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2735U - 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 Google Patents

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2735U
CN211182735U CN201921964591.9U CN201921964591U CN211182735U CN 211182735 U CN211182735 U CN 211182735U CN 201921964591 U CN201921964591 U CN 201921964591U CN 211182735 U CN211182735 U CN 211182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haped
socket
groove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645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dianshi Bei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dianshi Bei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dianshi Bei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dianshi Bei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645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2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2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2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提供了一种插座、墙体及建筑体,包括第一本体以及插座,所述第一本体上具有T字形第一安装槽,所述插座的截面呈T字形,所述插座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插座包括T字形中空I型壳体以及方形中空II型壳体,所述I型壳体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条形插孔,所述II型壳体安装在所述I型壳体的下表面;所述I型壳体内安装有与所述插孔位置对应的多个条形导电片,所述II型壳体内设置有接线组件,所述接线组件的一端凸出设置于所述II型壳体并与所述导电片连接,所述接线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线缆连接。通过提供一种新型插座,使得插座可拼插的安装到墙体内,提高了插座的可装配性。

Description

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背景技术
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房屋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消费了全国1/3的钢材,60-70%的水泥,1/3的城市建设用地,1/3的城市用水,40-50%的能源,对能源、资源、环境影响巨大。传统的建筑业是高污染、高耗能、环境不友好的产业,其工业化程度低,水耗、能耗、人工垃圾、污水排放量大,不符合国家节能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而且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等建筑行业的建筑速度、建筑造价、施工质量及节能环保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也为了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绿色建筑以及先进建造方式,国家从2016年开始大力提倡推行现代装配式建筑体系。“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采用装配式结构,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甚至产品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建筑垃圾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提升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而装配式建筑也是近几年来各科研院校和建筑企业机构研发实践的热点,各种预制构件形式和种类丰富,新型、高品质、性能各异的预制构件产品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基础弱起步晚,在该领域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现有技术的插座及与之相连的电线均暗埋在墙体或地板里,如果需要更换线缆或插座位置,通常都需要对墙体或地板进行剔凿,对墙体或地板形成了破坏,也造成了浪费,对一体化装配设计形成很大的制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新型提出一种插座、墙体及建筑体,解决了现有插座及电线的剔凿或需要预埋制约装配式施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插座,所述插座的截面呈 T字形,包括T字形中空I型壳体以及方形中空II型壳体,所述I型壳体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条形插孔,所述II型壳体安装在所述I型壳体的下表面;所述I 型壳体内安装有与所述插孔位置对应的多个条形导电片,所述II型壳体内设置有接线组件,所述接线组件的一端凸出设置于所述II型壳体并与所述导电片连接,所述接线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线缆连接。
本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墙体,包括第一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插座,第一本体上具有T字形第一安装槽,插座插接于第一安装槽内。
本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体,包括如上所述的墙体,所述建筑体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线缆的T字形中空I型卡条,所述I型卡条的上下端具有开口,所述I型卡条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所述I型壳体与所述I型卡条对接。
另外,根据本新型上述插座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线组件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以及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彼此独立的安装于所述II型壳体内。
根据本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II型壳体包括中空第二本体以及第一隔板,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具有3个端子孔,3个所述端子孔的中心连线构成三角形,所述第二本体的下表面具有一开口,所述第一隔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内,并将所述第二本体的中空腔分割成两部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中空腔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中空腔的另一部分,且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的一端自3个所述端子孔穿出并凸出设置于所述端子孔之外。
根据本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呈一字形,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第一端头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头连接的第一连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分别包括第一端头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头连接的第二连线端,所述第一连线端、第二连线端用于与线缆连接,所述第二连线端呈倒L形,且所述第一连线端以及第二连线端上开设线缆绑扎孔。
