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1854U - 多相电感器 - Google Patents

多相电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1854U
CN211181854U CN202020145523.6U CN202020145523U CN211181854U CN 211181854 U CN211181854 U CN 211181854U CN 202020145523 U CN202020145523 U CN 202020145523U CN 211181854 U CN211181854 U CN 211181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shell
coil winding
concave position
multiphase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55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新快
王楚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shidun Electronic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shidun Electronic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shidun Electronic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shidun Electronic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455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1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1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1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相电感器包括外壳与至少三个电感单元;外壳的周壁之间形成安装凹位,电感单元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线圈绕组;第一磁体设置于安装凹位内,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相对设置,线圈绕组设于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线圈绕组沿卷绕在第一磁体的磁柱的外周;灌封层附着于安装凹位内并位于周壁与电感单元之间。第一磁体固定在外壳的安装凹位内并以树脂灌封,第一磁体表侧表面的整体与树脂粘合,多个电感单元之间相互独立而具有间隔,第一磁体表侧表面、外周表面、线圈绕组的一部分均与树脂粘合,树脂则灌封安装凹位的整体空间,有效增大电感单元、灌封层与外壳之间的热传递面积,提升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多相电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相电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三相电感器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三个线圈绕组,第一磁体中部具有三个第一磁柱,第二磁体中部具有三个第二磁柱,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相对地固接,每个第一磁柱与一个第二磁柱对接,线圈绕组卷绕在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
三相电感器电流阻抗值及工作电流大,在长时间工作后产生较大发热量,磁体为线圈绕组上热量的主要传递媒介。现有的该种三相电感器存在的问题是,三相电感器为缩小体积,三相线圈绕组共用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表侧面积减小和三相线圈绕组之间距离减小均导致热量无法及时传递至空气媒介,热量累积在三相电感器上,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损耗增大,电感器无法达到它应有的电气特性,甚至造成三相电感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多相电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相电感器包括外壳与至少三个电感单元;外壳具有周壁,周壁之间形成安装凹位,安装凹位的入口的朝向为第一方向;电感单元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线圈绕组;第一磁体设置于安装凹位内,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形成线圈绕组空间,第一磁体具有位于线圈绕组空间中的磁柱;线圈绕组设置于线圈绕组空间内,线圈绕组沿第一方向卷绕在磁柱的外周;多相电感器还包括灌封层,灌封层附着于安装凹位内并位于周壁与电感单元之间。
由上述方案可见,外壳用于屏蔽以及散热,第一磁体固定在外壳的安装凹位内并以树脂灌封,第一磁体表侧表面的整体与树脂粘合,多个电感单元之间相互独立而具有间隔,因此第一磁体的外周表面的整体与树脂粘合,线圈绕组的一部分与树脂粘合,树脂则灌封安装凹位的整体空间,以上设置能有效增大电感单元、灌封层与外壳之间的热传递面积,从而使线圈绕组的热量充分到达外壳并散发到空气媒介。
进一步的方案是,外壳在安装凹位的底部形成网格体,电感单元固定在网格体上,灌封层附着于网格体上。
由上可见,此设置能提高灌封层与外壳之间的粘合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外壳具有底壁,周壁密封连接在底壁的外周边缘;网格体凸起于底壁的内表面上。
由上可见,此设置能进一步增大灌封层与外壳之间的热传递面积,进一步提高电感器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的方案是,网格体上形成多个网口,网口连通于安装凹位与外壳的外部之间;多相电感器还包括散热板,散热板与网格体固定连接并从外壳的外侧遮挡网格体,灌封层通过网口附着在散热板上。
由上可见,采用导热率更高的散热板与灌封层接触能提高热传递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是,网格体上具有多个连接凸起,散热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凸起与连接孔配合。
由上可见,此设置能提高散热板与连接凸起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多相电感器结构更稳固。
进一步的方案是,多相电感器还包括导电端子,线圈绕组具有引出端;导电端子插装于外壳上,引出端夹紧于导电端子与外壳之间。
由上可见,线圈绕组引出端与外壳之间的固定以及引出端与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同时完成,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是,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电连接部、第一夹持部和插装部,第一夹持部具有第一夹持面,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一夹持部相对设置;外壳具有第三夹持面和第一插孔;插装部插入第一插孔,引出端抵接于第一夹持面与第三夹持面之间。
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导电端子包括第二电连接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具有第二夹持面;外壳具有第四夹持面和第二插孔,第二插孔为通孔;第二电连接部穿过第二插孔,引出端抵接于第二夹持面与第四夹持面之间。
由上可见,以上两种设置,在完成引出端固定、引出端与导电端子电连接的同时,能分别满足导电端子不同朝向的设计要求。
