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7213U - 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7213U
CN211167213U CN201921798425.6U CN201921798425U CN211167213U CN 211167213 U CN211167213 U CN 211167213U CN 201921798425 U CN201921798425 U CN 201921798425U CN 211167213 U CN211167213 U CN 211167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ounting
shell
motorcycle
mounting plate
fe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84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angchua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angchua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angchua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angchua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984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7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7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7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挡泥板本体和与摩托车车架固定连接的车架安装板,挡泥板本体通过车架安装板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上;挡泥板本体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车架安装板包括与左壳体转动连接的左车架安装板和与右壳体转动连接的右车架安装板。本实用新型的挡泥板本体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左壳体和右壳体,人们将左壳体和右壳体拆开,然后使左壳体向左车架安装板外转动以向左边翻开,使右壳体向右车架安装板外转动以向右边翻开,从而使挡泥板本体内部凹处暴露出来,再对挡泥板本体内部凹处进行清洗,从而为清洗后挡泥板增加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挡泥板安装在摩托车后轮上,用于遮挡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后轮高速运动带起的水、污泥等污物,防止污物飞溅到摩托车车身及驾驶员身上。
通常摩托车后挡泥板是一个壳状类结构,后挡泥板横截面为内凹状,内凹形可阻隔大量的泥土;但同时在清洗时,挡泥板内凹处不便于清洗,使泥土容易堆积,影响摩托车的行驶;而且后挡泥板一般由螺栓固定安装,需清洗后挡泥板时,需要借助工具来拆卸安装,费时费力,很不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以解决现有技术后挡泥板清洗不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挡泥板本体以及与摩托车车架固定连接的车架安装板,挡泥板本体通过车架安装板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上;挡泥板本体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车架安装板包括与左壳体转动连接的左车架安装板和与右壳体转动连接的右车架安装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挡泥板本体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左壳体和右壳体,人们将左壳体和右壳体拆开,然后使左壳体向左车架安装板外转动以向左边翻开,使右壳体向右车架安装板外转动以向右边翻开,从而使挡泥板本体内部凹处暴露出来,再对挡泥板本体内部凹处进行清洗,从而为清洗后挡泥板增加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右壳体上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对接柱,对接柱的侧壁上均设有卡柱;左壳体上开设有与对接柱一一对应的对接槽,对接槽上开设有与卡柱配合的卡槽;对接柱与卡柱能够一起插入对接槽中;
后挡泥板还包括将左壳体与右壳体锁紧的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具有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锁紧状态时,卡柱与卡槽卡接配合,解锁状态时,卡柱能够脱离卡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对接柱和对接槽、卡柱和卡槽的使左壳体和右壳体卡接且可拆卸,结构简单,设置锁紧结构将卡接的左壳体和右壳体锁紧以固定在一起,成为挡泥板本体以遮挡污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锁紧结构包括与右壳体横向滑动连接的插销,插销卡设在右壳体上,左壳体上设有横向设置的插孔;
横向滑动插销,锁紧状态时,插销穿入左壳体插孔中;解锁状态,插销脱离左壳体插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紧和解锁时进行横向滑动插销,操作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左壳体和左车架安装板通过铰链、合页或转轴转动连接;右壳体和右车架安装板也通过铰链、合页或转轴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左壳体/右壳体与左车架安装板/右车架安装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左壳体/右壳体上固接有第一轴套,左车架安装板/右车架安装板上固接有第二轴套,转轴贯穿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转轴的两端设有挡帽。
轴套与转轴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左壳体和右壳体上各固接一个第一轴套,左车架安装板和右车架安装板上各固接两个第二轴套,第一轴套位于两个第二轴套的中间。
