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6809B - 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86809B
CN110286809B CN201910561873.2A CN201910561873A CN110286809B CN 110286809 B CN110286809 B CN 110286809B CN 201910561873 A CN201910561873 A CN 201910561873A CN 110286809 B CN110286809 B CN 110286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creen
touch screen
poin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18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86809A (zh
Inventor
孟天
杜志宏
李文波
张学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18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868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86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680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8142 priority patent/WO2020259594A1/zh
Priority to US17/254,520 priority patent/US2021039732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86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6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所述屏侧触控装置应用于带有触摸屏的设备,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摸部,该触摸部设置在所述带有触摸屏设备的侧面且与触摸屏电连接,该触摸部用于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本发明所述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能够实现侧面触控功能。

Description

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使用频率非常高。使用时,用户一般用手指触摸位于移动终端设备正面的触摸屏来实现对移动终端设备的操作。日常使用中,很多用户习惯于单手操作大屏手机,常用的翻页、刷新等功能需要通过在触摸屏上进行上下滑动等触控操作。
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时,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问题:
操作触摸屏时,一方面会遮挡屏幕使得触摸时影响用户的观看情况,另一方面需要弯曲大拇指,而通过弯曲拇指到触摸屏正面来上下滑动这一操作并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造成关节劳损,如产生腱鞘炎等症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能够实现带有触摸屏设备的侧面触控功能。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屏侧触控装置,应用于带有触摸屏的设备,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摸部,该触摸部设置在所述带有触摸屏设备的侧面且与触摸屏电连接,该触摸部用于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触摸屏为电容式触摸屏;所述触摸部由至少两个彼此绝缘的导电单元组成,导电单元的一端与触摸屏电连接,另一端并列排布于触摸屏设备的侧面。
可选的,所述导电单元的另一端沿与所述带有触摸屏设备的侧边平行方向或垂直方向排布。
可选的,所述导电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电接触点,用于与所述触摸屏电连接;屏侧触控装置还包括黏附结构,所述黏附结构用于将所述触摸部固定在触摸屏侧面,将所述电接触点固定在触摸屏上。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单元及所述电接触点外表面的密封保护层,所述密封保护层将至少两个所述导电单元及对应的所述电接触点密封为一个整体。
可选的,还包括触摸屏保护膜,所述触摸部与触摸屏保护膜表面电连接,通过将该触摸屏保护膜贴附在触摸屏以使所述触摸部与该触摸屏电接触。
可选的,还包括设备保护壳,所述触摸部设置在所述设备保护壳内部,所述设备保护壳上设置有用于裸露所述触摸部的通孔,以使设备保护壳安装在带有触摸屏的设备上时,所述电接触点与所述触摸屏电接触。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设备内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触摸操作产生的电信号,判断该触摸操作是否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是则识别该电信号并向所述触摸屏发送控制指令,否则不执行操作。
可选的,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所述触摸操作是否为滑动、抛掷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触摸屏包括未与屏侧触控装置接触的主控制区,以及与屏侧触控装置接触的触摸连接区;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对所述触摸屏执行触摸操作时起始触摸点与终止触摸点所在的位置,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触控判断逻辑操作。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是否位于同一触摸屏区域;若是,则执行对应触摸屏区域的触控判断和操作;否则,不执行操作。
可选的,所述执行对应触摸屏区域的触控判断和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所在区域;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主控制区,则执行主控制区触控判断和操作;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触摸连接区,则执行触摸连接区触控判断和操作。