进一步的方案是,外壳包括连接臂,连接臂从周壁的外侧伸出;连接臂内具有端子凹位,端子凹位与安装凹位连通;引出端和导电端子位于端子凹位中,灌封层位于端子凹位中,灌封层覆盖引出端和导电端子。
由上可见,此设置使导电端子与引出端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同时导热效果更好,灌封层与外壳之间粘结更稳固,多相电感器结构更紧密。
进一步的方案是,线圈绕组采用扁平线圈制作。
由上可见,扁平线圈具有更好地散热效果,使得电感器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相电感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相电感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相电感器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相电感器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多相电感器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相电感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相电感器为三相电感器,三相电感器由外壳1、三个电感单元2、六个导电端子3和灌封层8组成。外壳1具有周壁11,周壁11之间形成安装凹位100,安装凹位100的入口101(图2示)朝向z轴正向,外壳1在y轴方向上延伸成长形,三个电感单元2沿y轴方向布置并固定在安装凹位100中,且外壳1与三个电感单元2之间通过灌封层8相互粘合。六个导电端子3则插装在外壳1上。
结合图1和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相电感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每个电感单元2均由沿z轴正向依次结合的绝缘片25、第一磁体21、绝缘膜24、线圈绕组23和第二磁体22构成,绝缘片25采用nomex材料,绝缘膜24采用PI材料制成,线圈绕组23采用扁平线圈制作而成。
第一磁体21具有第一壁体211、从第一壁体211上沿z轴正向(即第一方向)凸起的三道第一支撑壁212以及磁柱213,磁柱213位于第一壁体211的中央处,三道第一支撑壁212位于磁柱213的外周;第二磁体22具有第二壁体221、从第二壁体221上沿z轴负向凸起的三道第二支撑壁222。第一壁体211的外周形成半圆形的第一凹位215,第二壁体221的外周形成半圆形的第二凹位225。
第一壁体21和第二磁体22相对而结合,三道第一支撑壁212与三道第二支撑壁222相互固定,第一壁体211与第二壁体221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容纳线圈绕组23的线圈绕组空间200。绝缘片25粘贴在第一壁体21的下表面,绝缘膜24粘贴在第一壁体21上朝向线圈绕组空间200的上表面,线圈绕组23为于线圈绕组空间300内并沿z轴方向卷绕在磁柱213的外周。
再结合图3,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外壳1为铝合金壳体,外壳1由周壁11、底壁12和六个端子座15组成。周壁11密封连接在底壁12的外周边缘,六个端子座15从底壁12的边缘处沿z轴正向凸起,且六个端子座15分别位于安装凹位100的相对两侧,端子座15与周壁11密封连接。
底壁12朝向安装凹位100的内表面上形成凸起的网格体13,网格体13连接于周壁11各个方向的内表面之间,网格体13上形成多个网口131。网格体13在安装凹位100的中部凸起形成阻隔壁14,在网格体13于周壁1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限位凸起142。
三个电感单元2沿y轴方向固定在安装凹位100内。第一磁体21固定在安装凹位142内,第一磁体21限制在阻隔壁14与限位凸起142之间,第一磁体21朝向的表侧表面朝向底壁12,第一磁体21的外周表面朝周壁11。相邻的两个第一磁体21之间由阻隔壁14阻隔。此后采用树脂对安装凹位100进行灌封而形成灌封层8,灌封层8粘结、附着在底壁12、周壁11、网格体13、第一磁体21以及线圈绕组23之间。
端子座15的顶部具有第三夹持面151和分别位于第三夹持面151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插孔152,第三夹持面151为平面,第一插孔152沿z轴方向延伸。
导电端子3呈Y型,导电端子3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电连接部32、第一夹持部31和插装部33组成,第一夹持部31沿y轴方向延伸成长形,两个插装部33分别从第一夹持部31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沿z轴负向伸出,第一电连接部32从第一夹持部31沿z轴正向伸出。第一夹持部31上具有第一夹持面311,第一夹持面311为朝向z轴负向的平面。插装部33上具有用于加固插装的凸点331。
电感单元2固定于安装凹位100后,此时线圈绕组23的引出端231位于端子座15顶部的第三夹持面151上,此时将导电端子3插入到端子座15上,插装部33插入第一插孔152后,扁平的引出端231则夹紧于导电端子3与外壳1之间,引出端231与外壳1之间的固定以及引出端231与导电端子3的电连接同时完成,提高生产效率。
铝合金制成的外壳1用于屏蔽以及散热,第一磁体21固定在外壳1的安装凹位100内并以树脂灌封,第一磁体21表侧表面的整体与树脂粘合,多个电感单元2之间相互独立而具有间隔,因此第一磁体21的外周表面的整体与树脂粘合,线圈绕组23的一部分与树脂粘合,树脂则灌封安装凹位100的整体空间,以上设置就能效增大电感单元2、灌封层8与外壳1之间的热传递面积,从而使线圈绕组23的热量充分到达外壳1并散发到空气媒介。
多相电感器第二实施例
参加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相电感器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相电感器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结构分解图。本实施例中,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的引出方向要求为外壳4第一侧的三个导电端子朝z轴正向,另一侧的三个导电端子朝z轴负向。
因此,本实施例中,外壳4包括连接臂42,连接臂42从周壁41的外侧伸出;连接臂42内具有端子凹位420,端子凹位420与安装凹位400连通。连接臂42上形成沿z轴方向贯穿的第二插孔421,第二插孔421为通孔,连接臂42的底壁具有朝向端子凹位420的第四夹持面422;导电端子3由直角弯折相连的第二夹持部51和第二电连接部52组成,第二夹持部51具有第二夹持面511。
线圈绕组63的引出端631和导电端子5位于端子凹位420中,第二电连接部52穿过第二插孔421,引出端631被夹紧于第二夹持面511与第四夹持面422之间。由于端子凹位420与安装凹位400沿水平方向连通,灌封树脂时,树脂同时填充于安装凹位400和端子凹位420中,灌封层8覆盖引出端631和导电端子3。
另外,本实施例中,外壳4不具有底壁,网格体43的网口431连通于安装凹位400与外壳4的外部之间。本实施例还包括散热板7,散热板7为不锈钢板,散热板7上设有多个连接孔71。网格体43上具有多个连接凸起432,散热板7与网格体13之间通过连接凸起432和连接孔71之间的配合相互固定。散热板7从外壳4的外侧遮挡网格体43,灌封层通过网口431附着在散热板7上。采用导热率更高的散热板7与灌封层接触能提高热传递效率。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多相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壳与至少三个电感单元;
所述外壳具有周壁,所述周壁之间形成安装凹位,所述安装凹位的入口的朝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电感单元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线圈绕组;
所述第一磁体设置于所述安装凹位内,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形成线圈绕组空间,所述第一磁体具有位于所述线圈绕组空间中的磁柱;
所述线圈绕组设置于所述线圈绕组空间内,所述线圈绕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卷绕在所述磁柱的外周;
