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39139U - 传输车及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传输车及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39139U
CN211139139U CN201921856695.8U CN201921856695U CN211139139U CN 211139139 U CN211139139 U CN 211139139U CN 201921856695 U CN201921856695 U CN 201921856695U CN 211139139 U CN211139139 U CN 211139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vehicle body
driving motor
conveying
conveyo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566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强
朱辰
未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566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39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39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39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输车及传输系统,属于货物传输领域。传输车包括:车体、车轮、传输机构、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位置传感器;车轮与车体的底端连接,第一驱动电机与车轮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车轮转动,以使传输车运行;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车体上,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传输车的位置信息;传输机构包括:传送带、传动轴以及第二驱动电机;车体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平板,平板上的第一侧,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均设置有传动轴,第二驱动电机与传动轴连接,传送带缠绕在传动轴上,传送带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平板第一侧至第二侧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传输效率,节省了货架的空间占用率。

Description

传输车及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货物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车及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货物售卖时,货物售卖完后需要对空置的货架进行补货,以满足正常的售卖需求,或在售卖时需要去指定的货架取货以进行售卖。当货架之间的距离较近,即,货道较窄时,或狭小的货道之间难以容纳多个传输车时,多个传输车在货道之间运行会发生撞车现象,导致货物损坏等。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传输车和传输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车及其传输系统,可解决当货架之间的距离较近,即,货道较窄时,或狭小的货道之间难以容纳多个传输车时,多个传输车在货道之间运行会发生撞车现象,导致货物损坏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车,所述传输车包括:车体、车轮、传输机构、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位置传感器;
所述车轮与所述车体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车轮转动,以使所述传输车运行;
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传输车的位置信息;
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送带、传动轴以及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车体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上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均设置有所述传动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传送带缠绕在所述传动轴上,且所述传送带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平板第一侧至第二侧的长度;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传送带运动;
所述传送带用于将本传输车上的目标件传递给其他传输车,或用于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对接,以完成目标件的传送。
可选地,所述车体包括:上车体与下车体;
所述平板设置在所述上车体的顶部,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下车体的底部;
所述下车体的尺寸被设置为不妨碍所述上车体上的传送带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的对接。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车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车体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可沿所述上车体至所述下车体方向上下运动,以使所述上车体上升或下降。
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双向齿轮泵、油箱、活塞、活塞杆、液压缸与液压控制阀;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电机壳固定在所述下车体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双向齿轮泵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双向齿轮泵的输出轴与所述油箱的入口连通,所述油箱的出口与所述液压缸连通,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连接,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所述活塞杆固定在所述上车体的下方;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双向齿轮泵可沿正向与反方向转动,所述双向齿轮泵用于推动所述活塞往复运动,进而推动所述活塞杆上下运动,以使所述上车体上升或下降;
所述液压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油箱与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液压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双向齿轮泵输入所述液压缸的油压。
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连接叉头、过滤器与节流阀,所述上车体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叉头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叉头一端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连接孔内;
