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30419U - 一种床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床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30419U
CN211130419U CN201921708821.5U CN201921708821U CN211130419U CN 211130419 U CN211130419 U CN 211130419U CN 201921708821 U CN201921708821 U CN 201921708821U CN 211130419 U CN211130419 U CN 211130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connecting rod
section
groove
b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88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胤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nus Inc
Original Assignee
Zinu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nus Inc filed Critical Zinus Inc
Priority to CN2019217088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30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30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30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床架结构,支撑脚枢接于床板架的底部且在折叠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支撑脚相枢接配合,第二连杆与床板架相枢接配合,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之间能滑动地转动连接配合;且,第二连杆设有定位部,第一连杆设有定位配合部,当支撑脚处于打开位置时通过定位部和定位配合部能分离的定位配合以使连杆组件对支撑脚进行稳固支撑。当支撑脚处于打开位置时,只需通过定位部和定位配合部的定位配合以使连杆组件对支撑脚进行稳固支撑;或者将定位部与定位配合部相分离,并转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再将支撑脚转动至收折位置。该床架的支撑脚安装极其方便、快速,无需借助其他工具便能完成。

Description

一种床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架结构,尤其是涉及折叠床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床架,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1011980Y、专利名称为一种床脚连接结构的专利,该床脚枢接于床板架的底部,在床脚内侧还至少枢接一支杆,该支杆自由端设有一通孔,床板架底部相应位置则设有凸柱,在通孔的一侧设有一开槽,该通孔及开槽的上表面设有一直径较大的沉槽,所述凸柱上设有螺纹段,该凸柱从该开槽进入通孔后,一螺母螺于凸柱的螺纹段,且该螺母锁紧后恰位于沉槽内。该床脚连接结构的支脚安装极其不便,需要采用工具或手动将螺母旋紧,增加了安装难度,配件也较多,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床架结构,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床架结构,它包括床板架、支撑脚组件和连杆组件,所述支撑脚组件枢接于床板架的底部且在折叠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支撑脚组件相枢接配合,第二连杆与床板架相枢接配合,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之间能滑动地转动连接配合;且,第二连杆设有定位部,第一连杆设有与所述定位部可分离配合的定位配合部,当支撑脚组件处于打开位置时通过定位部和定位配合部的定位配合以使连杆组件对支撑脚组件进行稳固支撑。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定位部为与第二连杆之旋转轴线相平行布置的定位轴,所述定位配合部为具有开口的定位槽。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定位槽在第一连杆侧壁之平行面的投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段、第一竖直段、第一圆弧段、第二竖直段和第二导向段,第一导向段与第二导向段相对布置并形成定位槽的开口,所述第一竖直段与第二竖直段相对且平行布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床架结构还包括定位加强件,该定位加强件固定套接在第一连杆末端,且该定位加强件设有具有一开口的凹槽,该凹槽槽壁部分靠抵在定位槽槽壁外。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凹槽在定位加强件侧面之平行面的投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导向段、第一倾斜段、第二圆弧段、第二倾斜段和第四导向段,第二圆弧段贴合在第一圆弧段外侧,第三导向段与第四导向段相对布置并形成凹槽的开口,且第三导向段和第四导向段分别位于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外侧;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相对布置且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之间的间距自第二圆弧段向开口处逐渐变小,且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分别位于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外侧。