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6779U -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6779U
CN211156779U CN201921179208.9U CN201921179208U CN211156779U CN 211156779 U CN211156779 U CN 211156779U CN 201921179208 U CN201921179208 U CN 201921179208U CN 211156779 U CN211156779 U CN 211156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upport
wheelchair
sliding
wa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92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hai Ajia Barrier Free Ec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Ajia Barrier Free Ec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Ajia Barrier Free Ec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Ajia Barrier Free Ec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792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6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6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6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代步轮椅,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代步轮椅,智能代步轮椅包括:行驶部,包括底座支架;载人部,设置在行驶部上,行驶部用于驱动智能代步轮椅运动,载人部包括座椅支架、设置在座椅支架上的座椅系统以及分设于座椅系统两侧的扶手;至少两组弹性组件,对称设置在底座支架上,且弹性组件连接底座支架和座椅支架;在座椅系统负重时,座椅系统通过座椅支架压缩弹性组件;在座椅系统悬空时,弹性组件带动座椅支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上述智能代步轮椅能够提高智能代步轮椅的减震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代步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代步轮椅的使用越来越方便,现有的代步轮椅结构功能都比较简单,不涉及任何封装结构。现有的代步轮椅内部结构裸露在环境中,容易影响代步轮椅的整体外观。
进一步地,使用者在驾乘过程中,遇到台阶或者其他凹凸不平的路况时,会产生比较大的颠簸而使得使用者感到不适,且容易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代步轮椅,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智能代步轮椅的减震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代步轮椅,智能代步轮椅包括:行驶部,包括底座支架;载人部,设置在行驶部上,行驶部用于驱动智能代步轮椅运动,载人部包括座椅支架、设置在座椅支架上的座椅系统以及分设于座椅系统两侧的扶手;至少两组弹性组件,对称设置在底座支架上,且弹性组件连接底座支架和座椅支架;在座椅系统负重时,座椅系统通过座椅支架压缩弹性组件;在座椅系统悬空时,弹性组件带动座椅支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代步轮椅包括载人部和行驶部,载人部设置在行驶部上,行驶部用于驱动智能代步轮椅运动;载人部包括座椅支架、设置在座椅支架上的座椅系统以及分设于座椅系统两侧的扶手;至少两组弹性组件,对称设置在底座支架上,且弹性组件连接底座支架和座椅支架,在座椅系统负重时,座椅系统通过座椅支架压缩弹性组件;在座椅系统悬空时,弹性组件带动座椅支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本申请通过设置弹性组件,在智能代步轮椅行驶的过程中,智能代步轮椅受到震动时,震动效果通过由底座支架传导至弹性组件后,再传导至座椅支架,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消减了震动的幅度,提高了智能代步轮椅的减震效果,以及提高智能代步轮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其中:
图1是本申请智能代步轮椅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智能代步轮椅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智能代步轮椅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智能代步轮椅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座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灯控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灯控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灯控系统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智能代步轮椅100,具体请参见图1,该智能代步轮椅100包括:行驶部11、载人部12以及至少两组弹性组件13、14。其中,载人部12设置在行驶部11上,行驶部11用于驱动智能代步轮椅 100运动。