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油箱与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过滤器用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
所述节流阀设置在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节流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缸内液压油的流量。
可选地,所述传输车还包括:第二位置传感器;
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车体上,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上车体上升或下降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传输车还包括: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
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相对设置,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传送带运动的方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传输车还包括:电磁扣与金属扣,所述电磁扣设置在所述车体的第一侧,所述金属扣设置在所述车体的第二侧,所述电磁扣由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供电产生磁性,从而在本传输车对其他传输车传送目标件时与该其他传输车上的金属扣扣合,所述金属扣在其他传输车对本传输车传送目标件时与该其他传输车上的电磁扣扣合。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传输车,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传输车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传输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传输车的运行。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车体上升或下降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上车体上升与下降的位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当本传输车在货道内传送目标件时,其他传输车在该货道也具有传送目标件的任务时,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感应其他传输车的位置信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车轮转动,进而使本传输车行驶,本传输车根据其他传输车的位置信息行驶至其他传输车的位置处,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传送轴转动,进而带动与传送轴连接的传送带转动,将位于传送带上的货物传送给其他传输车,以完成目标件的传送。通过在车体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平板,在平板上设置传送带,可以保证货物在传送带上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传送带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侧至第二侧的长度,可以使得平板的长度不影响本传输车上的传送带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的对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提高了传输效率,避免了增大货架之间的空间,提高了货物传输的效率,节省了放置货架地方(例如仓库)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车体,2-车轮,11-上车体,12-下车体,13-第一挡板,14-第二挡板,3- 传输机构,31-传送带,32-传动轴,4-升降机构,41-第三驱动电机,42-双向齿轮泵,43-油箱,44-活塞,45-活塞杆,46-液压缸,47-液压控制阀,48-连接叉头,49-过滤器,410-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车,如图1所示,该传输车包括:车体1、车轮2、传输机构3、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位置传感器;
车轮2与车体1的底端连接,第一驱动电机与车轮2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车轮2转动,以使传输车运行;
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车体1上,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传输车的位置信息;
传输机构3包括:传送带31、传动轴32以及第二驱动电机;
车体1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平板,平板上的第一侧,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均设置有传动轴32,第二驱动电机与传动轴32连接,传送带31缠绕在传动轴32上,且传送带3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平板第一侧至第二侧的长度;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传动轴32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31运动;
传送带31用于将本传输车上的目标件传递给其他传输车,或用于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对接,以完成目标件的传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当本传输车在货道内传送目标件时,其他传输车在该货道也具有传送目标件的任务时,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感应其他传输车的位置信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车轮2转动,进而使本传输车行驶,本传输车根据其他传输车的位置信息行驶至其他传输车的位置处,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传送轴32转动,进而带动与传送轴32连接的传送带31转动,将位于传送带31上的货物传送给其他传输车,以完成目标件的传送。通过在车体1 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平板,在平板上设置传送带31,可以保证货物在传送带 31上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传送带31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侧至第二侧的长度,可以使得平板的长度不影响本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的对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提高了传输效率,避免了增大货架之间的空间,提高了货物传输的效率,节省了放置货架地方(例如仓库)的空间。
