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5800U - 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5800U
CN211125800U CN202020127815.7U CN202020127815U CN211125800U CN 211125800 U CN211125800 U CN 211125800U CN 202020127815 U CN202020127815 U CN 202020127815U CN 211125800 U CN211125800 U CN 211125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plate
power battery
battery pack
electric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78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华
叶鹏
杜育林
单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78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5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5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5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其中的端板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设有连接侧板,第一端板、连接侧板和第二端板依次首尾相连形成“Z”型弯折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Z”型弯折结构的设置,有效提高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零部件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包是电动汽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电池模组是动力电池包的核心部件。如图1所示,通常情况下,电池模组内包括由并排设置的多个电芯构成的电芯组100,在电芯组10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端板101,在电芯组100的左、右两侧则设有侧板102,电芯组100和侧板102之间设有绝缘纸103,并在电芯组100的底部设置底板(图中未示出)、顶部设置盖板104。在现有技术中,设置在动力电池包中的电池模组的规格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设置为相同规格或者不同规格的。对于规格不同的电池模组来说,如果多个并排设置在一起,由于各自设有与其电芯组尺寸相适应的端板结构,尺寸长短不一,给动力电池包中的电池模组排布造成困难。同时,由于不同规格的电池模组之间无法通过同一端板进行连接固定,每个电池模组上的侧板也需要分别独立设置,在造成材料浪费的同时还导致了动力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低,不利于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提高,从而影响整车的续航力程,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提供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通过“Z”型弯折结构的设置,有效提高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零部件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端板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在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设有连接侧板,所述第一端板、所述连接侧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依次首尾相连形成“Z”型弯折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侧板和所述第一端板的板面之间的夹角、所述连接侧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板面之间的夹角均为直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连接侧板的第一连接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连接侧板的板面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端板的自由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连接侧板的板面的第二定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定位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至少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电芯组,所述电芯组的相邻的一侧面直接贴设在一起,且两个所述电芯组的相邻的一侧面的长度差形成外露面,所述电芯组的另一侧面的外围两侧分别设有侧板,所述电芯组的前、后两端设有如上所述的端板组件,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设置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电芯组的端部,所述连接侧板贴设在所述外露面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侧板和所述外露面的相对表面之间设有绝缘纸。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连接侧板的第一连接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连接侧板的板面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端板的自由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连接侧板的板面的第二定位部;所述动力电池包中设有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通过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定位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控制元件和所述第一端板之间、所述控制元件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分别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的紧固件彼此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元件上设有数据采集端,所述数据采集端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电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通过“Z”型弯折结构的设置,有效提高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零部件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端板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在动力电池包中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芯组 101端板 102侧板 103绝缘纸 104盖板 110外露面 200第一端板 210第一定位部 220第一安装孔 300第二端板 310第二定位部 320第二安装孔 400连接侧板500控制元件 600数据采集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远、近”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远近。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板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端板200和第二端板300,在所述第一端板2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之间设有连接侧板400,所述第一端板200、所述连接侧板4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依次首尾相连形成“Z”型弯折结构。由上述内容可知,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端板组件中,通过“Z”型弯折结构的设置,有效提高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零部件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由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端板组件适用于方形电芯组100,因此,所述连接侧板400和所述第一端板200的板面之间的夹角、所述连接侧板4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的板面之间的夹角均为直角,即:90°。当然,根据不同电芯组100的实际需要,连接侧板400和所述第一端板200的板面之间的夹角、所述连接侧板4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的板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包括锐角和钝角在内的其他角度。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模组组件的材质通常选择:AL 6063 T6,通过铝挤压成型。从成型方式来说,除了直接采用铝挤压成型外,端板组件也可以采用拼焊的形式,把第一端板200、连接侧板400和第二端板300三个部分拼焊成型。
另外,在动力电池包中,还设置有其他模块和组件,比如:控制元件、检测元件等等。为了方便这些模块和组件与电池模块之间的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板200与所述连接侧板400的第一连接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连接侧板400的板面的第一定位部210。与第一定位部210相对应地,所述第二端板300的自由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连接侧板400的板面的第二定位部310。所述动力电池包中设置的控制元件就可以通过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定位部210和所述第二定位部310定位。在定位的基础上为了连接固定更加紧密,所述第一定位部21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20、所述第二定位部3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20,所述控制元件500和所述第一端板200之间、所述控制元件5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之间分别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220和第二安装孔320中的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彼此固定连接。也就是说,端板组件中的第一端板200和第二端板300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部210和所述第二定位部310,使端板的宽度比电池模组的宽度略长,可以提供包括BMS或BDU电池包内部控件等其他模块和组件的固定。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至少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电芯组100,所述电芯组100的相邻的一侧面直接贴设在一起,且两个所述电芯组100的相邻的一侧面的长度差形成外露面110,所述电芯组100的另一侧面的外围两侧分别设有侧板102,所述电芯组100的前、后两端设有如上所述的端板组件,所述第一端板2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分别设置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电芯组100的前、后两个端部,所述连接侧板400贴设在所述外露面110上。为了防止漏电,所述连接侧板400和所述外露面110的相对表面之间设有绝缘纸103。结合图1所示可知,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漏电,在电芯组100和侧板102之间设有绝缘纸103,而绝缘纸103的设置面积必须完整覆盖电芯组100的侧面,甚至为了保险起见,绝缘纸103的面积需要在四个边长的位置略大于电芯组100的侧面面积。而在本实用新型中,绝缘纸103只需要贴设在所述外露面110上即可达到绝缘的目的。此外,由于所述电芯组100的相邻的一侧面直接贴设在一起,直接贴设的两个侧面上也将不再设置侧板102和绝缘纸103。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显然大大简化了结构且节约了成本。
