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3202U - 线扣结构 - Google Patents

线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3202U
CN211183202U CN201922425034.6U CN201922425034U CN211183202U CN 211183202 U CN211183202 U CN 211183202U CN 201922425034 U CN201922425034 U CN 201922425034U CN 211183202 U CN211183202 U CN 211183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mounting groove
positioning
line
plac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250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士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Tons Lighting Co ltd
TITAN LIGHT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Tons Lighting Co ltd
TITAN LIGHT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Tons Lighting Co ltd, TITAN LIGHTING Inc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Tons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250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3202U/zh
Priority to TW109208903U priority patent/TWM602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3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3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线扣结构,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上具有安装槽、第一置线口以及安装部,安装槽朝上开口,第一置线口连通第一本体的外侧壁和安装槽的内侧壁,安装部向上延伸,且安装部与第一置线口分设于安装槽的两侧,第二本体插设于安装槽,第二本体与安装槽的底面围成第一置线腔,第二本体与安装部围成第二置线腔,第一置线口、第一置线腔和第二置线腔顺次连通,且第一置线腔与第二置线腔之间具有夹角。通过上述结构,线扣结构可通过插装的方式安装于装置上,使得线扣结构的安装较为方便;导线被夹置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时可发生弯曲,能够将导线更好地定位,避免导线被拉脱。