可选的,所述触摸部为第二触摸屏,所述第二触摸屏与设备内部的处理器连接;该第二触摸屏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向所述触摸屏发送控制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触摸部用于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包括执行滑动、抛掷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个方面提供还提供一种屏侧触控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包括:感知用户对屏侧触控装置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对所述触摸屏执行触摸操作时起始触摸点与终止触摸点所在的位置,根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触控判断和操作。
可选的,所述触摸屏包括未与屏侧触控装置接触的主控制区,以及与屏侧触控装置接触的触摸连接区,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是否位于同一触摸屏区域;若是,则执行对应触摸屏区域的触控判断和操作;否则,不执行操作。
可选的,所述执行对应触摸屏区域的触控判断和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所在区域;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主控制区,则执行主控制区触控判断和操作;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触摸连接区,则执行触摸连接区触控判断和操作。
可选的,所述触摸部为第二触摸屏,所述第二触摸屏与设备内部的处理器连接;该第二触摸屏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向所述触摸屏发送控制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触摸部用于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包括执行滑动、抛掷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带有触摸屏的终端设备本体以及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在使用时将触摸部固定在设备的侧壁上,当用户手指对位于设备侧壁上的触摸部1进行操作时,该触摸部1感知来自用户手指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由于触控装置与触摸屏电连接,因此终会产生与该电信号对应触控信号发送至该触摸屏,从而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侧触控装置,提供一种全新的触摸操作方式,一方面避免操作触摸屏时遮挡用户视线,提高用户体验,另一方面降低用户因长时间通过拇指上下滑动触摸屏造成关节劳损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装置与保护膜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装置的另一个安装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摸手势判断逻辑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触摸手势判断逻辑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触摸手势判断逻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目前移动终端使用的电容式触摸屏,触摸原理是通过手指触摸屏幕,产生寄生电容,改变屏幕原本的电场情况。触控芯片通过检测电场变化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将触摸位置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的控制芯片,从而实现对触摸屏的控制。使用时,用户单手持手机等带有触摸屏的设备时喜欢用拇指上下滑动该触摸屏。
为了解决用户因长时间使用拇指上下滑动触摸屏造成关节劳损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屏侧触控装置,应用于带有触摸屏的设备,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摸部1,该触摸部1设置在所述带有触摸屏设备的侧面且与触摸屏电连接,该触摸部1用于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侧触控装置,在使用时将触摸部固定在设备的侧壁上,当用户手指对位于设备侧壁上的触摸部1进行操作时,该触摸部1感知来自用户手指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由于触控装置与触摸屏电连接,因此终会产生与该电信号对应触控信号发送至该触摸屏,从而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侧触控装置,提供一种全新的触摸操作方式,一方面避免操作触摸屏时遮挡用户视线,提高用户体验,另一方面降低用户因长时间通过拇指上下滑动触摸屏造成关节劳损的可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屏为电容式触摸屏;如图2a、图2b所示,所述触摸部1由至少两个彼此绝缘的导电单元11组成,导电单元11的一端与触摸屏电连接,另一端并列排布于触摸屏设备的侧面。可选的,相邻两个导电单元11平行设置,导电单元11可以又金属丝、导电棉或者其他可以按照平行结构排布的导电材料制成。使用时,通过导电单元11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对应的电信号,并通过导电单元11将该电信号传导到触摸屏上从而实现对触摸屏的触控操作。
可选的,所述导电单元11的另一端沿与所述带有触摸屏设备的侧边平行方向或垂直方向排布。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单元11与触摸屏的侧边平行设置,使用时手指沿垂直于触摸屏的方向滑动,当手指由终端设备的正面滑向终端设备的背面时,相当于手指在触控装置与触摸屏的电连接区域2上由下向上滑动,即相当于在触摸屏上由下向上滑动。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单元11与触摸屏垂直设置,此时手指沿平行于触摸屏侧边的方向滑动,当手指由下向上滑动时,相当于在触摸屏上由下向上滑动。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电接触点21,用于与所述触摸屏电连接;屏侧触控装置还包括黏附结构,所述黏附结构用于将所述触摸部固定在触摸屏侧面,将所述电接触点11固定在触摸屏上。可选的,黏附结构可以为背胶或胶套,如透明胶、双面胶等。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直接触摸屏侧触控装置,导电单元11上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电接触点11传导到触摸屏上,使触摸屏产生寄生电容,从而生成触控信号,实现对触摸屏的触控操作。
