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8610U - 吊杆矫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吊杆矫正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58610U CN211158610U CN201921488945.7U CN201921488945U CN211158610U CN 211158610 U CN211158610 U CN 211158610U CN 201921488945 U CN201921488945 U CN 201921488945U CN 211158610 U CN211158610 U CN 2111586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om
- support beam
- sling
- scissor jack
-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杆矫正装置,包括:支撑梁;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安装于支撑梁;剪式千斤顶,剪式千斤顶安装于支撑梁,并且位于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之间;其中,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在吊挂时的延伸方向与剪式千斤顶的升高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杆矫正装置,以实现对吊杆弯曲部位的矫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舞台器械,具体来说,涉及吊杆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吊杆是剧场中使用最频繁的舞台机械设备之一,经常会长时间吊挂景具。吊杆长时间偏载吊挂会造成其本体发生弯曲(例如相对于水平位置向下弯曲),从而极易与相邻设备发生干涉,影响设备使用安全。因此,必须及时解决吊杆弯曲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杆矫正装置,以实现对吊杆弯曲部位的矫正。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杆矫正装置,包括:支撑梁;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安装于支撑梁;剪式千斤顶,剪式千斤顶安装于支撑梁,并且位于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之间;其中,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在吊挂时的延伸方向与剪式千斤顶的升高方向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吊装带是通过卸扣连接的柔性环形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套装于吊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对称的安装在支撑梁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梁设置有限制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沿支撑梁延伸方向移动的限位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剪式千斤顶的底座可拆卸的安装于支撑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剪式千斤顶的螺杆与支撑梁平行,并且螺杆安装有计数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剪式千斤顶的最小高度小于支撑梁与吊杆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杆矫正装置。吊装带可以安装在吊杆上,而支撑梁为剪式千斤顶提供支撑,同时剪式千斤顶升高以支撑吊杆的弯曲部。在使用时,由于吊装带给吊杆施加的是与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力;而剪式千斤顶位于两个吊装带之间,可以施加与弯曲部弯曲方向相反的力。采用这种“三点掰直”的方式,使得剪式千斤顶可以将吊杆的弯曲部恢复为平直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吊杆矫正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吊杆矫正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计数器的安装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此外,以下描述中使用的各种方位术语同样仅是示意性的,并且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杆矫正装置10,包括:支撑梁12;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安装于支撑梁12;剪式千斤顶16,剪式千斤顶16安装于支撑梁12,并且位于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之间;其中,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在吊挂时的延伸方向与剪式千斤顶16的升高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吊杆矫正装置10包括:支撑梁12,支撑梁12与吊杆G的向支撑梁12弯曲的弯曲部W相对;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安装于支撑梁12,并且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可拆卸的连接至吊杆G;剪式千斤顶16,剪式千斤顶16设置于支撑梁12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之间,其中,剪式千斤顶16的支撑台161支撑弯曲部W,并且被支撑台161支撑的弯曲部W保持平直状。
在本实施例中,弯曲部W是向支撑梁12弯曲的。换句话说,吊杆G向支撑梁12下垂或者拱起。将支撑梁12与弯曲部W相对设置,有助于剪式千斤顶16直接支撑弯曲部W。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设置于支撑梁12,并且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连接至吊杆G,使得支撑梁12与吊杆G得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剪式千斤顶16的支撑台161支撑弯曲部W,支撑台161向弯曲部W施加与形变相反的支撑力,使得弯曲部W能够向水平位置恢复,或者向平直状恢复。而且,只要使得剪式千斤顶16的支撑台161支撑弯曲部W一段时间,弯曲部W就会恢复为平直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对称的安装在支撑梁12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当弯曲部W的长度较长时,两根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之间的间距也因该适当扩大,以使得两个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之间的间距尽可能与弯曲部W的长度接近。