以下将通过可选地实施例进一步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当传输车单独传送货物时,传送带31不需要传送,即,传送带31处于静置状态,传输车单独实现货物的传送。当本传输车在传送第一个任务中的货物时,有其他任务需要本传输车执行,如果本传输车完成第一个任务中货物的运送后,再重新运送其他货物,会增加运送的时间,此时,本传输车可以通过与其他的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进行对接,即,此时本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与其他车上的传送带31均运转,完成货物的运送。或者当本传输车位于多个货架之间的缝隙,该缝隙只能允许一个传输车运行,当有其他传输车需要通过上述货架之间的缝隙取放货物时,此时,本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运动,将其他传输车上的货物传递给本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通过本传输车完成该货物的传送。或者通过多个传输车上的传送带对接,参见图2,形成传送链,完成货物的传送。如此,节省了货物运送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车体1包括:上车体11与下车体 12。平板设置在上车体11的顶部,车轮2设置在下车体12的底部。下车体12 的尺寸被设置为不妨碍上车体11上的传送带31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的对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本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进行对接时,如果传输车的下车体12沿传送带31方向的尺寸大于上车体11的尺寸,则会影响多个传输车上车体11上传送带31之间的对接。
作为一种示例,当传送带31沿车头至车尾方向设置时,下车体12沿车头至车尾的长度需不大于上车体11沿车头至车尾的长度,以保证多个传输车之间的传送带31对接。
作为另一种示例,当传送带31沿与车头和车尾的方向垂直设置时,下车体 12沿与车头和车尾垂直方向的长度不大于上车体11沿与车头和车尾垂直方向的长度,以达到不影响多个传输车上传送带31的对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传输车还包括: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
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相对设置,传送带31位于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之间,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沿传送带31运动的方向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当传输车单个完成货物的运送时,传送带31不运转,货物放置在传送带31上,容易发生倒塌或掉落的现象,导致货物损坏,影响货物的质量。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相对设置,传送带31设置在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之间,且第一挡板13被配置为不影响本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 的对接,如此,即保证了货物的安全,也不影响货物在多个传输车之间的对接。
作为一种示例,当传送带31沿车头至车尾方向设置时,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可以沿与车头和车尾一致的方向设置。当传送带31沿与车头和车尾方向垂直设置时,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可以设置在车头或车尾的两侧。如此,不会影响本传输车与其他传输车上传送带31的对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材质的挡板,如此,可以提高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的强度和硬度。第一挡板 13与第二挡板14的材质也可以根据传输车的上车体11与下车体12的材质进行确定,如此,可以提高第一挡板13、第二挡板14与上车体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的长度可以根据上车体11的车身长度确定,但是不能大于传送带31的长度,以免影响多个传送带31之间的对接和传送货物的效率。
第一挡板13、第二挡板14与上车体11之间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螺栓连接或卡接等。如此,可以根据需要拆卸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示例的,当需要运送的货物的长度大于上车体11的长度时,此时,就需要拆卸第一挡板 13与第二挡板14,已完成货物的运送。或当运送的货物状态和尺寸不同时,可以根据货物的状态和尺寸调整第一挡板13与的第二挡板14的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该传输车还包括: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一端固定在下车体12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车体11的下方,升降机构4 可沿上车体11至下车体12方向上下运动,以使上车体11上升或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货架的高度不同,传输车需要对不同高度的货架的货物进行取放。因此,通过设置升降结构,升降机构的一端固定在下车体12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车体11的上方,当需要对高度较高的货架取放货物时,通过升降机构使上车体11上升,以达到取放货的目的。当需要对高度较低的货架取放货物时,通过升降机构使上车体11下降,以达到取放货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升降机构4包括:第三驱动电机 41、双向齿轮泵42、油箱43、活塞44、活塞杆45、液压缸46与液压控制阀47;
第三驱动电机41的电机壳固定在下车体12上,第三驱动电机41的电机轴与双向齿轮泵42的输入轴连接,双向齿轮泵42的输出轴与油箱43的入口连通,油箱43的出口与液压缸46连通,活塞44与活塞杆45连接,活塞44设置在液压缸46内,活塞杆45固定在上车体11的下方;
第三驱动电机41用于驱动双向齿轮泵42可沿正向与反方向转动,双向齿轮泵42用于推动活塞44往复运动,进而推动活塞杆45上下运动,以使上车体 11上升或下降;
液压控制阀47设置在油箱43与液压缸46之间,液压控制阀47用于控制双向齿轮泵42输入液压缸46的油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驱动电机41可以为电动机,由于双向齿轮泵42可以实现正转与反转,以输送液压油,且该双向齿轮泵42的输入轴与电动机的电机轴连接,因此,该电动机的电机轴可以实现正转与反转。进而实现活塞44的往复运动。
作为一种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通过第三驱动电机41的正转或反转,进而带动双向齿轮泵42的正转或反转,由于双向齿轮泵42的输出轴与油箱43的入口连接,油箱43的出口与液压缸46连通,因此,双向齿轮泵42 输出压力油,压力油进入液压缸46内,活塞44设置在液压缸46内,通过活塞 44的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活塞杆45的上下运动,进而使上车体11在上下方向运动,以调整上车体11的高度,使传输车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货架。
液压控制阀47设置在油箱43与液压缸46之间,液压控制阀47用于控制双向齿轮泵42输入液压缸46的油压。
通过设置液压控制阀47,可以控制进入液压缸46中液压油的压力,使上车体11以平稳的速度上升以及下降,避免由于上升或下降速度过快造成货物的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升降机构4还包括:连接叉头48,上车体11的下方设置有与连接叉头48相适配的连接孔,连接叉头48一端与活塞杆45连接,另一端插入连接孔内。
通过在上车体11的下方设置连接孔,以使活塞杆45与上车体11的下方稳定连接,当活塞44往复运动时,推动活塞杆45往复运动,进而推动上车体11 上下运动,以实现上车体11的高度可调的目的。
连接叉头48与活塞杆45之间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叉头48一端具有连接帽,连接帽内设置螺纹,连接帽与活塞杆45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升降机构4还包括:过滤器49,过滤器49设置在油箱43与液压缸46之间,过滤器用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
可以理解的是,油箱中的油中会含有杂质颗粒等,通过过滤器49将杂质除去,以使压力油不影响活塞44的运动,保证升降机构4的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升降机构4还包括:节流阀410,节流阀410设置在油箱43与液压缸46之间,节流阀410用于控制液压缸46内液压油的流量。