如图2a、图2b所示,触摸部1包括七条相互平行设置的导电单元11,每个导电单元11具有一个对应的电接触点21,当手指在触摸部1上沿切割导电单元11的方向滑动时,在各个导电单元11之间产生电信号,产生的电信号会沿导电单元11传输到对应的电接触点21,之后又通过电接触点21传输给与电接触点21接触的触摸屏上,相当于将在触摸部1上的滑动信号传导到了触摸屏上,从而实现了对触摸屏的滑动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屏侧触控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单元11及所述电接触点21外表面的密封保护层,所述密封保护层将至少两个所述导电单元11及对应的所述电接触点密封为一个整体,避免导电单元11及电接触点21裸露在外,同时对导电单元11及电接触点21起容纳与支撑作用。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密封保护层可以为玻璃保护层,也可以为PP材质、PVC材质、PET材质或AR材质等制作的保护层,既能够保护导电单元11与电接触点21,又要保证导电单元11能够感知到手指的触摸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屏侧触控装置还包括触摸屏保护膜5,所述触摸部1与触摸屏保护膜5表面电连接,通过将该触摸屏保护膜5贴附在触摸屏以使所述触摸部1与该触摸屏电接触。具体的,屏侧触控装置的电接触点21设置在触摸屏保护膜5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的边缘,当将该触摸屏保护膜5贴附在触摸屏上时,电接触点21与触摸屏接触,因此可以将触控装置产生的电信号传导给触摸屏。在本实施例中,屏侧触控装置的电接触点21可以固定在膜体5右侧的边缘,也可以固定在膜体5左侧的边缘。在制造时,可以根据移动终端设备的不同厂家和型号设计不同的尺寸和位置,将保护膜和屏侧触控装置合二为一,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健康的触摸装置,为移动设备保护膜丰富了功能,提高了产品的整体价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侧触控装置还包括设备保护壳,所述触摸部1设置在所述设备保护壳内部,所述设备保护壳上设置有用于裸露所述触摸部1的通孔,电接触点21设置在设备保护壳内部内表面,以使设备保护壳安装在带有触摸屏的设备上时,所述电接触点21与所述触摸屏电接触。该保护壳一方面可以实现保护终端设备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屏侧触控装置固定在终端设备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a、图2b所示,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还包括过渡部3,过渡部3虽然也覆盖了导电单元11,但是由于导电单元11的排列与触摸部1并不相同,因此手指触摸过渡部3时产生的信号与对触摸部1进行触摸时的结果可能并不相同,因此为了避免用户产生不好的用户体验,在设计时将过渡部3与触摸部1涂抹不同颜色以区分,或者直接将过渡部3外表面覆盖绝缘层,使得手指在触摸到过渡部3时位于过渡部3内部的导电单元11不会产生电容信号,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因触摸到过渡部3时因没有成功产生正确的电信号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而给用户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
根据用户的触摸习惯,用户几乎不会操作触摸屏右上角区域,因此可以将电接触点21设置在触摸屏右上角所在区域,触摸部1固定在设备的右侧壁上。同时为了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尽量减小电接触点21所在区域的尺寸,如将电接触点21所在区域的纵向长度设置为整个触摸屏长度的10%,将电接触点21所在区域的横向长度设置为整个触摸屏宽度的1%,这样用户在使用时几乎不会触摸到电接触点21所在区域。如图4所示,电接触点21所在区域的横向长度为dx,纵向长度为dy,触摸屏横向最大有效范围为Xmax,触摸屏纵向最大有效范围为Ymax,则dx=Xmax*1%,dy=Ymax*10%,电接触点21所在区域与触摸屏的接触范围的有效区域的四个坐标点为(Xmax-dx,0)、(Xmax-dx,dy)、(Xmax,0)、(Xmax,dy)。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触摸屏的逐渐增大,用户在操作触摸屏时一般习惯于操作触摸屏的中间区域,很少操作到触摸屏边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装置的电接触点21所在区域不限于固定在触摸屏右上角,可以固定在触摸屏任一边,例如将电接触点21所在区域固定在触摸屏左侧边缘,将触摸部1固定在移动终端设备左侧壁上,此时如用户右手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时,可以用右手食指、中指甚至无名指对触摸部1进行操作,这样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操作方式,降低用户因长时间通过拇指上下滑动触摸屏造成关节劳损的可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侧触控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设备内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触摸操作产生的电信号,判断该触摸操作是否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是则识别该电信号并向所述触摸屏发送控制指令,否则不执行操作。若所述触发条件为触摸操作是否为滑动、抛掷中的至少一个,若是执行对应操作;若否,即触摸操作为其他操作如点击、按住、长按中的至少一个,则不执行任何操作,从而消除侧面触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点击现象,提高侧面触控的精度。