相比设置一个第一轴套和一个第二轴套,上述方案使得连接更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右壳体第一轴套与右车架安装板第二轴套之间均具有间隙,从前至后依次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中设有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间隙中设有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起复位作用,滑动插销解锁后,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用于使卡柱自动脱离卡槽,无需人工操作,增加拆卸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卡柱设在对接柱侧壁的后方,第一弹性件为拉簧,第二弹性件为压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对接柱沿右壳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挡泥板本体设为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左壳体和右壳体,且左壳体/右壳体与左车架安装板/右车架安装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解锁状态时,左壳体可以绕转轴向左外转动,右壳体可以绕转轴向右外转动,从而将左壳体和右壳体翻开,对挡泥板本体内部凹处进行清洗,从而为清洗增加便利性。左壳体与右壳体卡接,并用插销固定,以此提高安装和拆卸的速度,增加便捷性。设置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弹性件,滑动插销解锁后,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用于使卡柱自动脱离卡槽,无需人工操作,进一步增加拆卸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摩托车后挡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局部剖示意图,锁紧结构处于锁紧状态。
图3是图2中的锁紧结构处于解锁状态,卡柱脱离卡槽的状态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挡泥板本体10、左壳体11、对接槽111、卡槽112、插孔113、右壳体12、对接柱121、卡柱122、滑槽123、插销13、第一轴套1a、左车架安装板21、右车架安装板22、第二轴套2a、安装孔2b、转轴30、挡帽31、第一弹性件41、第二弹性件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其包括挡泥板本体10以及与摩托车车架固定连接的车架安装板,挡泥板本体10通过车架安装板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上。具体地,挡泥板本体10由塑料制成,其包括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可拆卸固定连接。
车架安装板包括与左壳体11转动连接的左车架安装板21和与右壳体12转动连接的右车架安装板22。左车架安装板21和右车架安装板22上均设有两个安装孔2b,螺栓穿过安装孔2b将左车架安装板21和右车架安装板22固定在摩托车车架上。实际中,左壳体11和左车架安装板21可通过铰链、合页或转轴30转动连接,右壳体12和右车架安装板22也可通过铰链、合页或转轴30转动连接。
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常态时,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固定连接成为挡泥板本体10,遮挡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后轮高速运动带起的污物。当需要清洗后挡泥板时,将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拆开,然后使左壳体11向左车架安装板21外转动,使右壳体12向右车架安装板22外转动,即将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向外翻开,使其内部凹处暴露出来,再对挡泥板本体10内部凹处进行清洗,为清洗增加便利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右壳体12上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对接柱121,比如一体注塑成型,优选对接柱121沿右壳体1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对接柱121的侧壁上垂直设有卡柱122,比如卡柱122一体注塑成型在对接柱121侧壁的后方。左壳体11上开设有与对接柱121一一对应的对接槽111,对接槽111上开设有与卡柱122配合的卡槽112,对接柱121与卡柱122能够一起插入对接槽111中。卡柱122与对接柱121一起卡入对接槽111中,然后使右壳体12相对左壳体11向后滑动,便可将卡柱122卡入卡槽112中。
该后挡泥板还包括将左壳体11与右壳体12锁紧的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具有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锁紧状态时,卡柱122与卡槽112卡接配合,解锁状态时,卡柱122能够脱离卡槽112,该锁紧结构用于防止锁紧状态时卡柱122脱离卡槽112。
具体地,锁紧结构包括与右壳体12横向滑动连接的插销13,插销13卡设在右壳体12上,左壳体11上设有横向设置的插孔113;比如在右壳体12的最前端(图2中的上为前,下为后)开设有滑槽123,插销13卡在滑槽123中并可在滑槽123中横向滑动,插销13上设有便于人们拿持的把手。横向滑动插销13,锁紧状态时,如图2所示,卡柱122卡入卡槽112中,插销13穿入左壳体11插孔113中;解锁状态,如图3所示,插销13脱离左壳体11插孔113,然后使右壳体12向前滑动便可使卡柱122脱离卡槽112。
如图2所示,锁紧状态时,卡柱122与卡槽112卡接配合,插销13穿入左壳体11插孔113中,从而使得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能够固接在一起。需要拆开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时,结合图3所示,先使锁紧机构处于解锁状态,具体为向右滑动插销13,插销13脱离插孔113。然后相对左壳体11使右壳体12向前滑动,从而使卡柱122脱离卡槽112而位于对接槽111中;接下来使右壳体12向右运动,以使对接柱121脱离对接槽111,使左壳体11与右壳体12分开,再向外翻开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即可。清洗完毕后,安装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在此不赘述。
由于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均由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发生弹性变形便可将对接柱121卡入对接槽111中,将卡柱122卡入卡槽112中。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右壳体12和右车架安装板22通过转轴30转动连接,右壳体12上固接有第一轴套1a,右车架安装板22上固接有第二轴套2a,转轴30贯穿第一轴套1a和第二轴套2a,转轴30的两端设有挡帽31进行轴向限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右壳体12上固接一个第一轴套1a,右车架安装板22上固接两个第二轴套2a,第一轴套1a位于两个第二轴套2a的中间。应当指出,左壳体11与左车架安装板21也可常用上述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赘述。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右壳体12第一轴套1a与右车架安装板22第二轴套2a之间均具有间隙,从前至后依次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中设有套设在转轴30上的第一弹性件41,和/或第二间隙中设有套设在转轴30上的第二弹性件42。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时设置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比如第一弹性件41为拉簧,第二弹性件42为压簧,拉簧的前端与第二轴套2a固接,拉簧的后端与第一轴套1a固接,压簧的前端与第一轴套1a固接,压簧的后端与第二轴套2a固接。