行驶部11包括底座支架111,载人部12包括座椅支架121、设置在座椅支架121上的座椅系统20以及分设于座椅系统20两侧的扶手30。至少两组弹性组件13、14对称设置在底座支架111上,且弹性组件13、 14连接底座支架111和座椅支架121。座椅支架121用于承载坐垫。在座椅系统20负重时,座椅系统20通过座椅支架121压缩弹性组件13、 14,在座椅系统20悬空时,弹性组件13、14带动座椅支架12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至少两组弹性组件13、14对称设置在底座支架111上,且弹性组件13、14连接底座支架111和座椅支架121。在座椅系统20负重时,座椅系统20通过座椅支架121压缩弹性组件13、14,在座椅系统20悬空时,弹性组件13、14带动座椅支架12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智能代步轮椅100还包括前轮101,前轮101固定在座椅支架121 上。
底座支架111、座椅支架121采用金属材质可大大提升智能代步轮椅100的强度,提高智能代步轮椅100便利性和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代步轮椅100包括载人部12和行驶部11,载人部12设置在行驶部11上,行驶部11用于驱动智能代步轮椅100运动;载人部12包括座椅支架121、设置在座椅支架121上的座椅系统20以及分设于座椅系统20两侧的扶手30;至少两组弹性组件13、14,对称设置在底座支架111上,且弹性组件13、14 连接底座支架111和座椅支架121,在座椅系统20负重时,座椅系统20 通过座椅支架121压缩弹性组件13、14;在座椅系统20悬空时,弹性组件13、14带动座椅支架12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本申请通过设置弹性组件13、14,在智能代步轮椅100行驶的过程中,智能代步轮椅100 受到震动时,震动效果通过由底座支架111传导至弹性组件13、14后,再传导至座椅支架121,在弹性组件13、14的作用下消减了震动的幅度,提高了智能代步轮椅100的减震效果,以及提高智能代步轮椅100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该智能代步轮椅100还可以包括:壳体(图未示出),壳体覆盖行驶部11和扶手30,用于对智能代步轮椅100进行半封装。壳体没有覆盖载人部12的底座、座椅系统20,以使载人部12的大部分区域处于开放状态,使用者可以直接进入智能代步轮椅100,从而便于使用者在任何情况均可以快速、方便地进入智能代步轮椅100。
被壳体覆盖的行驶部11和扶手30的内部设置有很多驱动电路或者驱动电池等组件,例如,在扶手30上设置有多种控制功能的按钮以及对应的控制电路,在行驶部11内设置有驱动电机以及驱动电池等驱动组件16。上述电路和组件均属于敏感组件,当电路和组件过多直接接触外界环境,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电路出现短路、组件出现损坏等情况,从而使得智能代步轮椅100不能正常工作,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和安全。
而本实施例的半封装结构能够很好地保护行驶部11和扶手30的电路和组件,同时也可以使得载人部12处于开放状态,便于使用者进入智能代步轮椅100。
在一实施例中,座椅支架12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座椅支架121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5°(例如3°、4°或者5°),其中,竖直方向垂直于水平方向。
具体地,座椅支架121呈内侧低外侧高的倾斜设置,便于使用者的脊椎和颈椎接触座椅支架121,座椅对使用者的身体起到很好的包裹和支撑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者坐在智能代步轮椅100上时,弹性组件13、14受力后压缩,使得座椅支架121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此时,座椅支架12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为3°;在使用者离开智能代步轮椅100时,弹性组件13、14恢复初始状态,使得座椅支架121在竖直方向上向上移动,此时,座椅支架12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为5°。
在智能代步轮椅100行驶的过程中,驱动轮103遇到坑洼或凸起时,使得驱动组件16处于悬空的状态,弹性组件13、14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型,从而带动驱动组件16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使得驱动轮103 与地面压接,进而避免智能代步轮椅100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悬空、打滑的现象,从而提高智能代步轮椅100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具体请参见图2,座椅支架121包括:滑动支架1211、设置在滑动支架1211上方的坐垫本体1212、以及设置于滑动支架1211 下方的滑动支架底座1213。滑动支架底座1213用于支撑滑动支架1211,滑动支架1211与滑动支架底座1213滑动连接,滑动支架1211带动坐垫本体1212相对于滑动支架底座1213滑动。
弹性组件13包括:第一固定件131以及第一减震弹簧132;第一固定件131上开设有固定孔1310,第一固定件131通过固定孔1310套设在底座支架111上;第一减震弹簧13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131,另一端连接滑动支架底座1213。
