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0813U -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0813U
CN211120813U CN201921360444.0U CN201921360444U CN211120813U CN 211120813 U CN211120813 U CN 211120813U CN 201921360444 U CN201921360444 U CN 201921360444U CN 211120813 U CN211120813 U CN 211120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heat exchange
tube
heat exchanger
fl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604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豪
黄允棋
范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3604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0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0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0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翅片以及具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其中在翅片上形成有翅片管孔,用于穿插热交换管,翅片在翅片管孔的背风侧形成翅片翻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翅片管孔背风侧形成翻边,降低铜管和翅片接触的热阻,同时在析湿工况下提升了热交换器表面的水滴成核点,强化换热器换热效率,并且本技术方案中翅片结构简单,不需增加较多结构即实现了换热效率的强化。

Description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换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背景技术
翅片,常用于空调领域中的换热器,多个翅片组成翅片组,翅片之间可形成空气流通通道便于进行热交换,为空调提供更好的换热效果。为更好的强化换热效果,一般在铜管结构或者翅片结构上进行改进,如更改铜管内螺纹结构以改变冷媒流动状态强化换热,改变翅片表面结构以提升风侧湍流强度以强化换热。
目前在对强化换热效果上缺少从改善优化翅片和铜管接触结构来提升翅管换热效率,进而提升空调的制冷能力与制冷能效的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翅片和铜管接触结构的翅片以及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和空调,具体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翅片,翅片上形成有翅片管孔,用于穿插热交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在翅片管孔的背风侧形成翅片翻边。
进一步地,翅片翻边为圆弧状。
进一步地,翅片翻边具有一与热交换管外圆周面形状匹配可以与热交换管外圆周面贴合的内侧面。
进一步地,在翅片表面形成导流槽。
进一步地,翅片在翅片管孔的迎风侧不具有翻边,热交换管处于裸露状态。
进一步地,翅片翻边两端侧相对翅片管孔中心的圆心角为60度~180 度。
进一步地,翅片翻边圆弧弧长为1/6πR~1/2πR,其中R为翅片管孔直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包括热交换管和形成在热交换管上的多排翅片,靠近热交换管入口侧的翅片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翅片。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具有上述所述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翅片管孔背风侧形成翻边,降低铜管和翅片接触的热阻,同时在析湿工况下提升了热交换器表面的水滴成核点,强化换热器换热效率,并且本技术方案中翅片结构简单,不需增加较多结构即实现了换热效率的强化。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热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热器单排A-A切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切面翅片管孔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截取两排换热管的翅片-换热管结构主视图;
图6是图5仰视图。
图中:
1-翅片;2-换热器侧边板;3-热交换管;4-翅片管孔;5-翅片翻边;D-翅片宽度;R-翅片管孔直径;H-翅片翻边高度;d1-竖直翅片孔距;h- 翅片厚度;L-翅片长度;L0-顶部导流槽开口与翅片上边缘距离;d2-相邻斜向导流槽之间的距离;α-斜向导流槽与竖直方向的夹角;h1-导流槽深度;d-导流槽槽宽度;d0-边缘导流槽与翅片左、右边缘的距离;d3-竖直导流槽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现有的热交换管一般为铜管,铜管与翅片的接触面均由翅片翻边完全包裹,实质上在冲翅片后的胀管工艺中由于胀管的残留应力会出现部分翅片翻边轻微拱起的现象,在电学显微镜下较易发现,此现象符合基本物理规律,不能避免。由于存在翅片拱起现象,铜翅接触面存有少量空气导致金属接触面的热阻大大提高,不利于换热。
目前强化翅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多采用的手段是通过改变铜管结构或者翅片结构,本实用新型从翅片和铜管接触部位优化接触结构,进而提升翅管换热器换热效率,最终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感。为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以下实施例进行阐述,具体为: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为提升翅片1的换热效率,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翅片1,翅片1上形成有翅片管孔4,用于穿插热交换管3,翅片1在翅片管孔4 的背风侧形成翅片翻边5,不同于已有的翅片翻边5,仅仅在翅片管孔4 的背风侧形成有翅片翻边5,减少热交换管和翅片1接触面的热阻,提高换热效率。翅片1在管孔的迎风侧不具有翻边,使热交换管3处于裸露状态,可以降低热交换管3与翅片1接触热阻提升换热效率,强化换热效果。
优选的,翅片翻边5贴合圆柱形热交换管的外周面为圆弧状,并具有与圆柱形热交换管3外周面匹配的形状贴合,避免热交换管3和翅片翻边 5之间存在空气,减少热阻。可进一步优选的,翅片翻边5具有一与热交换管3外圆周面形状匹配可以与热交换管3外圆周面贴合的内侧面,热交换管3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预设,翅片1本身的形状也可进行预设,翻边内侧面与热交换管3的外周面贴合,保证翅片翻边5和热交换管3之间热阻降低,提升换热效率。
优选的,翅片1表面形成导流槽,避免因热胀冷缩而导致翅片翻边5 产生形变,在析湿工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汽在热交换管3表面凝结成核点,可以提高潜热换热量,强化换热效果,但形成水露过多也会影响翅片1在实际应用中其他结构的效果,设置导流槽可以避免形成过多水露,导致换热效果变差。
导流槽包括竖直导流槽和斜向导流槽,所述竖直导流槽述形成在竖直方向无翅片孔区域,所述斜向排水槽形成在有翅片孔区域。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对具体尺寸参数作如下定义和优化:
翅片长L,优选尺寸为20cm-50cm,其中L的大小与换热器大小有关, L长度优选在此范围内使得本实施例中翅片具有较好的表面结构;
翅片厚度h,优选尺寸为0.105mm-0.095mm,避免影响本例翅片表面结构;
翅片宽D,其中D的大小与热交换管排数有关,这样设计避免影响本例翅片表面结构;
翅片管孔直径R,优选尺寸为6mm-10mm,其中R的大小与热交换管直径有关,使得翅片更加美观;
竖直翅片孔距d1,优选尺寸为19mm-25mm,其中d1的大小与热交换管直径有关,这样设计避免影响本例翅片表面结构;
顶部排水槽开口与翅片上边缘距离L0,优选取值范围为0-0.5R,对翅片管孔位置进行合理布局;
相邻斜向排水槽间距d2,优选取值范围为0-0.5R,其中d2的大小受工艺水平影响,这样设计使得翅片表面结构布局更加紧凑;
斜向排水槽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优选取值范围为30°-60°,这样设计使得翅片表面结构布局更加紧凑;
排水槽深h1,优选取值范围为0-0.5H,其中h1的大小受工艺水平限制,这样设计避免影响本例翅片表面结构强度;
边缘排水槽与翅片左、右边缘的距离d0,优选取值范围为0.5H-2H,这样设计使得翅片表面结构布局更加紧凑;
排水槽宽d,优选取值范围为0.5H-2H,在保证翅片结构强度的同时及时排出凝集的水滴;
竖直排水槽间距离d3,优选取值范围为1H-2H,这样设计使得翅片表面结构更加紧凑;
翅片翻边高度H,优选取值范围为1.3mm-1.4mm,避免影响多排热交换管的间隔设置。