根据本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II型壳体还包括U形卡箍,围绕所述第一端头伸出所述端子孔的部分的外表面设置U形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能够与所述卡箍匹配,以限制所述第一端头脱离所述端子孔。
根据本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I型壳体包括2个第一横板以及夹设于2 个所述第一横板之间的中空第一竖板,所述导电片安装于所述中空第一竖板内,所述插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竖板远离所述第一横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一竖板的下表面具有一用于安装部分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本体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缺口以及第二卡槽对应,以连接所述I型壳体与所述II型壳体。
根据本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插座还包括III型壳体以及第二卡块,所述第一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位置对应的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III型壳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缺口以及所述第三卡槽对应,以连接所述I型壳体与所述III型壳体。
另外,根据本新型上述墙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由若干个砖体连接构筑而成,所述砖体为方形块体;所述砖体具有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第一榫槽,于所述第二侧面对应所述第一榫槽的位置设置第一榫头,于所述第三侧面设置第二榫槽,于所述第四侧面对应所述第二榫槽的位置设置第二榫头,所述第一榫槽和第一榫头分别上下贯通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榫槽与第一榫头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
于所述第一榫槽的侧壁顶端上开设第一竖缝槽,所述第一竖缝槽沿所述砖体高度方向上下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一榫槽的侧壁,于所述第二侧面沿所述砖体高度方向设置第二竖缝槽,所述第二竖缝槽上下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一榫头的外侧,所述第一侧面凸出于所述第一竖缝槽的侧壁顶端,所述第二竖缝槽侧壁顶端凸出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榫头的端面凸出于所述第二竖缝槽侧壁顶端;所述第一竖缝槽与所述第二竖缝槽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所述砖体上的所述第一竖缝槽与水平相邻的另一所述砖体的第二竖缝槽构成的槽。
根据本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竖缝槽包括2条,2条所述第一竖缝槽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榫槽的两相对侧壁的顶端,所述第二竖缝槽包括2条,2 条所述第二竖缝槽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榫头的两相对外侧,2条所述第一竖缝槽与水平相邻的另一所述砖体的两个第二竖缝槽构成的内外2个所述第一安装槽,其中,所述插座插接于内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供了一种新型插座,不需要对墙体进行剔凿或事先预埋接线盒,插座可根据需要自由地拼插安装到墙体上需要的位置处,提高了插座的可装配性和灵活性;
2、拼插式构筑方式使得墙体如同搭积木,快捷精确,降低了施工难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甚至避免了现场的湿作业,减少了建筑垃圾和污染;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插座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插座与插座转换件待插接示意图;
图3为爆炸图1;
图4为爆炸图2;
图5为截面图;
图6为本新型实施例中II型壳体111、接线组件以及线缆的爆炸图;
图7为本新型实施例中部分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新型实施例中II型壳体111、接线组件的组装完成仰视图;
图9为本新型实施例中部分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部分第一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新型实施例中砖体的立体图;
图12为本新型实施例中砖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及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及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底”、“前”、“上”、“倾斜”、“下”、“顶”、“内”、“水平”、“外”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机构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机构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
如图1所示,根据本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插座11,插座11的截面呈T字形,插座11包括T字形中空I型壳体110以及方形中空II型壳体111,I型壳体110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条形插孔1101,II 型壳体111安装在I型壳体110的下表面;I型壳体110内安装有与插孔1101 位置对应的多个条形导电片1102,II型壳体111内设置有接线组件(图内未标号,下面会进行详细描述),接线组件的一端凸出设置于II型壳体111并与导电片1102连接,接线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线缆2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受第一安装槽101的尺寸限制,插座11的尺寸导致插孔1101之间的间距无法与标准插座的插孔适配,此时,可以在插座11上插接具一侧与插座11上插孔1101尺寸相匹配的另一侧具有标准插座插孔的插座转换件300。
具体地,如图3-8所示,接线组件包括第一接线端子1110、第二接线端子 1111以及第三接线端子1112,第一接线端子1110以及第二接线端子1111以及第三接线端子1112彼此独立的安装于II型壳体111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线端子1110、第二接线端子1111以及第三接线端子1112可以分别用于连接火线、零线以及地线。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8,II型壳体111包括中空第二本体1113 以及第一隔板1114,第二本体1113的上表面具有3个端子孔1115,3个端子孔1115的中心连线构成三角形,第二本体1113的下表面具有一开口,第一隔板1114安装于第二本体1113内,并将第二本体1113的中空腔分割成两部分,第一接线端子1110安装于第二本体1113的中空腔的一部分,第二接线端子1111 以及第三接线端子1112安装于第二本体1113的中空腔的另一部分,且第一接线端子1110、第二接线端子1111以及第三接线端子1112的一端自3个端子孔 1115穿出并凸出设置于端子孔1115之外。
具体地,继续参照图6,第一接线端子1110呈一字形,第一接线端子1110 包括第一端头1116以及与第一端头1116连接的第一连线端1117,第一端头 1116与第一连线端1117平齐设置,第二接线端子1111以及第三接线端子1112 分别包括第一端头1116以及与第一端头1116连接的第二连线端1118,第一连线端1117、第二连线端1118用于与线缆200连接,第二连线端1118呈倒L形,且第一连线端1117以及第二连线端1118上开设线缆绑扎孔1119。