可选的,所述触摸屏包括未与屏侧触控装置接触的主控制区,以及与屏侧触控装置接触的触摸连接区;其中,由于触摸部1通过电接触点21与触摸连接区实现电接触连接,因此处理器在接收到的来自触摸连接区的信号,不仅包括用户手指直接作用在触摸连接区的情况,还包括触摸操作直接作用在触摸部1上的产生的电信号,即在触摸部1的进行触摸操作相当于直接在触摸连接区上进行触摸操作。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对所述触摸屏执行触摸操作时起始触摸点与终止触摸点所在的位置,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触控判断逻辑操作。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是否位于同一触摸屏区域;若是,即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同时处于主控制区或者触摸连接区,则执行对应触摸屏区域的触控判断和操作;否则,即起始触摸点、终止触摸点其中之一在主控制区,另一个在触摸连接区,此时为了避免出现误点击现象,判定该触摸操作无效,不执行操作,即其触控逻辑如图5c所示。
可选的,所述执行对应触摸屏区域的触控判断和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所在区域;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主控制区,即该操作起始于主控制区终结于主控制区,则执行主控制区触控判断和操作,即其触控逻辑如图5a所示,根据触控判断的规则执行点击、按住、长按、滑动与抛掷中的至少一种;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触摸连接区,则执行触摸连接区触控判断和操作,即其触控逻辑如图5b所示,根据触控判断的规则执行滑动与抛掷中的至少一种。若根据触控判断为点击、按住、长按中的至少一个,则不执行操作,避免误点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触摸部1为第二触摸屏,所述第二触摸屏与设备内部的处理器连接;该第二触摸屏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向所述触摸屏发送控制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该屏侧触控装置设计两种工作模式,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中第二触摸屏可以与触摸屏具有相同的触控判断,即能够执行点击、按住、长按、滑动与抛掷中的任意一个操作,同时第二触摸屏也可以具有显示功能;在第二种工作模式中,第二触摸屏仅仅能够执行滑动、抛掷操作,仅具有侧面滑屏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触摸部1用于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包括执行滑动、抛掷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装置,通过将屏侧触控装置的触摸部1设置在带有触摸屏设备的侧壁上,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对触摸部1的操作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触摸操作方式,既可以避免用户在操作触摸屏时被遮挡视线,提高用户体验,同时可以降低用户因长时间通过拇指上下滑动触摸屏造成关节劳损的可能;同时,重新设计适用于该屏侧触控装置的触控逻辑,避免出现误点击现象;此外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推广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用于解决有可能出现的误点击现象。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0,感知用户对屏侧触控装置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
为了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触控判断逻辑规则,如图5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屏侧触控装置的第一触控判断逻辑示意图,所述屏侧触控装置的第一触控判断逻辑包括:
手指触摸屏幕,并在100ms以内离开,系统识别为点击事件;
手指触摸屏幕,在100ms到600ms之内离开,系统判断为按住事件;
手指触摸屏幕,在600ms以后离开,系统识别为长按事件;
手指触摸屏幕,在600ms以内且手指移动大于8dp,系统识别为滑动事件;
手指触摸屏幕,在600ms以内且快速滑动离开,速度大于50px/s,系统判断为抛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触摸屏侧面设备了屏侧触控装置,由于触控装置的电接触点21相对比较分散,侧面可触控界面比较紧密,因此在对触摸部1进行操作时有可能不能方便的区分每一个电接触点,因此有较小概率出现误点击的现象。误点击,首先确定是发生了点击。当判断滑屏开始时,手指接触触摸部1,但未达到触摸手势判断逻辑中的滑动操作的要求就离开屏幕;或者用户自认为有滑动,其实仅仅只是短时间接触屏幕而没有实质的移动。因此为了消除可能出现的误点击现象,对于感知到的触摸操作需要预设触发条件,具体包括:
判断该电信号对应的触摸操作是否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是则识别该电信号并向所述触摸屏发送控制指令,否则不执行操作。所述触摸操作是否为滑动、抛掷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判断对所述触摸屏执行触摸操作时起始触摸点与终止触摸点所在的位置,根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触控判断和操作。
可选的,所述触摸屏包括未与屏侧触控装置接触的主控制区,以及与屏侧触控装置接触的触摸连接区,其中,由于触摸部1通过电接触点21与触摸连接区实现电接触连接,因此在触摸部1产生的电信号会直接传导到触摸连接区,处理器接收到的信号是由触摸连接区直接发送的,因此在触摸部1的进行触摸操作相当于直接在触摸连接区上进行触摸操作。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是否位于同一触摸屏区域,即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同时处于主控制区或者触摸连接区;若是,则执行对应触摸屏区域的触控判断和操作;否则,即起始触摸点、终止触摸点其中之一在主控制区,另一个在触摸连接区,此时为了避免出现误点击现象,判定该触摸操作无效,不执行操作,即其触控逻辑如图5c所示。