通过在油箱43与液压缸46之间设置节流阀410,可以通过改变节流阀410 的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经液压缸46内的油量大小。
如此,可以当下车体12上升时保持平稳上升,不会出现由于压力过大,导致上升不平稳,或者当下车体12下降时使下车体12保持平稳,避免由于下降过于急,对货物造成损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输车还包括:第二位置传感器;
第二位置传感器设置在上车体11上,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上车体11 上升或下降的位置信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可以适用于高度不同的货架,通过在上车体11上设置第二位置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上车体11上升或下降的位置信息,通过第二通信单元将上车体11上升或下降的位置信息传递给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二控制器控制上车体11上升与下降的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输车还包括:电磁扣与金属扣,电磁扣设置在车体1的第一侧,金属扣设置在车体1的第二侧,电磁扣由第二驱动电机供电产生磁性,从而在本传输车对其他传输车传送目标件时与该其他传输车上的金属扣扣合,金属扣在其他传输车对本传输车传送目标件时与该其他传输车上的电磁扣扣合。
通过在传输车的一侧设置金属扣,另一侧设置电磁扣,当本传输车需要与其他传输车对接进行传送货物时,第二驱动电机工作,驱动传动轴32转动,此时,由第二驱动电机为电磁扣供电,本传输车上的电磁扣产生磁性,与其他传输车上的金属扣口合,以提高本传输车与其他传输车对接的效率,避免由于本传输车与其他传输车对接不稳定,造成货物的毁损。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的传输车、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一控制器;
由于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车体1上,第一位置传感器可以获取传输车的位置信息,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将传输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给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传输车的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车,当本传输车在执行当前的任务时,有其他的任务需要本传输车去执行,此时,如果本传输车将该任务执行完再去执行下一个任务,则会降低货物传送的效率。因此,通过在传输车上设置位置传感器,当本传输车已经接送到货物时,对于本传输车还有其他的任务需要去执行,此时,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将本传输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给第一控制器,当本传输车在执行第一个任务时又接到第二个任务时,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获取与本传输车对接的其他传输车的第一位置信息,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将第一位置信息传递给第一控制器,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本传输车与其他传输车对接,完成目标价的传送,本传送车可以去执行其他的任务。
或者,当本传输车所在的货架之间的空间较小,只能容纳一个传输车通过,当有其他的传输车需要通过,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将本传输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给第一控制器,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获取与本传输车对接的其他传输车的第一位置信息,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将第一位置信息传递给第一控制器,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本传输车与其他传输车对接,完成目标价的传送。如此,提高了运送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系统还包括: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二控制器;
由于第二位置传感器设置在上车体11上,第二位置传感器可以获取上车体 11上升或下降的位置信息,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将上车体11上升或下降的位置信息传递给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上车体11上升与下降的位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当本传输车在货道运送货物时,其他传输车也需要在货道运送货物,基于货道不能同时容纳多个传输车运行,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其他传输车将货物通过传送带31传送给本传输车,由本传输车单独运送或多个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对接以完成货物的传送。如此,节省了货物传送的时间,提高了货物传送的效率。
作为一种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二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器,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可以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简称PLC)。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车包括:车体(1)、车轮(2)、传输机构(3)、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位置传感器;
所述车轮(2)与所述车体(1)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车轮(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车轮(2)转动,以使所述传输车运行;
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传输车的位置信息;
所述传输机构(3)包括:传送带(31)、传动轴(32)以及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车体(1)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上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均设置有所述传动轴(3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传动轴(32)连接,所述传送带(31)缠绕在所述传动轴(32)上,且所述传送带(3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平板第一侧至第二侧的长度;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3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传送带(31)运动;
所述传送带(31)用于将本传输车上的目标件传递给其他传输车,或用于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对接,以完成目标件的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上车体(11)与下车体(12);
所述平板设置在所述上车体(11)的顶部,所述车轮(2)设置在所述下车体(12)的底部;