值得一提的是,继续参照图6,第一端头1116的一端的截面呈方形,用于与第一连线端1117、第二连线端1118连接,第一端头1116的另一端的截面呈梯形,用于与导电片1102抵接。第二连线端1118具有水平端以及竖直端,第二连线端1118的水平端卡接在第一端头1116的一端边角处,且第二连线端1118 的竖直端与第一端头1116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在第二接线端子1111以及第三接线端子1112安装时,第二接线端子1111以及第三接线端子1112安装于第二本体1113的中空腔的另一部分,第二接线端子1111上的第二连线端1118与第三接线端子1112上的第二连线端1118相邻且竖直端的边沿平齐。
需要说明的是,继续参照图5,导电片1102的截面呈类L形,包括横条以及竖条,其中,竖条呈中间高两侧窄的弧形,第一端头1116截面呈梯形的另一端与竖条的中部抵接,以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6-7,II型壳体111还包括U形卡箍1120,围绕第一端头1116伸出端子孔1115的部分的外表面设置U形第一卡槽1121,第一卡槽1121能够与卡箍1120匹配,以限制第一端头1116脱离端子孔1115。
更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3,I型壳体110包括2个第一横板1103以及夹设于2个第一横板1103之间的中空第一竖板1104,导电片1102安装于中空第一竖板1104内,插孔1101开设于第一竖板1104远离第一横板1103的侧面上,第一竖板1104的下表面具有一用于安装部分第二本体1113的第二安装槽1105,第二安装槽1105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缺口1106,第二本体1113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一缺口1106对应的第二卡槽1122,插座11还包括第一卡块112,第一卡块 112的形状与第一缺口1106以及第二卡槽1122对应,以连接I型壳体110与 II型壳体111。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5,插座11还包括III型壳体113以及第二卡块114,第一竖板1104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二安装槽1105位置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107,第三安装槽1107的侧壁开设有第二缺口1108,III型壳体113 的侧面开设有第三卡槽1130,第二卡块114的形状与第二缺口1108以及第三卡槽1130对应,以连接I型壳体110与III型壳体113。
本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墙体100,如图9-10所示,墙体100包括第一本体10以及如上所述的插座11,第一本体10上具有T字形第一安装槽101,插座11插接于第一安装槽101内。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0-12,第一本体10由若干个砖体102连接构筑而成,砖体102为方形块体;砖体102具有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平行,于第一侧面设置第一榫槽1020,于第二侧面对应第一榫槽1020的位置设置第一榫头1021,于第三侧面设置第二榫槽1022,于第四侧面对应第二榫槽1022的位置设置第二榫头1023,第一榫槽1020和第一榫头1021分别上下贯通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榫槽1020与第一榫头1021 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
于第一榫槽1020的侧壁顶端上开设第一竖缝槽1024,第一竖缝槽1024沿砖体102高度方向上下贯通设置于第一榫槽1020的侧壁,于第二侧面沿砖体 102高度方向设置第二竖缝槽1025,第二竖缝槽1025上下贯通设置于第一榫头 1021的外侧,第一侧面凸出于第一竖缝槽1024的侧壁顶端,第二竖缝槽1025 侧壁顶端凸出于第二侧面,第一榫头1021的端面凸出于第二竖缝槽1025侧壁顶端;第一竖缝槽1024与第二竖缝槽1025的深度相同,第一安装槽101包括砖体102上的第一竖缝槽1024与水平相邻的另一砖体102的第二竖缝槽1025构成的槽。
具体地,第一竖缝槽1024包括2条,2条第一竖缝槽1024分别设于第一榫槽1020的两相对侧壁的顶端,第二竖缝槽1025包括2条,2条第二竖缝槽 1025分别设于第一榫头1021的两相对外侧,2条第一竖缝槽1024与水平相邻的另一砖体102的两个第二竖缝槽1025构成的内外2个第一安装槽101,其中,插座11插接于内侧的第一安装槽101内。
本新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建筑体,继续参照图9,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墙体,建筑体还包括用于安装线缆200的T字形中空I型卡条13,I 型卡条13的上下端具有开口,I型卡条13的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01内,且I 型壳体110与I型卡条13对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的截面呈T字形,包括T字形中空I型壳体以及方形中空II型壳体,所述I型壳体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条形插孔,所述II型壳体安装在所述I型壳体的下表面;所述I型壳体内安装有与所述插孔位置对应的多个条形导电片,所述II型壳体内设置有接线组件,所述接线组件的一端凸出设置于所述II型壳体并与所述导电片连接,所述接线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线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以及接电模块,所述第一本体上具有T字形第一安装槽,所述接电模块的截面呈T字形,所述接电模块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接电模块包括T字形中空I型壳体以及中空II型壳体,所述I型壳体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II型壳体安装在所述I型壳体的下表面;所述I型壳体内安装有与所述插孔位置对应的多个导电片,所述II型壳体内设置有接线组件,所述接线组件的一端凸出设置于所述II型壳体并与所述导电片连接,所述接线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线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组件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以及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彼此独立的安装于所述II型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II型壳体包括中空第二本体以及第一隔板,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具有3个端子孔,3个所述端子孔的中心连线构成三角形,所述第二本体的下表面具有一开口,所述第一隔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内,并将所述第二本体的中空腔分割成两部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中空腔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中空腔的另一部分,且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的一端自3个所述端子孔穿出并凸出设置于所述端子孔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呈一字形,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第一端头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头连接的第一连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以及第三接线端子分别包括第一端头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头连接的第二连线端,所述第一连线端、第二连线端用于与线缆连接,所述第二连线端呈倒L形,且所述第一连线端以及第二连线端上开设线缆绑扎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