可选的,所述执行对应触摸屏区域的触控判断和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所在区域;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主控制区,则执行主控制区触控判断和操作,即其触控逻辑如图5a所示,根据触控判断的规则执行点击、按住、长按、滑动与抛掷中的至少一种;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触摸连接区,则执行触摸连接区触控判断和操作,即其触控逻辑如图5b所示,根据触控判断的规则执行滑动与抛掷中的至少一种。若根据触控判断为点击、按住、长按中的至少一个,则不执行操作,避免误点击。
可选的,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触摸连接区,且触控判断为点击、按住、长按中的至少一个,则不执行操作。
当所述触摸部为第二触摸屏时,所述第二触摸屏与设备内部的处理器连接;该第二触摸屏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向所述触摸屏发送控制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为该屏侧触控装置设计两种工作模式,在第一种工作模式中第二触摸屏可以与触摸屏具有相同的触控判断,即能够执行点击、按住、长按、滑动与抛掷中的任意一个操作,同时第二触摸屏也可以具有显示功能;在第二种工作模式中,第二触摸屏服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逻辑,即仅仅能够执行滑动、抛掷操作,仅具有侧面滑屏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触摸部用于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包括执行滑动、抛掷中的至少一个。
为了更容易理解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个具体的触控判断规则方法,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01,接收基于触摸操作产生的电信号;
步骤102,根据该电信号判断起始触摸点所在区域;
步骤103,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位于主控制区,则判断终止触摸点所在区域;
步骤105,若所述终止触摸点位于主控制区,即手指触摸的起点和终点都在触摸屏的主控制区上,则根据该电信号执行点击、按住、长按、滑动或抛掷操作,其触摸手势判断逻辑如图5a所示;
步骤106,若所述终止触摸点位于所述触摸连接区,即手指触摸起点在触摸屏的主控制区终点在触摸连接区,则不执行任何操作,其触摸手势判断逻辑如图5b所示。
可选的,所述触摸屏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04,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位于所述触摸连接区,此时用户手指触摸的是触摸连接区或者触摸部1,则判断终止触摸点所在区域;
步骤107,若所述终止触摸点位于主控制区,即手指触摸起点在触摸连接区,终点在触摸屏的主控制区,则不执行任何操作,其触摸手势判断逻辑如图5b所示;
步骤108,若所述终止触摸点位于所述触摸连接区,即手指触摸的起点和终点都在触摸连接区上或者都在触摸部1上,则根据所述电信号执行滑动或抛掷操作,其触摸手势判断逻辑如图5c所示。
通过本实施例所述触摸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精准的实现侧面点击的功能,消除终端侧面触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点击现象,为用户提供更友好的屏侧触控装置,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带有触摸屏的终端设备本体以及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发明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带有触摸屏的设备,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摸部,该触摸部设置在所述带有触摸屏设备的侧面且与触摸屏电连接,该触摸部用于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
所述触摸屏为电容式触摸屏;所述触摸部由至少两个彼此绝缘的导电单元组成,导电单元的一端与触摸屏电连接,另一端并列排布于触摸屏设备的侧面;
所述导电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电接触点,用于与所述触摸屏电连接;当在触摸部上沿切割导电单元的方向滑动时,在各个导电单元之间产生电信号,产生的电信号沿导电单元传输到对应的电接触点后通过电接触点传输给与电接触点接触的触摸屏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单元的另一端沿与所述带有触摸屏设备的侧边平行方向或垂直方向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屏侧触控装置还包括黏附结构,所述黏附结构用于将所述触摸部固定在触摸屏侧面,将所述电接触点固定在触摸屏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单元及所述电接触点外表面的密封保护层,所述密封保护层将至少两个所述导电单元及对应的所述电接触点密封为一个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摸屏保护膜,所述触摸部与触摸屏保护膜表面电连接,通过将该触摸屏保护膜贴附在触摸屏以使所述触摸部与该触摸屏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备保护壳,所述触摸部设置在所述设备保护壳内部,所述设备保护壳上设置有用于裸露所述触摸部的通孔,以使设备保护壳安装在带有触摸屏的设备上时,所述电接触点与所述触摸屏电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设备内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触摸操作产生的电信号,判断该触摸操作是否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若是则识别该电信号并向所述触摸屏发送控制指令,否则不执行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所述触摸操作是否为滑动、抛掷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包括未与屏侧触控装置接触的主控制区,以及与屏侧触控装置接触的触摸连接区;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对所述触摸屏执行触摸操作时起始触摸点与终止触摸点所在的位置,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触控判断逻辑