所述下车体(12)的尺寸被设置为不妨碍所述上车体(11)上的传送带(31)与其他传输车上的传送带(31)的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车还包括: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一端固定在所述下车体(12)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车体(11)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4)可沿所述上车体(11)至所述下车体(12)方向上下运动,以使所述上车体(11)上升或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第三驱动电机(41)、双向齿轮泵(42)、油箱(43)、活塞(44)、活塞杆(45)、液压缸(46)与液压控制阀(47);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1)的电机壳固定在所述下车体(12)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1)的电机轴与所述双向齿轮泵(42)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双向齿轮泵(42)的输出轴与所述油箱(43)的入口连通,所述油箱(43)的出口与所述液压缸(46)连通,所述活塞(44)与所述活塞杆(45)连接,所述活塞(44)设置在所述液压缸(46)内,所述活塞杆(45)固定在所述上车体(11)的下方;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1)用于驱动所述双向齿轮泵(42)可沿正向与反方向转动,所述双向齿轮泵(42)用于推动所述活塞(44)往复运动,进而推动所述活塞杆(45)上下运动,以使所述上车体(11)上升或下降;
所述液压控制阀(47)设置在所述油箱(43)与所述液压缸(46)之间,所述液压控制阀(47)用于控制所述双向齿轮泵(42)输入所述液压缸(46)的油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还包括:连接叉头(48)、过滤器(49)与节流阀(410),所述上车体(11)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叉头(48)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叉头(48)一端与所述活塞杆(45)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连接孔内;
所述过滤器(49)设置在所述油箱(43)与所述液压缸(46)之间,所述过滤器用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
所述节流阀(410)设置在所述过滤器(49)与所述液压缸(46)之间,所述节流阀(410)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缸(46)内液压油的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车还包括:第二位置传感器;
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车体(11)上,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上车体(11)上升或下降的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车还包括:第一挡板(13)与第二挡板(14);
所述第一挡板(13)与所述第二挡板(14)相对设置,所述传送带(31)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3)与所述第二挡板(14)之间,所述第一挡板(13)与所述第二挡板(14)沿所述传送带(31)运动的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车还包括:电磁扣与金属扣,所述电磁扣设置在所述车体(1)的第一侧,所述金属扣设置在所述车体(1)的第二侧,所述电磁扣由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供电产生磁性,从而在本传输车对其他传输车传送目标件时与该其他传输车上的金属扣扣合,所述金属扣在其他传输车对本传输车传送目标件时与该其他传输车上的电磁扣扣合。
9.一种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传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传输车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传输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传输车的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车体(11)上升或下降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上车体(11)上升与下降的位移。
CN201921856695.8U 2019-10-30 2019-10-30 传输车及传输系统 Active CN211139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6695.8U CN211139139U (zh) 2019-10-30 2019-10-30 传输车及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6695.8U CN211139139U (zh) 2019-10-30 2019-10-30 传输车及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39139U true CN211139139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67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56695.8U Active CN211139139U (zh) 2019-10-30 2019-10-30 传输车及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391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6542A (zh) * 2021-04-02 2021-07-09 欧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输送平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6542A (zh) * 2021-04-02 2021-07-09 欧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输送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9181B (zh) 一种伸缩皮带式自动装车机
CN211139139U (zh) 传输车及传输系统
CN111960136A (zh) 一种用于堆垛的布置系统
CN108974757A (zh) 一种顶升机构和滚筒运输线
CN208470736U (zh) 一种柔性组合式皮带输送机
CN110962720A (zh) 传输车及传输系统
CN208377637U (zh) 一种顶升机构和滚筒运输线
CN111301966B (zh) 一种装载设备移动平台和自动装载系统
CN211945056U (zh) 车辆自动装载设备
CN105712101B (zh) 钢桶装车平台
CN206345662U (zh) 循环往复升举机构
CN203127656U (zh) 一种sps物料排序系统
JP2013047138A (ja) 搬送システム
CN211520589U (zh) 复式升降座椅发货平台
CN107304006B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
CN105836580B (zh) 多层连续升降机
CN111301967B (zh) 一种货物智能装载系统
CN208964467U (zh) 一种升降搬运小车
CN218290272U (zh) 物料搬运机器人和物料传输系统
CN215324890U (zh) 副车架的存储装配线体
CN210764161U (zh) 一种具有桁架叉车的自动运料机构
CN210117040U (zh) 一种货物转运架
CN104071061B (zh) 一种低平板半挂车的自装自卸装置
CN111301968B (zh) 一种车辆自动装载设备
CN211711890U (zh) 货物智能装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