具体地,座椅支架121包括滑动支架1211和设于滑动支架1211下方的滑动支架底座1213,坐垫本体1212设于滑动支架1211的上侧,滑动支架 1211与滑动支架底座1213滑动连接。具体实施方式中,座椅支架121包括滑动支架1211与滑动支架底座1213,滑动支架底座1213设置于滑动支架1211的下方,用于支撑滑动支架1211,滑动支架1211与坐垫本体1212 固定连接,滑动支架底座1213与底座固定连接。当坐垫本体1212与底座发生相对移动时,坐垫本体1212与滑动支架1211共同移动,底座与滑动支架底座1213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具体地,滑动支架1211包括滑动部12111,滑动支架底座1213包括滑槽12131,滑动部12111与滑槽12131沿所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具体实施方式中,滑动支架底座1213设置有滑槽12131,滑动支架1211设置有滑动部12111,滑动部12111与滑槽12131滑动连接,且滑动部12111的滑动方向为沿座椅系统20的前后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滑动支架1211设置有滑槽12131,滑动支架底座1213设置有滑动部12111,滑动部12111与滑槽12131滑动连接,且滑槽12131的滑动方向为沿座椅系统20的前后方向。
具体地,滑动部12111与滑槽12131的相对移动距离小于或等于10厘米。具体实施方式中,滑动部12111与滑槽12131的相对移动距离和坐垫本体1212与底座的相对移动距离相等。可以理解,相对移动距离过大时,坐垫本体1212会远离底座,使用者坐在坐垫本体1212,座椅支架121会受力过大,导致座椅支架121损坏,因此对滑动部12111与滑槽12131的相对移动距离进行限制,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底座支架111包括金属横杆1111,弹性组件13包括:第一固定件 131以及第一减震弹簧132;第一固定件131上开设有固定孔1310,第一固定件131通过固定孔1310套设在金属横杆1111上;第一减震弹簧 132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件,另一端连接滑动支架底座1213。
在一实施例中,滑动支架底座1213包括滑槽12131;滑动支架1211 包括滑动部12111,滑槽12131与滑动部12111滑动配合,其中,滑槽 12131的轴孔和滑动部12111的轴孔处于同轴位置,第一减震弹簧132 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135连接滑动支架底座1213,且第二固定件 135穿设于滑动部12111的轴孔与滑槽12131的轴孔中。
本实施例的座椅支架121在应用时,座椅支架121存在的特殊角度或形状可以通过滑动支架1211与第二固定件135的具体调试实现更好的压紧固定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具体请参见图3,智能代步轮椅100还包括:前轮 101、防倾轮102以及第二减震弹簧133;前轮101设置在底座支架111 的一端,防倾轮102设置在底座支架111的另一端,第二减震弹簧133 的一端连接防倾轮102,第二减震弹簧133的另一端连接底座支架111;其中,在驱动轮103与前轮101处于同一平面时,防倾轮102悬空设置。
进一步地,智能代步轮椅100还包括防倾轮102和前轮101,防倾轮102与弹性件连接于活动架的同一端。在驱动轮103与前轮101处于同一平面时,防倾轮102悬空设置。防倾轮102用于避免智能代步轮椅 100出现后翻的现象,从而提高智能代步轮椅100的安全性。防倾轮102 连接在活动架上且远离前轮101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防倾轮102的轮径较小,便于装设在活动架上,前轮101为智能代步轮椅100的导向轮,在智能代步轮椅100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前轮101与驱动轮103均与地面抵接,此时防倾轮102悬空设置在活动架上,防倾轮102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在智能代步轮椅100在受外界的影响下防倾轮102 悬空时,驱动轮103和防倾轮102与地面抵接,从而避免智能代步轮椅 100出现后翻倒的现象。本申请实施例中,防倾轮102与底座支架111 之间设有用于减震的第二减震弹簧133。防倾轮102通过第二减震弹簧133与底座支架111相连,在防倾轮102移动至凸起处时,防倾轮102受到地面的作用力产生震动,而震动经过第二减震弹簧133的作用传导至底座支架111,从而经过第二减震弹簧133的作用后提高智能代步轮椅100的减震效果,减少使用者坐在智能代步轮椅100上感受到的震动,提高智能代步轮椅100的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智能代步轮椅100还包括:第三减震弹簧134,第三减震弹簧134的一端连接前轮101,第三减震弹簧134的另一端连接底座支架111。
在一实施例中,座椅系统20包括:坐椅组件、靠背组件22以及脚托组件。
请参见图5,坐椅组件包括坐垫和第一驱动装置212,第一驱动装置212用以驱动坐垫前后运动和/或上下运动;靠背组件22包括靠背221、旋转轴222和第二驱动装置223,旋转轴222设置在靠背组件22和坐椅组件之间,第二驱动装置223用以驱动靠背221沿旋转轴222进行角度调整;脚托组件23包括脚托231和第三驱动装置232,第三驱动装置 232用以驱动脚托231前后伸缩和/或上下伸缩。
具体地,第一驱动装置212包括第一电机和滚轮,滑动部12111内设有用以容置滚轮的安装腔,安装腔具有朝向滑槽12131的滑动开口,滚轮通过滑动开口与滑槽12131的槽底抵接,第一电机的电机轴驱动滚轮转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带动滚轮,滚轮收容于安装腔,安装腔与滑动支架1211固定连接,当第一电机转动时,第一电机带动滚轮转动,滚轮带动滑动支架1211沿滑动支架底座1213的延伸方向移动,坐垫本体1212随滑动支架1211共同沿滑动支架底座1213的延伸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12也可以是液压驱动装置,气缸等。