将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设置在支撑梁12的两端,则有助于使两个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之间的间距接近弯曲部W的长度或者大于弯曲部W的长度。这样,也有助于剪式千斤顶16尽可能将弯曲部W全部恢复为平直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吊装带14是通过卸扣143连接的柔性环形带。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设置成柔性带,既方便携带,还方便拆装。而且,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还可以通过卸扣143可拆卸的套装于吊杆G,使得吊杆矫正装置10既可以安装到需要矫正的吊杆上,也可以从矫正好的吊杆上卸下。因此,吊杆矫正装置10能够反复使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14具有位于支撑梁12和吊杆G之间的第一吊装带第一端141和第一吊装带第二端142。第二吊装带15具有位于支撑梁12和吊杆G之间的第二吊装带第一端151和第二吊装带第二端152。并且第一吊装带第一端141和第一吊装带第二端142通过卸扣143可拆卸的连接,第二吊装带第一端151和第二吊装带第二端152通过卸扣143可拆卸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卸扣143连接的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使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很方便地套装到吊杆G,或者使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很方便地从吊杆G拆下。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套装于吊杆G。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也可以吊挂于吊杆G。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梁12设置有限位片121,限位片121限制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沿支撑梁12延伸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片121限制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沿支撑梁12延伸的方向移动,即限制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沿支撑梁12伸长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限位片121可以避免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向支撑梁12的两端移动,以免从支撑梁12脱落;还使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保持在支撑梁12的固定位置上。当吊杆G需要被矫正一段时间时,限位片121可以使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安装在支撑梁12的固定位置而不脱落,从而使得剪式千斤顶16持续保持支撑弯曲部W恢复平直状的工作状态。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可以粘接到支撑梁12,或者通过螺钉、铆钉等连接到支撑梁12。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剪式千斤顶16的底座162可拆卸的安装于支撑梁12。
在本实施例中,将剪式千斤顶16与支撑梁12设置成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得该吊杆矫正装置10方便携带,也方便更换或者维修剪式千斤顶16。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卡箍将剪式千斤顶16连接至支撑梁12,也可以通过螺栓将剪式千斤顶16连接至支撑梁12。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剪式千斤顶16可以焊接或者铆接至支撑梁12。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剪式千斤顶16的螺杆163与支撑梁12平行,并且螺杆163安装有计数器16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螺杆163控制剪式千斤顶16的升高或者降低。具体来说,通过旋转螺杆163升高剪式千斤顶16的支撑台161,给弯曲部W施加压力,使得弯曲部W恢复到平直状。如果需要卸下吊杆G校正装置,可以先通过旋转螺杆163使得支撑台161远离弯曲部W,然后执行其他拆卸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计数器164的设置有利于吊杆G准确恢复到平直状。具体来说,在矫正吊杆G之前,可以先估计或者测量弯曲部W的形变量(或者下垂量)的数值。然后在将剪式千斤顶16的支撑台161正好接触到弯曲部W时,开始记录计数器所显示的升高数值,直到支撑台161的升高数值等于弯曲部W的形变量数值。计数器164的使用,使得对吊杆G的矫正更加准确,避免矫正过度(即矫正量超过形变量),或者矫正不足(即矫正量小于形变量)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剪式千斤顶16的最小高度小于支撑梁12与吊杆G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吊杆G的尺寸型号经常是不同的,而且弯曲部W的长度范围经常是不同的,所以经常需要将不同型号的剪式千斤顶安装到支撑梁12以解决不同程度弯曲问题。但是,剪式千斤顶的最小高度都应当小于吊杆G与支撑梁12之间的距离。而且,剪式千斤顶的最大高度都应当大于吊杆G与支撑梁12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吊杆G与支撑梁12之间的距离应该在剪式千斤顶所能升高的范围内。
另外,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对折时的长度也应该大于剪式千斤顶16的最小高度。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的长度如果较小,则支撑梁12和吊杆G之间的间距无法容纳较大型号的剪式千斤顶。所以,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的长度应当大于剪式千斤顶16的最大高度,以使得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可以适用于矫正更多的吊杆G。当然,如果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的长度太长,可以将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在吊杆G上进行缠绕,以使支撑梁12和吊杆G之间的间距符合小型号的剪式千斤顶的工作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至少有两根,并且剪式千斤顶16至少有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可以是3根、4根或者更多。剪式千斤顶16也可以是2个、3个或者更多。也就是说,可以依据吊杆G的不同型号和弯曲部W的不同长度,对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和剪式千斤顶16的数量进行优化设计。增加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可以强化支撑梁12与吊杆G之间的连接,使得剪式千斤顶16可以给予弯曲部W更大压力。而增加剪式千斤顶16的数量可以增加对弯曲部W的施压范围,使得弯曲部W的矫正更加全面。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图1和图2对吊杆矫正装置10的使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步,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估计或者测量吊杆G的形变量(下垂量或者凹进量)。