Description

线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线扣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需要传输电能或者信号的装置,例如灯具等,通常需要在装置上外接导线。一般情况下,在装置上会设置有夹装结构,通过夹装结构将导线定位于装置上,避免导线从装置上拉脱。现有的一些夹装结构通常采用螺钉和压板,通过螺钉将压板锁附于装置上,以将导线夹置于压板与装置之间,对于该类的夹装结构,其在安装时需要使用螺丝刀等工具,夹装结构的安装存在不便。此外,在定位导线时难以准确把握压板与导线之间的压力,容易出现导线受压力不足,或者导线受到的压力过大而导致损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线扣结构,其能够便于安装,且能够将导线进行定位,避免导线从装置上拉脱。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为:线扣结构,其包括第一本体,其上具有安装槽、第一置线口以及安装部,所述安装槽朝上开口,所述第一置线口连通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壁和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所述安装部向上延伸,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置线口分设于所述安装槽的两侧;第二本体,插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围成第一置线腔,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安装部围成第二置线腔,所述第一置线口、所述第一置线腔和所述第二置线腔顺次连通,且所述第一置线腔与所述第二置线腔之间具有夹角。
上述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线扣结构可通过插装的方式安装于装置上,使得线扣结构的安装较为方便;导线被夹置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时可发生弯曲,能够将导线更好地定位,避免导线被拉脱。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扣结构,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置线口和所述第一置线腔的第二置线口,所述第二置线腔的下端的纵向投影与所述第二置线口的纵向投影彼此错开或者部分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扣结构,所述第一本体上具有朝上的第一止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扣结构,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朝上的第二止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扣结构,所述安装部上具有凹位,所述第二本体伸入至所述凹位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扣结构,所述第二置线腔内设置有弯线结构,所述弯线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置线腔的内侧壁上的第一定位面和定位凸台,所述第一定位面和所述定位凸台相向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扣结构,所述定位凸台的侧壁上具有朝向斜下方的第二定位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扣结构,所述弯线结构设置为两组,两组的弯线结构呈上下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扣结构,两组的弯线结构中,其中一组弯线结构中的定位凸台的侧缘与另一组弯线结构中的定位凸台的侧缘错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扣结构,两组的弯线结构中,其中一组弯线结构中的第一定位面与另一组弯线结构中的第一定位面通过定位斜面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本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扣结构,其包括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第一本体10上具有安装槽11、第一置线口12以及安装部13,安装槽11朝上开口,第一置线口12连通第一本体10的外侧壁和安装槽11的内侧壁,安装部13向上延伸,且安装部13与第一置线口12分设于安装槽11的两侧。第二本体20插设于安装槽11,第二本体20与安装槽11的底面围成第一置线腔31,第二本体20与安装部13围成第二置线腔32,第一置线口12、第一置线腔31和第二置线腔32顺次连通,且第一置线腔31与第二置线腔32之间具有夹角。具体的,第一置线腔31可垂直于第二置线腔32,亦可倾斜于第二置线腔32。
装置上具有与线扣结构配装的线孔,在安装时,可先将导线放置于第一本体10上,然后将第二本体20插装于第一本体10,最后将第一本体10的安装部13和第二本体20共同插入线孔。利用线扣结构与线孔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可将线扣结构配装定位于线孔,避免线扣结构被推出线孔。导线位于第一置线口12、第一置线腔31和第二置线腔32,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共同夹持导线,且导线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发生弯曲,利用该弯曲以及导线与线扣结构之间的摩擦力,可避免导线相对线扣结构移动,从而可将导线进行定位,避免导线从装置上拉脱。线扣结构的安装可不需要借助于其他工具,线扣结构的安装较为方便。此外,上述结构也不需要人工调整导线与线扣结构之间的压力。
参照图3,第一本体10的底面设有连通第一置线口12和第一置线腔31的第二置线口14,第二置线腔32的下端的纵向投影与第二置线口14的纵向投影部分重叠。通过设置第二置线口14使得导线在穿出线扣结构后的排布位置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需要说明的是,该重叠部分的面积需要确保导线在夹置于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之间时,导线始终有一部分位于第一置线腔31,以确保导线能够在第一置线腔31与第二置线腔32之间发生一定量的弯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置线腔32的下端的纵向投影与第二置线口14的纵向投影还可彼此错开。
参照图1,第一本体10上具有朝上的第一止动面15,在第二本体20上也具有朝上的第二止动面21。在安装时,第一止动面15和第二止动面21可贴靠于装置上,以将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插装定位,且可避免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完全滑入线孔内。
参照图2,安装部13上具有凹位131,第二本体20伸入至凹位131内,以限制第二置线腔32内的导线从安装部13与第二本体20之间移出。
第二置线腔32内设置有弯线结构40,以使导线能够在第二置线腔32内再次进行弯曲,进一步优化导线的抗拉脱效果。弯线结构40包括第一定位面41和定位凸台42,第一定位面41和定位凸台42均设置于第二置线腔32的内侧壁上,且第一定位面41和定位凸台42相向布置。具体的,参照图3至图5,第一定位面41设置于安装部13上,定位凸台42设置于第二本体20上,第一定位面41呈竖向布置,即第一定位面41垂直于安装槽11的底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面41还可倾斜于安装槽11的底面。亦可将第一定位面41设置于第二本体20上,将定位凸台42设置于安装部13上。
定位凸台42的侧壁上具有朝向斜下方的第二定位面43,通过第二定位面43可引导导线弯曲,并可避免导线的线皮被压损。
弯线结构40设置为两组,两组的弯线结构40呈上下布置,以保持导线的弯曲,提高导线的抗拉脱效果。
具体的,参照图3,在两组的弯线结构40中,其中一组弯线结构40中的定位凸台42的侧缘与另一组弯线结构40中的定位凸台42的侧缘错开,即两个定位凸台42的侧缘的纵向投影之间彼此不重叠,或者仅有一部分重叠。
相应的,在两组的弯线结构40中,其中一组弯线结构40中的第一定位面41与另一组弯线结构40中的第一定位面41通过定位斜面44相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线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其上具有安装槽、第一置线口以及安装部,所述安装槽朝上开口,所述第一置线口连通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壁和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所述安装部向上延伸,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置线口分设于所述安装槽的两侧;
第二本体,插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围成第一置线腔,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安装部围成第二置线腔,所述第一置线口、所述第一置线腔和所述第二置线腔顺次连通,且所述第一置线腔与所述第二置线腔之间具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置线口和所述第一置线腔的第二置线口,所述第二置线腔的下端的纵向投影与所述第二置线口的纵向投影彼此错开或者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上具有朝上的第一止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线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朝上的第二止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具有凹位,所述第二本体伸入至所述凹位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置线腔内设置有弯线结构,所述弯线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置线腔的内侧壁上的第一定位面和定位凸台,所述第一定位面和所述定位凸台相向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的侧壁上具有朝向斜下方的第二定位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线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线结构设置为两组,两组的弯线结构呈上下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扣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的弯线结构中,其中一组弯线结构中的定位凸台的侧缘与另一组弯线结构中的定位凸台的侧缘错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扣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的弯线结构中,其中一组弯线结构中的第一定位面与另一组弯线结构中的第一定位面通过定位斜面相连接。
CN201922425034.6U 2019-12-27 2019-12-27 线扣结构 Active CN211183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5034.6U CN211183202U (zh) 2019-12-27 2019-12-27 线扣结构
TW109208903U TWM602189U (zh) 2019-12-27 2020-07-13 線扣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5034.6U CN211183202U (zh) 2019-12-27 2019-12-27 线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3202U true CN211183202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98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25034.6U Active CN211183202U (zh) 2019-12-27 2019-12-27 线扣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3202U (zh)
TW (1) TWM60218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2189U (zh)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83202U (zh) 线扣结构
US6087594A (en) Power cable binder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a power supply device
KR200448237Y1 (ko) 와이어 하네스 고정용 밴드케이블
CN208849373U (zh) 线束固定装置
CN211265817U (zh) 一种usb连接线用于接口固定机构
CN210608348U (zh) 一种直流屏的接口束线结构
CN211655201U (zh) 一种usb多接口连接器
CN210156860U (zh) 一种卡箍式接线盒
CN209766704U (zh) 一种dp接口防折断装置及dp接口
CN211239181U (zh) 一种铁路线缆卡具
CN210618004U (zh) 一种后备箱盖板和车辆
CN207883940U (zh) 一种接线方便的接线盒
CN209266632U (zh) 刺破式连接器
CN213936654U (zh) 连接器的固定结构
CN216158873U (zh) 一种电源线扣结构和平板灯
CN210897885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接线装置
CN211405322U (zh) 一种新型快装线码
CN216425417U (zh) 一种不易脱落的扎带卡扣
CN215991514U (zh) 一种通信产品面盖的连接结构
CN210601151U (zh) 一种软灯带
CN213845580U (zh) 线端连接器
CN21642541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扎带卡扣
CN212565489U (zh) 壳体组件及筒灯
CN106930052B (zh) 一种挂钩结构及全自动洗衣机
CN214378982U (zh) 一种一体式电源线延长转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