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是否位于同一触摸屏区域;若是,则执行对应触摸屏区域的触控判断和操作;否则,不执行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对应触摸屏区域的触控判断和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所在区域;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主控制区,则执行主控制区触控判断和操作;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触摸连接区,则执行触摸连接区触控判断和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部为第二触摸屏,所述第二触摸屏与设备内部的处理器连接;该第二触摸屏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向所述触摸屏发送控制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7-11任意一项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部用于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包括执行滑动、抛掷中的至少一个。
14.一种屏侧触控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知用户对屏侧触控装置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
所述触摸屏为电容式触摸屏;所述触摸部由至少两个彼此绝缘的导电单元组成,导电单元的一端与触摸屏电连接,另一端并列排布于触摸屏设备的侧面;
所述导电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电接触点,用于与所述触摸屏电连接;当在触摸部上沿切割导电单元的方向滑动时,在各个导电单元之间产生电信号,产生的电信号沿导电单元传输到对应的电接触点后通过电接触点传输给与电接触点接触的触摸屏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对所述触摸屏执行触摸操作时起始触摸点与终止触摸点所在的位置,根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触控判断和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包括未与屏侧触控装置接触的主控制区,以及与屏侧触控装置接触的触摸连接区,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是否位于同一触摸屏区域;若是,则执行对应触摸屏区域的触控判断和操作;否则,不执行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对应触摸屏区域的触控判断和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所在区域;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主控制区,则执行主控制区触控判断和操作;
若所述起始触摸点与所述终止触摸点均位于触摸连接区,则执行触摸连接区触控判断和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部为第二触摸屏,所述第二触摸屏与设备内部的处理器连接;该第二触摸屏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向所述触摸屏发送控制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部用于感知来自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产生与之匹配的电信号以实现对触摸屏的操作包括执行滑动、抛掷中的至少一个。
2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触摸屏的终端设备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屏侧触控装置。
CN201910561873.2A 2019-06-26 2019-06-26 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0286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1873.2A CN110286809B (zh) 2019-06-26 2019-06-26 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PCT/CN2020/098142 WO2020259594A1 (zh) 2019-06-26 2020-06-24 显示设备及触控方法
US17/254,520 US20210397321A1 (en) 2019-06-26 2020-06-24 Display apparatus and touch control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1873.2A CN110286809B (zh) 2019-06-26 2019-06-26 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6809A CN110286809A (zh) 2019-09-27
CN110286809B true CN110286809B (zh) 2022-04-15

Family

ID=68006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1873.2A Active CN110286809B (zh) 2019-06-26 2019-06-26 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97321A1 (zh)
CN (1) CN110286809B (zh)
WO (1) WO20202595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6809B (zh) * 2019-06-26 2022-04-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703953B (zh) * 2019-10-16 2021-01-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导电薄膜、屏幕保护膜、人机交互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2732117A (zh) * 2020-12-31 2021-04-30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控制方法、装置、车载显示器和存储介质