具体地,请参见图4,靠背221包括靠背本体2211与靠背支架2212,靠背支架2212固设于靠背本体2211的背面,第二驱动装置223与靠背支架2212连接,驱动靠背支架2212倾斜摆动。具体实施方式中,靠背支架 2212与靠背本体2211通过螺钉紧固的方式连接,靠背支架2212为梯形结构,用于支撑靠背本体2211,使靠背本体2211受力均匀,第二驱动装置223与靠背支架2212连接,第二驱动装置223驱动靠背支架2212,靠背221 带动靠背本体2211在预设角度范围内倾斜摆动。
具体地,靠背支架2212与坐垫本体1212形成的角度范围小于或等于 8度。具体实施方式中,靠背支架2212可以摆动至水平方向,此时靠背支架2212与坐垫本体1212位于同一水平面,能够使使用者平躺于具有可调整座椅的智能代步轮椅100上,提高使用者使用具有可调整座椅的智能代步轮椅100的舒适性。
具体地,第二驱动装置223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设于底座的后侧,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靠背支架2212的下端连接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装置223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设于底座的后侧,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靠背支架2212的下端固定连接,当第二电机旋转时,第二电机带动靠背支架2212,以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为转轴进行摆动,由于靠背支架2212固设于靠背本体2211,因此靠背本体2211也以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为转轴进行摆动,靠背本体2211 的摆动角度与靠背支架2212的摆动角度一致。
具体地,座椅系统20还包括头枕(图中未示出),头枕设置于靠背 221上,头枕具有沿上下向延伸的连接部,靠背221上具有与连接部对应的配合部,连接部与配合部活动连接,以相对配合部作上下运动。具体实施方式中,头枕设置于座椅靠背221上远离座椅系统20的一侧,头枕向下延伸设有连接部,靠背221上设有与连接部相配合的配合部。使用者坐在座椅系统20时候,头枕的连接部可相对于配合部做上下的相对移动,用以配合使用者头部调整头枕的上下位置。
具体地,连接部为插接臂,配合部为收纳槽,收纳槽上设有限位件,限位件用于限制头枕与座椅靠背221的相对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部设有多个定位孔,配合部设有收纳槽,连接部部分收容于收纳槽内,收纳槽向远离座椅系统20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限位件设于配合部上,限位件为具有弹簧结构的顶针,顶针收容于限位孔内。当连接部的定位孔与限位孔不同心时,顶针抵持于连接部,对头枕无限位作用。当连接部的定位孔与限位孔同心时,顶针突出于限位孔,突出部分收容于定位孔,此时限位件用于限制头枕与靠背221之间的位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座椅系统20还可以不包括头枕,即智能代步轮椅100上不设置有头枕等相关组件,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扶手30包括第一扶手31和第二扶手32;第一扶手 31与座椅支架121通过一连接件活动连接,以使第一扶手31相对座椅支架121向上翻转和/或左右侧移。
具体地,第一扶手31与底座通过一连接件活动连接,以使第一扶手31相对底座向上翻转和/或左右侧移。
第二扶手32具有朝向第一扶手31的内侧壁,内侧壁向内凹陷,以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储物槽。
在一实施例中,扶手3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板、后侧板302以及连接两者的连接板303,前侧板包括前侧板本体和自前侧板本体的上端朝前延伸的安装部;座椅支架121包括座椅支架121本体和连接于座椅支架121本体后端的车轮挡板,车轮挡板用于部分环绕智能代步轮椅100 的车轮。
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包括转向灯41,转向灯41安装于扶手30的外侧;刹车灯42,刹车灯42安装于底座的后侧。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在转向时通过开启转向灯41及刹车灯42的灯光将转向信息提供给周围环境人群,避免因周围环境人群未关注到智能代步轮椅100转向而发生安全问题。另外,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还包括照明灯43与示廓灯44,照明灯 43用于在辅助智能代步轮椅100在夜间使用时,能够照亮具有灯控系统 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前方的道路情况,避免了在昏暗环境下,由于无法观测到道路情况而导致智能代步轮椅100无法使用的问题,增大了智能代步轮椅100的适用范围;示廓灯44用于在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后方被光源照射时,向后方其它人员提示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的车体大小及当前的位置,避免了后方人员在强光下无法对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车体进行准确判断的情况。