锁紧状态时,第一弹性件41处于拉伸状态,第二弹性件42处于压缩状态;向右滑动插销13,插销13离开插孔113后,被拉伸的第一弹性件41和被压缩的第二弹性件42恢复形变,从而使右壳体12向前运动,使卡柱122自动脱离卡槽112。
应当指出,当卡柱122设在对接柱121侧壁的前方时,第一弹性件41为压簧,第二弹性件42为拉簧。实际中,可也将弹性件的结构设在左壳体11与左车架安装板21之间,其原理与上述相同,在此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的实施方式”、“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包括挡泥板本体以及与摩托车车架固定连接的车架安装板,所述挡泥板本体通过车架安装板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本体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安装板包括与所述左壳体转动连接的左车架安装板和与所述右壳体转动连接的右车架安装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壳体上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对接柱,所述对接柱的侧壁上均设有卡柱;所述左壳体上开设有与对接柱一一对应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柱配合的卡槽;所述对接柱与卡柱能够一起插入对接槽中;
所述后挡泥板还包括将左壳体与右壳体锁紧的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具有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锁紧状态时,所述卡柱与卡槽卡接配合,解锁状态时,所述卡柱能够脱离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与右壳体横向滑动连接的插销,插销卡设在右壳体上,所述左壳体上设有横向设置的插孔;
横向滑动所述插销,所述锁紧状态时,插销穿入所述左壳体插孔中;所述解锁状态,插销脱离左壳体插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和左车架安装板通过铰链、合页或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右壳体和右车架安装板也通过铰链、合页或转轴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右壳体与左车架安装板/右车架安装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左壳体/右壳体上固接有第一轴套,左车架安装板/右车架安装板上固接有第二轴套,所述转轴贯穿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转轴的两端设有挡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上各固接一个所述第一轴套,所述左车架安装板和右车架安装板上各固接两个所述第二轴套,第一轴套位于两个第二轴套的中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壳体第一轴套与右车架安装板第二轴套之间均具有间隙,从前至后依次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中设有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间隙中设有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二弹性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设在对接柱侧壁的后方,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压簧。
9.如权利要求2-8之一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柱沿右壳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CN201921798425.6U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 Active CN211167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8425.6U CN211167213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8425.6U CN211167213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7213U true CN211167213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0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8425.6U Active CN211167213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7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8096B1 (de) Fahrradrahmen, fahrradrahmen mit energieversorgungseinheit und elektrofahrrad hiermit
CN211167213U (zh) 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
CN106996019B (zh) 一种洗衣机线屑过滤组件及洗衣机
CN216364952U (zh) 洗地机的地刷装置
CN109327992B (zh) 助拔器、插拔组件及通讯设备
CN219578808U (zh) 地刷组件和洗地机
CN217533017U (zh) 一种运输半挂车用挡泥板
CN102715867A (zh) 智能吸尘器
GB2405622A (en) Vehicle chassis having a locking device for securing connection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chassis members
CN211222933U (zh) 一种离合式插接牵引器
CN220652246U (zh) 用于托盘车的电池箱结构
CN219277693U (zh) 一种便于电池拆装的连接结构及滑板车
CN216127164U (zh) 自行车多用途折叠中轴拆装工具
CN216933057U (zh) 清洁设备及底壳结构
CN217198469U (zh) 一种多功能滑板车用鞍座模块
CN108983928B (zh) 一种热插拔风扇模组
CN217917707U (zh) 座椅靠背总成及车辆
CN220938336U (zh) 一种轮椅车搭接机构
CN218970863U (zh) 一种防止锁孔被堵的锁装置
CN21019170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动车挡泥板
CN218515689U (zh) 滚刷组件及清洁模块
CN220001665U (zh) 地刷机构及清洁设备
CN218458007U (zh) 马桶盖板拆卸连接机构
CN219206735U (zh) 清洁机
CN220608243U (zh) 地刷机构及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