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0461U - 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 - Google Patents

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0461U
CN211170461U CN201922092630.7U CN201922092630U CN211170461U CN 211170461 U CN211170461 U CN 211170461U CN 201922092630 U CN201922092630 U CN 201922092630U CN 211170461 U CN211170461 U CN 211170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ection portion
clamping structure
preform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926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雷震
刘二明
张庆龙
张明
蔡涛
谈立君
伍鹏程
王友志
秦霏
徐军
王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Optical Fiber Qian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Optical Fiber Qian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Optical Fiber Qian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tze Optical Fiber Qian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926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0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0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0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Treatment Of Glass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涉及光纤加工领域。该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段部、球形的第二段部、圆柱形的第三段部及预制棒母棒,第三段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部的一端和预制棒母棒相连,第二段部设于第一段部的中部,第三段部的直径大于第一段部的直径。本申请提供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能够使机械臂在取棒和架棒时更稳定,容差率更高,大大提高了作业时的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制造的高效化和批量化,机械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正在逐渐的代替人工操作,在大尺寸预制棒母棒的拉伸作业时,随着原材料尺寸和重量的增加,传统的人工搬运和架设的难度和风险逐渐增大,因此亟需高自动化的机械装置代替人工进行大尺寸预制棒母棒和预制棒芯棒的搬运和架设作业。
在拉伸大尺寸预制棒母棒时,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原料同时方便预制棒母棒的架设,需要在大尺寸预制棒母棒的端部熔接延长棒,一般使用的延长棒都是两节式的圆柱状玻璃棒,人工搬运时,操作人员可握住延长棒体进行操作,机械手臂也可以在大尺寸预制棒母棒处于竖直状态时,将延长棒紧紧夹握住从而进行水平和垂直移动,最终将大尺寸预制棒母棒挂在一个固定的金属挂钩上完成架设作业。但采用这种夹握式的方法架设大尺寸预制棒母棒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挂棒时支点错位或者松动,那么机械手臂在松开夹持端的时候,整个棒体就失去了支撑点会直接从高空掉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能够提高机械臂夹持时的稳定性,并有效的提高作业安全系数。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段部、球形的第二段部、圆柱形的第三段部及预制棒母棒,第三段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部的一端和预制棒母棒相连,第二段部设于第一段部的中部,第三段部的直径大于第一段部的直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段部的外壁开设有至少一条沿第一段部轴向延伸的卡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卡槽内设有卡柱,卡柱的两端分别与卡槽的两侧内壁卡接,卡柱和卡槽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卡槽的延伸方向和卡柱的延伸方向垂直布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三段部的外壁开设有至少一条沿第一段部轴向延伸的卡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段部的直径为20~50mm,长度为300~600mm。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段部的直径为25~60mm,第二段部距第一段部的端面的距离为100~400mm。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三段部的直径为50~80mm,长度为200~400mm。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段部、第二段部及第三段部的端面和侧面均为光滑的抛光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段部的一端外壁设有一贯穿的圆柱销孔,圆柱销孔设于第一段部远离第三段部的一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段部远离第三段部一端的端面与圆柱销孔之间的距离为10~30mm,圆柱销孔的孔径为10~30mm。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预制棒母棒的直径为80~130mm。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段部、球形的第二段部、圆柱形的第三段部及预制棒母棒,第三段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部的一端和预制棒母棒相连,第二段部设于第一段部的中部,第三段部的直径大于第一段部的直径。本申请提供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能够使机械臂在取棒和架棒时更稳定,容差率更高,大大提高了作业时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械臂取用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械臂取用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第一段部;101、圆柱销孔;110、第二段部;111、卡槽;112、卡柱;113、间隙;120、第三段部;130、预制棒母棒;200、托举夹头;210、辅助夹持夹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段部100、球形的第二段部110及圆柱形的第三段部120,第三段部1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部100的一端和预制棒母棒130相连,第二段部110设于第一段部100的中部,第三段部120的直径大于第一段部100的直径,第一段部100的直径为40mm,长度为500mm,第二段部110的直径为60mm,第二段部110距第一段部100远离第三段部一端端面的距离为300mm,第三段部120的直径为80mm,长度为400mm,第一段部100、第二段部110及第三段部120的端面和侧面均为光滑的抛光面,第一段部100的一端外壁设有一贯穿的圆柱销孔101,圆柱销孔101设于第一段部100远离第三段部120的一端,第一段部100远离第三段部120一端的端面与圆柱销孔101之间的距离为20mm,圆柱销孔101的孔径为10mm,预制棒母棒130的直径为130m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将传统的机械臂夹握式的抓棒形式改变为托举-夹持式抓棒,使得机械臂在取棒和架棒时更容易控制且容差率更高,同时大大的提高了作业时的安全系数,减少了因单一夹握方式所存在的缺陷以及带来的安全隐患。
如图2和图3所示,该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使用时机械臂通过托举夹头200和辅助夹持夹头210进行取棒和架棒。托举夹头200为固定式的夹头,其设计的尺寸正好能够将第二段部110托住;辅助夹持夹头210为气动夹头,在使用前,其两个卡爪为打开的状态,待托举夹头200将延长棒的球体托起后,辅助夹持夹头210会慢慢合拢,将第一段部100夹住,以防止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前后左右晃动。