如图4并结合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如图3所示的电池模组。由于在动力电池包中还设置有其他模块和组件,比如:控制元件、检测元件等等。为了方便这些模块和组件与电池模块之间的连接,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板200与所述连接侧板400的第一连接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连接侧板400的板面的第一定位部210;所述第二端板300的自由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连接侧板400的板面的第二定位部310。在本实施例中,以控制元件500为例,图4和图5中的控制元件500与底面平行的平面形状为三角形,三角形的两个条直角边所形成的平面分别和连接侧板400和第二端板300平行并贴近设置,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通过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310实现定位,再进一步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220和第二安装孔320中,使控制元件500和端板组件连接固定。结合图5所示,所述控制元件500上设有数据采集端600,所述数据采集端600与所述第一端板2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分别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通过“Z”型弯折结构的设置,将现有的两个电池模组的端板集成在一起,并且减少了两个电池模组一侧的侧板和侧板绝缘纸,既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又降低了成本有效提高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零部件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例如,可以将“Z”字型结构端板形状,折弯角度改变延伸为横向拉长的“Z”字型形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端板(200)和第二端板(300),在所述第一端板(2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之间设有连接侧板(400),所述第一端板(200)、所述连接侧板(4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依次首尾相连形成“Z”型弯折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板(400)和所述第一端板(200)的板面之间的夹角、所述连接侧板(4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的板面之间的夹角均为直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200)与所述连接侧板(400)的第一连接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连接侧板(400)的板面的第一定位部(210);
所述第二端板(300)的自由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连接侧板(400)的板面的第二定位部(3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20),所述第二定位部(31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20)。
5.一种电池模组,至少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100)的相邻的一侧面直接贴设在一起,且两个所述电芯组(100)的相邻的一侧面的长度差形成外露面(110),所述电芯组(100)的另一侧面的外围两侧分别设有侧板(102),所述电芯组(10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端板组件,所述第一端板(2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分别设置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电芯组(100)的端部,所述连接侧板(400)贴设在所述外露面(1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板(400)和所述外露面(110)的相对表面之间设有绝缘纸(103)。
7.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如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200)与所述连接侧板(400)的第一连接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连接侧板(400)的板面的第一定位部(210);
所述第二端板(300)的自由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连接侧板(400)的板面的第二定位部(310);
所述动力电池包中设有控制元件(500),所述控制元件(500)通过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定位部(210)和所述第二定位部(310)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20),所述第二定位部(3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20),所述控制元件(500)和所述第一端板(200)之间、所述控制元件(5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之间分别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220)和第二安装孔(320)中的紧固件彼此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500)上设有数据采集端(600),所述数据采集端(600)与所述第一端板(200)和所述第二端板(300)分别电连接。
CN202020127815.7U 2020-01-19 2020-01-19 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Active CN211125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7815.7U CN211125800U (zh) 2020-01-19 2020-01-19 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7815.7U CN211125800U (zh) 2020-01-19 2020-01-19 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5800U true CN211125800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5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7815.7U Active CN211125800U (zh) 2020-01-19 2020-01-19 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5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6832B (zh) 框架构件及使用该框架构件的电池组
CN108258168A (zh) 方形电芯模组
CN103608946A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件
KR20120055158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버스 바 어셈블리
CN107946506B (zh) 一种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
CN112616323B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WO2022152154A1 (zh) 方壳长电芯组及电池模组和电动汽车
CN112542656B (zh) 一种极耳限位板、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WO2019219085A1 (zh)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
KR102144920B1 (ko) 힌지 구조로 결합된 외장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N214505696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
CN211125800U (zh) 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CN111900319A (zh) 一种电池包、电动汽车及储能装置
CN110492278A (zh) 汇流排和具有该汇流排的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电动车辆
CN217444582U (zh) 一种电池模组与电池包
CN206471437U (zh) 一种电池模组信号采集结构
CN209592139U (zh) 软包锂电池模组
CN215184420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CN204946967U (zh) 用于连接多个电池芯的支架和支架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8896773U (zh) 电池包
CN111276654A (zh) 电池模组
CN215527872U (zh) 电池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CN211789190U (zh) 端板、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CN212412164U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汽车
KR102656950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한 배터리 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