US11797130B2 (en) * 2021-03-16 2023-10-24 Htc Corporation Finger touch detecting method based on finger distribution area detected on touch detection area and handheld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6382B (zh) * 2012-02-13 2017-03-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3054785U (zh) * 2012-12-24 2013-07-10 詹笑 侧边触摸感应装置
CN203133793U (zh) * 2013-03-27 2013-08-14 杨冠群 一种带辅助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手持终端
CN103347108A (zh) * 2013-07-05 2013-10-09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面安装可编程快捷触控板的手机及实现方法
US9176635B2 (en) * 2013-10-14 2015-11-03 Parade Technologies, Ltd. Virtual buttons for a touch interface
CN104363012B (zh) * 2014-10-16 2017-12-29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电容式触摸屏侧面实现触摸按键的便携终端及实现方法
CN104461128B (zh) * 2014-11-20 2017-10-13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765516A (zh) * 2015-03-31 2015-07-08 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式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6293283B (zh) * 2015-06-05 2020-02-0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按键触发方法、装置及终端
CN207339942U (zh) * 2017-09-30 2018-05-0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
CN107888744A (zh) * 2018-01-11 2018-04-06 韩智 一种全面屏手机壳
CN108089795A (zh) * 2018-01-22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756601A (zh) * 2019-03-08 2019-05-14 高俊宇 一种触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286809B (zh) * 2019-06-26 2022-04-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97321A1 (en) 2021-12-23
WO2020259594A1 (zh) 2020-12-30
CN110286809A (zh)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6809B (zh) 屏侧触控装置、屏侧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1397501B2 (en) Coordinate measuring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put position of coordinate indic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4994489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US8421757B2 (en) Touch sensor with a plurality of touch sensor sections
US10433759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02426490A (zh) 电子设备、处理方法和程序
US20140375599A1 (en) Touch input system and method
CN107850974A (zh) 识别误触摸操作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892370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EP3792737A1 (en) Capacitance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633960B1 (en) Ground structure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090160820A1 (en) Touch panel with function of preventing fault detection
CN112911484A (zh) 耳机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290690B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120154182A1 (en) Keys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the keys
CN211554913U (zh) 柔性屏设备
CN104270881B (zh) 一种防静电结构
US2007002060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touch-based method therefor
CN112882586A (zh) 手写设备、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05258B (zh) 电子设备
CN109005257B (zh) 电子设备
CN112912833A (zh) 手持式装置的次级后表面触摸传感器
CN112578461A (zh) 一种按键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183927U (zh) 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
CN110597404A (zh) 触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