可进一步优选的,翅片翻边5两端侧相对翅片管孔中心的圆心角为 60度~180度,以更好的提升换热效果和保证热交换管的固定。
还可进一步优选的,翅片翻边5圆弧长度为1/6πR~1/2πR,其中R 为翅片管孔4的直径,翅片管孔4直径R与热交换管3直径有关,优选的翅片管孔直径R为6mm~10mm。此外,竖直翅片孔距d1与热交换管3直径有关,优选的,竖直翅片孔距d1为19mm~25mm。
本实施例提供的翅片1在翅片管孔4的背风侧形成有翅片翻边,翅片翻边5和热交换管3贴合接触,避免翅片翻边5和热交换管3之间存在少量空气而导致接触面的热阻提高,翅片翻边5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翅片1 和翅片翻边5接触面的热阻,提高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翅片结构不拘泥于单一种类翅片,对于多种类型的翅片均适用,如条缝片,波纹片,开窗片。该翻边结构处理实际上优化了管翅接触面的结构,并不影响翅片本身具有的强化换热结构。
实施例2:
翅片1一般和热交换管3配合使用,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换热器中翅片1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翅片1,具体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热交换管3和形成在热交换管3上的多排翅片1,靠近热交换管3入口侧的翅片为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的翅片1。进一步的,在翅片1两端设置有换热器侧边板2,用户保护翅片1 不受损伤。
翅片1在生产时具有一定宽度,在同一换热器中翅片宽度D是等宽的,翅片宽度D与热交换管排数有关。在同一换热器中的翅片厚度h也是相等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翅片1在实施例1中已有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空调,具体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其具有上述实施例2所述的换热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结构在实施例2中已有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换热效果,提升换热效率,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感。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翅片管孔的背风侧形成翻边,可以降低翅片和热交换管之间的热阻,提升翅片和热交换管的换热效率,同时在析湿工况下提升热交换器表面水滴形成核点,强化换热,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翅片的空调可以提供更好的换热效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感和舒适感。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0)

1.一种翅片,翅片(1)上形成有翅片管孔(4),用于穿插热交换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在翅片管孔(4)的背风侧形成翅片翻边(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翻边(5)为圆弧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翻边(5)具有一与热交换管(3)外圆周面形状匹配可以与热交换管(3)外圆周面贴合的内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表面形成导流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包括竖直导流槽和斜向导流槽,所述竖直导流槽述形成在竖直方向无翅片孔区域,所述斜向排水槽形成在有翅片孔区域。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在翅片管孔(4)的迎风侧不具有翻边,热交换管(3)处于裸露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翻边(5)两端侧相对翅片管孔中心的圆心角为60度~180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翻边(5)圆弧弧长为1/6πR~1/2πR,其中R为翅片管孔直径。
9.一种换热器,其包括热交换管(3)和形成在热交换管(3)上的多排翅片(1),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热交换管(3)入口侧的翅片(1)为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翅片。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
CN201921360444.0U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Active CN211120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0444.0U CN211120813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0444.0U CN211120813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0813U true CN211120813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89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0444.0U Active CN211120813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08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0164A (zh) * 2019-08-21 2019-1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0164A (zh) * 2019-08-21 2019-1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58191A (en) Heat transfer tube
EP3018439B1 (en) Fin tube heat exchanger
KR20110033198A (ko) 튜브의 직경이 감소된 튜브와 핀형 열교환기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최적화된 핀
US20070151716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fin of the same
CN101995172B (zh) 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应用该微通道换热器的设备
JP4725277B2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CN21051273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11120813U (zh)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JP2005083606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76660B2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8121950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CN102012134B (zh) 一种利于排水的换热器
JP2008215694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CN211855020U (zh)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JP2004019999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790237A (zh) 一种换热翅片结构、换热管及换热器
JP2009145010A (ja) 空気調和機用フィンレス熱交換器
CN217541560U (zh) 换热器
JP2006162183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JP2006097953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CN210463271U (zh) 一种环形c形口微通道平行流热交换器
JP4179137B2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JP4731212B2 (ja) 熱交換器
CN218723448U (zh) 一种换热翅片结构、换热管及换热器
JP2008121920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