注塑。感应按键20与用户接触的一侧可以凸出于中框10,更易于找准感应按键20的位置。当然,感应按键20也可以与中框10平齐,使得中框更具有整体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感应按键20与中框10的位置关系与固定方式等。
可选地,参照图6和图7,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路板208;
所述电路板208设置于所述基座201的第二侧;
所述感应按键20穿过所述中框10;
所述感应按键20与所述电路板208焊接,或所述感应按键20贴装于所述电路板208上
具体而言,如图6和图7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路板208,电路板208设置于基座201的第二侧,感应按键20穿过中框10,感应按键20可与电路板208焊接,或感应按键20贴装于电路板208上。可以理解的是,当感应按键20中包括感应处理器204时,电路板208可与感应按键20中的感应处理器204电连接。感应处理器204可以是感应芯片或感应器,电路板208可以为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或者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FPC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可以减小感应按键的体积、重量等。感应处理器204可以与电路板208焊接,如图2所示,感应按键20包括焊盘207,感应处理器204通过焊盘207与电路板208焊接。当然,感应处理器204与电路板208之间也可通过连接端子实现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感应处理器204与电路板208之间电连接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电连接的方式。图7示出了三个感应处理器204与电路板208焊接装配的示意。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感应处理器204均可各自与电路板208进行装配,感应处理器204可将变化的电容或电阻信息传导至电路板208。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主板,可通过连接端子将电路板208与主板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电路板208与主板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电路板208与主板的连接位置。电路板208可将感应单元203变化的电容或电阻信息传导至主板,主板可根据变化的感应单元203的数量来判定是否启动按键功能。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端子可以为插接式连接器、弹性顶针、金属弹片中的任意一种,此结构既便于装配,又便于将电路板208与主板拆卸分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连接端子的类型不作限定。
可选地,所述分格栅栏202与所述中框10平齐,或所述分格栅栏202凸出于所述中框10。
具体而言,感应按键20与中框10固定连接,且分格栅栏202位于中框10与用户接触的一侧,由于分格栅栏202凸出于感应单元203,可在感应按键与用户接触的一面形成凹凸面。分格栅栏202可以与中框10平齐,既可以将感应按键20隐藏于中框10内,感应按键20表面的凹凸纹路还可以对感应按键20起到准确定位的作用,便于用户确定感应按键20的位置,可以避免用户因为无法确定感应按键20的位置而导致误触的情况。分格栅栏202也可以凸出于中框10,微凸出于中框10的分格栅栏202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感应按键20定位的精确性。当然,中框10也可以凸出于感应按键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设定。
可选地,所述感应按键20与所述中框10为一体注塑件。
具体而言,感应按键20可与中框10为一体注塑件,从而可以避免感应按键20与中框10之间有缝隙,而产生防水性能差的问题。因此,当感应按键20与中框10为一体注塑件时,可以有效提升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
可选地,所述中框10开设有按键孔,所述感应按键20设置于所述按键孔中;
所述感应按键20与所述按键孔通过胶黏剂密封连接。
具体而言,中框10可开设按键孔,感应按键20设置于按键孔中,通过胶黏剂将感应按键20与按键孔之间密封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感应按键20与按键孔之间可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胶黏剂进行对感应按键20与按键孔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由此,感应按键20与中框10也可实现无缝连接,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感应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按键包括基座、分格栅栏和至少两个感应单元;
所述基座的第一侧固定所述分格栅栏,所述分格栅栏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网格,每个所述网格内嵌设有一个所述感应单元,其中,所述感应单元的高度低于所述网格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按键还包括感应处理器;
所述感应处理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二侧,所述感应处理器与所述感应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按键还包括封装本体;
所述封装本体为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包括侧壁和底面,所述封装本体固定于所述基座上,且与所述基座形成封闭结构;
所述感应处理器与所述感应单元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导线与所述感应处理器设置于所述封装本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按键还包括焊盘;
所述焊盘固定于所述感应处理器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且穿过所述底面。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感应按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所述感应按键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二侧;
所述感应按键穿过所述中框;
所述感应按键与所述电路板焊接,或所述感应按键贴装于所述电路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格栅栏与所述中框平齐,或所述分格栅栏凸出于所述中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按键与所述中框为一体注塑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框开设有按键孔,所述感应按键设置于所述按键孔中;
所述感应按键与所述按键孔通过胶黏剂密封连接。
CN201922443999.8U 2019-12-27 2019-12-27 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183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3999.8U CN211183927U (zh) 2019-12-27 2019-12-27 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3999.8U CN211183927U (zh) 2019-12-27 2019-12-27 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3927U true CN211183927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3999.8U Active CN211183927U (zh) 2019-12-27 2019-12-27 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3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3070B2 (en) Dome switch stack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EP3273384B1 (en) Mobile terminal
CN110320972B (zh)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一种电子设备
US9793071B2 (en) Dome switch stack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8754342B2 (en) Top push switch
EP2385447A1 (en) Touch-controlle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related assembly method
CN206133601U (zh) 指纹传感器模块
EP3285207A1 (en) Input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5225872B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8512959A (zh) 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86809B (zh) 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KR102307351B1 (ko) 전자 기기를 위한 보호 케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력 방법
US9786449B2 (en) Dome switch stack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207354395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1183927U (zh) 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
CA2960302C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JP5197490B2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デバイス
CN106960197B (zh) 电子设备、指纹识别装置及功能启动方法
WO2019095100A1 (zh) 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
CN207754725U (zh) 保护套组件
CN215068271U (zh) 一种窄条状指纹芯片、侧边式指纹芯片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004112A (zh) 电池盖、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电池盖的制作方法
WO2021057430A1 (zh) 按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JP7125922B2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CN209590698U (zh) 一种按键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