II型壳体还包括U形卡箍,围绕所述第一端头伸出所述端子孔的部分的外表面设置U形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能够与所述卡箍匹配,以限制所述第一端头脱离所述端子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I型壳体包括2个第一横板以及夹设于2个所述第一横板之间的中空第一竖板,所述导电片安装于所述中空第一竖板内,所述插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竖板远离所述第一横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一竖板的下表面具有一用于安装部分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本体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缺口以及第二卡槽对应,以连接所述I型壳体与所述II型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III型壳体以及第二卡块,所述第一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位置对应的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III型壳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缺口以及所述第三卡槽对应,以连接所述I型壳体与所述III型壳体。
9.一种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插座,所述第一本体上具有T字形第一安装槽,所述插座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由若干个砖体连接构筑而成,所述砖体为方形块体;所述砖体具有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第一榫槽,于所述第二侧面对应所述第一榫槽的位置设置第一榫头,于第三侧面设置第二榫槽,于第四侧面对应所述第二榫槽的位置设置第二榫头,所述第一榫槽和第一榫头分别上下贯通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榫槽与第一榫头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
于所述第一榫槽的侧壁顶端上开设第一竖缝槽,所述第一竖缝槽沿所述砖体高度方向上下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一榫槽的侧壁,于所述第二侧面沿所述砖体高度方向设置第二竖缝槽,所述第二竖缝槽上下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一榫头的外侧,所述第一侧面凸出于所述第一竖缝槽的侧壁顶端,所述第二竖缝槽侧壁顶端凸出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榫头的端面凸出于所述第二竖缝槽侧壁顶端;所述第一竖缝槽与所述第二竖缝槽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所述砖体上的所述第一竖缝槽与水平相邻的另一所述砖体的第二竖缝槽构成的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缝槽包括2条,2条所述第一竖缝槽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榫槽的两相对侧壁的顶端,所述第二竖缝槽包括2条,2条所述第二竖缝槽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榫头的两相对外侧,2条所述第一竖缝槽与水平相邻的另一所述砖体的两个第二竖缝槽构成的内外2个所述第一安装槽,其中,所述插座插接于内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12.一种建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墙体;所述建筑体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线缆的T字形中空I型卡条,所述I型卡条的上下端具有开口,所述I型卡条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所述I型壳体与所述I型卡条对接。
CN201921964591.9U 2019-11-13 2019-11-13 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Active CN211182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64591.9U CN211182735U (zh) 2019-11-13 2019-11-13 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64591.9U CN211182735U (zh) 2019-11-13 2019-11-13 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2735U true CN211182735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5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64591.9U Active CN211182735U (zh) 2019-11-13 2019-11-13 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27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7604A (zh) * 2019-11-13 2020-04-03 金点石(北京)建筑设计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7604A (zh) * 2019-11-13 2020-04-03 金点石(北京)建筑设计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CN110957604B (zh) * 2019-11-13 2021-06-29 金点石(北京)建筑设计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82735U (zh) 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CN110957604B (zh) 插座、墙体及建筑体
CN209799569U (zh) 一种装配式围墙
CN214144232U (zh) 一种带有隔音功能的装配式墙面
CN210369519U (zh) 吊顶组件、龙骨系统和建筑体
CN210659695U (zh) 门窗框组件、建筑墙体以及建筑体
CN110984422B (zh) 墙体以及具有该墙体的建筑物
CN210369476U (zh) 一种装配式保温节能幕墙
CN112376747A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内部可铺设线路的装配式隔墙
CN110905165B (zh) 管道井、建筑体及构筑方法
CN211899040U (zh) 墙体以及具有该墙体的建筑物
CN113136989A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齿槽式连接结构
CN215926332U (zh) 可拆卸装配式墙板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11691287U (zh) 一种立体式加装电梯钢架
CN219365032U (zh) 一种拆装简易的装配式墙板
CN110397211B (zh) 吊顶组件、龙骨系统和建筑体
CN214785300U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用墙板及其钢结构墙体系统
CN219491718U (zh) 建筑模板组件
CN216109141U (zh) 一种轻钢房屋型材单元
CN112832409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复合墙体
CN218176456U (zh) 一种组合式grc墙板
CN219011536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相邻墙板连接结构
CN219773274U (zh) 一种条板隔墙及其安装固定结构
CN218881428U (zh) 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龙骨体系的装配式墙板
CN220565511U (zh) 一种具有榫卯安装结构的幕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