所述多相电感器还包括灌封层,所述灌封层位于所述安装凹位内并附着于所述周壁与所述电感单元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在所述安装凹位的底部形成网格体,所述电感单元固定在所述网格体上,所述灌封层附着于所述网格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相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底壁,所述周壁密封连接在所述底壁的外周边缘;
所述网格体凸起于所述底壁的内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相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格体上形成多个网口,所述网口连通于所述安装凹位与所述外壳的外部之间;
所述多相电感器还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网格体固定连接并从所述外壳的外侧遮挡所述网格体,所述灌封层通过所述网口附着在所述散热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相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格体上具有多个连接凸起,所述散热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连接孔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相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相电感器还包括导电端子,所述线圈绕组具有引出端;
所述导电端子插装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引出端夹紧于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外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相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电连接部、第一夹持部和插装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第一夹持面,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一夹持部相对设置;
所述外壳具有第三夹持面和第一插孔;
所述插装部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所述引出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三夹持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相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二电连接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第二夹持面;
所述外壳具有第四夹持面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为通孔;
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二插孔,所述引出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夹持面与所述第四夹持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相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从所述周壁的外侧伸出;
所述连接臂内具有端子凹位,所述端子凹位与所述安装凹位连通;
所述引出端和所述导电端子位于所述端子凹位中,所述灌封层位于所述端子凹位中,所述灌封层覆盖所述引出端和所述导电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相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绕组采用扁平线圈制作。
CN202020145523.6U 2020-01-21 2020-01-21 多相电感器 Active CN211181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5523.6U CN211181854U (zh) 2020-01-21 2020-01-21 多相电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5523.6U CN211181854U (zh) 2020-01-21 2020-01-21 多相电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1854U true CN211181854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0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5523.6U Active CN211181854U (zh) 2020-01-21 2020-01-21 多相电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18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278A1 (zh) * 2020-01-21 2021-07-29 益仕敦电子(珠海)有限公司 多相电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278A1 (zh) * 2020-01-21 2021-07-29 益仕敦电子(珠海)有限公司 多相电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79238B2 (en)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act high current inductor coil
JP2569556Y2 (ja) 大電流チョークコイル
CN211181854U (zh) 多相电感器
CN111192743A (zh) 多相电感器
CN216774539U (zh) Dc滤波模块
CN115189436A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0865846U (zh) 多路开关电源变压器
CN209982915U (zh) 车载电源磁性元器件集成模块
CN220774093U (zh) 一种高频三相电感器
CN212209364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的磁路机构
CN220933867U (zh) 一种灌封逆变电感
CN214753270U (zh) 一种低损耗散热佳的贴片电感器
CN211208168U (zh) 一种大功率排感
JP6573527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ユニット
CN218214941U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
CN216054202U (zh) 电感器件、电路板及空气调节器
CN218161845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9393135U (zh) 一种变压器
CN211208151U (zh) 一种多联式大功率排感
WO2023093562A1 (zh) 功率模块和电器设备
CN216980364U (zh) 一种薄膜电容器
CN218300959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9740211U (zh) 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18300961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8300960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