第二步,将连接第一端141和第二端142的卸扣143打开,将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套过吊杆G,然后通过卸扣143将第一端141和第二端142连接。
第三步,转动螺杆163,使剪式千斤顶16的支撑台161逐渐升高,直到支撑台161接触到弯曲部W。
第四步,当支撑台161接触到弯曲部W时,记录计数器164的起始值;然后继续转动螺杆163,支撑台161继续升高(同时计数器164的数字也在变化)。当计数器164的所显示的数值与起始值之差等于形变量,停止转动螺杆163,然后使该状态保持一段时间。
第五步,(一段时间之后)旋转螺杆163,降低支撑台161的高度;然后打开卸扣143,并取下吊杆矫正装置10。然后可以观察吊杆G的平直情况,如果还存在弯曲部位,可以继续执行上述操作,直至吊杆G的弯曲部位全部恢复为平直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吊杆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梁(12);
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安装于所述支撑梁(12);
剪式千斤顶(16),所述剪式千斤顶(16)安装于所述支撑梁(12),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在吊挂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剪式千斤顶(16)的升高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杆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带(14)是通过卸扣(143)连接的柔性环形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杆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套装于吊杆(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杆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对称的安装在所述支撑梁(12)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杆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2)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沿所述支撑梁(12)延伸方向移动的限位片(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杆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式千斤顶(16)的底座(162)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支撑梁(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杆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式千斤顶(16)的螺杆(163)与所述支撑梁(12)平行,并且所述螺杆(163)安装有计数器(16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杆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式千斤顶(16)的最小高度小于所述支撑梁(12)与吊杆(G)的间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88945.7U CN211158610U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吊杆矫正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88945.7U CN211158610U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吊杆矫正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58610U true CN211158610U (zh) | 2020-08-04 |
Family
ID=71822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88945.7U Active CN211158610U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吊杆矫正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58610U (zh) |
-
2019
- 2019-09-09 CN CN201921488945.7U patent/CN2111586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NZ600412A (en) | Patient lift with adjustable knee pads and sling hooks | |
US10392232B2 (en) | Pipe lifter | |
KR900011652A (ko) | 리프팅 스링(lipting sling) | |
CN211158610U (zh) | 吊杆矫正装置 | |
CN206705504U (zh) | 一种重型矩形管起吊夹具 | |
JPH1087263A (ja) | 物品吊り具 | |
JPH10273279A (ja) | 鋼管吊りロープ横張り装置 | |
CN216583904U (zh) | 圆管内吊车 | |
CN109996752B (zh) | 用于提升机的坠落防护设备 | |
JP2001240360A (ja) | 長尺材吊り具 | |
CN209193422U (zh) | 带有辅助支撑梁的伸缩臂 | |
JP3058509U (ja) | 板材吊り具 | |
CZ1507U1 (cs) | Zařízení pro napínání šroubovitých pružin | |
JP2004351492A (ja) | 注湯ラインにおける鋳型のクランプ装置 | |
JP2010193656A (ja) | 架線金具取替装置 | |
JP6960890B2 (ja) | 上架治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巻上機の上架方法 | |
CN219795482U (zh) | 一种可调节的气体压缩机 | |
JP2014072965A (ja) | 荷吊り紐案内装置 | |
US2344644A (en) | Load supporting device | |
JP2014180489A (ja) | 医療機械器具受渡システム | |
JPS6240278B2 (zh) | ||
CN214733802U (zh) | 连铸机钢水罐吊臂支架 | |
JP2005314074A (ja) | 玉掛け作業時のワイヤの位置決め方法及び位置決め治具 | |
JP7358298B2 (ja) | ボイラ用バックステーの付設方法 | |
JP2018144991A (ja) | 吊り具および吊り具の位置調整機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