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导向段与第四导向段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导向段与第二导向段之间的夹角。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定位加强件为塑料材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连杆设有沿着第一连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二连杆头端设有横向穿过滑槽的滑转杆,该滑转杆可与滑槽相滑动配合且第二连杆能以该滑转杆为转轴转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二连杆为顶部开口且中空的方形杆,所述定位部设置在第二连杆的两个侧壁上,且当定位部与定位配合部相定位配合时第一连杆部分位于第二连杆内。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定位部为具有开口的定位槽,所述定位配合部为与第一连杆之旋转轴线相平行布置的定位轴。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二连杆设有沿着第二连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杆头端设有横向穿过滑槽的滑转杆,该滑转杆可与滑槽相滑动配合且第一连杆能以该滑转杆为转轴转动。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当支撑脚组件处于打开位置时,只需通过定位部和定位配合部的定位配合以使连杆组件对支撑脚组件进行稳固支撑;而需要将支撑脚组件收折时,只需先将定位部与定位配合部相分离,并转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再将支撑脚组件转动至收折位置。该床架的支撑脚组件安装极其方便、快速,无需借助其他工具便能完成,且结构简单,部件少。
2.定位部和定位配合部采用定位轴和定位槽的配合,使得二者的定位配合或分离更加方便。
3.当定位轴与定位槽相定位配合时,定位轴从第一导向段与第二导向段形成的开口处进入定位槽内内直至定位轴的部分外周面与第一圆弧段相贴合,第一竖直段与第二竖直段的设置使得定位槽具有一定的长度,定位轴不易从定位槽内脱出。
4.定位加强件套设在第一连杆末端,且该定位加强件的凹槽槽壁靠抵在定位槽槽壁外,通过定位加强件与定位轴相接触,以增加定位轴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定位轴从定位槽内脱出。
5.凹槽在定位加强件侧面之平行面的投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导向段、第一倾斜段、第二圆弧段、第二倾斜段和第四导向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之间的间距自第二圆弧段向开口处为渐变小,当定位轴位于凹槽内时两个倾斜段对定位轴具有一定的夹紧作用,进一步保证定位轴的稳固定位。
6.定位加强件为塑料材质,使得定位轴与凹槽配合时摩擦力较大,定位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支撑脚处于打开位置时床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定位部与定位配合部相定位配合。
图2绘示了支撑脚处于打开位置且定位部与定位配合部相分离时该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了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绘示了支撑脚处于收折位置时床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定位部与定位配合部相分离。
图5绘示了床架处于收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绘示了在第二连杆末端设置有定位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绘示了定位定位加强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8绘示了图6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5,一种床架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床架结构,它包括床板架10、支撑脚组件20和连杆组件30。
所述支撑脚组件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脚21和连接于支撑脚21之间的横杆22,支撑脚组件20枢接于床板架10的底部且在折叠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如图1所示,该床架结构包括两个床板架10,每一床板架10均枢接有两个支撑脚组件20,每一支撑脚组件20与两个连杆组件30相连接,更具体地,连杆组件30连接于支撑脚组件20的横杆22上。两个床板架10之间通过螺钉进行锁接固定。根据需要,也可只设置一个床板架10。或者,该床板架10可以是可折叠的结构,也可以是不可折叠的结构,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床板架10采用可折叠的结构。