机械臂夹持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的步骤为:一、取棒:机械臂将托举夹头200的水平位置调整到延长棒球体下方,然后从侧面慢慢伸入到延长棒内,使托举夹头200移动到第二段部110的正下方,缓慢提升机械臂,托举夹头200托住第二段部110,带着整个待拉伸预制棒母棒上升;上升一小段距离后停止上升,控制辅助夹持夹头210两边的夹头慢慢收拢将延长棒的第一段部100夹持住,使其不会晃动;最后机械臂继续上升,完全稳定地抓住待拉伸预制棒母棒棒体后再进行水平移动;二、架棒:将插销插入至第一段部100上的圆柱销孔101,操作机械臂将待拉伸预制棒母棒移动到挂钩的正前方,使插销水平地与沟槽上方的间隙对齐,机械臂缓慢向挂钩方向移动,使插销移动到沟槽的正上方,然后机械手缓慢下降,使插销恰好落入沟槽内;松开辅助夹持夹头210,机械臂再下降,托举夹头200稍微脱离延长棒的球状结构,整个棒体悬挂在挂钩上,通过插销来进行支撑;确认挂点准确无异常后,继续降低机械手臂,直至托举夹头200完全脱离延长棒的球状结构,再将机械手臂平移出来,完成挂棒过程。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段部110的外壁开设有一条沿第一段部100轴向延伸的卡槽111,卡槽111内均设有卡柱112,卡柱11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卡槽111的两侧内壁卡接,卡柱112和卡槽111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113,卡槽111的延伸方向和卡柱112的延伸方向垂直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在球形的第二段部110的外壁开设有沿第一段部100轴向延伸的卡槽111,当使用机械臂的托举夹头200托住第二段部110时,可以通过托举夹头200上设置的凸块伸入第二段部110外壁开设的两条卡槽111内进行卡接,从而将第二段部110和托举夹头200之间实现周向相对固定,避免光线预制棒拉丝过程中第二段部110和托举夹头200之间产生相对旋转运动,此外,通过在卡槽111内设置卡柱112,还可以在托举夹头200上的凸块设置限位槽与卡柱112卡接,进而提高托举夹头200对第二段部110的卡接限位作用,保证托举夹头200稳定的固定第二段部11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段部110的外壁还可以开设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2条、3条、4条或4条以上的卡槽111。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段部、球形的第二段部、圆柱形的第三段部及预制棒母棒,所述第三段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段部的一端和预制棒母棒相连,所述第二段部设于所述第一段部的中部,所述第三段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段部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部的外壁开设有至少一条沿所述第一段部轴向延伸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内设有卡柱,所述卡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槽的两侧内壁卡接,所述卡柱和所述卡槽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卡槽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卡柱的延伸方向垂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部的直径为20~50mm,长度为300~6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部的直径为25~60mm,所述第二段部距所述第一段部的端面的距离为100~4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部的直径为50~80mm,长度为200~4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部、所述第二段部及所述第三段部的端面和侧面均为光滑的抛光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部的一端外壁设有一贯穿的圆柱销孔,所述圆柱销孔设于所述第一段部远离所述第三段部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部远离所述第三段部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圆柱销孔之间的距离为10~30mm,所述圆柱销孔的孔径为10~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棒母棒的直径为80~130mm。
CN201922092630.7U 2019-11-28 2019-11-28 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 Active CN211170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2630.7U CN211170461U (zh) 2019-11-28 2019-11-28 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2630.7U CN211170461U (zh) 2019-11-28 2019-11-28 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0461U true CN211170461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9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92630.7U Active CN211170461U (zh) 2019-11-28 2019-11-28 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04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1526A (zh) * 2021-08-02 2021-11-16 富通集团(嘉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芯棒的加工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1526A (zh) * 2021-08-02 2021-11-16 富通集团(嘉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芯棒的加工工艺
CN113651526B (zh) * 2021-08-02 2023-02-10 富通集团(嘉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芯棒的加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70461U (zh) 待拉伸预制棒母棒夹持结构
CN103803407A (zh) 起吊置于电极托盘里电极的吊具及方法
CN107434210A (zh) 一种船舶用吊钩
CN203890224U (zh) 一种光纤预制棒吊挂装置及光纤拉丝装置
CN115403263B (zh) 光纤预制棒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设备
CN218642249U (zh) 一种便于支撑的高温环锻件吊装装置
CN203602229U (zh) 钢筋盘卷芯轴起吊钩
CN105502145A (zh)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吊具及吊装架
CN102001583A (zh) 半自动吊砖夹具
CN102423839A (zh) 汽轮机焊接转子翻转的辅助工具
JP5520640B2 (ja) 母材の着脱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CN205820693U (zh) 多自由度钢锭脱模吊具
CN212531986U (zh) 一种用于搪瓷反应釜盖的吊具
CN207811062U (zh) 一种核电厂混凝土桶型处置容器的专用吊具
CN208594199U (zh) 翻转小车、提升小车及soot棒自动翻转提升车
CN108100857B (zh) 一种核电厂混凝土桶型处置容器的专用吊具
CN109129521B (zh) 一种机械手夹放装置及熔模铸造制壳机械手
CN113927579B (zh) 基于工业机器人用智能制造设备
CN201980854U (zh) 半自动吊砖夹具
CN202414964U (zh) 一种行车吊装辅助装置
CN217025022U (zh) 一种钢结构加工用稳定升降装置
CN211198364U (zh) 一种简易提升夹具
CN210012491U (zh) 一种石材吊装夹具
CN220449520U (zh) 一种铸造通用坩埚吊装工装
CN216235635U (zh) 一种自动涨紧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