具体地,扶手3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板、后侧板302以及连接两者的连接板303,转向灯41安装于连接板303上和/或后侧板302上。具体实施方式中,扶手3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板、后侧板302以及连接两者的连接板303,转向灯41可以设置于扶手30外侧的连接板303,也可以设置于后侧板302上,当转向灯41打开或闪烁时,可以将其作为转向信息向周围人群进行示意,表明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准备进行转向或正在进行转向。
具体地,转向灯41安装于连接板303与后侧板302的连接处。具体实施方式中,转向灯41安装于连接板303与后侧板302的连接处,能够保证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后方与侧方均能观察到转向灯41发出的转向指示信息。
具体地,转向灯41包括第一灯罩411和第一光源412;第一灯罩411 安装于连接板303与后侧板302的连接处,第一灯罩411中空形成第一腔体,第一光源412收容于第一腔体内。具体实施方式中,转向灯41包括第一光源412与第一灯罩411,第一灯罩411为L型黄色的密封结构,第一灯罩411通过螺钉锁附于连接板303与后侧板302的连接处,并中空形成第一腔体,第一光源412收容于第一腔体内。第一灯罩411能够防水防尘,用于减少第一光源412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具体地,请参见图7,第一灯罩411包括第一灯壳4111和第二灯壳4112,第一灯壳4111可拆卸安装于连接板303与后侧板302的连接处,第一灯壳 4111形成有朝外敞口的第一容置槽,第二灯壳4112适配盖合第一容置槽的槽口,以围合形成第一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灯壳4111螺钉锁附于连接板303与后侧板302的连接处,第一灯壳4111形成有朝外敞口的第一容置槽,第二灯壳4112适配第一容置槽,并与第一灯壳4111围合成第一腔体,
具体地,照明灯43设于前侧板上。具体实施方式中,照明灯43与扶手30连接,照明灯43用于照亮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前方的环境,使使用者能够通过照明灯43提供的亮度获取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前方的道路信息。
具体地,前侧板包括前侧板本体和自前侧板本体的上端朝前延伸的安装部,照明灯43可拆卸安装于安装部的前端。具体实施方式中,前侧板本体与自前侧板本体的上端朝前延伸的安装部形成侧立的L型结构,安装部用于与照明灯43连接,安装部的前侧面呈三角形状,照明灯43呈与安装部的前侧面适配的三角形状。
具体地,刹车灯42包括第二灯罩421,透镜422,第二光源423;第二灯罩421中空形成第二腔体424,第二光源423收容于第二腔体424内。具体实施方式中,刹车灯42为长条形,刹车灯42包括左刹车灯42与右刹车灯42,左刹车灯42与右刹车灯42分设于车轮挡板上;每个刹车灯42包括第二光源423与第二灯罩421,第二灯罩421为红色的密封结构并与车轮挡板连接中空形成第二腔体424,第二光源423收容于第二腔体424内。第二灯罩421能够防水防尘,用于减少第二光源423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具体地,请参见图6,照明灯43包括第三灯罩431,透镜432,第三光源433;第三灯罩431中空形成第三腔体434,第三光源433与透镜432 收容于第三腔体434内,透镜432设置于第三灯罩431与第三光源433之间。具体实施方式中,照明灯43包括第三灯罩431,透镜432,第三光源433,第三灯罩431为三角形的密封结构,并中空形成第三腔体434,第三灯罩 431用于保护照明灯43内部的透镜432与第三光源433;透镜432与第三光源433收容于第三腔体434。第三光源433设置于第三腔体434内远离第三灯罩431的一侧,透镜432设置于第三灯罩431与第三光源433之间。第三光源433用于发光照亮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前方的道路与物体,透镜432用于改变第三光源433发出光线的方向,可以将第三光源433发出的光线调整为发散方向,平行方向或聚焦方向。另外,第三光源433可以为白炽灯或灯泡或LED灯。第三光源433可以设置转向机构,转向机构用于控制第三光源433的照射角度。
具体地,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还包括照明灯开关45,照明灯开关45与照明灯43连接,用于控制照明灯43的工作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中,照明灯开关45设置于扶手30表面,照明灯开关45为旋钮开关,可以通过旋转照明灯开关45控制照明灯43的亮度。
具体地,车轮挡板用于部分环绕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 100的驱动轮103设置,刹车灯42安装于车轮挡板的外侧。具体实施方式中,车轮挡板的外侧为远离驱动轮103的一侧,车轮挡板设置于驱动轮 103上方,并部分遮挡驱动轮103,车轮挡板为弧形结构,可用于遮挡驱动轮103带起的泥土或砂石,防止异物飞溅,刹车灯42安装于车轮挡板的外侧。
具体地,请参见图8,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还包括示廓灯44,示廓灯44设置于车轮挡板的外侧。具体实施方式中,示廓灯44 设置于车轮挡板的外侧,示廓灯44表面有反光材料组成,当示廓灯44被光线照射时,示廓灯44反射光线,向光线来源提示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的位置与车身大小。
在一实施例中,扶手30上设置有:摇杆控制器。摇杆控制器用于控制智能代步轮椅100的行驶状态,其中,行驶状态包括行驶速度和行驶方向;摇杆控制器与转向灯41电性连接,以使转向灯41根据摇杆控制器的移动方向调整工作状态;摇杆控制器与刹车灯42电性连接,以使刹车灯42在摇杆控制器处于自然状态时开启。
具体地,摇杆控制器还可以由速度控制器和方向控制器等控制装置组成,其中,速度控制器可以控制智能代步轮椅100的行驶速度,方向控制可以控制智能代步轮椅100的行驶方向。