所述连杆组件30包括第一连杆40和第二连杆50,第一连杆40与支撑脚组件20相枢接配合,第二连杆50与床板架10相枢接配合,第二连杆50与第一连杆40之间能滑动地转动连接配合;且,第二连杆50设有定位部51,第一连杆40设有与所述定位部51可分离配合的定位配合部41,当支撑脚组件20处于打开位置时通过定位部51和定位配合部41的定位配合以使连杆组件30对支撑脚组件20进行稳固支撑。如图1所示,第一连杆40的头端与支撑脚组件20中间的横杆22相枢接,第二连杆50的末端与床板架10的顶端相枢接。根据需要,第二连杆50的末端也可与床板架10的中间部分相枢接,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51为与第二连杆50之旋转轴线相平行布置的定位轴。根据需要,该定位部51也可设置为定位槽结构,不以此为限。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连杆50为顶部开口且中空的方形杆,该定位轴两端铆接在第二连杆50的两个侧壁上,定位轴位于第二连杆50的两个侧壁之间。且,当定位部51与定位配合部41相定位配合时第一连杆40部分位于第二连杆50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配合部41为具有开口的定位槽。如图3所示,第一连杆40为中空的方形管,包括顶壁、两侧壁和底壁,所述定位槽从顶壁向两侧壁宽度方向延伸。根据需要,所述定位配合部41也可为定位轴。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在第一连杆40侧壁之平行面的投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段42、第一竖直段43、第一圆弧段44、第二竖直段45和第二导向段46,第一导向段42与第二导向段46相对布置并形成定位槽的开口,所述第一竖直段43与第二竖直段45相对且平行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40设有沿着第一连杆40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47,所述第二连杆50头端设有横向穿过滑槽47的滑转杆52,该滑转杆52可与滑槽47相滑动配合且第二连杆50能以该滑转杆52为转轴转动。如图3所示,所述滑槽47位于第一连杆40的中间位置,且第一连杆40的两个侧壁均设有该滑槽47。所述滑转杆52可采用螺栓与螺母固定在第二连杆50头端的两侧壁,螺栓之螺杆可作为滑转杆52使用。如图4所示,当滑转杆52靠置在滑槽47的最底端时连杆组件30的长度最长,该状态可配合支撑脚组件20的收折位置,保证收折的顺利进行;如图1所示,当滑转杆52靠置在滑槽47的最顶端时,连杆组件30的长度最短,此时,定位部51正好与定位配合部41相定位配合,也即,为紧密配合。
当定位部51设置为定位槽、定位配合部41设为定位轴时,该滑槽47与滑转杆52的位置也相应的进行调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杆50头端底壁设有用于对第一连杆40的转动进行让位的让位凹部53。
该床架的使用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床板架10处于展开状态,支撑脚组件20处于打开位置,定位部51与定位配合部41相定位配合,滑转杆52靠抵在滑槽47的最顶端;
如图2和图3所示,向外拉出第一连杆40以使定位部51与定位配合部41相分离,在拉出过程中第一连杆40与第二连杆50能相对转动以调整二者的位置;
接着,如图4所示,转动支撑脚组件20至收折位置,支撑脚组件20在转动过程中会带动第一连杆40相对第二连杆50滑动直至滑转杆52靠抵在滑槽47的最底端;
最后,如图5所示,将床板架10进行折叠,便完成了整个床架的收折。
整个床架结构的展开或收折极其方便,快速。
请查阅图6至图8,为另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该床架结构还包括定位加强件60,该定位加强件60固定套接在第一连杆40末端外侧,且该定位加强件60设有具有一开口的凹槽61,该凹槽61槽壁靠抵在定位槽槽壁外。定位加强件60与第一连杆40之间可通过螺钉进行锁接固定。如图8所示,该定位加强件60的外形与第一连杆40末端的外形大体相同。所述定位加强件60为塑料材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61在定位加强件60侧面之平行面的投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导向段62、第一倾斜段63、第二圆弧段64、第二倾斜段65和第四导向段66,第二圆弧段64贴合在第一圆弧段44外侧,第三导向段62与第四导向段66相对布置并形成凹槽61的开口,且第三导向段62和第四导向段66分别位于第一导向段42和第二导向段46外侧;第一倾斜段63与第二倾斜段65相对布置且第一倾斜段63和第二倾斜段65之间的间距自第二圆弧段64向开口处逐渐变小,且第一倾斜段63与第二倾斜段65分别位于第一竖直段43和第二竖直段45外侧。具体的,第一倾斜段63和第二倾斜段65相对于第一竖直段43和第二竖直段45来说,仅是略微倾斜;第二圆弧段64的圆弧直径与定位轴的直径可以相同或略大于定位轴的直径,如仅大于0.1毫米;且第一圆弧段44的圆弧直径略大于第二圆弧段64的圆弧直径,如仅大于0.1毫米。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三导向段62与第四导向段66之间的夹角a大于第一导向段42与第二导向段46之间的夹角b,也即,第三导向段62与第一倾斜段63的连接处和第四导向段66与第二倾斜段65的连接处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导向段42与第一竖直段43的连接处和第二导向段46与第二竖直段45的连接处之间的间距。
如图8所示,当定位轴位于凹槽61内时,定位轴的部分外周面与第二圆弧段64相贴合,且第一倾斜段63底端和第二倾斜段65底端略微压抵在定位轴的外周面以起到轻微的夹紧作用。
当连杆组件30采用金属材质时,增加该塑料材质的定位加强件60,可进一步增强定位部51与定位配合部41的稳固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床板架、支撑脚组件和连杆组件,所述支撑脚组件枢接于床板架的底部且在折叠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支撑脚组件相枢接配合,第二连杆与床板架相枢接配合,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之间能滑动地转动连接配合;且,第二连杆设有定位部,第一连杆设有与所述定位部可分离配合的定位配合部,当支撑脚组件处于打开位置时,通过定位部和定位配合部的定位配合以使连杆组件对支撑脚组件进行稳固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与第二连杆之旋转轴线相平行布置的定位轴,所述定位配合部为具有开口的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在第一连杆侧壁之平行面的投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