摇杆控制器分别与转向灯41、刹车灯42电性连接,以使智能代步轮椅100可以根据摇杆控制器的运动状态控制转向灯41、刹车灯42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当摇杆控制器往右前方移动时,转向灯41打开并处于闪烁状态,提示周围人群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的向右转向信息。进一步地,当摇杆控制器往右后方移动时,转向灯41及刹车灯42打开并处于闪烁状态,提示周围人群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的向右转向信息和减速信息(制动信息)。当摇杆控制器重新向前方移动时,刹车灯42关闭,提示周围人群具有灯控系统40的智能代步轮椅100开始前进。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代步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代步轮椅包括:
行驶部,包括底座支架;
载人部,设置在所述行驶部上,所述行驶部用于驱动所述智能代步轮椅运动,所述载人部包括座椅支架、设置在所述座椅支架上的座椅系统以及分设于所述座椅系统两侧的扶手;
至少两组弹性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支架上,且所述弹性组件连接所述底座支架和所述座椅支架;
在所述座椅系统负重时,所述座椅系统通过所述座椅支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
在所述座椅系统悬空时,所述弹性组件带动所述座椅支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代步轮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支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所述座椅支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5°,其中,所述竖直方向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代步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包括:滑动支架、设置在所述滑动支架上方的坐垫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滑动支架下方的滑动支架底座;所述滑动支架底座用于支撑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与所述滑动支架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支架带动所述坐垫本体相对于所述滑动支架底座滑动;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所述固定孔套设在所述底座支架上;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动支架底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代步轮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支架底座包括滑槽;
所述滑动支架包括滑动部,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动部滑动配合,其中,所述滑槽的轴孔和所述滑动部的轴孔处于同轴位置,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滑动支架底座,且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设于所述滑动部的轴孔与所述滑槽的轴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代步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代步轮椅还包括:前轮、防倾轮以及第二减震弹簧;
所述前轮设置在所述底座支架的一端,所述防倾轮设置在所述底座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防倾轮,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支架;
其中,在驱动轮与所述前轮处于同一平面时,所述防倾轮悬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代步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代步轮椅还包括:第三减震弹簧,所述第三减震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前轮,所述第三减震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代步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系统包括:
坐椅组件,所述坐椅组件包括坐垫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坐垫前后运动和/或上下运动;
靠背组件,所述靠背组件包括靠背、旋转轴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靠背组件和所述坐椅组件之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靠背沿所述旋转轴进行角度调整;
脚托组件,所述脚托组件包括脚托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脚托前后伸缩和/或上下伸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代步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包括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