段、第一竖直段、第一圆弧段、第二竖直段和第二导向段,第一导向段与第二导向段相对布置并形成定位槽的开口,所述第一竖直段与第二竖直段相对且平行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床架结构还包括定位加强件,该定位加强件固定套接在第一连杆末端,且该定位加强件设有具有一开口的凹槽,该凹槽槽壁部分靠抵在定位槽槽壁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定位加强件侧面之平行面的投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导向段、第一倾斜段、第二圆弧段、第二倾斜段和第四导向段,第二圆弧段贴合在第一圆弧段外侧,第三导向段与第四导向段相对布置并形成凹槽的开口,且第三导向段和第四导向段分别位于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外侧;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相对布置且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之间的间距自第二圆弧段向开口处逐渐变小,且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分别位于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段与第四导向段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导向段与第二导向段之间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一种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加强件为塑料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设有沿着第一连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二连杆头端设有横向穿过滑槽的滑转杆,该滑转杆可与滑槽相滑动配合且第二连杆能以该滑转杆为转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为顶部开口且中空的方形杆,所述定位部设置在第二连杆的两个侧壁上,且当定位部与定位配合部相定位配合时第一连杆部分位于第二连杆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具有开口的定位槽,所述定位配合部为与第一连杆之旋转轴线相平行布置的定位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设有沿着第二连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杆头端设有横向穿过滑槽的滑转杆,该滑转杆可与滑槽相滑动配合且第一连杆能以该滑转杆为转轴转动。
CN201921708821.5U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床架结构 Active CN211130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8821.5U CN211130419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床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8821.5U CN211130419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床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30419U true CN211130419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59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8821.5U Active CN211130419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床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30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5205B (zh) 一种折叠不会变高的拖车
US9273720B2 (en) Foldable table
US20140202511A1 (en) Mechanism for Folding and Unfolding a Tent or Awning
WO2018141171A1 (zh) 一种折叠车
US20190203499A1 (en) Spring assist system for a canopy frame
AU2017298700B2 (en) Folding scooter frame
US6000713A (en) Foldable two-wheeled baby stroller
JPH08322644A (ja) テーブル
CN101941494B (zh) 一种车架补强及锁定装置
CN211130419U (zh) 一种床架结构
CN108891472A (zh) 收车关节及儿童推车
CN208868091U (zh) 一种折叠不会变高的拖车
WO2021184361A1 (zh) 一种折叠车架及折叠车
CN2667232Y (zh) 对折桌的锁定机构
CN203551930U (zh) 一种摄像机稳定器
CN2924121Y (zh) 一种管件连接折合器
CN108860716B (zh) 一种拉紧器的手柄结构
CN208827907U (zh) 收车关节及儿童推车
CN209683917U (zh) 一种折叠车架及折叠两轮骑行车
CN208827908U (zh) 一种带睡箱或座兜的儿童推车
CN201938741U (zh) 床上折叠桌
CN110434814A (zh) 一种弧形多功能锯凳
CN2506242Y (zh) 一种便携式野战急救诊断床
CN107303088B (zh) 便携式组合桌凳
CN201037033Y (zh) 折合式车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