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座椅支架通过一连接件活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扶手相对所述座椅支架向上翻转和/或左右侧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代步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板、后侧板以及连接两者的连接板,所述前侧板包括前侧板本体和自所述前侧板本体的上端朝前延伸的安装部;所述座椅支架包括座椅支架本体和连接于所述座椅支架本体后端的车轮挡板,所述车轮挡板用于部分环绕所述智能代步轮椅的车轮;
所述智能代步轮椅还包括灯控系统,所述灯控系统包括:
转向灯,安装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后侧板的连接处;
刹车灯,安装于所述车轮挡板的外侧;
照明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前端;
示廓灯,设置于所述车轮挡板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代步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上设置有:
摇杆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智能代步轮椅的行驶状态,其中,所述行驶状态包括行驶速度和行驶方向;
所述摇杆控制器与所述转向灯电性连接,以使所述转向灯根据所述摇杆控制器的移动方向调整工作状态;
所述摇杆控制器与所述刹车灯电性连接,以使所述刹车灯在所述摇杆控制器处于自然状态时开启。
CN201921179208.9U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Active CN211156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9208.9U CN211156779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9208.9U CN211156779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6779U true CN211156779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6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9208.9U Active CN211156779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67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8010A (zh) * 2021-06-15 2021-07-13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一种医护轮椅减震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8010A (zh) * 2021-06-15 2021-07-13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一种医护轮椅减震装置
CN113108010B (zh) * 2021-06-15 2021-08-27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一种医护轮椅减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66447B2 (en) Vehicle seat and commercial vehicle
CA2254372A1 (en) Motorized wheelchair
JP4045725B2 (ja) 電動車両
CN211156779U (zh)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CN211023582U (zh)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US7222881B1 (en) Stop for an anti-tip wheel for a wheelchair
US10918543B2 (en) Tracked chair
CN111110464A (zh)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CN211560742U (zh)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CN211167205U (zh)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KR100332361B1 (ko) 동력휠체어
CN109649226B (zh) 一种基于拓扑并联结构的汽车安全座椅
JP2015217833A (ja) 幼児用座席装置
CN110664555A (zh)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CN209037455U (zh) 一种安全舒适型汽车座椅
KR200274465Y1 (ko) 전방가드가 설치된 전동휠체어
CN210734366U (zh) 一种电动车靠背
CA2812325A1 (en) Power wheelchair with guard for playing sports
CN110664556A (zh) 一种智能代步轮椅
JP2018039454A (ja) 小型電動車両
JP4407321B2 (ja) 車椅子
KR20120080446A (ko) 경사 각도 보정형 전동 휠체어
CN214356387U (zh) 一种残疾人用平衡车
JP2004135811A (ja) 電動車椅子
JP2560174Y2 (ja) 電動三輪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